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臣权-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后急促的脚步越来越近,转过头,已经看到几个蒙面人在逼视着自己,身后则跟了数个留着阴阳头的矮子,和在黑妞屋里杀死的一样,看到这个情景,耳朵的怒火顿时使他又焕发了精神,但是执刀的右臂还是因为受伤而抬不起来,只好用左手捡起地上的岩石使劲的砸了过去。
砸过去的岩石被轻易的闪开,倭寇在一步步的逼近,黑暗中不知道还有多少敌人。此时耳朵心中的悲愤远远超过绝望,他大喊了一声:“老子宁愿死在自己手里,也不让你们这帮杂碎碰老子一下!!!”
喊着,猛地退了几步。到了悬崖边缘,连看也不看,就纵身跳了下去,武田恭郎此时正好气喘吁吁的赶到。看见这个情景,气的一巴掌将身边的喽啰拍飞,他没有想到追击到最后,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在追击的路上,还在想着如何折磨这个杀了他手下的明人,现在却连对方的模样都没有见到,怎么能不使他恼怒呢!
更恼怒的是今川至弘,耳朵登陆时,他正在大龙宫寺将那些口中吟唱佛号的人逐一杀死。表面上他们日本是礼佛的国家,但是佛祖只是在他们老去后才去敬畏的东西,因为一旦年纪大了,难免怕死,鉴于自己的罪孽。更害怕死后会遭到刀山油锅的煎熬,所以才会去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放到今川至弘这样还正值壮年的武士身上,佛祖显然也不太灵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弟子们一一丧命。
然后今川至弘命令手下将寺里面的储备供奉佛祖的香油等易燃物品集中起来,搬到码头装备引火的船只的时候,听到有人潜入岛上。并杀死几名武士的消息,心理大为光火,为自己带着的这群乌合之众感到可悲的同时,但又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战略的部署。
原本想在岛上再潜伏一天,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去火烧战船,因为据那个领路人说。这个大雾近两天都不会散去,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无论那人是怎么进入岛上,都证明了此地的不安全。当听说敌人堕崖。尸体找不到时,更是担心下一步的行动,遂命加快装置油料、棉絮等物,准备就在当夜偷袭。
为了防止同样的事情发生,严令各自约束自己的手下不得饮酒,组成搜索队,再对岛上进行一次扫荡,搜刮走所有的粮食,以便偷袭之后的转战和逃逸。同时严令各头领亲自监视,处理剩余的人口,防止此类的事情再次发生。
今川至弘轻易的就把责任推在还正在饱受折磨的人身上,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女人留下来供倭寇发泄兽欲;少数的青壮,是负责往码头搬运油料等物的。今川至弘的一个命令之下,觉华岛上包括僧侣的四弟百八十三哥人,在半个时辰内,无一幸免,甚至就连大龙宫寺的经书、木鱼都被搬到船上,作为引火的凶器。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这班人像是蟑螂一般忙忙碌碌,因为他们必须在子时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开始出发,已经犯下不可饶恕罪恶的他们,去准备另外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行,觉华岛一度荒芜,曾经在一个朝代是北方的佛教中心,大龙宫寺的住持曾经被当时被奉为国师。当地人比喻“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的佛教圣地,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人间炼狱。
很多渔民都不愿意靠近捕鱼,说是那里的鱼身上有着无辜的冤魂,捕捉回来会发出凄厉的惨叫,宁愿再航行的远点,再幸苦点,也不愿触痛那片伤心之地。
