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秦相公希望今后尽量用海路运送岁币,还有江南一些大户跟辽东的走私贸易。”
“作为交换,秦相公答应招安我等,做的好了,我有5品武将,你们都是六品七品。”
哗~~~
听到这个消息,十三大柜大多变得兴奋起来。
对他们来说,5、6、7品并无太大区别,最大的问题在于,有了这层官皮,他们就算正式上岸,再也不是匪了,这是根本性的变化。
当然,官位这东西,永远都是越高越好。
………………………………
第234章 分裂
“还有一个事,兄弟们也该做好准备。”
没等大柜们的兴奋劲头下去,李飞龙接着说道:
“得了官,大家就都是官军了,秦相公可能会需要咱们兄弟帮忙打那方腊匪帮,听说那家伙正带着几十万大军围攻江宁,秦相公甚是忧虑。”
“等等,大哥你先等等,你这就答应了?”
李飞虎有些不甘心的跳出来叫道:
“咱们不是早就说好要跟徐世杨合作,走文相公的门路招安了吗?”
“那徐世杨要的太多了。”
李飞豹代替李飞龙回答:
“每年价值二十四万贯的物资,若是以前倒也罢了,现在咱们在扶桑的贸易大大减少,再掏这么多钱有何意义?”
“何况文相公那边招安还得再疏通,秦相公这边却是已经答应了!”
李飞虎还是梗着脖子叫道:“那是因为他需要咱们兄弟帮他对付方腊!咱们得先去血拼一场!”
“打一仗而已。”李飞龙笑呵呵的说道:“咱们什么时候怕过打仗?”
所有海盗头子现在的地位都是打出来的,无一例外。
“大哥,打仗是不怕,可咱们走徐家的门路,已经算是跟文相公搭上线了,现在再转投秦相公,是不是……”
“这……”李飞龙被这话吓住了。
当初跟徐家的合作协议,徐世柳是在场的,现在那倔强的青年已经成了文相公的弟子,李飞龙推翻之前的合作协议,等于说是背叛文相公一系。
现在,大周朝廷内部似乎有些不稳,主战派正在发起倒阁行动,尘埃尚未落定,最后上台的到底主战主和,其实还不好说。
若是贸然投了秦相公一脉,最后是主战派上台,主和派文官或许最多是个流放什么的,李氏海盗集团追求了几十年的招安,可就要彻底玩完了。
“飞虎,我看你是舍不得自己投给徐世杨的8万贯吧?”
看着李飞龙似乎又要被说服,主张投向主和派的李飞豹阴恻恻的笑着说:
“大哥代表咱们十三大柜给徐世杨24万贯,你一个人又追加8万贯,好大方啊。”
所有人都看向李飞虎,仿佛在用眼神质问这位大柜是不是跟徐世杨有什么单独的密约。
“咱们大柜小柜都有自己的生意,我需要事事汇报给你李飞豹吗?”
李氏海盗集团是个松散的海盗联盟,别说十三大柜,就是各个小柜,通常也有一些自己的亲信。
李飞虎虽然是李飞龙的亲弟弟,但他也有自己亲领的船队和自己掌控的买卖,这些人和船属于李氏集团,但只听李飞虎一个人的,算是一个海盗集团内一个单独的山头。
“我也单独给了徐世杨一份。”李飞凰在一边补充道:“我需要把这事报出来得到飞豹叔叔的同意?”
