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王朱棡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惨然的苦笑,两颊微微泛起红晕,仿佛是在滚滚血潮中拼命挣扎,仿佛是在闪闪刀光里瞠目结舌。

    他离开座位,在殿内来回踱步,一束明丽的阳光射进殿内,匾额上镌刻着父皇亲笔书写的四个大字“刚柔相济”。那“柔”字写的比其它三字明显小了一圈。“刚”字则如利剑出鞘,晋王朱棡不禁打了个寒噤,低下头,信步朝房门外走去。

    父皇那慈祥却又总是含着恨铁不成钢的笑意在他脑海中时隐时现。他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被父皇他们引到了两个哥哥的对立面。虽然慑于父皇的威严他们还不敢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来,可是,他就不相信,一向英明的父皇会不知道……晋王朱棡不愿再想下去。拂去纷扰的思絮,将整个事情又仔细的想了一遍。

    辰时之后,在福州的十多位皇室宗亲相继来到三皇子的行宫之内。

    “今日请各位宗亲到行宫里来,”晋王朱棡清了清嗓门。友善地看了一眼在下首两旁落座的皇室宗亲,语意温和但很严肃地说:“为的是请大家对皇上的这次更定官制提出一些看法来……。”

    他顿了顿,皇亲们有的抿茶。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正襟危坐。对二皇子宣谕的议案似乎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惊奇的反应。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的京师新闻。早己传扬开去。谁也不敢等闲视之,连日来,他们早就旋风般秘密相互商议了很多次,而这次二皇子的召集,不过是把事情推向明朗化一点而已。

    再说回来了,皇上更改官制对于他们来说,影响也不大,虽然宗人府早就明文规定,如果放弃皇室的身份,就可以为官和经商,但是在庞大的皇室供奉面前,放弃皇族身份的人还是很少,因为这个身份无论手中有没有实权、封地,都会让朝野之间顾忌三分,也正是这样,他们今日来到福州三皇子行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门生故吏未雨绸缪,以期加固自己的地位。

    让内官将最近从京师发回的新闻和皇上的诏谕朗读了一遍。皇亲们依然很平静,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郢王朱栋伸手要过奏章,仔细阅览。

    “请诸位宗室各抒己见,”晋王朱棡谦逊地环顾众人说道。见大家还是默默不语,他补充了一句:“父皇诏谕,让江南拿出一些意见出来呈报圣听,各位宗室不出声也不是一件好事吧。”

    “殿下,”郢王朱栋放下茶杯,侧身问道:“关于朝廷的更定官制,皇上可说有否地方上的事务?”

    “没有。”

    “那么……皇上可有谕示?”

    “这……”晋王朱棡皱了皱眉头,说:“父皇圣谕,福州皇亲公议之后将结果呈京师圣裁。”

    驸马都尉裴纶截住话头,转动秀眸,声音清脆的说道:“如今重要的关节是,皇上让臣下所议,到底是何议题,殿下还没有明言……。”

    晋王朱棡露出一些不耐烦的神色,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所有的人又在装糊涂,在福州这么多年了,他仿佛一直在和这些宗室们捉迷藏一样,搞的他颇为不耐烦,但是又没有一点儿的办法,所以他有些厌烦了这种生活,但是出身于皇室,又由不得他选择。

    轻蔑地扫了裴纶一眼,虽然有些不愉,但是他知道,这个还算是他的姐夫,也是父皇给自己找的帮手,他不能失礼。于是探身说道:

    “驸马,父皇既然下旨,也就是给咱们宗室一个说话的机会,又何必问这么明白呢?”

    说这句话时,虽然喊着“驸马”,晋王朱棡的目光却是看着郢王朱栋,因为朱栋乃是在福州甚至整个东南一带辈分最长的藩王,也是最难缠的一个,也正是武定侯郭英的女婿。

    朱元璋由于当年郭英意外战死之事,所以对郭英的儿子大加封赏。而朱栋因为是郭英的女婿的缘故,待遇也十分优厚。将其的藩属改为澎湖一道。把握着台湾海峡的咽喉之地。正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养成了朱栋目空一切的习惯。

