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好运加身-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国核心人物的身体状况确实是高级机密。张宁自知失言。他想知道太皇太后还有多少日子,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谋划,因而没往深里想。

    “我有事拜托你。”张宁自然而然转移话题,说出今天来的目的:“能不能在适当的时候,在太皇太后面前说几句话?”

    “什么话?”悠悠道,想到他胆大妄为,可不要利用自己胡作非为,又加上一句:“我没能力动他。”

    谁不知道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动他先把皇帝得罪了。

    “不,我想让你在适当的时候将他的恶行拣要紧的告诉太皇太后。”张宁诚恳地看她,道:“我怎会让你涉险?更不会让你说违心之言。他在宫外的所作所为,太皇太后哪能尽知?不用多说,拣要紧的说上几句就行。”

    两人都以“他”称呼王振,虽然婢女们站得远远的,但两人十分谨慎。

    你倒挺机灵,想借太皇太后的手除去他。悠悠极有神采的眼眸凝视张宁一息,轻轻颔首:“好。”

    据实说几句话,不牵连郑王府,不违背她的良心,倒也无妨。她思忖间,略微迟疑的开口:“陛下年幼时,先帝便驾崩。这些年陛下待他很有些不同。太皇太后怕是无法做得太过。”

    皇帝的面子还是很值钱的,若真不顾他的颜面,怎么树立他的威严?帝王若无威严,这位子如何坐得稳,江山怎能稳固?

    她这是提醒我,太皇太后也有不得已的时候吗?张宁道:“我明白。”见她依然凝视自己,再说一遍:“明白了。”

    明白就好。悠悠道:“父王来信说,令尊亲自写信为你求亲,他回信拒绝了。”

    岂止是拒绝,简直是觉得奇耻大辱,这些自然无须告诉他。

    张宁前天接到张勇的回信,极为自傲地提及求亲之事,没想到郑王已经拒绝。看来郑王和京城有特殊通信渠道,比军方的通信要快。他想了想,道:“郑王同意,太皇太后不肯应允,也没用吧?”

    “是。”悠悠坦然道。

    自她到京城,受封郡主,深得太皇太后欢心,她的婚事就不由父王做主了。

    张宁估计一刻钟快到,趁现在提起,心一横,干脆道:“悠悠,如果你能做主,你会答应吗?”

    小名这么自然而然地从他嘴里说出来,让悠悠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既有些害羞,又有些欢喜。
………………………………

第42章 各忙各的

    “没想过。”悠悠摇了摇头,道:“想了没用,不如不想。听说皇祖母给你三年?”

    三年封侯,谈何容易。悠悠无声叹息。

    张宁点头:“是。”

    悠悠没有说话,不知想什么,极有神采的眼眸渐渐黯淡。

    “你放心,我一定能做到。”张宁声音虽低,语气却坚定。这句话,他既是对悠悠说,也是对自己说。

    悠悠心里感动,却不忍他背负太多,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

    能说什么?说什么都不合适。

    一刻钟差不多到时,张宁趁悠悠没注意,悄悄取下玉佩,以袖遮掩,收进袖袋里。本以为悠悠没发现,没想她道:“你的玉佩呢?可是掉了?绿萝,帮张公子找找。”

    自从那天被张宁骗解开他手脚的绳索,又被他骗去五军都督府,回府受了责罚后,绿萝就把张宁恨上啦。主人吩咐不敢不从,可不情不愿之意十分明显,就只是站在那儿,道:“公子在哪掉的玉佩?”

    “不用了。”张宁不在意的摆手,道:“不过一块玉佩,丢了就丢了,不值什么。”

    确实是,一块玉佩而已。悠悠没再说什么,绿萝更是眼望别处,懒得搭理这个不着调的混蛋。

    张宁自不会和绿萝计较,没的掉身份。

    不用时刻注意时辰,张宁稍稍放松了些,和悠悠喝茶说笑,一个时辰后才告辞离去。

    …………

    朱祁镇去慈寿宫向皇祖母请安,走到半路,想起什么,停住脚步道:“朕先过去,你回去取一些玫瑰糕送来。”

