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之好运加身-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张辅也是这样想的,事关大明国运,皇帝脸面,哪能大意?
张宁郑重道:“这次务必检验出各营的战力,不合格者一律清除出去,千万别手软。”
朱祁镇微微颔首,一副不愧是好兄弟的神情。张辅则赞许地道:“张大人能这么说,足见赤诚。”
你是说我长大了吧?张宁想翻白眼,最后忍住了。
三人商量好战略战术,张宁和张辅告辞出帐,走在小路上,张辅沉声道:“阿宁,真的要较真吗?”
“嗯?”张宁不解,抬眸看他。
“遂发枪就罢了,‘雷鸣’却是不长眼睛,神机营若有图谋不轨者……”张辅话没说完,担心之意却尽显。
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只要有一个军士把‘雷鸣’扔到皇帝的御帐前,顾兴祖以谋反罪诛九族不说,张宁也会受牵拉,这东西可是他发明的。
他正是考虑过这个,才建议将御帐设在西山最高处,距演习的地方极远。张宁道:“国公爷不用担心,纵然军士中有天生神力者,也不可能扔那么远。再说,顾侯爷安排好枪手,只要有人不听指挥,马上击毙。”
明知这东西危险,哪会不预防?这可是诛九族的大事。
张辅没再说什么,到自己的中军大帐后,立即传令:“明天五更造饭,五更三刻列队,寅时开始演习。”
演习这个词是从张宁那里学的,他觉得挺形象,便用上了。
三大营的军士哗然,三大指挥使无一例外认为只是御阅,没必要那么较真,完全可以卯时埋锅造饭,辰时列队,何必起那么早呢?
薛诜第一时间求见张辅,想劝他改时辰,却被告知英国公已睡下,只好悻悻回帐。
宋瑛犹豫一下,最终决定奉令,跟着传令下去,全营熄灯。
顾兴祖却来找张宁问究竟,同样被告知张宁已经睡了,再看张宁的营帐,灯已经熄了,只好带着满肚子的问号回去。
文官们各种想法,说什么的都有,只有于谦接到命令早早熄灯睡觉,头一沾枕便沉沉睡去。
勋贵子弟们出发前得父辈嘱咐,难得随驾,一定要好好表现,能被皇帝发现最好不过,要是没被皇帝发现,则求张宁帮忙,想办法引起皇帝注意。总之日后能不能谋得前程,便在这几天了。所以接令后不约而同上床睡觉,养足精神。
…………
五更,西山半山腰,营地上,火光通明,人喧马嘶,不久飘来食物的香味。
天色将明未明,天边的云霞露出一线鱼肚白。空地上,参与演习的人员已列队完毕,三大营军容鼎盛,勋贵子弟们则一个个精神抖擞,文官们晚睡体弱,精神有些不济,却一个个强打精神。
朱祁镇身着戎装骑在白马上,左侧身着朝服的白须老者正是张辅;右侧枣红马上一个蟒袍少年,正是张宁。
“禀陛下,已到寅时。”
“开始。”
“御阅开始,三军听令……”张辅一条条军令传下,各营接令,随后行动。
朱祁镇轻夹马腹,白马当先向山顶驰去,张辅躬身相送,张宁紧追其后,文官们以杨士奇为首,鱼贯跟上。
不久一行人来到山顶,朱祁镇下马,伴驾诸臣纷纷弃马。
“张卿,一同观看吧。”朱祁镇视线落在张宁身上,张宁刚把马缰系好,应声过去。
早有内侍在山顶搭好帐篷,摆上御椅御桌一应瓜果点心。朱祁镇没有进帐歇息,而是走向御帐前的空地,来到悬崖边。
“陛下,不可。”贾小四劝道。你站这么近,万一哪个臣子心存歹意,只要用手一推,你便粉身碎骨了。
“无妨。”朱祁镇淡淡道。他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第一缕晨曦穿透云层,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一层金光。
张宁道:“可在这里设桌椅,陛下坐着观看。”陈设桌椅,朱祁镇便无法站得太近,能够最大限度阻止一切有二心的人。
文官们脸皮抽动,皇帝坐在这里,他们只能分列两旁,那还怎么看?
