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臣权-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疃庖彩切旎宰婊氐骄┦χ蟆P烀疃云淅涞脑颉
因为徐辉祖一向是个本分的人,按照他的秉性。应该坚决的站在太子那一边,可是徐辉祖却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去帮助二皇子。这种做法让魏国公府的人都十分担心也不满,特别是徐妙儿等人,心里想,既然你的立场不是那么坚定,为什么当初要如此的坚持呢?
谁也不知道原因,秦王朱樉却知道自己的确是花了很大的功夫。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徐辉祖现在效忠于自己,而徐辉祖回到京师之后,西北所有的势力都归了自己,也不能说不是一种收获。
徐辉祖在陕西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回到了京师。却可以作为他忠实的追随者,比解缙等人还要可靠,因为徐辉祖已经不能回头了。
这次构陷关于走私构陷自己的事情,竟然是徐辉祖和秦王朱樉两人携手一起策划的,并主要由徐辉祖去执行,无论从置办货物。还是向海关举报,都是徐辉祖遣人去做的,否则以二皇子的旗号,别说是几十辆马车的货物,就算是几百辆马车的货物。谁又能探出冯胜呢?
而此时,最主要的涉案人员赵保。就隐匿在二皇子行宫中后花园的暗室之中,那里是平日秦王朱樉执行私刑的地方,外人是不知道的。
赵保独处密室,除了不能到外面自由自在行动之外,生活起居都很自在。一日三餐俱由仆人携美酒佳肴送来,他自斟自饮,读书练字,十分悠闲。
但是最近十多天来,却一直没有人再过问,被不上不下地被搁置一边。他已经在这里待了半年了,不知道还要再呆上多久,心里一时颇为烦闷。
“西安情形不知究竟怎样,风声也该过去了吧?”赵保仰望着哨楼上的灯,鬼影似的哨,心里想:“二皇子许诺我等风声过去之后,就把我送到西北秦王的属地内管理那里的生意,但是为什么现在一点音讯呢?难道事情起了变化了吗?”
自从他从凉州回来,秦王朱樉就命人将其安排在里面后,一应给予优厚方便,连看守他的人都没有,也不是对他放心,因为赵保的这个人身份过于敏感,知道他身份的人,也就是知道他是秦王府暗中的庶务总管而已。
不过要是知道内情的人细查他的身份的话,可就要大吃一惊了,赵保这个人能力一般,长相一般,甚至性格也是一般的有些羸弱,不过他有两个好妹妹,嫁给了魏国公徐辉祖做妾室一个,还有一个最小的,却成为了秦王朱樉最宠爱的女人,在西北苦寒,秦王朱樉的妃子们都没有过来,自然是有些寂寞。
说一句实话,别管这样以来辈分搞的乱七八糟,徐辉祖、和秦王朱樉本来就是一代人,却分别纳了姐妹两人,也不知道他们见面时该如何称呼,在这个大明,妾室本来就是不被计算在内的,就看受到的待遇了。
纳了姐妹两人,却受到同样的待遇,那就是都分别都受到宠爱,这样以来,就构建了一个利益团体,赵保的身份也就至关重要起来,说到这里,也不能不惊叹造化弄人啊。要不是有三个好妹妹,赵保凭着自己的资质,估计一辈子也出不了头,但是现在却是他安全的保证,所以在二皇子行宫的后花园暗室中,他一点也不担心被杀人灭口。不过也只能夜间走出暗室,在后花园中来回踱步。
除了有些闷,别的还不错。前天晚上,赵保一时兴起,春情大发,在后花园当值的侍卫本来和他的关系还不错,就擅自出了个主意,不惜花上二十贯的大明宝钞从勾栏租来了一名浓妆艳抹的姐儿,偷偷带着从侧门中进来送到了赵保的暗室中,又将门反锁起来,让赵保在那里尽情的解闷。
两个妹妹也三天两头派人送来东西,询问哥哥最近的情况。最后还是秦王朱樉有些担心,随即命人散布消息声称赵保已经去了西北,不让人再来后花园了,因为秦王朱樉知道父皇锦衣卫的厉害,只要有一点漏洞,就会被其抓住痛处,秦王朱樉倒是不害怕父皇知道,他只担心锦衣卫中有燕王或者太子的人,要是知道这一出戏。估计会攻击的他体无完肤。
赵保私自"zhao ji"。这则信息使秦王朱樉十分愤怒,随即把那个讨好赵保的侍卫给灭了口。然后禁止再有此类事情的发生!为此,赵保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
窗外响起滚滚雷声,雨越下越大,赵保像笼中的困兽一般在斗室中踱起方步来。
这一夜,他做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梦。一夜风雨朝阳格外明丽,后花园里芳草萋萋,鲜花朵朵。几只粉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他突然感到生活无限美好,能自由自在地漫游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面对良辰美景,比人间的一切都美好,他很想自由的出去走走。
月洞门打开了,他的心腹赵仝提着食盒疾步走来,圆滑的面孔上掩不住兴奋和喜悦。刚看见赵保在临窗眺望,便大声地喊叫起来:“老爷!老爷!大姑爷回来了!”