    今天的玫瑰糕又香又糯,想必皇祖母喜欢。

    贾小四答应一声回去,转了个弯,刚好遇到张辅等五位顾命大臣到慈寿宫向太皇太后禀事,便避在道旁行礼。

    张辅走在最前。他身为武将,一向习惯大踏步,不像文官们那样走路四平八稳。他远远看到贾小四时,不仅没有放慢脚步,反而走得更快,和后面杨士奇等四人的距离拉得更开。

    堪堪和道旁的贾小四擦肩而过时,他右手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圆。

    贾小四目芒一缩,微不可见地颔首。

    后面四位顾命大臣,三杨边走边讨论朝政,胡潆年纪大了,眼睛花得厉害,纵然是老牌间谍,也没能发现两人之间的小动作。

    五人和朱祁镇前后脚进了慈寿宫,参见太皇太后和皇帝后,太皇太后赐坐。

    每天这个时辰,五人会过来禀报政事,皇帝过来请安,顺便旁听。是的,旁听、学习政务。

    杨士奇率先开口,道:“陛下,娘娘,固安、涿县多地连日暴雨,灾情严重,臣请立即赈灾。”

    灾民等不得,赈灾是急中之急,因而他先行提出。

    太皇太皇看了朱祁镇一眼。

    朱祁镇道:“今天早朝,杨卿奏报此事,孙儿准了。”也就是说,这件事已经在早朝议过了,现在再提出来,是为了征求太皇太后的意见。

    太皇太后严峻的脸上露出笑容,道:“如此甚好。”

    “谢陛下、娘娘。”杨士奇说完坐直身体,目视前方。

    几人都是他几十年的同僚,哪会不清楚他要说的话已说完?杨荣接着道:“只是国库所余银两不多,臣请陛下下谕,由这些地方的县令先行放粮赈灾。”

    也就是说,动用当地官府的存粮。

    太皇太后道:“哀家乃妇道人家,哪懂得这很多?诸卿自行商议就是。”

    一有难决之处,你就说你是妇道人家。你这妇道人家,可是曾立过皇帝的。胡潆腹诽。

    朱祁镇还是太子时,宫里有传言他不是孙贵妃,即现在的孙太后所出,而是宫女所生,太子之位很是不稳。先帝驾崩后,召藩王入京继位的传言满天飞,是太皇太后一言而决,朱祁镇才顺利登基。

    杨荣道:“是。”

    我们在来慈寿宫的路上就商议过了,要让灾民尽快得到安置,只能用这办法。

    一场暴雨就让多地成灾,国库却拿不出银两购买粮食,安置灾民。要是张宁能快点把纺织厂开起来就好了。朱祁镇更加迫切地希望张宁如他所说,做到工业创收,虽然言谈中他说的很多新名词自己不大明白,但只要能收到税,有银子,又有何妨呢?

    朱祁镇在心里轻叹一声,道:“卿尽管放手去办就是。”

    杨荣又说了几件别的政务,表示说完后,杨溥才开口。他为人低调,每次总是最后一个开口。

    政务说完,张辅说些军务,胡潆身为特务头子,大多数时候递密折,小朝会上说的极少,这次也没说什么。他为人随和,很好相处。

    待议完政事,贾小四才送玫瑰糕进来。他去乾清宫取来,见里面在议政,不敢进来,一直在外头候着。

    粉红色的玫瑰糕让人看了很有食欲。张辅几人眸中隐有笑意,倒不是稀罕玫瑰糕,而是为皇帝有孝心而欣慰。

    群臣分食完玫瑰糕,张辅等人告辞离去。

    朱祁镇并没有立即回去,而是陪太皇太后说话。这时,宫女报安定郡主来了。

    悠悠很有心,常掐在顾命大臣们议完政事离去时来请安。

    太皇太后笑道:“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偏偏就剩一块给她。”

    刚才分食时,一人一块,恰好食盒里剩一块,偏偏她就来了。玫瑰糕不算什么,皇帝孝敬的才大大不同。

    朱祁镇瞟了外头低头侍立的贾小四一眼,心想,只怕不是凑巧吧?

    说话间,悠悠进来、行礼。

    太皇太后一改刚才严峻的样子,慈眉善目地笑道:“呶,这儿有一块玫瑰糕,你吃了吧。”

    这不是我让御膳房改良后制作出来的吗?悠悠并不说破,极有神采的眼眸一片笑意,道:“多谢皇祖母。”

    “陛下孝敬我的。我留一块给你。”太皇太后像小孩子讨功一样的语气逗得朱祁镇和悠悠都笑了。

    “皇祖母最疼我啦。”悠悠说着把玫瑰糕递给朱祁镇:“皇兄吃么?”

