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庞煌感到诡异的原因,就是这次蝴蝶的翅膀一扇,真的不知道把自己所熟知的历史扇去到了那个岔道里,估计以后他所能借鉴的历史知识会越来越少了。

    很多人都知道,临安公主在庞煌所熟知的历史中,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从而这个婚姻,让李善长得以有了后代传宗接代,否则李善长被抄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李祺自然免不了一刀。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无论李祺也好,李善长也好,庞煌闻其名不知其人,现在几乎是管不到的事情。

    重要的问题是李善长失去了和朱元璋做亲家的机会,还会不会复出,据说李善长现在凤阳当包工头当得不亦乐乎,几年后由于临安公主嫁给了李祺,然后李善长才又回到南京,之后被牵连到胡惟庸案中,善长不得善终。

    没有了临安公主嫁给李祺,李善长可能不会复出,李善长不复出入朝为官,那么胡惟庸案还会不会牵涉到李善长,那么朱元璋还用什么办法一网打尽呢?

    小小的一桩亲事,到底会带来多少连锁反应呢?

    计算不出,也不敢去计算,陪伴太子朱标的ri子,庞煌也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事情,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从山海关出发为起点,一路上喜峰口关、将军石关、北口城等,一直到居庸关,太子朱标几乎是马不停蹄,车不留辙的走了一遍。

    一眨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庞煌渐渐的品出了一点味道,估计朱元璋派儿子感受一下军旅气息的同时,还让太子笼络人心来了。

    看来朱元璋已经对徐达开始有些不放心了。

    到底是哪一点徐达做的让朱元璋不放心呢?历史上不是论证了徐达是病死,善终而且功萌子孙,一直到大明结束吗?

    庞煌有些想不通,但是也不好问,在二十多天伴随朱标的ri子,庞煌慢慢的观察朱标,的确是大明最合适的继承人,可能从小朱元璋就对其抱有很大希望,朱标受到了儒家最正宗的教育,以宽仁为本,待人和蔼,基本上很少发火。

    但是自幼的太子生涯,又让朱标养成了不怒而威的气质,让人很喜欢和他说话,而且不知不觉中就会说出很多东西。

    对待事情不骄不躁,就算是庞煌和他说起一些几百年后的稀罕事,朱标也不过是扬扬眉毛,表示一下惊讶,绝对不会做出过分举动,也很少去刨根问底,光凭借这一点,庞煌就自愧不如,不得不佩服朱元璋教育的彻底!!

    不过,有些小事,庞煌还是看出来了,那就是朱标很累。

    刚刚十九岁的朱标,竟然比自己这个两世为人的穿越大众还要宠辱不惊,这需要多大的克制力,十九岁的朱标以不符合他年纪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怎么会不累。

    看着朱标,越来越像自己当年高考前的同学,更像是当年高考前的自己,单单是那几个月的功夫,庞煌已经觉得心神疲惫,但是朱标几乎是天天高考,这样的心态,要是能长寿,那才叫一个怪事。

    经过这几天的观察,庞煌自认为对于朱标的早死,有了一个新的推测。

    如果能改变这种现状,朱标会不会因此而不会早死呢?

    如果朱标不早些去世,那么就不担心朱棣再起什么别的心思,最多是个比较跋扈的王爷而已,就像是周王朱橚、厉王朱彝一样,不是乖乖的被镇压了吗?

    这个意外的想法,让庞煌心动不已。

    虽然在庞煌经历过的历史中,朱标的名气远没有当时的其他诸人响亮,因为一生没有登上帝位,长时间做着太子,上头又有这么一位雄才伟略的父亲,几乎不让人记得他有什么作为,所以他的名声即便连当时的那些文武大臣如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chun都不如。

    但是朱标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样,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不单不是,而且正是因为朱标之死,使得明初的政治格局再度发生了变化。

    朱标虽然文弱,但毕竟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而且从十二岁那年,大明建国立即就被立为太子,在朱元璋刻意的安排下,朱标同沐英、常茂、平安、蓝玉等人几乎同时成长,待到朱元璋百年之后,是绝对可以压得住阵脚的人物,而且由于是长子,自幼几个弟弟就在他的看管之下,比如什么朱樉、朱棡、朱棣、朱橚等等,谁不是他看着长大的,朱元璋的长幼尊卑,又看的极重,所以朱标在兄弟们的威信也无以伦比。

