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月底,朱棣到达辽东军镇后,并没有稍息多久,待到大明军事学院的近八百学员到位后。加上自己的亲卫,率领约有一千人的队伍直接从镇江堡通过鸭绿江,然后直奔平壤。

    在那里,已经失去了大部分中下层军官的北平军已经等了近一个月。朱棣迅速调配人手,将军事学院的学员散了出去,期间。在四月还回了一趟京师述职,一切显得是那么的自然。对于朱棣的做派,之前反对的朝臣们也无话可说了。

    事情就从朱棣四月中旬回平壤之后开始有了转折。那时他已经着手改建军制,按照定**的编制,按照小旗、总旗、连、纵、团、师、军和集团军的编制进行改建,军事学院的学员对于这些事情驾轻就熟,应该是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完成的,可是在北平军中,就形成了一种怠滞状态。

    朱棣这个人就是一杆旗帜,在北平军中的威信极高,虽然离开十余年,但是朱高炽和金忠等人,都在下意识的维护着朱棣的形象和威望。虽然缺少中下层军官,但是士卒显然对于新派来的长官有些不买账。

    不过事情还是被朱棣按捺下去,没有引起大的反弹,参谋部在接到辽东军镇的报告后,奏报皇上,对于朱棣的个人能力做了肯定,由此也放下心来。

    可是就是在六月份,慢慢连辽东军镇也感到有些不对劲起来,辽东军镇和北平的联系虽然还是很正常,但是接触的人骤然就陌生起来,一位曾经在军事学院任教的辽东军镇总督参谋,想见一个自己的学生,在北平军的百般推脱下,竟然说其已经去了板门店和李叔蕃余部对峙,现在不在平壤。

    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但是为了掩饰一个错误,暴露了另外一个错误,这个参谋回去之后马上就找到当时辽东军镇总督傅雍,查了卷宗之后。向上司说明这个情况,如果是北平军又有调遣的举动,为什么没有向辽东军镇备案。

    要知道朱标虽然放权,但是对于制度定的却是十分严格,超过纵队以上的调遣,必须报呈军镇备案,然后由军镇定期向朝廷汇报。还要将调遣之后的结果、收获、损失一并报呈,以便于参谋部分析。

    因为朱标觉得,如果之后火器普及之后,一个纵,基本上就可以独挡一面,至少在国内是这样的。

    傅雍想朱棣发出质询,他是皇上身边的老人,在朱标身边十几年的时间。可是没有把朱棣这个王爷身份看的太重,但是信使始终找不到勇王本人,不是说在平壤伴随恭让王,就是说在咸兴整顿军队,要不就说去前线视察,反正一来二去的,竟磨了近一个月的功夫。

    也就是这一个月的功夫发生了巨变,八月,辽东军镇发现自己突然失去对高丽情况的失控,该来的汇报不来,派去的询问的信使又了无音讯,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这时,傅雍所在的辽东军镇行辕所在的辽阳,一匹快马驰进衙门内,马上的骑士浑身是血,马上就要支持不住的模样。

    当时傅雍不在行辕,有副总督王根发亲自前来探视,才知道是先前派往北平军中的大明军事学院学员刘子俊,他是逃回来的。所说的情况不由的王根发不需要立即派遣亲兵将总督寻回来。

    在高丽的北平军士卒发生了哗变,但随即被镇压了下来,朱棣将所有过错归咎到大名军事学院的学员身上,然后宣布他们的任命无效。被集中管制了起来,在咸兴自成一营。但是行踪被牢牢的控制起来。

    学员们不服,说是他们的职责由皇帝指定。而又有兵部、参谋部和军镇的肯定核发,作为统帅无权私自任免,于是惨案就发生了,在朱棣亲自带领下,残杀了近百余学员后,才将事情稳定下来,但是他们已经是身不由己了。

    这个刘子俊也是踏着伙伴们的尸体,又用十余条人命的代价才换取了自由,并且日夜兼程往辽阳而来。身上的伤痕累累,让人不忍多看。

    事情大发了,傅雍得知事情真相后,大怒中带着恐惧,一边积极调动鸭绿江边的防线兵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一边派八百里加急将事情奏报于参谋部以及兵部。

