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达长久的驻扎在北平城,当然不会是为那个即将就藩的燕王修建王府,作为蒙元宿敌的徐达,在明军榷场的步步紧逼之下,也不会好心的固守,老老实实的互市进行交易。更不会长久的和金山部和平相处下去。

    明军等的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将自己金山部逼急的机会。

    年前,和林派马哈木前来,纳哈出曾经以为是一个机会,巧舌如簧的马哈木,曾经邀请纳哈出西行,也就是说可以代替他们驻守双泉海一线,但是有个条件,就是纳哈出必须前往和林,任太尉的职位。

    纳哈出当初也曾经动过心,但是过了年之后,很快的就被自己否决掉了,离开了金山部的纳哈出,还是开元王吗?

    一个太尉的职位,估计就要葬送整个金山部的希望,这是纳哈出不想看到的,所以他曾经试探性的向马哈木提出,整个金山部西迁,退守双泉海一线,但是马哈木却支支吾吾的不肯答应,说是天元皇帝买的里八剌没有谕旨,所以他不敢承诺。

    听到这个托词,纳哈出就彻底的失望了,让自己孤身前往和林去当什么太尉。无非是顾忌自己在金山部的威望而已,自己离开了。他们就会慢慢的蚕食金山部,自己的长子坝基被明军俘虏。二儿子查哈,却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上不了大台面。

    如此以来,不用两年,自己的金山部不是被明军吞并,那就是被消灭,剩下的估计会被阿速特部和斡亦剌惕部分别吞并,那么木华黎的子孙。就彻底的就要消失辽东的这片土地上,如同蒙古草原上曾经消失的无数个部落一样,被人渐渐的遗忘,纵然是被人记起,那也是一种耻笑,这是作为一个部落首领不能忍受的。

    年前送走马哈木之后,纳哈出就加紧了和大明的联系,在初三就派出了祈请使节前往北平去见徐达,并带着类似国书的东西。要求徐达将其护送至南京朝见皇帝。

    徐达不敢怠慢,当然他也没有权利去查看所谓的国书,只是在言辞上讽刺了一下纳哈出派出的祈请使节,说他们没有资格递交什么国书之类的。

    不过为了宣扬大明军威。还是派出了飞舟,将其祈请使节一行八人送到了南京。

    且不讲八个祈请使节乘坐飞舟的狼狈,但是他们到达南京的时候。真的不是什么黄道吉日,正值朱元璋面对胡惟庸的事情正在犹豫时。

    当下听闻礼部的奏报。朱元璋不可置否,也没有说见。或者是不见,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便没有了下文。这表情留给朝堂之上官员之印象是复杂难解的。

    是小事一桩,还是大事降临?说不清楚。礼部的官员自然以为在皇上看来只是小事一桩,而在朱元璋内心里却是大事降临。

    纳哈出的金山部此时在朱元璋的心里虽无足挂齿,却将他的如意算盘打掉了。纳哈出的祈请使,以及胡惟庸的事情孰轻孰重,才是朱元璋正在考虑的,本来都是他精心安排的,原本打算,除去了胡惟庸之后,再用辽东的一场大胜,或者是收复辽东开疆拓土的大事来转移天下的注意力。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的打算意外的被打破了。

    各种借口都无形的没有了,用刘伯温之子的怒气来做借口,现在刘琏和刘暻都在丁忧期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而汪广洋这老儿竟然宁愿死,也不愿意去告发胡惟庸害死刘伯温,这已经出了朱元璋的意料之外。

    而胡惟庸之子胡岚遇险差点没有死于意外的事情,肯定是出于自己的意思,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万无一失的计划竟然也失败了,而胡惟庸现在干脆不上朝,不理事,龟缩在家里,让自己无计可施。

    涂节、张度和陈宁等御史台的人,虽然是自己放下的诱饵,但都不是做大事的人,凭借御史台的势力,根本奈何不了胡惟庸,这样以来,胡惟庸反而像是一只刺猬,纵然是朱元璋这只下山猛虎,也无从下口了。

    难啊,所以此时纳哈出派出的祈请使节,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来到南京,朱元璋都不想去见,万一是纳哈出想要投诚,那么自己将会陷入被动,在收复辽东的同时,要动中书省的首相,估计天下就要传出自己这个皇帝“兔死狗烹”的恶毒了。