杨士奇道:“陛下,张大人这主意妙极。”这样一来皇帝没有危险,还能舒舒服服观看演习,一举两得。
朱祁镇轻轻颔首,贾小四指挥内侍们将御帐内的桌椅抬来放好,朱祁镇坐下,赐张宁、杨士奇、杨荣、杨溥坐,其余的文官只能在空地上站着。
不少文官心里暗骂张宁和杨士奇:“什么好事都让你俩占了,小的狡猾,老的奸诈。”
天边云霞如红海时,半山腰的平地上一杆大旗挥动,上面一个硕大的“顾”字上下翻飞。这是神机营有动作了。
朱祁镇点了点头,张宁取出一面小旗,起身走到悬崖边,朝下挥了三圈。他还没走回位子,山腰处“轰”的一声巨响,烟尘泥屑夹杂火光四溅。
“陛下小心。”不知谁喊了一句,这是地龙翻身吗?这个文官惊魂未定四下张望,奈何站得远,没看清山腰的动作。
朱祁镇不仅没有小心,反而起身走到悬崖边凝神观看。张宁同样如此,只是离朱祁镇约有两尺,退后一步。
三杨同样起身走了过去,杨士奇为避嫌,站得稍远。
半山腰里,一道道火光不停闪过,烟尘漫天,地动山摇。
注视这里的宋瑛难掩狂喜,他知道‘雷鸣’不同凡响,却没想到这么出色。薛诜则后悔没早点让薛翰和张宁走动,献出这么好的东西,张宁岂是等闲之辈?
将官们人人有惊惧之色,如果这些东西扔到自己身上,自己还有命在吗?
三千营的将士们则攥紧手里的马缰,马匹的耳朵已塞了棉条,但地上的颤动还是让马儿极为不安。这时候可不要出什么事啊。不少人默默祈祷。
五军营是骑兵步兵混合的部队,战马的耳朵里同样塞了棉条,步兵们则一脸兴奋,不少人悄声议论:“是不是上战场扔这个就行?”那就太简单了,谋军功如探囊取物啊。
………………………………
第180章 狩猎(三)
一座山峰就这样被轰掉一半,硝烟久久不曾消散。
两杆大旗先后挥动,旗上分别是斗大的“薛”字和“宋”字。一队队骑兵从两个方向奔驰而去,东北角的骑兵右手臂绑蓝色锦带,西北角的骑兵右手臂绑青色锦带,两队相遇,厮杀起来。
一时喊杀声,马匹嘶鸣声震天。
如果细看,能看到使大刀的刀锋套上一个牛皮制成的刀套,使长枪的去掉枪头,刀套也好,枪杆也罢,都涂了厚厚的白色粉末,甲胄被砍上或扎到,会留下白点。肩头留下白点,意味手臂废了,大腿留下白点,意味瘸了。
这是张宁借鉴现代演习的经验,以白色粉末痕迹代替真实伤亡。
但招式是真的。
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之际,另一杆大旗挥动,一支约两百人的队伍悄没声息出现在战场侧方,这支队伍没有骑马,人人背一枝遂发枪。
领头的是顾淳,一声令下,军士迅速列队,举起遂发枪,对准杀得难解难分的战场。
山顶观战的诸人一个个露出异色,杨荣最先出声,道:“张大人,这是……”这是背后放冷枪啊,就是不知道神机营帮谁。
张宁微微一笑,道:“此次由英国公指挥,下官不知神机营此举何意。”你们就别问我了,问我也不会说。
神机营全营出动,不过真正上场的只有顾淳带领的两百人。紧要关头,唯一的表现机会,当然要留给自己的孙子。顾兴祖特地叮嘱顾淳一番,因而顾淳清楚皇帝就在山顶看他,能不能升官,就看这一次了。
直到刚才,刘念才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山顶上,众人还在谈论,对这支突然出现的生力军倍感兴趣。他们也是刚刚得知,轰掉半座山峰的火力只是神机营派了五十人干的事。
五十人加上两车“雷鸣”就把一座人力难以移动的山峰轰平,可见这东西的威力。同样由张宁献图纸的遂发枪威力如何呢?