    他不敢再派人往高丽去质询了,之前的人有去无回是因为什么,现在得到了肯定。再派人去就是送死,而且傅雍也不敢太过张扬此事,毕竟放勇王朱棣回辽东去接掌北平军之事,是皇帝金口玉言说的。而且正式行文,公告天下。

    几个月前,《大明周报》还在歌颂皇帝的英明。但是出了这档子事,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他朱棣凭的是什么。难道就那十余万的北平军吗?光一个辽东军镇的兵力就不逊于他,更何况辽东军镇的身侧就是北平军镇。隔海相望着济南军镇,海上还有方明谦的渤海水师。

    他朱棣凭借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在御书房内充满了疑问,朱标揉着发痛的太阳穴,低头沉思着,古代的通讯问题,使方明谦所派遣的信使和辽东军镇傅雍的奏报几乎是同时到达,在路上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浪费了半个多月了。

    大家看见皇上一副思索的神情,还以为其正忧心朱棣的事情,都在脑海里急速的想着对策以宽解皇上的心。谁曾想到,朱标现在却是正在想,怎么能改善通讯条件,这些原始的通讯方法,使每件事情都充满着扑朔迷离。

    朱棣的事,要是放在另一个时空的现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种日子,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者一个电子邮件就可以使朱棣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可是放在大明,反而成了谋反作乱的作弊器,自己可以打时间差,朱棣同样也会。

    正在想着,突然有人在外面大声喊道:“臣,齐大人求见陛下!!”

    齐大人是现在掌控锦衣卫,是不用太监们通传就可以直接来御书房的,朱标马上回过神来,向在外面的齐大人招招手,示意他进来说话。

    走进御书房,随即就跪在地上,道:“臣有罪?”

    心想今天的乱子已经够多了,锦衣卫又来填什么麻烦?还不避讳群臣。朱标皱皱眉头,看了齐大人一会,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脸色一顿,问道:“勇王府出了什么事?”

    正在思索的群臣马上被这句话都吸引了过来,纷纷看向齐大人,耳朵也竖了起来,仔细听着,齐大人一脸的佩服,跪在地上奏道:“皇上,前些天勇王妃带着两个儿子去魏国公府探望母亲,臣只见进去,却没有见勇王妃出来,一连几日,臣觉得有些不对,于是今日登门求见,却得到徐老夫人说,勇王妃和两位小王爷,探望她后,当天就离开了。”

    “臣知道疏忽职守,所以马上去勇王府查看,勇王妃却未回去,且同时失踪的还有参谋处佥事徐增寿和徐膺绪!!!”

    “什么?”、“什么?”……。

    几个老臣不顾的君前失仪,竟然全都站了起来,倒是吓了朱标一跳,但是想到此事的严重性,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冷冷的看着齐大人,问道:“勇王妃前去魏国公府,为什么之前没有前来禀报?”

    “徐老夫人六十大寿,皇上还送了贺礼,所以臣以为前去为母亲贺寿,理所当然,所以未曾向皇上禀报。”

    听齐大人这么说着,朱标才想了起来,徐氏往魏国公府贺寿,是自己允许的,不过刚才心里有些乱,竟然忘了,齐大人这么说,不过是为自己打个圆场,省的自己丢面子而已。于是也不追究什么。

    那还有什么疑问,最后一丝幻想在众人的心里也破灭了,是到表忠心的时候了,不过朱标却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看见几个老臣正要说话,朱标抬手阻止道:“先就这样吧,你们回去后,近况将分析报告呈上来,并将处理意见也呈上来,朕给你们三天的时间。”

    “齐泰、杨杰和耿爱卿留下,齐大人,你也留下,朕有话说。”

    几个老臣无奈,只好行礼离去,连安慰的话都不知从何说起,皇帝放朱棣回去,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顶着朝堂之上的压力实施的,可是不到半年,就出了纰漏,待到此事公布,朝堂之上可就热闹了。

    皇上肯定要烦心一阵了,想到这里,几个老臣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在叹息中也不回府,直接往参谋部而去。

    看到御书房内剩下的人,朱标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空气十分压抑,半晌,皇帝才开口问道:“杨爱卿,这件事,你说是朕错了,还是你错了?”(未完待续。。)
………………………………

