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磺竺骨嗍罚钇鹇胍惨鹛煜隆K湍忝且痪浠埃航痱苑烈爰祝挥蟹缋准捶缮!

    “属下明白了!”吕清高兴的拱手道。摸清了赵国华的志向,他安心了。

    “张兄弟,你和大队长打什么哑谜?”大首领王虎不解的问道。

    二首领陈大山也问道:“大队长,你说的出头之日是什么?是你要当官了吗?”

    “二哥,很快你就知道了。”四首领刘有田笑着道,说完,看了一眼赵国华。

    五首领柳芳菲也不傻,她也听明白了赵国华话中的意思,妩媚的看了赵国华一眼,娇声说道:“赵队长,来!小妹敬你一杯。”说着,娇笑着恭敬的倒了杯酒递给他。

    “谢五首领敬酒。”赵国华说着,含笑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过完了年,回家探亲的队员们也回了营地,联防大队的一齐工作又恢复了正常。

    崇祯九年开始了,大明的形势也有了变化,正月,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率部东围庐州,取含山、和州。初六日,连营数十里攻滁州。初八日,总理江北、湖广、军务加督军务总理卢象升,率总兵祖宽、游击罗岱等诸道兵驰援滁州,与农民军大战于城东五里桥。

    农民军战不利,连营俱溃,北退五十里,被斩一千二百余级,从朱龙关至关山,积尸埴沟委堑,滁水为不流。

    失利后,农民军北渡逼泗州、徐州,复转入月末,部分起义军自南山还商、雒。

    二月十一日,卢象升奏捷,斩六百七十六级,夺马骡四百余匹。

    二月初十日,明驻守今银川士兵,因兵饷无措,发生兵变。饥兵群起围攻官署。巡抚右佥都御史王楫因不能措饷,饥兵索饷无着,乃鼓噪而杀之。兵备副使丁启睿率军镇压,捕获为首者七人,立即处斩,兵变才被抚定。

    在遭受连年的旱灾、虫灾后,三月,又发生。时饥民无粮,只得食树皮、草叶。树皮、草叶尽,乃人相食。临近的南阳,也发生饥荒。唐王聿键奏南阳饥,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崇祯帝乃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南阳,并免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倒霉的事一件接一件,四月十一日,后金国汗王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以是年为崇德元年改国号金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定都沈阳。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次日,清太宗率百官祭太庙,尊奉父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祖父到始祖都尊奉为王。十天后,清太宗大封其臣属。其诸兄弟子侄、诸外藩蒙古贝勒,及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封为王。

    清太宗即位之典持续约二十余天,礼仪多仿汉制。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

    城外的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金黄色的野花,在绿波中闪光。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四月底的京师,气温已有些回升了,人们已开始换穿薄一些的衣服了。

    城中心的紫禁城里,红墙绿瓦,围墙高耸,一座座庄严的殿宇升起灿烂的金顶,相依而列,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引人膜拜,金黄的琉璃瓦重檐殿顶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

    在湛蓝的天空下,紫禁城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

    富丽堂皇的皇极殿里,皇帝朱由检怒睁着眼,怒斥着下面的大臣,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吼叫起来:“上百万的官军,却剿灭不了一班连刀枪弓箭也不多的流寇,为何装备比流寇精良,人员比流寇多的官兵,却灭不了一群乌合之众,这是为什么?”

    他的脸因为生气而胀的通红,额角的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他的怒火在胸中翻腾,脑门上的青筋,随着呼呼的粗气一鼓一张。
………………………………

第六十章 暗中射来的冷箭

    自从他当皇帝的第一年,也就是崇祯元年,全国就迎来了大规模的饥荒,继而又出现了以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为首的三个股反贼势力,虽然经过这八、九年的围剿,王嘉胤、王自用先后被灭,可是贼魁高迎祥势力却越来越大,官军围剿多次失利,去年更是率领召集十三家七十二营分四路取风阳,杀留守,焚皇陵,以致自己素服避殿,哭告祖庙。

    面对大发雷霆的皇帝,众臣不敢说话,只能以沉默对待。

    崇祯见了,火气更大了,他指着众臣怒斥:“联平时高官厚禄的养着你们,就是希望你们帮助联治理国家,可现在联需要你们出谋划策时,你们就成了泥塑木胎,联养你们有何用?你们还对的起自己的俸禄吗?”