“此事不同于以往,你们应该……”
“好了,别吵!”李飞龙打断李飞豹的话,低头沉思片刻。
十三大柜哪一个都不是好相与的,平时利益一致时倒是一切好说,一旦涉及招安这样的重大利益,内部不够团结的问题就变得十分突出了。
跟秦相公接触是李飞豹的主意,实际上他还看上了辽东的航运市场——大运河切断,岁币以及辽东走私贸易只能走海路,李氏集团自然会从中大捞一笔,补回失去扶桑市场的损失都有可能。
但李飞虎对徐家的投入太大了,除了十三家共同出的每年24万贯之外(实际上目前为止只执行了18、9万贯的样子,毕竟一年时间都还没到),他自己就另外投入8万贯,看这样子,李飞虎是要把宝全都压倒徐家和文相公主和派身上。
虎豹两人针锋相对,而且看似都有道理,他这个老大反倒不太好做决定了。
坐在李飞龙旁边的海盗集团第二大柜(也意味着他是人船第二多的)李飞凤这时插话道:
“若是大哥为难,俺认为,不如两边都不要翻脸为好。”
“怎么说?”李飞龙追问道。
“徐家那边,已经答应下来的,照单给他。”李飞凤解释道:“那笔钱是按辽东贸易两成利钱给的,徐家已经切断大运河,交易达成,咱们做生意不能言而无信。”
何况,若是大运河重新打通,岁币恐怕还是会走大运河航线,跟李家依旧没有关系。
“秦相公那边招安,咱们得接着,这么些年,家中为这事花费的银钱怕是快有几百万贯了,这机会绝对不能放弃!”
李飞凤接着说道:
“秦相公让咱们打方腊,那咱们就去打!咱们在海上过得本来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害怕打几个旱鸭子不成?”
“不过,飞虎说的也对,咱们家不能当墙头草,若是外人问起来,咱们得说咱们不清楚文秦二相的争执,招安只是一门心思报效朝廷而已!”
李飞龙皱皱眉头:“这样说就能行?”
“不行。”李飞凤摇摇头:“文秦都是人精,一眼就能看穿咱的小伎俩,这也只是掩他人耳目而已。”
“所以,现在做决定吧。谁愿意投秦相公,现在招安;谁愿意押宝徐家,等文相公开口,各自去做好了!”
“飞凤你在说些什么!”李飞龙呵斥道:“难道要咱们兄弟分道扬镳不成?”
利益分歧是最难弥合的,问题是李飞虎李飞豹现在已经有了利益分歧,这已经形同对立了,放任发展下去,几乎肯定会引起内战。
当然,李飞凤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说的这么刻薄,他只是小声解释道:
“这不是分裂,只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已。”
李飞凤解释道:
“文秦之争最后孰胜孰败,咱们现在根本看不出来,全力投入任何一边都有很大风险,不如各自按自己的想法投进去,这样至少有一半人能抓住真正的机会。”
“等尘埃落定,赌赢的人再来拉赌输的兄弟一把,这才是正理。”
赌赢的人只会吞并赌输的人,而不是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哪怕是亲兄弟,这才是海盗的性格。
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大家口头上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
李飞龙看着围坐在周围的大柜们,已经开始叽叽喳喳小声交换起意见来。
他意识到,一直勉勉强强维持表面团结的李氏集团,从现在开始起,算是走向终结了。
今天过后,威名赫赫的江南大周海商,也要掺和进陆地上的政治风云中,正式分裂成至少两个派别,为主战还是主和,针锋相对。
“各自做决定吧。”
李飞龙疲惫地说道:
“愿意投文相公还是秦相公,悉听尊便,只是别忘了,咱们是斩鸡头烧黄纸的结拜兄弟,无论今后是发达还是没落,别伤了兄弟和气。”
这是,也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
第235章 马
天下局势风云变换,青州这边,备战已经成为接下来主要工作方向。
新兵营士兵已经全部补充进一线野战营中,驭远营的组建工作也在顺利推进。
禁军中确实有很多人不眷恋江南的安稳生活(何况现在也不安稳了),答应加入青州军中。
比如林冲,徐世杨在江南算是救过他娘子一次,再加上有鲁智深这个好兄弟在一旁鼓动,林冲这种江湖习气浓重,在江南又恶了上级的人会选择留下简直是理所应当。
实际上,不留下他也无处可去了。
另外一个禁军军官,徐宁的选择就要多许多,不过最终他也选择了留下。
倒不是因为看出徐家根本不想释放他们,而是徐宁自认为是个勇士,他很想真正跟鞑子试试身手。
有一点他一直没说,当初徐世杨在江南,临安城门口震慑鞑子和后来火烧都亭驿,徐宁都在现场。
亲眼看到两次大涨汉人威风的事,徐宁觉得鞑子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厉害,自己也实在没必要怕他们。
徐宁认为,若是能在江北打鞑子,比回江南打方腊那些乌合之众更能打出些名头来。
大部分禁军士兵跟林冲、徐宁的想法差不多。
有些人是因为被编入和亲队伍后,自觉自己回不去了,回去之后也没法逃脱和亲队伍被劫的罪责,因此干脆留在江北。
另外一些人则是因为对自己的身手有自信,觉得民兵可以打鞑子,自己当然更应该跟鞑子较量一番!