    朱元璋是开国明君,自己经常比较唐宗宋祖,在没有绝望之前,他还是想保留一些清誉美名的。

    没有借口的事情,没有把握的事情,还是不愿意去做。朱元璋的这么一打算,也就决定了祈请使们难免的可悲结局。

    既然他们的可用率消失了,将得的冷遇是可想而知的。他们被冷在驿站内,无人过问。纳哈出交代的满肚子话,都说不出来,这样以来,纳哈出那边却是没有了半点消息。

    这边,郑虎终于打听到了牛云雷的消息,这个北平来的普通捕快,竟然被严密的与外界隔绝开来,住在御马司的地方。

    御马司也就是御马监的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一个内廷机构,其地位虽低于内使监和御用监,却是大明王朝开国之前就设置的第三个宦官衙门,也算的是一个老衙门了,里面的主官官员虽然大都是宦官,但是所谓御马一说,自然有养马、驯马人员。还由此产生了一支由御马司统领的禁兵,规模虽然不大。却是很神秘,就连郑虎拿着大宗正府的令牌。也见不到牛云雷。

    庞煌此时才感到事情的蹊跷来,牛云雷感情不是自己来南京的,而是由朝廷派遣秘密渠道送过来的,但是为什么要绕过自己呢?

    自己在北平多年,而牛云雷又是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小吏,这一点稍微翻查档案,就可以看出来了,为什么却偏偏不告诉自己呢?

    到底北平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值得朱元璋见一个寻常的衙门捕头小吏,而却瞒着天下人呢?

    是和刘忠的事情有关。还是和秦王朱樉的事情有关,这不又不让庞煌想起了远在北平的毛骧来,心道,看来很多事情,还是毛骧搞得鬼啊。

    但是事情不能单凭猜测,而这件事情朱元璋既然有意的隐瞒着自己,那么庞煌就不能明目张胆的去查探,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却有人送来一封信。

    庞煌看了之后。更有一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

    信竟然是柳苏从杭州送来的,信中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宋濂老先生已经派了几波人前往杭州找宋妍儿,命宋妍儿前往京师前来寻找宋濂。

    宋妍儿躲也躲不过去了。就是撒娇撒泼的也没有效果,最后宋濂派了自己的学生方孝孺亲自前往杭州接宋妍儿,现在正被柳苏拖在杭州的庄园里。而宋妍儿正在装病,看能不能拖延一些时间。

    因为方孝孺这个老实人。没有经得住宋妍儿的死缠烂打,把老师宋濂为什么要接女儿返回京师的原因说了出来。原来皇帝在年前问过宋濂,宋妍儿可曾婚配,宋濂回答说不曾婚配也未订婚,所以皇帝有意指婚宋妍儿。

    而指婚的对象正是被李祺抢了宁国公主的梅殷,也就是说,皇帝准备插手,将宋妍儿指婚给梅殷,这样的指婚,象征着皇帝的恩宠,也代表着一种殊荣,宋濂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所以一直要宋妍儿回去,而宋妍儿和柳苏的事情,又没有人敢明着给宋濂这个老夫子提及,如此以来虽然皇帝还没有开口,但宋妍儿只要回到京师,就会被许配给梅殷,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事实。

    庞煌看了信之后,不由直拍自己的脑袋,自己看来还是没有融合在大明这个时代啊,谁都可以看出宋妍儿和柳苏之间的暧昧,而自己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却是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结婚是需要三媒六证,明媒正娶,并不是可以两情相悦就水到渠成的事情。

    从柳苏的信中,庞煌自然可以感觉到柳苏对此事的关切,自然也不想看到刚刚从自闭症内脱离出来的柳苏,又要陷入到情绪低落中去。

    不过这事也难办啊!虽然朱元璋还没有开口明说,但是宋濂那一关也是难办的要命了。

    那个老夫子,满口的之乎者也,张嘴就是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要是知道宋妍儿一直和柳苏在一起,已经到了私定终身的地步,不知道要被气成什么模样呢。

    怎么办?到底是先顾及皇帝的暗示,还是先帮柳苏摆平婚姻上的事情呢?

