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臣权-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正在绝望中,突然发生了一件事,让他觉得自己错了,佛祖还是在护佑着日本,而天照大神也在护佑着他的子民。确定此事后的绝海中津,竟然放弃了神道教和佛教的根本分歧,将两股神灵共同想了出来。
因为有一天,他突然受到李芳远的召见,过程很快,几乎没有进行什么废话,李芳远出乎意料的爽快,答应了和日本的结盟,前提是,日本必须和大内氏达成共识,并能得到琉球粮食的支持。并婉转的拒绝了其关于对马岛的提议,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绝海中津简直就觉得是在做梦。
另外,他还请足利义满派出能做主的使节,协调大内家的使节一起来高丽议事,以便于在大明限期说明缘由之前,做好一切准备。但并未告诉绝海中津具体的原因,因为他只是个和尚,代表不了日本政权。
绝海中津欢天喜地的离去,这一切都没有任何人阻拦,但是他的行踪以及李芳远的态度,已经落入了锦衣卫的探子眼中。
谁也不曾料到的是锦衣卫的渗透能力会如此厉害。加上李氏王朝不择手段的抢夺大明人口,不管是女真人还是汉人,在高丽各地都很吃香。
从绝海中津踏上高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被盯上了。在这方面。他不是没有防备大明的窥探,而且还有很高的警惕。但是高丽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平时日夜穿梭于高丽贵族家中暴露了他的真实目的。
疏忽的只是自信自己无破绽。本来就是和尚。扮的仍是和尚,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正是这点自信。使他出了纰漏。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他忽视了一个作为和尚的清修。一个和尚不去寺庙谈论佛事,反而穿梭于高丽李氏之间,引起锦衣卫探子的怀疑,一直悄悄跟随着他。
知道他是一个来自倭国的和尚之后,待他进入行宫面见李成桂时,几个锦衣卫的人潜入了他居住的房间。从绝海中津的包里,搜出了对马岛的地图和足利义满授予的金印、牙符等物。这些东西一在桌上摊开,大家马上就明白了,这哪里是什么和尚。分明是倭国派来的奸细。要不然,怎么会有幕府的授权。
在那一瞬间,绝海中津注定就要受到锦衣卫的特别关注,最后他高兴的顺着原路返回,沿途露出与来时所不同的欢颜。苍老的脸颊上竟然露出淡淡粉红,这一切都被锦衣卫的探子看在眼里,这个和尚肯定是达成了什么目的,才会显得有些回光返照似得兴奋。他们判断到。
没有上峰的命令,他们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等其走了之后,加紧了对高丽王室的渗透,这个时候,韩庚从行宫内传出一个可怕的消息。这个消息不但被锦衣卫知道,而且已经在高丽境内传的是沸沸扬扬。
朱棣要插手高丽事务了!!这个消息并不是李芳远传出来的,而是通过韩庚传给李芳远的,由此一点,让大家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朱棣要插手高丽的事务,是大明朝廷的授意,还是燕王朱棣的私人行为。
本来北平一直都有暗中插手高丽事务,而且是直接站在了李芳远的对立面,不过暗中毕竟是暗中,现在猛然高调传出朱棣要插手高丽事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消息在传出的那一刹那,李芳远内心震动是大的。但他没有害怕,有的只是冷静,因为不用证实,他已经有八分相信了这个问题。
把最近大明朝廷上下的举动回想一遍,就不难判断出韩庚传出消息的真伪,朱棣要是真的没有插手之意,皇上控制其在京师那么久,才把他外派掌控军队,朱棣就应该稍微显得磊落一些。没有必要一到平壤,就把军队控制的那么死,以至于自己基本上得不到一点北平军内部的消息。
还有一条消息可以证实猜测,那就是韩庚在送情报出来时,说是李芳远在临幸自己时无意中讲出来的,而且声称自己见到了故人,这个故人就是曾经送他往北平去的徐福。徐福是魏国公府的家将亲卫,同时也是朝廷宣布缉拿的要犯之一,徐福的主要罪名,就是放走朝廷钦犯韩庚,谁知道后面有没有魏国公的身影。