因此,五千禁军,自愿留下的居然就有两千四百多人!
在徐世杨看来,这个比例十分高,禁军毕竟是大周的职业军,特别是其中的军官,在江南大多家境殷实,种种原因影响下,能有近一半的人主动留下,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至于那些不愿意留下的人……,徐世杨当然也不打算轻易放他们离开。
既然不愿意加入,那么他们依旧是禁军而不是青州军,这样的话青州方面没有理由提供给他们补给物资,因此要回家的另外两千多禁军,应该自己支付在青州的伙食费,住宿费,以及乘船回家的路费。
食宿其实还好说,但回家的船资可不便宜,徐世杨要求他们签订一份为期六个月的合同,在这六个月时间里,那些想回家的禁军应该服从青州的命令,为青州军服务。
短期服役,作为在青州期间的食宿费用和回江南的盘缠。
在此期间,青州不会命令他们执行必死的任务,也不会让他们去打鞑子,若是鞑子在六个月内南下,徐世杨会派船把他们送走。
徐世杨打算利用这只队伍,加上部分民兵队伍,对付青州西面的兖州,以及东面莱州的部分坞堡,扩大青州控制面积,增加人口和储备。
原本这个任务应该是新军的,但是新军训练任务太重,几乎没有休整又是屡经战阵,虽说打得都不怎么激烈,但人的体能和精神终究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压榨下去。
徐世杨打算让新军士兵分批休假,好好休整一番之后,再进入下一阶段训练和战争工作。
反正对付地方坞堡主,两千多禁军也就足够了,这些人装备精良,身体素质也不错,以前就是职业兵,若是连不脱产的民兵都对付不了,那还不如赶紧把他们踢回江南去。
新军方面,有了两千四百多原禁军士兵的加入,各营选锋兵几乎全部超编,步兵营在原来六百人的基础上,各增加一百选锋兵编制。
这造成八个步兵营的建制全都膨胀到七百人,由于禁军中会骑马的人很多,以骑马步兵为主的靖远营也扩张到七百人。
而用正规骑兵组成的致远营,则扩张到五百人。
新军瞬间膨胀到6800人的总兵力,这还不包括维持300人建制的陷阵兵,以及用禁军充数,得以用老兵组成的新兵营教官组,以及用以维持军纪的镇抚兵单位。
除此之外,徐世杨抽掉了一百个老选锋和林冲推荐的,马步功夫都很不错的禁军士兵,组成他自己的直属禁卫。
新军兵力迅速扩大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显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老兵数量不足。
原有参加过对鞑子战争,有胜利信心的老兵被几次稀释,如今能编列在一线的已经很少。
这个问题几乎没法解决,因为战争经验和战胜鞑子的信心只能从战场上得来,训练的再好也是不管用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致远营的马匹,虽然兵力扩大到五百人,但合格的战马依旧只有两百匹,别说正规骑兵一人两马,就算两人一马都做不到。
只能每三个人一匹马,轮流进行骑马训练,战时除了能上战场的两百人,其余其实只能作为普通选锋兵使用。
这个问题同样不好解决,因为江南本身同样缺马,就算有钱,也别想从江南买到马匹,更别说合格的战马。
徐世杨要想获得战马,似乎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想办法与某路鞑子联系上,走私战马——这不是不可能,马匹虽然属于战略物资,但鞑子拿不出更好的东西交换汉地产物,有时候也就不得不同意。
以往朝廷还能维持北方防线的时候,茶马贸易一直是国家战马的重要来源,也能给走私双方带来很高的收益。
第二,战场缴获。
这就不用多说了,纯粹取决于战利品的多少而已。
至于第三吗……,虽说需要很长时间,但确实是个好办法。
那就是自己培育马种,自己养马,自己训练战马!
