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好运加身-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勇臂力过人,这一用力,张宁差点没被勒死。

    “你已经是兴安伯、指挥使了,怎么还这么娇气?”张勇埋怨了一句,松开双臂,道:“亏得你以后不用上战场,要不然为父还不担心死?”

    其实你之前一直很担心,所以才一直没上奏章请立我为世子吗?张宁腹诽了一句,道:“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的?”

    这话完全是废话。

    “刚进府就让人去叫你回来了。来,咱们父子到书房说话。”张勇一把把住儿子的手臂,朝书房走去。

    张宁顺着他的脚步,和他一起去了书房。

    进书房,关上房门,张勇神神秘秘道:“告诉为父,你怎么做到简在帝心的?”

    “怎么了?”张宁不解。实在是张勇的神情太有问题,由不得他不问。

    “陛下只信任王振,除了王振,谁也不信,怎么突然这么宠信你?儿子,你不会……”张勇说到一半吞吞吐吐起来。有些话,他放在心里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敢对任何人吐露,今天回家,当然要当面问儿子。

    张宁转念便明白张勇的儿子,失笑道:“父亲说什么呢?陛下和钱皇后夫妻情深,儿子却凭实力赢得陛下信任的。儿子是今年唯一一个通过校阅的勋贵子弟,进了锦衣卫后,献遂发枪和弹丸的图纸,劝陛下收取商税,又第一交税,如今户部还派人每天去户部收税呢。光是商税这一项,就为朝廷带来数不清的银子。”

    没错,周平等人现在还在户部收税。招募帐户先生的告示还有限,十天一次考试,通过的人为周平等人打下手,考察一段时间后再行接替周平等人的工作。

    “你做这么多?”通过书信,张勇知道儿子通过校阅,进了锦衣卫,在宫里当值,也知道儿子搞了个纺织厂,陛下御赐牌匾。他名下几间商铺交税他是知道的,管家老关写信告诉他了,他却不知道这条计策是儿子所献,更不知道儿子献什么遂发枪和弹丸图纸的事。

    儿子怎么这么能干?他凝视儿子,见他依然稚嫩的脸庞上充满自信,不由感叹:“三年不见,你长大了。”

    怅然若失之意充塞胸臆。儿子长大了,再不是那个顽劣的孩子,已经能建功立业了,他也老了。

    没看出异常就好。张宁的精神一直高度紧绷,张勇任何细微的表情和眼神都逃不过他的观察,见他感叹,放心不少,笑道:“儿子长大不好吗?”

    “好是好,为父也好了。”张勇一捋胸前的大胡子,苦笑道:“为父还自夸臂力过人,却不曾已是年近四十了。”

    他今年刚好四十岁。唉,不服老不行呀。

    “父亲一点不老。”张宁笑道:“如果父亲不留这么一大部大胡子,只在上唇留两撇修剪得很好看的胡须,肯定年轻十岁。”

    “哈哈哈,我儿子会夸人了。有这个本事,到哪都不吃亏。”张勇开心大笑,笑完道:“为父又不是刚留胡子那两年,哪能只在上唇留什么小胡子?你当官、升官,咱家都没大肆庆贺,这次为父回来,一定要好好摆一次酒。”

    来了。张宁笑道:“父亲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你高兴就好。

    “老关呢?怎么没见他?”张勇兴致很高地道:“先摆流水席,再唱三天,不,五天大戏。这礼么,咱就不收,咱家不缺这点钱。”张勇大气地道。


………………………………

第132章 热闹

    安乡伯府,不,兴昌伯府摆流水席了。

    据说安乡伯府前的路面摆了一百桌,谁都可以去吃,吃完抹嘴就走,不用随礼,也没人驱赶。

    京城百姓闻风而动,等着吃席的百姓排了老长,时不时还有人为争抢位子吵了起来。原因无他,只因为摆流水席的是张宁。

    自从太祖设立锦衣卫,还没有指挥使这么亲民过呢。别的不说,就冲他这身份,也得去蹭一顿啊,待老了,可以和子孙们夸口,老子可是吃过张宁的席面的。

    安乡伯府门前车马如云,贺喜的宾客一拨接一拨,老关笑得脸都僵了,唱名的小厮喊得嗓子都哑了,帐户先生记帐记得手酸,没办法,人太多了。

    戏台子搭在花厅院里,地方有些狭小,客人们依然热情高涨,不少人边点评戏子的唱腔,边望向向大堂的方向。他们都是在大堂和张勇见过礼,然后随小厮到这儿看戏的。

    不少人心想,老子要是有这么争气的儿子,肯定不止摆一百桌流水席,肯定不会收贺客的礼,你老小子也太小气了。

    有资格送礼,能到花厅看戏唱茶的,当然不是泛泛之辈。只有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才能迈进安乡伯府大门的门槛。

