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的叛乱,使苏文卿有了一展才能的机会。他本是一介平民,甚至连平民都算不上,自幼出身于山野之中,从懂事开始起,看到的便是烧杀抢掠,从长辈不满蒙元统治反抗而沦为占山占海为王的强盗,到如今苏文卿他们沦为走私商贾的看门狗。

    又到如今所谓反抗大明王朝的起义军,这一个过程中,他们根本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各方面的尊重。

    这次,苏文卿要在这场战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一定要出人头地,这是苏文卿最想要做到的。一个小小的海盗,怎会获得全国皆知的盛名?现在,更大的机遇来到了,他必须牢牢捕捉住,要创造更大的辉煌。

    这又使他不能不想到前一段时间的那一次水战。虽然最后被朝廷的官兵突破了,但是他忘不了其中的经验,那用树桩、铁链封锁江面的经验。

    赵庸的所派遣的两路水兵,就是葬送在那些树桩和铁链之间的。如今是浩瀚的珠江,它的无法着底的深,以及肉眼看不清的宽,当然是无法栽树桩,拉铁链的。

    但封锁的办法总是有的。在他的有限的水战经验中,他没有任何新颖的创意,那就是用铁链将战船相连,横在江心,非常成功地将朝廷大军的援军阻拦在肇庆之外的战争。为什么我不能在这里再用一次呢?而且这里水面那么宽,只要封锁的好,相信这次朝廷的军队没有那么容易突破吧,只要不突破水上的封锁。朝廷的军队永远也不能放心从陆地上进攻他们的。

    苏文卿反反复复在甲板上徘徊,反反复复巡视夜色笼罩下的江面。苦苦地思考着对策。思来想去,觉得以战船封江的做法是可仿效的。他想以方阵的形式。组成强有力的抗击力量。先将大船,以十条船为一方,连成一体,碇于江之中流,并严加规定,任何一方,没有命令,不得启碇。

    在这雄伟的方阵基础上,苏文卿又准备了七百多艘被称作“白鹞子”的小战船。作为追击敌船之用。这方案看来是完备的。

    敌来有坚强的方阵阻挡,敌退有轻便的战船追击,能说不好吗?所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众多属下们的支持。这就让苏文卿在一片胜利的憧憬中,紧锣密鼓地实施他的方阵对策。

    叛军三千余战船聚集鹿步的消息,传到正在围攻花县的赵庸那里时,赵庸着实吓了一跳。无论从攻取广州或攻取花县来说,鹿步都是战略要冲。叛军以强大水师据守那里,且是他认为的叛军中十分强悍的苏文卿率师,既牵制了他的兵力。又阻挡着大军对广州、肇庆的进军。

    他觉得他有责任先去啃这根硬骨头。于是,他在安置好对广州的筑围工程后,便带着刘猛、董文炳等几个重要将领,快马驰骋到珠江边。登上了高山。他居高临下看了去,只见滔滔碧浪之上,强大的战船阵营巍然挺立。不由心里倒抽了一口冷气:“真是来者不善呀!”顿时,那满腮的络腮胡都竖起来了。一双大眼睛也瞪圆了。就在这一刻,几位将军。也都屏声息气,紧张地注视着战船铺满的江面上。

    突然,赵庸像发现了什么,他驱马在山崖边来回走动着。渐渐地,他的圆眼眯缝起来了,接着哈哈大笑。刘猛也看出了名堂,明白赵庸元帅为什么笑,也跟着笑了起来,只是赵庸的是欢喜发狂的笑,刘猛则是会意的微笑。董文炳不知赵庸笑什么,仍在专注地看着江面上。

    赵庸轻蔑地一扁嘴,大声说:“看来这苏文卿也只能算是乌合之众。虽说他有几千艘战船,也不难对付,我只需一把火就将他们烧走了!”

