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横也不是、竖也不是。朱樉就算是聪明一世,也想不出是谁做的,是谁陷害他。秦王府书房内陷入沉寂。半晌。就听见朱樉说道:“咱们在京师之中根基浅薄,就看邓镇有什么消息没有了。”

    朱尚炳眼睛滴溜溜的一转,遂道:“父王,不若让孩儿前往求见皇祖父,陈明情由。说不定还有转机。”

    朱樉看了一下窗外,有些担忧的回道:“我看那庞煌不会那么好心的放你出府,就老实一段时间吧。”

    “父王只要答应,孩儿自有办法……。”朱尚炳自信满满的回道:“父王只是受保护,又不是皇祖父疑心父王,若是那庞煌做的太明显,恐怕朝堂之上,又要风波再起了,孩儿我想舅舅也不会任由我们秦王府受辱。”

    “况且,那李芳果被带走,万一朝廷逼迫太急,或者若是许诺于其什么,以高丽那种有奶就是娘的性格,或许会透露有关我们和四叔燕王的秘密也未可知,所以,孩儿认为,在皇祖父面前解释清楚,或者,能让孩儿返回封国,那么也可以筹谋一番,使我秦王府有所依仗,否则,以弟弟们那种冲动,万一沉不住神,反而会被太孙所乘……。”

    听到儿子说什么“有奶就是娘”,秦王次妃的眉头不由一皱,但是接着听下来,觉得朱尚炳说的不无道理,现在陕西刚刚被太子大哥梳理了一番,长史入京修纂大典,他们父子二人又在京师被困,那么陕西除了秦王正妃之外,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虽然有两个小儿子虽然在陕西,但又只是十余岁的年纪,根本不可能压住阵脚,此时陕西真的乱了,还真的有些危险,和朱樉一样,脸上露出担忧之色。

    默默地点了点头,朱樉出神的想着心事,似乎在揣摩父皇的心里,有好似在盘算今后的打算,沉默了一天的他,已经沉默了太久,难道朱樉就甘心一直沉默下去吗?

    翌日,五楹五进的孝陵享殿里,静谧肃穆。朱元璋赶走所有的侍从太监,独自一人在烛光煌煌的马皇后神位前,亲自点燃香炷,插进灵像前的巨大香炉内,这是他为帝二十余载除了祭拜天地、列祖列宗之外,唯一屈尊天子的行为。

    拜谒之后,站在空寂无人的大殿内,显得待别孤独。一生强势的他,到了老年,却不的不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丧子之痛,潭王朱梓那次可能是意外,但是随之而来,晋王朱棡的遭遇,无疑是在他心里插上了一刀。要万一是真的,可是祸起萧墙,兄弟互相残杀的丑闻啊,让自己这个皇帝如何自处,如何面对天下人。

    当然,丧子是痛的,但是自己努力不布置的平衡之局眼见又要遭到破坏,如果一旦失去控制。那么可能就是朱家的空前劫难。

    囚禁秦王,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虽说是以保护之名,但是杀伐了一生,也搞平衡之术搞了一生的朱元璋。何尝看不出此时的蹊跷,还有隐藏在诸藩王背后的强势,不知不觉间,他一直认为十分软弱的儿子,翅膀竟然悄悄的硬了起来,回想太子从西安回到京师所发生的事情。自己觉得一直在改变着儿子这天下,但是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这江山在一步步的改变自己呢?

    面对局势,这件事又一次正确把握了自己的心理,老了,毕竟是老了。虽然火气犹在,虽然雄心犹在,但是顾虑却是多了很多,大明不能乱,只能有一个当家作主之人。

    而这个人还必须是被他立为皇储的太子朱标。所以他放任朱标去做事,但之于私情,他却在可能失去一个儿子的同时。囚禁另外一个儿子,要说真的是心如磐石……。

    正沉浸在伤感的思絮中,传谕太监悄然走进来。

    “启禀皇上,秦王世子请求面圣。”

    “不见!”朱元璋回到现实中立即预测到朱尚炳的来意,挥手说。他心里清楚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孙子伶牙俐齿,他之所以来孝陵祭拜皇后,首先是伤感,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再受到外界的干扰,逃避亲情的羁绊。今天纵是拒绝了朱尚炳。那么后面还有不断的人会赶到他身边聒臊。

    在太监刚刚转身欲走时,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吩咐道:“叫他进来!”

