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休沐日,昨日的一夜风雨,将燕王府第庭院中的灿烂桃花,吹得落红满地。一早起来的朱棣,颇潇洒地着一袭白布圆领衫,趿着木屐,在曙光初照的庭院中漫步。光线还较昏暗,这年的桃花竟是那么红,那满地的桃花瓣,像血也似地在地坪中流淌。

    朱棣心里隐隐感到一种不祥,大清早的,他也不愿往晦气的事上去想的,不过最近一年的京师圈禁生涯,整日衣食无忧,但却无所事事,使他触景生情,大雪纷飞的北平、一望无际的草原和那刀光剑影的血腥。就在这庭院漫步的一刹那,往日纵横驰骋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一切都已经遥远了,仰天远望,远远的天边还重叠着层层灰云。灰云在诡谲地缓缓滚动,那是昨夜里风狂雨暴的残云吧!它似乎还挟着那种震撼天庭的余威。看着看着,他不由长叹了一声。

    当初离开北平来京师的时候,袁珙那个神棍千般劝阻,都被自己拒绝了,他不敢不回京师,是否就是怕父皇那种震撼天庭的余威呢?真的托辞旧伤复发或者是生病,晚回来一阵子,等到二哥遇刺,他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有借口不回京师了,至少也能容他打探清朝廷的局势再回来。

    但是谁能料想到,朝廷的局势远非自己想象中那样控制,自己毕竟离开京师太长了。而且自己回来后,随即就被借口与二哥遇刺一案有涉,控制了起来,直到今日,把自己费劲心思在京师中的根基都拔去后,才逐渐放松对自己的监视,但自己还能做什么呢?

    除了几个儿女妃嫔,也就有十余个亲卫可以信任,但纵然是这十余个亲卫,中间有没有父皇当初安插的检校,朱棣也不敢保证,更何况中间有没有人被皇帝收买,谁能说的清楚,堂堂的燕王,到了如今草木皆兵的境地,朱棣也为自己感到可悲。

    毕竟每个人都不是泥捏的,每个人手里都有兵有将的,自己和二哥是不行了,这么的消磨下去,朱棣也觉得自己以往的雄心壮志都快消失殆尽,不过总算是没有动他们的根本,,毕竟自己的儿子仍旧在藩王的位置上,如果说削藩要是进行彻底,真的是连儿子的王位也保不住时,自己该怎么办?二哥会怎么办?

    刹那间。如此清新的空气也让他喘不上气来,被父皇压制的那种郁闷感觉是越来越有滋味,而朱棣也知道,时间越久,自己筹谋的事情就距离自己越远……。

    “哇……”的一声嘶叫,一只乌鸦从屋后的一棵梧桐的秃枝上,掠过了庭院。悲鸣着飞向了远方。他的思绪被不愉快地打乱了。

    “这是不祥之兆……!”心里不高兴地这么想。这一意念刚在心里一闪动,耳畔又陡然响起吓人的一声:“哇……”。那讨厌的乌鸦恰在这时又飞回来了。朱棣心里好生晦气,后悔自己不该这么想,大清早的兴致全部被败坏了。

    匆匆跑来的亲卫禀报道:“王爷,蒋指挥使求见……。”

    心情正不好的朱棣还未听清,就火爆爆地一口回绝:“不见。不见。”

    在往常王爷如此做为,亲卫早就退下了。今天却不同,仍堵在他面前,说:“王爷,是锦衣卫蒋指挥使。”

    “今天休息,谁也不见。”听到是蒋瓛,朱棣更是一头的火大。现在一个小小的指挥使也要骑在自己头上吗?

    亲卫不敢再三说了,便退在一旁,准备回去搪塞那位指挥使,心里也暗自怪蒋瓛来的不是时候。

    这时,大门影墙边,传来一声洪亮的呼唤:“王爷,一大早那里来的火气,下官奉圣谕而来。还望王爷给个方便。”

    这声音好生熟悉。燕王朱棣这才驻步细看,见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忙说:

    “是蒋指挥使来了,请进请进!刚才孤王没有挺清楚…。。。”转过头来。喝道:“蒋大人来了,也不给本王说明白一些,要是在北平,早就把你送到死士营里去了。”

    蒋瓛急步走了进来。一边朝朱棣施礼,一边看着其在假惺惺的做戏,心里十分好笑,那个亲卫满腹的委屈,但是也没有表现出什么,行个礼就退下了。

    看到亲卫退下,蒋瓛说:“王爷,能借一步说话吗!”

