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靖难之役兵起,任北平都指挥佥事,攻克蓟州、遵化。

    本来以张玉的作战经验比之宋忠等人丰富了数倍,但是宋忠死守怀来不出,加上准备充沛,粮草充足,张玉以数万军马攻打怀来竟然不果,所以难能可贵的有些侥幸的想起了朝廷至今没有派兵增援,能想到这一步,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错了,而在北平的道衍、金忠等人,却是想到的更多更多。

    就在燕王军中,一直对于燕王军队实力深信的道衍等人,此时突然也有了一种不祥之兆,北平靖难发动了,而且十分成功,他们几乎是毫无抵抗的占领了北平全境,而且有效的牵制了辽王、宁王属地的兵力。更加是因为剿灭倭寇获得了北平、辽东沿海百姓的拥护和称赞,一切都是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可是北平城为什么又有一种被孤立起来的感觉呢?

    就在张玉进退两难,道衍他们正在思索的时候,突然从海上传来消息,朝廷的水军在方明谦的带领下,已经进入了渤海湾内,不知道为了什么,驻跸在旅顺附近,竟然没有往山海关或者塘沽而来,到底是怎么回事?(未完待续。。)u
………………………………

572 渤海湾

    渤海湾的雾早已经散了,方明谦沐着春天柔和的阳光,手搭凉棚朝四周看了看,但见缓缓翻着白浪的碧海,无边无际,碧海之上,星罗棋布地飘浮着一个个玉盘似的苍绿色的小山包,显示出了复杂险要的地势。

    在回头看看属于自己指挥的船队,一种感叹浮上了心头。

    其实方明谦所率领的水师在船只数目上远远比不上郭英做海运总兵时的水师规模,真正的主力战船只有八艘,这是在皇上指示下建造的第一批海上战船,也就是这八艘战船,让方明谦感慨万千。

    八艘战船,皇上给御赐名字:绝地号、翻羽号、奔霄号、超影号、逾辉号、超光号、胜雾号、挟翼号。

    取意自《拾遗记》:“(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虽然海中的战船以路上马匹中的八骏为名,显得有些文不对题,但是方明谦却是觉得十分贴切,因为这八艘战船无愧于海中八骏的称呼。

    方明谦可以说是在水上出生、水中长大,自幼随父亲和叔叔方国珍一起抗击蒙元的统治,基本上是在船上生活,而他们方家的水军也是天下闻名,而朱元璋也就是得到了方国珍的旧部的支持,才能在鄱阳湖上大败陈友谅,奠定了大明的根基。

    就这样,以他的见识,对于这匪夷所思的八艘战船,也是惊讶不已,因为他知道,可能皇上的这个决定,会改变今后水战方法。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这八艘战船是按照皇上的旨意,一般大小,所有的配置也基本一样。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皆为三层楼船。装单层炮甲板,按方明谦要求改进的远射程舰炮三十六门,分别装在两舷。

    每艘战船正规编制四百一十九人,其中五人操一炮,计炮手一百八十人,二百人的水军加上一百人的水手,船长一人可有十人的亲卫加上五人的传令兵,副船长三人。而水军则是随时准备登陆或者接弦而战中使用。水手则是操船时使用。

    八艘战船,分别准备了三种操船办法,风帆、水车和船桨。在方明谦的印象里。在此之前,战船一般都是由车船组成,水车和船桨并用。

    船桨通用,车船由于有两个缺点,一是船身重、不能在浅水航行。二是不能入海。所以局限性很大。而航行中主要用帆的那是经商用的海船,因为帆船的操作太过于繁琐和依赖水手技术,更何况大明的水战大多是在内湖和江河中进行,所以就算是有帆船,也是单桅横帆,利用其吃水较浅,起到一个行军中加速的作用。

    现在大明将三种操船方法相结合。水车、船桨作为辅助,为加速时用,而利用船帆作为主要动力,作为大明开始往海中发展的第一步。

    而战斗中主要用桨,作战武器主要是冷兵器和撞角。作战方式主要是所谓跳帮(靠近敌船蹬上敌船以制服敌人)和撞击(用撞角把敌船撞翻或撞毁),实行所谓接近战斗。故人称之为“水上陆战”。

