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臣权-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彪去陕西,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并不关毛大人的计划,还望父皇明鉴
看庞煌说的严丝合缝,朱元璋松了一口气,不过还是嘲笑道:“听你这么一说,不但毛骧属于诬告,而且驸马你还有大功了
“儿臣不敢,刚才儿臣就已经说过,毛大人与儿臣,都是职司范围之内的事情,谈不上谁有过错,不过毛大人能将鞑子分化,功劳还是不小的
“他有个狗屁功劳,朕看他是越活越倒退了,这么一点小事,差点没有坏了朕的大计,还要推诿责任,朕饶不了他
这句话一说,船舱内顿时轻松起来,朱元璋已经将这件事定xing了,那就谁也改变不了,而朱元璋也没有什么毛病,半夜把庞煌喊过来问罪,刚才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敲打这个驸马一下,要不那个拿回传国玉玺的功劳,还真的没有办法赏赐了。
看着庞煌刚才诚惶诚恐的解释了半天,心里也得意了半天,见好就收吧,况且刚才马皇后求恳,说临安这个没有了娘亲的孩子可怜,请善待驸马,就是善待临安了。
摆摆手。指着已经准备好的蒲团,说道:“坐吧!”
庞煌跪了半天。正双膝疼痛,却见老朱让自己再盘膝坐在地上。不由暗自报了声不满,随即老老实实的盘膝坐了下来,准备听朱元璋怎么说。
“你知道朕这次为什么要回凤阳斋戒吗?”
“儿臣不知!”庞煌很老实的回答道,他是真的没有猜透老朱的意图。
“你倒是老实!”朱元璋含笑撇了庞煌一眼,随即说道:“说一句实话,朕也不太清楚,就是觉得,回凤阳斋戒,肯定是有用的
庞煌大汗。老朱在这里调侃人的吧,你也不知道回凤阳斋戒干什么,那白天早朝的时候还那么坚持,就凭感觉吗?
“不过,朕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如果朕不在,换成太子主政,那中书省会变成什么样子,到底会不会欺上瞒下呢?朕觉得。是时候让太子看清楚中书省的真实面目了,而朕也是在给胡惟庸一个机会,看他到底识趣不识趣
对于朱元璋以上说的话,庞煌直接选择了忽略。他心里还在盘算,老朱给自己讲这些做什么,你不是担心外戚干政吗?还给我讲这些事。不是勾引着我犯错吗?对于这类的话题,他打算坚决不发话。但是朱元璋既然让他来了,又是这么好的机会。哪里轮的到他来做主不说话,看见庞煌面容呆滞,于是索xing开口问道:
“驸马,以你的眼光,中书省有存在的必要吗?”
ri,这事情你作为一个皇帝问我做什么呢?庞煌腹诽道,对于这个问题,他早有考虑,但是现在说出来,应该时机还不成熟,不是让朱元璋有所防备,就是会引得老朱勃然大怒,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回答这个问题。
“儿臣拙见,ri前温习史书,中书省自有以来,已经一千五百余年,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父皇觉得没有必要,那也可乾纲独断,废弃也好,儿臣实在不通政务,万万不敢乱言
“你这还不叫乱言,堂堂一个中书省,被你说的可有可无,不知道那胡惟庸听见,会被气成什么样子!”
朱元璋笑骂了一声,继续说道:“朕之所以问你,并非无的放矢,朕观你施政,无论在怀柔县,或者是在北平一府,上任之初,都是先整顿三房六班,殊不知,三房六班的建制,乃是三省六部的缩减,所以有时候想到,你会有所心得,才问你的
本来就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老朱的眼皮子地下,所以听见之后,只是佯装身体震动了一下,以示惊讶,随即便回道:“父皇恕罪,儿臣疏懒惯了,每任主官,便想到尽量使用属下之人,自己就可以腾出时间,做些对朝廷更有利的事情,所以有火铳,所以有飞舟,更所以有清华义学和北平时报
“儿臣不是妄自尊大,只是觉得,作为主官,应该看得更远一些,一些小事直接交给下面的人做就行了,儿臣做一个主官,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监察和监管,不让他们犯错而已
朱元璋听了之后,想了一会,言道:“还是不妥,下面的那些刁民,习惯于欺上瞒下,若只是监管和监察,总有疏忽之时,那时候反而祸害更甚
“父皇担心的是!”
