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的这个老丈人估计真的是穷疯了,掠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还要让自己帮他养兵,岂有此理。

    好在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庞煌揉了揉被马车颠簸的发昏的额角,想到,近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至少换来了允许互市的诏书,带着这张圣旨,那自己就算是半个外交大使了,和蒙古、女真和高丽的互市,允许自己便宜行事。

    想到这一点,庞煌觉得古代也很美妙,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除了地方官员,向自己这种钦差式的巡抚,也不给你规定具体的职司,一句便宜行事,就全部包括了。

    那个意思,就是包括和谁互市、在哪里互市、互市的数量等等很多,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这个弹性大的,连庞煌对朱元璋的不满都减轻了很多。

    而且不光是互市,自己还可以在海关的建设上便宜行事,北平、辽东诸地的巡检司,也归自己节制,关于设卡,人员,保卫兵卒等等,布政使、按察使和都司,都要配合自己。因为这都是帮皇帝在试点呢?

    圣旨一出,谁与争锋!

    更何况,自己还带了一个杀人的利器在身边,在北平,谁敢不卖几分情面。

    这个杀人利器,就是自称茂太爷的郑国公,一代名将常遇春的长子常茂。今年刚刚十九岁,在南京无所事事,被皇帝收为义子之后,更是一个滚刀肉的角色,经常在南京惹一些麻烦。

    估计让朱元璋也是颇为头疼,想把他赶的再远一些,就命他为巡抚副使,负责这五百亲卫的调度、日常生活等等。

    其实当初朱元璋提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庞煌的意向非常倾向于现在北平的密云指挥使平安,但随即就被朱元璋否定了,指挥使不能轻易调动,而常茂去年刚成亲,娶的是冯胜的女儿。

    有了常遇春和冯胜的关系,再加上又是皇帝义子的身份,要比平安又震慑力的多。

    出发前,庞煌和常茂见过一面,才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至少这个常茂比平安好笼络一些,而且平安是看着自己从商贾的位置上,慢慢的走到现在驸马都尉的身份,不管怎么样,在北平府,庞煌见过平安几次,总觉得平安有些傲气,对待自己这个驸马都尉,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但是常茂不一样了,原先两个人基本上就没有见过面,交往就是亲戚关系,常茂的妹妹现在是太子妃,自己和朱标的关系还算可以。

    而且常茂和临安公主的关系也不错,至少两人是一起长大的,两人一见面,常茂就问及临安公主的现状,并表示了极大的亲近之意。而且没有一点架子,喝了两杯酒之后,就和庞煌勾肩搭背的,有一种自来熟的性子。

    听说庞煌被陈宁弹劾,常茂大怒,召集了一帮勋爵子弟,连夜潜入到陈宁府邸附近,让下人用粪水往其院中倾倒,并堵着门在哪里叫骂,丝毫不顾及有任何影响,陈宁甚至连露头都不敢露头,可见这个愣头青的震慑力。

    所以庞煌想了半天,还是遵从了朱元璋的决定,不遵从也不行,就算是五百亲兵,交给自己一个外戚,估计老朱也不太放心,肯定要派个人在这里镇压着,换成一个心机深沉的人,反而对庞煌不利。

    而常茂虽然是朱元璋的义子,但在庞煌的记忆中,好像也没有得到过重用,反而被老朱压制的死死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写常茂对老朱有多忠心,而且常茂这种爱憎分明的性格,让庞煌十分喜欢。

    而且自己身边,的确缺乏一个统帅军马的人才,常茂

    这个人,家学渊源,军事上虽然不一定比得上常遇春、徐达等人,但以他横行南京这么多年,都没有被人抓住把柄这一条看,也不完全是愣头青。

    更美妙的是,常茂现在还年轻,可塑性很强,人才嘛,当然要靠自己争取了。

    正在想着常茂,那常茂就已经出现了。

    马车门帘一掀,常茂闪身进来,大大咧咧的喊道:“妹夫,你说北平有烈酒的,可不能骗我,否则我就当着临安妹子的面,让你难堪!!”

    “怎么没有,就怕你不敢喝?”庞煌淡笑道。

    “什么酒有我茂太爷不敢喝的,想当年,茂太爷我在秦淮河喝了三天三夜,多少人被我喝到秦淮河里做了冤魂!”