    都不是好办的事情啊!皇帝的意思不明显,唯一明显的是,好像不想自己插手胡惟庸的事情,而柳苏的事情更不好办,已经打算好的东西,要皇帝硬生生的改变,不知道朱元璋会有多别扭呢。

    而且柳苏也不是名门之后,更不是功臣的后代,凭什么和梅殷一争长短,先不说梅殷的大伯梅思祖现在是堂堂的汝南侯,就说梅殷的哥哥梅义,自己前一段时间还见过,是飞彪卫的指挥使佥事。

    自己也听临安公主说过,说梅殷挺受马皇后的喜欢,本来宁国公主是要许配给梅殷的,可是朱元璋可能出于政治上的因素,非让宁国公主嫁给李善长之子李祺,这样以来,连马皇后也觉得好像有些亏欠梅殷一样。

    如此以来,自己就算通过临安公主走后宫的路线,恐怕也很难开口,毕竟在很多人的眼里,柳家的两兄弟就和自己的门客一样,基本上就是主仆关系,要为自己的门客请婚,还要喝当朝的侯爷之后一争长短,这种难度可想而知了。

    庞煌的一个头有两个大,早知如此,就早点向宋濂求亲了。大不了自己再认柳苏为义弟拔高身份。但是如今在行动,恐怕什么都晚了。

    宋濂已经在朱元璋面前说过宋妍儿未曾婚配,未曾许配给人家,就算是宋濂心痛宋妍儿改口,那也要承担着欺君的罪名,那是一个老夫子不能忍受的罪名,估计宋濂宁愿死,也不愿意改口的。

    自己该找谁呢?直接找朱元璋实话实说吗?

    估计自己是嫌日子过得太痛快了,老朱明显的最近心情不好,自己猛然上去说你不要把宋妍儿指婚给梅殷了,指婚给柳苏算了,估计老朱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拿起桌子上一切可以拿到的东西砸死自己。

    何必去碰这个霉头呢?(未完待续。。)
………………………………

238 梳理事情和宫中有变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而事情也要一件一件的去做。

    庞煌深知此时他不能慌乱,要先分出轻重缓急,才能做到举重若轻,有条不紊。也只有那样才不会犯什么错误。

    首先把事情排列一下,庞煌凝了一下心神,走到书房内,关照郑虎等人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来打扰自己,然后就关上房门,坐在书桌旁,将最近发生的事情,无论巨细,全部都写了下来,在哪里仔细思量着孰轻孰重。

    辽东的战事,首先被排除在外,军方的事情别说朱元璋不会让他一个驸马都尉插手,就算是让插手,庞煌也觉得无力去顾及大局,看上去容易,自己不知榷场来霸占辽东的关隘是一回事,通过互市侵蚀辽东的诸部落又是一回事,但是轮到行军作战,甚至有着站在高处的大局观,庞煌自认为还是不行的,反正自己已经做了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没有必要再插手了。

    第二件事情,那就是毛骧一直在北方,会不会破坏自己的情报网络,这一点庞煌用心想了一下,还是摇摇头,自己的五百亲卫已经全部带回了南京,而北平经过自己多年的经营,毛骧能够进入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而且按照庞煌回南京之前的命令,所有的细作和间谍都进入了静默期,没有自己的硬币,谁也发动不起来,这个时候估计毛骧也会像自己一样头疼,找不到任何下手的借口和机会,所以暂时也不必理会。

    自己的这些棋子。都是为了燕王朱棣就藩之后,才会用的上的。现在用了,反而有些不好。

    第三件事请。还是老朱的私事,那就是老二朱樉现在生死不明,失陷在陕西和四川的交界处,这一点也是颇为难受,理会不理会都让人觉得浑身不舒服,总觉得事情要出什么自己预料不到的变数,但是怎么也想不到是什么变数。

    彭普贵的造反,自己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那应该根本就没有在历史上掀起浪花。那么这次秦王朱樉的失陷,到底透着神秘蹊跷呢?难道有人故意,还是由于自己的穿越,导致了彭普贵的壮大,这一点不可而知,也是庞煌想不透的,索性现在也不去想了。

    第四件事情,自己蔬菜大棚已经初见成效,其实做蔬菜大棚也只是权宜之计。为的是证明自己没有什么野心,乐得耕田,这一点还是要坚持下去,不过由齐泰在那里边读书。边学着一些新鲜事物,也就可以了。

    第五件事情,就是自己的处境。到底该怎么定位,难道真的就做这个大宗正府的宗正。一直等到别的亲王长大以后,然后等待着老朱一脚把自己踢开吗?