    “他吃过了,这是你的。”太皇太后显然更疼孙女一点,道:“陛下快去处理政务吧。”

    朱祁镇无奈道:“皇祖母好偏心。”有了孙女,就嫌弃孙子了。
………………………………

第43章 动气重要

    老铁赤着胳膊,只着犊鼻裤,站在火光熊熊的炉前,看着炉里的铁融成铁水,汗如雨下的脸上全是惊奇。

    “公子,真的能行。”他嗓子发干,声音嘶哑,对站在旁边,一袭紫衣几乎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的张宁道。

    太热了。张宁随身携带的锦帕一趟趟地拧水,一趟趟的抹汗,无比怀念前世的空调。如果能提前五百多年发明电,发明空调,一定很爽。

    老铁的声音震得张宁耳膜嗡嗡响,不得不收敛思绪,道:“融成铁水算什么,得流进模具里,成形,冷却,才算成功。”

    老铁买来焦炭后,炉火的温度是上去了,用铁锤却无法捶打出图纸上的形状。三百斤的汉子急得快哭了。

    这是纺织机的零部件,不是铁锹等农产品,手工无法锤打出来很正常。张宁安慰他两句,设计了一个模具,实验了四五天,终于快成功了。

    是的,只是看到成功的希望。

    老铁抹了一把脸上不知是汗还是泪的水,道:“公子说得是。”可千万得成功啊,只要能做成,他愿意从此吃斋念佛。

    张宁哪知道他动了信佛的心思,冷静道:“如果没成功,那是我的错,模具没做好,跟你没关系。”

    他没有做模具的经验,不过是前世看杂书时在一篇文章看过模具的做法,这时依样画葫芦,能不能成心里实在没底。

    “公子……”老铁感动得快哭了,道:“你不用为小的受过。”

    “我说事实。”张宁道,眼睛一眨不眨看着铁水流向模具,慢慢流满。

    公子实在是太好了,我这条命,以后卖给公子啦。老铁看张宁的眼神只有感激和忠诚,一心想着以后要怎样以命相报,突听张宁道:“成了。”

    铁水和模具之间有一块厚钢板,模具满了,按下一个开关,铁板移动,挡住铁水。模具下面是井水,冷切后便是要做的零部件了。

    从作坊出来,张宁先让任高打水,冲了个澡,换上带来的干净衣裳。这才一身清爽地看新鲜出炉的产品,重新量了一次,确定形状尺寸无误,才对犹如获得新生的老铁道:“这样的铁条,你先生产两百条出来。”

    “哎。”老铁兴兴头头地应了。不就两百条吗?太容易了。要是都这么容易,还要铁匠做什么?老铁满满的自傲感,自己,不,公子这是开创铁匠的先河啊。

    这么高兴做什么?张宁翻了个白眼,道:“拿图纸来。”

    老铁屁颠屁颠地跑去,不一会儿把所有图纸拿来,高高兴兴道:“公子!”

    全都要这样弄吗?以后我叫学徒守着就成,不用费什么力,就能做出很多东西。

    张宁又道:“纸,笔,磨墨。”

    行,你要怎样都行。老铁又亲自跑进屋翻出纸笔,老铁作为铁坊的掌柜,是识得几个字的,每天生产多少农产品,需要记帐。

    墨磨好了,张宁提笔,边翻动图纸,边打勾,然后把打了勾的图纸抽出来递给他:“这些同样打两百件。”

    “什么?”老铁傻眼了。有这么方便快捷的方法,还要用笨功夫吗?

    张宁道:“你以为设计模具很容易?这些零部件不复杂,你照尺寸打就是。”

    想使唤我给你做模具,也得形状完全无法锤打才行。

    “公子……”老铁讪讪。实在是兴奋过头了,以为以后只要把铁融成铁水,再流进模具里就成,没想到公子不答应啊。

    “模具设计很费神,制作更费神。公子我做不了那么多,你多多体谅。”张宁拍拍他的肩膀道。

    “公子,小的是大老粗,很多事不晓得,你大人大量,别怪小的。”老铁到底是铁坊掌柜,马上反应过来,自己刚才本末倒置了。

    “你也是为了作坊。只要把两百只纺织机做出来,作坊获益不菲。公子我做主给你一成分红。”

    一成分红!那得是多少银子?老铁眼珠子红了,被银子刺激的。

    他看过图纸,纺织机那么厚的一叠图纸,得用多少铁,费多少功夫?这样一台卖很多银子吧?这笔生意,作坊得赚好大一笔吧?一成的红利,够他给儿子买一个小院子,娶媳妇了吧?