    在春初峭寒,但是衣着单薄的朱尚炳在侍从的搀扶下疾步走进享殿,一见到伫立皇祖母灵位前的朱元璋。顿时呼天抢地哭喊起来:“皇祖父……。”

    跪着移动双膝,几乎是爬似得朝朱元璋过来。

    “起来吧,起来吧。”

    越发伤心地恸哭起来,哀求道:“皇祖父,孙儿一向孝顺,为什么要囚禁孙儿呢?”

    茫然若失地,朱元璋骤然想起来,自己命令庞煌守护秦王府,不准人出入的,怎么庞煌会放高炽出来,问道:“胡说,我让驸马都尉保护你们,怎么能说囚禁一词呢?”

    朱尚炳一时语塞,他不过是想用话牵住皇帝的心思,然后再慢慢的图谋说出让皇祖父准许自己回陕西主事,谁知皇帝如此冷静的问出这个问题,他还没有想到结果,然后又听朱元璋问道:

    “朕今晨刚来,你是怎么知道朕的去处,而驸马都尉可曾派遣护卫相送呢?”

    朱尚炳见皇帝转变话题,连忙回道:“正是姑父指点孙儿来孝陵求见皇祖父的,为了安全计,姑父还遣了孙儿五十名宿卫。”

    朱元璋抚摸着跪在脚下的孙儿的头发,替他擦拭去眼角刚才哭出的泪痕,不知说什么好。心里苦笑着想到,这个庞煌真的是好算计了,饶是朱樉父子平常精明能干,在这种情况之下,连一些破绽也未曾看出来,看来自己是真的没有选错人啊,可惜他难道就不怕朕发怒吗?竟然敢擅自做主。

    扬起泪水与汗水洗湿的脸,本是俊俏的脸上更是显得有些污垢,见皇祖父不答话,觉得机会来了,继续哽咽着乞求说:“皇祖父,父王与孙儿都在京师,秦王府长史也在京师,孙儿乞求让父王回去守护边塞,以防佳节之际蒙元来袭……。。”

    ……。

    正在朱尚炳想尽办法说动皇帝,允许父子二人之一返回封国时。在京师秦王府邸书房中的朱樉,听到亲卫前来禀报世子已经出了京师,在驸马都尉的指点下,往孝陵而去觐见陛下的消息后,突然想起了什么,只觉得胸口发闷,喉咙一甜,一口血就喷了出来。

    吓的秦王次妃邓贞静忙上来扶着,惊呼出声,连声问道有什么事情。过了半晌,朱樉平复一下心绪,黯然的对秦王次妃说:“本王中计了!!!!”

    “原来此次时间,根本是有人就没有想着让本王回去,此次尚炳觐见父皇,恳求之下,必定让高炽回去主持陕西封国诸事,那么本王就再无借口北归,无论三弟之事与本王有无干系,恐怕……。。”

    “秦王的意思是……。?”

    秦王次妃没有继续问,已经知道了答案,恐怕这次秦王是永远回不到陕西了,不禁心中一阵茫然。不由脱口问道:“那该如何是好,陕西还有王姐姐,还有咱们的两个幼子呢?”

    “现在还管这个!”秦王的脸色一阵灰白,继续说道:“目前就是不知道落入到了谁的圈套之内,而这个人还有没有后手,会不会要我的命,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那怎么办?”

    犹豫了很久很久,朱樉下定决心,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已经决定要去见太子一面,既然自己的儿子可以出府,相信自己一定也是可以的。所以有了秦王朱樉见到太子而下跪的那一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

367 京师风云

    听完秦王朱樉讲完整个过程,太子朱标半天没有说话,一直在沉思,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忙于想着怎么拯救李善长的事情,的确对于很多事情疏忽了,连朝中出现那么多事情都没有留意。

    当然,这个结果并不排除父皇不想让自己插手的意味,因为自己对待韩国公李善长的态度,已经惹的父亲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开心,可能是有意给自己一个警醒吧。