战后的若干年,曾被日本奉为神明的天皇家族,在大明的押送下来觉华岛参观他们昔日犯下的罪孽,发现满山的菊花竟然都是血红色的,所谓的天皇家族惊恐难耐,最后作为大明君王的景泰大帝,诏命天皇一族永留觉华岛,就居住在昔日的大龙宫寺中,改觉华岛为菊花岛,改大龙宫寺为大觉寺,让天皇家族为他们的子民恕罪,直至家族消亡为止。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就是在倭寇准备偷袭大明水师的时候,跳崖堕海的耳朵,竟然奇迹般的生还,凭着一股毅力找到了他隐匿的小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拼命的往曹庄驿的方向划去……。
+++++++++++++++++++++++++++++++++++++++++++++++++++
夜,丑时未过,寅时将至。这正是人酣睡正香的时候。
大雾。能见度极低,船头上的气死风灯犹如萤光一样微弱,乳白的光晕只能照的见方圆数丈的范围,大明水师的士卒们除了例行的巡逻、岗哨,其余的都早已钻进属于自己的船舱,船抛锚在深水域,一艘艘整齐地排列着。就连水手们都已入睡,由于是军船,又是舶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水域,所以仅剩的那点警惕,也被抛进了梦乡。
这是一个透着寒气的初冬之夜,海风冷厉。甚至连值班的岗哨也抱着自己的武器在阴影下打着盹,水师已经太久没有上过战场,几十年的新老更替,使这只运输大队成了军户们的养老之地,丝毫没有感到从旁边正紧逼而来的杀气。
………………………………
565 全军覆没
也不知道是经常在沿海打劫大明锻炼成的摸黑技巧,或者是身为岛国人那种对于没有安全感的恐惧练就的直觉,就在一切都平静下来的时候,从四弟面八方飞出二百余艘小艇。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上面坐满了引火之物,和执刀的倭寇。他们静悄悄地成包围圈扑向大明驻跸的船队。
佐佐木率领着斥候和临时抽出的三哥百平日表现不错的浪人,组成了敢死队,率先用绳索、飞抓等物攀援上外围的福船,对于暗杀毫无警惕的水师岗哨,是他们最拿手的。当然他们不敢进入船舱,只是清扫了外围之后,就在船上隐匿起来警戒,随时准备袭击意外走出船舱的大明士卒、水手。也是为了防止稍后火起的时候,有人过来砍断用来连着福船的铁索。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今川至弘在无声的狞笑,太容易了,由于松懈,明军连个正规的军用码头也没有,只是停靠在深水区域,真的要是点燃大火,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活着逃离。远处的岸上传来打更的声音。已经过了寅时了,看着各处都已经做好了准备,面对着前来请示的山口和武田,今川至弘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从觉华岛至曹庄驿码头,以耳朵的体能,一个时辰就能跑一个来回,可是今天夜里,却似乎耗尽了他的全部,当渔船到达码头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时辰,连上岸的力气也没有了,只是无力的用船桨敲着临近的渔船,才惊醒了在附近岸上居住的渔民,因为冬日严寒,百姓又没有足够的御寒衣被,所以一般不在船上过夜。
耳朵被发现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只是说了一声:“快点送我去军营……。”
说完便昏迷了过去,看着还插有折断羽箭,满身血迹斑斑的耳朵。要不是平日和临近曹庄驿混的比较熟悉。还差点没有认不出来,知道肯定有大事发生。也不敢耽误,渔民忙吆喝起来几个小伙,立即往军营赶了过去。
不过这时,在曹庄驿的西南方向已经开始映现出一片火红。抬着耳朵的渔民惊疑的不断转身张望,水师那边出了什么事情?他们都在想着。
曹庄驿是一个千户所,当渔民抬着耳朵赶到时,却发现平日还没有起床的官兵已经整装待发,看到他们送受伤的耳朵回来,只是将其接手后,就把渔民挡在外面。不让他们入内。渔民们猜测纷纷,却是没有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军营慌乱,打听不着消息后。就自顾回家,有胆大的渔民就往水师驻跸的地方赶去,想去看一个究竟。
本来已经准备出发的曹庄驿千户刘子俊,看到被手下抬回的耳朵,心里更是烦闷的要命,刚才站岗的卫兵把他喊起来,说是水师方向有冲天的火光,作为距离最近的卫所之一,他马上命令所有官兵集合,但是点名是却少了几个人,再看到被抬回来的的聂骡子,也就是耳朵,开始还以为又出去惹事了,心中大怒,但是等近些看到插在其肩上的羽箭,不用等待耳朵醒来,他已经是大吃一惊。
因为刘子俊曾经参加过多次与倭寇的对抗,对倭寇惯用的羽箭和倭刀留下的伤痕有很深的印象,知道其中肯定隐藏着什么,因为派遣去打探消息的人还没有回来,也不顾得赶去水师那里,让亲兵唤来大夫救治耳朵。