607 严阵以待

    关于谁错了这个话题,幸亏没有纠结下去,朱标刚才只是偶然发出的感叹,同时又含着一丝警告给庞煌,只问一句便不追究下去,那也有着恩威并施的想法。

    他把几人留下的原因,很快就代替了这个问题,耿炳文要以辽东大将军之名,立即北上协助辽东军镇防卫,面对朱棣这个沙场老将,初出茅庐的傅雍根本不是对手,现在要稳住阵脚,没有搞明白朱棣下一步的动作之前,只能这样,如此派擅长防御的耿炳文去,是最恰当的人选。

    让齐泰留下的原因,是试图恢复高丽的情报系统,还有就是作为一直忠心于自己的老臣子,对于其堂兄齐麓的处境,朱标也要表示关心,他让齐泰找人通过正面向朱棣交涉,不管是不是谋反,齐麓只是一个无关大局之人,相信朱棣不会留难。

    并且让他严密监测琉球的动向,因为琉球一旦有变,现在大明水师有四成以上都在渤海附近集结,真的害怕生变掣肘啊。

    齐大人留下,就是要监控魏国公府和陕西的徐辉祖了,现在朱棣出事,并且就勇王妃和两个儿子失踪一事来看,徐家一定知情,但是徐辉祖知道不知道,这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辽东生变,而自己放给徐辉祖的权力太多了,一旦有变,恐怕大明在短时间内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损失。

    不但是这些,之前一些倾向朱棣的勋戚,都在被监控之列。这个问题已经很危急了,京师中不能再出现任何纰漏。

    而庞煌则被授予了一个钦差的头衔。前往杭州,主要目的就是和张定边谈关于通商后的海上安全问题。顺便再试探一下关于琉球内附的细节,不求成功,只希望能够拖延张定边的态度,因为朱标从直觉上感到,此时有张定边参与的影子,而且庞煌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查探关于勇王妃徐氏以及两个王子,徐家的两兄弟的下落。

    他们走陆路肯定是行不通的,但如果朱棣和张定边达成一定协议的话。琉球可能会称为朱棣家人的庇护所以及中转站,一定要杜绝这个隐患,要是能将朱棣的家人抓获的话,更能牵制朱棣本人的行动。

    而此时齐大人恰当的提到朱高炽,朱标苦笑了一声,看来这次朱棣是早有准备,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肯定朱高炽已经不在中都凤阳府了,不过还是让齐泰派锦衣卫往那里查究一下。

    朱标这才感到。自己的确对朱棣太大意了,一个隐忍那么久,而且明知道很危险的人物,放出去为自己所用不是一个错。但是放出去以后被朱棣的表面恭顺所蒙蔽,放松了对其家人的看护,那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过错了。

    安排了这么多事。朱标让众人都出去准备,还有什么决定。那就要等参谋部给出意见后,他再斟酌。至于朝堂之上,虽然皇帝命令暂时封锁这个消息,但肯定有大臣们已经知道了部分真相,看来最近的几天内,他还要面对很多风雨,朱标庆幸自己把《大明周报》这个暂时领先的舆论导向抓在自己手里,否则,他面对的压力还要更大。

    一切都要待机而动,朱标虽然掌控大明多年,可是面对宿命,还有有些紧张!

    镇江堡位于鸭绿江入海口,与高丽半岛隔江而立,是洪武年间所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北依镇东山,贡道的必由之处的九连城。

    而九连城始建于金,蒙元时为婆娑府巡检司治所。始称九联城,大明将其改称九连城,是和高丽进行通商贸易往来,成为互市之所。这里东面有叆河与鸭绿江,后面有镇东山,形势十分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九月,本来是辽东最温暖的季节之一,可是连着几日,竟然学起了江南的烟雨朦胧。要不是有叆河与鸭绿江的宣泄,恐怕地处有些低洼的镇江堡也有被水淹没的危险了。

    这样一个烟雨天,在雨云稍开的时候,镇江堡的守护千户鲁士文带着几个亲卫,登上了高高的城楼。鲁士文虽然是军方的千户长,却因为镇江堡不是州县,只是一个军事要塞的缘故,还兼管政务,不过基本上都是由他的一个副千户长主理,他虽然名字里面带着一个“士文”二字,却是个大老粗,典型的陕北汉子,扁担横着放他知道是个一,但是竖着放,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不过千户长就相当于千户,他大字不识几个的人,能坐到这个位置上,还领着当地的政务,已经足可以使他光宗耀祖了,所以,他今天是怀着十分自得的心情出来巡视城防。

