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元璋正在恼怒中,见了马皇后,不由得火上加油。

    “马秀英。你身为皇后,天天在朕面前要仁义道德。现在被人都骑在脖子上了,你说应当如何惩处?”

    马皇后一怔。丈二和尚摸下着头脑,不知皇帝为什么劈面诘说的到底是什么事?赶忙说道:“臣妾一向不干涉政务,除了宋学士,已受重处——”

    “提那厮死人作甚!”朱元璋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

    马皇后心中一寒,他开始还以为皇帝想起了宋濂的事情心烦,自己也的确没有干政过,唯一的事情,就是由于宋濂的事情,向皇帝求过情面。但既然不是宋濂的事情,哪自己还有什么事情能惹怒皇上呢?

    “皇上,臣妾真的不知,若是臣妾真的有做错的地方,请皇帝明言——”

    “马秀英;你别装蒜了!”朱元璋截住她的话头,喝道,同时向身边的太监说,“你照实告诉她,是怎么一回事。”

    说罢转过大理石屏风向寝宫走去。

    “聂公公。快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过了一会,马皇后才知道自己做了被殃及的池鱼,成了皇帝发泄的地方。不由嘀笑皆非,但是却并没有在意,皇帝不过是发些牢sāo而已。肯定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过了这一会。说不定也就会好一点了。

    这样想着,马皇后往后面的寝宫走去。她倒是要开解一下皇帝,千万不要动怒,最近皇上的身体也不好,千万不要气着了,那个薛祥,马皇后却是没有一点点印象,心里想着,回头要向太子打听一下,要是个好官,冲着皇帝这个怒火,也要救一下才是。

    朱元璋斜靠在铺着貂皮褥的躺椅上,震怒之后,觉得一阵晕眩,胸口同时隐隐作痛,心跳得很快。他十多年前便染上了这种心疾,后来时好时坏,时轻时重,几个御医皆因为他病重时未能及时遏制,受到诛杀。后来御医一听皇帝头晕心痛发作时,便都胆战心惊,一旦被诏入宫,生死难测。

    马皇后是惟一能无所顾忌地劝说皇帝的人,她深知君王多疑嗜杀,往往株牵及人,她对朱元璋推心置腹地说道,“生死由命,祷祀何益?医可治病,但不能治命,况且如果服药无效,还要牵连郎中,于心不忍。”或许是受马娘娘劝谏所感动,朱元璋便很少再杀御医了。

    “唉!要朕清心寡yu,说得容易做却难啊!”朱元璋在躺椅上眯着眼睛想起宋濂曾经劝慰他的这句话,不无感慨,“朕以猛治国,意在长治久安,稳固朱家万世基业。可是那班功臣宿将恃功居傲,心怀叵测,威慑朝廷。朕如此费心驾驭尚且百弊丛生,子孙稍有等闲,又焉能控驭他每?朕自然要效法汉高祖,清除隐患。那贪官污吏,更是可恶可恨,残害百姓,危害国家,不以重刑,何以镇之?朕受天命以来,官衣吁食,未曾逞懈,法令严明,事必躬亲,就这样,jiān佞贪官竟然朝杀暮犯,令朕忧虑深心,愤恨已极,又如何叫朕清心寡yu呢?”

    他眯起双眼,只觉得金花迅叠,不由得又忧虑起不争气的儿孙,“太子过于仁慈,如何威慑臣下?功臣宿将在一旁虎视眈眈,王子王孙皇亲国戚却不安本分,屡有恶行,岂不令朕忧虑?”

    可能发生的一幕幕在皇帝的头脑中闪过。如今,秦王朱樉,又有人密奏其图谋不轨,行为多异;眼看着没有战争了,那些开国的元勋老将们却是没有地方安置……都使他忧心如焚,洪武皇帝朱元璋也确实是不能清心寡yu啊!

    “启禀皇上,驸马都尉庞煌求见。”

    太监的奏报打断了朱元璋纷扰的思绪。

    “叫他进来!”皇帝依然倚在躺椅上。

    庞煌宠辱不惊,皇上虽然极少在后宫诏见臣下,但是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习惯了。在太监的导引下,他走进皇帝的寝宫。

    “臣庞煌叩拜皇上。”

    “罢了,你坐下。”

    将披着黄缎的坐椅摆到皇帝右前方约摸五尺左右的地方。

    “谢陛下赐坐。”

    “驸马,”朱元璋摸摸白如霜雪的鬓发,看着庞煌说,“朕叫你来。是要问你,以卿看来。薛祥之事的根谛何在?为什么大明律法严厉竟有这种事情不断发生?”