韩庚说的话,可以证明两个信息,第一,那就是徐福本来应该再北平军中的,但是现在出现的光州,第二,就是李芳远竟然临幸了韩庚。
都知道李芳远嗜好男宠,但是韩庚已经年纪不小了,用色衰这个词形容一个男人,可能有些不恰当,但是韩庚最近几年的失宠是大家都知道之事,也因此很久时间以来,韩庚没有提供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而这次李芳远竟然临幸,说明了什么,因为他需要一个熟悉北平人物的亲信。而韩庚在大明居住数年,又去过北平等地,无疑是一个最佳的人选。
李芳远为什么需要一个熟知北平军内情的人,还让韩庚和徐福相见,这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事情了。李芳远毕竟是一个枭雄般的人物,他有着一种超出常人的分析能力。而且掌握高丽大部分权力已经近四年,又十分重视日常情报的归纳整理,使他可以有个综合而又理智的判断。
但是这种判断得出的结论是惊人的,他更不能不谨慎对待。
于是,李芳远下令高丽在北平的所有人员,无论是外围还是内线,全部都动起来,务必将事情查个详尽。他甚至要知道,燕王朱棣每天都在吃什么,见过那些人。这些人又去哪里了?连去过几次厕所也不能放过,总之就是不放过任何细节。
再加上如果大明真的要针对高丽有所行动。大规模的行动,难免要有大规模的人手调动,而且,朱棣之所以总督辽东都司,那是随着李芳远的移动而来,大明朝廷的骨干力量带来一部分,但是很多还留在汉城。组织这么大的行动,难免会从汉城抽调人手过来,而且要动用到潜伏很深的内线,这一切的一切。都落入了李芳远的耳朵中。
李芳远不是笨人,也有一定的手段,否则他也不会在几次的篡位中都是以胜利者自居,每次都得到了一定的好处,韩庚他这个当年十三太保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男宠。失宠之后,除了能给大明造成自己懦弱怕事的错觉外,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将大明在高丽的细作都引出来。
当然了,韩庚并不知情。他已经不可能再背叛大明,没有回头路了,当他目睹并亲手杀死自己那十二个兄弟或者是姐妹时,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韩庚知道,就算他诚心悔悟,痛哭流涕的向李芳远认错,并合盘说出大明放回自己的目的。李芳远也不会允许自己再活下去,他想活下去,就必须为大明锦衣卫效力。
所以他没有背叛大明,但是是谁背叛他呢?
李芳远临幸后安排他和徐福的照面,无疑是让他传递出去消息,并迫使锦衣卫动起来,那么他就有了和锦衣卫接触的机会,既然燕王朱棣要插手高丽事务,并且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那么自己必须要和朝廷直接联系,不能再对北平有所幻想了。
所以,在一个黄昏,锦衣卫佥事蒋怡被请到了光州所在的都护府,锦衣卫,在大明京师是个赫赫有名的衙门,当然蒋毅表面的身份不能是大明的锦衣卫佥事,他只能以别的身份出现,他在高丽的名字叫李毅。是山东祥和号的二掌柜,负责祥和号与高丽的贸易。其中贸易有走私的成分,主要是以棉花和纺织品为主。
他是以都护府要采办冬季棉衣之事被请来的。进了高丽光州都护府之后,蒋毅这里防卫森严,俨然不是请他来谈生意的模样,心知不妙,但是依旧没有慌乱。
“蒋大人,久仰久仰!!”
没有见到约他前来的都护金大人,却从后堂转出一个面如冠玉的年轻人,无须,还颇为英俊,蒋毅知道,但凡这种年轻人,在高丽都不能小看,因为可能就是李芳远的男宠身份而兼着重要职司,但是这一切都不如来人一语就道破自己身份的震惊。
他姓蒋,这一点,就连在高丽的锦衣卫也很少人知道,此人就这么轻轻松松的说了出来,锦衣卫内部出了问题,蒋毅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一点。
左右看看,故作不解的朝那人一辑,微笑道:“这位大人,请问金将军呢?”
“蒋大人端的好涵养,如此镇静的功夫,乃我辈学习的典范啊,下官姓朴,隶属于军务司库义禁府,蒋大人,咱们后堂叙话如何?”