不少文官碍于官阶,只能站在空地上,听着前面的人议论,悄悄踮起脚尖,伸长脑袋,一要看神机营帮谁,一看遂发枪的威力,却什么也看不到。
张宁和朱祁镇看得明白,领头者举起小旗,用力向下一压,“呯呯呯”声隐约传来,第一排射击了。
领头者小旗平放,第二排射击完退到第三排身后填膛,第二排、第三排齐齐往前跨上一大步。为首者举起小旗,用力向下压,第二排射击。
“这……”三杨第一次看到这种阵法,第一次看遂发枪发射,被深深震撼了,饶是他们见多识广,还是一时说不出话。
朱祁镇纵览全场,见正在交战的军士不时有人退出战场,勒马在战场边观看,好象不是来厮杀,只是一个过路人,见这边有人厮杀,便驻马看热闹一样。
退出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干脆下马凑在一起不知干什么,似乎在闲聊?
这些人,都是被遂发枪射中,在真正的战场已是死人。
他转头看了张宁一眼,对他的办法极为赞许。站在山顶离得远看不清楚,他却知,遂发枪射出的不是会致人死命的弹丸,而是匠人用白色粉末特别制作的“弹丸”,被射中的军士和被砍中的同袍一样,会在甲胄上留下白色的痕迹,白色粉末通过枪膛后爆炸,落在甲胄上,会形成一片白雾。这样有别于刀枪落下的白点。
御阅结束后,各营可是要算功绩的。拿什么算?战场上算人头,这次算白点。
张宁凝目仔细看神枪营军士变阵、装药、射击,看他们接受命令的反应程度,动作是否整齐,枪法是否精准。
为了给皇帝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两百人肯定优中选优,要是做得不好,其他人也不用看了。
随着顾淳挥动手中的小旗,军士们动作整齐划一,枪法精准。不愧刘念和顾淳训练了两三个月。
张宁满意。
杨士奇看了半天,没看出那些退出的军士是哪个营的人,只好转头问杨荣:“神枪营的对手是谁?”
杨荣同样没看清,只好转头去看杨溥。杨溥干咳一声,道:“张大人,神枪营帮谁?”
三人知道神枪营不可能乱枪射击,那样就看不出水平,失去御阅的意义,可双方战成一团,人和马转个不停,他们离得远,眼神又不好,愣是没看出军士们以不同颜色的锦带区分敌我。
张宁笑道:“老大人,下官实是不知。”
和朱祁镇、张辅帐中商议时,三人便约好,不漏露排兵布阵的事。实战中,走漏任何消息都会兵败垂成,演习同样需要保密。
三杨齐齐露出不信的表情。张宁只当没瞧见。
有神机营相助的一方如有神助,只用一个时辰便占了上风,再过一个时辰已全歼对手。另一方没有一人投降。
张宁估计,军士知道只是演习,不用投降也没有性命危险,因而人人有志气。
三大营重新在战场上列阵,山路上三四骑如飞驰来,为首之人正是张辅。
只用两个时辰便分出胜负,实是超出张辅意料。他原本以为要分出胜负,最少得一天。如果没有神机营相助,最少两三天。没想到这么快。
“请陛下移驾到现场看看。”张辅下马行礼后道。
选作演习的地方是山中一块开阔地,没有名字,张辅只好含糊过去。
朱祁镇笑容满面道:“摆驾。”
这一场演习看得他龙颜大悦,要是战场上能这样把瓦剌军干掉,那就大快人心了。他清楚除了“雷鸣”空掷,遂发枪填充白色粉末之外,其余的都跟实战没什么区别。这次演习给他极大信心,御驾亲征之心更加急切。
谁不想做开疆拓土的明主?他并不例外。
…………
“参见陛下。”三方军士一齐行礼,山呼海啸之声一如午门外。战败一方并不气馁,败在遂发枪手下,没什么好说的。
“平身。”朱祁镇道,对立于战败一方阵前的薛诜道:“薛卿辛苦了。”
三千营是骑兵,和瓦剌军的作战方式相同,这次被特殊对待,扮演瓦剌军,遭受三千营和神机营左右夹攻。
………………………………
第181章 狩猎(四)
眼看已方军士一个个中枪“阵亡”,薛诜破口大骂,嗓子都骂哑了。可是在皇帝驾前,他却不敢有半点不愉之色,只是嗓子嘶哑,声音不难免听,道:“臣惶恐。”
开战两个时辰全军覆没,能不惶恐吗?
