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一百二十九章 你见过连发火铳?

    一个多月前,听说高迎祥被官军活捉后,徐以显等人就劝张献忠称闯王,潘独鳌还拿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来劝,可是张献忠却力排众议,写信推举李自成做闯王。现在听说送信的人回来了,他当然要问一问李自成那边的情况。

    派去送信的两个手下走了进来,躬身对屋里众人施礼,然后恭敬的低头站着。

    看着他俩,张献忠问道:“李自成称闯王了吗?”

    “回大帅的话,李自成已经称闯王了。听说罗汝才也写信推举李自成为闯王。”两个手下恭敬的回答道。

    听了这话,张献忠笑了:“这曹操确实滑如泥鳅。”接着,又问道:“据你们观察,李自成现在还有多少人马?”罗汝才为人狡诈奸猾,外号曹操。

    两个手下低头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这才说道:“大概一万五千人吧,别处还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看来鸿基的处境也艰难啊。”张献忠感叹道。

    看了看两个送信的手下,张献忠道:“你们下去吧,每人赏十两银子,准许你们到欢乐营快活两天。”

    欢乐营是士兵发泄**的地方,里面都是掠来做军妓的女子。

    听了这话,两个士兵高兴极了,兴高采烈的躬身告辞出去。

    见两个士兵出去了,潘独鳌才说道:“大帅,这黄来儿称了闯王,会不会以后压我们一头?”

    李自成原名李鸿基,小字黄来儿。

    嘴角一撇,张献忠不屑的一笑:“我们又不是官军,他哪个闯王凭什么压我们,现在是乱世,比的是谁的兵马多,谁的拳头大,谁说话算数。”

    “大帅说的有理,不论李自成是不是闯王,我们和他永远是盟友的关系,谁也管不了谁。”徐以显说道

    点了点头,张献忠道:“老徐说的不错。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谁称闯王,谁就会引来官府的注意和官军围剿,李自成做了闯王,就为我们减轻了官府的压力,我们就可以蒙头发展自己的力量。”

    “大帅说的是,朱洪武就是这么干的。”潘独鳌讨好的说道。

    孙可望道:“父帅,那以后我们和李自成怎样联合作战?联合作战中谁说了算?”

    “这个事好办。对我们好处多,就联合,好处少就推脱。在联合作战中,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张献忠拍板道。

    商量好这事,这时,张献忠又想起一件事来,他问道:“定国,叫你派人去探听的卢阎王离任的事情怎么样了?他现在走没走,是谁来接替他?”

    想到卢象升,张献忠就有些心惊肉跳,自从卢象升就任总理五省军务大臣后,农民军就像是遭遇到了克星一样,遇到他就没有不被打败的,尤其是他还调了关外的三千骑兵做为尖刀,这些骑兵在悍将祖宽和祖大乐的带领下,更是难以对付。

    探听到卢象升要离开中原到宣大任职的消息后,张献忠就像搬开了一个压住身体的大石子,整个身心都放松了下来。

    为了摸清具体的情况,他派了定国去打探这事。

    “禀父帅,探听消息的人还没回来,不过我想,他们也快要回来了。”李定国躬身说道。

    李定国字宁宇。sx榆林人。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农民军,受张喜爱。

    李定随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奇合称四将军。

    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yn联明抗清。

    后转战滇缅边境。康熙元年因恢复无望,忧愤病作,卒于勐腊军中。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

    李定国于川民有惠,死后川中多建“李晋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晋王”的英名与传说也一直流传。

    “一有消息速来报我”。张献忠沉声道。

    “遵命。”李定国躬身答应。

    盛京的皇宫里,皇太极手里拿着几颗黄澄澄的81式步枪子弹壳和弹头在研究着。

    昨天下朝后,他就详细问了扬古利战败的前后过程,又从扬古利军中抽了一些军官来问,最后终于确认在涿州的那支民团,确实不是扬古利可以打败的。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无能,扬古利又交出了拿回来做证据的子弹壳和子弹头。

    “宪斗,你读过得书多,博学多才而又聪颖敏捷,你说这世间有连发火铳这种东西吗?”