    四品以下,只能送了礼,在门房坐一会儿,喝杯茶,然后告辞走人。因为人太多,有很多人等了半天,也没能等到进入门房,只好在大门前站着喝完杯,再站一会儿,然后走人。

    府里的厨子、小厮们忙坏了,不过忙归忙,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只要老爷公子升官封爵,再忙他们也是开心的。

    外面鼓乐喧天,张宁的院里却清清静静,虽有丝弦之声传进来,却不妨碍他和刘念、顾淳、薛翰等人说话。

    刘念和顾淳再次请假出营,薛翰听到风声,也跟了过来。

    刘念是府里的常客,一向享有不经通报进府的特权,这特权张宁并没有收回去。他和顾淳在神枪营训练军士时,曾吹嘘过,这次顾淳便缠着他一起过来。

    三人在大门前和门房看到满满当当身着补子的官员,再看到刘念大摇大摆挤过人群,进了大门,老关不仅没有阻止,反而上来行礼,都心服口服。

    以顾淳现在的官职,只能站在大门口喝一杯花,薛翰是白身,只能去吃流水席,如今靠刘念,居然混了进来。

    刘念得意洋洋,道:“阿宁应该在府吧?”

    “不一定吧?”顾淳猜测:“没见他迎客。”据他收到的消息,今天满朝文武几乎全都出动,一二品大员到的也不少,张勇肯定要陪重要的客人,按理说,张宁应该在门前迎客才对,可他们刚才进来,只见到老关。

    “一定。”刘念自信满满。

    薛翰已经落下一截,不敢开口,只是敬畏地看着两人猜测张宁的行踪。

    “我说阿宁肯定在书房,你要不信,我们打赌,输了的醉仙楼请一顿好了。”刘念自从吃过一次醉仙楼后便念念不忘,却说不出醉仙楼哪里好。

    “好,赌就赌。”顾淳一点不服输,道:“我猜阿宁一定进宫,没在府中。”

    三人边说边去张宁所居的院子,进门就见张宁手执折扇坐在廊下,边喝着加冰的酸梅汤边摇扇子。

    “我没说错吧?”刘念得意。他穿开档裤就和张宁玩在一块儿,张宁什么脾气他会不知道?这人哪,最烦迎来送往的事,一旦遇上这些事,肯定躲起来。

    “没说错。”薛翰应声,对刘念又佩服一分,这人真是张宁的知交,能不佩服吗?

    顾淳不解,道:“阿宁怎么在这儿?”

    张宁笑道:“你们吵了一路吧?”

    刘念和顾淳说话声挺大,离得老远他就听到了。他的院子离大堂和花厅挺远,大堂的再热闹,也传不到这儿,花厅的丝竹之声是传到了,却很小。

    “他不信你在这儿。”刘念大大咧咧道,在张宁下首坐了。

    顾淳不解,道:“你怎么在这儿?”

    他自认为和张宁很熟了,说话也渐渐放得开,再说,张宁平时显得很好说话的样子,也让他的胆子大了一些。

    “阿念不是说了吗?”张宁笑,道:“家父也对我这毛病无可奈何,只好随我去了。”今天是为他封爵而庆贺,张宁其实很想在人前风光一回,无奈记忆中原主不喜欢这种场面,为不在张勇面前露馅,他只好装作不喜热闹的样子,独自在这里发呆。

    顾淳和薛翰都有些吃惊,心想,幸好你只需让他们害怕你即可,不需在乎他们的感受,要不然岂不得罪人?

