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避处罚的,都给其送礼。礼物五花八门,有珠宝有名马有古玩。胡惟庸从来就不拒绝,你要舍得死,我就敢收。

    那么,权力欲高速膨胀的胡惟庸,才引起了朱元璋的深深不满,有时候皇帝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反而是对自己关心的事情。知道的更加清楚明白。

    朱元璋想要让胡惟庸下台,心目中给胡惟庸最初定的罪名,并不是谋反,而是“擅权植党”。这些都是有根有据的。在洪武十二年,当时占城国来进贡,可是礼部没上报给皇帝。反而这事让一个宦官知道了。就私下通报给皇帝。朱元璋龙颜大怒,立即责问胡惟庸和汪广洋。这两人磕头请罪。申明说这个事情应当由礼部负责,所以过错在于礼部。

    皇帝又质询礼部。礼部又推向中书省。说这事儿应该由中书省负责。

    那次的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是却将朱元璋给气坏了,你推我,我推你,踢球呢?说来这只不过是一次办事人员的疏忽大意。可朱元璋不这么想,他感觉受了一伙大臣的蒙骗,自个儿被架空了。这朝廷上还有谁可以信任呢?必须查,查清楚。可查来查去,没个结果。

    御史中丞涂节胡惟庸曾经毒杀诚意伯刘伯温,而且怀疑胡惟庸意图造反。前御史中丞商嵩也弹劾胡惟庸,说他擅权。这些本来就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所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是绝对跑不掉的。

    但是,洪武十三年初,朱元璋曾经向动手时,却由于洪武十二年传国玉玺的失而复得,还有辽东战事的即将爆发,让朱元璋暂缓了对胡惟庸的行动,因为他觉得,在这些前提下,似乎淡淡的“擅权植党”已经不足以致一个中书省首相的下台了。

    朱元璋想,如果没有去年的传国玉玺回归,没有今年的辽东战事,以自己的个人威望,以自己的九五之尊,只用找一个小小的借口就可以让胡惟庸人头落地,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只能在这里看下面这些大臣像是小丑般的唱着独角戏。

    但是最近一段日子以来,朱元璋心里却是有着隐隐的不安,当年打天下时的手下的武将大多是开国功臣。所以现在有些居功自傲,骄纵枉法。遭到朱元璋训斥、贬官后,怀恨在心。这就给胡惟庸提供了一个空间。他将这些人拉拢,作为自己的党羽。

    这里头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吉安侯陆仲享,一个是平凉侯费聚。他们很快和胡惟庸结成死党。

    但是朱元璋知道,胡惟庸并不是要造反,而是为应付变局所作的准备。而且朱元璋还得到一个消息,胡惟庸还把李善长拉下水,当年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然后利用李佑去游说李善长。李善长却是有些模棱两可,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说什么我年纪老了,你们等我死了再胡作非为吧。

    所以,朱元璋扶起来一个涂节,在皇帝的暗中支持和暗示下,和胡惟庸开始针锋相对,开始牵制胡惟庸的注意力,但是现在看到涂节突然出了这么一个昏招,朱元璋不由气不打一处出,有些恨其不争的意思。

    看来涂节远远不是胡惟庸的对手,看胡惟庸在感觉到皇帝要对付他的时候,是多么的能隐忍,多么的低调和沉着。但是涂节呢,在皇帝做的这么明显的情况下,竟然找了这么一个理由去骚扰胡惟庸。

    看来此人不堪大用,真的是不堪大用啊。朱元璋长叹着,根据蒋瓛最近的禀报,就连朱亮祖最近一段时间,都和胡惟庸暗中见过几面。虽然可能他们自己觉得十分隐蔽,但是怎么能瞒得过蒋瓛那无孔不入的眼线。

    这也是朱元璋最为担心的。因为吉安侯陆仲享和平凉侯费聚,现在不过是闲置的侯爵。手里并没有实际的兵权,但是朱亮祖不同,现在朱亮祖依旧没有被卸去职司,广东的五万大军,可名誉上还是听从永嘉侯的调遣的。

    涂节的这次弹劾,希望不要打草惊蛇才好,而且,要么动胡惟庸,要么动朱亮祖。绝对不能让他们连成一片,否则说不定会引起什么麻烦。

    想着,想着,朱元璋不由想起驸马都尉庞煌给他出的那个折中的建议起来,说起来,倒是一个兵不刃血的好办法。

    但是兵不刃血真的好吗?是不是少了些许震慑力呢?朝中上下都是一些从腥风血雨中过来的人,不见到一点点真格的,恐怕很难收的住场面,而且虽然说不定能奏效。但是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恐怕就不行了。

