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夫信他。”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没人在乎徐世柳擅离职守会不会让对付方腊的战争出现什么变数,对所有人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朝堂,而不是那个反贼。
“那就这么定了。”文仲冷静的说道:“大家都要做好准备,中秋过后,我会再进宫,规劝陛下。”
“若是陛下还不醒悟……。”
那句话并未说出来,不过大家都知道,若是建兴皇帝不能满足主战派的政治需求,那就要清君侧了。
也许是为了转移一下紧绷的气氛,也许是有别的目的。
这个时候,翁书平用感慨的语气说了另一件事:
“徐世杨在江北大破鞑子,此诚乃我朝第一边功;徐世松刚到江南,即以两千兵击破十万贼军,解金陵之围,也可谓有万夫不当之勇;至于世柳……,之前帅流民组顺义军,击退方腊反贼,现在又说可以12个时辰返回临安控制全城,呵呵,徐家三子在兵事上真是各有千秋啊。”
话里有话,但说的是事实。
相对于江南的将领,徐家三兄弟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过于耀眼了。
其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是徐世杨。
从在临安火烧都亭驿开始,徐世杨取得的军功已经超越大周立国以来几乎所有名将。
而且这人似乎特别喜欢揪着令人恐惧的鞑子打。
“书平,你的意思是?”文仲皱着眉头问道。
“朝局稳定之后,应该想办法限制一下徐家在军中的力量了。”翁书平直言不讳的说道:“世柳是文人,不应该继续留在军中,让他好好读书吧。”
“这是自然,世柳需要好好读书。”文相公用肯定的语气说道:“明年新帝登基,肯定要开恩科,他得把握住机会。”
大周的恩科更加类似于另一个时空的满清,是朝廷每逢庆典,在正常科考年份之外,特别开科选士,而不是宋朝那样直接给屡试不中的老士子“特奏名”。
若是一切顺利,新帝登基,明年改元,朝廷必然要开恩科。
不出意外的话,到时候文相公会重登相位,并且担任科考官,这个时候,没有功名的徐世柳和尚且不是进士的翁书平都能在其中占得很大便宜。
但即使如此,必要的真才实学还是得有的,哪怕为了堵天下士子悠悠之口,作为文相公弟子的徐世柳也必须在科举上打好基础。
所以,他离开顺义军,是应有之理。
“徐世松那边可以再提升他的官职,但不能放他回江北去,就让他在江南统兵。”
“可以。”文相公同意道:“既然世柳要闭门苦读,那么让世松来主持军中也算不错,希望他能把大周官军都训练成真正的精锐。”
为啥齐省民兵能打败鞑子,去过齐省的两千禁军回来就能打败十万乱军,甚至,连江北流民组成的顺义军都显得比大周官军能打呢?
文相公对此有些不太了解,他本能的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将领不同的因素吧?
若是徐世松能把所有大周官军都训练的像他的手下那么精锐,何愁将来的北伐不成功?