    皇太极问范文程。

    范文程字宪斗,是皇太极最信赖的汉臣,有什么怀疑难事,皇太极都会和他商量。范文程确实也为他出过许多高明的点子

    对于这个问题,范文程也不好回答,因为他也参与过对扬古利战败原因的调查,扬古利战败,和那支民团的火铳犀利有很大关系,撤退中途,就是被人家的连发火铳打垮的,要不是有众多的士兵和军官证实,这事他无论如何也是不会相信的。

    沉吟了一会,他这才说道:“陛下,臣读过得书是很多,但是多是治国理政方面的,关于火器方面的书只是略有涉猎,因此也不好忘下结论。”

    皇太极也知道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说没有,眼前又有物证,而且又有那么多的人作证,说有吧,大家又从没听过见过。

    看了他一眼,皇太极道:“看来,这事只有等盛京军器局总监任长寿和总匠赵有才来了才知道了。”

    他已派人去传两个工匠进宫回来问话。

    “这两人出自名师,见多识广,又搞了几十年的火器,算的上是我大清最高水平的火器匠人了,也许他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也未可知。”范文程躬身说道。

    话说这样说,但是他心里确认为这事希望不大,虽然他不懂火器,但是光从那亮晶晶的黄铜制作的用来装铳子的外壳及锥状的铳子来看,他就知道这是一种极其精巧的火铳。

    皇太极则在想:“既然那支民团有连发火铳,那就说明世间真有这个东西,说不定这两个火器工匠会知道一些这方面的事。如果能做出来……”想着这些,他心头一阵火热。

    又过了一会,两个工匠终于来到,走的气喘唏嘘的一脸的汗。

    赵有才和任长寿两人正在军器监里指挥工匠们制作火器,宫里来人传他们进宫回话,听说大清陛下要见他们,两人虽不知何事,但也不敢多问,交代了手头工作便急忙跟着传旨太监来了。

    “小人赵有才(任长寿)见过陛下。”两人齐声说着,跪地磕头。

    等两人磕头行过礼后,皇太极这才说道:“两位师傅请起,联有事要请教你们。”

    “遵旨。”说着话,两人这才站了起来,躬身低头,小心翼翼的站在一边。

    看着两人恭顺的样子,皇太极微笑问道:“听说两位师傅都出自名师,见多识广,不知是否听说过连发火铳这种火器?”

    “连发火铳?”任长寿惊讶叫道。

    任长寿今年四十五岁,是明朝兵器大家赵士帧第三个弟子的儿子,在崇祯2年(天聪3年,1629年)清军第一次入关征明时,全家在通州被掠。

    此后,因精于火器制作,被后金任命为盛京军器局总监,家里每月有一百两银子,二十石米面,还拨了十个汉人奴隶伺候,开始的时候,他还是被动的后金做事,可是在上述优厚的待遇下,他已死心塌地的为后金出力了。

    总匠赵有才则是在冥思苦想连发火铳这种火铳的形状。

    赵有才是毕懋康的大弟子,他和他的妻子儿女从南京被密掠到后金,在威胁利诱下,他也投入了后金的怀抱。

    见任长寿惊讶的样子,皇太极心说:“莫非他见过连发火铳?如果他见过的话,聚我大清之力就有可能做出来。”想到这,他急忙问道:“任师傅,你见过连发火铳?”