    到底该怎么办,本来杀伐果断的朱元璋,在早朝的前一夜。竟然有些犹豫起来了,这不像是朱元璋的个性啊。

    东方微明,乾清宫大殿前静候着朝见的群臣。前两天就有风声传出。御史台将会在今日的早朝上有所动作,文武百官便有种种猜测。所以在朝会上。就算是有本上奏的大臣,也暂时沉默起来。等待着御史台的爆发。

    而今日,中书省首相胡惟庸的破例上朝,更是引起了很多大臣的无端猜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会不会是中书省和御史台的角逐呢?

    涂节站在行列中显得异常亢奋。范纯仁霸占田亩一案,经御史台查核审讯,顺利具结。监察御史邱洁可、江宁知县余无闻毁证之后,此案便成定局,处死范纯仁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他们等待着这件事上奏,如果胡惟庸眼睁睁的看着范纯仁死,那谁也没有办法,但凡胡惟庸有所举动,后面的证据指控,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们,将会滔滔不绝的拿出来,一直到胡惟庸理亏词穷为止。

    而胡惟庸也是面带微笑,江宁知县余无闻和御史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王一兴病危之时除与范纯仁签立两份合约之外,又暗里做了手脚,将拜托范纯仁代管家业一事详细写了遗嘱,叫来远在采石矾作鱼行老板的胞弟王宜人,以防万一。

    胡岚直接暗中通知了大理寺的人,在接触刘氏后很快暗访了王宜人,取了遗嘱,这样,加之对王武德的严审露出了马脚,在外经商一年多的契约证人珠宝商陶同琰又恰在此时回到江宁。这样,案情真相大白,范纯仁得以昭雪。

    御史台的人只要敢弹劾,胡惟庸只会和他们纠缠在这个案子上,不会再有其他的说法,但是结果虽然不一定能够拿下涂节,但是御史台属下的几个帮凶,是一定不会再留下的。随后的日子里,胡惟庸虽然不会再有动作,但是中书省毕竟积威这么多年,御史台有了被人诟病的弱点,恐怕以后不会消停了……。

    当鸿胪寺官鸣响静鞭,宣示上殿后,群臣鱼贯而入。朝觐大礼一毕,涂节就急不可耐地想走出朝班。但朱元璋却首先开了口,说是各位臣工奏折,太子一一览阅批复,未决之疏已由朕御览。

    黄河水患要严防决口,务须加固堤防;汉、沔流寇又有抬头之势,着秦王朱樉密切注视贼寇动态,准备讨伐荡平……。

    涂节想道,皇上这些圣谕,也不知听了多少遍,大臣们几乎都烂熟于胸了。皇上今日上朝,怎么今日临朝又说起这些来了?一个时辰过去了,为什么等于什么事情都没有说。心里未免有些着急,但是准备了几天的功夫,他又有些不甘心就此放下。于是在涂节眼神的逼迫下,监察御史邱洁可趁着一个空隙,疾步走出朝班趋步御前,奏道:“启奏上位,臣御史台监察御史邱洁可——”

    朱元璋打断他的话,问道:“邱洁可,你有什么奏本?”

    邱洁可说:“圣上容禀,臣身为监察御史,奉命监察应天府一道,最近有朝廷致仕官员侵占民田一案,在附近颇有非议——。”

    朱元璋沉下脸来,说道:“邱洁可。朕看你慷慨激昂,巧舌如簧。似与此案干系十分重大,你们御史台有监察之责。却无查案职权,可将这件事通报大理寺吗?”

    邱洁可不由一愣,急辩道:“皇上容禀。”

    朱元璋问道:“邱洁可,你是哪里人?”

    邱洁可回答:“臣是庐州府六安州人。”

    皇帝突然厉声叱道:“好个庐州府六安州!朕问你,范纯仁为何得罪你了?”

    邱洁可支吾着说:“臣与范纯仁并无私仇。”

    朱元璋冷笑道:“既然你与范纯仁没有私仇,因何勾结江宁县余无闻陷害范纯仁?”