“啊!”赵保一跃而起,连鞋也来不及穿,就走了出来,问道:“魏国公人呢?他在何处?”
打开门,赵仝将食盒送了进去。赵保连看也不看一眼,急切地问道:“你说大姑爷回西安城了,还有什么消息,是不是大小姐让你过来的?”
赵仝笑道:“回老爷,大小姐让小的对您说一声。会在冬季到来之前将您送走,到时候小的也跟你一起的。”
“嗯。”赵保若有所思。瞟了瞟赵仝揭开的食盒,一碗燕窝粥,一笼热气腾腾的小笼汤包,还有一碟分成四格的小菜。
“老爷,趁热吃罢。”赵仝双手端起燕窝粥,放到小桌上,摆好筷子,催促说,“稍后大小姐会亲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消息。”
赵保夹起一只包子,塞进嘴里,问:“赵仝,京师里有没有什么消息,二皇子的事情成功了吗?”
赵仝摸摸后脑勺,说:“没……没说,小的向大小姐打探情形,大小姐说不让小的饶舌……’小的我……我就不敢再问了。”
赵保端起燕窝粥,喝了两口,味同嚼蜡,他心里七上八下地打着小鼓:二皇子一直都没有表态,对我的事情究竟会作怎样的处置呢?
真的是想什么,便有什么,第二天辰时刚过,还在梦中的赵保被叫了起来,说是二皇子找他有事,就在花园里等着呢。
“二皇子!”赵保看见正在花园凉亭喝茶的秦王朱樉,立即跪在地上,扣了一个头,激动地问,“劳动二皇子亲自前来,赵保真的心里不安啊。二皇子身体可好吗?”
“我很好!今天也是在花园散心,偶然间想起的,赵保,本王对你怎么样?”
“很好,二皇子对在下恩重如山。”
“噢?那你这么着急的想要离开西安城,难道还害怕本王会杀你不成?”
“二皇子……。”赵保做出一副愕然的样子,说道:“赵保岂敢,不过在西安城就害怕坏了二皇子的事情,在下宁愿不要妹妹,也宁愿去死,也不想人家抓住作为诟病二皇子的凭证。”
赵保平时极会察言观色,今天见到二皇子如此问他,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连忙把妹妹和几个人的关系和自己的重要性说了一遍,心里生出一种不祥之兆。
秦王朱樉微微一笑,也不理会这句话,自顾说道:“魏国公回西安城了!”
“是吗?魏国公身体可好,他老人家怎么说。”赵保急切地问到,一时竟然有些失态,因为他昨日就知道徐辉祖回到西安城,只是没有往心里去,但今天听到二皇子又提及,马上想起了一个急切的问题,那就是徐辉祖能回西安城,那就证明二皇子的计划并不成功。
“无事了,郑隆在京师落网,已经供认出,他之所以严查,的确是收到了别人的匿名举报,并不能肯定那几十辆马车的货物是本王的,只是收到举报后,主观判断错误而已,并无真凭实据。但是还有一件事……。”
“那就是父皇显然已经怀疑到本王的头上,已经将驸马都尉庞煌禁足,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本王也知道其中一个原因,无非是给本王一个警告,所以……。”
“那是皇上在关心二皇子……。”赵保转着一双显得浮肿的眼睛,鼻下侧两条深沟诡谲地动了动。继续说道:“既然皇上心里有二皇子,又有心庇护。那么证明了这一点,那么二皇子今后做事,更将会无往而不利了。”
赵保心里有些骇然,也幸亏是皇帝的儿子,换成其他人,就算是这点怀疑,也足于死几遍了,现在二皇子竟然一点事都没有。怎么能不让他惊讶呢?但是他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二皇子想尽了办法,要构陷自己呢?