朱祁镇安慰道:“薛卿以一敌二,实属难能。遂发枪乃是神器,卿虽败犹荣,朕不怪罪就是。”
全军覆没很没面子,但皇帝既然说不会追究,又给足自己面子,薛诜只好行礼道:“谢陛下宽宏大量,臣感激不尽。”
朱祁镇转头对一脸狂喜,站在薛诜身旁的宋瑛道:“卿和薛卿一并检验军士,看伤亡多少,报上来。”
白色粉末由将作匠的匠人特制,两营的粉末不同。朱祁镇这是要他们呈上数据,以便分清各营的战力了。
薛诜怔了一下,道:“陛下,五军营有神机营助阵,无法看出臣营的真实战力,此举于臣不公。”
“无妨,朕心中有数。”
宋瑛也道:“薛侯爷不必担心,陛下自有公断。”
你是胜利者,你当然这么说。薛诜心中怨念满满,腹诽不已,转头见张宁一脸平静站在旁边,便道:“张大人,你可全都看到了,还请帮本官说一句话。”
让全军覆没的人,检查伤亡,不是笑话吗?除了再次出乖露丑,能有什么后果?为了面子,薛诜很是抗拒皇帝的命令。
所有人的视线落在张宁脸上。这一仗,他们全被“雷鸣”震住了,对张宁已佩服得五体投地。没错,火药是利器,可自宋末出现至今,没谁能用好它,稍一不小心便炸伤自己,有时候炸伤己方的人数反而比敌人多。这也是成祖设神机营,只在此营用火器的原因了。
实在是火药这东西代替不了兵器啊。
可是就在今天,就在刚才,“雷鸣”深深的震撼他们,不仅威力巨大,更让他们不敢相信的是,使用的军士没有一人炸伤,“雷鸣”在他们手里,就像使用多年的兵器一样,想往哪扔就往哪扔,想让它什么时候爆炸就什么时候爆炸。
这样才能让火药发挥最大威力嘛。
和视觉效果强烈的“雷鸣”比较起来,遂发枪便显得太平淡了。一枪伤敌一人,哪及得上一炸一大片?
张宁道:“薛侯爷,陛下心中有数,此战非你之过,而是遂发枪威力巨大。陛下想检验的是遂发枪,以及神机营军士的枪法。”
不少人心道:“原来如此。”
薛诜恍然大悟,对朱祁镇行礼道:“要是这样,臣领谕就是。宋侯爷,这就走吧。”
神机营不用说,那是毫发无伤,只能他和宋瑛一起清点伤亡人数了。
三千营成立之初只有三千人,之后一代代更迭,却一直保持三四千之数。五军营人数虽多,骑马却只有几万人,多的是步兵,这次出动的骑兵人数和三千营相当,倒不存在人数占优的问题。不过肯定优中选优,人人身强力沉,是百战老兵就对了。
宋瑛道:“薛侯爷,请。”
两人自去。
朱祁镇对满面红光,笑得合不拢嘴的顾兴祖道:“顾卿可能保证神机营中全是这般战力么?”
这次演习,神机营可是大大露脸,不说别人,顾淳这次就立了大功,请立世子肯定容易得多。想到自己多次请立顾淳为世子,皇帝一直留中不发,几个儿子不服长孙袭爵,更是频繁在背后搞小动作,弄得他头疼无比。这下好了,儿子们再也不敢乱来。
“陛下放心,这次接受御阅,臣随意点了一队军士,并无特别。”他拍胸脯保证。
张宁望了不远处踌躇满志的顾淳一眼,再望向神机营全营列队的方向,太远,瞧不清队首刘念的五官。
朱祁镇颔首道:“这样就好。”
不久,宋瑛和薛诜并肩而来,一齐躬身行礼,由宋瑛禀报:“陛下,五军营伤亡不到三成,约一千人,其中伤着要紧部位的约两百人。即,亡约两百人,伤约八百人。三千营军士伤在刀枪之下者,约九百五十人,其中亡约一百八十人,余者皆伤,中神机营遂发枪而亡。”
每营的伤亡都可辨识,很容易清点。
“这么说,如果没有神机营助阵,五军营反而败了?”不少通过这组数字听出玄机的文官们窃窃私语。
杨荣和杨溥不约而同瞟了杨士奇一眼,眸中露出钦佩之意。他们府中同样有嫡出的孙女,只有杨士奇以联姻的方式把张宁绑在自己家族的战车上,有张宁在,就算杨士奇架鹤西去,杨家也不必担心。偏偏张宁又年轻得不像话,最少能庇佑杨家五十年。
杨士奇满怀赞许的目光望向张宁。张宁朝他微微一笑。
朱祁镇大为高兴,道:“朕都有赏。”
“陛下,张大人献遂发枪和‘雷鸣’有功,理该在赏赐之中。”杨荣行礼道。
他一来替杨士奇说话,两人是多年同僚兼好友;二来是投桃报李,自从张宁开商税之先河,银子就源源不断流进国库。他再不用为缺银子花愁。
“张卿么,朕要重赏。”朱祁镇道。
文官武将全都竖起耳朵,且听皇帝要赏张宁什么。
两样利器面世时,你便赏过了,难不成再赏一次?不会趁机封我为侯吧?张宁可是清楚得很,朱祁镇和悠悠交好,巴不得她早点下嫁。他无声自语的同时凝神细听。
果然,朱祁镇停顿一息,道:“诸卿已见识过‘雷鸣’和遂发枪的威力,我朝手中有这两样利器,定能杀得敌军望风而逃。张卿功不可没,着封为兴昌侯。”
“……”鸦雀无声。
真封侯?张宁意外了,因为遂发他,他得以封为兴昌伯,这还不到一个月,就封侯,兑现他对太皇太后的诺言。皇帝是在借机嫁妹吧?