    邱洁可跪在地上颤抖起来:“皇上,臣接到原告王武德状纸,范纯仁霸占他家田产……”

    “一派胡言!”朱元璋把斜倚龙椅的身体坐直,指着邱洁可厉声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理寺已经查明,此案纯属奸人诬告。邱洁可、余无闻意在自己独占田产,狼狈为奸,

    胡惟庸出班应道:“臣在!”

    “立即拘审邱洁可、余无闻,交予你们中书省按法处置!”

    “臣遵旨。”

    邱洁可被推出大殿之后,殿内一片肃静。所有的朝臣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一动不动,躬身鹤立,不敢出声。不敢仰视。

    就连平白无故得到一个差事的胡惟庸也不由目瞪口呆,就不用说事情始作俑者的涂节了,被这个变化更是弄得不知所措,看着皇帝这么娴熟的手法。显然对于事情的经过早已经一清二楚。

    这个时候,涂节才想起大明朝令人闻风丧胆的检校起来,再想想最近新近成立的锦衣卫。更是大汗淋漓不能镇静下来。

    让胡惟庸和涂节两人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皇帝偏偏撇开涂节。明明是涂节想要霸占田产,现在莫名其妙的被按在邱洁可的身上。看来皇帝对于涂节的宠信还是依旧啊,已经不想用这些小事情牵连到自己的宠臣身上。

    但是胡惟庸却是越想越是心惊,不住的偷瞄皇帝的神色,却是看不出任何的端倪,他啊已经感觉到深深的危机感,皇上不问责涂节,并迅速的将此事化解到最小伤害的程度,明显的也是不给自己发难的机会。

    不给自己发难的机会,也就是不给自己和涂节之间创造你死我活之局面,从表面上是平衡,但从事情实际意义上来说,皇帝这样做,已经属于明显偏袒涂节了。

    着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胡惟庸正在胡思乱想,这个时候,通政司通政使曾秉正也走出朝班,这个时候,胡惟庸才想起了一件事,觉得有些不妙起来。

    曾秉正所奏,正是关于永嘉侯朱亮祖和道同之间的纠纷,两封相互弹劾的奏折,已经在朝会上都已经议论过了,现在老调重弹,看来皇帝是要对朱亮祖下手了。

    朱亮祖属于外臣,并不是朝臣,今天没有接到召见的谕旨,所以并没有上朝参政的资格,现在京师的永嘉侯府中闲居,难道皇上准备不问青红皂白的先拿下朱亮祖再说吗?

    想想前几天还和自己暗中称兄道弟的朱亮祖,胡惟庸连曾秉正说的什么都没有听清楚,只是觉得只过了一会儿。皇帝往龙椅背上仰靠,平静地低沉地说道:“宣旨吧。”

    随侍的传旨太监面色沉重地展开圣旨,朗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宣,皇帝昭日:永嘉侯朱亮祖,在广州巡守期间,不思忠君报国,反而勾结当地豪强,并收受贿赂,触犯大明刑律,论罪当诛,然罪状败露之后,又诬陷贤良,当地番禺县知县道同,欺蒙君心,有大不敬的欺君之嫌。敕令大理寺收监查明罪责,永嘉侯府暂时查封。另,广东承宣布政使徐立、提刑按察使霍林并论同罪。番禺县知县道同,精忠可嘉,敕谕广州府通知,昭告天下,命有司寻觅踪迹。责赏劳之,如敕施行。勿怠。钦此。

    大明洪武十三年六月己酉

    旨意宣毕,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十分震惊,面面相觑,不由得偷偷地窥视皇帝一眼。今天的事情处处透露出诡异的景象,皇上总是在大家措不及防下,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让人不知道皇帝的拳头到底打向那个地方,如此以来,却是引起了一些老臣子的不满,皇帝这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手段,明显的是要架空某些机构的权力,特别是那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让人隐隐觉得可能会有些风暴发生了。

    很多大臣都是偷偷将眼光看向站在最前面的胡惟庸,这位中书省唯一的首相面色如常,不由很多大臣佩服其的镇静功夫,但是细心的人仿佛看见,胡惟庸恭顺拢在袖中的双手,在悄然的颤抖着。

    朱元璋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办一样,看见无话可说,于是宣布退朝,却宣召了两个驸马都尉庞煌和李祺御书房觐见,想起锦衣卫,大臣们领悟过来,估计是不放心大理寺去朱亮祖处拘捕人犯,看来皇上要派遣自己的亲兵队伍去,才能完全放心啊。(未完待续。。)
………………………………

265 各有各路

    皇帝对于永嘉侯朱亮祖事件的一锤定音,的确让很多人都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涂节汗流浃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被他送到中都居住的道同,一时间,竟然忘了刚才官司的利害得失,现在把道同提出来请功吗?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说满朝文武大臣,就算是皇帝也要问一问他的居心何在,为什么隐匿一个沉冤待雪、清正廉洁的官员呢?