    刘猛也说:“估计叛军还没吃过我军火攻的苦头?竟又犯这种过错。”

    赵庸笑着说:“这是苏文卿为头目,跟他曹真有什么相干?叛军败就败在诸将不和,不协调,不统一,各顾各这一点上。”

    刘猛和董文炳都赞同地点头称是。

    赵庸口里虽说得那么轻巧,但回到营地之后,对战斗的部署,却是认真而细致的。他是作一场艰巨的大战来准备的。首先,他布置各部挑选最好的弓弩手,并很快选取了千余人。然后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射制火箭的训练。待他检验满意后,才把刘猛和董文炳请了来,如此这般地商谈好,并择好动兵日期,便悄悄地行动起来了。

    苏文卿和属下们,好费了一番努力,才将三千余艘战船,在浩浩的珠江之中,编排成雄伟的方阵。布阵完工之后,齐聚在居中的指挥舰船上,昂首四望,但见辽阔浩淼的江面上,整齐地列着堡垒似的战船方阵,无边无涯,如同在大海畔,又屹立了一座攻之不破的战船之山。苏文卿十分满意地说话了:

    “现在该赶快跟曹万户联络了。一当我们跟赵庸率领的朝廷大军展开战斗,他们就可以冲出城来夹击官兵了。”

    属下说:“眼下关键是如何把官兵吸引了来。”

    苏文卿说:“这倒不难。我军堵在这里,就等于堵住了赵庸和朝廷大军的门户,这颗钉子,他们是千方百计要拔掉的。我等不去理他,他也会寻来的。”

    另外一个属下说:“元帅所言极是,只是现在我们要他早点来为好。我们不妨派一支轻兵,去狠狠地袭击一回,把他们逗引过来。

    可是已经晚了。就在苏文卿积极组织部队的这天夜晚,突然事件发生了。

    这是一个极晴朗的暑天之夜。江风习习,繁星满空。叛军的水兵都坐在甲板上歇凉,有的还煞有兴味地在看横亘苍穹的银河。这正是七月天,银河周遭的群群繁星。在黑蓝的天幕上,辉映出一条灰白色的天河。水兵都在争嚷:银河,银河!天上的大江!有的指着流星高嚷:船。船,天上划着的船!就在这一片平和、静谧的时刻,在大江的上下游,真的划动着几十艘船。同时,在上游还有一个强大的战船群,正在整装待发。而两岸,也有强大的部队在准备随时出击。

    上、下游江面上的船队,渐渐地出现在叛军前沿方阵的水兵的视线中了。有人惊呼:“看,江上有船!”

    这惊呼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船上的军官也看到了。急促地喊:“快,快,快向指挥船报告。”

    于是,通过一个方阵传给一个方阵的方式,终于传给了指挥船上苏文卿。苏文卿问明只是一支小船队后,拉紧的心弦松下来了,但想到是上、下游同时出现的,觉得必有蹊跷,不可大意。便下了“不让船队靠近,一靠近就坚决消灭之”的命令。

    待命令传到前沿方阵时,那船队越来越近了。没等叛军来得及进行战斗,突然从那船队上。射来束束火球,如同满天的流星,一齐向方阵落了下来。想那战船虽说外壳的要害部位也有铁质包裹。但船舱、棚顶,都是薄木板的。经盛暑暴晒,都成焦干的木片了。这干柴遇上了烈火。那还不熊熊地燃烧起来了,加上阵阵的江风,风助火势,只一会工夫,前沿方阵,就成了一片火海。

    趁水兵们忙着救火的机会。大明的火箭部队逼近了前沿,向里面的方阵猛发火箭。方阵的船都是铁链串连在一起的,没有启碇的命令,又不敢启碇,就这样,只要是一只船上落下火球,瞬间整个方阵,硝烟弥漫,烈焰腾空,成了一片火海。

    就在江面成了一片火海的时候,从上游冲下来一个舰群,在赵庸的指挥下,凶猛地扑杀过来。而由刘猛、董文炳指挥的部队,则从两侧横杀了来。在大明船队的火烧和四面夹攻的情况下,叛军战船连分散逃走的机会也没有。许多水兵,被元军砍死,没有被砍死的,也因纷纷跳江,被溺死在江中。

    苏文卿和属下几个头目,在这样一片混乱中,既相互脱离了联系,也失去了各自的指挥能力。整个战船,都成了无从指挥战斗的散沙。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得尽可能地集合一些可能集结的兵将,转到轻便的小船上,匆匆弃阵逃离。

    到了官富(深圳附近)的苏文卿,对自己在鹿步的失策悔恨不已。他是勇敢的,也是决计要和官军拼一死战的。他的失败是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他想以新的战斗,来挽回自己的错误。

    于是开始收拢属下,开始实施自己最为擅长的陆上作战,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求什么大的胜利,只求一个落脚之处,但是朝廷的大军,在赵庸的率领之下,可能给他这个机会吗?