    他兴奋得满面红光,张宁一手拿没打勾的图纸,一手拿零部件,出门上车走了。

    上了马车,张宁把腰间的玉佩解下来。这次能成功,玉佩带来的好运不可谓不重要。前几天他在宫里当值,抽不出身,老铁尝试无数次,简直是花样失败,没一次能成。他佩玉佩过来,一次就成功了。

    操作的流程其实没变,操作的人也没变,都是老铁。他只是佩着玉佩站在那儿,什么都没做。

    将玉佩放进袖袋,张宁头疼了。他总不能一直在那儿镇着吧?也不能把玉佩交给老铁,甚至不能说明玉佩能加持好运,要不然这东西会遭哄抢的。

    就是遭哄抢。好运,谁不想要?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玉佩的老铁,是不是依然重复一次次失败,甚至没有成功的可能?

    张宁越想越头痛。他揉了好一会儿额角,心一横,不管了,要是一直失败,只能从现实找原因,要是能成功,只是成功率多少的问题,才算正常。玉佩的作用,大概是增加成功率。

    马车突然停下,外头有人哭叫,有人驱赶,乱哄哄的。

    张宁掀帘一看,只见东边来了很多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百姓,男女老少都有,孩子哭,妇女叫,乱成一团。京城的路上避之不及,也有人出声驱赶这些人。

    “怎么回事?”他问。

    任高道:“固安的灾民流窜到京城了。”

    固安的灾民?皇帝不是下谕固安县令开粮赈灾么?难道县安没开仓,朝廷也没拨粮?张宁满腹疑惑,道:“没有人管吗?”

    “小的这就去打听。”任高说着下马过去。

    东面过不去,只能绕道。张宁道:“先回府吧。”

    高小弟驾车掉头,绕了好大一圈,才回到安乡伯府。这一路,遇到四五拨灾民,每个人都脸黄肌瘦,衣衫褴褛,大人叫小孩子哭,十分凄惨。
………………………………

第44章 见机快

    张宁回府,马上吩咐老关择地搭粥棚,施粥。

    老关动作十分迅速,半天就把粥棚搭好,支起炉灶煮粥。

    涌入京城的灾民越来越多,以至永定门一带臭不可闻,全是米共田。

    安乡伯府第一个在永定门附近搭粥棚,第一锅粥刚煮出来便遭哄抢,烫伤踩伤若干人,老关不得不为这些人请大夫,又加派护院施粥。

    张宁得知后,道:“再派些人过去,让他们排队,不排队的不给粥。”

    “是,公子。”老关领命,再派三十个力气大的护院过去,在棚前当人墙,他则站在长条凳上维持秩序,到天快黑时,总算勉强排了两条长队。

    粥很稠,筷子插而不倒,每人一大碗。

    眼看宵禁的时辰到了,老关满头大汗道:“公子,怎么办?”

    夜里聚这么多人,知道的说是施粥,不知道的以为要造反呢,会出大事的。

    张宁道:“施完煮好的粥,让他们明天再来。”

    他正在谋算王振,可不能让人抓住把柄,更不能让皇帝猜疑。

    人实在太多了,大多数闻讯赶来的灾民没能领到粥,急得快哭了。

    老关站在长条凳上做即时发言:“明天辰时施粥,各位早点过来。”

    辰时排队就来不及了,很多人准备在这儿过夜,不过几息功夫,就排了一条两里长的队。

    原来带铺盖排队自古就有。张宁无声嘀咕,让老关回府取些被子过来,给那些躺在地上的灾民。

    老关为难了:“公子,府里哪有这么多被子?”

    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条被子多少铜板知道么?灾民成千上万,哪照顾得过来?

    张宁道:“能给多少算多少,先给那些老弱病残。晚上凉,身体弱再着了凉,哪捱得住?”

    公子心就是好。老关答应自去,至于这些人领了被子会不会被抢,张宁实在管不了了。

    …………

    “安乡伯府在永定门施粥?”张辅得到消息不淡定了,随即吩咐管家:“明天一早,你派几个人去搭粥棚。”

    刘瑜、顾兴祖、薛诜、谭璟、孙杰等人得到消息,同样不淡定。

    主人没发话,管家哪敢做主施粥?肯定是张宁吩咐。问题是,张宁怎么变得如此出色?如此有眼光?