    而晋王朱棡这次召集宗室商议朝廷策略。也不一定是真正想听到什么有建树的话,而是趁机打探一下诸王的心思,以便于下一步的利益分配。

    他管理着基本上整个江南的商会系统,朝廷的每一项决策都关系人心稳定的问题,比如说这次将兵部撤出六部序列,转而增加商部的问题,从表面上说明了朝廷对于商业贸易的继续支持,但是商人们却想的更多。

    他们会想,朝廷成立商部。是不是要加大对于商业的控制,在君主时代的大明,在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系列的话,让商人们心惊胆战,他们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他们家中的财富,在皇帝不高兴的情况下,仍旧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属于大明的。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属于朝廷的。

    朝廷不收回,那是藏富于民。朝廷要是想要,只需要一句话。天下的官吏就会把他们层层剥干,这也正是他们所担心。

    杨杰、黄磊之所以能得到江南商会的鼎力支持。以雄厚的财力源源不断的支撑着晋王朱棡的威望,那就是他们迫切的希望能有一个不遗余力发展商业的君主。能有一个自己的利益代表。

    如果萧规曹随,依旧由太子登基的话,那么复古学派的重农轻商政策将会是他们的利益得不到进一步的保证。晋王朱棡从各种情报部门得知,有不少商会已经悄然而动。

    而正是在这个关口,支持自己两个哥哥的人马,正在随着这股汹汹暗流做着手脚,在商人彷徨时,许诺给其一些家族利益进行拉拢,而一直相对平静的江南商会,也出现了一丝丝裂缝,这正是杨杰所担心,在给晋王朱棡的书信中着重提到的问题。

    三皇子一系在江南,也是在商业贸易上。一向凭借其强横的财力让太子和二皇子两个派系垂涎三尺。可以不夸张的说,就算是东宫加上西北的财力,估计也比不上江南财力的一半。就是靠着这么雄厚的财力,才在朝野之间为晋王朱棡买下了人望。

    如果一旦出现裂缝,那么对于江南三皇子一系的打击是巨大的,也是致命的。

    晋王朱棡心里比谁都清楚,所以他纵然是对于父皇的所作所为有些不满,可还是需要未雨绸缪一些事情。

    算是自己弟弟朱栋,正是坚决支持太子一系的领军人物,凭借占据台湾海峡的便利,控制着东亚和东南亚的商业往来,对于依靠海上贸易的江南商会,造成了不小的心里压力,端的不能小看,而这次密信着重就提到了这个问题,嘱咐晋王朱棡,一定要把朱栋这个绊脚石踢开。

    由于京师没有迁移至北平,所以大明的首都依然是南京,在这个江南古都的带领下,长江以南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在那个时空,便利的水路,还有稍加耕作便能获得丰收的鱼米之乡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在这样的条件下,大明以超越前宋的速度把江南变成了富庶无比的国度。

    就犹如有人说过的一样,如果太子今后坐稳了帝位之后,按照守成之君的作风保持大明的发展,那样的话,按照常理推算,至少江南在两百年之内不会有大的动乱发生。

    因为朱元璋提倡的是在海外以商业扩张,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大明的人口翻了一番,但是依旧距离人口饱和还远着呢,原因有几个,第一,大明扩张的速度过快,在二十年来,南海、东南亚、一直到印度已经完全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以前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易,现在成了大明藩属之间的交易,每封一个藩王,都要配备相应的人手,比如说官员、人口、工匠,以便于发展那个地方的经济。这样别看每个藩王配不了多少人,但是他们的亲属、子弟、仆从等等,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而且中国人讲究做熟不做生,讲究的是后面有人好办事。虽然儒家一直教育大家说是“父母在、不远游”。但要真的论起来,又会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要往自己的本家里面去钻。这样一来,那么每一个藩王、每一个官员外出就任,就会带走相对的一批人口。

    而且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前期,东南亚诸国基本上还是处于酋长部落联盟的阶段,那里的钱好赚,所以国内的工厂、作坊等等一直都缺乏人手。大明一直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很多矛盾都显现不出来。

    官员贪墨是最明显的,可是至少在江南沿海诸地,很多人都没有拿这个问题当回事,包括大明的皇族宗室在内,更是拿这些财富当做了自己家里的私房钱,每个就藩于江南海外的藩王都是富甲一方,朱栋是其中最大的后台。(未完待续。。)
………………………………

