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嘲笑的看着崇祯,高迎祥道:“我笑你是个傻瓜,简直是傻到家了。”
“联是天子,谁敢欺骗联,联灭他九族。”崇祯咬着牙,杀气腾腾的说道。
高迎祥道:“就算这些粮食真的是拨下去了,可是也到不了下面,灾民们也吃不到一颗米一粒粮。”
“那这些粮食去哪了?”崇祯疑惑的问道。
环顾大殿中的文武大臣一遍,高迎祥讥讽的说道:“那些粮食,早已被你的这些忠臣低价卖给了大大小小的粮商了。”
“孽贼。你别血口喷人。”薛国观大声斥责道。
他的声音虽大,但是心里却虚。
他儿子在sx韩城高价卖的米面,就是私下低价买来的赈灾粮,因为卖这些粮食,他儿子已大赚了一笔。
“陛下,不要听这孽贼的话,他这是挑拨我们君臣的关系。”温体仁急忙说道。
大臣们克扣倒卖赈济粮的事,他早已知道,三万石米面,出京时就被户部官员克扣掉一万石了,到了地方上,又私分了一万,剩下的一万石,被低价倒卖了,三万石米面早已变成了几十万两白银,这些银子其中的二万两,早已悄然送到了他的府邸里。
拔出箩卜带出泥,如果皇帝听了高迎祥后要彻查此事,那他温体仁也逃不了。
看了薛国观和温体仁,又回头看了看众文武大臣,见他们一脸惶恐的样子,崇祯心中已明白了几分,他恨不得把他们都立即抄家下狱。
但是如此一来,他就没人可用了,二来,他也没胆子敢这样做。
几番考虑,他只得暗自叹了口气,换个话题问高迎祥:“你造反就造反,为何在凤阳要挖掘我太祖皇陵?”
“你们朱家皇族就是一群只会喝百姓血,吃百姓肉的豺狼虎豹,老子在凤阳挖朱元璋的陵墓,就是要让你朱家王朝尽快倒台。”高迎祥咬牙切齿的说道。
看着他对朱家仇恨的样子,崇祯暗自心惊。
虽然高迎祥是被链子捆在柱子上的,可是崇祯还是有些害怕,情不自禁的走开了几步,他大声道:“把这孽贼拖出去,凌迟处死,尸体烧化后,骨灰丢在城外皇庄的茅坑里,联要让这孽贼永世不得超生。”
“遵旨。”锦衣卫们答应着,把高迎祥堵着嘴拖了出去。
看高迎祥被拉了出去,崇祯又走上了平台,坐到了龙椅上,看着台下众臣,他兴奋的说道:“诸位卿家,流寇头子孽贼高迎祥就要伏法,还剩老回回,张献忠等流寇头目,只要再把这几个孽贼抓住,我大明的内乱就可以平息了。”
现在大明措施行的是以卢象升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这种各自负责,相互协同的围剿方略,这种法子的根本就是分区负责,重点进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还是不太完善。为了加强围剿效果,温体仁建议由兵部统一指挥各地官军的清剿行动,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了温体仁建议,崇祯点了点头,崇祯道:“温爱卿说的是,只是现在兵部尚书张凤翼已畏罪自杀,需要从新选任,不知爱卿可有兵部尚书的人选。”
沉吟了一下,温体仁道:“兵部尚书必须知兵,从目前来看,恐怕只有洪、卢、孙三位大人合适。”
“不行,洪承畴和孙传庭不能动,卢象升联已令他接替宣大总督之职了。”崇祯说道。
听了崇祯的话,温体仁陷入了思索之中。
看了一眼殿中众臣,崇祯温言道:“各位爱卿,你们也想想,除了这三人,还有何人可接任兵部尚书?”