    庞煌见朱元璋面色严峻,心中发毛。作为外戚的驸马都尉,兼着锦衣卫的差事他有直接责任,对于薛祥的事情,如果皇上认真起来,罢官事小,弄不好还要刑杖加身乃至斩首弃市。他赶快奏道:

    “陛下英明,微臣驭之无方,查勘不力,致使朝廷大员屡有过错发生。恳请陛下责罚罪臣!”

    “我说过要责罚你的么?”朱元璋欠身反问,“起来。”

    “谢陛下宏恩!”庞煌回到椅子上坐下,心里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怕暴虐无常的皇帝朱元璋忽然翻脸。让自己去执行对于薛祥的刑罚。

    “朕叫你来,是想听听你对薛祥处置的看法。马上朕就要重新启动科举,如不及早防范,势必造成越来越坏的影响。”

    “父皇,以微臣愚见,薛祥之事应该从两面着手。”庞煌见皇帝眯眼不语。yu言又止。

    “说下去,我听着呢。”

    “第一,微臣当尽忠臣之责,献赤子之心。况古训昭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倘若一任朝廷大员横行不法,而朝中竟无一人净言举奏,那班人岂不益发张狂。大明律法又怎能顺行天下,朝廷举措又岂可顺应人心?薛祥必须严惩。不但要严惩,而且要精示后人。”

    朱元璋点点头。语意平缓地说:“这个办法可行,还有这二呢?”

    庞煌见皇帝认可,且面显微笑,受到了鼓舞,兴奋地说道:

    “第二,但是朝堂之上,去年刚刚经历过动荡,现在人心惶惶,居安思危的人居多,现在严惩虽然有必要,但不能少了柔风细雨,微臣之严惩,是从官职上可以夺去,赶回家种地便是,薛祥的侄子应该从严从重,绝不宽恕。”

    “好,第一个从严惩处比较好,”朱元璋坐直身子,从矮榻上端起青花茶杯,抿了一口说,“你回去后制定个详细法则,奏朕细阅。”

    “臣遵旨。”

    “但是第二个所谓的柔风细雨就免了。来啊,赐茶!”

    不一会,宫女端进镀金托盘,伸手取过一杯茶来,放到庞煌坐边的茶几上。

    “谢陛下赐茶。”

    庞煌抿了一口茶,心想乘皇上高兴,正好把近ri来最困扰的一件事启奏皇上,谁知还没开口,便见皇帝沉下脸来,赶快缩回话头。

    朱元璋地将话锋一转,探身问道:“庞煌,关于黄册的事情,你办的怎么样了,我怎么听说是阻力丛丛,但是你却从来没有给朕禀报过啊?”

    “臣……嗯……儿臣也正要禀报此事。”庞煌听皇帝突然问及黄册之事,不知究竟,慌忙说道,见皇帝不语,赶忙补充道:“关于玄武湖上所建黄册库——”

    “那个什么毛老人,再不搬走,杀了就是,一介草民,怎么能和天下相比呢。”皇帝接口说道。

    庞煌听了之后,出了一身的冷汗,难道华夏大地上第一个钉子户,就这么要被一句金口玉言杀掉吗?

    要说起这个毛老人,竟然能引起皇帝的兴趣,也是不简单了,毛老人,本来是玄武湖上的一个渔民,是个孤苦伶仃的老头子,人称“毛老人”,一直在玄武湖上打鱼。

    朱元璋,正为建“皇册库”(皇家档案馆)找不到好地方而苦恼,当时,有个风水先生献计说:“玄武湖西傍石城,东枕钟山,南依覆舟,北屏幕府,乃风水宝地,若于湖中造皇册库,最为合适。”朱元璋一听,觉得不错。当时身边的谋士说:“湖上有渔民,如何处置?”高祖说:“尽皆驱逐。”

    此事传到渔民们那里,个个不知如何是好,大家公推毛老人去皇上求情。毛老人到了皇宫,见到皇上,就说:“玄武湖害鼠颇多,聚群而动,咬烂衣服,偷食存粮,钻塌房屋,皇上如于此建册库,不惧害鼠?”朱元璋一听,亦觉难办。他问毛老人有何良策。