“让仁福公主下嫁给他吧。”章明义突然开口道:“听说徐世松还没有正妻?他千里送回公主的名声已经在民间传开了,还有人编了小曲唱这件事。”
“公主一直没有离开军营,恐怕一是害怕再被送到辽东去和亲,二也是与那徐世松有些关联……。”
“斯文扫地。”翁书平冷哼一声。
………………………………
第296章 忠臣3
年轻的官员们纷纷露出尴尬的笑容。
作为臣子,私下里自行决定公主的婚嫁,似乎是太逾越了。
不过嘛,也就是尴尬而已。
毕竟天家无私事,之前主和派能逼着仁福公主去辽东,那么主战派让仁福公主嫁给徐世松倒也不是说不过去。
毕竟现在看起来,公主本人还是挺信赖他的,宁愿在徐世松的兵营里呆着也不回临安。
“徐世柳徐世松都好说,他们毕竟是在江南。”翁书平继续说道:“江北徐世杨怎么办?齐省军马几乎与我们完全无干,一兵一卒都是徐家自行招募练就,那些兵马只知徐家不知朝廷。”
“与徐家的婚事需要尽快。”
文仲说道:
“徐家女郎不是已经来了吗?四弟与她的婚事先办起来,然后尽快把小妹嫁过去。”
“然后……,嗯,一旦我们这边成功,我们就给徐家请功——他们毕竟打败了鞑子,取得了大周第一边功,给他们家一个齐省都督也不是不行。”
“只要徐家接受,那就是接受朝廷的领导,咱们这边再派个监军过去。”
所有人一起点头,现阶段能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了,如果还想更深入的控制齐省军队,还得看今后各自的手段。
“相公。”章明义此时说道:“到时候,我去江北监军吧。”
他跟徐世杨的关系不错,又是主战派年轻一辈的核心之一,还是进士,对大周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让他去江北似乎正合适。
文相公点点头:“既然明义毛遂自荐,那到时候就你去吧。”
章明义的眼神亮了起来。
他是进士,作为文官,学识上是没问题的。
但太年轻,如果此时成为宰执,必然会被骂做“幸进”,如果先去江北取得一些军功,情况自然就不同了。
看齐省军如今的情况,分点军功似乎一点都不难。
文相公端起茶杯,品了一口,淡淡的说道:“事情先这样吧,我们也不要让士子们等太久。”
诗会已经开始了,大家总在这讨论这些问题,似乎也不好。
“对对对!此间过后,大家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机会玩乐了!”
年轻的官员们一起站起,对文相公拱手,然后转身前往诗会现场。
文相公无奈的摇摇头。
什么叫没机会玩乐?这些年轻人是觉得大事已定,他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朝廷占据高位?
还有,若是大事不成,他们就不努力,而是去纵情享乐了?
为什么一点危机感都没有呢?
就像徐家那些孩子一样,做什么事都风风火火的,不论是打仗还是读书。
……
文家的诗会没什么规矩,所有士子、宾客都可以在文家的园林里随意走动,或赏花,或饮酒,或作诗,自得其乐。
花间树下、山石水边都摆着小桌,上面有果品点心和酒水,士子们可以随意取用,文家的下人仆役也会很有眼界的补充食品——这种类似自助餐形势的晚会是文仲跟一个西方客人学来的,他认为非常适合不甚严肃的场合,可以让大家尽情享乐。
因此,文家较为轻松的宴席,都是这么做的,也确实蛮有意思,很受年轻士子们的欢迎。
为了增加意趣,一些显眼角落的树枝上还挂着一张张小纸条,有些是类似灯谜的谜题,有些是半阙诗词,也有些是对子,反正都是些文人的小游戏。
若是有兴趣,士子们可以解开谜题或对上诗句,交给侍者送到庭院专门搭建的舞台上,那边会有小樊楼来的当红清倌人现场唱出解题者的答案和姓名,文家也会双手奉上一份小礼物——都是笔墨纸砚之类,看起来简单,却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昂贵礼物。
当然,更重要的礼物是,作品较好的士子,可以跟文仲、章明义这样的主战派核心聊一聊,混个面熟。
若是真正有才的,甚至还能得到文相公的亲自接见。
相较之下,樊楼清倌人的青睐都显得逊色许多。
毕竟,现在主战派隐隐又有了跟主和派分庭抗礼的资本,大家都认为文相公很有可能再次入阁。
在文家庭院的小角落里,身着青衫,做男子打扮的横波安静的坐在石凳上,双手托腮迷迷糊糊的看向舞台,那里有自己以前的姐妹正在朗声清唱某位著名才子现场作中秋词。
那词朗朗上口,文采十分华丽,以至于小樊楼请来的名妓们都用羡慕的目光看向有资格清唱这首词的同伴。
名士需要名妓扬名,名妓也需要名士捧场,这是各取所需。
以前横波也很喜欢这种游戏,但现在,她似乎对这种才子之间的游戏有些意兴阑珊了。
“为什么不去玩玩?”身着丽装的如是姑娘仪态万千的走过来,笑着说道:“你以前很喜欢这种游戏吗?”
“以前喜欢。”横波回答。
“现在不喜欢了吗?”