建兴十三年8月底,一艘帕尔斯双桅三角帆船驶入日照港。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打通门路,当初在双屿港与徐世杨签订战马购买合同的帕尔斯商人,一口气给徐世杨运来了十二匹上好的帕尔斯种马!
这些马头小而清秀,目光有神,显得极为聪慧;背腰短但有力,四肢修长,肌腱发达,身高平均在145厘米以上,体重普遍超过400公斤,显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战马!
栾廷玉、孙立、林冲、徐宁等骑将看到这些毛色光滑顺亮的大马,眼睛都挪不开了,仿佛这不是12匹年轻的种马,而是12位绝世美女!
………………………………
第236章 工厂1
徐世杨对马的素质没有太深的了解,他只是知道帕尔斯马性能优越,是很名贵的好马而已。
因此他也不会有骑兵出身的几个将领那种看到宝马就挪不开步子的情况,徐世杨只是很冷静的吩咐道:
“去检查一下这些马匹,若是合格的种马,每匹支付三千匹绢,若不是,就把那些帕尔斯人切碎,扔到海里去。”
“大人,即使不是种马,这么好的战马,也是宝物!”徐宁凑过来,眉开眼笑的说:“把这些马给骑兵吧,鞑子都没有这么好的马!”
“想都别想。”徐世杨毫不客气的拒绝道:“我要拿这些马建设军马场,育种自己的战马,怎么可能拿到战场上去浪费?”
“何况一匹马三千匹绢,你用得起吗?”
徐宁讪笑着,没有回答。
三千匹绢,即使是他这样家资还算丰厚的禁军中级军官,也不可能出得起,这笔生意确确实实是一个政治实体的战略动作,个人想在其中获得好处,恐怕得等二代甚至三代混血马成长起来之后了。
几个禁军军官都是马痴,孙立栾廷玉也不弱,检查几匹马的状态并不困难,很快就有人汇报:
“完全没问题,都是年轻的小种马。”
“那就把绢给他们搬到船上去,一匹都不要少。”
徐世杨吩咐道:
“若是有机会,我还希望跟他们谈更多生意。你们若是能凑够钱,也可以从他们那里订购马匹,我不管。”
徐宁林冲相视苦笑,买不起买不起。
……
“不愧是绢之国。”
帕尔斯商船上,一个强壮的黑发年轻人看着不断被搬上船的丝绢,语气感慨的说:
“这种地方也能有这么多丝绢。”
“这次能赚很多钱。”商人得意的说:“虽然把战马运到绢之国来很麻烦,很贵,风险也很大,但只要做成,就能挣到很多钱。”
“具体能赚多少?”
“一捆绢运回国内,大概能卖到3个第纳尔左右。”
“呵,那就是十万第纳尔以上?”
第纳尔是金币,一枚相当于二十迪拉姆银币,四两库平银。
即使是在帕尔斯首都叶克巴达那,拥有十万第纳尔的人,也已经可以成为顶尖富豪了。
真是完成一单生意,就能做到一夜暴富!
“那么,小的在这里休息一天,明天就得返航了。”商人搓着双手,谄笑着说道:“大人您的打算呢?”
黑发年轻人是帕尔斯万骑长的侄子,商人能搞来这么多上好的种马贩卖,只有钱是不可能的,也是得到了年轻人的支持之后才能完成这笔交易。
作为交换,商人答应把年轻人带到东方绢之国来,增长一下见识,并且与东方的武者交流一下。
年轻人认为,这是锤炼自己武艺的最好办法。
“我就在这里下船。”
年轻人回答:
“我能感觉的出来,这边就要打仗了,我在这边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
“可是,这不会很危险吗?为了东方人的战争……”
“危险才是锻炼自己的最好办法。”
年轻人满不在乎的笑着说:
“在帕尔斯,我能学到的东西已经很少了,我想试试陌生环境下的危险是什么样的。”
“至于危险,我觉得即使最危险的情况,保住自己的命还是没问题的。”
“你完成交易后就回去吧,一年以后再来接我。”
年轻人显得十分自信:
“等明年你再来交易,我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是,祝您成功,达龙大人!”