    于是两人一起来到书房后,蒋瓛只是默然地品茶,好一阵不吭声。朱棣耐不住了,问道:

    “蒋大人,你不是奉圣谕来此的吗?请问皇上有何昭示?”

    这才放下茶杯,缓缓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得相当精致的黄绫小包来,用双手将小包呈在朱棣的面前。说:“这是皇上着我专程送给燕王的。”

    不知包中何物,拿着小包,也不知道该不该当着蒋瓛的面打开,有些迟疑的问道:“这是……?”

    蒋瓛回道:“王爷,下官也不知道,不过皇上还有口谕。”

    极感意外,自己天天上朝,皇帝有什么事情,怎么反而派蒋瓛到自己家里来了?一边思考着,一边问:“那请蒋大人明示!!”

    蒋瓛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只是摇摇头。他捉摸着皇上今天遣他来的目的,但也不敢不说,道:“皇上请王爷如果看了包内的东西,如果想见圣上,那今日就由下官负责保护燕王往孝陵一行,但请王爷不要支会其他人,包括王妃在内。”

    说完,就起身行了一礼,暂时回避到客厅之中,等待着燕王的答复。

    皇上授命时的犹豫,一直浮现在蒋瓛的脑海中,难道父皇要下手了吗?蒋瓛心里有些不敢相信,燕王最近比较恭顺,而且事先一点预兆也没有,到底是为什么……。

    而书房内的朱棣,同样是陷入沉思,紧紧盯着书案上的那个小包,一直犹豫着,包内装的是什么呢?朱棣仿佛想看穿那层龙黄的绸布,但是该打开,还是要打开的,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

    一个时辰后,朱棣脚上的木屐,在阶石上敲出一串密集的脆响。燕王府的内寝之处有些骚动的声音。

    “你还没用早点呢?”燕王妃温存的问道:“王爷这是要去哪里?”

    “不吃了!”朱棣回应着,然后说:“今天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你就带着儿子们一起去看望一下大哥吧。”

    匆忙更罢衣,朱棣急匆匆走回书房,才想起了蒋瓛在客厅等候,暗自叹息自己的失态,稳了稳心神,慢慢的往客厅行去。

    两个时辰后,钟山皇陵。雨后更使得山水分外秀丽。在晴空下显得巍峨雄伟。山中林木森森,溪流潺潺,峰回峦转,满眼葱翠,这样的景色,已经在庞煌生活的另一个时空不多见了。嗅着清新的气流,听着悦耳的鸟鸣。使他顿觉心旷神怡。

    默然不语朝着京师的方向看着云雾缭绕,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身后站着的刘超,看到正在徐徐上山的燕王一行,马上走到驸马都尉身边禀报,庞煌听罢。竟然是回也没有回身,摆摆手示意知道了。

    刘超退了几步,却突然惊讶的发现。只见一缕从树隙处射过来的阳光,淡淡的,轻映在皇上金丝善翼冠头下面那张端庄洁白的脸上,那对长眉,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显得更加神采飞扬了。再配上他的宽肩阔胸着的一袭黄衫,显出他如同眼前这一双山峰一般的伟岸。

    心里赞叹了一声,转身再看向山下的燕王,虽然比皇上魁梧,但是却没有驸马都尉从容,虽然脸色依然恬静,但已经掩饰不住眉角的一丝不安。

    “见过驸马都尉……。”朱棣在身后打招呼的声音传来。

    “燕王殿下多礼了,皇上在孝陵等候王爷。下官这就为王爷领路。”庞煌望着转过头来,望着山脚林立的石碑、雕刻。淡淡的说:“在父皇面前,咱们都是臣子,何必多礼。我们进去吧!!”