众臣搜肠刮肚的开始思索起自己心目中的兵部尚书人选来。可是,想来想去,总感觉没有洪、孙、卢这三个人合适。
“臣举荐孙承宗孙大人出任兵部尚书。”吴葑糯笊馈
众臣一下子反应过来了,是呀,怎么把那样一尊大佛给忘记了,入果此老出山,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大家同声齐拜:“臣等举荐孙阁老出任兵部尚书。”
听了众臣的话,崇祯苦笑了一下,他心想:“此老脾气强犟,自崇祯四年(1631年),被朝臣攻迂后,他就以病请辞,至今联已屡次召用,可他却全都拒绝,虽然他上书的边关政务十六件事是为朝廷着想,可是那些事,都是牵一发而动千钧的事,联实在是不敢轻易采纳啊。现在大臣们又举荐他出任兵部尚书,他肯定是不会接受的。”
可是这些话,他又不好说,只是说道:“孙阁老为国操劳了一辈子,现在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该让他休息了,我们还是不要打扰他去了。”
这话一说,众臣只得另想他人。可是想来想去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启禀陛下,臣举荐原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杨嗣昌,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吏部右侍郎刘宇亮躬拜着大声说道。
“杨嗣昌?”崇祯念叨着这个名字,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清秀干练,仪容整洁的中年男子的形象,此人工于文笔书札,有口才,跟他交谈,能得到一种轻松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还任职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sx军事事务,知兵,又有能力。
崇祯心里想着,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嗯!就是他了。”
“陛下,杨嗣昌确实有能力担任兵部尚书,只是他目前丁忧在家,不宜任职啊。”礼部尚书薛国观出班奏道。
“这个事情,容联考虑考虑再说。散朝。”说完,崇祯就在一班太监宫女和禁军的簇拥和护卫下转回了乾清宫。
南阳五省总督行辕,自从接到崇祯皇帝让他接任宣大总督的圣旨后,卢象升心里非常不满。眼看中原的巨寇张献忠等人已被压制在了偏僻的山区,缺衣少食,只要再有个一年半载的时间他有把握擒获张献忠等流寇头目,可是现在这一走,中原流寇的了喘息之机,那就死灰复燃了,以后再想扑灭,那就困难了。
为此他多次要求进京陛辞,和崇祯面谈治理国家的策略,可是没有获得同意。
无奈,他只得做离开南阳的准备工作,这天,他在非常寂寞与痛苦的的心理下给外舅写信倾诉心中的苦闷:“甥以孑然一身,独处大风波患难之中,万死一生,为朝廷受任讨贼之事。海内竟无一人同心应手者,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吾虽有长材,从何展布。虚谈横议之徒,坐啸画诺之辈,望恩修怨,挟忿忌功,胸鲜隙明,喙长三尺,动辄含沙而射,不杀不休。若非圣天子明察贤奸,任人不贰,则甥已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矣……”
杨廷麟走了进来,见卢象升在写东西,以为他又在给皇帝上奏章,便问道:“大人你又在写奏章?”
“不是,我在写家信。”卢象升神情寂寥的回答。
看了他一眼,杨廷麟知道,卢象升的寂寞,在于找不到同心之人。
忠心为国,却得不到同僚的理解,坐在皇宫里看文件、批条子的诸臣们,一个个嘴有三尺长,对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他诽谤不断,责难连连。
放下手中的毛笔,卢象升问道:“伯祥,做好交接的准备了吗?新任总理军务大臣王家祯就要来接手这里的事了。”
“大人,这王家祯才具寻常,如何当得了六省军务大臣的重担,只恐大人一走,张献忠等流寇的势力复涨,以前的努力将付之流水、”杨廷麟皱着眉,担忧的说道。
叹了口气,卢象升道:“这是肯定的事,两军对垒,需要随机应变,剿法与堵法,战法无与守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按此来说,王家祯确实不是合适的人选。”