    官富无城,只有山,刚刚收拢了不到一万残兵败将,苏文卿就接到消息,赵庸的大军已经压境,距离官富不到五十里路了。

    这个消息让人心开始动荡起来。这时山中的局面混乱已极,头目们都随便悄悄而走,上行下效,下面的士卒逃走的就更多了。

    在这种贪生的人纷纷逃走,离心甚炽的情况下,想要顽抗到底的也大有人在。因为他们心里知道,造反这种大罪,就算是投降了朝廷,估计也难逃一个死罪,而且他们又没有什么家人,不怕什么连累,所以索性就顽抗到底吧。

    赵庸率领的进攻官富的大军,是在江南正热的时候赶到官富的。这个地方,对于赵庸说来,是压垮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等于是截断了叛军的退路,这次胜利之后,他们就可以形成包围圈,放心的在广州府附近剿匪,而不怕叛军逃亡到海上了。

    他是早就盯住了这座必争之地的,在他进驻花县和鹿步短短的不到一个月中,就有过两次想要马上进军的打算。

    在赵庸大军压境的危急情况下,苏文卿为了保住这个临时的立脚之地,也采取了救援的军事行动。一方面从曹真处求援;一方面请曹真强攻肇庆,企图给赵庸带来一定的压力。以缓解官富的重担。

    曹真派出了头目尹玉和张全等率军三千前来援助,就在官富附近的新安地带。与官军遭遇了。第一场战斗,是尹玉率领的部队在武进东南边的虞桥和官军展开的。官军数倍于他们。在这场兵力明显十分悬殊的战斗中,尹玉率领的叛军倒是十分顽强,直到尹玉自己英勇战死。

    张全率领的是一支广东本地人组成的军队。当他接收了溃败下来的叛军之后,知道官兵必然来攻,打算在驻地挖沟堑,设障碍,以阻击官兵。

    但是却是晚了,张全是在毫无防备设施的情况下迎击官兵的。张全的广东军十分勇敢,同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顽强抗争。那是一个阴天,从昏昏的早晨,一直杀到傍晚,双方居然未分胜负。

    官兵在遭到惨重牺牲的情况下,不再跟叛军硬拼,便利用夜晚的机会,另派一支部队绕到山后,去打击张全率领的军队。

    慢慢地,叛军开始转为劣势。并开始退却。退却的士兵纷纷攀沿着张全部队系战船的绳缆过河,而丧尽天良的张全,竟命令部下斩断缆绳,使许多士兵落水溺死。即使在这种处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一直到天亮,直杀得叛军死伤惨重,尸体堆满了田间。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而赵庸又十分放心肇庆等地的防守,官富似乎陷入了绝境之中。为了加快胜利的步伐。赵庸下令用俘虏修筑工事。

    在官兵的驱使下,一队队俘虏。肩负土石,朝一座座土垒逶迤而去,却不见有一个俘虏返回来,他们连人带土,在官兵锋利的投枪下,无声无息地填在土垒中去了。只有夜深人静之时,才间或传出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

    一座座用人的血肉搅拌着土石,堆积起来的土垒修筑好了,一座座铁炮也安放在土垒上了。对官富附近的总攻势也就开始了。

    大军先用可以燃烧的炮弹,用这种炮弹射进山去,烧毁山中设置的各种障碍,想造成山内的恐慌,削弱叛军的士气。

    苏文卿在官军的炮火中,巡视着山中的各种要道和险峻之地,做出一副誓死守护的模样,信誓旦旦地对叛军的士卒和山中的老百姓说:“父老们、弟兄们,请大家放心,只要有我苏文卿在,就有官富在。”这可能也大大鼓舞了防守叛军的士气,所以尽管朝廷官兵炮轰,官富依然岿然不动。

    赵庸急了,自南征以来,他还从来没有这般急躁得失却了大元帅的沉稳风度。他不愿自己延误朝廷限定的日期。他迫于攻克官富,截断叛军逃跑的退路。他火气彪彪地在自己的毡房里训斥部将们:

    “连一个小小的官富都久攻不下,你们还有脸来见我吗?快去快去,给我日夜猛攻,用炮火将官富炸他个片瓦不存。”

    雷一般的轰鸣,电闪一般的火光,连日连夜地在官富山中里滚动、闪烁。苏文卿虽仍然穿行在炮火中,在民众和士兵中呼号,鼓劲。他像一团火,走到哪,就将火烧到哪。然而那很具威力的炮弹的走向是不可预测的,这天夜里,当他爬上一处要隘的时候,正好一颗炮弹落了下来,他仆倒了,在身旁叛军奋勇的杀敌声中仆倒了。