    毛老人建议,移地建册库,可朱元璋仍留恋该地。心想,老鼠惧猫,养猫可驱鼠。他看着眼前的毛老人,心想,“毛”与“猫”同音,“毛”可伏鼠,正是合适。于是,朱元璋笑着说:“老人家,您打鱼一生,颇为劳累,ri子过得不易,今吾封您为皇册库总管,您看如何?”毛老人一听,感觉姓朱的果真狡猾,推我姓毛的当众乡亲的挡箭牌,毛老人想拒绝已来不及,皇帝身边的谋士说:“老人家,皇上金口玉言,已难更改,您请就任!”毛老人想拒绝,已被锦衣卫架走。

    但是要毛老人当什么所谓的总管,毛老人是坚决不干的,但是他也不想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玄武湖,所以就在玄武湖中的小岛中住了下来,久而久之,竟然成立了大明第一个钉子户。

    因为见过皇帝,皇帝还亲口封了他做总管,虽然毛老人不愿意去做,但是皇帝也没有表明什么态度,所以所有的人都不敢拿这个老人怎么样,还要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一直到黄册库投入了使用,大家才感觉到十分的不方便来,皇上对于黄册库的重视是无以复加的,但是留一个外人在这里,每天很不方便,而且,这个老人还天天出出进进的。

    然后朱元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命令人强行将其带走,但是那个毛老人却是抵死不从,因为他被封为总管之后,已经被原来的乡亲们疏远了,再也没有地方去了。

    按照大明官员办事的方法,既然皇上发话,用硬的也就是了,但是偏偏庞煌这个人,对于强拆强占这种事,在另外一个时空生活中更是深痛yu绝,所以以锦衣卫的身份,坚决不允许官员们这样做,只能好言相劝。

    但是那个毛老人却是油盐不进,官员们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绕过庞煌这一关,直接禀报了皇帝,才有了今天的问话。

    正在庞煌犹豫的时间,马皇后处理了宫中的些许事情,带着一个人走了进来,却正是新近入宫的沈秀女,不过现在已经是马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了。

    这次,马皇后却是想趁着机会,将其献给朱元璋,为沈秀女要一个名分,正在朱元璋看时,那沈秀女微微一礼,娇声说道:“皇上,皇后,到用膳的时间了。”

    朱元璋缓步走进坤宁宫的小花厅,御膳房的太监们立即紧张而又有条理地将数十样滚热的菜肴摆到镶金边的红木桌上。朱元璋坐到一张宽大的铺着厚厚黄缎绣面软垫的红木雕花靠背椅上。与四名值班太监垂首侍立一边。

    “驸马,你也坐下。”朱元璋指一指身边的座椅对庞煌说。

    “谢皇上恩典!”没有想到这次进宫,竟然能混到和皇帝一起吃饭,这种机会真的很少啊,看着朱元璋看那宫女的眼神,好像忘了毛老人的事情一般,倒是让庞煌松了一口气,只要皇帝不开口,就没有人能拿毛老人怎么样,不过,自己的进程也要快点,皇帝可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的。。)
………………………………

292 姚广孝其人

    当天傍晚,御花园内,庞煌已经离去,该说的事情竟然没有说出口,让庞煌有些吃惊,这朱元璋的表现,竟然和自己印象中有些出入,作为一个皇帝,应该不会有看到美女神不守舍的表现啊。

    而且那个沈秀女,在庞煌的眼光中,也没有见的有多少风情万种,姿色只能算是中上之选吧,但是朱元璋却流露出了失神的表情,带着这份疑问,庞煌离开了皇宫,唯一庆幸的是,毛老人的事情,朱元璋并没有算是怎么表态,那就证明着,还有转圜的余地,不过自己要加快动作而已。

    御花园内,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秀英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双双在石鼓上坐下。几个宫内新进的宫女开始操琴歌舞。此时,圆月已在歌乐声中冉冉升起。

    “……算了,暂且下台歇息去吧。”朱元璋和马皇后谈笑着,饮食了一会茗茶糕点,欣赏了一会歌舞音乐后,遂向歌舞者们摆了摆手,说道。

    乐坊名伶们下去了,此处一阵沉寂。马皇后蹙了一下眉头,看了太监邓力一眼。

    “宫内新晋的沈秀女,才色超群,皇上可否要宣她进来?”太监邓力一见此情,忙走上前来问皇帝道。

    “宣――”未等朱元璋发话,马皇后赶忙对邓力说道。

    邓力领命出去了一会后,接着引来一位妙龄女子,正是那个沈秀女。朱元璋仍在低头沉思。

    “向皇上、娘娘请安!”沈秀女一见皇上慌忙躬身行礼道。

    马皇后立即笑逐颜开,道:“这就是本次秀女中的翘楚,京师沈家的独女。皇上看是不是好个绝色佳人――”