    刘念让清儿端酸梅汤来,道:“所以我才过来陪他嘛。”

    以前但凡安乡伯府有喜事,都是刘念陪在张宁身边,而张宁一定是躲起来的。

    “现在还有我们俩。”顾淳忙道。

    “对对对,还有我们俩。”薛翰不甘落后道。

    三人陪着张宁说话喝酒,倒也自有一番乐趣。

    看看快到中午,张宁吩咐清儿做几个好菜端来,就见老关气喘吁吁跑来:“公子,快,快,陛下赐了一块玉佩。”

    皇帝送礼,不管送的什么,都倍有面子。

    张宁还没动作,薛翰的嘴已张得可以塞进一颗鸭蛋。

    顾淳则站了起来,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去,把御赐的玉佩接下,佩在腰上。

    刘念已连声催促:“快去,别让宫里的公公久等。”

    “来的是谁?”张宁淡定问老关。

    “贾公公,他说他也有薄礼。”老关眉飞色舞道。皇帝和太监都送礼,自家公子这面子够大呀。

    张宁起身走了出来,后面刘念、顾淳、薛翰像小厮似的紧紧跟随。

    贾小四已被张勇迎到大堂,香案也摆了起来了,来宾虽多,但鸦雀无声,只等正主儿到来,受了皇帝御赐的礼物。

    贾小四小身板站得笔直,满面笑容和张勇说着话,并没有皇帝近侍的傲气,在场的官员们暗暗纳罕,这位贾公公也太好说话了吧?他平时不是这个样子啊。

    张勇有些焦急,面上却不敢露出来,只是不停奉承这位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太监,生怕他不耐烦。


………………………………

第133章 皇帝的礼物

    贾小四极会察言观色,发觉张勇有些紧张,道:“小张大人公务繁忙也是有的,伯爷不必在意。”

    在场的官员有的由衷感叹:“难怪贾公公小小年纪便能和曹公公一争长短,确实会做人。”

    有的则对张宁更加敬畏:“连贾公公都得看张大人脸色,何况我?”

    大同的监军太监一向飞扬跋扈,张勇没少受他的气,对阉人有本能的畏惧,这时更加惶恐,道:“公公请稍待,老夫这就去叫犬子过来。”

    “不用不用。”贾小四好脾气地道:“咱家就在这里等。”

    张勇哪敢真让他等?急着亲自去找。两人一个转身要走,一个要拦着,相让不下,看得官员们目瞪口呆时,张宁来了。

    “这是怎么了?”

    “儿子,你可来了。”张勇如遇救星,接待贾小四,他很有压力,生怕一句话不慎,便给儿子惹来麻烦。

    贾小四道:“恭喜张大人,咱家道贺来迟,别怪。”

    张宁先向父亲点头回应,再对贾小四道:“有劳。”接着一一和在场的官员打起招呼。

    官员们连道:“恭喜。”

    一番热闹后,贾小四传皇帝口谕,再打开一个精美盒子,里面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他递上玉佩。

    张宁接了,无声嘀咕:“我又不是女人,送我玉佩做什么?”

    在场的官员们大夸张宁简在帝心,眼神却有些暧昧。张宁哪看不出来这些家伙的心思,故意问贾小四:“陛下怎么会送本官这个?”

    玉佩这东西,是能随便送的吗?朱祁镇心思细密,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东西只能赏后宫嫔妃?他这么做的用意何在?

    贾小四道:“陛下原想送一套文房四宝,临了又想大人日常只佩一块玉佩。这玉佩么,还总佩一会儿便取下来,有心送大人这个,大人也好轮换着戴不是?于是让取玉佩挑选,挑到一半,又觉不妥,还是咱家觉得,大人为人洒脱,不在乎这个,陛下想送什么便送什么。陛下才下了决心。”

    皇帝亲自挑选送给张宁的礼物!在场的官员都听到贾小四一语带过的话,不由天雷滚滚。就算皇帝要凑个趣,赏张宁,也不用亲自挑选礼物,何况为赏什么费尽心思?

    张宁在皇帝心里的份量可想而知!

    有些本不想送礼,只是见人人都送,不得不随意敷衍的官员,后背瞬间出了一身冷汗,不知张宁会不会去翻礼册?要是见自己送的礼太过普通,会不会挑自己的刺?

    张勇则一脸疑惑地看儿子,他有两份俸禄,一份爵位,一份官位,名下又有商铺,收入在勋贵中算不错了。父子相依为命,他一向不在京中,府上婢仆不多,张宁一向不缺银子,为什么会戴同一块玉佩,以致皇帝以为他只有一块玉佩,决意赏他这个?