    “刘超、蒋瓛,你们在这里等着、任何人不得靠近,否则……。”

    庞煌好像还说些什么,但谁也没有听清楚。看到皇上举步踏上石阶,往享殿行去,也不敢阻拦,只是用一种敌意的眼光看着朱棣。仿佛是说,你要是敢轻举妄动,就算是王爷,我们也绝不会放过一样。

    但是朱棣却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从容,反而紧盯着庞煌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么,在蒋瓛的提醒下,才举步跟了过去。

    五楹五进的孝陵享殿里,静谧肃穆。朱元璋已经提前命所有的人离开,此刻独自一人在烛光煌煌的太祖皇帝和马娘娘神位前,亲自点燃香炷,插进灵像前的巨大香炉内,然后退至蒲团跪下行了拜揖大礼。这是皇帝除了祭拜天地、列祖列宗之外,唯一屈尊的行为。

    拜谒之后,朱元璋就站在空寂无人的大殿内,孤独的听着身后的脚步慢慢的靠近。仰视马皇后那永远也不能再改变表情的遗像,用余光看着朱棣在重复着刚才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可是他忽然觉得,朱棣的脚步异常沉重,似乎使人有种悲凉的感觉。

    “父皇,不知这次召见儿臣……。”

    “你先下去吧!”朱元璋打断朱棣的话,挥手说。庞煌心里清楚,这次的谈话,可能决定着以后大明的走向,自己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自己参与不进来,所以也不惊讶,宠辱不惊的行礼告退出去。

    朱棣不由一愣,目送着庞煌走出去,不由望了一眼父皇朱元璋,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但是所说的话语一顿,接下来又听朱元璋说道:“给你母亲磕个头吧。”

    朱棣欲言又止,转脸见到伫然而立定的母亲画像和灵位,顿时觉得有股暖流涌上心头,连忙听从父皇的旨意,三跪九叩之后,才小心翼翼的说道:“父皇,清明刚过,你让儿臣来,是不是有话要说……。”

    说着说着骤然停下,因为朱棣发觉自己是在说废话,来时路上的措辞,被父皇的举动无形中击溃,使他说也说不出来。

    犹豫了一下,咬牙道:“父皇,你还知道什么?”

    “不该知道的,基本上都知道了。”朱元璋茫然若失地说:“所以朕这个做父亲的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让你过来,一起问问你母后。”

    朱棣往前走了两步,慢慢的将小包呈递给朱元璋,而后者接过,看到已经拆开过的痕迹,心里一动,打开这个小包,里面是一个锦盒,锦盒内只有一张纸条,朱元璋取出,凑在香烛上点燃,火光一闪,要是有旁人在侧,就可以看到里面赫然写着:“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

    正是这十一个字,让朱棣心里忌惮的来到皇陵,也正是这十一个字,敲打着朱棣已经认为很坚强的心灵。

    看着灰烬飘于享殿的地砖上,朱元璋用一种几乎哽咽着的语气说道:“你母后看到这张纸条,也不知道会怎么想,棣儿,你们都是朱家的子孙,大明也是朱家的天下,你若是觉得心里不甘,只需说一声即可,允又何必受到外人蛊惑,离间朱家的骨肉之情呢?”

    听到这句话,朱棣从骨肉亲情中渐渐冷静下来,道:“父皇,儿臣没有这样想,也不会这样做,在母后的灵位前,我发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

383 父子对话

    朱元璋心里却是闷哼一声,作为开国皇帝,那里会上朱棣这个当,脸上一片悲痛,拦道:“棣儿,现在你母后的享殿,是咱们自家人在说话,难道棣儿还要瞒朕吗?今日,朕说的都是真心话,棣儿,有什么事情,我们父子不能当面说清呢?”

    朱棣迟疑地说:“这……这可能是有所传言,但是儿臣绝无这个心思,父皇,你难道不知道儿臣的为人吗?”

    朱元璋停止了话语,默然注视着朱棣,恭敬而有礼的说道:“当着你母后的面,棣儿,你说,难道袁珙没有给你说过类似的话?那和高丽李芳远的约定呢、纪纲、穆肃、郑和、王景弘呢、金忠的五千团练呢……。”

    看着朱棣吃惊的望着自己,朱元璋知道对方不是吃惊于自己知道的多,而是吃惊于自己的直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部分朱棣认为很机密的事情都提了一下,因为他已经吃准,自己写给朱棣的那张纸条上的话,虽然不中,但相差亦不会太远,有了这个凭仗,所以干脆一股脑的说了很多。

    朱棣被父皇朱元璋这么一激,反而神情倒是渐渐冷静下来,待到朱元璋停止,马上反问道:“父皇知道这么多,为什么还要让儿臣在京师里如此逍遥,是想看儿臣唱戏吗?”