    自朱高炽带领北平军渡过图们江往高丽半岛去之后,这些年来,朝廷对于镇江堡的防务都十分重视,特别是辽东军镇成立之后,又专门征集民夫进行了一番加强。城楼高了,城墙更坚实了,且守军也加强了训练,真可谓是城坚粮足兵强。

    不过大家都很紧张,因为不知道北平军会不会反攻,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而如今,勇王又要接收北平军,才使得他们鲁士文他们紧绷的那根弦稍微有些放松。

    只是这种心态很快就被总督行辕发出的军令破坏殆尽。他开始有一种紧张感。军令没有说出什么原因,只是吩咐其做好一级战备。但凡没有总督府的行文,一兵一卒也不能过镇江堡的防线。

    虽然字不认识几个,但是鲁士文隐隐觉得应该和勇王去高丽有关,但又知道那不是他该想的事情,总督大人说了,作为军人,只要忠于朝廷,服从命令就行了,别的就不要多问,也不要多想。

    还说军队就是皇上手中的利剑,随时听候皇上的召唤砍向任何侵犯大明的人。剑是武器,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的。总督召集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神色十分恭敬,说是这是皇上的口谕。

    这句话鲁士文虽然听得不太懂。但是皇上说的,总是没有错的。那他就绝不多想。

    总督下达了一级战备的命令,那么镇江堡周边百姓的身家性命,以及自己手下这些儿郎们的安危……就全压在他的肩膀上。虽说有数年平息干戈,也不曾有军事行动的迹象,未必真有战火烧起。

    但是将士们想来对那些出尔反尔的高丽人没有好感,鲁士文对高丽的和平动向缺乏信任感。料想动武只是迟早的事。他明白,尽管自己不想要打仗,但早晚有一天敌人说不定就会打到自己家门口了。没法回避的。他对镇江堡的存亡,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就是怀着这种心情,常常要巡视城防,惟恐稍有巯漏。这天,鲁士文是从南门登上城楼的。虽是烟雨朦胧,但还是掩饰不住镇东山上那星星点点地缀上了翠绿。他靠近城垛站着,聚精会神地凝视鸭绿江对岸的那片云烟飘绕的高地,那里静悄悄的,如他同秋乏一般酣睡着。这使他有了一种轻爽的感觉。

    不过没多大功夫,这种轻爽就被不安所代替了。鲁士文才想起来,由于渤海水师的集结,再加上为了防止士卒或者走私商贩过江。现在镇江堡身侧的鸭绿江上已经没有了船只。没有了船只就代表着也没有军队,只有几处观察哨在那里长留,但是此时害怕那边士卒因为没有船只而懈怠。如果敌人真的渡江。恐怕真的很难抵挡。

    而且镇江堡之设立,是针对高丽境内的义州而为。在大明境内,除了镇江堡之外。鸭绿江沿线,最近的防卫地点则是针对朔州而建的新奠堡、宽奠堡、大奠堡、永奠堡、长奠堡等五处防卫地点,足有风起师一个师的兵力集中在那里。

    自己这边由于原先驻扎的有水师,所以所属的狮吼师的分布就比较散了,首先师部在凤凰城,距离镇江堡有一日的路程,师部所属的四个千户,要守护的地方太多了,最远到獐子岛附近,都是狮吼师的防御范围。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鸭绿江防线之内,如果敌人从狮吼师和风起师的中间渡江该怎么办?想到这个问题,心里一动,马上命令传自己的斥候纵的指挥过来,让他派一直小旗沿江搜索一下,以后就这样定期巡逻,并给风起师打了招呼,让他们也依照自己的模样,以两个师防线的中间而论,大家一起负起责任来。

    鲁士文的过分小心,使得辽东军镇的两个边防师避免了一个大错,巡逻斥候的派出,的确有些收获。

    鸭绿江,古称马訾水,春来江水一片碧绿如鸭头,因此自李唐来,称鸭绿江。江水源于长白山万古寒冰,奔流千里,劈山裂石,于安东入海。鸭绿江虽长,但两岸多为崇山峻岭,偷过少许人马可以,大军根本无处可渡。