蒋毅的瞳孔不由一缩,义禁府,乃是属于高丽王室内部的一种特别法庭,和他们的职司有些异样,专门对付叛国篡位等动摇国本的犯人,找出根源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看来没有侥幸之说,蒋毅也不多说什么,很冷静的跟随者个朴大人,任由他把自己领至后堂。
坐定!
淡泊!
凝视着朴大人,却不说话,仿佛要把他的心事看穿一般。而后者毕竟年轻,被他看得心里发毛,清咳一声,说道:“蒋大人,咱们都是明白人,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王上十分钦佩大人的才华,想请大人……。”
“先说清楚,高丽的王上在平壤,你是代表他来给我说话吗?”既然如此,蒋毅也不在隐藏自己,毫不客气的反驳到,他知道这个朴大人代表的是谁。
有些尴尬,那年轻人脸上一阵红晕,不知道是不是羞愤引起的,毕竟年轻,不是经验老到的蒋毅对手,马上被带着偏离话题,他不能不反驳的说道:“我们王上在光州,蒋大人莫要做做糊涂。”
“哦!”蒋毅惊讶道:“原来恭让王来到光州了,那可要前去拜见一下了。”
朴大人被彻底的打败了,猛地站了起来,大声道:“既然蒋大人没有诚意,那我们也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做了一个悉听尊便的手势,却问道:“你说的是李芳远李大人吗?”
朴大人明知道蒋毅是在调侃他,但还是站住脚,回过身来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蒋毅,下意识的点点头,谁知不点头还好,一点头,蒋毅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大怒的站了起来。
………………………………
397 镇江堡的发现
蒋毅疾步走了几步,来到朴大人的身前,用手指着其的鼻子骂道:“你们可是想造反吗?”
“我大明什么时候册封过他李芳远为高丽王的,高丽王依旧属于高丽王氏,不过一个权知高丽国事,而且得位不正,还敢自称为王,看来他是想承受我大明的雷霆之怒了!!”
朴大人错愕的站在那里,一时间竟然没有醒悟过来,看着蒋毅那气势汹汹的模样,吓的尖叫一声,立即从外面奔进数十名护卫来,用刀指向蒋毅,一副全力戒备,忠心护主的模样。
冷冷的注视着愣愣的朴大人,蒋毅的心里充满了绝望中包涵着决绝。他不是一个很自负的人,而且知道,虽然他为锦衣卫内的佥事,但此时却是商贾的身份,要让他消失很容易,而且,既然李芳远敢动手,就证明了他的有执无恐,更能说明了他的依仗还是在朱棣那边,否则以大明的铁骑之锐,谁能敢为他遮挡风雨。
对他动手,就等于半公开的向大明宣战,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蒋毅不怕为国献出这条生命,但是他不甘心的是,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是谁出卖了自己。韩庚?他根本就没有见过自己,而蒋毅也从来没有直接给韩庚联系过。
是锦衣卫中有内奸?还是汉城的锦衣卫分理处总部已经被高丽人控制?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有些愤慨,自己都不能幸免,更不要说自己那些属下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此时的蒋毅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所希望的,唯有让方明谦转呈的那封密折能够顺利的到达京师,让皇上知道辽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个朴大人回过神来,才发觉自己的懦弱,蒋毅不过是一个商贾模样的人而已。年届四十,且骨瘦如柴,自己害怕什么。于是摆摆手示意护卫们暂时退下,并不和蒋毅计较。他还试图想掏出一些话来。
笑了一下,竟然有一丝妩媚,咬着自己的下唇说道:“蒋大人何必动怒呢?无论怎么看王上,咱们都是靠俸禄吃饭,都是做臣子而已,何必管王者之间的争执……。”
看着蒋毅似乎又想辩驳,他连忙挥手阻止道:“咱们不说这个话题。蒋大人,不妨说句老实话,现在贵国的燕王要插手我高丽事务,燕王可是天朝皇上的亲生儿子吧。你可以看不起高丽,但是对于贵国的皇族效忠,不是作为臣子的本份吗?”