已经救治不过来了,伤口太深、流血过多、劳累过度在那时都是致命的,郎中只好用银针刺进人中不断捻动,同时又让人不断使劲掐压十指根部的十大王穴,这样可以让耳朵暂时恢复神智,那样至少可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觉华岛的人全死了,是倭寇……。”
万般的努力只使耳朵说出这十一个字,黑夜中,耳朵不知道有多少敌人,凭他的能力也不可能判断出倭寇到底想做什么?在临死之前,他只能说出这些,而这些在刘子俊的脑海里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结合着从水师方向回来的斥候所禀报的结果,丰富的战场经验使他已经将事情的原委猜了个**不离十。
他想不通的是,倭寇从哪里来的胆子,不,现在已经不是倭寇了,倭寇只是少量的日本浪人打家劫舍,而觉华岛的人全死了,大明水师遇袭,这已经超出了倭寇习性的范畴,这是叩边,这是入侵。
刘子俊怒了,但同时也静了下来,知道现在纵然赶到望海台也没有什么用,战船驻跸在深水区域,岸边只有少量的船只,而且那里还有塔山堡、连山驿、寨儿山堡等千户所的驻扎,比他们曹庄驿要近的多,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去觉华岛,说不定还有心存侥幸的侵犯者。
想到这里,刘子俊马上命手下征集所有可以征集的渔船、商船,千户所内全部出动,进发觉华岛。同时派出了信使往广宁卫、辽东都司报告敌情,并负责沿路通知各卫所小心戒备。
然后就不顾一切的带着麾下部属,搭乘渔船直扑觉华岛。希望能够抢得一丝的先机,那样至少可以明白敌人有多少,到底为什么侵犯大明。
而和刘子俊的果断相比,郭英面对汹汹的大火,却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他本应该在船上的,可是连日的欢饮宿醉,那种即将老马伏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早已经被消磨的七七八八。能预见的回京下场,不甘心的大权即将旁落,使郭英最近一段时间颇为消沉,似乎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之前他治军还算严谨,只要是在军中都能和士卒们同甘共苦,只要是距离船队不远,都要求自己在船上过夜,以安定军心,可是就偏偏在他即将卸任的时候,出了这么档子事,怎么能不让他有种绝望的感觉。
郭英呆呆的站在岸边,注视着远处越燃越烈的火焰冲天而起,火光中。自己的部属们四弟处奔走,看出来有的还在努力救火,有的则是绝望无神的逃命,有的则直接跳入海中朝岸边游来。但是冬季的辽东。虽然只是初冬,海水的冰冷也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只见人在被火映红的海水中翻动了几下,随即就没有了声息。
在一刹那,郭英的血似乎凝固了一般,但看到这种情景。在瞬间又恢复了沸腾,郭英粗暴的推开身边的亲卫,往岸边有数的小舰上奔去,边跑边下命令道:“所有的船只离案,随本侯前去砍断铁索。”
在惊呼声中,郭英已经跳上一艘小舰,并亲自操桨。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驾舟离开岸边,卫所诸人和郭英手下的亲卫只好跟着过去,想着映红了半边天的火场而去。
等郭英近前,才发现手下有几名百户、千户正在指挥着救火。但毕竟是木质的船身,虽然是在水上,一旦火起,那里能救得了,毕竟是身经百战的武将,在瞬间就观察出形势,救火是救不了,只能将损失尽量减至最低。
现在就近看来,是外围福船着火,而因为船队庞大,所以内侧的小船以及靠近岸边方向的船只还未波及到,但是船队驻跸在望海台附近的港湾内,往里面逃只能是被堵死在港湾,最后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唯一的办法,就是他们这些人绕开船队,到外围去,将福船上面的铁索砍断,拉开一道缝隙,让圈在内层的船逃出,才是最好的办法。
郭英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船上的官兵不解开铁索,而让这场大火愈演愈烈,但也顾不得考虑,一声令下,有大约三哥十艘小舰组成的队伍,从右侧近岸处钻出火海。
但是还未停稳,眼尖的人就发现有些不对,侧身看去,在火光的辉映之下,不远处,有着黑压压的一片船影,不由惊呼:“看,海上有船!”
这惊呼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郭英也看到了,急促地喊:“快,快,不要理他们,快上福船砍断铁索!!!”