    施粥解朝廷燃眉之急,既得善名,又可博皇帝欢心,何乐而不为?花费些些银两完全值得。

    这小子见机太快了。

    刘瑜把刘念叫过去,道:“你别上学上傻了,去看看阿宁最近做什么。”

    “阿宁怎么了?”校阅没通过深受刺激的刘念最近一改常态,每天手不释卷,吃饭还一手拿筷子一手拿书。

    “你去看看。”刘瑜生气呀,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张宁不学好时两人天天混在一起,张宁简在帝心儿子不理他,自顾自在府中读书?儿子是傻了吧。

    刘念担心张宁,不知他出什么事,赶紧坐车到安乡伯府。

    当然没找着,张宁进宫当值了。

    …………

    张宁正当值呢,悠悠来了。

    他在宫里当值小半个月,一直没见悠悠过来,正奇怪呢。悠悠和朱祁镇感情不错,又常进宫向太皇太后请安,按理说,会顺道过来才对。

    悠悠身着浅蓝色衣衫,同色罗裙,素淡雅致。她似乎在寻找什么,直到极有神采的眼眸隔空和张宁碰上,才抿嘴一笑,翩然进偏殿去了。

    她在找我?张宁唇边浮起甜蜜的笑容,女朋友穿到这儿后含蓄很多呀。

    他的右手从绣春刀刀柄上松开,悄悄伸进袖袋里,摸了摸玉佩,想着等会她过来时要不要把玉佩佩上。

    要是佩上能一直走好运,没有厄运这回事就好了。张宁无声感概,又觉人心不足,一刻钟足以改变很多事了,何况取下再佩上,时间重新计算。

    等等,取下再佩上?张宁差点跳起来,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只要没被人注意时悄悄取下,移开腰间,隔几息再佩上不就行了吗?嗯,晚上回府试验一下。

    有了新思路,张宁心情好得很。

    过了约莫三刻钟,贾小四过来道:“张总旗,陛下叫你过去。”

    张宁答应一声,跟在贾小四身后朝偏殿走去,看着前边清秀的身影,他总觉得贾小四今天看他的眼神怪怪的。

    怪怪的!张宁想起什么,打了个寒噤,赶紧摇头,把脑中某个可怕的念头赶走。

    进了前殿,见朱祁镇没有在往日看奏章处理政务的殿中,而是在东阁。东阁小些,阁中放几个厚厚的锦墩,一张矮几,朱祁镇坐在上首,悠悠在下首相陪。

    悠悠很喜欢锦墩?张宁脑中闪过这么一个念头,行礼参见道:“臣参见陛下,见过郡主。”

    “免了。坐吧。”朱祁镇道。

    张宁在锦墩坐下,道:“陛下唤臣,有什么事吗?”

    自从那天王振不知用什么办法劝阻后,这些天朱祁镇一直没再叫张宁过去说话,更没有让张宁一起用膳。知道的是王振阻挠,不知道的还以为张宁言行不当,让朱祁镇不快了呢。

    今天会来叫,是悠悠开口吧?张宁猜测,看了悠悠一眼。

    悠悠微微一笑,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道:“听说你在这儿当差,我一直没空过来,刚才一看,你穿这一身还挺好看的嘛。”

    你男朋友我一直挺好看。张宁无声自语一句,一本正经道:“郡主谬赞了。”

    果然你在陛下面前才有点正形。悠悠极有神采的眼眸更加迷人,道:“灾民进京,事情不小,你第一时间搭棚施粥,做得很好,陛下刚才还夸你来着。”

    你到这儿,就为告诉皇帝,我第一个搭棚施粥?张宁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勋贵文官士绅会一古脑跟风,他也就占了个先。当然,得群策群力,要不然败光安乡伯府的家财不够买米施粥。

    灾民太多了。

    “正是。卿为朕分忧,朕心甚慰。”朱祁镇真心实意道。

    涝灾几天,县令才写奏章送报京城。内阁拟了条陈,经皇帝、太皇太后同意,再拟了旨,八百里加急传达圣旨,也得一两天。这么一来,离京城近的灾民已赶进京了。
………………………………

第45章 有恃无恐

    张宁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