475 大事情

    朱栋被封为郢王,“郢”一般指的是春秋时的楚都,在江陵郡北十里。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所建,楚昭王时迁都到这里,在郢城建都的几年间,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战国时期,因被秦将白起攻破后,郢城随历史的变迁遂废。

    朱栋被封到那里,本来也算是一个富庶的地方,但是朱元璋不想内地有过于强大的亲王,所以灵机一动,想起了郢也是闽越国历史上的一位国王。于是将其封地改成闽地,最后朱栋看见台湾海峡上商船川流不息,有些眼馋,几经辗转之下,宗人府议定,将朱栋的封地改到了澎湖列岛一带。

    说一句实话,澎湖列岛虽然有六十余处岛屿,但是陆地面积并不大,人口也不多,加上水师的驻扎,如今也不到三万人,但是地理位置优越,东隔澎湖水道,与台湾岛相对,最短距离约三十里,两面与福建隔海相望,最短距离不到百里。横渡台湾海峡,往来于大陆与台湾岛之间的船只,常常进入澎湖岛上的马公港停泊。从澎湖出发,往北可抵达马祖列岛、大陈岛和舟山群岛,往南可去东沙群岛、南沙群岛,并可通往东南亚各国。澎湖列岛居台湾海峡的中枢,扼亚洲东部的海运要冲,说是一个聚宝盆也一点儿不夸张。

    占据这么好的地势,朱栋没有理由不伸出手来,澎湖上设有海关,但是怎么能阻挡住藩王的手脚。像之前所说的漳王一系一样,朱栋不放弃皇族的继承权利虽然不能经商。但是他的部属、手下却是借助这个便利伸出手来。

    以保镖行、海运船队为主,朱栋在后台撑腰。渐渐建立起一股不小的力量。

    藩王虽是些没有实权的虚职,但却是官员和老百姓眼中的天之骄子,被宠惯了浪荡成性的朱栋,就藩在外,又有皇叔的身份,更是有恃无恐,淫荡无度了。

    虽然藩地在澎湖,他却没有在那里几天过,借助各种名目。终日在福州城里的几家有名的勾栏里招花诱蝶,还常常狎妓夜游。

    和杭州差不多,福州也有一座西湖,是晋太康三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农田,因其地在晋代城垣之西,故称西湖。

    晋王朱棡来到福州后。西湖几经扩大。成了一处不弱于杭州西湖的胜景,但是也成了朱栋流连忘返之处,他有一艘专属游船,是彩色的。船上有专门的乐师演奏。每当夜幕笼罩湖面,湖水飘袅轻烟之时,一条彩灯闪耀。乐声悠扬的游船,正在西湖平静的水面上游弋。水是那么清。船是那么亮,水中的彩船和水上的彩船相照映。既光彩四射,又朦朦胧胧,有一种仙境似的美。在船上的朱栋就是这样经常与一群美女饮酒作乐。

    这种花天酒地的行为,使福州的老百姓十分气忿,无奈朱栋身为藩王,谁也奈何不了他。这事也传进了行宫中,传进过晋王朱棡的耳里,他也只是将信将疑,并没当一回事。

    有一天夜里,天气晴朗,晋王朱棡动了赏夜散心的念头,便由妃子陪伴去西湖边上的花园里散步。他们登上高处的亭阁,倚栏眺望夜幕中的西湖。远远看到一团彩光在湖面闪耀,随着彩光的移动,湖中彩波激荡。湖风轻扬,送过来阵阵悦耳的乐曲声和阵阵男女淫荡的嬉笑声。此情此景,应是天上才有,贵为皇子的晋王朱棡,也不曾享用过。

    这件事毕竟给晋王朱棡带来些许的不安。第二天他特意派人去问个实在,回来报告说那确是郢王朱栋的夜游船。晋王朱棡就传诏把郢王府长史找了过来。吩咐说:“郢王府奢华得有点不像话了,你们约束着点,不要太过头了。”郢王府长史听罢,心里弄不清晋王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他想,郢王淫荡无度已是众所周知。晋王虽然是皇子,但是辈分还差了两辈,难道晋王要整治郢王?三皇子的话究竟是反话还是正话?他一时搞不清,不敢贸然回答,回去禀报朱栋之后,心中不喜,也不按照皇子的话收敛一下,双方于是就留下了嫌隙。