皇上万一真的信了,那么二皇子身为皇子有走私之嫌,这样的做法是利用权力谋私,特别是借用军事途径走私,更是大罪。二皇子不是一下子就完了吗?
而如今,听二皇子说,皇上有些怀疑是自己陷害自己,那么在皇上的心里,那不是工于心计吗?更是落不着好处,以赵保的智慧。怎么也想不出二皇子怎么会做这种两面不讨好的事情,害的自己也是担惊受怕的。
“不是你那么说,赵保,本王信得过你,才让你去做事。而如今这件事告以段落,本王还有事情要倚重与你。”
“……。”赵保只能无语。他能做出什么反应,现在他突然感觉到自己跟着二皇子做事的危险来,因为二皇子做的事情他都不懂。
“郑隆也回陕西了,现在正在西安城内……。”
“郑隆也回西安了?”赵保震惊一下,不由自主的插口问道:“他来做什么?刚才二皇子不是说他在京师中被擒拿也供认了吗?”
秦王朱樉点点头,并没有怪赵保多嘴。反而十分耐心的说道:“郑隆作为海关巡检使,稽查走私乃是份内之事,何罪之有,最多一个被人误导而已,更何况,海关乃是锦衣卫的大本营,当初看中郑隆,也因为他是锦衣卫之人,可以直接向父皇禀报而已,最后在京师偶然遇到礼部侍郎柳春,他是太子太傅方孝孺的门人,还以为是奇货可居,没有想到不但没有连累本王,反而因此获罪,让父皇恼怒万分。”
这些都不管赵保的事情,听到这里,赵保焦急地问道:“那也不会这么快的回来啊?二皇子不知道秦王殿下看出点什么呢?”
话问出口,才醒悟过来彼此的身份,连忙告罪,看见秦王朱樉不答,想了一会,说道:“这是秃子头上虱子明摆着了,皇上的意思是让郑隆回来,是替殿下补救,只有这样,别人才不会怀疑此事是殿下所设之局,而郑隆也肯定得到了皇上的暗示,不敢在提及此事,所以才这么快的回来的。”
“嗯,”秦王朱樉点点头,露出了一丝笑意。赵保瞥了一眼在远处望风的侍卫,接着说道:“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殿下的意思,是让在下在出去转一圈,让郑隆有个交代,届时再交几个人出去,那么这件事就真的平了,殿下,赵保猜的对吗?”
想到了这一层,赵保委实有些头,可是自知案情严重,生死倏关,看到二皇子准备如此安排,他是聪明人,干脆就做出一个姿态,自己主动说出来,看秦王朱樉怎么处理。
“嗯。”拢了拢鬓发,秦王朱樉说:“你放心吧,此事绝对不会牵涉到你身上,不过你不出面,郑隆也不会据实禀奏父皇,所以你趁着他在西安城的时候,见他一面,然后走脱,我会安排你在往燕王的军需队伍中隐匿,三年两年后回来,本王肯定不会亏待你的。”
赵保苦笑摇摇头,事到如今,他还能说什么呢?只好抱拳道:
“殿下宽心。”抹了抹山羊胡子,鼻下的两条藤纹更深了,继续道:“既然殿下是如此想法,那只有我亲自去跑一趟了,还望殿下不要让海关将在下押送京师,要不,真的会坏事的。”
“放心吧,郑隆是海关之人,并无捕人之权,他只会举报然后将你移交陕西按察司审问,而后他还会去凉州赴任,他前脚走,本王后脚就会派人暗中将你释放,并摆盛宴为你践行,前往西域。”
赵保有些心神不属的又说了几句,然后在秦王朱樉不耐烦的情况下,才怏怏而去,秦王朱樉看着赵保的背影,若有所思,招手叫过来一个心腹侍卫低声说了几句话,那侍卫领命而去。
三日后,郑隆在西安城的大街上偶然发现赵保的身影,追踪之下,赵保以及同伙乖乖就范,可是就在要锁拿之际,赵保的同伙暴起伤人,此时按察司的捕快大队到达,看见拒捕后双方开始厮杀,赵保以及其同伙三人全被诛杀。
遂后,二皇子走私案彻底结案。