    说完,自己发出了一阵渗人的惨笑,仿佛是自己遭到了愚弄,朱元璋向前走了两步,愤然转过身背对着朱棣,反诘道:“棣儿,朕知道这么多,却什么也没有做,难道你还不明白朕的心意吗?”

    朱棣语促地说:“父皇……?”

    朱元璋接着说了一句朱棣怎么也想不到的话,只听他说道:“无论别人怎么说,朕相信从你的心里。是不想这样做的。”

    朱棣只好继续沉默,心里思考着父皇到底想做些什么,两眼呆然望着马皇后的画像,说不出话来。

    “但是你不想,不代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想……,”朱元璋话锋一转,语出依旧是惊人:“谁不想有开国之功。谁不想有从龙机遇,远有昔日宋太祖陈桥黄袍加身,朕想也许非他意愿,也算是逼不得已,否则,诸将失去了利益所在。未必不会拥立别人。”

    顿了一下,庞煌狠了狠心,继续道:“近有当年廖永忠船沉韩林儿,难道你真的以为不是朕授意的吗……。”

    朱棣心里一惊,猛然抬头拦阻,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很犯忌讳的话题,却被朱元璋抢先一步说道:“你不必担心。这些都是往事了,现在也没有人敢提及,若是那小明王得了天下,诸将不过是元帅府一班从属而已,但是朕登基,则众将都是开国元勋,功利之心,人皆有之。相较之下,取利重则拥之……。”

    “这也是朕对待那些所谓功勋之臣毫不留情的缘故,盖因他们起初是为天下大定,最后则是为了荣华富贵,所以,大部分元勋不是忠于朝廷,而是忠于自己而已。”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朱元璋稍微感觉有些口干舌燥,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看向朱棣,他原本也不奢望自己能用这些话能打动对方。只是还有些话要说,那就要看朱棣的反应如何了。

    朱棣半晌无语,看着朱元璋,眼中露出诧异的神色,这还是自己印象中的父皇吗?这还是当年大杀四方的父皇吗?这还是一起狩猎,雄姿英发的父皇吗?

    再转眼看那已经成为灰烬的纸条,叹了一口气,问道:“为什么要给儿臣讲这些?父皇所做一切,自然有父皇的道理,儿臣不敢妄自猜测,不知道父皇到底想要儿臣做些什么呢?”

    朱棣这番话说出来,等于是间接默认了朱元璋刚才所说,这份干脆利落,倒是令人感到意外,更令人意外的是,言谈中,竟然还指责朱元璋不该对自己心慈手软,一时间也让人捉摸不透到底是心灰意冷,还是以退为进,曾经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明成祖,也该有这份担当的。

    不理会朱棣的话意,朱元璋摇摇头,自顾的又说道:

    “朕虽然出身草莽,但是登基之后也是遍阅群书,也想找一个答案,无意间看到一个故事,就讲给你听听,也看一下你的意见如何。”

    朱棣后退一步,迟疑的又望了一眼父皇的画像,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从前,在东海边有一个渔夫,家里很穷。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去捕鱼,但是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每天至多撒四次网。

    有一天早上,撒了三次网,什么都没捞着,他很不高兴。第四次把网拉拢来的时候,他觉得太重了,简直拉不动。他就脱了衣服跳下水去,把网拖上岸来。打开网一看,发现网里有一个铜质的净瓶,瓶口用道家的符咒封着。

    渔夫一见,笑逐颜开:“把这瓶子带到市上去,可以卖它十贯铜钱。”但是他抱着净瓶摇了一摇,觉得很重,里面似乎塞满了东西。于是就想:“这个瓶里到底装的什么东西呢?”他就揭开瓶口上的符咒,然后摇摇瓶子,想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但是什么东西也没有。他觉得非常奇怪。

    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样子非常凶恶的妖怪。

    渔夫一看见这可怕的魔鬼,呆呆地不知如何应付。一会儿,他听见妖怪叫道:“大禹,不要杀我,我再也不敢妨碍你治水了!”