    张宁哭笑不得,看来以后得多备几块轮流戴。一旦需要好运加持时,玉佩应该戴在那里才能发挥作用,还得好好想想。

    “陛下有心了。”张宁道。

    贾小四道:“不知这礼可合张大人心意?陛下说了,若这礼不合大人心意,大人要什么,尽管去内库挑选。”

    内库是皇帝的小金库,朱祁镇这是自己掏腰包送的礼。

    在场的官员眼珠子差点掉下来,可以随意去国库挑选,这是多隆的的恩宠?

    张勇也吓了一跳,知道儿子在皇帝面前吃得开,没想到和皇帝关系这么铁。

    “请公公回复陛下,臣对这礼很满意。”张宁苦笑道,难不成真去开皇帝的内库?有些事得适可而止,不能给个颜色就开染坊。

    贾小四装糊涂道:“大人满意就好,咱家这就回去复旨。告辞。”

    “公公用完酒饭再去。”张勇抢着挽留,递过早就准备好的荷包,里面是什么,在场众人自然无法知晓。

    贾小四推辞不肯收,道:“伯爷不必客气。咱家就是不奉陛下口谕行事,也要来一趟的,至于酒饭嘛,那倒不用。”

    “公公的礼,末将不敢受。”张勇把贾小四来的时候送的礼递了过去。

    贾小四哪肯收?两人当着在场所有官员的面推让。张宁实在没敢看,道:“父亲,贾公公一片好意,我们就收下吧。”

    “大人说得没错。”贾小四松了口气。他力气没张勇大,好几次差点被张勇推得站立不稳。他心甘情愿送礼,张勇这么搞法,倒弄得他很不好意思。

    张宁从父亲手里接过两人推让的锦盒,没打开看,不知装的什么,招手叫在廊下侍候的小厮:“交给清儿吧。”

    贾小四喜道:“张大人,伯爷,咱家告辞。”拱了拱手,没理会在场的官员,转身走了。

    张勇抢着送出门,贾小四有些无奈,我希望张宁自己送,我有话跟他说呢。

    贾小四说的是实话,朱祁镇不让他走一趟,他也要过来,因为他有事求张宁帮忙,宫里耳目众多,说话不方便。没想到张勇这一诚惶诚恐,白白浪费一次机会。

    唉,看在他是张大人父亲的份上,不跟他计较吧。贾小四无声自语,要换作别人这样事事抢着来,他肯定得便在皇帝面前递话,让这人当不成副总兵。

    京城勋贵多如狗,闲散的多了去了。

    张勇毕恭毕敬送贾小四出门,张宁和在场的官员谦让一回,分主宾坐了,说起闲话。官员们奉承如潮,张宁但笑不语,众人正说得热闹,张勇送完贾小四回来了。

    原主记忆里,张勇是一个喜欢在客人面前训斥孩子的父亲。张宁哪肯被当众落了面,以公务繁忙为由离开大堂,走了出来。

    转过庑廊,就见在大门口迎客的小厮迎面走来,道:“公子,杨首辅和杨阁老连廖诀而来,小的这就去禀报老爷。”

    杨士奇和杨荣一起过来?

    两人这一来,满朝文武除了杨溥,全都来齐了,自己的面子可真够大。张宁暗自吐槽,道:“顺便告诉老爷,我迎了出去。”

    两人一块儿来,不会为了亲事吧?


………………………………

第134章 敲定

    还真被张宁猜中了。

    杨士奇得知张勇回京当晚便想请杨荣过府拜访,谁知却接到张勇的请柬,请柬上写明于三天后大宴宾客,庆贺张宁封爵。他便改变主意,决定到时邀杨荣一块儿过来,敲定亲事。

    张勇之所以会派人送请柬给他,也是因为有说亲的由头在里边,要不然他一个伯爵、副总兵,怎么会给当朝首辅送请柬?

    杨荣也收到,他是媒人,也在必请之例。

    老仆久为门子,最懂迎来送往这些事。大门口站满了人,都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哪能让双杨和他们混在一起?一边让小厮飞奔入内通报,一边为两人带路,引两人往大堂来。

    张宁走到半路便遇上他们。

    老仆自行到大门迎客,张宁和两人边走边聊,一起去了书房,路上遇到仆役,让他请张勇来书房。

    大堂上的官员听说杨士奇和杨荣亲自到来,再次震撼,待得有人提及两家正在议亲,又恍然。不知谁小声嘀咕:“有个出色儿子就是好啊。”

    连首辅这样的人家都上赶着结亲。

    不知谁说了一句:“首辅算什么,张大人极有可能成为郡马呢。”

    “什么?”