    洪武二十五年,真的是多事之秋啊。由于全神贯注,他们兄弟二人竟然没有感觉到,在门外似乎有个人影轻轻颤抖着,似乎在害怕什么一般。

    朱樉对于能回到陕西的想法已经看成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如何利用骨肉之情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成了当务之急,而他在驸马都尉庞煌的保护下,什么事情也不要想做,只要借助邓镇等人的力量行事,成功的几率有多大,他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他纡尊降贵的前来恳求自己的太子大哥,不是想回陕西继续做他的王爷,而是想着能够摆脱谋杀三弟的嫌疑,因为他知道,一切都不可能是自己做的,只有眼前的这个大哥知道,自己的势力,特别是武装势力,基本上已经被太子大哥连根拔起,自己也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去做这些。

    太子朱标沉思了一会,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和选择,只是让朱樉快点回秦王府等候圣旨的下达,而他自己仍旧在那个房间内,一动也没有,半晌,徐妙儿进来。带着一丝佯装的迷惑,撒娇着哄着太子殿下回东宫去了。

    当然徐妙儿不能去东宫,因为天色晚了,他们毕竟还没有大婚,自然不能进宫休憩。而是回到了魏国公府中继续自己的生活。

    刚回到魏国公府,就感觉到气氛有些不一样,胜棋楼的方向戒备森严,几个侍卫惴惴不安的向哪里张望着,看见小姐回来要过去,连忙拦住。说是魏国公的吩咐,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进入。

    徐妙儿哪里理会这些,一番争执之后,那班侍卫果然是毫无办法的放徐妙儿向胜棋楼的方向走去,因为不让小姐进去,小姐就要找太夫人。这些小事何必惊动太夫人呢,更何况这个小姐一向都在府邸之中无法无天,就连魏国公也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魏国公虽然吩咐了,不让任何人进去,但小姐进去,魏国公一定会理解他们的苦衷的。

    且不说徐妙儿施然进楼,就说胜棋楼内。徐辉祖和徐增寿两兄弟,都站在那儿沉默不语,不一会儿,徐增寿被哥哥看的发慌,低着头,绕着书案走了一圈,讪讪笑了一声,拿起徐辉祖放于桌子上的一只狼毫毛笔,在手里转了几圈,然后得意的看看哥哥。见其依旧没有反应,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看着自己,却是一言不发,自然觉得无趣,将狼毫隔得老远掷入筒中。拍拍手,有些不悦的说道:

    “大哥,你这是干什么?难道我又做错事情了?”

    徐辉祖见弟弟开头,冷然道:“难道你没有做错事情?你说,今天在燕王府,我都回绝了,你为什么要突然插手。”

    见哥哥直接把话引入正题,徐增寿也不再隐瞒什么,但是他一向惧怕这个大哥,也不敢顶嘴,笑道:“为什么,我不是听大哥你的话,为大明皇族排忧解难吗?既然燕王是皇上最得意的王子,我显得亲近一些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燕王殿下可是咱们的姐夫,大姐是燕王妃,咱们就是亲戚,本来就分不开干系的,大哥在顾忌什么呢?”

    看到弟弟给自己绕了半天,就是不说实话,还暗暗说自己多心,徐辉祖顿时火了起来,指着徐增寿的鼻子喝骂道:“不要以为你心里打着什么鬼算盘能瞒的了人,你和燕王来往书信频繁,平日又在做些什么,难道我会不知道。你非要把徐家连累的家破人亡才甘心吗?”

    “你就不能本本分分的做官,非要做一些不关自己的事情,从今以后不要乱说话,要是让我听见外面有什么风言风语讲你的是非,别看你现在是左都督,回到家中,我照样打断你的腿。”

    别看平日徐辉祖默不作声,且面相白皙,甚至有些秀气,除了身材比弟弟略高一些外,则远不如长相肖父的徐增寿显得威武粗豪。但是一发起怒来,几个弟弟都不敢出声,因为一来他是长子,年龄大了几岁,二来,徐辉祖继承了父亲的魏国公爵位,现在就等于是徐家的家主,平日约束家人亲属极严,所以积威之下,徐增寿一般不敢正面和哥哥交锋。

    不过今日好像有些反常,徐增寿听到哥哥的指责,脑子一热,竟然走到窗前,把窗户一下子推开,朝着徐辉祖嚷道:“说啊,再大声点,让大家都听到,干脆你上皇上那里告状,说我要谋反,让皇上也来个一刀两断,大家都清净了。徐家也不用再操心了。”