    宗正府的宗正一般都是由亲王担任的。这一点纵然是庞煌没有什么历史知识,也是心里十分清楚,他当不了多久的宗正,但是要是长久的在这个位置上呆下去,那么自己的一切都被消磨的干干净净,到时候从宗正的任上卸下来,就只能当一个闲散的驸马都尉了。

    庞煌和李祺、梅殷等人都不同,他不是士大夫出身,只是老朱原来布置的一个棋子,正好赶上了怀柔的那场大战,正好赶上火器大显神威,所以才引起朱元璋的一时兴趣,这几年来,都是靠着庞煌自己不断的发明小东西,来博得朱元璋的眼球,有朝一日朱元璋真的认为自己的利用价值没有了,那么一切都完了。

    自己必须要想好退路,怎么样才是比较好的退路。

    而柳苏就是一个关键,前年鉴于柳苏违反了军令,在亲卫执行任务时不能够团队合作,借着这个由头,庞煌将其调到了杭州临安公主的庄园去种田,其实庞煌那时就有了发展江南退路的想法。

    因为北平始终是不太平的,庞煌太摄于朱棣的淫威了,自认为就算作为穿越人物,也没有必要和朱棣叫板。

    何况,自己知道的历史,朱元璋分封的儿子们是没有军权的,但是看去年所分封的秦王和晋王,都是手握重兵,并且逐步在蚕食那些老将们的势力,比如说,陕西的兵马原来一直归冯胜节制的,但是秦王朱樉到了之后,冯胜却被调到大同一线,要是调到大同一线,能顺利的接收山西的驻兵指挥权也行,但是冯胜失望了。

    山西一带的兵权,却被晋王朱棡接收了,把原有在大同负责的傅友德也挤了出去。

    这样以来,冯胜、傅友德各领一军等于都拥挤在北平和山西的交界处,明着说是要配合徐达在辽东即将展开的战事,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如果辽东无战事,估计这两个将军会第一时间被调回南京,学前几年的徐达,被闲置起来,这些将军会怎么办呢?辽东收复之后,北方无战事,唯有云南梁王的事情,庞煌记得历史中是沐英和傅友德去的,那其他的人呢?

    北方的将军,可不简简单单只是傅友德、冯胜和徐达啊,大大小小几十个侯爷,另外几十个也是即将封侯的将军,难道就这样一点点的被朱元璋的儿子们蚕食吗?

    紧接着就是朱棣就藩的事情,朱棣就藩之后,估计也就李文忠和平安二人,可能会暂时在辽东,其他的人也要回来,马云、李旺在辽东驻守了这么多年,回来还能做什么,只能等死吗?

    所以,庞煌才不会去碰这个霉头,他把一些情报力量留在北平,甚至正在想着怎么把刘伯温也从北平撤回来,以免和朱棣碰撞上了,朱棣可是认识刘伯温的,而且做人的霸道,那也是历史上很出名的。

    万一让朱棣知道,就算是不汇报给朱元璋,估计也会利用这个把柄。把自己利用到死为止,太难受了。可能庞煌想的太严重了,但是不严重又有什么办法呢?生活在这么一个朝不保夕的时代。只能小心翼翼了。

    刘伯温有必要迁移回江南,不能回青田老家,也不能去临安公主的庄园,庞煌还在想办法呢?

    正好今天想到关于自己退路的问题,才又把刘伯温的事情提了出来,其实庞煌的目标是江南,让柳苏到杭州经营庄园的原因,就是为了收集所有的情报。

    柳苏跟着自己这么多年,自然知道哪些情报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情报是自己关心的,而又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自己关心的,当然是倭寇的问题了,在北平,虽然也有倭寇的传言,但是不多,骚扰塘沽口的倭寇基本上没有,辽东虽然也有倭寇出现。但是那基本上是不毛之地,倭寇骚扰也没有用,所以高丽遭遇的倭寇要比大明北方多的太多了。

    而高丽的大将李成桂,也就是庞煌知道的朝鲜开国君主。就是靠抗击倭寇而在高丽威名赫赫,而执掌一方军权的。

    倭寇骚扰的地方,虽然大明沿海都有。但是就数江南最盛,江南最盛的地方。无非明州、杭州、温州、台州一线,庞煌之所以关心。就是几百年后流传于网上的一些传言,传言中,倭寇并不仅仅是日本那个矮子王国的海盗。