    “不是说郑王瞧不上张大人吗?怎么可能结为亲家?”

    “你说的是老黄历了,那是张大人未曾发迹时,如今张大人炙手可热,谁不想有这样一个乘龙快婿?”

    “不知张大人会选谁?”

    大堂上议论纷纷,书房里,张宁和杨士奇、杨荣分宾主而坐,小厮上了茶,张勇也赶到了。三人重新见了礼,张宁退到末座。

    “伯爷在大同苦守,可真是劳苦功高。”杨士奇笑着奉承了一句。

    张勇同样笑道:“当年幸亏老大人提议,末将才有去大同的机会,这份恩情,末将可一直铭记在心。”

    听说本来要派顾兴祖去,后来还是杨士奇觉得张勇更合适一些。后来顾兴祖上下活动,终于谋了神枪营指挥使一职,这是后话。

    杨士奇笑道:“些些小事,何须挂齿?”心里却暗呼侥幸,要是当年阻拦,孙女的亲事一定想都不用想了。

    杨容儿对张宁十分动心,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

    张勇转头对张宁道:“当年你还小,为父为谋一份差事四处奔走,最后还是首辅大人慧识人,向陛下举荐了为父。”

    其实就是在大同有副总兵的缺时,在条陈上写上张勇的名字。这还是四五年前的事,朱祁镇还小,国家大事全由三杨和太皇太后拿主意,杨士奇觉得张勇合适,他哪会有异议?于是张勇去了大同,一呆就是四五年。

    你就没考虑过孩子的教养问题吗?张宁在心里吐槽完,向杨士奇道谢:“多谢大人。”

    “不用客气。”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杨荣笑道:“你们俩就要成为亲家了,这么一点小事确实没必要再提。伯爷,张大人已经和你说过了吧?老夫可是借了你的名义,向东里提亲,东里也答应了。”

    要是张勇反悔,他岂不是成了笑话?当媒人,也担着责任不是。

    张勇起身正正衣帽,杨士里和杨荣不知他要干什么,就见他郑重向杨荣行了一礼:“多谢阁老大人成全,末将这里谢过。”

    阁老为媒,这规格很高了。

    杨荣抚须笑道:“老夫这就放心了。你远在大同,书信来往不便,老夫虽征得张大人同意,却有擅自作主之嫌。说实话,老夫可是担心得紧。”

    担心什么,那就不用说了。

    张勇道:“末将接到首辅大人的亲笔信,即刻回书答应这门亲事,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媒人人选,要不然早就请媒过门提亲了。阁老大人仗义,可是成全了末将了。”

    他以为和杨士奇书信里说妥就行,压根就没想过媒人的事,哪里想到杨士奇让杨荣出面当媒人呢?

    “看来我抢到美差了。”杨荣笑得极早畅快,道:“能给杨大人当媒人,老夫很荣幸啊。”

    杨士奇笑道:“那是自然。”

    有张勇这话,亲事总算真正敲定下来了。事实上,两人通了书信,也可以算定下了,只是杨士奇不肯让孙女受半点委屈,才要求走完流程。

    张勇转头笑斥张宁道:“傻小子,还不上前见过岳祖父?”

    杨士奇抚须微笑,一脸怡然自得,摆明了早就等张宁上前见礼。

    张宁起身来到杨士奇面前,行礼道:“孙婿见过岳祖父大人。”

    “快快起来。”杨士奇受了他的礼,待他要直起身才抢上扶起,时间拿捏得刚刚好。

    看不出啊,这么大年纪身手还这么敏捷。张宁暗暗吐槽,顺势起身。他身子还没站起,小厮在门外道:“老爷,公子,郑王来了。”

    屋里有那么一息静得落针可闻。然后杨士奇的声音响起:“郑王来贺喜?”

    小厮看了张勇一眼,见他没有阻止自己回话,便道:“是,郑王送了四色礼物。”

    杨士奇和杨荣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狐疑和欣喜。狐疑自然是不相信郑王仅仅来贺喜,欣喜则是庆幸亲事已定,郑王就算亲自上门提亲,也迟了。

    张勇满腹狐疑地道:“快请。亲家和阁老请到花厅用茶,阿宁陪我去迎郑王。”

    藩王上门,礼数自然应该周到。

    杨士奇和杨荣随小厮去茶厅,张宁和张勇则向大门口走去,张勇一边走,一边道:“阿宁,你说郑王会不会提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