    说这话的时候,常茂两眼冒着红光,倒是像个僵尸一般。庞煌看着他一阵无语,小心翼翼的问道:“你今年贵庚?”

    “过了年就二十了!”

    “你这年纪,酒喝多了不好!”

    “谁说的,看我茂太爷不锤死他!”常茂恶狠狠的问道,双眼在马车里扫来扫去,好像在寻找什么似得。

    “这没有酒!我也没有你能喝!”庞煌没声好气的说道。

    “要不我说你,男人啊,不多喝点酒身体才不好,想当年,茂太爷九岁开始喝酒,十三岁就喝便南京无敌手了,但是你看看我,去年初成亲,今年我媳妇就给我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但是你呢?”

    “我怎么了?”庞煌一脸的莫名其妙,这常茂也太能扯了,喝酒能扯到生孩子上去,心里有些鄙视,有本事你让你媳妇也喝那么多试一试,看看她还能给你生大胖小子不?

    “你怎么了,你看你,和我临安妹子都成亲三年了,都还没有生小孩,那就是因为不喝酒,妹夫,你不知道啊,喝完酒办事,那叫一个。。。。。。。。。”

    “去。。。。。。去!”庞煌心想,哪壶不开提哪壶,看着常茂越说越不像话,连忙阻止道。

    “你也别不爱听!茂太爷说的都是实话,当年在秦淮河,茂太爷喝完酒以后,可是连御。。。。。。。。”

    “是不是想让我向冯将军哪里告你的状了?很英雄吗?”

    “呃!”

    常茂愣了一下,他还是比较怕冯胜的,至少有些事情他是嘴上逞英雄,背地里是狗熊那一种,庞煌早就打听明白了,常茂的确是个纨绔子弟,但肯定也是一个怕老婆的纨绔子弟。

    特别是老婆生了小孩之后,脾气大的出奇,以常家的功臣自居,浑然没有把常茂放在眼里,而常茂的确也不敢惹之前的冯大小姐,这次能顺利答应随庞煌到北平,有没有一丝躲避的念头,那只有常茂自己知道了。

    “给你这人说话真没意思!”常茂嘟囔着,然后大声说了一句:“前面就快到开封了,我带人先进城探路,你慢慢的走吧!”

    说完就径直下车,庞煌也不去理会他,因为常茂的一席话,勾起了庞煌的一些心事。

    是啊,成亲三年了,还没有圆房呢?自己忍了三年了,这次回到北平,应该正好是九月底,三年的斩衰期满,自己终于可以称心如意,终结自己的大明处男生涯了。

    但是怎么办,才能让事情顺其自然呢?

    想到这一点,庞煌不由的开始诅咒大明时代的某些教育及其落后,在几百年后的这片大地上,十几岁的小学生都知道亲嘴是什么意思。但是临安公主呢,却是什么都不知道。

    估计三年的斩衰期间,临安公主还以为这样搂搂抱抱、亲亲嘴就已经是夫妻生活了,浑然不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自己还无所谓,穿越之前,在大学里就已经终结了他的处男生涯,而且在苍老师、武老师的指导下,懂得了很多很多,至少算是半个熟练工种吧。

    但是临安公主可不知道啊,自己要怎么开口,怎么行动,才能将事情的发展控制在自然的范围内,不让临安公主把自己看成大灰狼呢?

    说一句实话,对于临安公主,经历过失恋的庞煌,真的把她疼到骨头里面了,虽然没有夫妻之实,但是庞煌似乎很享受夫妻之间的暧昧,至少很享受里面含着的那一点点纯洁。要破坏掉,真的有些舍不得。

    舍不得也要破开啊!自己毕竟是男人,总不能在家和妻子享受暧昧,去青楼解决**吧,而且自己的**,好像从穿越之后,还没有解决过。

    想到这里,庞煌真的有些急不可耐的想要回到北平了。
………………………………

165 一些小事

    十月,在北方已经算是进入了冬季。

    和林城内,宣光皇帝下朝回到内宫,见权皇后正在逗自己的幼子额勒伯克玩。额勒伯克是他登基之后,和一个蒙古后妃所生,这个蒙古后妃不过是一个小部落的女人,所以生下皇子之后,没有多久就莫名其妙的死了,这个小孩也就由权皇后领养,这时才两岁多,已会走动,还能牙牙学语,煞是有趣。