    刚说到这里,一个小太监飞跑着来到殿下,大声禀报:“报!!后金汗王皇太极称帝,后金改名为大清国。”

    听了这消息,崇祯愣住了。

    很快,脸色由红变白,由白变青,双眼瞪的如铜铃般大,眼里是无尽的怒火,随即恼怒的抓起龙案上一个白玉镇纸,摔到下面,“啪”的一声,白玉镇纸摔的粉碎。

    几个胆小的大臣,吓得浑身一颤,急忙缩了缩脖子,其他大臣的头垂的更低了。

    “大清?联这里叫大明,奴朝称大清,建奴是想要和联唱对台戏啊,联绝对不容许这个狗屁大清国存在下去,联要灭了他们,抓住皇太极那狗贼千刀万剐。”崇祯铁青着脸,咬牙切齿的说道。

    看着崇祯那歇斯底里的样子,众臣心里暗自道:“说大话解决不了事情,能灭的了的话早就灭了,吃柿子捡软的捏,还是先把流寇灭了再说。”

    发泄了一通心头的怒火,崇祯心头总算轻松了一些。

    见众臣战战兢兢的样子,他厌烦的说道:“散朝。摆驾回宫。”说完,看也不看殿下的大臣,转身走了。

    这些事情,赵国华都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他也无能为力,因为他只是吉安府的一个民团头领,在整个大明来说,属于没有名气,没有势力的类型。

    北方发生了******,饿殍遍野,可是南方依旧歌舞升平,青楼酒肆欢声笑语,客流不断,一片祥和。

    这天中午,杨瑞和刘万世的儿子刘明,黄葵的儿子黄忠明,陈兵的儿子陈有福,几个人正在四海酒楼三楼的雅座喝酒。

    “刘兄,以后你家每年都要白白的交五千两银子给那赵蛮子的守备大队了,你就不恨他吗?”杨瑞挑唆的说道。在杨瑞的请吃请喝的刻意交好下,一众纨绔子弟和他早已是称兄道弟了,几人时常搂肩搭背的出入酒楼和青楼。

    喝了口酒,刘万世的儿子刘明骂道:“******赵蛮子,敢收我家的入城费,真是老虎嘴上来拔毛,找死,我早就想找人收拾他了,可是赵蛮子人多势众,没法子,我只得忍耐一阵子再说,真是气死老子了。”刘明今年二十岁,面黑体胖,外号“太岁刘”是吉安府城里有名的花花公子,吃喝嫖赌打架斗殴,无所不为。

    “是呀,我爹也是这样说,说赵蛮子的人多,我们不能和他硬拼。《百花绸缎店》老板黄葵的儿子黄忠明插嘴说道。

    《四海酒楼》东家陈兵的儿子陈有福咽下了口中的一块鸡肉,用手帕擦了擦嘴角流出的油,又喝了口香茶,这才说道:“我们这些人中,只有杨兄中过举,论才华,数杨兄最高,杨兄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对付那赵蛮子。”《四海酒楼》虽然是酒楼不要交入城费,但是也被迫交了治安费。

    开始时,《四海酒楼》也不愿交治安费,可是有一天,吉安府的捕快带着两个浑身血迹的‘土匪’来指认现场,土匪当众说四海酒楼是他们联络的地方,于是义勇队和吉安府的捕快便天天来酒楼搜查土匪,虽然不砸东西也不打人,可是大群义勇队员站在门口,也唬得客人不敢上门吃饭。

    没几天,老板撑不住了,老板陈兵只得乖乖的交了治安费。

    听了陈有福的话,大家一起看着杨瑞,等他发言。杨瑞微微一笑,说道:“这赵蛮子手下有几千人,硬来确实不妥,他和知府大人交好,告状更没用,杀人不见血的刀子才是最锋利的刀子,把对手消灭而又让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的方法才是高明的方法,我们就要想一个这样的办法,既能灭了他的义勇大队,还要让人无话可说。”

    “杨兄你说吧,你有什么办法?要人我刘家出人,要钱更不是问题。”刘明目光热烈的看着杨瑞说道。

    “我们也是,要人出人,要钱出钱……”陈兵的儿子陈有福说道

    《百花绸缎店》老板黄葵的儿子黄忠明也拍着胸膛表态:“对。我也愿出钱出人”