    有的论断上说,倭寇成因主要就是张士诚、方国珍的旧部,还有就是由于大明禁海说导致的商人走私集团等等。

    但是庞煌经过多年的收集情报,发觉到传言似乎有些不对,首先,大明建国不过十余年,由于常年的作战,所以对于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动荡,虽然江南是鱼米之乡,而且手工业发达,但是只是经过短暂的十余年休养生息,内需还没有满足,不可能有商人冒然走私来牟取暴利。

    就打个比方说,苏杭之地的生产的丝绸,还满足不了本地的消耗,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对于苏杭之地的苛刻,洪武三年,“令五郡民无田产者在临濠开种”。采取移民屯垦的方式阻断无田农民的经商之路。

    五郡之地,也就是苏、松、嘉、湖、杭五郡之地,这里原来是地狭人稠,但是经过朱元璋征伐张士诚之后,满怀心里怨恨的又将田赋增加至最高,然后又把富户迁移到临濠种地,这还不算,还有闲散劳动力的话,仍旧迁移走,不让呆在这五郡之地。

    没有劳动力,江南这些手工业发达的地方怎么恢复生产,按照保守估计,恢复往日产量的作坊不到三成,这是柳苏报给庞煌的数字,是经过柳苏等人明察暗访得出的结果,以这样的产量还要去走私,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而且朱元璋并没有完全禁绝海上的贸易,这也是庞煌最近才知道的,朱元璋奉行顺其自然的外交政策,只要你承认大明是你的宗主国,那么朱元璋就积极地与推动与海外各国发展互市和朝贡。

    许多国家与大明建立了朝贡关系,进行朝贡贸易,贡期及每次人数各有不同。朱元璋欢迎各国使节、商人来大明贸易。允许朝贡船只附载货物与中国互市,并免征商税。

    因此,洪武初,出现了中外友好交往的盛况:海外诸番与大明往来,使臣不绝,商贾便之。后虽朝贡国家有所减少,但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等尚与大明保持着密切的朝贡关系。

    朱元璋也常派遣使节出使他国,更有外国商人来京者。

    洪武七年十二月,命刑部侍郎李浩及通事梁子名出使琉球国,赏赐其王察度大量物品:文绮二十匹、陶器一千件、铁釜十口。同时,命李浩以文绮百匹、纱罗各五十匹、陶器六万九千余件、铁釜九百九十口,就其国市马。洪武九年四月还国,市马四十匹,硫黄五千斤。洪武九年五月,日本人滕八郎以商至京,献弓马刀甲、硫黄之属。

    当然,这一切都和庞煌制造出火器,需要大量的硝石和硫磺有关系,琉球所出产的硫磺等物,纯度极高,是不可代替的火药原料,这一点也是朱元璋渴求的储备之一,所以最近数年关于对倭国和琉球等地的朝贡互市,愈加频繁起来。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沿海诸地仍旧有海盗的传闻不时报上京师,那就让庞煌有些奇怪了。

    肯定不可能是虚报军情。因为在苏杭等地统领兵马的,正是朱元璋的同村好友汤和。方国珍之子方鸣谦也作为副将跟随,庞煌认为至少汤和不会欺瞒老朱,因为汤和是最了解朱元璋为人的大将之一,在庞煌这个穿越者看来,几乎是唯一在朱元璋手下保持了善终的汤和,为人应该靠的住的。

    而且各地的伤亡数字也都报的有理有据,柳苏在来信中,也阐述了的确在杭州屡有倭寇出现,不过规模较小。一击便退,以哄抢为主,没有庞煌印象中厉害而已。

    所以庞煌对于倭寇的成因很是好奇,派遣柳苏去打前站,无非是打好根基,如果有可机会,庞煌想去江南一行,至于用什么理由,用什么作为借口。那只能随机应变了。

    而如今庞煌想到退路的时候,就想到了江南之地,看来,自己是要退一步的时候了。

    胡惟庸的事情。明显自己管不了,这可能也是一种历史的趋势,庞煌这样安慰着自己。没有丞相制度,大明不照样延续了近三百年了吗?自己何必要和一种趋势作对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