    先皇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的时候,开创了火器进入水战的先例。针对其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将己方舰船分为二十队,每队都配备大小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神机箭和弓弩。下令各队接近敌舰时,先发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敌舰时再用短兵器进行格斗。

    虽然那时方明谦还年轻,但是已经将水战的硝烟牢牢的记在心里,没有想到皇上继承先皇的思想,更加是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就拿火炮之说吧,原来的也曾经将火炮搬到船上使用,但是发射的都是铁丸、铅丸等实心炮弹,碍于射程和准确度,所以利用率并不高。甚至还没有投石机投掷链球来缠绕对方船只的风帆作用大,所以一直没有获得重视,船上的火炮也就是为了攻击岸上固定目标所用,在陆军天下第一的大明,好像没有太大的价值。

    但是由焦氏兄弟设计了开花弹之后,那就不一样了。焦氏兄弟为焦石和焦磊,其父乃是原来献出“迅雷铳”的焦玉,继承了焦玉对火器的热爱,皇上在潜邸时就开始刻意的培养两人,后来失踪过一段时间后回来,就开始制作这种开花弹,利用火药射出能爆炸的弹丸,只要命中敌船或者是目标,那就是一个大窟窿。

    只要敌人没有同样的火炮,就算是有再多的船只围拢过来,那也可以从容的一炮一艘的慢慢将其消灭。更何况,船上的水军手里还有焦氏兄弟研制的三眼火铳呢?

    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方明谦以前见过的三眼火铳,原来大明缴获蒙元的三眼火铳,他见过,是一个十分笨重的物事,铳身由三个铳管平行铸合成“品”字形,大多有加强箍,尾部为一尾銎,安装木柄。每个铳管各有一个药室和火门;点火后可连射或齐射,常用于骑兵,射毕后可以铳头作锤击敌。

    想想那个发射完以后,可以做狼牙棒砸人的三眼火铳,方明谦怎么样也难和现在的三眼火铳联系在一起,听皇上的话意,这算是枪了。

    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枪”,由三只钢管组成,长约四尺,其中钢管约二尺多点,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锤炼办法,这种钢十分坚硬,铸出的钢管每根内径只有一指左右,听说丝毫不畏火药爆炸,尾端正上方有一狭长细孔,供引火之用。

    引火孔右侧稍前方开了一条长三寸左右的添弹槽,供弹丸填入。每粒弹丸上有一根火绳,将弹丸放入,可将火绳顺着细孔抽出,待到发射时点燃,引燃弹丸里面的火药,子弹射出。

    所谓的弹丸,是装填好筛选均匀的火药颗粒卷入了专用的易燃硝纸中。头部则裹上钢珠弹丸,这样便于士卒们携带和装填子弹。

    钢制枪管细长,木质枪身宽厚。发射时用肩头顶住了枪柄,点燃火绳。在一百五十步之内可以洞穿木靶。连续发射三枪后,装填弹丸,听焦石说,今后会改进到不用点燃火绳,直接就可以发射子弹,威力更大,不过就这些已经让方明谦感到匪夷所思了。对于这种所谓的枪爱不释手,在北上渤海的途中,他不知道把玩和发射了多少,除了肩头有些痛。和发射几次后就要擦拭枪管的弊病,方明谦已经认为是十分完美了。

    远有火炮,近有三眼火铳,方明谦又熟悉水战,他真的想不出在海上还有谁是自己的对手。一时间得意起来。

    当然,水师中绝对不会只有八骏战船,按照皇上的构思,八骏战船作为主力战船使用,每艘战船属下还配备有十二艘护卫舰,长约十丈左右,每艘护卫舰载百余人。少量火炮和少量枪支,以追击和上岸肉搏为主。

    运输船四十艘,占了这只船队的大半配额,主要随军给养和兵员,此次北上的五万人大部分都在运输船上,随时准备抢滩上岸。守护关隘。其实要不是有特殊的使命,水师中方明谦觉得根本要不了那么多人。单凭着八骏战船和护卫舰就可以横扫海上了。