    自此,晋王朱棡除了必要的礼数之外,基本上也不管朱栋的事情。在给父皇的私信中,偶然也提到过朱栋的骄横,但是父皇不可置否,晋王朱棡虽然有节制东南诸王的权力,也不敢轻易乱动,现在听了杨杰的嘱咐,之前的厌恶又涌上了心头。

    这次晋王朱棡召集宗室开会,但是没有人愿意当出头鸟,于是这次召集搞的不欢而散,晋王朱棡拂袖而去。朱栋则没有着急的离开,反而优哉游哉来在性宫内闲逛。

    时已近午,朱栋迈着方步在宽敞的行宫彩廊里漫步,百无聊赖地观赏御苑里的风光。这些年,他发福得厉害。肚子挺挺的,全身都像发酵了一般,膨胀得将朝服都塞得满满实实的。耽于酒色的生活,使他面肌松懈,两个大眼泡垂得很低。整个一个他都给人一种疏懒的印象。

    毕竟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几场春雨,几度阳光,草地绿了,杨柳青了,花儿红了。花圃里的芍药开得正艳,碗大一朵的,一片血红。面对这一片姹紫嫣红,感观上也颇有触动。他心里痒痒的,像有什么话要说。说什么呢?他呆呆地停在一丛芍药花面前,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初封藩的时候,他刚刚十岁,没有经历过严父的约束,反而为了安抚郭英,过早的给他定下了婚事,而皇帝对郭英的歉疚,造就了朱栋的安逸,这么多年以来,他可以说是一点儿挫折也没有遇到过,就连封地自己也可以选择,这是谁能有的殊荣呢?

    至于和哥哥的嫌隙。朱栋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没有野心。也就不怕什么,朱栋虽然放荡不羁。但是心里却是很明白,皇帝只会对威胁自己龙椅的人下狠心,而自己呢,对那个位置连想也没有想过,怕什么?

    小皇子生气就让他生气,管我什么事?朱栋那满堆倦容的脸上陡然浮现出一种欣慰的笑,又心安理得地踱他的方步了。

    他正走着,猛觉得眼前一亮,随着一阵清香飘过。出现一片彩霞浮动。又是什么花?这意念刚一闪现,他马上就十分明确地纠正了自己:不,这是个女人,一个比花还要漂亮可爱的女人。他立马尾随了去。女人像风一样地飘,他却如雷也似地滚。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这肥硕的体魄,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轻捷。正追着,突然他听见有人喊:“郢王爷!郢王爷!!”

    不是这喊声是从对面传来的,他是决不会停下来的。极不高兴地对着那个横在他面前的侍卫吼:“你叫什么?”侍卫满面堆笑地说:“郢王爷,这可是禁地了。”

    朱栋眼光仍然追随着那个优美地扭动着的臀部。耳朵里也没有听进去侍卫的话,只是问道:“那女子是谁呀?”侍卫是晓得这位王爷的毛病的,却不曾想到他贪色竟然贪到行宫里来了。

    便故作糊涂地问:“哪个女子呀?”朱栋急切地说:“就是前面走着的那个女子。”“她呀,”侍卫眼光朝那女子瞟了一下。有些不情愿的样子,轻轻地在朱栋的耳畔说:“那是晋王殿下才从剑州选来的秀女。”

    朱栋听罢,心里好一阵不舒坦:都那么大年纪了还这么会贪色。好事在后头嘛!先该让我们小的享受享受嘛。他正要说话,侍卫看见势头不妙。连忙催促道:“王爷,请你移驾。让晋王殿下看见了不好。”

    朱栋说:“急什么,本王不是正在和你说话吗?”

    那侍卫也不敢真的得罪他,只管说:“郢王爷有什么话只管吩咐就是,小的只是怕殿下看见了怪罪。”

    “晋王怪罪你有我嘛。就说是我耽搁不就没事了。”

    晋王和郢王之间的事情,侍卫不是不知道。他就是怕被朱栋缠着多出事来,只想趁早走掉。朱栋这么一说,他还没法走了。就说:“王爷,您有什么事就只管吩咐吧。”

    朱栋露出一丝笑意,说:“一件事,事情办好了,我会重谢你的。”

    看见他的眼神,侍卫心里已经明白几分,直悔自己晦气,但又不敢得罪这个郢王。便说:“王爷的事能让小的办就是小的福气,哪还敢要什么谢。”

    迫不及待的朱栋便直说了:“只请你设法把刚才那个秀女送到我那里。”

    朱栋这话说的十分随意,但还是把侍卫吓了一跳。连三皇子的爱都要夺,他郢王爷也真有这个胆,可他这个当侍卫的实在不敢呀。但他也不敢得罪这个朱栋,便说:“王爷,这件事实在叫小的为难了。殿下亲自选定的秀女,不降旨,小的怎么也没法领走她呀!”