    狮吼师和风起师防御对岸在朔州和义州之间,那属于高丽的平安北道,两百余里的地段,只有他们两个师驻守边境,时值多事之秋,要不是因为地势险峻的原因,肯定是不足的,况且沿江设置的哨所,最多也只有一个小旗的驻兵,极为容易敌人所乘。

    巡逻斥候到达一个哨所后,发现那个地方已经遭到袭击,人员失踪,地上血迹斑斑,心里马上就生出一股警惕,于是马上小心隐藏自己的形迹,再往前行,五里之外的另一座哨站,也是如此,知道不妙,赶快抽出人来往镇江堡方向报讯。

    剩余几人潜伏下来,待到夜间,发现对面岸边有火光的出现,才想起了那里是五峰山的所在,山南侧有一条支流注入鸭绿江,其中有山洪暴发后冲出的河湾,平时很少人注意,现在想起,如果高丽水师藏匿其中,待到大明措手不及时渡河而击,还真的很难防备。

    斥候中善泳者过去窥视,果然如此,那河湾中潜藏着无数小船,其中还有船只被源源不断的运至河湾之中。看上去不似战船,而是渔家小舰,看来对方为了掩饰自己的行藏。竟然不畏山路艰险,由人力将渔家小舰运至河湾中隐匿。只做运兵之用。

    以对方清除自己哨站的士卒来看,应该是快要渡河了。斥候们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看着渔船大约有五百余艘的样子,还在源源不断的运来,就按照一艘船运二十人来算,这次要运送过来的兵卒也不会少于一万人,要是他们分成一夜运送两批的话,那么一只不少于二万人的军队,在大明不知情的态势下,冲击力是极为惊人的。

    镇江堡不过千余人的防卫,狮吼师也不过五千余人。还分布在凤凰城的周边,加上风起师的五千人,总兵力比不过,如果再被敌人各个击破的话,那后果不堪想象。

    斥候们不再犹豫,马上返回将这件事情禀报千户长,后者知道消息后,也是大惊失色,做出三个决定:第一。关闭贡道,禁绝最近的一切互市,将镇江堡防线的所有兵力回缩,各纵的斥候集中起来。分成三班,日夜不停的巡视着事态变化,有消息就马上禀报。第二。向凤凰城师部寻求支援,通知风起师做好戒备。第三。动用獐子岛哨站内守护的渤海水师通信舰,向渤海水师寻求支援。如果水师的战船回来几艘,高丽那些渔船所改造的运兵船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做完了这些,鲁士文只能自求多福,最近的师部凤凰城距离这里有一天的路程,如果师长相信自己的回报,就算是立即调兵,也是至少四天之后的事情了,这段时间内,他只能求菩萨保佑,高丽境内那不知道是谁的军队,能晚些渡江。

    水师应该也是四天左右能回到安东的鸭绿江入海口处,在獐子岛附近哨站内守护的渤海水师通信舰,据说是太湖造船厂新研制的快艇,俗称白鹞子,长三丈左右,宽一丈有余。舱内有六部水车,靠人力驱使,不停换人行驶的话,旅顺和宁波之间一个来回,也不过七天左右,要不是为了配合在海中航行,加重船身而做钢制甲板而造价过高的话,大明大量的配置应该可以解决部分关于通讯不畅的弊病。

    据斥候每天的报告,对岸的准备仍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只是有些奇怪,他们只见不断有民夫源源不断的运送船只过来,曾经偷偷巡查过五峰山中,并没有发现大军存在的痕迹,让他们有些纳闷,难道这些高丽人费劲心机的将船只抬过来,竟然不是为了运送兵马?

    鲁士文收到这个消息后,也没有往别处想,船只难以准备,而兵马却是很好到达,这可能是敌人不想引起过大的骚动,以免使自己注意而用的障眼法,但是对这个消息感到另外一个收获。

    就是对方既然没有大队兵马驻守,自己何不趁机组织斥候营的人,加上自己的亲卫,也有一百多人,如果半夜偷偷潜过江去放一把火,那么不是可以一劳永逸,高丽那边只能看着鸭绿江大哭,届时自己的水师回来,再沿江巡视,还能怕这些高丽棒子不成?

    不过要出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