    “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有一个办法,需要刘兄出面才行。”杨瑞奸笑着,慢条斯里的说道。

    刘明听了说道:“什么办法?杨兄说出来听听……”

    杨瑞说道:“杨兄的叔父不是京师的吏部侍郎吗?这赵蛮子的义勇大队不是吹嘘很能打吗?那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不是也能打吗,你说如果把这赵蛮子的义勇队调去和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打,那会是什么结果……嘿嘿嘿嘿……”说完这话,杨瑞阴险的笑了起来。

    这个方法是昨天晚上他父亲杨得贵传授给他的。

    “把赵蛮子的义勇大队调去和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打?……以毒攻毒?妙!妙!实在是妙!高!实在是高!”刘明连声赞叹着。

    “过奖!过奖!”杨瑞奸笑着道。

    陈有福和黄忠明也连声吹捧着杨瑞:“杨兄此计可是一箭双雕,不愧是中过举人的人啊我等佩服!佩服!”

    几个人有了对付赵国华的计策,心情大好,又重新叫了一桌上好的酒菜吃喝起来。

    吃喝完后,刘明半醉着回到家,高兴的把杨瑞说的计策告诉了父亲刘万世,刘万世听了也是连声的拍手称妙。

    父子商量后,第二天一大早,两个刘府家丁,骑着马,出了刘府,就向着北边飞驰而去。

    五天后的一天傍晚,京城一家漂亮的府邸里,吏部侍郎刘能正在书房看一封从老家jx吉安府带来的书信。

    这刘能今年五十五岁,身子胖得圆滚滚的,长了一张狐狸脸:鼻子尖而窄,深棕色的眼睛里闪着阴险而又狡猾的光。

    这天刘能下朝回家后,家里的人就把一封来自吉安府老家的信交给了他。

    “这赵蛮子,当真是欺人过甚,当我刘家可欺吗?”看完信,刘能拍着桌子吼道。

    从小父母就死了,刘能由刘万世的父亲刘聪供养,一路考上了秀才-举人-进士,是天启三年的进士。先是外放gx荔浦为知县,后来一路高升,三年前被首辅温体仁提拔为吏部侍郎,很得首辅温体仁的信任。

    因为他是由哥哥一路送上官路的,所以他对哥哥一家充满了感激之情。当官后就百般的关照,随着他的官职的提升,哥哥在吉安府的生意也日益红火,势力也大了起来。

    “老爷,是什么事惹你发那么大的火?”夫人韩氏走了进来温言问道。

    看了她一眼,刘能把信递给了她,说道:“你看看吧,大哥一家被一个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蛮子给欺负了。”

    看完了信,韩氏道:“这赵蛮子的义勇大队有几千人,又得吉安知府的护佑,确实不是你哥哥可以对付的,你求助于你,我看也是没办法对付那赵蛮子了。他在信里说的办法我看可以考虑。”

    “你的意思是听从侄子刘万世的话,调赵蛮子的义勇大队去和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队作战?那不是有些儿戏吗,他一支乌合之众,怎么能对付得了连官兵都没办法消灭的流寇呢?不行!不行?”刘能摇着头连声反对。

    见他反对,韩氏阴阴的一笑,说道:“老爷,你怎么不明白了,调姓赵的义勇大队去和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作战,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有了战果的话,是你荐人有功,皇上那里会高看你一眼,说不定你能往上动一动,败了的话,一些乌合之众被流寇打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也可以借机为你哥哥一家报了仇,出了气。”
………………………………

第六十一章 张凤翼的笑话

    细细的回味了一番夫人的话,刘能反应过来了,他哈哈笑着,拍掌赞叹道:“夫人真乃女中诸葛,可惜你不能当官,否则的话,老夫真要在堂下听用了。”

    “格咯”一笑,韩氏说道:“别贫了,快去找首辅温大人和兵部尚书张凤翼,只要说动这两位大人,调姓赵的义勇大队出兵协剿流寇的事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听了夫人的话,刘能突地想起了一个有关张凤翼的笑话,不由得笑着说道:“夫人,你想不想听一个笑话?”