    看到弟弟如此激动,倒是把徐辉祖给弄的愣了半天,一阵清风吹进来,方才的怒气顿时熄灭不少,才想起来,除了一个魏国公的爵位,弟弟的官职其实比自己差不了太多,自己是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而弟弟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平日并不相互节制,而且弟弟在后军都督府好像比自己还有建树。

    忙走了过来,谨慎的往窗外看了看,幸亏他这书楼是父亲留下来的,建筑在莫愁湖畔,而这间书房窗户又临水而设,往窗外看去,只见碧波荡漾映着脉脉斜晖,哪里有半个人影,这才放下心来。

    也不关窗户,已经近六月了,江南的天气有些闷热,刚才两个人几句争执,额头上已经有了出汗的迹象,拍拍弟弟的肩膀,徐祖辉示意让其坐下。语重心长的说道:“我知道你和燕王一向交好,你一直为认为燕王比太子更适合将大明发展的强大,但是,你可知道这样做,会为我们徐家带来多大的灾祸吗?”

    听上去。兄弟二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了。徐增寿看见哥哥缓了下来,也恢复了平静,问道:“大哥既然猜出来,为什么现在才说?”

    “今时不同往日了,增寿,要是你一意孤行。从北平回来之后,你就搬出去吧,从此之后,你是你,徐家是徐家……。”

    “大哥……。”

    徐增寿喊了一声,但是徐辉祖根本不让他把话说下去。又拍了拍其的肩膀,示意弟弟听他说。而后者只能暂时不出声息。

    “大哥不是怪你,而是如今形势明朗,你若是还凭着义气和燕王的交情去行事,谁能管得住你,但如今徐家家大业大,决不能单凭个人喜好去冒险。所以你若是还坚持,那只有让你离开徐家了。”

    “难道燕王在大哥眼里就是那么的不堪吗?”看到和自己素来交好的燕王受到轻视,徐增寿有些不高兴,反问一句后,继续说道:

    “太子殿下垂拱东宫二十五年,大明上下已经习惯了这个储君,文武百官都看的清清楚楚,你以为燕王敢有这个心思吗?”

    “大哥从来没有那么认为,反而以为燕王有帝王之才,但是你要明白。光有帝王之才是没有用的,当初在大明开国之前,陈友谅、张士诚,甚至是明玉珍和方国珍等人,那个没有帝王之才。也不可能成为一方诸侯,可是空有帝王之才,却无帝王之势,又有何用。”

    “什么是帝王之势?”对于这个大哥的学问,徐增寿可是佩服的很,不像他自己,只顾着兵法武艺,对于读书却是没有半点兴趣。听到徐辉祖那番话,不由问道:“难道因为多出生几年,那就一定要当皇帝吗,我觉得有能者居之才是最重要的,光是听那些老夫子的唠叨,现在的太子殿下,皇上在的时候还显示不出来,要是万一皇上大行,恐怕连兵将都不会调度,能将大明带到何等境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

    但徐辉祖却没有回答,而是将话题带开,只是慢慢的说一句:“我就是早出生几年,现在是魏国公,是徐家的家主,难道你心中还有什么不服吗?”

    就在皇上重新颁布监国诏书,准皇太子奉天殿理政的那几天,从内廷里传出一个风闻,皇上以郭宁妃之兄郭英涉及不法为由,将暂摄六宫的职责交与了李贤妃署理,虽然未将其打入冷宫,但是失宠已经是不可避免。

    听到这句话,徐增寿才悚然住嘴,他可是不想挑战大哥的尊严,偶尔闹闹可以,玩真格的,他一点心思都不敢起。

    于是结束了谈话,徐辉祖定了定神,又嘱咐了弟弟要注意去北平之后的事情后,便让他离去了。待到人去屋空,徐辉祖倚窗而立,望着碧绿的湖水,思绪万千。

    其实,他有很多话没有给弟弟讲,因为他熟知徐增寿的脾性,自己说的多了,肯定一转眼,他就全告诉燕王知晓,那个外甥朱高炽又要来烦扰自己了,而且,自己说的多了,渐渐也算是有了把柄落入燕王的手中,对于徐家是极为不利的。