“也不是呢。”横波想了想,然后说道:“只是,经历了这么多事,我现在觉得,诗词歌赋似乎不太可靠,不能保护我呢。”
横波觉得今年自己似乎有些流年不利。
先前被一个鞑子骚扰,要不是徐世杨当时就在场,恐怕就要被那鞑子抓走糟蹋了。
之后,方腊反军攻入临安,也有一队人冲进樊楼抓走很多姐妹,她跟如是隐藏在柴房里,也差点被抓走。
后来是徐世柳的顺义军正好在樊楼附近路过,这才救下她们。
经过这两件事之后,横波对文人之间的游戏就没什么兴趣了。
这世道,江南也不是什么和平安定的世外桃源。
在临安往东不远处,就有官军反军各几十万人在互相厮杀呢,却还是一点都不耽误士子们在中秋节玩这种文绉绉的游戏。
“如是姐姐。”横波突然说道:“中秋过后,我要去江北。”
“嗯?去齐省吗?”如是对此倒是并不意外,这些时日,横波已经多次有过类似的表示了。
“是啊,我要去齐省找徐世杨。”横波点点头。
“可是,听说他要娶文家的女郎。”
“做妾为婢都由他,只要收留我就行了。”横波下定决心:“本来我就没资格肖想正妻,能做个妾室就算最好的归宿了。”
………………………………
第297章 改编1
莒州,原徐家十五屯,新军总部所在地。
再过一段时间,新军总部将被改编为更具近代化特质的总参谋部,成为一个单独而不是临时的机构。
徐世杨任齐省都督府下辖的战争部长兼任总参谋长,少将军衔,总领齐省一切军务。
然后,总参谋部将被迁徙到登州,与辽东隔海相望。
不过,那都是二、三个月以后的事,一切准备妥当,拖到明年年初都不是不可能,因此现在,新军的军事会议仍然要在莒州开。
今天的会议是之前战争的总结会,新军所有少校级别(这个军衔相当于所有副营级以上,以及之前战斗中表现出色,即将得到提拔的人)以上军官全部参加。
按照以往的传统,营级以上主要军官们全都坐在一张圆桌前,只是圆桌不够大,刚刚获得与会资格的新人不得不再围着他们坐一圈。
“部队上普遍反映,战斗中表现最好的神机兵,其次是选锋和陷阵,锐士兵的表现……,嗯,不太好。”
现在发言的是公孙胜,上次黄河之战的时候,他负责南线的指挥,直面鞑子天会汗完颜吴乞买,由于距离问题,他算是新军中少见的有单独指挥大战经验的将领。
“怎么个不太好法?”
徐世杨一边问,一边自己拿支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原本这个任务是赵琳的,但几天前赵琳被检查出怀了身孕,容嬷嬷强迫她脱离工作休养去了。
“他们的长枪太长了,又不能远射,在壕沟里使用不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也就防守胸墙的时候能用用。”
公孙胜回答:
“队伍上有人建议缩编锐士,把多余出来的人分给选锋和神机。”
“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一次都挖好堑壕等着鞑子来撞。”
徐世杨头也不抬的说道:
“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得跟鞑子野战,到时候没有长枪,用什么抵御鞑子骑兵?”
“刺刀也可以。”新近才有机会参加这种重要会议的徐宁立刻说道:“马很聪明,也很胆小,只要有个尖锐的东西在眼前,它们肯定不敢硬冲,属下看了看火枪上的刺刀,那东西足够了。”
“刺刀的产量不够,现在只有燧发枪有,连火绳枪手都得配把腰刀防身。”代表第一兵工厂的汤隆说道。
新军的火绳枪和燧发枪只在枪机上有区别,其他部件是同一规格的产品,它们完全可以使用同一款刺刀。
之所以燧发枪有刺刀而火绳枪没有,原因就在于产量——最简单的套筒式刺刀也是需要攻螺纹的,那玩意生产速度实在快不起来,更要命的是,面对鞑子的甲兵,它其实还是易耗品。
“说起刺刀,还有一件事。”新兵营营长冯三虎说道:“每个营都是燧发枪与火绳枪混编,这样指挥太过不便,战前检查枪支状态……。”
“这个等会再说,事情一个个解决。”
徐世杨暂时打断他,直接下命令道:
“锐士需不需要缩编,得试过才能知道。”
“正好有几百个鞑子甲兵投降咱们,我打算把他们编制成一个蓝军营,兵器战法还是原来鞑子的样子,以后新编制如何,先跟他们在训练场上试过再说。”
“但是有一点,无论是否缩编,现在的锐士都不能只练长枪了——他们也得参与火枪射击训练,这样如果遇到长枪无法发挥,而身边神机兵战友伤亡的情况,可以用锐士暂时顶上。”
“他们能学那许多吗?”