    “什么笑话?”韩氏笑着问道。

    刘能说道:“张凤翼此人没多少才干,但又时常自作聪明,有一日,他在朝房遇见了给事中孙晋,看他愁眉苦脸的,便热心地上前询问。

    原来,孙晋是南直隶桐城(今ah桐城)人,他听说从sx跑出来的农民军已经开始在hn皖北一带活动了,便十分担心自己的家乡也会被农民军“光顾”,因而愁眉苦脸,郁郁寡欢。

    了解到情况之后,张凤翼表示非常同情孙晋,便想安慰安慰他,可他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什么合适的话来安慰孙晋。

    想了很久之后,张凤翼才终于想出了安慰之词。”

    说到这里,刘能停了下来,笑着问道:“夫人,你可知他想出了什么安慰之词?”

    “我又不是张凤翼,我怎么知道?”韩氏笑着道。

    笑了一笑,刘能说道:“他对孙晋说:“您是南方人,您担心什么啊?流贼都是西北人,他们吃不惯南方的大米,他们骑的马也不吃江南的草!”想来张凤翼是想用“水土不服”这个理论来安慰孙晋,结果却不知道这是一个愚蠢的论断。

    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话一出口,便让自己成了笑柄。一众同僚听说之后也都笑得不行。

    “咯咯咯咯……”韩氏笑的捂住了肚子……

    第二天下朝后,刘能便去拜访了兵部尚书张凤翼。

    张凤翼四十五岁,sx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又任广宁兵备副使,天启初,起任右参政,饬遵化兵备。

    天启三年五月,辽东巡抚阎鸣泰撤职,升凤翼右佥都御史代替。天启六年秋任保定巡抚。崇祯三年代刘策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既复遵、永四城,叙功,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世廕锦衣佥事。久之,召为兵部尚书。

    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再次越过长城,向明朝内地进犯。明军屡败,溃不成军,多处重要关隘、城镇陷落。

    不得已之下,身为兵部尚书的张凤翼,只好硬着头皮请求外出督师,进击清兵,张凤翼虽然主动请缨,可他对行军打仗一事却一窍不通,结果导致清兵连破几十座城池,无数百姓和财物被杀掠、掳走,明朝损失惨重。

    为了避免出现身败名裂的下场,张凤翼就开始每天吃大黄,搞得自己腹泻不止,以此来自杀,最终也非常如愿地在清军刚退走之后便死去了。

    两人都是温体仁一系的,见了面,一番寒暄下,就谈起了围剿流寇的事情。

    “张大人,最近围剿流寇的事进行的可顺利?”刘能笑着问道。

    长长的叹了口气,张凤翼一脸愁苦的说道:“这些流寇太难对付了,狡诈凶悍,流串不定,官军又兵力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说完,低头沉默不语。

    看了他一眼,“滋”的喝了口香茗,刘能奸笑着道:“张大人,我此番来,就是向您推荐一支战力强悍的队伍……”

    “战力强悍的队伍?是哪里的官军……”张凤翼惊讶的问道。

    据他所知,大明官军中,能够称得上战力强悍的队伍,不过是辽东军,以及洪承畴和孙传庭的队伍而已,其他的么……

    刘能道:“……这吉安义勇队战力强悍,对付寻常官军可以一挡十……”他口沫横飞的吹嘘着,在他的一番吹嘘下,吉安义勇大队成了不亚于九边精兵的强兵,

    看着刘能,张凤翼心想:“这吉安义勇大队,说不定就是一支土匪山贼招安的队伍,头子赵国华想通过参加围剿流寇来漂白身份,获取功劳而已。围剿中原的流寇正缺可战之兵,把这些原来的土匪山贼,送上战场去和流寇拼杀,倒也是件好事,反正两边都不是好人。这样做既除了地方的隐患,又卖了刘能一个人情,真是一举三得。”

    想到这,张凤翼笑着道:“既然是刘大人所荐,肯定不差,我这就发调令去jx都指挥司调吉安义勇大队到hn协助官军围剿流寇。”

    “下官感谢张大人。”刘能说着,一脸喜色的对着张凤翼拱了拱手。

    张凤翼笑道:“为国荐才,本官还要感谢刘大人,我想这赵国华一定不会辜负刘大人的一番心血的。”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刘能便告辞回家了。

    回到家,坐在书房里,写好了信,看天色还早,就让来送信的两个家人带着回信和路费骑马回吉安府的老家去了。

    半个月后,送信的家丁回到了刘万世家里,刘万世正在九姨娘赵红艳那里午睡,刘明看了京城来的回信,高兴极了,又坐了一会,估计父亲午睡醒了,便去要把这事告诉他。

    当走到后院门口时,见伺候九姨娘赵红艳的丫鬟莲儿慌慌张张的红着脸,低着头从九姨娘房间那边轻步走过来。

    看了她一眼,刘明随口问道:“我爹呢?”