庞煌觉得和皇帝说话真的很费劲,就算死反驳皇帝的话,也只能采取曲线救国的路线来执行,先要赞同,才能说出自己的意见,从学校毕业并未有太多从业经验的他感到十分难受。
赞同了朱元璋的话之后,随即说道:“所以,儿臣采取了一种特别的办法,那就是任期制度
“什么任期制度?”朱元璋感到很好奇,他并未详细研究过庞煌所制定的条款,毕竟身为皇帝,能知道一府一县的政令就已经不错了,要知道的太详细,肯定老朱还是没有那个时间的。
任期制度,在几百年后已经十分普遍了,所以庞煌说的十分流利,道:“禀报父皇,所谓任期制度,那就是所有三房六班的书吏、头目,每次任命都不超过三年,而且都要从多方面评选,而且最多不能连任两届,也就是说,三房六班的书吏和头目,他们如果没有建树,得不到升迁的话,他们从业的生涯,只有短短的六年
“六年能干什么呢?那不是一个县每三年或者每六年,政令的执行都要有所迟滞,而让老百姓无所适从,实属扰民之举,不当、不当啊!”
“父皇听儿臣说完看了看老朱面前的茶杯,庞煌咽了一口唾液,忍住嘴里的饥渴,继续说道:“这就是儿臣所要说的关键了,儿臣平时不管事,在监管和监察之时,却会注意总结得失,专门制定各种制度、法规,那么以来,无论三年或者六年之后,换做谁来做那个书吏或者头目的位置,他们不必有思想,只用萧规曹随就行了
朱元璋沉思着,想着这种任期制度,庞煌稍微有些紧张,这些已经是他能说的极限了,如果能够成功,等于说变相的救了中书省一次,至于胡惟庸,估计朱元璋对他的顾忌已经很深了,很难能让皇帝改变心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庞煌也不想改变胡惟庸的命运。
看着朱元璋的脸se,庞煌小心翼翼的说道:“儿臣在北平知府任上时,曾经有过一种想法,北平府对于儿臣来说,已经是很大的管辖范围,儿臣不可能每天流连着去七县四州查访民情,所以甚至想着,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制度、规定的地方,帮助儿臣研究各地民情,那样儿臣又可以偷懒一些了
这些话听到朱元璋的耳朵里,虽然没有引起朱元璋太大的反应,但是却将他带入了沉思之中。(未完待续。ps:不小心又写够了一万多字,似乎又可以张嘴要点什么了,各位大大们,伸伸发财手,点一下,那就是对害虫最大的支持!!
d*^_^*w
(寻书吧
………………………………
209 褪去身上衣 变成龙中皇
(寻书吧ps:
关于任期制度,庞煌只是小心翼翼的将自己所讲的范围,控制在一府一县的之内,绝对不往京师即将掀起的风暴中牵涉。
自己开个头,剩下的交给老朱去对号入座吧。至于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那只有天知道了。
庞煌放平了自己的心态,尽量做到宠辱不惊,只是恪守着自己的本分,希望能用一言半语提醒一下朱元璋。
尽管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很渺茫,但他还是去做了。因为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胡惟庸案件在历史上重演,经过这么多年的总结,庞煌知道:
胡惟庸案的开始,就代表着大明从一致对外的王朝,转型成一个开始内耗的国家,杀戮一起,大明几乎就没有了对外扩张的jing力,接踵而至的是无休无止的勾心斗角,再也停止不下来了。
就好像他在大学时听到的典故一样,一个谎言往往是不经意说出来的,但是为了掩饰这个谎言,通常要再用十句谎言掩饰这不经意的一句谎言,然后再用百句谎言掩饰这十句谎言;接着会再用千句谎言掩饰百句谎言,久而久之,就成了弥天大谎,再也纠正不过来了。
庞煌宁愿相信,朱元璋杀胡惟庸只是一种权利上的**,一种强烈的独占**使朱元璋不但杀了胡惟庸,而且废除了中书省。
但这毕竟是打破了几千年的惯例。朱元璋需要有一个合法而又合理的原因,所以才编制了一个谎言。证明自己举措的正确,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步一步的将大明拖入到内耗的尴尬局面。
而制止今后的更多的杀戮,就必须要破除第一个谎言,保住胡惟庸,至少要保住胡惟庸不以谋反被抄家灭族,这个才是重中之重。
这也是庞煌考虑了很久,决定冒险提前暴露,甚至不惜和毛骧直接面对的原因,传国玉玺的作用有多大,庞煌不知道。但是能用传国玉玺让胡惟庸稍微收敛,让朱元璋暂时得意而拖延其对胡惟庸下手的时间,却是一个最好的工具。
然后就是找个合适的理由,让胡惟庸自动提出告老还乡,那就至少可以避免中书省被裁撤,丞相之位被废除的事情发生。