“那大人为何不上书陛下另换他人?”杨廷麟问道。
轻轻的摇了摇头,卢象升道:“我不是没想过,但是陛下的性格,刚愎自用,他决定的人选,我提出反对,会让他反感的。”
听了这话,杨廷麟沉默了。
三天后,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王家祯接替卢象升任总理六省军务大臣。
王家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天启间,历官左佥都御史,巡抚gs松山部长银定、歹成扰西鄙二十余年,家祯至,三犯三却之,先后斩首五百四十。擢户部右侍郎。崇祯元年因为不按时发边饷。辽东兵鼓噪,导致巡抚毕自肃自缢死。
崇祯帝大怒,削家祯籍。后来,因为镇守gs功,恢复原职。
王家祯以兵部左侍郎之职升任总理六省军务大臣,重权在握,心中十分得意,巴不得立马就可以发号施令,施展自己的才干。
“王大人,这里就交给你了,尤其要注意流寇张献忠,此人极其狡诈,行踪飘忽,忽东忽西,据探马侦测,此人现在大概在hb大悟山一带……”卢象升客气的说道。
………………………………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两军师争宠张献忠
对卢象升的介绍,王家祯已感不耐烦。
他知道卢象升是天启二年进士,而他自己则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论资格比卢象升还老,而卢象升不过是多带了几年兵而已,卢象升能做到的事,他王家祯也能做到,他不需要卢象升教怎么做。
想到坐gs巡抚时,对犯边蛮族部落的打击,王家祯更是信心满满。
松山部酋长银定、歹成扰西鄙二十余年,王家祯就任家祯gs巡抚,银定、歹成就带领蛮族骑兵三次进犯gs都三被王家祯打退,还杀了他们几百士兵。
这事是王家祯的战绩,也是他的骄傲
他因犯错被撤职,而后又恢复原职,都是因为这个功劳。
在他心中自信的认为,袭扰西部边境二十多年的蛮族都能被他打败,这乌合之众的流寇更是不在话下了。对于卢象升就任六省总督,统领六省军队却一直剿灭不了中原的流寇他是心里有看法的,认为卢象升也不过是名大声虚而已。
现如今卢象升接到调令不走,却还在这里唠叨,他心里很是不舒服。
于是满脸堆笑的说道:“本督感谢卢大人的指点,我会派人去查探的,宣大是大明的边关重地,卢大人只要守好了宣大,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言下之意就是你去守你的宣大去吧,这里不需要你废话了
听了这话,卢象升看了看王家祯,暗自摇头。
对他拱了拱手,转头对杨庭麟道:“我们启程吧。”说完,就走出了南阳行辕。
hbdw县城南40公里有一座方圆217平方公里的大悟山
大悟山是dw县与xc县的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至dw县夏店望夫山,南至xc县小悟乡,西至dw县栗林店的大兴垴,北至dw县新城镇的马吼岭。
明沈惟柄《登大悟山诗》对大悟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做了描述,诗云:“积雪千寻界紫霄,山灵策我上扶摇。苔花绣石堆云锦,枫叶经霜剪绛绡。槛外秋云生大别,望中风雨过南条。雁堂柏子无消息,万壑天箫吼暮潮。”
大悟山地势险要,它北依大别山,南窥江汉,处江汉平原,扼南北交通咽喉,进可以据三关,通豫皖,预驰中原。大悟山属大别山脉,主峰金顶,海拔813米。其东南麓原建有寺(即大悟寺),俗称老庙。
自从被卢象升打败后,为了避其锋芒,张献忠就带着心腹队伍躲到了大悟山,他的指挥部就设在大悟寺里。大悟寺位于大悟山主峰金顶上,又名龙潜寺,俗称“老庙”。
相传,隋唐时期,大悟山称“少华山”。据明弘治年间《黄州府志》载:“大悟山,在治西北(黄陂县)120里,上有大悟寺,洪武祖师悟道于此处”。
大悟寺枕高山、傍溪流,佛殿、藏经阁、读书院,翘角飞檐,古朴庄严。门前枯藤老树,松竹茂盛,有7株古树银杏,大数围,高30米,主干凌云,劲枝横突,郁郁苍苍,荫蔽天日。院中有古井,冬暖夏凉,终年保持固定水位,不枯不溢。
该寺始建于唐,盛于明清,全盛时,统境内黄龙、白龙、林泉、云台、朝阳、青龙、兴隆、老山等八寺,为一方主庙。
几经战火,庙宇现已荡然无存,仅剩一些雕花条石、础磴之类。
北山坡有卧石,上刻“三塔凌云”四字。据传,庙后原有三塔,两座毁于雷火,“丧吾(舍利)塔直到建国前才被拆除。