    “老爷和九姨娘在,在屋里呢……”说着,莲儿羞红着脸,快步走开了。

    看着她的背影,刘明不解的轻步走了进去,当走到距离九姨娘房间不远处时,听见“唔,嗯哼——的女人呻吟声,还有**碰击的“啪啪”声。

    “啊!原来父亲在和九姨娘在……”刘明一下子明白了。

    想走开,但是听着那撩人的声音,又挪不开脚步。想着九姨娘赵红艳那迷人的模样,刘明贼头贼脑的四处看了看,便轻步走到了窗前,见窗纸上有一个小洞,显然是丫鬟莲儿刚才舔出来的,现在只要把头眼睛凑上去,就可看到隔壁房间的一切了。

    刘明的心“通通”地跳着,又心虚的回头看了一眼,便慢慢的把到眼睛凑了上去

    九姨娘赵红艳光着身子站在了地上,弯着腰扶着桌子,刘万世正从后面抱着她奋力地撞击……

    因为她侧立着,刘明还是看不清她的表情,只看到她一身丰满的白肉,高耸的****,发髻散乱,额前几缕略微凌乱的乌丝随着身后刘万世的撞击不停地晃动……

    这幕活春宫看的刘明热血沸腾口干舌燥,怕被父亲发现,他急忙轻步走开了。回到自己屋里,按倒一个伺候的丫鬟发泄了一番,这才总算是静下心来。

    又等了一会,刘明才拿著信去找父亲刘万世。刘万世发泄了一番****,正在喝茶,刘明进来了。

    “你来这里作甚?”刘万世盯着儿子问道。

    刘明很怕刘万世,急忙说道:“爹,京师来信了,那事有眉目了。”说着,把刘能的信递了过去。

    看完信,刘万世狞笑着道:“哼,这赵蛮子死定了,等他被流寇宰了,老子马上就把他的化工坊吞了。”说完,他得意的看了儿子刘明一眼,说道:“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一下杨扒皮的儿子让老家伙也高兴高兴。”

    听了这个好消息后,杨瑞是心花怒放,他好像看到了赵国华被流寇砍掉脑袋的惨景,又好像看到了赵国华的化工坊被自己占有后那滚滚而来的银子。

    “赵蛮子,你这次死定了,你的化工坊很快就是我的了。”一路上,杨瑞高兴的边走便自语着。他感觉到今天的天是那么的蓝,树是那么的绿,连往日看着拥挤嘈杂的街道也不那么的令他讨厌了。

    进了屋,见杨得贵正在屋里和管家杨福商量着提高佃户的地租的事。

    自从向赵国华的义勇大队交了一千五百两银子的治安费后,他就一直在想把负担转嫁到佃户头上。

    “老爷,你这每亩提一钱银子,每年就可多收二千多两银子了。不仅抵消了我们交给赵蛮子的一千五百两银子的治安费,而且还多赚了五、六百两。”杨福一脸谄笑的说道。

    捻着胡须,杨得贵一脸阴险的说道:“不光是这样,我还要告诉那些佃户,多收的地租是赵蛮子要求收的,这样,佃户们就会恨赵蛮子。”

    “妙!实在是妙。如此一来,我们得了好处,赵蛮子得了骂名,等骂他的人多了,他就只得被迫取消收取那可恶的治安费。老爷此计策真是一箭双雕啊。”杨福谄媚的道。
………………………………

第六十二章 机会是等来的

    这天中午,jx都司衙门,五十岁的都指挥使张国藩蜷缩着肥胖的身子,躺在一张藤椅上正在看一张刚送到的兵部调兵的公文,公文内容是张凤翼签发的调吉安府义勇大队前往hn协剿流寇张献忠的兵部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