“怎么学不来?增加些装填射击训练而已,长枪兵本来就是跟火枪兵一起练队列的,训练强度增加并不多。”
大家还没学会畅所欲言,大多数情况下,徐世杨的发言就是结论了。
其实徐世杨也是在为未来考虑。
如果青州兵工厂产能提升上去,不仅长枪可以取消,甚至神机兵中的火绳枪兵也应该全部升级成燧发枪。
到那时候,有射击训练基础的锐士完全可以迅速转职成火枪手,这对保持部队战斗力有很大好处。
话又说回来,发展下去,又涉及到刚才冯三虎提的问题了。
“关于枪械混编的问题,冯营长提的很好,但现在燧发枪的产量不足以满足新军的规模和今后的扩充需要,若是把所有燧发枪集中给某几个营,很容易让只有火绳枪的部队产生自己不受重视的错觉。”
“还有,火绳枪不适合新手,所有营都是新兵居多,把火绳枪给新兵容易出安全事故。”
冯三虎想了想,最后建议道:“司令,您看这样行不行:就像蓝军营一样,先挑出一个营做实验性营伍,完全装备燧发枪,看看这个营伍的战斗力是否比混装高很多。”
若是真的高很多,不改也得改。
反正现在没有大仗要打,部分营暂时的战斗力下降可以接受,大不了今后再补回去。
“这个建议好。”徐世杨赞同道。
“要组建新营吗?”
“不,从现有步兵营中挑一个,嗯,就定远吧,这个营资格最老,其他营应该不会对此产生太多不满情绪。”
徐世杨转头对汤隆说道:
“这里面有我的问题,因为我没法给你们提供太多资源生产最好的武器。但也有你的问题,你们军工厂还有潜力可挖!这方面你和老戴那边要多注意!”
“是。”汤隆苦笑着点点头。
“那些乱七八糟的武器不要造了。”徐世杨接着说:“这次你们分给民兵的实验性装备,其实都是那么回事,除了其中两三种可以小规模批量生产外,其他的都放弃吧。”
“包括大抬杆?”汤隆问道。
这玩意可是击毙鞑子一个勃极烈的功臣。
“包括大抬杆。”徐世杨用肯定的语气点点头:“我不反对你们设计实验新武器,但你要记住,装备给部队的武器必须具备容易生产、容易大规模装备、容易操作等优点,否则我宁可不要。”
除非是大杀器,否则个把只能装备极少数部队的特色武器,要来何用?