    这是方明谦的自信,那是他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的一百年后,在地球的另一端,大航海时代就要开始了。也就是大航海时代,是整个社会进步起来,也使整个人类变的贪婪起来。不过也就是大航海时代,使战船随着改进,火炮的出现以及风帆战船和火炮的结合逐渐改变了“水上陆战”作战方式,开始了“远距离作战”,开始了新的战术。

    大明,只是先走了一步而已,不过,同时庞煌也不知道大航海时代的的确时间,但是他让那么多水军北上,除了有特殊使命之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士卒目睹新式的水战,让士卒们熟悉陌生的大海,因为这一批水军和定国军一样,都是以后大明对外扩张的幼苗。

    因为他知道,也就是大航海时代刚刚到来之际,首先进入大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他们手持十字架,驾着帆船,使用火炮首先抓住了机会夺得了他们所能得到的好处。小小的葡萄牙竟然占领了诺大的巴西,竟垄断东方贸易达一个世纪之久。西班牙仅在一个世纪之内便建立起了所谓“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但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英国、荷兰和法国也进入了大洋,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掠夺。其中尤以英国最为突出,堪称后来居上。

    正是因为建造了一艘当时最大、最豪华的战舰,命名为“海上主权”号,表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的决心。岛国的位置使英国可以集中力量建设和发展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不必同时分散更多的力量再去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在两百多年里,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最终建立海上霸权。其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可以集中力量建设一支比任何其他一个国家更强大的海军,选择了正确的战略。

    要建造强大的水军,就必须事先培养好人才,这次的方明谦北上,正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机会,朱标怎么能放过,和地球另一端的国家一样,建造强大海军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虽然来自于另一个时空的思想未必会喜欢这种行径,但朱标别无选择,不掠夺别人,那只能等着别的国家来掠夺自己,这种简单的选择题,相信每个人都会选择前者。

    水师并未开进渤海湾内,更没有进入辽东湾,而是在旅顺停留了下来休整,牢牢的封锁住渤海海峡,方明谦不知道为了什么,因为他只得到了这个旨意,让他在这里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方明谦是一个淡泊的人,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就随父亲和叔父投靠了大明,虽然全家一直十分恭顺,但也摆脱不了皇上的猜忌,自从归顺大明之后就再也没有受到过重用,他本人也就是因为做了老将汤和的女婿,才封了一个广洋卫的指挥使,也去过江浙一带布防。但是随即就被岳父写信叫了回来。

    他很佩服岳父的眼光,大明开国功臣中,除了早亡的徐达、常遇春等等之外,只有岳父安然无恙。八十余岁了才因病去世,算是善始善终,所以他一直很听岳父的教诲,从不参与到朝政中去,就连这次北上,也是谨慎万分的不多一句话,有时候甚至连身为副帅的常升都有些嘲笑他胆子小,但是他知道,胆子小终归可以保住自己,保住一家大小的平安。

    他得到的旨意是。扼守渤海海峡,就近在山东、辽东招募、演练水军,监测高丽、日本动向,禁绝大明和日本、高丽的民间贸易。然后是听候旨意,到时候锦衣卫会将进一步的旨意传达过来的。

    所以最近方明谦的日子过得十分愉快。闲暇的时间,还可以上岸邀约常升一起打猎,那个常升自从疯病好了之后,胆子也是异常的大,对于三眼火铳和火炮的痴迷,兴趣也是远远的高于朝堂之事,可能也是受到了深刻教训的缘故吧。

    方明谦总觉得常升在洪武二十五年的那次疯掉。是有意的伪装,因为在那个时候,装疯的人很多,就连自己的岳父,不是也是装作中风的样子,才博得先皇的同情吗。要不怎么会先皇驾崩没有多久。常升就恢复了正常,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他心里明白,就是不说而已,方明谦明白很多事情,也不明白很多事情。无一例外的都保持了缄默,其实他自己琢磨了很久很久都想不透,皇上为什么不让他顺着黄河进入塘沽,然后顺着运河直逼北平,船上有火炮,射程可以达到三里以上,两岸和水中根本不可能有敌人靠近,那样的话,不是容易了很多。