    本来瘦弱的宣光皇帝,见到天真可爱的儿子,特别是被他那清亮无邪的笑声所感染,禁不住激动地一把将儿子抱起。从来没被父皇抱过的儿子吓坏了,踢蹬着腿挣扎着。宣光皇帝还从没使过这么大的力,累得气喘吁吁,浑身乏力。

    急得权皇后连忙上前接住额勒伯克,说:“皇上,别累着你了。”一边笑训着自己的这个养子,说道:“这是父汗疼你呢。”

    宣光皇帝气未喘匀,心里却仍然很高兴,说:“这孩子长得挺结实,没想到会这么重,果然是我黄金家族的后裔。”

    见皇上赞美额勒伯克,权皇后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买的里八剌。看着养子的眼神于是就有些冷淡了。

    可是心里不免暗自吃惊,为皇上身子的愈益虚弱而吃惊。她见皇上满额晶莹的汗珠,便放下额勒伯克,去给他揩拭。透过薄薄的丝绢,她感到一种浸肤的冰凉。

    “全是虚汗哪!”这意念掠过她心头的那一刹那,她心里浮现了不祥的阴影。想到皇上和一帮美人没有节制的生活,她忍不住地说道:

    “皇上,你得珍惜龙体呀!”

    这本是宣光皇帝最不愿意听的话。最近两年,他对女色,如痴如醉,谁若稍加劝说,都要龙颜大怒。要是说当初是因为儿子被俘,宣光皇帝急切的想要再生一个儿子,才那么痴迷于女色的话,而现在,几乎已经是习惯成自然的一件事了。

    不过这一次他没发怒,因为这话是权皇后说的,他与权皇后的感情还是不同一般的。毕竟是患难的夫妻,当初一起享受,一起逃走,一起又来到和林,而且怀有对放逐买的里八剌这个儿子,心里对权皇后还是有一定歉意的。

    对于权皇后这句他不愿听的劝说,他意外地没有生气,反唤回一丝缠绵的旧情。他不无愧疚地捉住权皇后的手,轻轻地说:

    “皇后,我何曾不想多到你这边来,只是心不由己呀!”

    权皇后知道皇帝是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无奈的说:“皇上,我的意思是你要保重身子,切不可劳伤龙体啊!”

    宣光皇帝颓然地坐了下来,深受触动地叹了一声,极乏信心地说:“朕也不想那样,但是除了那些事,朕还能干些什么呢?”

    见宣光皇帝这副气馁模样,权皇后以为是自己言重了。忙安慰说:“臣妾言辞欠当处,请皇上见谅。”

    被权皇后的温存、体贴所打动的宣光皇帝,忙摇头说:“皇后所言极当,朕当自律啊。”

    权皇后见圣上这天心情虽不怎么好,却还能听进话,觉得这正是一个好机会,便道:“恕臣妾多言,皇上虽然现在春秋鼎盛,但是作为皇子,一直在双泉海哪里,也不是一个办法,别人会有想法。。。。。。。”

    提到买的里八剌,宣光皇帝默然不语了,半晌才淡淡地说:“皇后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权皇后明白自己触到了皇上的痛处了,很有触怒皇上的可能,但她觉得话已出口,即使惹怒龙颜,也在所不惜了。便道:“正是这样。皇上,臣妾以为应该召买的里八剌回来。”

    宣光皇帝惊讶地看着这个从来很少涉及朝政的权皇后,问:“是吗?”

    权皇后果决地回道:“正是这样。皇上,现在额勒伯克还小,皇叔刚刚意外身亡,和林暗流丛生,如果没有太子在和林震慑,臣妾恐有人有非分之念!”

    这话出自权皇后之口,使宣光皇帝大为惊异。他知道贤淑的权皇后是极少论人之过的,便问:“爱妃是不是听到了什么?”

    权皇后说:“正是。臣妾虽然是女流之辈,但现在也听说,也速迭尔最近叫嚣的十分厉害,正在质疑皇上黄金家族的权威,难道这些丞相他们都没有禀报吗?”

    宣光皇帝心里震荡了一下。他怎么会不知道,要是真的不知道,他也不会有些绝望。无奈地叹道:

    “都是黄金家族的子孙,这又是何必呢?这些话以后别乱说了。”

    权皇后明白,自己的丈夫不是不想管,估计是没有能力去管。话已说到这个份上已

    到顶点了,便说:“皇上圣明,臣妾牢记,只是提醒皇上提防着点。”

    正说着,侍女来报,奇太后驾到。权皇后正要去迎,不想奇太后已步履蹒跚地进来了。权皇后急忙行礼,且肃然说:

    “恭迎太后!”