塔旁有一碑,尚树立平正,碑体完好,高2米,宽1米,前书:“丧吾和尚名道元,黄安人也,姓李。”全文数千字,叙及丧吾身世,已年久石质风化,文字漫灭。庙后数百步,有石兀起,广数米,壁翘如斧削,上凿“摩崖岩”,字一尺见方,前题:“六时念佛”;后款:“僧道元”,笔力遒劲,明晰如初。
因为张献忠的指挥部设在大悟寺里,庙里的和尚已被关了起来。
大悟寺门口站着十来个精壮的警卫,不远处的树林里搭着很多的破旧帐篷,一群群的农民军士兵在树林里或坐,或站、或走动,大家在说笑着。
“徐军师,这大悟山,名字起得有点怪,里面有个什么说道,你给咱老张说说。”说话的是坐在椅子上的一个廋高而长满黄色的络腮胡的汉子,他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又称‘黄虎’,看上去有四十来岁,气质彪悍,双目炯炯有神,禅房里,七八个精壮汉子围坐在张献忠两旁,这些人有他的义子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军师潘独鳌和徐以显。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
他出生于sx省db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少时曾读书,后参军,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崇祯元年,因粮食匮乏,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暴动,他们占领了黄龙山。
接着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sx全境。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队伍响应王嘉胤。
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
随着流民队伍,张献忠转战于sxsxhnahhbsc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640年,张献忠进入sc占山为王;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为了北上sx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1647年,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亡,时年仅四十岁。
徐以显是张献忠的左军师,很受张献忠器重。其政治野心很大,一心想要辅佐张献忠得天下,时常也以诸葛亮自比。
听张献忠问大悟山的典故,徐以显卖弄的说道:“据《黄州府志》记载,洪武年间,有一得道和尚名“丧吾”,云游至此,见群峰屹立,烟雾飘渺,天地灵气,聚于此地,便向山主张天成讨要一袈裟之地。张天成认为一袈裟能盖多大地盘,便满口应承。孰料,丧吾和尚袈裟一甩,竟罩住了金顶和周围的几座山头。张天成后悔不已,但知其为得道高僧,也只好作罢。丧吾得此宝地后,首先在金顶东边的山洼修一口水井,同时招收弟子、请来工匠,修建庙宇。建寺所用木料均由所修水井中取出,寺庙即将建成时,木工说:“杉料够用了。”井中便不再向上生木料了,寺庙建成后,方圆数百里的信徒纷纷前来,人们改称“少华山”为“大悟山”。这就是大悟山名称的来历。”说完,他得意的看了一眼右军师潘独鳌。
潘独鳌是hb省应城潘家集的一名秀才,也是一位地主武装的头领。
有一年,张献忠率农民军攻掠应城,潘独鳌委身投靠,屠城而去。在张献忠帐下,为争宠,潘独鳌和徐以显时常在暗地里勾心斗角。
“原来大悟山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张献忠捋着黄胡须说道。
看着徐以显得意的样子,潘独鳌淡淡说道:“大帅,这是欺骗普通百姓的,只有傻子才相信,其实大悟山的名字另有来历,起码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一座山的名字居然有三个来历,潘军师说来听听。”张献忠饶有兴致的说道。
看张献忠高兴的样子,潘独鳌瞟了徐以显一眼,得意的对他挤了挤眼,这才说道:“据史料及佛经《禅门日诵》记载,明朝1393年间,进士出身、曾任布政使、按察使、通政使的李道元,因“蓝玉”案,其党一万五千人被诛,李逃往少华山出家,自起法号“丧吾”。丧吾和尚在少华山清心崖静心修持而悟道,遂将少华山改名为大悟山,大悟山一时成为佛教圣地。自此,大悟山的名称便沿袭至今。”