保住了丞相的建制存在,就算终老朱在位的时间内,丞相都是碌碌无为,那么老朱死了之后呢。总会出现一个有魄力的丞相,在大明带领着群臣,和君权相互制衡。
这是庞煌这个理科生能想出的最好办法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他只是记住了一句话,既然那条路走不通,如果可以重来。那就尽量的走另外一条路,就算是要走的路布满了荆棘。十分的坎坷,那也要走。说不定就能走出一个新的天地来。
换而言之,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敌人拥护的,就是我们反对的,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拥护的。
从几百年后走过来庞煌,从他可怜的历史知识中,已经知道了废除丞相这条路在华夏这片土地上走的并不顺利,那何妨不试图保护住丞相这个制度呢?
当然,保住丞相制度,并不代表着要保住胡惟庸,但是只有胡惟庸平缓的下台,才能保证朱元璋没有借口绵延数十年的杀戮。
就在这样的迷蒙思考间,龙舟一行通过淮河到了凤阳地界。
码头上,已经做好了迎驾准备的中都留守,还有凤阳诸位官员,在李善长的带领下,早已经恭敬的站在那里。
这是庞煌穿越回大明后第一次见到李善长,这个自诩为胡惟庸的最大后台,最后却被胡惟庸拖得抄家灭族的韩国公,已经显出了不可挽回的老态。
头发和胡须已经雪白,配着黑漆漆的脸膛,本来应该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但是谢顶却成为破坏他形象的最大元凶。
尽管挽着发髻,但是却不能掩饰头顶少发的缺憾。
站在朱元璋身后,静静看着李善长的庞煌,不由好奇的想,为什么就不能戴顶帽子呢?难道就是为了向皇帝展示老态吗?
见御驾下船,李善长忙率领诸官迎面而来,远远跪在大道一侧,待圣驾到了跟前,高声奏道:
“臣李善长接驾来迟
朱元璋与李善长多年不见,如今这位老臣须发白尽,只是看上去jing神依然,念及当年将督造之责尽委于他,数年间必然cao心不少,而最近几年,却是甚少问及这位老臣的动静,一时动了恻隐之心,在辇上抚慰道:
“卿几年间在此辛苦,朕深为挂念
李善长忙又施礼道:“臣老迈驽钝,早就盼望陛下驾临巡幸,去年圣驾降临,老臣却在苏州办差,未能迎接圣驾,还望皇上恕罪
朱元璋见李善长仍象先前一样恭谨,十分满意,降旨道:“如此卿驾前导行
李善长从地上爬起,被扶上一匹驯骡,跟在马辇一侧。
君臣来到城前,却见中都城外,黑压压成千上万的百姓跪了一地,“万岁”之声,如山呼海啸一般。
原来李善长早就通知了百姓,今ri专门在此接驾。朱元璋见如此兴师动众,心中不忍,又见百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又有少不更事的幼童,一个个面孔黝黑,他们望见天子车驾只管山呼“万岁”,脸上并无喜se,与在京师中百官临朝的场面形成鲜明对照,顿时大刹风景,也不命驻辇受礼,也不看身旁的李善长,板着脸进了北门。
到了城中,见沿途街道宽阔。屋舍齐整,气象远过于南京。方才泛上了些喜se。行了一箭之地,忽又觉眼界大开。原来已到了一个繁华去处,车驾在此扎住,李善长率众人跪请朱元璋落辇。朱元璋被人搀了下来,李善长奏道:
“今年陛下下令停建中都,臣自当遵命,已经将建成的部分,改成了陛下的行宫,而有些地方,按照陛下的旨意。修建成各种寓所府邸,攻击五十四处府邸,等待陛下赏赐功臣所用,而东面是陛下敕造的公侯府,目前均已完工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他心里明白,中都建造了一半很是浪费,但是总不能全部拆除吧。所以就下旨,让部分建好的宫殿改为行宫,而大部分没有建好的地方,却是修建成一座座府邸。到时候好赏赐有些告老的同乡,让他们回老家也有个居住的地方。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程序化了,迎接圣驾至中都行宫、君臣相谈甚欢、单独召见李善长和中都留守宋国公冯胜等人。
在斋戒之前。庞煌一直跟随着朱元璋,看着这个皇帝召见各se各样的臣子。甚至还有几个百姓,然后闲暇时。也领略到了和皇上一起微服出游的时光。
微服私行凤阳城、定远县等地所经历的民间的情趣,使庞煌感到了朱元璋的一丝丝念旧的心里,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决绝,还是只是一时兴起,而自己却想多了?