    “启禀陛下,这东西我师祖赵士祯曾经做出来过。”任长寿躬身答道。

    听了这话,皇太极一阵惊喜,他说道:“任师傅,你把这事和联说说。”

    “我师祖曾经做出来过一种名叫迅雷铳的多管火绳枪,这种火铳吸收了鸟铳和三眼铳的优势,铳身上装五个铳管,每发一枪后转动72度发射另一管,五管均射毕后铳身前端可发射火球焚烧敌兵。铳管上配有圆牌作护盾用,射击时支撑铳身的斧子也可在射完后用来防卫”任长寿细细说道。

    这时总匠赵有才也插话道:“陛下,小人也想起来了,这连发火铳有点类似戚继光创造的五雷神机。”

    “五雷神机?它有何特点?”皇太极问道。
………………………………

第一百三十章 两个火器工匠的震惊

    赵有才躬身道:“启禀陛下,五雷神机为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的发明,枪管可转动,依次快速发射,对蒙古骑兵造成了重大的杀伤。”

    说起戚继光,皇太极就是一阵心惊,他训练的戚家军,威震大明和边陲,他死后,戚家军就衰落了,可就是如此,戚家军战力退化的余部在萨尔浒,也给大清得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可以说,如果戚继光不死,大清也到不了今天。

    对戚继光,皇太极佩服之至,他认为连发火铳有可能就是戚继光的五雷神机。

    想到五雷神机,他不由得问道:“既然大明几十年前就有两位所说的这种火器了,为何现在却不见了?”

    神情尴尬的一笑,任长寿躬身道:“陛下,迅雷铳尽管不错,但也有克服不了的缺点。迅雷铳结构复杂,操作费时,在作战时难以短时间内排成战阵。而五个铳管射毕后重新装填又相当麻烦。因此,迅雷铳还难以投入战场,更难以成军。”

    “原来如此。”皇太极恍然大悟

    看了看赵有才,又问道:“那么戚继光创造的五雷神机呢,它不是已在戚家军中装备了吗?为何现在也见不到实物?”

    自从听扬古利说了连发火铳的凶猛火力后,他就对着东西上了心,想着把它搞出来,现在听说了迅雷铳和五雷神机,他就打算把这两种火器搞出来装备大清军队。

    赵有才想了一下,才躬身道“五雷神机确实是一种连发火铳,但是可能是制作复杂或是费用高昂,因此在戚继光死后就没有再造。到了现在,连图纸也许都找不到了,更不用说挥打造五雷神机的工匠了。”

    听到这里,皇太极说道:“不瞒两位,这次我大清征明的大军,在明国就遭遇到了一支民团,他们手里就持有一种连发火铳,火力极其猛烈,给我军造成了重大的杀伤,今天联请两位来,就是商量此事的。”

    “哦?有这事?”两人吃惊的问道。

    皇太极点了点头,把手里的子弹壳和弹头递了过去,道:“这就是那连发火铳射击后留下的东西,里面有火药味。”

    任长寿恭敬的躬着身,把弹壳和弹头接了过去,仔细的看了起来

    里里外外的看,还闻了弹壳里的火药味。

    越看他的神色越凝重。

    看过后,他又把弹壳和弹头递到了赵有才一边。

    说道:“请赵师傅看看,你师傅毕懋康也是一个不次于我师祖的火器大师,你是他的大弟子,说不定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接过了弹壳和弹头,赵有才也仔细的看了起来。

    越看他越震惊,看完后,他躬身道:“陛下,请见过那连发火铳发射的人来,我要问一问对方的射击姿势和发射方法。”

    “啪啪啪。”皇太极拍了三下手,五个清军走了出来,其中有三个士兵,两个军官,这些人都是被迎面81式步枪打中后,又治好了的人。原来,为了了解连发火铳的事,皇太极不仅传了任长寿和赵有才两个火器大工匠过来问话,而且也从扬古利的队伍里叫了几个士兵过来以备咨询。

    指着任长寿和赵有,皇太极沉声说道:“你们听着,这两位师傅是我大清军器监的火器大师傅,今天奉联的旨意要问你们一些问题,你们要如实回答,不得怠慢。”知道满人看不起汉人,所以皇太极要提前警告。

    “遵旨。”五个清军躬身答道。

    hn开封府zl县城内,一个宽大的宅子里,身材高大,脸膛赤红的援剿总兵官左良玉正在和副将罗岱、道兴,偏将赵柱喝酒,地下是摔碎的酒杯碎片。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南宁侯。