    朱元璋闻声也立刻抬头,举目相看。只见那女孩不过二八年纪,生得楚楚动人、娇柔灵巧。正是白天见到那个女子,不由心神一震。

    “皇上,请点上一曲?此女歌喉,臣妾曾有所耳闻!”马皇后笑问朱元璋,接着回头问歌女道:“沈秀女自己报上名字、家住何处?”

    “小女子姓沈,贱名翘,应天府人士!”沈秀女欠起身,轻声答道。

    “好吧!”朱元璋说,遂仰头问:“沈翘是吧。你能唱何曲?”

    “禀告皇上,一般小调,臣妾都能知一二,只是技艺不精,不知是否会有辱圣听!”沈秀女慢慢地站直身来,轻声说道。

    朱元璋不由提起了精神,向沈秀女说:“近年来,元曲经久未衰,今夜明月皎皎。你且弹唱一首元曲马致远‘落梅风’如何?”

    “小女子遵命――”沈秀女听说,十分高兴地回答。

    随即,沈秀女向皇上和皇后再次躬身行礼后,遂缓移碎步。轻弹瑟琶,张口唱起: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好呵!”沈翘虽然是大户人家的娇生子女。但是毕竟家中颇有些钱财,琴声倒是如诉。歌声如莺,赢得一片喝采。接着,沈秀女再操琴唱道: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

    “你能不能够弹唱江南丝竹吴韵?”过了一会,朱元璋兴味盎然,再问沈秀女说道。

    “小女略知……”沈翘答道,“有一首韦庄的《台城》是近年来京城一带最为流行的唱词,皇上愿听否?”

    “且请弹唱――”朱元璋急切地说道。

    于是,沈翘轻起罗衫,移座弹唱道: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朱元璋及全场人听罢,一阵喝采。几曲之后,朱元璋又令唱王实甫的《西厢记》后折。于是,沈翘又应声接唱道: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唱了好一阵之后,众人皆已陶然。

    马皇后见皇帝面上露出从未有过的笑容,已知朱元璋心意,遂起身走到皇帝身边。

    “此女花容月貌,更兼才智过人,知书达礼。皇上若有意纳之为嫔,妾当为皇上操办!”马皇后轻声笑问朱元璋。

    “……封为翠嫔如何?”朱元璋随后问马皇后道。

    “翠嫔答谢呀――”马皇后大笑着,向王翠红令道。

    沈秀女闻罢,面泛红云,遂起身抱琴答谢。

    “好吧,侍女容儿,且将翠嫔引到后宫。”马皇后向侍女命令道。于是,众人陆续地去了。

    沈秀女,不,以后就要成为翠嫔的沈翘,在走时,别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露出了一种和刚才温柔、娇弱毫不相干的微笑,她已经开始了自己心目中宫中之行的第一步,是马皇后刻意的安排,刚才那几首曲子,也是马皇后深知皇帝的喜好,让她练习了很多天的,果然起到了效果。

    借助这个机会,沈翘奇迹般的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朱元璋的宠爱,一时间,只要有宫中庆典,翠嫔在嫔妃的站队排序中,只是排在了马皇后、李淑妃和郭宁妃等少数几个妃子后面,风头无人可敌。

    但是,也有一件事情,大大的打扰了朱元璋的心情,那就是在乌撒府养病的纳哈出,突然不见了,这一点,立即引起了大明朝堂上下的注意。

    纳哈出之子坝基,又重新被控制起来,由一个将军变成了囚犯,然后一路追查之下,通过各种痕迹表明,纳哈出带着随从,通过四川、陕西、山西等地,正在往辽东的路上,得到这个情况的锦衣卫,也行动了起来。

    庞煌终于从毛老人的事情中脱离出来,无奈之下,他算是充当了一次恶人。派人将毛老人拘捕起来,然后送到驸马府中的一处闲杂房间里安置。十二时辰之内派人看护,然后就将精力和注意力投向了辽东。特别是他最关心的北平府。