    也就是说,年轻还未成长起来的一代,都牢牢的在朱标手里把握住。

    未来的藩王和未来的武将都在朱标的手里,假以时ri,就可以慢慢的撤换老人,不用像是朱元璋那样急火火的乱杀一通了。

    而且朱标自幼接受的是儒家思想,这样以来,又极为容易被士大夫阶层接受,等于说朱标是个完美的皇位继承人。

    如果朱标不早死,那么什么结果都有可能出现,但是所谓的靖难却绝对不会出现,大明不出现那次最大的内耗,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庞煌很是期待啊!

    但是仔细的思量,却是觉得困难重重,朱标之所以压力这么大,那就是因为常年陪伴在朱元璋身边缘故。

    老朱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打造一个完美的太子,塑造心目中最佳的未来大明帝国继承人,可这偏偏又是朱标压力的最大来源。

    要切除这个压力来源,是最困难的一件事,事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朱元璋是不会允许任何人插手的。

    这就又循环回来了,这也是朱标常年陪伴在朱元璋身边的原因。

    庞煌想的头都大了,这是一个犹如绕口令般的死结!

    总之朱元璋不会让朱标长时间的脱离自己的视线,而朱标一直在朱元璋的光环压力下,一步步走向郁闷致死的道路。要想不让朱标早死,就要脱离朱元璋的光环压力,但是朱元璋不会让朱标长时间的脱离自己的视线。。。。。。。。

    无尽的循环,永远也不会有结果,如果没有庞煌的出现,无论历史重演多少次,朱标也要郁闷死和被压力压死。

    想通了这一点,庞煌也不在无尽的循环中打转,只是默默的注视着由于他的到来,已经变了样的大明。

    这个将由于他改变的大明,还会不会给他更大的惊喜呢?

    太子銮驾巡视一周,在居庸关驻跸两天,本来还要往西去怀来那边看看,却得知李文忠率部已经由大同到达了北平,奉命前来北平练兵,准备前来求见太子殿下,说有事禀报。

    朱标知道这只是一种善意的劝解,潜在的意思就是太子殿下不要再往前走了,前面有危险,待微臣去接你回来。

    本来就从善如流,再加上李文忠和自己乃是表兄弟的关系,而且两人的年龄虽然相差十六岁,但却没有什么代沟,关系那是极好,反正不能往前走了,还不如回北平去,于是下令回驾,经由昌平会北平城,去见李文忠。

    庞煌心里却是心里敞亮,自己千等万等不来徐达和蓝玉,却等来了李文忠的换班,徐达看来最近真的不太受信任,不由心里不舒服。

    趁着这个机会回北平,能怂恿着太子遂自己一起去怀柔交接,那也算是一种收获,庞煌没有白白浪费时间,伴驾这二十余天内,早就和太子约定,前往怀柔去看看兵器制造局,还有观赏今年的第一季旱稻种植,还有自己的炼钢炉等等。

    太子朱标也算是比较好奇了,以他那么沉稳,能表示出要去看看,第一是给庞煌这个妹夫面子,第二,他也的确想看看被庞煌吹嘘的神乎其技的东西。

    但是回到北平以后,仿佛老天爷都不让他们如愿,庞煌自然还是暂时不能和宋慎完成交接过程,只能写了一封信给柳若秋,然后嘱咐了李锐一些重点,再找宋慎谈了近半夜,才独自让宋慎单独去怀柔上任。

    但是黄子澄却是不能去怀柔,庞煌早已经打定了主意,趁着机会将黄子澄推荐给了太子朱标,暂时作为伴驾的书记,就是记载太子銮驾经过某些地方的记录等等,就等于秘书之类的闲差,而且太子銮驾什么时候会南京,黄子澄还要继续留在北平,而庞煌早就给他在清华义学留好了位置,至于去怀柔做宋慎幕僚的事情,想也是别想。

    庞煌不能去怀柔卸任的原因,是太子病了!

    心病!!

    -------------------------------------

    今天第二章晚了,对不起,明天会按时的,求推荐!求收藏!!
………………………………

092 魏观案发

    ()  心病!还要心药医!