    第二天早晨,官军终于从一处坍塌的缺口中杀进山中来了。

    赵庸在进行山中野战半天之后,才在堆满叛军、大明将士的尸体的街头遇上押送俘虏队伍的。他恨透了这些让他造成重大损失的叛军,更是无法容忍那种愤恨的眼光,立时,耳畔轰响着那梦中呐喊的:“杀,杀,杀!”就在耳畔轰响着“杀”声之中,他拔出了腰间的剑,猛然朝身旁的几个俘虏刺了过去。当鲜红的血顺着剑锋溅射得他满脸满身的那一刻,他猛吼一声:

    “那个苏文卿的尸体找到没有?”

    “寻遍全山也没有找到。”这回答的声音显出一种惶恐。

    “没有?”赵庸的红脸膛变紫了。他恨透了这个苏文卿。是他让自己贻误了平叛的战机,造成了部队的严重伤亡。他是盯着这个可恨的苏文卿的,找不到他的尸体,就说明他并未战死,他还活在这座山里。只要他活着,就会制造麻烦,制造使他赵庸和朝堂不得安宁的麻烦。他必须把他挖出来,哪怕只是一具尸体,他才解恨,他才放心。他咬牙切齿地压低声音向部将们下了一道命令:“找,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定要给我找到!”

    一场惨绝人寰的审讯开始了。将俘虏们分成几个部分,官兵们一个个挥动闪着寒光的锋利马刀,特别对于不老实配合审讯的俘虏或者正在顽抗的叛军,有的甚至来不及惊呼,就喷着热气腾腾的鲜血,倒在血泊里了。

    一直到了第二天,赵庸仍在追查苏文卿的尸体,然而回答的仍然是“没找到”。

    他是无法找到的。就在他赵庸威风凛凛地进入官富附近山中的时候,苏文卿率领自己的七个亲兵,骑着八匹矫健的骏马,正凌厉地朝山外冲杀,他们踏着一路官军的尸体,将手中的大砍刀的刀刃都砍缺了,终于冲出了重围,逃往惠州,准备从潮州出海,在广州府,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以用的力量了。(未完待续。。)
………………………………

289 云南事毕(上)

    广州府的胜利和征伐云南的大捷,让身在南京的朱元璋心里充满了喜悦。一种天下在手的感觉,又重新回到了心头。

    原来由丞相制肘,什么事情都是丞相先知道,然后再禀报给他,听了之后,连一些新鲜的感觉也没有了,但是现在,什么事情,在他没有知道结果之前,整个朝野上下,就再也不会有人知道。

    这种感觉,是无以伦比的舒畅。趁着这股得意之情,他诏命翰林院编纂《臣戒录》,原来胡惟庸案发后,朱元璋以为,朝廷用人,待之本厚,而久则恃恩,肆为奸宄。然人性本善,未尝不可教戒。便命翰林儒臣纂录历代诸王、宗戚、宦臣之属悖逆不道者凡二百一十二人,备其行事,以类编辑。六月编成,朱元璋赐名《臣戒录》,颁示中外之臣,俾知所警。

    然后又设立中都留守司,在洪武二年时朱元璋就曾经下诏,以临濠为中都,置留守卫指挥使司,隶凤阳行都督府。

    而洪武十四年九月十六日,置中都留守司,统凤阳卫、凤阳中卫、凤阳右卫、皇陵卫、留守左卫、留守中卫、长淮卫、怀远卫等八卫,防护皇陵。设留守一人,正二品;左、右副留守各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其屑: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断事司,断事一人,正六品;副断事一人,正七品;吏目一人,未入流。以梅殷为留守。

    梅殷这个留守的位置。算是奠定了他驸马都尉的身份,下一个即将成年的公主。也就是小名为栀子的安庆,即将成为梅殷的妻子了。

    而就在这时。纳哈出说率领的一万五千余蒙古士卒,已经到达了云南乌撒府境内,因为沐英没有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乌撒府,所以准备继续往前进军时,纳哈出却出了一些状况。