“大明没有插手高丽国事……。”蒋毅沉思了一下,随即说道:“所以燕王也不会插手高丽国事,李某只是商人而已。叫李毅,别的什么都不要说了,既然金将军不在,那么在下告辞。”
朴大人这时才是真正的心死,没有掏出什么话。倒是自己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过,他也不担心蒋毅会泄露出去,因为蒋毅也根本没有机会跑掉,要不是听从李芳远的安排有约定,他真的想让这个瘦弱的中年人,尝尝自己义禁府的刑罚,而现在他只能让护卫们将其关押起来,严加看守。
李芳远不让杀这些人,也不让用刑,抓起来就是,原因嘛,没有说,但是这个朴大人猜测出来一些,可能是想寻机用来和大明朝廷拉近一些关系,但是这样管用吗?李芳远想。
大明锦衣卫在高丽的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外围人员几乎荡然无存,由于隐藏较深的原因,内线存活下来一部分,不过也是缺少外线的支持,想要送出去一份情报,那也如难上登天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远在南京的蒋瓛就感到有一些不对劲,在高丽和辽东锦衣卫的人回报说,已经近一个月没有收到关于高丽方面传回的信息,有些不正常,就算是没有什么值得禀报的消息,蒋毅不是那么没有分寸的人。
更何况现在已经是九月了,是给各外藩最后说明期限的日子,按照道理应该是情报频发的时候,偏偏这个时候没有了音讯,心里不安,待到散朝后,马上就来觐见皇上,准备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
侍卫进去通禀,蒋瓛在宫外侯了半天,正有些心急,突然看见远处急冲冲的走来一个人,到近处一看,竟然是驸马都尉庞煌气喘吁吁的赶到,看见蒋瓛也在,不由一愣,连忙拉着他一起走进宫内,往御书房而去。
一路上面色凝重,也不说话,蒋瓛更是没有见过一向稳重儒雅的庞煌会变成这样,心里奇怪,难道还有自己锦衣卫不知道的事情吗?
镇江堡位于鸭绿江入海口,与高丽半岛隔江而立,是洪武十二年所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北依镇东山,贡道的必由之处的九连城。
而九连城始建于金,蒙元时为婆娑府巡检司治所。始称九联城,大明将其改称九连城,是和高丽进行通商贸易往来,成为互市之所。这里东面有叆河与鸭绿江,后面有镇东山,形势十分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九月,本来是辽东最温暖的季节之一,可是连着几日,竟然学起了江南的烟雨朦胧。要不是有叆河与鸭绿江的宣泄,恐怕地处有些低洼的镇江堡也有被水淹没的危险了。
这样一个烟雨天,在雨云稍开的时候,镇江堡的所属的镇江卫千户鲁士文带着几个亲卫,登上了高高的城楼。鲁士文虽然是一卫千户,却因为镇江堡不是州县,只是一个军事要塞的缘故,还兼管政务,不过基本上都是由他的一人主理,他虽然名字里面带着一个“士文”二字,却是个大老粗,典型的陕北汉子,扁担横着放他知道是个一,但是竖着放,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不过他这千户也就相当于指挥使,山高皇帝远的,他大字不识几个的人,能坐到这个位置上,还领着当地的政务,已经足可以使他光宗耀祖了。所以,他今天是怀着十分自得的心情出来巡视城防。
自大明和高丽有了边境之上的纠纷之后,这些年来。朝廷对于镇江堡的防务都十分重视,特别是辽东都司完善之后。又专门征集民夫进行了一番加强。城楼高了,城墙更坚实了,且守军也加强了训练,真可谓是城坚粮足兵强。
不过大家都很紧张,因为不知道高丽军队会不会反攻,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而如今。燕王朱棣的回归北平,才使得他们鲁士文他们紧绷的那根弦稍微有些放松。
只是这种心态很快就被辽东都司行辕发出的军令破坏殆尽。他开始有一种紧张感。军令没有说出什么原因,只是吩咐其做好一级战备。但凡没有辽东都司的行文,一兵一卒也不能过镇江堡的防线。
虽然字不认识几个。但是鲁士文隐隐觉得应该和燕王朱棣的回归有关,但又知道那不是他该想的事情,指挥使大人说了,作为军人,只要忠于朝廷。服从命令就行了,别的就不要多问,也不要多想。