有同样想法的朝臣不在少数,人人看看张宁,再看看杨士奇,眸中露出异色。这当中又以杨荣和杨溥最为强烈,杨荣是高兴,杨溥则眼神复杂。
“谢陛下。”张宁行礼道。
皇帝接下来就要让和郡主以及杨家小姐完婚了吧?不少人觉得,今天这场御阅是为张宁迎娶郡主而设。
张宁圣眷也太隆了。
………………………………
请假一天,明天更新
卡文了,到现在还没写完,只好请假,泪奔。明天二更。
………………………………
第182章 君恩
主要目标完成,而且超出预期地完成,朱祁镇心情大好,准参与御阅的将士饮酒,每人三盏,护卫之职便交给没有参与御阅的将士。
一时间欢声雷动,将士们齐呼:“谢陛下隆恩。”
朱祁镇失笑,准你们喝酒便隆恩了?要不准你们喝酒,朕岂不成了昏君?
一桌桌宴席在空地上摆开,参与御阅的将士们碍于在皇帝御帐前,不敢高声喧哗,不敢猜拳,却个个十分高兴,推杯换盏,三盏酒喝完,便不客气地抢肉抢菜吃,气氛极为热烈。
御帐中,朱祁镇高坐主位,身为统帅的张辅和新晋兴昌侯张宁分坐下首两桌。
朱祁镇嘉奖三大营指挥使时,张辅一直站在旁边,就像这场演习跟他没有关系似的。其实他才是除了张宁之外,功劳最大的人。
商量时,张宁提议一定要让“雷鸣”发挥该有的威力,如果连三军都不清楚这东西的威力,真正上了战场,他们怎么配合?又怎么有必胜的信心?只有让他们眼见为实,他们才有底气,才知道这东西的厉害。
这就是鼓舞士气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了。
再一个,张宁提出,演习不能有伤亡,让将作匠制作不同的白色粉末,以做区别。至于真正的排兵布阵,却是张辅。
这次封赏自然有他的份,他位列勋贵之首,已经封无可封,朱祁镇便荫其子孙,封他的嫡孙女为县主。
如今更是赏宴于他。
除了张宁这个怪物圣眷隆重,天天得以和朱祁镇一块儿吃饭喝茶吃点心之外,大臣们一年半载也没有一次这样殊荣。特别在这种特殊时刻,这样的殊荣更具有非凡意义。张辅神采奕奕,腰板挺得笔直,好象一下子年轻三十岁。
“老臣敬陛下一杯,恭喜陛下得国之利器。”他起身向朱祁镇敬酒。
朱祁镇先不即饮,而是望向张宁。
张宁要是不明白,那就白活两世了。他同样端酒盏起身向朱祁镇敬酒:“臣敬陛下一杯,祝陛下征伐瓦剌马到功成。”
“哈哈哈。”大笑声中,朱祁镇一饮而尽。
张宁和张辅落坐,朱祁镇笑吟吟道:“朕意欲亲征,不知两位贤卿觉得怎么样?”
主要问张辅。这件事,朱祁镇不止一次和张宁提过,张宁的态度很明确,亲征可以,但要做好准备,怎么准备都不为过。对这点,朱祁镇很认同,御驾亲征不是儿戏,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将士的性命,更是事关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岂能不准备万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