    “权皇后,你哪来这么多礼数!”

    奇太后和权皇后两人,都是高丽王室出身,所以大家互相见了面,感到亲热很多,虽然是婆媳关系,倒是没有那么多礼数。

    两人打完招呼,奇太后就对宣光皇帝说:

    “皇上,我是找你来的。”

    宣光皇帝问:“母亲找朕?有什么事吗?”

    奇太后说:“为金山部在辽东一带的战事?”

    宣光皇帝惊奇地说:“金山部,现在都十月了,那里还在打仗吗?”

    奇太后说:“不打了,金山部无功而返,打不起仗了,冬天到了,金山部再打下去,估计全族都要灭亡了,皇上,据说完者不花劝你封纳哈出为王,但是不去增援,是吗?”

    “是的,母亲,朕对于这些建议,都准了啊!”

    “你怎么这么糊涂呢?你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母亲,丞相说,可以封纳哈出为王,但是绝不能帮助其打仗,因为纳哈出是想要要打几场胜仗之后,再投靠大明,我们就是不能让他胜,所以才不帮助啊。”

    “你想明白一件事了没有,纳哈出为什么想投靠汉人?还不是你的所作所为让他失望了,不让他胜利,纳哈出就不会投降了吗?笑话。。。。。。。。”

    “儿子做错了什么吗?”

    “你经常不理政事,我不理你,但是你不能如此糊涂吧,纳哈出就算是想要投靠汉人,那也是被你气的。就算他是想投降,想打胜仗也是为了多一些筹码,完者不花是不是这样给你说的?”

    “是的。”

    “难道没有筹码就不能赌一把?孤注一掷的赌徒还少吗?”

    这话在宣光皇帝听来,太意外了,极惊惶地说:“但是丞相说,只要纳哈出没有了筹码,就不敢投靠汉人啊?”

    “完者不花,他的部族就在亦集乃附近,要是皇上下旨帮助纳哈出,他的部族首当其冲,这点小心思,难道皇上都看不破吗?”

    奇太后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消息要不是接待家中来人,刚才跟哀家说的,哀家还不知道!现在高丽依附我大元,咱们不能让人家冷了心,纳哈出若是投靠大明,高丽必定选择大明,皇上你看着办吧。”

    =====================可恶的分界线=========================

    也就是在这一天,北平公主府内。

    月移中天,万籁俱寂,庞煌搂着浑身散发着温馨的年轻的临安公主。月光透过窗棂,挟带着春夜泥土的气息,窗台上的花影,投在这间依然笼在温情洋溢氛围的房子里,他轻轻地抚摸她的脸。

    “今天喝的太多,可能有些不知轻重了。”庞煌心里自言自语地说。

    “你在想什么呢?”临安公主把头枕在他的怀抱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你今天好粗鲁,弄得人家好疼!”

    “是为夫的不对,都怪那个常茂,灌了我那么多酒!”庞煌用手拍着临安公主瘦削的肩膀,不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借口而感到满足。

    今天常茂来公主府做客,两人说了一会公事,然后常茂就要酒喝,临安公主正好斩衰期满,也作陪了一会。

    晚饭期间,三人都喝了一些酒,不过庞煌这厮纯是故意拿酒壮胆,拿上来的,却是五十多度的二锅头,结果,常茂喝的尽兴而归,等庞煌和临安公主进了卧房,便有些控制不住**了。

    虽然是一个有心,一个无意,但是男女间的事情,用酒水稍微遮掩一些脸面,特别是夫妻之间,哪有不水到渠成的。

    秋凉如水,虽然白日里丽日高照,但一到夜晚,公主府就变成了凉风习习,十分宜人。但庞煌很快就感到躁热了。

    庞煌和临安公主相互深情的凝视了一会,静夜里传来一声鸡鸣,打破了这份温馨,心急的庞煌就将临安公主搂在怀里,在她的脸上,腮边亲吻着。

    夫妻二人在这融融秋夜里终于要完成宿命;彼此血管中都涌动着暖热的春潮,蛊惑着情与肉的热烈**。沉默片刻之后,迅速脱下衣服,钻进绣金红罗帐里,沉醉在温柔甜美的**之欢里……。
………………………………

166 你们都是特种兵(上)

    “你们都是特种兵!!至少本官会把你们训练成特种兵!!”