不过能陪着一代开国皇帝体验久违了的田园气息,农家庭院的亲切和惬意,与孩童对话的天真和谐趣,清溪谬足的爽凉,还有凤阳的繁荣,街头的喧嚷,溪水的清丽……似一场短暂的梦,很快被皇帝对于传国玉玺的热心所惊扰,撕成了光怪陆离的碎片。
朱元璋焚香净身,走进了行宫之中,开始了他为其七天的斋戒,在此期间不会理会任何事情,已经传旨下来,任何打扰他斋戒的行为,将会遭受到他不可避免的怒火。
庞煌也闲了下来,除了每ri例行的向自己的便宜岳母马皇后请安之外,他就住在行宫西侧的一角偏殿内,每ri读书写字,趁着琢磨一下有什么知识可以用于现在的大明,倒也过了几天很情景的ri子。
说一句实话,虽然穿越到大明已经六年多了,就算是当年的抗战打八年也胜利了,但是穿越了六年的庞煌,还有很多事情不能习惯。
比如看书,比如写字。
繁体字他已经习惯了,但是那个左右顺序却是庞煌不能忍受的,便看书边腹诽道,老朱不是提倡以左为尊吗?
现在胡惟庸身为左丞相,才算是成就了中书省的第一把交椅。但是为什么这书,还是要从右边开始看呢,在庞煌的眼里,简直就是在考验自己的注意力,因为稍有疏忽,自己就会按照之前的习惯,将看过的东西再看一遍。
正在懊丧间,突然外面来报:“韩国公前来拜访!”
这个消息倒是唬了庞煌一跳,把书放在了一边,整理了服装上的皱褶,便马上走出去迎接。
韩国公李善长,就算是庞煌不是穿越人士,单凭这个韩国公的“国公”两字,就不是庞煌这个驸马都尉可以比拟的。
都尉vs公爵,就算是皇帝的女婿,你也要给出相应的敬意。
以晚辈之礼相见,庞煌恭敬的将李善长迎进了偏殿内,斟上了茶水,才后一步李善长坐在主座上,静听李善长的来意。
“老夫老矣,倒是不知道该是称呼巡抚大人,还是驸马了
六十五岁的李善长,斜斜的倚靠在太师椅上,眯缝的眼睛透出一丝狡黠,庞煌听此言顿时无语,他也不知道该让李善长怎么称呼自己。
称呼自己驸马?那不行,那是皇帝和公主的专利,别人要喊驸马,必须要在后面加上一个遵称,或者驸马大人,或者驸马爷。
自己怎么可能会在李善长面前自称,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一个最起码尊老的原则。尴尬的笑了一声,索xing准备佯作听不到,反正李善长来找自己也不是论称呼的。
“驸马都尉可有表字?”李善长本来就有定位,但是却想和庞煌拉近一些距离,于是问道。
摇摇头。庞煌说道:“韩国公有话请讲!”