    是在包庇朱亮祖吗,那你一个御史台的官员,为何要包庇一个军方的大员呢?是不是包藏祸心,是不是想挟私获取什么利益,如果他解释说是对中书省胡惟庸的一种妥协,谁会相信呢?

    透过范纯仁的这个案件,只要稍微知道一些渊源的官员都可以推断出涂节是在针对胡惟庸,更不要说耳目通天的皇上了,要说对胡惟庸妥协,估计没有一个人相信,至少胡惟庸马上就会跳出来发难,那时候涂节就算是有一百张嘴也解释不清楚什么了。

    所以涂节不但现在什么动作都没有,反而在朝会上思量着,是不是将道同隐藏的更加彻底一些,但随即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皇上既然敢以快打慢,恐怕自己隐匿道同的事情,也被其知道。

    如今主要的是,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将道同光明正大的交出去,不让出现在皇帝面前的道同多话,或者是该怎么让道同合情合理的消失。

    也不怪涂节这么想,身为上位者,他不能冒险。官场的潜规则是,不说话的人或者是少说话的人。才是对自己最有保障的人,而涂节将事情办成这个模样。莫不说自己把道同哄得是天花乱坠,但是到了最后,如果道同知道,自己本身并没有在他平反昭雪中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是皇上圣明。

    如此以来,会不会因此而怨恨自己呢?谁也说不定,至少涂节不敢冒这个险,他已经决定,需要最快的找个心腹。前往中都试探一下道同的口风,顺便看看能不能从道同身上获取什么利益。

    虽然觉得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一个敢和当朝超品实权侯爷对着干的知县,多少脑袋有些转不过来弯,多少会有些倔脾气,这种倔脾气的人很不好对付,因为他们眼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对自己好的人,一种是对自己不好的人。而对待两种人的方法也将会比较极端,非黑即白,是这种人最大的特性。

    不说涂节心里怎么想,再说说旁边的胡惟庸。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他和朱亮祖最近一段时间走得比较近,当然出的是某种方面的考虑。他是一个成熟而又深谋远虑的中书省丞相。

    知道自己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皇帝,但是自己身为中书省丞相。却不能太过于依赖于皇帝,尤其最近两年发生的事情。让胡惟庸更加感到了危机感。

    就犹如朱元璋推测的一样,胡惟庸正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试图利用法不责众的潜规则,达到和帝权抗衡的目的,他并不是想要谋反,胡惟庸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谋反对于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而且以他的能力,想要通过目前的力量和一个开国皇帝争天下,那无疑是痴人说梦,还不如自杀来的更加痛快点。

    胡惟庸的目的就是为了做一个权臣,所谓的权臣,并不是有着滔天权力的大臣,而是手中的势力让皇帝都感到忌讳,让皇帝也对其无可奈何的大臣。

    这一步路不好走,但是华夏千古的历史中,成功者却还是存在的,胡惟庸就是在寻求这一种可能的实现。

    他之所以要团结一些被皇帝打压的功臣,想的是这些功臣比如朱亮祖等人,对于大明开国建业有着莫大的功劳,就算是有些不法,但只要不是谋反,就会在皇帝哪里有着天大的情面,虽然说最无情是帝王家,但是如果类似于朱亮祖的功勋之臣若是多了,那么皇帝也就等于是给了皇帝颜面,皇上怎么着也会酌情处理一些事情吧。

    其实,对于朱亮祖的所作所为,胡惟庸不说不齿吧,但对其有些意见,认为朱亮祖此人有些扶不上台面,在地方上,执掌者几万大军,却和一些地方豪强瓜葛不清,那简直是自甘堕落,还为了那些豪强们去擅杀朝廷的官员,胡惟庸想,就算自己是皇帝,也忍受不了这种行为,这就是拿着胳膊肘往外拐的行为。

    大明是家天下,朱亮祖的这种行为就是吃里扒外的行为,所谓家贼,估计这就是皇帝心中对其的印象,也难过皇帝那么不留情的要封永嘉侯府,看来是存着不给朱亮祖留后路的念头,这还是在道同下落不明,还没有接到其身亡的消息,否则万一道同死了,皇帝会暴怒成什么模样,会不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鞭死朱亮祖呢?