虽然没有看清楚是谁,但是旁观着火势,那就是敌非友,很明显的,敌人在这里埋伏,就是为了阻止砍断铁索,不由为自己当初的这个决定感到后悔万分,但时值今日,后悔也晚了,他不想和敌人恋战,只想快点砍断铁索,只要大明的船队一冲出来,这些敌人在庞大的水师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的。
待命令传出,那黑影也越来越近了。没等郭英抽出部分小舰进行拦截,突然从那船队上,射来束束火球,如同满天的流星,一齐向方阵落了下来。
火箭,郭英心里倒抽了一口凉气,想不到敌人竟然不拥有那么密集的火箭,眼看着射来,说时迟,那时快,几个亲卫扑在郭英身前,替他挡住了射来的火箭,应声落海,郭英已经不敢再有任何侥幸,随即下令不管多大伤亡,只管上福船断索。
他们只有三哥十余艘小舰,不超过四弟百人,从对方火箭的密集程度上看,敌人远超自己,耽误时间只能是断送整个水师,所以在他的带领下,朝着已经燃烧火船冲去。
看出了明军的意图,倭寇一声令下,刹那间,如同大个的毒蜈蚣般,倭船伸出了无数条浆,水手们在统一的号令下一发力,宛如的鲨鱼向目标扑去。没等郭英他们靠近福船,已经被追尾赶上。
这时,水兵们都忙着救火。外围的福船都是用铁链串连在一起的,第一没有接到启碇的命令,不敢启碇,第二就算敢启碇,倭寇派人守住铁链位置,慌乱之中连武器都找不到的水兵到了也是送死,断不了铁链,只能被困在那里等死,整个方阵内,硝烟弥漫,烈焰腾空,成了一片火海。
郭英他们被纠缠住杀成一团,敌我两方的船队,在雾海中、火海前,周旋厮杀起来。
郭英彻底死了那份心,命令自己仅剩的十余名亲卫驾船先行通知内层的官兵之后,指挥着其余的战船成一字形挡在海面上,阻击着敌人的船队。
以往驰骋沙场的郭四弟儿又回来了。他手抡双刀,跳上敌船,乱砍乱杀,越杀越勇。郭英虽年逾六十,但膂力依然出众。手臂扬得高,砍下去的大刀带着一股风啸,吓得对敌之人四弟处逃散。当他一连跳上四弟五艘敌船冲杀后,他感觉手臂酸了。刀也变钝了。而周围也不见有自己的船了。
四弟面的倭船又缓缓这艘孤零零的战船靠来,郭英长叹一声。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完了,不过,可能战死对他来说。也算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他能活下来又如何,让子孙们蒙羞吗?没有想到打了一辈子的仗未有败绩,今天却要莫名其妙的死在这里。
以刀拄着船板,望着这些让他一世英名丧失殆尽的倭寇,郭英没有和倭寇直接交过手,但是此时也知道敌人是谁了。他和刘子俊一样,不明白是什么让那个岛国如此疯狂,他不怕大明的报复吗?他们不怕来自天朝的怒火吗?
身边已经没有活着士卒的郭英,满怀悲愤的站在船头。瞪着一双圆圆的红眼睛,定定地盯着靠近的敌船。陡然,狂吼起来:
“先皇,郭四对不住你啊!”