    纳哈出病了,在乌撒府病了,据说是所谓的热伤寒,由于不服水土所导致的。再也前进不得,所以向沐英请求留守乌撒。而愿意将自己的所有兵马,交予自己的长子坝基,随着朝廷的大军继续攻伐云南,绝对听从沐英并傅友德的调遣。

    无论是沐英,还是傅友德,都做不了这个主张,只好用飞舟将此事飞快的报给了南京,请皇上定夺。

    消息传到南京时,朱元璋正在御花园那条绿树掩映的小溪边散步。他喜欢常来这儿走走。这里林木的幽静和流水的鲜活。很适合他动中求静的需要。朱元璋是一个很细致的人,治理天下的伟业需要他沉稳、冷静。

    他常常来这里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一来到这里,他就不由不想到那位为他设计这么好的宫殿、这么好的御花园的刘伯温。他给他的太多了,包括朝中的典章制度。和他的门徒宋濂等等,都是建国立业不可或缺的宝贝。他正思谋着在完善眼下的国事时,该如何采取措施收拾好云南这个残破摊子。此时太监正好来禀奏在乌撒府发生的事。

    朱元璋听着。一声也没吭。他只是面向赤日高照、没有一丝云彩的碧空挺了挺身子。这表情留给那个前来禀报的太监印象是复杂难解的。

    是小事一桩,还是大事降临?说不清楚。太监自然以为在皇上看来只是小事一桩。而在朱元璋内心里却是大事降临。云南的梁王小朝廷虽无足挂齿,纳哈出却将他的如意算盘打掉了。

    原本想着用蒙古人去打蒙古人。然后逐渐的将纳哈出的根本消磨在南方,所以,当纳哈出的次子查哈佯装落马,而这次征伐云南说抽调的兵马大都是老弱残兵的消息,虽然朱元璋已经知道了,但心里并不在意,那是因为纳哈出还是动了。

    纳哈出是金山部的精神领袖,木华黎子孙的实际掌控者,只要纳哈出这个老狐狸不在辽东,安安稳稳的到了云南,那朱元璋自然就不担心所谓的查哈能做出什么惊人的勾当,就算是有高丽狗在那里捣鬼,朱元璋也从来没有在乎过。

    但是为什么纳哈出会在乌撒府停留下来呢,难道是他有什么消息,是自己这个做皇帝不知道的吗。是云南梁王勾结了纳哈出,还是辽东要出什么变化,导致了纳哈出冒着被自己怀疑的危险这么的去做呢?

    要知道,纳哈出在沐英的军中,自己想要他的性命,简直连眨眼的力气都不用浪费,只用言语中流露出一点点意思就行了。

    纳哈出应该战战兢兢才是,但是为什么会犯下这么一个错误呢?

    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允许了,但是不允许纳哈出回辽东养病,而是让人“保护”着纳哈出往京师中赶来,虽然不足畏惧,但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比较好。

    没有超过十天,朱元璋就知道了纳哈出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云南的梁王,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竟然敢做出如此举动,在昆明拥立蒙元的那个额勒伯克为汗,这个消息传出,天下皆惊。

    当然,在这个关口,梁王不可能拥立额勒伯克为皇帝,因为那是自找死路,但是也不能拥立额勒伯克为王,因为梁王本来就是个王爷,要是拥立为王,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所以算是打了一个文字上的差别,拥立额勒伯克为可汗,并打出了黄金家族的旗号。

    朱元璋听说之后,不由冷笑,但是又有些奇怪,纳哈出怎么会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早知道至少半个月呢?

    梁王拥立额勒伯克为可汗,但是却没有上称号,而是排除了祈请使节赶往南京,请求大明朝廷赐下封号,愿以黄金家族的名誉,永远听从大明皇帝的召唤。

    并在祈请书中所写,如果大明皇帝允许。额勒伯克愿意以黄金家族的名誉,号召天下蒙古人归顺大明。听从大明皇帝的诏谕,并尊大明洪武皇帝为父可汗等等。

    这个举动。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被气的笑了起来,蒙古人果然是一根筋的人物,就算是耍个心眼,也是如此的幼稚,以为这样,就能制止大明征伐云南的步伐了吗?

    你投降,那有把你打服。或者灭掉这么痛快呢?

    但是这个举动也不能不说没有一点点的效果,至少蓝玉和沐英的两路大军暂时停止了进攻的步伐,等待着皇帝的诏谕。

    云南的祈请使姗姗而来,但是只是拖延了七天左右的时间而已。

    云南所谓可汗的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