    这种事情虽然在庞煌经历的历史中确实发生过,但就算是历史改变了,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想到这里,胡惟庸暗自擦了一下汗,失神了一会,这会皇上已经退出朝堂,大臣们也在陆续散去,他定了定神,迈着四方步朝外面走去。

    边走边思量着应对的方法,看看能不能解释的通,或者通过很忙办法,能和朱亮祖摆脱关系,而且自己的学生徐立和朱亮祖同坐议罪,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就算是救不出来徐立,那么也不能让徐立乱说话。

    因为现在徐立就算是不说话,还和他胡惟庸有说不清的关系,万一徐立有个什么行差言错,那么岂不是给了御史台那班御史大夫们一个攻讦的机会吗?

    每个人都是各有打算,而庞煌和李祺进入御书房后,会有什么样子的反应,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只是在当天下朝之后,接到圣旨的大理寺。就开始派遣了各路人手,前去按照皇帝的谕旨捉拿各路人犯了。

    在驿馆中歇息的广东布政司布政使徐立和按察使霍林。首先就被抓入了大理寺的囚室当中,而几乎与此同时,大理寺发函请动了五城兵马司协助,已经在往永定桥附近的永嘉侯府的路上,既然皇上要封闭永嘉侯府,恐怕以后再也不会有永嘉侯这个封号了,他们还顾忌什么呢。

    此时虽然是日上三竿,但是朱亮祖刚刚起床,而朱暹此时还沉迷在温柔乡中。经过连夜的奋战,刚刚清醒的朱暹,操劳而显得憔悴的精神也渐渐振作起来,刚刚坐了起来,他答应了母亲,今日要去弟弟那里劝解一番。

    因为朱昱受到朱亮祖的诘难,而在京师中,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所谓班底,基本上在这次的行动之后。也被父亲清理的一干二净,朱昱几乎变成了孤家寡人,这一点让朱昱感到十分的不愉快,已经借故在外面流连忘返几天了。

    当朱暹离开卧房准备出发去花厅时。永嘉侯府属于朱暹的亲信护卫朱久神色慌张地闯来:

    “启禀小侯爷,情况不妙。”

    “嗯?!”

    “大理寺和五城兵马司的人,已经将咱们府邸团团包围!”

    “真的?!”

    “叶侯爷也来了。”护卫嘴里的叶侯爷。是叶昇,被皇上亲封为靖宁侯。现在京师中主要负责五城兵马司的调度,没有想到这个侯爷也来了。看来事情有些严重。

    朱暹不再与朱久说话,匆忙往前院走去与叶昇打了个照面。

    “不知叶叔叔登门有何贵干?”

    叶昇很不客气地说:“朱暹,这还用多问么,快叫你父亲出来,这边还要宣读圣旨呢!”

    朱暹感到不妙,不由自主地回顾前厅。叶昇撇开朱暹,在御林军的簇拥下疾步顺回廊绕行。朱暹略一迟疑,提脚跟上去。

    朱亮祖呆若木鸡地站在花厅前,见朱暹、叶昇正朝他走来,一队森严肃杀各执兵器的五城兵马司打扮的官兵,立即呈扇形列成两行。朱亮祖的头脑轰的一炸,顿时感到大劫难逃、末日来临了。他两眼发直,浑身冰凉,险些倒了下去。

    “朱亮祖听旨。”叶昇朗声说道。

    “臣朱亮祖——”发软的双膝跪下了。

    接着便是太监尖亮的嗓音,朱亮祖耳朵里嗡嗡作响,混混沌沌地听着老太监的宣诵,像猫爪子抓铁皮的尖噪,像野狐在黑暗中毛骨悚然地嗥叫。什么也没听清,只有一句话听得明白,“论罪当诛,判前暂时由大理寺收押。”

    而且这句话不断地重复,声音愈来愈尖愈响,分不清是太监的声音还是皇上的声音,是公卿大臣的哄笑声,还是天下臣民的呐喊声,是虎啸猿啼电闪雷鸣,还是鬼哭狼嚎山呼海啸……。

    “朱亮祖接旨!”

    朱亮祖的眼前立即出现幻像:阴风迷雾,鬼影翩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