    起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因其作战骁勇,善于左右射。虽不知书,但多智谋,优待士卒,很得军心,所以每次出战都会有战功。

    后在镇压农民军的战争中,乘势不断扩大部队,变得日益骄横跋扈而拥兵自重。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宁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又晋为侯,镇守武昌。此时,弘光政权中马士英、阮大铖用事,排斥东林党人。他袒护东林党人,且怀有个人野心,于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未几,病死于九江舟中。子左梦庚率所部降清。

    “******,****的杨绳武,竟然弹劾老子胆小避敌。”左良玉边喝边骂人。

    原来,不久前hn巡抚杨绳武弹劾左良玉回避敌人,朝廷把他降职为都司,责令他戴罪立功。

    副将罗岱说道:“我看他是眼瞎了,七月份,我们在田家营,渡河进攻流寇,杀死、俘虏了很多人,八月份,老回回率军进攻开封府城,火焚西关,我们在鄢陵、扶沟大战老回回,后来因为追歼老回回在夹山被围,粮尽援绝,大帅差点自杀,我们拼命厮杀才冲了出来。这些事他不知道吗?”

    “这些****的文官真他妈不是东西,没本事治理地方,搞得到处是乱民,老子们来帮他们擦屁股了,还拿屎臭我们。”道兴愤愤的骂道。

    越听越生气,“啪”的又率了一个酒杯,左良玉咬着牙说道:“******杨绳武,他找老子的麻烦,老子也不让他好过,明天开始,赵柱带兵化装成土匪流寇,在开封周围捣乱,抢银子抢女人,让他难受难受。”

    “好。这个办法好。”罗岱高兴的说道。

    赵柱问道:“大帅,我们抢银子和女人时,要杀人放火吗?”

    左良玉装聋作哑,故作不闻。

    见状,道兴训斥道:“你是真傻还是装傻啊,你如果不杀人放火,还像土匪吗?再说了,杀人放火抢女人的事,你又不是第一次干,这还需要多费口舌吗?”

    “卑职明白了。”赵柱笑着回答道。

    明末明军中,以左良玉的军队军纪最差,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放纵士兵**掳掠,完全就是一群土匪兵。

    很快,开封周围的百姓倒霉了,这家的女儿被土匪抢走了,那家的儿媳上吊了了,有钱的人家被抄精光的,稍有不从,当即杀死。

    受害的百姓越来越多,有穷人家庭,也有地主财主,于是到开封府告状,请求官兵出城剿匪的文书雪片似的飞到了开封城内的巡抚衙门里。

    “啪”的一声,hn巡抚杨绳武拍案而起,脸色铁青的道:“左良玉这狗贼,狗胆包天,竟然纵兵为匪,老夫要上本参他。”

    杨绳武心里知道,这是左良玉对自己弹劾他一事的报复。

    杨绳武字念尔,号翠屏。ynml县人。明末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崇祯十一年冬,召对平台,绳武谈吐如流,画地成图,帝伟之,遂擢升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洪承畴困松山,钦赐上方宝剑而令绳武总督辽东宁远诸军,出关救松锦。崇祯十四年病卒于丰润。

    “大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上本参他,等陛下的圣旨下来处分他,那就太晚了。”开封知府唐壁焦急的说道。

    这段时间,每天开封府下辖的几个县,都会报上百姓被杀被抢的公文,里面都是一个意思,派兵剿匪。

    他开封府里就二百来个捕快,怎么敢出去剿匪,他去求助开封参将陈永福,人家一番指点后,他才如梦方醒,原来那些所谓的土匪是左良玉的兵。

    没办法,他只得把这事报到了上司hn巡抚杨绳武这里。

    听了唐壁的话,杨绳武一脸不高兴的说道:“那你说该怎么办?总不能老夫自己提刀去砍了他吧。”

    “这那能呢。我只是说大人如果管不了这姓左的,您可以找个管的了他的人去啊,这尊大佛一去,保准把左良玉这妖精压下去。”