    “不要问什么叫做特种兵,很直接的告诉你们,本官也不知道,但是本官只知道一件事,特种兵,就是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完成别人不能完成的任务!!”

    庞煌扫视了一圈在台下站着的五百亲卫,心想不愧是从老朱的嫡系里面筛选出来的精锐,从卯时拉出来,一直静静的站在那儿,现在已经是巳时了,两个多时辰,换算成几百年后的二十四小时制,基本上就五个小时了。

    依稀记得自己当初上大学军训的时候,站了半个小时就已经快虚脱了。这五百亲卫站了五个小时,还是一动不动的站在那儿,没有一点疲惫的意思。

    大明不愧是以武立国,对于士兵们的训练一直都未曾松懈过。

    在洪武五年时,朱元璋以天下既定,害怕将士习于安逸,废驰武艺,便命中书省臣同大都督府、御史台、六部官定议教练军士律。

    洪武六年正月十六议定:凡各卫所将士,务必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武艺。骑卒必善驰马射弓及枪刀;步兵善弓弩及枪。

    凡射弓,每一人以十二箭为则,内六箭远可到(将士一百六十步、步军一百二十步)、近可中(五十步)的为试中;凡躬弩,每一人用十二箭,内五箭远可到(蹶张八十步,划车一百五十步)、近可中(蹶张四十步、划车六十步)为试中;凡用枪,以进退习熟为试中。

    在南京的卫所,每一卫以五千人为一个界限,抽取一千人,令所管指挥、千百户、总小旗率赴皇帝前试验,其余军士以次更番演试,周而复始。

    在外各都司、卫所,每一卫于五千人内取一千人,令所管千百户、总小旗率赴京师皇帝前试验,试验完毕即回卫,其余军士亦以次赴京,周而复始。

    所试军士,如骑卒马上便熟善射及枪刀;步军善弓弩及枪,三事俱优,所管指挥、千百户、总小旗各以其能受赏;不中者降罚。军士中者受赏,不中者亦给钱六百为道理费。

    各卫指挥所管军士一千人内三百至四百人不中,停俸四月;五百人不中,停俸半年;五百至七百人不中,停俸十月;六百人之七百人不中,停俸一年半;七百人以上不中,指挥使降同知,同知降佥事,佥事降千户。

    千户所管军士一千人试验俱中,各以其能受赏,不中降罚:二百人至四百人不中,停俸半年,四百人至六百人不中,停俸一年,六百人以上不中降百户。

    百户所管军士一百人试验俱中,各以其能受赏,不中降罚:二十人至四十人不中,停俸半年;四十人至六十人不中,停俸一年;六十人以上不中降总旗。

    总旗、小旗所管军士试中,各以其能受赏,不中受罚:总旗所管五十人内二十五人不中、小旗所管十人内五人以上不中,皆降为士兵。在南京卫所发广西南宁、柳州守御;在外卫所北方的发极南烟瘴地方守御,南方的发迤北极边地方守御。

    各都指挥使司,务必时加提督所辖卫所,整齐将士操练习熟。若怠惰失于操练,致使所辖卫所军士赴京试验不中,以所试军士十分为则。四分以上不中,停俸一年,六分以上不中罢职。

    如此的练兵方法,在前几年各卫所都还照着执行,但是三年后,就慢慢的懈怠下来,因为全国各地的兵卒前往南京,光是费用就是一个不小的开销,而起朱元璋哪里有那么多空闲时间看练兵结果,最后都是交予兵部执行,力度就慢慢的降下来了。

    而定下来的赏罚制度,也成为了某些大臣收买人心的工具,但是朱元璋对于南京的驻军,特别是自己的亲兵队伍要求的特别严格,这种赏罚制度却是继承下来,成为练兵的一个很好的激励政策。

    要不然徐达在和庞煌闲聊的时候,就长叹道,大明最强大的军队,不是卫所的军队,也不是常年在边陲作战的北军,而是皇上的亲兵队伍。

    虽然不过才三万人左右,战场上相见,如果将领的指挥能力差不多的话,皇上的亲兵,可以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