还说军队就是皇上手中的利剑,随时听候皇上的召唤砍向任何侵犯大明的人,剑是武器。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的。指挥使叶旺召集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神色十分恭敬,说是这是皇上的口谕。
这句话鲁士文虽然听得不太懂,但是皇上说的,总是没有错的。那他就绝不多想。
辽东都司下达了一级战备的命令,那么镇江堡周边百姓的身家性命,以及自己手下这些儿郎们的安危……就全压在他的肩膀上。虽说有数年平息干戈,也不曾有军事行动的迹象,未必真有战火烧起。
但是将士们想来对那些出尔反尔的高丽人没有好感,鲁士文对高丽的和平动向缺乏信任感。料想动武只是迟早的事。他明白,尽管自己不想要打仗,但早晚有一天敌人说不定就会打到自己家门口了,没法回避的。他对镇江堡的存亡,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就是怀着这种心情,常常要巡视城防,惟恐稍有巯漏。这天,鲁士文是从南门登上城楼的。虽是烟雨朦胧,但还是掩饰不住镇东山上那星星点点地缀上了翠绿。他靠近城垛站着,聚精会神地凝视鸭绿江对岸的那片云烟飘绕的高地,那里静悄悄的,如他同秋乏一般酣睡着,这使他有了一种轻爽的感觉。
不过没多大功夫,这种轻爽就被不安所代替了。鲁士文才想起来,由于渤海水师的集结,再加上为了防止士卒或者走私商贩过江。现在镇江堡身侧的鸭绿江上已经没有了船只,没有了船只就代表着也没有军队,只有几处观察哨在那里长留,但是此时害怕那边士卒因为没有船只而懈怠。如果敌人真的渡江,恐怕真的很难抵挡。
而且镇江堡之设立,是针对高丽境内的义州而为,在大明境内,除了镇江堡之外,鸭绿江沿线,最近的防卫地点则是针对朔州而建的新奠堡、宽奠堡、大奠堡、永奠堡、长奠堡等五处防卫地点,足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集中在那里。
自己这边由于原先驻扎的有水师,所以所属的辽东都司的分布就比较散了,首先上级卫所在凤凰城,距离镇江堡有一日的路程,凤凰城所属的四个下级卫所,要守护的地方太多了,最远到獐子岛附近,都是凤凰城卫所的防御范围。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鸭绿江防线之内,如果敌人从两道防线的中间渡江该怎么办?想到这个问题,心里一动,马上命令传自己的斥候纵的指挥过来,让他派一直小旗沿江搜索一下,以后就这样定期巡逻,并给都司打了招呼,让他们也依照自己的模样,以两个师防线的中间而论,大家一起负起责任来。
鲁士文的过分小心,使得辽东军镇的两个边防师避免了一个大错,巡逻斥候的派出,的确有些收获。
鸭绿江,古称马訾水,春来江水一片碧绿如鸭头,因此自李唐来,称鸭绿江。江水源于长白山万古寒冰,奔流千里,劈山裂石,于安东入海。鸭绿江虽长,但两岸多为崇山峻岭。偷过少许人马可以,大军根本无处可渡。
镇江堡防御对岸在朔州和义州之间,那属于高丽的平安北道。两百余里的地段,只有他们两个千户所驻守边境。时值多事之秋,要不是因为地势险峻的原因,肯定是不足的,况且沿江设置的哨所,最多也只有一个小旗的驻兵,极为容易敌人所乘。
巡逻斥候到达一个哨所后,发现那个地方已经遭到袭击。人员失踪,地上血迹斑斑,心里马上就生出一股警惕,于是马上小心隐藏自己的形迹。再往前行,五里之外的另一座哨站,也是如此,知道不妙,赶快抽出人来往镇江堡方向报讯。
剩余几人潜伏下来。待到夜间,发现对面岸边有火光的出现,才想起了那里是五峰山的所在,山南侧有一条支流注入鸭绿江,其中有山洪暴发后冲出的河湾。平时很少人注意,现在想起,如果高丽水师藏匿其中,待到大明措手不及时渡河而击,还真的很难防备。
斥候中善泳者过去窥视,果然如此,那河湾中潜藏着无数小船,其中还有船只被源源不断的运至河湾之中。看上去不似战船,而是渔家小舰,看来对方为了掩饰自己的行藏,竟然不畏山路艰险,由人力将渔家小舰运至河湾中隐匿,只做运兵之用。
以对方清除自己哨站的士卒来看,应该是快要渡河了。斥候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