    他心里有这个疑问,但是就是不问出来,就连和常升闲聊的时候,也是从容自若,好像没有想到一般,多年的坎坷和见识,已经磨平了他身上的棱角,已经让方明谦没有那么好奇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他十分的担心,也就是临出征前,皇上特地将他召进京师单独问对,除了一些水师的作战方法和大致水师发展发向之外,还交给他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为了这个事情,皇上特别调拨给他了三十名亲卫,说是协助他完成任务,方明谦知道这三十人是来监视自己的,但他不想回避,也回避不了这个事实。

    虽然坦然接受,但他不希望这件事情的发生,可这件事就偏偏的发生了。

    清晨初春的渤海湾空气格外清新,方明谦贪婪的呼吸着,从甲板到岸上,反正无事,又到旅顺的金州中左所那里去看看,顺便落实一下淡水供应的情况,这些事情本来用不着他亲自出面的,但在船上久了,也厌了,就想着上岸歇息一下。

    过了正午,才慢慢的往码头那里进发,也没有想着骑马,正打算步行回船上之时,随从的亲卫忽然骚动了起来。方明谦的面前出现了一名男子阻挡着地的去路。

    这名男子看起来约有五十岁左右,一身女真人的打扮。个子很高体格健壮,相貌相当精悍,脸颊及手背上游走着一道道泛白之刀疤。目光锐利得令方明谦内心不觉地感到有些发寒。这人绝对不是商人或是渔夫,忍不住地猜测起这名男子的来路。此时男子忽然一拜,并以奇怪的四川口音,明快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在下姓明,名升。”

    “明升?”

    在记忆中搜寻着。他大吃一惊地倒退了半步。这不就是明玉珍的儿子,后来被遣送到高丽居住的明升?亲卫们一片警觉,想要控制住这人,但是却为方明谦所制止。

    “没错,想不到方将军还会记得在下。倘若方将军在此地将我杀掉,那么皇上肯定不会怪罪于你。因为明升毕竟是离开了高丽,算是违背了圣旨。”

    明升笑了笑。有一半是自嘲的意味吧。不过眼神仍旧距离温和相当的远。

    “你找我做什么?”

    方明谦尽量控制着自己的语气。自己都觉得有些发抖,当然这种恐惧并不是源于对明升的恐惧,而是对皇上那次召见时的交代有关,难道真的会找上自己,想起了此人和自己差不多同样的遭遇,甚至远比自己悲惨的遭遇,在恐惧的同时,他的心中竟出现了一股奇妙的感觉。

    仍然挂着笑容的明升摇了摇头。那笑容的性质起了微妙的变化。是苦笑呢,还是自怜呢?收起了笑容开口问道:“方将军可能给同病相怜的人一个机会,单独说说话吗?”
………………………………

573 军镇之说

    明升的遣词用语虽然极其礼貌,神色却不容拒绝。方明谦默然点头首肯,交代亲卫们不必紧张,而且有些意味深长的望了皇帝派给他的那几个亲卫一眼,随明升一起朝着港口最热闹的中心步行了片刻。他一边盯着明升宽广的背影,一边转过了几个转角,终于来到一间由褪色红砖所砌成之房子。

    房子内部相当的潮湿。虽然窗户都开着,但是却无半点风吹进来。在踏入室内的同时,方明谦的额头和脖子就立刻有些发粘。眉头不由皱了一下,他到不担心明升会怎么着,既然皇上已经猜测出那边的人肯定会来找自己,那么出于什么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了。

    果然,有个白须飘飘的老僧,转过门边的屏风后,就出现在方明谦眼前,不由一愣,忙举手一辑,道:“原来大师亲自来了,请恕末将未能远迎。”

    明升此时已经退在一边,无暇和尚用眼睛扫了满身戎装的方明谦一眼,叹了一口气,对于其的道歉好像没有听到一样,有些苦意的问道:“皇上有什么话要对老衲说?”