    朝廷数名派往采访使前往北方诸地查查情况。采访使刑部主事暴昭、锦衣卫千户张安等一干人被派往北平。

    当然,他们并没有乘坐飞舟的权力,只能夜以继日,飞马急行,数天后,赶到北平城。然后马不停蹄的带着北平都司派遣的护卫人马,赶往纳哈出所在的金山部暂时驻扎的地点,也就是大宁等地,然而。他们尚未停足,就见大宁城廓南山谷口处,约有数骑向内飞奔而入,行踪诡秘,如同哨兵,但此地却无岗楼。这时,其中两匹膘肥黑马进入山口后不久,又忽然转回。暴昭见了甚觉可疑。

    “暴大人,莫非此处有暗藏的兵马?”身着黄衣的锦衣卫千户张安回头向暴昭说道。“此处离城尚远,末将曾多次来往此地,从未见此地设有岗哨。”

    “张将军熟悉辽东,所疑果然不谬。其中定然有诈。我细观之,此队人马之中仿佛混有漠北番人打扮的小卒,不像咱们大明的兵马!”采访使暴昭凝视了一下前方后。向张安等人说道,“也许是西域探马夹在其中。尔等速将他们拿来盘问!”

    “得令――”锦衣卫千户张安应了一声。立即率了数骑飞奔而去。

    此时,那群人马见朝廷人到。立刻四散,落荒而逃。于是,锦衣卫千户张安策马追去,不一会,张安抓来一名探马来见暴昭。

    “末将暂且先将此贼拿来交大人审问!”张安策马走到暴昭面前说道,同时手指远处人影说,“其余官兵正驱马进入城关,追杀其余二贼去了!”

    “尔等是何处人马?”采访使暴昭问那名探马道。

    “小人是是是海西侯家的护卫!”探子抖动着双手说。

    “海西侯派尔有何公干?”暴昭再问。

    “无有他事,只是与海西侯世子查哈递封家书而已!”探马答道。

    “家书何在?”暴昭又问,并令一部将道,“给本使全身搜查――”

    于是,数位陪同官兵们一拥而上,来搜探马,并很快从他身上查得一封信笺。暴昭打开一看,发现这竟是纳哈出与其子秘密联络、企图配合反叛朝廷的密函,顿时面带怒容。

    “且将此贼绑了,押往京师御审!”采访使暴昭立即向兵士命令,同时对身旁的锦衣卫千户张安道,“看来那漏网的二贼身上,还会藏有非常军情,尔等身为锦衣卫,必有万岁重托,务必将他们拿住候审,此事关系非常!”

    兵士应声上来将那探马捆了。张安又引军飞马去拿另外二贼去了。

    原来这黄衣参将打扮的张安,作为皇宫锦衣卫,的确神通广大,灵机无比,更兼有以死报国之心,因此十分机智勇猛。此次,锦衣卫千户张安随侍郎出使辽东,自然早有建功之意,当此之时,他岂能让那二贼漏网?然而,事不顺利,当张安再次回头追赶那二个神秘人时,二人却已飞奔到了山野之中不见了。此事急坏了那张安,但是却也没有办法。

    半个月后,朱元璋在御书房问庞煌道:“辽东情况如何?务必关注纳哈出此后的行迹!”

    “辽东地广人稀,纳哈出之事艰难,而且目下西方军务繁杂,因此,抓捕纳哈出之事,尚无多大进展。采访使刑部主事暴昭已在北平查知纳哈出诸多罪证。现在北平诸地已经调动军马,按照皇上的吩咐,严密监视金山部的动静,但现在还没有结果,不过现在陛下已经允许了动用飞舟,相信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京师会立即知道的。”庞煌说道。

    “如此说来,非集大军,已不能平定辽东矣!”朱元璋深思道,“战事开始后,即召山海关外诸将协同作战,如何?”

    “由北来密报观之,纳哈出谋逆证据比比皆是,朝廷自然是要动用关外诸将的了――”庞煌果断地说,“应立即诏告辽东兵将?”

    “令辽东、广宁守将皆需防备!卿且将辽东密札呈上,让朕仔细观察!”建文帝说。

    “陛下御览――”庞煌说着,呈上密折并冷静地说道。“此乃一位忠于朝廷的纳哈出的家将,冒死为陛下送来的密折!”

    “刑部主事暴昭还在大宁城外探马身上。查到纳哈出与其子最新的罪证。”庞煌紧接着奏道。

    “唉,如此看来朕是大意了!”朱元璋阅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