    奈何世间本无心药,用什么来医治?

    那就换一个简单通俗的说法,那就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

    更加无奈的是,系铃人根本不想解铃,也根本不会顾及铃铛的想法,那只有铃铛在那里独自伤心了。

    朱标很伤心!

    见过李文忠之后,得到两个消息,两个都不是很好的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皇帝朱元璋给太子朱标的谕旨,孙贵妃病重,如可,带庞煌速回京师完婚;

    潜在的意思就是如果朱标看着庞煌可以,就带回来和临安公主成婚,能冲喜让孙贵妃好转最好,最不济也让孙贵妃走的安心些。

    虽然不是生母,但以朱标的个xing,也肯定要伤心的,为孙贵妃伤心,也为即将失去母亲的几个妹妹伤心。但是绝不可能为了庞煌这个莫名其妙成了冲喜物事的人伤心。

    所以因为心里难受,而失去常态的太子殿下,只是将庞煌召来,向他通报了这个事情,然后让他准备一下,过几ri随自己一起回转南京。

    太子伤心,庞煌郁闷。

    在无数的书籍里,曾经看到过的贞洁烈女的形象不由自主的在庞煌的脑海里不住的闪现,没有想到,自己却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自古以来大都是女子悲叹自己的婚姻、命运由不得自己做主,常常被父母许配给了一个陌生人,过着暗无天ri的生活。

    可自己明明是个男的,在几百年后另一个比较yin盛阳衰的世界,庞煌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尚且能够自己做主,没有想到回到了以男子为尊,男尊女卑的大明王朝,却反而身不由己了。

    庞煌差点没有拒绝,虽然他不反感临安公主,也不反感驸马这个称呼,更不介意别人说自己攀龙附凤,但是如同女子般的被人摆弄,就算你是皇家之人,也不能这么瞧不起人!

    庞煌差点没有拒绝,就差张嘴说话那一点!

    因为他听到太子说出了第二个消息!所以在哀叹自己命苦的同时,暂时止住了冲动,将注意力专注过来。

    此刻太子的行宫内,李文忠刚刚离去,随驾的官员代替太子出去相送,而偏殿之中,除了刚刚觐见的庞煌,和正在伤心的太子殿下,就只有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监,在哪里有意无意的打着瞌睡。

    “庞爱卿,孤心里很不平静!魏老师今年今年已经六十九岁的高龄,怎么会有谋逆的念头呢?反正孤不信,庞爱卿回去收拾一下,最近几ri,我们就返回南京,就算是拼着父皇责骂,也要保住魏老师的。”

    魏观,赤壁人,洪武五年,曾是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的魏观,被举荐做了苏州知府,官声良好。

    因苏州光复之前,张士诚把苏州的官府改为宫殿,而把府治衙门迁到都水行司。魏观上任后,觉得都水行司地方狭小,不方便办公,洪武六年,于是又把衙门迁回原址。

    洪武七年,苏州卫指挥使蔡本弹劾魏观“兴既灭之基”,大意就是说魏观借助风水想要帮张士诚翻身,有些迷信的朱元璋,本来就忌讳当初收复苏州时的惨烈,再加上大明立国后江南文人和百姓对于张士诚的怀念,让朱元璋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威胁。

    于是大怒之下就要问罪,在太子的求情之下,只好暂时搁置,后派遣御史台御史张度前往调查,却又查出高启曾为魏观撰写“郡治上梁文”,其中含有“龙盘虎踞”等犯忌讳的词句,于是新帐老账一起算。

    不但魏观被捕往京师,同时连累的还有才子高启、王彝等数十名江南文人,一起押解往京城,不审不问,准备秋决!

    前面太子替魏观求情的事情,庞煌不止一次的听太子提及过,因为在明初,相对于四大案,魏观这种事情,就小的多了,庞煌了解不多,所以也未曾发言,只是好言劝之。

    但是却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朱元璋不问青红皂白的逮捕,不审不问的就要开始杀人了吗?