……
徐世杨并不知道帕尔斯商船还给自己送来一个能冲锋陷阵的高手,他现在有更重要的工作——视察青州的几个重要工厂。
首先当然是一切的基础,兵工厂。
在增加了几百位工匠后,青州兵工厂的规模扩大了几乎三倍之巨,以至于徐世杨不得不专门在青州府附近新建了一个第二兵工厂。
莒州兵工厂的负责人是老张铁匠,而青州兵工厂暂时由新来的戴梓负责,老张的二儿子在这里给他当副手,负责帮助戴梓了解青州的各种新式武器,并且尽快投入生产。
戴梓不愧是大周军器监出了名的大匠,在青州兵工厂,徐世杨发现这边的枪管生产虽然少于莒县兵工厂,但燧发枪机的生产速度和质量都远远超出。
究其原因,青州这边暂时还没有能辅助生产枪管的水力锻锤,再加上工匠熟练度不够,因而生产速度比莒州慢很多可以理解。
但工匠本身的水平都比莒州高,而且高不少,因而主要看技术熟练度的枪机,这边比莒州兵工厂强很多。
“这枪机虽然精巧,里面最重要的也只是个簧片,而且也不是必须用精钢。”
戴梓解释道:
“老朽试过了,先用熟铁做成合适的形状,然后在铅水回火,再用油淬火,抛光之后放进退火炉里退火即可。”
徐世杨微微笑着看他,一句话都没说。
片刻之后,戴梓尴尬的解释道:
“那个,板簧会先变成黄色,然后变紫,最后成为苍蓝色,只要看到板簧变成苍蓝色,火候就到了。”
“可是,我真的不懂技术啊。”
见戴梓还是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徐世杨只好承认:
“戴先生跟我解释这个完全没意义,你怎么生产属于你的问题,我只看结果。”
“新的枪机强度如何?”
“眼下还在测试,不知道能打多少次,不过一千以上并无问题。”戴梓回答:“发火率在8成以上。”
“这就足够了,加大生产力度吧。”徐世杨肯定道:“戴先生做的不错,先享受中尉待遇吧,若是能做的更好,我也不会吝啬官职。”
“是。”
戴梓对此并无太大反应,也许是他不太明白中尉是什么官职?
不过,总归是能当官的。
戴梓从身边儿子那里接过一把手枪,双手捧给徐世杨:
“老朽自己查看过将军设计的火绳枪和燧发枪,觉得这两种枪最大的差别,其实是打火装置,其他似乎并无不同。”
“所以老朽也想出一个办法,将军看看可不可行?”
徐世杨接过来,发现这支枪比燧发手枪长不少,也重了许多。
打火方面用的似乎也是燧石,只是燧发枪击锤是安装在后方,向前撞击阻铁打火。
而这只手枪,枪机上有一个明显的圆形,击锤安装在前方,也没有阻铁,直接击打圆形枪机上方的开口点火。
徐世杨好奇的问:
“簧轮手枪?”
………………………………
第237章 枪与枪
“簧轮手枪?”
戴梓略微想了一下,赞道:
“倒是个合适的名字。”
“这枪打火率跟燧发枪差不多,优点是不像燧发枪必须有专门研磨的打火药。”
燧发枪引火孔很小,而且容易堵塞,药锅里必须用产量极低,引火率更高的细火药。
目前的新军燧发枪手,是在胸前挂一个装细火药的葫芦,只用以装填引药,子弹主发射药与弹丸一起用纸包装。
这造成了燧发枪手的发射药有两种,后勤容易引发混乱,士兵在紧张的战斗过程中也容易搞错,致使打火率下降。
簧轮枪没有这个毛病,这玩意有些像是轮式打火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