大明的秩序暂时恢复了正常,随着秦王朱樉走私案的结案,明年的佛道置辩即将开始,杨杰、解缙等被禁足的臣子遇到了特旨的赦免,除了驸马都尉庞煌没有得到赦免之外,似乎什么都没有变。
半个月之后,宫内隐隐约约传出一些消息,令众人内心有些振奋,那就是皇上要大力整肃朝纲了。
整肃朝纲的借口有很多,比如说朱尚炳遇刺,山东白莲教暴乱,商贾假冒钦差走私等,有很多借口,目的是为了引起官员们的警觉和抓出官吏中的蛀虫,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预示着将有大量的官员被裁换掉,这是新旧势力重新洗牌的最佳时候。(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
471 再次合作
无论消息的真假,估计也没有人敢用这个消息做文章。所以在大家知道消息的第二天,都纷纷开始行动起来,一边行动,一边猜测着皇上这次的力度和尺度。
有一天上午,杨杰与前工部尚书的立法委员王士弘、从江南来的黄磊在半山园聚会。所谓半山园,也就是王安石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现在为了纪念那个所谓的丞相。所以开放了让才子佳人赏玩。
不过再恢复,也不过是在离南京城七里左右,到钟山也是七里左右的山里修建的几间草堂而已。因许多文人学士缅怀宋朝江宁府的大诗人王安石,纷纷前来寻踪怀古,但当时被朝廷征用,发了一些牢骚后,朱元璋趁机将古迹还原而已。
从朝廷将半山园恢复为古迹那时,就由当代大儒方孝孺以苍遒古拙的行草制了一块《王荆公半山园故居》的匾额,然后就跟着有不少人附会、传闻、吟诗、作文,使得这个寂寞多年的半山园便成了京师的一个名胜古迹。
杨杰他们选了这个地方聚晤,一来图个清静无市嚣之扰,同时他们都十分仰慕这位拗相公的文才气节,有意凭吊他在钟山的偃影之地,天下着小雨,钟山半隐半显在湿濛濛的雾气中,岗峦上草绿花红,时鸟啁啾,几横坐牛背的牧童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吹着笛子浴看苍茫的烟雨。
“果然是清逸灵秀之地,不怪王荆公选了这个地方隐居。”黄磊感慨地说:“好像这里还是谢公墩故址吧。”
“正是谢公旧宅,”王士弘道:“王荆公有诗为证。‘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可见王安石半山园必是谢公墩故址无疑。”
年迈的杨杰以主人的身份,矜持地笑道:“其实京师有两处谢公墩。敬夫兄可知否?”
黄磊几年能来京师一次,上次来的时候,半山园还没有恢复原貌,他当然不知道,闻听后诧异道:“噢?还有此说?杨兄请述其详。”
杨杰抿了一口热茶,口若悬河地说起来:“谢灵运曾撰征赋曰,视治城而北属,怀文献之悠扬,李太白有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序云,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于时营园其上,故作是诗,所谓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云云,那个谢公墩却不是拗相公诗中所言谢安旧居,我们今天登临的这个谢公墩才是王荆公当年的半山园旧居呢。”
黄磊轻抚白髯。眯着双眼,听了杨杰之言,不以为然,但是却笑而不语。杨杰见其矜持微笑。便问:“敬夫兄不以为然么?”