    连想也没有想,朱栋招招手,附在那侍卫的耳边说了一番话,直把那侍卫吓的呆若木鸡,但又说不出来什么,只是一个劲的摇头。

    朱栋脸色渐渐难看起来,刚才他就是看着这个侍卫眼熟,慢慢的他已经想起了这个侍卫的名字,叫做郭威,却是武定侯远方的一个亲戚,曾经去他的郢王府拜见过,否则朱栋就算是再无所顾忌,也不会一上来就对着生面孔直接说出来。

    看见郭威拒绝,朱栋冷笑了几声,说道:“死杀才,别欺负我不知道,上个月才筛选的秀女,如今按照规矩,晋王应该还没有见到,你就说是晋王选定了的,难道晋王是王爷,本王却是假的不成?”

    “小人不敢?”

    “去年你去王府求见王妃,我还见过你,怎么说你也算是郭家的人,王妃日前还嘱咐本王关照与你,就这么一点小事都办不成,让本王如何关照与你?”朱栋进一步威逼道。

    那郭威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

    看到时机成熟,朱栋不再去理会郭威的反应。往外边走了几步,转过身来看见其还在那里傻傻的站着。不悦的说道:“站在那做什么,还不前面引路。我要见晋王!!”

    一切安排停当之后,通过禀报,朱栋见到了自己的哥哥。晋王朱棡正闷闷不乐的在书房内沉思,听到郢王拜见,心里很觉新鲜,他和郢王不和,全福州的人都知道,怎么回来拜见自己,而且用拜见这么客气的语气。虽然有些奇怪,但也不敢怠慢,连忙传郢王觐见,自己却恭敬地迎接出来,见面先是一礼,说:“弟弟有何事情吩咐人交代一声即可,怎么敢劳动你的大驾呢?”

    朱栋一副忧心如焚的样子,说:“弟弟有紧急大事禀奏。”

    晋王朱棡不解的问:“是不是封地又有台风了,或者是有哪里闹灾荒了?”

    澎湖岛地表平坦。缺少地形的高低变化,植被只有矮草和灌木,因气候的关系。风大、雨少为澎湖气候的两大特色。加上气候影响,土壤贫瘠的澎湖只有一些旱田。甘薯、落花生、高粱曾列名为三大作物。而渔业仍是澎湖主要的经济来源,这里渔产十分丰富。

    再加上每年约有三分之一处于暴风下,尤其是十月到三月之间。平均风速约八米;但最大风速每秒可达二十米以上。季风不止影响农林植物的生长,也对土壤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地的树木高不过附近的建筑物,是因为风切压住它的高度。而由海面往陆上吹的强风挟带大量的盐分。使得土壤盐份偏高,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由于这个原因,朱栋经常上奏折抱怨自己封地的贫瘠,几乎是年年饥荒,丝毫不提及澎湖所处的重要位置和自己的产业,在官场之内也算是一个笑话,故此晋王朱棡还以为是为了这个原因朱栋才来找他,但是转念一想,现在不过春季,要叫苦也太早了点吧,于是不解的看着朱栋说话。

    朱栋说:“不是灾荒,是十万火急的事情。”

    这完全出于晋王朱棡意料之外。刚才宗亲会议还没有人说话,怎么一下又是什么火急事情了?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我不知道,反而你却先知道,这没有道理啊。于是说:“刚才不是还没有人说话吗?如今你为何又说有紧急的事情?”

    见引起了晋王朱棡的注意,朱栋便有意将语调放缓和,说:“晋王不必担忧。刚才大殿之上,宗亲皆在,故不方便说出,所以才私下觐见晋王,本王在封地在澎湖,而台湾未曾封藩,所以本王的消息要灵敏一些,本王听说,西南靖海使齐泰齐大人正在回来的路上!!”

    “哦!”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听了之后原来是这些,晋王朱棡当然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