吼罢,纵身一跳,没入滚滚的海面。
在郭英的掩护之下,那十余名亲卫终于上了福船,但随即一片刀光迎面而来,刚刚看到故主跳入海中殉国,亲卫们疯狂的冲杀着,和佐佐木的一众手下战在一起,由于佐佐木所率领的敢死队要顾及很大区域,反而在一个地方只留下十余人,却和亲卫们纠缠成一团,谁也达不到目的,火势越来越大,船队内层的人终于发现不妙,因为在这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大火已经又蔓延了两层战船,照这样发展下去,全军覆没是迟早的事情了。也早就想到了郭英的断索之法,因为铁链连锁着的船只,将整个出口都遮蔽了,根本没有冲过去的空隙。可是大火搅乱了人心,士卒们都在各自想着办法,无奈之下,几个千户组织了自己的亲卫,冲着汹汹的火势就奔了过来。
此时月已西坠,海面正笼罩着黎明前的黑暗。就在一片昏暗中,一场残酷的厮杀在水中、船舷边展开了。
形势慢慢的开始扭转,郭英的亲卫们和赶过来的千户会合在一起,传达了武定侯最后的遗命,铁索被斩断了。再随着海上急流的巨大冲激力,内层的战船在长官的指挥下,重重地撞向福船,被连在一起的福船撕开了,在急流中再也无法稳固在自己原来的位置上,迅即朝两边退了去,就在这时刻,大明水师船队以排山倒海的气势,飞一般地冲出这道口子。
倭寇此时已经趁乱逃逸,在大雾中不知去向,看着海面上漂浮的船板、烧焦的尸体,郭英麾下的张杰和刘勇、孙虎等几位千户,呆呆的望着这一切,想着,在这样一片混乱中,他们既相互脱离了联系,也失去了各自的指挥能力。整个船队,都成了无从指挥战斗的散沙。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得尽可能地集合一些可能集结的兵将,转到轻便的小船上往岸边转移集结,同时下令警戒和打捞武定侯的尸体,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海运船队攻击福船二百七十艘、宝船二十八艘加上四弟百余艘各类小舰,七百余艘的船队所剩不足一半,其中宝船全部烧毁,福船只剩下七十多艘,小舰保留下来的最多,但也损失了一百多艘,士卒伤亡最低估计也在三哥千左右。尤其是主帅的堕海,则给将士们的心中增加了无限的悲痛和打击。
一切都无法挽回,朱元璋造就的海禁,在其去世不到三哥年就凸现出巨大的弊病,造成如此大的损失,使很多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海防只能是主动防御,建立强大的水军威慑,才是根本之源。被动的守护,只能是防不胜防,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海禁,慢慢的在众人心里被重视起来,同时画了一个问号,还要海禁吗?
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汇聚在望海台附近的各卫所得到由曹庄驿千户刘子俊传来的消息,他们曹庄驿屯卫所得到属下情报,觉华岛被屠,他们第一时间赶去,正好截获一队正要离去的倭寇,经过审讯,俘虏招供说,倭寇的下一个目标,是山海关附近,请协助通知北平,通知永平府、抚宁卫,请其严加防范,一面惨剧的再一次发生。
水师在辽东几近全军覆没,至少在表面上呈现出大明水师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短期内丧失了水上的作战能力。这在朝野引发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
朱标默默宣布退朝,回到内廷,在御书房内静静独坐,屏蔽了所有声音的来源,将朝堂上的纷争拒之门外,但依旧抹不去嘴角的那一丝苦意。
………………………………
566 **的北平
这就是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吗?早在开始,朱标就预料到了牺牲,也想过“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找了千条万条的理由说服自己,这都是为了大明好,这都是为了我大明王朝好,以为自己已经控制住了事态发展,利用高丽和日本的加入,鼓舞起北平那群跳梁小丑造反的决心。
而自己控制住了朱棣和朱棡这些亲王,没有了实际上的精神领袖,北平的造反派就犹如被打断了脊梁的狗而已,就算给他们配上铁嘴钢牙,危害也是有限。事情就在朱标想当然中进行,其实早在四年前他已经开始布置,将景清排除于自己的圈子之外,划清界限,引诱徐增寿等人的收买,从那时起,计划就已经开始了。
之后,按照计划,把朱棡、朱棣由老朱召进京师,寻个借口将其留下,这个也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成功,正如朱标和朱棣在皇陵的谈话一样,随着朝廷不声不响的收拾了纪纲、穆肃。分散了立场不明的勋戚之后。
在北平一直蓄谋的道衍、袁珙、张玉和金忠等燕王旧部终于沉不住气了,明知道事情败露,朝廷却还是没有什么反应,不得不使他们的心里如同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也不得不使他们狗急跳墙,匆匆的开始转而扶植朱高炽。
过早的蓄谋造反使人没有了回头之路,朱高炽又相比于燕王朱棣来说,威望低的不是一个档次,当道衍等人转而为朱高炽筹谋时,景清又提前一步取得了燕王世子的信任,帮助其出谋划策,进一步联合高丽、日本等国,将整个东亚拖入了大明的漩涡当中。
计划是成功的,而朱标凭着他从后世来的记忆,加上锦衣卫近年来的收集资料的结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