    作为长子,他从十余岁就随父亲一起在外磨砺,看事情远远比弟弟透彻许多,其实在太子病逝后,弟弟的举止他已经看在眼里,在某个时候也曾经暗示过,但是徐增寿根本不听他说。

    但是,从近几个月发生的事情,徐辉祖用他敏锐的触觉感到了一些什么,皇上为什么要杀李善长,为什么要囚禁一些公侯,身为左军都督府主事都督的他曾经做了一番推算,继承了父亲头脑的他,再加上父亲在世时曾经说过的话,再从这一点,联想到一些事情。

    洪武二十年正月,左军都督杨文被派到辽东“训练军马,仍督屯种”,同时还奉命为建藩广宁的辽王建造王府。

    而辽王朱植,是朱元璋第十五子,也就是今年春节,皇帝下令其今年就藩辽东,成为镇守辽东的亲王。这次杨文奉命“督辽东诸卫士缮治之,增其雉堞。以严边卫。”

    “增其雉堞,以严边卫。”

    防卫谁?高丽,不可能,李成桂刚刚请封了国号而得不到,拍大明的马屁还来不及呢。自顾且不暇,还用的着大明操心吗?防卫蒙元残余,也不可能,前面还有燕王、宁王在挡着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皇帝在洪武二十年,已经对燕王起了戒心。至少,是已经感觉到燕王的势力太大,已经不放心了。而洪武二十年年初派左军都督杨文去辽东练兵屯种,更是皇上的戒心有上升了一个层次。

    通过这些推断就很好解释了,皇上这是在善后,为太子殿下善后。而主要的目标就是燕王,但是弟弟犹自未觉,他又不能把这些道理解释给弟弟听,否则燕王知道后,再提前准备,那自己可就是罪无可赦了。

    既然是皇上一直在为太子殿下善后,那就证明了皇帝传位之心十分坚决。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来,包括弟弟徐增寿在内,可是为什么还要执着于燕王呢?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但是徐辉祖依旧没有移动半步,借着夕阳的余晖,出神的看着书楼上下的一草一木。

    魏国公府是皇上赐予徐家的,在莫愁湖畔依水而建,把京城数一数二的胜景整个都包了进去。而他现在所处的书楼,在外人眼里也有一个称呼。叫做“胜棋楼”。

    据一个老仆说,在徐辉祖还在襁褓之中时,有一次皇上召见父亲下棋,而且要求拿出真本领来对弈,父亲只得硬着头皮与皇帝下棋。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胜负。正当皇上连吃父亲两子而自鸣得意时,父亲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奏道:“请皇上细看全局。”

    仔细一看,才发现棋盘上的棋子已经被徐达摆成了“万岁”二字。皇上一高兴便把下棋的楼连同莫愁湖的庄园一起赐给了徐家,那庄园就是现在的魏国公府,而那座楼便是他现在所处的书楼。

    旁人都称之为“胜棋楼”,但是徐家不敢,无论下棋之事是真是假,直接称呼为“胜棋楼”那就是对皇上的不敬,更何况,父亲一向待人宽厚,家中仆人也尽用一些在战场上伤残的士卒,所以在府中人的眼里威望甚高,关于胜棋一说,也许是家人出于对父亲崇拜而杜撰的也说不定。

    总之,坊间传言不可尽信,想到坊间传言,徐辉祖的眉头不由一跳,突然想起他偶然听说的一种传言来,难道弟弟的执着和这个有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京师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那就是关于父亲之死,相传皇上鉴于父亲功高震主,害怕其在军中的威信无人能比,所以赐了一大碗烧鹅给父亲吃。

    而父亲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後全身溃烂而死。另一说法是徐达患了背疽之疾,不能吃鹅;皇上偏赐烧鹅,父亲体会圣意就把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吃烧鹅不一定死,但皇帝赐烧鹅就是赐死。所以还有人说父亲吃完鹅没有死,于是服毒自尽了。

    反正怎么传,都是父亲是被皇上给害死的,为此,弟弟徐增寿和小妹妙儿,都曾经追问过徐辉祖,但是徐辉祖能说些什么呢?父亲生背疽是不错,但去世于北平,而那时皇上在京师,怎么赐烧鹅,去世之前,徐辉祖曾经受皇命去探望过,不过这些解释在深受传言毒害的弟弟、妹妹眼里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徐辉祖很明白传言从哪里来的,父亲去世于北平,难道当初已经就藩的燕王会不知道详情吗?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传言和《三国志》里的曹操送空食盒给荀彧,而后者体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