黄磊笑道:“杨兄此说,山人未曾听过,还请指教。”
杨杰并不客套。说:“城东原也有座半山寺,旧名康乐公。因谢玄曾受封康乐公之故,至其考谢灵运仍然袭封。今以坊及谢公墩观之,兼及王荆公诗中所述方位,显然指的是这里。而冶城北郊的那个谢公墩才真正是谢玄旧居,与此相距甚远,王荆公在诗中误把谢玄当作谢安了。”
“杨兄果然强闻博学,稽考入微,”黄磊赞道:“王介甫罢相隐居于此,虽然弄错了谢公墩的方位,却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那边王士弘也不甘寂寞,借口说道:“我倒是喜欢介甫《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杨杰接口吟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想王大人一定是触景生情,介甫这首诗意恰似写出王大人时下心境。”
被杨杰这么一点拨,似是触动了王士弘的痛处。他缄默不语,遥望细雨中的翠绿岗峦,心中不是滋味。
王士弘,山西临汾人,字可毅,洪武年间任宁海知县。后来洪武十三年,入京为官,累任工部主事、礼部侍郎,最后在洪武二十年授工部尚书。在六部中的三个部门里面都呆过,也算得是上权重一时,由于皇帝的任期制度,在洪武二十五年由工部尚乃是一品衔,所以不能再升迁,也可能是朱元璋不想杨杰一系过于坐大,所以也没有将其改调他处,就此卸任。
不过王士弘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心里的那个憋屈是在是难受,后来含恨之下想要回山西老家,但是被杨杰留住,进了立法院做委员,但是现在依旧没有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每天按时上立法院公务,议论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至少在曾经的一品大员眼中算是小事。
以至于他整日忧郁,曾多次表示要告老还乡,但是被杨杰挽留,而此时又借助王安石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杨杰何尝不知呢?
而王士弘本人也知道他现在也就是发发牢骚,按皇帝御旨,立法院委员在任期间,除了生老病死、或者犯下严重错误之外,绝对不允许自行卸任,否则罪同欺君。
朱元璋这样做,自然也有道理,他要树立立法院的威严,当然不允许立法院如同其他三司六部一样,可以自行离职,因为在立法院初建阶段,的确是十分沉闷,会引起官员们的抵触,皇帝相信,随着自己为立法院设下的框架,以后也不会有人想到主动离职,不过在这之前,他必须用严格的律法保证这一点。
王士弘必须还得在京师再过三年才能提出回乡,如今提出乃是忤旨之举,如真的不计后果的说出来,重者有性命之虞,轻则也要被严查,导致子孙的蒙羞。
其实生性放达的王士弘也知道,自己终难忍耐蛰居家乡的沉寂。根本不想回去,他只是有些憋气。那就是自己还不到五十岁,就无所事事。不能在身居要位而已。
杨杰何尝不知道他这种想法。因此这次聚会专门喊上他,而且还有更深的意思……。
黄磊见王士弘缄默不语,便转了话题,将此次聚会的目的问出来,最后说道:“两位大人都曾经在朝中为官,这次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望二位仁兄不吝赐教。”
“还不是皇上经过几件事,看出了朝中的危机,所以想要打压一些人。”王士弘拂去氤氲在心头的懊恼。连考虑也没有考虑就说道。
杨杰猛的站起身来,说:“可毅兄,要慎言,这不像是你的秉性,此时可大可小,你也不小了,不要意气用事。”
王士弘笑道:“怕什么呢?此地不就咱们三人,更何况,杨兄既然来到此处。四周哪有不戒备的道理,兄弟是信得过杨大人的能力的。”
“杨大人也是为大家好……。”黄磊插话道:“圣意难测,还是不要妄加猜想才是,咱们现在回到正题。皇上这次主要针对谁呢?”
杨杰苦笑一声,截住话头道:“算了,敬夫兄。你也不是犯这样的错误吗?还说不要妄加猜想,我看最想知道的就是你吧。”
黄磊反问道:“难道杨兄不想知道吗?”
“敬夫兄何必激动?”杨杰正色说道:“可毅兄。你可知道老夫今天让你也过来,所为何事?”
问完话。也不能两人回答,便继续说道:“宫内有消息传出,紫禁城的御书房内,皇上经常对着三个字发呆,那就是你们‘立法院’三个字,老夫想,此次的整肃朝纲,少不了牵涉到你们立法院。”
王士弘背手踱步,大声说:“立法院无职无权,又能出什么事情,难道还会撤换立法委员吗?那样正好,倒是正合在下的心意,可以回家养老了。”
杨杰笑道:“这些还不是意气之语吗?老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