    “大佛?”杨绳武说着,一脸疑惑的看着唐壁。

    唐壁狡猾的一笑,说了一句话:“天下藩封数汴中”,然后不说了。

    “对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走,我俩去周王府,以周王的贤明,他不会坐视姓左的胡作非为的。”杨绳武高兴的说道。

    在周王朱恭枵的软硬兼施下,左良玉低头了,为患开封周围多日的“匪患”平息了。

    “杨绳武,咱们骑毛驴看唱本,走着瞧。”左良玉指着开封城的方向狞声道。

    赵国华带着忠勇总队,一路走向sd出了hb进入sd德州府境内。

    德州位于sd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sd省的西北大门。北接hb省cz市南接省会jn市lc市西邻hb省hs市东连bz市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存禹王亭、秦汉墓群、东方朔画赞碑、苏禄国东王墓、四女寺、文昌阁、定慧寺,董子读书台等众多历史古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射日”英雄后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滑稽之雄”东方朔、大书法家颜真卿、邢侗等都在德州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迹。
………………………………

第一百三十一章 知府华润泽的紧张

    历史上德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

    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境内,一直到19世纪中叶,德州是南方九省(冀、鲁、豫、苏、皖、浙、湘、鄂、赣)通往bj的重要漕运通道。

    为了避免以后部队抱团,在涿州时,赵国华就有意识的从被救回的百姓中挑选了二千多愿意跟着回南方的北地子弟参加到忠勇总队里来,这些人连他们的家属有五千多人,加上忠勇总队的六七千人,全部早已过万。

    如此多的人马进入德州府内,早已有人跑去衙门报告消息了。

    “华大人,据我的斥候报告,有一队超过万人的大部队进入了德州境内,这支队伍中还夹杂着一些百姓,我们该怎么办。”德州卫指挥使齐信仁说道。

    听了这话,德州知府华润泽吓了一跳,双腿有些打颤,脸上却强做镇定的问道:“他们是什么人?探清楚了吗?”

    他心说:“这么多的人来德州,如果不是官军,那就只能是流寇和马贼了。”

    “看衣服不是官军,也不像是马贼。但是又有数千骑兵。”齐信仁回答。

    听说不是官军,但又不像是马贼,华润泽疑惑了,稍稍想了一下,便大声说:“齐将军,为了安全起见,我建议赶快鸣金关城门。”

    “好。我也是这样想的。”齐信仁答应着,出去布置了。

    很快,城里一阵混乱,大量在城外的百姓也哭喊着蜂拥着拥进城来,在兵丁的棍棒抽打下,城门洞里总算空出了一块地方,沉重的包铁皮的厚实城门在令人牙酸的“吱吱呀呀”声中艰难的关上了。

    “总算关上了。”知府华润泽说着,松了一口气。

    见城门关好了,他便双在齐信仁的陪护下走上了城墙。

    看着那又高也又厚的城墙,华润泽心里总算镇定了一些,心里想:“一万多人,是攻不下德州来的。只要自己再熬一段时间,等新的知府来了,自己就可以去hn岳阳任职去了,这北方,官太不好当了。这次鞑子没来sd说不定下次就会来。还是南方安稳。”

    “但愿这支队伍是过路的。”他声音有些发颤的道。

    齐信仁还是有点胆色的,听了华润泽的话,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在看着那渐渐走来的队伍。看着那步骑混合的庞大队伍,守城的兵丁呼吸急促,神情紧张,有两个人竟然紧张的把手里的刀掉在了地上。

    “捡起来,没出息的东西,小心老子砍了你们。”齐信仁厉声呵斥道。

    两人急忙捡起了刀,紧紧的盯着城下。

    忠勇总队越走越近,看着这黑压压走近的队伍,城上的气氛越加紧张压抑。

    这支步骑兵混合的队伍不快不慢的走了过来,走到离城两里处,在“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号声中停住了脚步。队伍两边是骑兵,中间是长枪兵和火铳兵,长枪兵和火铳兵各自排在一边,队伍排的十分严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