表字,又称字。是古代人在姓名之外,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在几百年之后的那个时代一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刘伯温曾经许诺给他起个表字。但是最后庞煌变成了驸马都尉,于是就作罢了,表字应该是由长辈赐予,现在庞煌能拿到台面上的长辈就只有朱元璋,但是皇帝哪里会在意这个,反正他也不会直接喊庞煌的表字,所以一直就空闲了下来。
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庞煌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看见庞煌不回答这个问题,李善长却笑了。他有自知之明,虽为韩国公,但自思也没有那个资格给皇帝的女婿取表字,但是却没有回答庞煌的话,只是向左右看了一眼,似乎在观察什么。
什么事情要让自己屏退左右,这可是在皇帝的行宫啊,正在斋戒的皇帝,直线距离不超过一千米。这时候要和自己密谈,这李善长是吃错药了,还是老糊涂了。
心里极为不情愿,真的不知道到时候朱元璋问起来。自己该怎么回答。
身为外戚,和重臣密谈,这本来就是很犯忌讳的一件事情。心里一跳。这老头不会是想拉着自己一块死吧!
看见庞煌无动于衷,李善长有些无奈。他怎么不知道犯忌讳,但是想要交好此人。必须要说些令他动心的事情来打动其心。可是一些话怎么能当着下人说出来呢?
干咳了一声,道:“今ri秋凉,在殿中久坐恐怕我这把老骨头顶不住,驸马都尉可以陪老夫去晒晒太阳吗?”
庞煌起身,上前虚扶一把,李善长顺势站了起来,两人一起走到偏殿之外,沐浴着秋ri的阳光,看看侍卫都远远的站开,才放心的说道:
“其实有句话不知道老夫该说不该说!”
“韩国公年高德劭,能照顾一二,那是晚辈的福气!”
“老夫想说的还是驸马都尉的表字问题!”李善长抚须轻声说道,不等庞煌反应过来,又继续说道:“老夫虽在凤阳,但是对于朝中之事却了若指掌,驸马都尉不起表字,但是有人却要拿着驸马都尉的名字做文章了
“晚辈的名字?有什么文章可做呢?”庞煌有些莫名其妙。
找了一处平坦的地方,李善长气喘吁吁的蹲下,在砂石地面上,用树枝写了两个字,庞煌也只好随之蹲下,放眼看去,却正是自己的名字。
“去年,太子喜得皇孙,取名允炆!这件事,驸马都尉身为皇家之人,应该是知道吧?”
庞煌当然知道,对于朱允炆的关注,他估计比老朱还关注,那是有一个悲情的皇帝,史书上怎么写,都掩饰不住世人对其的同情。
于是点点头,听李善长继续说道:“但是取名之后,魏国公长子允恭,却被陛下改名为辉祖,驸马都尉当然知道为什么吧
庞煌更加莫名其妙,古代为了避讳帝王名字,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徐允恭和朱允炆同有一个“允”字,为了避讳,改名之事再也正常不过了。但是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李善长仿佛看到庞煌的疑惑,不急不忙的指着地上写着的名字,道:“驸马都尉看你的姓名,有龙,有皇,殊不知,外面传言,‘褪去身上衣,变成龙中皇’的传言吗?”
庞煌不由吃了一惊,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但是今天仔细看,还真的是那回事,纵然是繁体字,但是依然脱不去其中的广中龙,火边皇。
ri,这也太能瞎掰了吧,什么‘褪去身上衣,变成龙中皇’的传言,自己的情报系统怎么一点点的消息都没有得到呢?
老朱知道不知道呢?知道了会不会心里有想法呢?
面对着这么一个变幻莫测的君王至上的时代,还真的说不准有什么副作用,两人一起直起身,李善长用脚抹去那两个字,庞煌再看李善长时,脸se就有些不太自然了。
“这,这有些太牵强了吧!”
“呵呵,老夫也觉得是无稽之谈,但是真的要有人用这两个字做文章,恐怕驸马都尉也要头疼一阵子了李善长的目的已经达到,看见庞煌变se,不由低声笑道。
“愿闻其详!”
“其实去年就有御史联合钦天监要用这个来弹劾你,被中书省按下了,相信皇上也有所闻,但是却没有过问,可见皇上对驸马都尉是宠信有加啊
“但是一直留着这样的破绽,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老夫才问你是否有表字,如果有,好说的多,若是没有,驸马都尉最好还是请求皇上赐予一个吧,省得别人说闲话
庞煌终于知道了李善长的来意,这次找自己,是为胡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