    自己穿越到大明之后,曾经很关心邸报和各种消息,除了一些贪赃枉法的芝麻绿豆小官,朱元璋还没有大开杀戒的意思,也许是正在着重培养太子的原因,到现在为止,除了一个死的莫名其妙的杨宪之外,其他还真的没有听说过擅杀大臣的典故。

    现在猛然听到太子说魏观一事,不由好像有些启发。

    脑海里灵光一现,想起了不知从哪个论坛上看到一句话,说的什么忘记了,大意就是朱元璋杀功臣,是从华云龙开始的。

    华云龙应该就是今年死,魏观之事和华云龙之死有没有关系呢,而且太子来到北平之后,对于华云龙十分信任,也不像要惩罚华云龙的样子。

    难道事情又有变化?

    正在想着,突然又听到太子朱标问道:“庞爱卿,你说一下,父皇会杀魏老师吗?”

    不由一愣,马上醒悟过来,躬身道:“殿下,有言说道,君威难测,臣不知道,也不敢测!”

    朱标苦笑道:“说的也是,别说是庞爱卿,孤就算是父皇的儿子,也不知道父皇再想些什么?甚至连想也不敢想!”

    庞煌心想,如果自己记忆中,华云龙之死就是杀戮功臣开始的话,估计今后有的哀伤了,到时候你可能就会感到,其实魏观案,也只能算是一件小事。但是太子殿下的态度还是比较重要的,于是问道:“殿下,您急着回转南京,可是想替魏大人说情吗?”

    “不错,孤不能看着魏老师被无辜牵连!”

    庞煌刚准备说话,却感到有股目光有意无意的扫过自己所在的一侧,微觉一惊,稍微顿了一下,却是用眼角看到,太子身后的那个老太监的眼皮动了一下,随即又沉了下去,心里有些jing然。

    张口却说道:“殿下,臣以为,魏大人是不是无辜,自有公论,前些天臣也听殿下说过,皇上从善如流,听了太子的劝诫,已经派遣了御史台的相关人等前往查察,现在依旧结果如此,想必是证据依然确凿,皇上才会动怒,臣以为,殿下要谨慎为是!”

    “但是孤相信魏老师不是那样的人。。。。。。。”

    “只有调查过的人,才有权威说肯定的话,殿下只是凭借感觉而已,臣不敢苟同!臣宁愿相信御史台的调查结果。”

    “庞爱卿,你。。。。。。。。。”

    朱标大感诧异,庞煌说的这几句话,一点也不像是二十余天来相处时他所熟知的风格,好像有些强硬,对于魏观一事,好多人曾经向他说及,比如宋老师是惋惜,李文忠是漠然、宋慎是什么也不敢说,母妃只是劝自己听父皇的话。

    但是像是庞煌这样像是在为父皇辩解的不多,不由感到有些诧异,但是再看向庞煌,却见庞煌的目光盯着自己的身后看了几眼,聪慧如他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不由闪过几分厌恶来。

    身后的太监,正是邓顺邓公公,这次朱元璋怕太子出巡别人伺候不周,特别将自己的随侍太监调过来几个给朱标用,也表示了对太子的重视,邓顺正是其中之一。

    同时也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替皇帝来看看未来的女婿,到时候好像皇帝禀报。但是此时却成为俩个人说话的障碍,朱标暗暗jing觉,倒不是怕自己的态度被父皇知道,他保魏观,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朱标jing觉的是,自己因为魏观一事,竟然有些失控,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都忘记了。

    也不去追问庞煌,静静的呆了一会,大殿陷入了沉寂,稍后,朱标开口说道:“孤知道该怎么办了,庞爱卿,但是回转南京,也是势在必行,父皇有命,最迟六月底到达南京,现在已经五月了,庞爱卿有时间了还是收拾一下!”

    “臣遵旨,殿下,怀柔知县宋慎已经上任,但是臣却是还未交接,甚至官印还在县衙之内,臣如果不能回去,恐怕宋大人的县令都当不安稳!”

    “嗯,知道了!”

    “关于怀柔之行,殿下如果没有心情,臣自己前往就好,来回不过数天的功夫,不耽搁回转南京,而且,臣也要准备一些聘礼才是!”