    渔夫告诉这个妖怪,现在距离大禹治水已经几千年了。那妖怪就说:“渔夫,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我犯了什么罪?”渔夫问道:“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净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

    那妖怪就给渔夫讲了一个故事,原来,这个妖怪是一只当初阻止大禹治水,引潮逞凶的蛟龙。被大禹捉住之后,封在净瓶投到海中,为自己做过的恶孽恕罪,这个蛟龙就想:谁要是在一千年之内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一千年过去了,可是没有人来解救他。蛟龙又想谁要是在一千年之内救我。我就把全世界的宝藏库都指点给他。可还是没有人来解救他。然后又想到,谁要是在这一千年之内里解救他,我就满足他的三种愿望。可是整整过了三千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解救这只蛟龙。于是蛟龙非常生气,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

    听完蛟龙讲述后,渔夫知道不好,连忙装作不相信净瓶能装下蛟龙的样子,将其骗进瓶中,再用原来的符咒封存起来,才逃脱了性命。并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世人。让人们小心这只恩将仇报的蛟龙。

    朱元璋讲完,看见朱棣一副茫然的样子,知道他没有听懂,于是问道:“棣儿,不知你对朕讲的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

    小心的想了一下,朱棣回道:“这个故事,与墨者东郭先生适遇中山狼同出一典故,乃恩将仇报之范例也!”

    “还有吗?”朱元璋等了一会。看见朱棣再不出声,于是问道。

    朱棣摇摇头,表示不知,但是脸上却露出不愉之色,庞煌知道其已经对号入座,但并不点破,只是继续说道:“朕讲的这个故事有一组数字。是渔夫每天只撒四次网相较于蛟龙的四次许愿。”

    “朕看这个故事,发现了这个渔夫和蛟龙有很大的共同点,渔夫很穷相较于妖怪的困境,大家都在期盼奇迹的出现。但是奇迹出现时,他们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贪婪,比如蛟龙要杀掉渔夫,和渔夫非要打开净瓶一般。”

    “其实,朕认为,蛟龙只是渔夫的心魔而已,心魔一出就会杀掉原本的自己,本质和心魔之间的较量,只能幸存一个,为什么要释放心魔呢?还是源于人心的不足。”

    “还有,世人皆说蛟龙恩将仇报,渔夫的勇敢聪明,但是站在蛟龙的立场,渔夫何尝没有错呢?他不打开瓶子,蛟龙还有机会得见天日,但是唯一的机会,被渔夫轻易的葬送了,渔夫的剩余的一生中还会有很多次的撒网机会,而蛟龙却只有这一次机会。失去了,便不会再有。”

    看着朱棣已经不是那么的懵懂,朱元璋舒了一口气,但是知道,有些话还是需要说透的,不过已经口干舌燥的他,已经后悔选择在这个地方找朱棣谈话,连有茶水润喉都没有,但为了使朱棣有一种敬畏心理,选在皇陵,也是迫不得已,至少,朱棣不敢在自己的父皇面前出言不逊。

    稍微歇息了一下,庞煌看着这在沉思的朱棣,缓缓的继续说道:“其实所谓的君臣一体,咱们帝王之家,何尝又不是臣属们的心魔呢?”

    咱们朱家,想依赖臣子治理天下的同时,臣子们又何尝不在梦想着皇家一步登天,所以刚才朕说,在大明,朕和你们,就是臣民的心魔。

    朱棣默然,话说道这个份上,他那里还能不明白父皇说的是什么意思,天下臣民,莫如那勤劳的渔夫,在辛苦劳作的同时,每天都有自己一步登天的梦想,而他和他的兄弟们就如同蛟龙,也在暗自盼望着自己坐上九五之尊之位,但是臣属们有无数次机会,无论谁当皇帝,他们都有自己的皇帝,但是身为皇室成员,就只有一次机会,丧失了,就没有翻身之日。

    怅然长叹,父皇这个故事虽然有些牵强,但是后面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原来还以为自己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谁知道,只是属下们往上攀登的基石而已。一时间顿时有些心灰意冷。

    “父皇,你这是在警告儿臣吗?”朱棣半天没有出声,郁郁不欢的问道。

    “棣儿难道现在还认为朕是在防范你吗?”朱元璋闻言竟然笑了一下,道:“朕只是担心有班人又打捞上来一个净瓶,释放出新的心魔才是真的。”

    听出了庞煌话有所指,朱棣若有所思,他马上就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