新军又不是二战米帝,有资格尝试那么多奇形怪状的武器,容错率高的吓人。
齐省现有的有限资源,还是得让大家尽量收敛一点。
炫技的玩意,玩玩也就好了。
………………………………
第298章 改编2
现阶段,军事会议最重要的问题当然还是扩军。
冯三虎的新兵营已经经历过一次战斗,训练时间也不算短了,完全可以直接编入部队。
这样,新军一下多了近两千新兵,加上那些战斗中获得优先招兵承诺的前民兵战士和志愿参军的人,兵力方面新军已经有了继续扩大的基础。
但是,徐世杨依旧不打算组建新的野战营,他选择把旧有的野战营扩充到大约是原来两倍的规模。
名称也顺势改变,由野战营改称为野战旅。
其中,定远旅作为实验性的标杆部队,建制内完全撤销长枪和火绳枪,但编入部分正规骑兵,形成两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连加一个炮兵连的基础编制。
步兵营每营暂定6个100的连,加上军官,共计620到630人。
其中包括一个以冷兵器为主的选锋兵连和五个燧发枪连。
燧发枪连将成为步兵的主体,而选锋兵连今后将更加侧重个人技战术和散兵作战。
骑兵连编制上有120人,完全由正规骑兵组成,目的是给步兵旅提供远程侦查能力和必要时的快速追击能力。
根据这个任务需求,骑兵只装备简单的皮甲和头盔以减轻负重,武器装备方面只有马刀和手枪,若是对自己的武艺有信心,士兵还可以自行装备一些其他武器,但要求是增加的负重不能影响侦察任务。
按新编制,炮兵连将会获得八门大炮,其中包括两门野战炮和六门神机炮。
这个编制完全剽窃自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炮兵,只是用野战炮来代替榴弹炮,以神机炮填充加农炮的坑罢了。
因为神机炮很轻,所需炮手较少,因此徐世杨的炮兵连比拿破仑法军少超过三分之一,连军官带护卫加炮手和照顾骡马的士兵,一共只有100人。
这样一个两营两连的编制,加上旅部军官、护卫人员和通讯兵,总兵力在1500人上下。
编制比较小,徐世杨任为这有利于破碎地形的机动作战。
好吧好吧,说说而已,其实还是什么都不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毕竟,现阶段,即使以上这个小到可怜的编制,除了定远营不打折扣的完成外,其他几个步兵营都得凑合。
比如步兵,其他旅的步兵营必须保留两百锐士兵填充火枪兵缺额,而且还得三百火枪兵还得是燧发枪火绳枪各半。
骑兵也是如此,由于上次作战缴获的战马不够,徐世杨把整个致远营全拆了,也填不满每个旅所需的骑兵连,因此除了定远之外,旅下属的骑兵连暂时只有80骑兵。
拆分致远营之后,这个原本唯一的正规骑兵营被改造成完全的步兵旅,与镇远、经远等旅完全没有任何区别。
孙立对此很是伤心,但徐世杨决心已定,致远营必须变成彻底的步兵旅。
至此,新军唯一的骑兵营只剩下使用杂马充数,以骑马机动,下马步射为主战术的靖远旅。
靖远旅编制与步兵旅略有不同,共8个连1000人,其中骑马步兵6个连各120人,合计720人。
2个各有6门神机炮、120人的骑兵炮连,以及旅部所属的军官、警卫、旗号手等40人。
除了十个野战旅之外,徐世杨手中依旧有单独编制的陷阵兵,这支队伍依旧以犯了罪的庶民或外族奴隶组成,是一支完全冷兵器的死兵部队,由于有了大量俘虏补充,这个营扩充成800人之多。
新组建的蓝军营有200人,徐世杨留在自己身边的近卫队被扩充成500人。
近卫队有选锋和神机各200人,专业骑兵100人。
这样的话,一线部队编制合计16000人,兵力扩大了一倍以上,好处是,之前算是新兵的人,都经历过激烈的战争,可以当做老兵看待,这个时候,即使大量新兵补充进来,也不会因为稀释老兵比例而造成战斗力下降。
为了尽量提升新兵素质,所有新招收的士兵都要在新兵营待三个月,参加基础训练,之后才会编入各个野战旅。
与此同时,按照主官轮换制,新军十个旅的旅长还要进行轮换。
各旅新的主官分别是:
定远旅:新任旅长是李井槐。
镇远旅:新任旅长是以前的新兵营冯三虎。
经远旅:新旅长解珍。
来远旅:新旅长是前禁军将领徐宁。
平远旅:新旅长公孙胜。
济远旅:新旅长解宝。
威远旅:新旅长王勇。
致远旅:改成步兵旅之后,旅长由林冲接任。
靖远旅:旅长是唯一没有替换的栾廷玉。
驭远旅:旅长由孙立接任。
原来的营级军官中,徐世杨担任总司令,身边又有近卫部队,因此不再兼任部队主官。
徐世松去了江南,不可能遥控指挥齐省的部队。
徐世柏调离军队,去莱州担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