    在小屋内,无疑是一个十分尴尬的组合,三十多年前,有个自称汉高祖同乡的人,同样的遭受暴政迫害,同样的遇到诸侯的割据,又同样的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所不同的,汉高祖所建的大汉帝国,而他的同乡叫朱元璋,建立的是大明王朝。

    他们有惊人的相似,推翻了暴虐的政权,自己建立了王朝,站起来了,注定了许多割据势力的无奈,汉高祖的站起,彻底使春秋战国的贵族们失去了希望,直至慢慢消亡,而朱元璋的站起。同样的让许多英雄迟暮,直至夕阳断肠。

    将鞑子驱逐出中原,然后大家都开始了统一大业,朱元璋以应天为中心。慢慢的清除了长江上游的陈友谅,长江下游的张士诚,东南的方国珍,南方的陈友定。还有在西南的明玉珍和大理段氏。

    经过十六年的征战讨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从一个横笛牛背的牧童、小行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但这些是建立在多少人的失落之上,在这间小屋中,无暇和尚是陈友谅的旧部。明升是明玉珍的儿子,而方明谦是方国珍的侄子。也算是代表了昔日曾经的辉煌。也代表了三种结局,流亡、流放和归降。当然还有第四种结局,就是死亡,诸如张士诚全家的覆灭。

    在历史的车轮下。谁不躲开,都逃不过被碾碎的命运。但是还有人在努力挣扎着。

    方明谦默默地望着无暇和尚,那硬绑绑、紧绷的情绪,似乎无声无息地从他宽广的背上剥落了下来。一种从生命痛苦中解放之表情浮现在无暇的脸庞之上。

    “前辈料事如神,末将在此守候,的确是皇上有话要对前辈说!”方明谦终于回答了无暇和尚的问题,脸上同样释然下来。他不止一次的见过无暇和尚,对于这次的任务也有些把握,但是他真的不希望见到这位前辈。只能又话无话的说着:“这也是晚辈能和大师得以见面之理由。”

    “不想见的,总是会见得到。”

    说出了这句既带讽刺又充满真情的话,无暇和尚大大地叹了一口气。

    “老衲这么大的年纪,不知见过多少所谓的忠臣义士平白赴死。数都数不清了。什么赤诚终究会得到回报,根本就是虚言嘛!”

    他转向默默无言的方明谦,继续说道:

    “当然,要是本人心满意足的话,那样又何妨呢?我自己就从未想过要得到任何的结果。只是。实在太累了。也懒了,恐怕更是命不长已。所以不得不再为身后事筹谋一下。”

    无暇和尚方才从身形上一点也不像是个八十三岁的老人,但是从啰嗦的言谈中,将其真实年龄又暴露无疑,在那里左右言语半晌后,终于又将话回到主题上,重新问道:“皇上有什么话要对老衲说?”

    “其实有些话晚辈也是不懂的,只好依葫芦画瓢,将皇上的话原封奉上。”方明谦犹豫了一下,他那里是不懂,只是不愿意懂而已。迟疑了片刻,沉声道:

    “皇上口谕:无暇大师的心思朕已经知道了,无需筹谋,让小维回来吧。”

    张定边无语,转头看看在一旁的明升,出神的望着窗外的砖墙,忽然悠悠的说了一句:“小维,已经回去了!!”

    方明谦正在见张定边和明升的时候,在遥远的京师内,同样有人问朱标道:“皇上圣明,但老夫不明白,皇上怎么知道那张定边如何的想法?”

    问话的人是冯胜,但却不是在皇城之内,此时他正和傅友德两人,漫步在玄武湖畔。

    住在玄武湖畔的傅友德,突然迎来了冯胜的拜访,免不了一番应酬的忙碌。现在终于不用避嫌了,先皇驾崩后,他们也正式的退居幕后,任凭新皇拿来做教官和参谋使用,不再领兵,也就不担心皇上猜忌,所以两人倒是经常见面。

    前几天奉召见驾,但是有些事情不明白,既然皇上允许他们两人商议,免不了要来叙旧。就是那些心里有些事情想不透,他们和张定边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交战,但是还看不透其真实的想法,皇上为什么那么肯定呢?

    整整一天呆在房里商议军情的二人,觉得屋里有点闷,想到外面散散步。住在这以湖色闻名的地区,他他们已经有很久没有仔细观赏了。

    沿着一条小石路走出不远,便是玄武湖。这时夕阳西落,将一片灿烂的金光洒在湖面上,初春的清风,徐徐吹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