    说道聘礼,庞煌最重要的是回转怀柔,问一问李锐以及清华义学的老师们,娶皇帝的女儿都有什么规矩,他可都不知道,虽然说到了南京就有太常寺的人教授自己,但总归要自己准备几个稀罕的物事,才能显示出诚心不是。

    “庞爱卿有心了!不过孤还是想去怀柔看看,回头孤给表哥说一下,让他也去看看,听说怀柔火器厉害,表哥刚刚都说了几遍了!”

    太子殿下的表哥,就是李文忠,现在徐达未来之前,代替徐达驻守北平,也就是现在北平行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估计庞煌来之前,李文忠就向太子提过此事,不过朱标刚刚冷静下才记起来。有这个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庞煌哪有不遵命的道理,李文忠也是武将出身,哪有武将不喜欢犀利火器的道理,只要对自己的火器重视,庞煌自然不会放过多个臂助的机会。

    再则说了,大家以后都是亲戚了,多多走动一番,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

093 要救全救

    ()  四天之后,太子銮驾行驶在前往怀柔县的路上。

    说的简单,实则很是麻烦!

    太子銮驾要到怀柔,首先忙坏了北平行省的官员们,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大家伙都一起忙活起来。

    有的去怀柔提前布置,有的在北平准备相关的物品,怀柔据说连够资格作为太子临时行宫的地方都没有,可是急煞了这些官员,最后还是庞煌定下了论调,就在清华义学内住宿,反正最多也就是两天。

    在清华义学的数科,经过上次庞煌临时的考核和调走了大部分学员,现在新生还没有就绪,基本上还处于闲置状态,正好收拾一下作为太子的行宫。

    本来官员们想要清华义学全面放假,待到太子走后再行上课,但是庞煌怎么可能放弃这次让太子感受新教学氛围的机会。

    在他的坚持下,太子朱标同意了提议,下面的官员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今天出行,庞煌的车驾在前带路,毕竟在官印没有交接之前,他还是名誉上的怀柔知县,太子的车驾居中,而李文忠率领部分jing锐官兵在后面护卫。

    为了维护太子殿下的北巡安全,李文忠真的是煞费苦心了,太子到达北平之初,他就受命到了大同一线统领军务,为了不让太子殿下感到鞑子寇边的烦恼,李文忠派遣部将们纷纷主动出塞攻击,打了个蒙元残余措手不及。

    不过也取得了不错的功绩,王弼到达三不剌川,俘获平章陈安礼。梅思祖到达顺宁、杨门,斩首真珠驴。老将杨璟率兵打到白登,擒获太尉不花。

    一时间,别说蒙元残余的例行chun夏寇边,就连自保都成了问题,再加上王保保伤重不问军事,蒙元残余就像是一盘散沙般的,被大明将士雨打风吹的越赶越远。

    逃的越远,大明上下就越加放心,但纵然是这样,护卫太子銮驾前往怀柔的路上,无论是太子带来的禁军也好,李文忠所率领的北军也罢,都是jing惕万分,一点儿也不敢疏忽。

    队伍行至牛栏山,正好到达当初庞煌当初穿越至大明的地方,但是庞煌并没有下车,只是望着那一片丛林出神。

    现在是四月底临近五月,算算时间,不知不觉的他已经来到了大明两年了。

    两年前的时候,他随着移民一步一步的走到怀柔,但是两年后的今天,他却陪着大明的太子殿下,再次走在去怀柔的路上。

    看着那片还似曾熟悉的丛林渐渐的远去,庞煌心里感概着,谁知道,就在他感概的时候,队伍却是渐渐的停了下来,随后就有人过来,说太子传他过去。

    没有办法,谁让人家是太子呢?

    庞煌只好穿好鞋子,从马车上下来,慢慢的向太子銮驾的地方跑去。

    说来也巧,太子銮驾正好停在当初他穿越到大明的那片丛林附近,真的是巧吗?庞煌心里一动,关于自己的故事,太子已经问了很多遍。

    虽然庞煌回答的还是那个版本,但是太子却是问的详细的多,于是庞煌又半真半假的参照诸位穿越前辈们的套话,说的也算是详细。

    要是论真的,太子应该知道自己就是在这一批遭遇前往怀柔的移民队伍的。难道是为了证实什么?

    很快,庞煌就知道自己判断错误了,至少是错了一半!

    太子是求证他是否就是这里遭遇移民队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