“这是一个说法,那么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呢?”孙可望兴致勃勃的问道。
孙可望是张献忠四大义子之首。出生年不详,卒于1660年,sx米脂人。于1630年跟随张献忠起兵,为人勇敢,能识文断字,颇得张献忠赏识,被收为义子。张献忠的四个义子中,能耐最大的就是孙可望,文武双全。绰号“一堵墙”。
张献忠战死凤鸣山以后,孙可望和李定国遵循张献忠联明抗清的遗志,率军南下,加入到南明永历帝的阵营。
不过,孙可望被永历帝封为秦王后,逐渐摆起了皇帝的架子。随着权势的变化,孙与李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终于引发内讧。1658年,战败的孙可望投降清朝,不久便遭到了“兔死狗烹”地待遇,不但爵位被收回,连他的死因也颇为可疑。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奖赏
微笑看了看孙可望,又看了看张献忠,潘独鳌继续道:“大悟山原名少华山,为千年佛教圣地。相传隋朝末年,南阳王伍云昭不愿归顺李渊父子,被唐兵追杀至少华山万丈悬崖,无路可逃,便长叹一声“天绝我也”,纵身跳下,幸好被崖下洞中老道所救。后来伍云昭觉此山雄奇不凡,远离尘世,居之使人超然物外,便在此落发为僧,并始创少华山金顶九龙禅寺。从此,少华山便与佛教结缘,后来少华山佛事虽几经兴衰,但仍绵延不绝。”
“潘军师果然学识过人。赏美女三名。”张献忠捋着胡须高兴的大声说道。着没事,听一听大悟山的典故,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潘独鳌此人心黑手辣,性格阴沉,但又好色,屋里已经有十几名小妾了,可他还不满足听说赏美女三名,他急忙笑容满面的躬身道:“属下谢大帅的赏。”
张献忠一把拉起了潘独鳌,大声着“老潘,起来吧。不就是几个女人嘛,只要你的毬受的了,女人多的是。知府的女儿,县令的老婆,随你挑。”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确实,在他的大营里,这样的女人虽不多,但也有百十个。张献忠每打下一个府县来,都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搜刮银子和粮食,第二件事是抢女人,第三件事就是杀人。
抢到的女人,姿色好的,则都要送给他先睡,他玩腻了才会赏给下属。姿色一般的做为军妓,让士兵泄欲。
今天赏给潘独鳌的三个女人,都已被张献忠玩了一个多月了,基本已是玩腻的货色了。
潘独鳌虽然知道这些情况,但他不在乎,在他的心目中,这些女人跟青楼中的**是一样的就是让男人睡的。
“狗肉上不了酒席,****的潘独鳌,就冲你这好色贪淫的毛病,你就永远成不了名士。”徐以显心里鄙视的说道。
看着俩人在自己面前争宠,张献忠心里暗自高兴,他心机很重,对任何人都防着一手,这两个读书人互掐是他乐意看见的。他为人鬼精,眼睛一眨一个心眼,为了制造矛盾,张献忠捻着黄色的络腮胡说道:“徐军师说的也有趣,只是老张知道你不好那一口,就把那张唐白虎的《仕女沐浴图》赏给你吧。”
“谢大帅”徐以显说着,高兴的连连躬身致谢。
听见张献忠把唐白虎的《仕女沐浴图》赏给了徐以显,潘独鳌心里一阵羡慕嫉妒恨。这张画在市面上可是值得一百两黄金,一百两黄金足可以买十个美女了,这样算下来,他还是输给了徐以显。
“不行,不能便宜了姓徐的。必须搅黄了”潘独鳌暗自道。
想到这里,他大声道:“大帅,那张画可是你喜欢的宝贝,你可不能轻易送出啊。”
这话一说出,张献忠也有点后悔了,但是他不愧是枭雄,眼珠一转,大声道:“不错,那张画是我喜欢的宝贝……”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然后指着屋里的人说道:“但是,那是死宝,而你们确是我的活宝,死宝哪有活宝重要。不要说是一张画,就是更贵重的东西,咱老张也舍得。”说完,看着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这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徐以显更是一阵激动。
怀着对当官的渴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