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命了几个中队长后,各中队下面的小队长就由中队长在队员中看着体壮机灵的人暂时委任,正式的要在训练结束后看成绩再定。
把人员分配好后,赵国华命令道:“各中队长带着各自的队伍排队到营地里理短发,理发后到大澡堂洗澡,洗完澡后换上保安队的制服出来集合。”
“遵命!……”三个中队长带着各自的队伍,乱哄哄的开向了澡堂。
洗过澡后,大家穿上了统一的制服,经过一番折腾,勉强按照中队排成了队。
站在操场上,看着面前穿清一色黑蓝色制服的一百多个保安队员,赵国华心里十分激动。自从穿越到明朝后,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奋斗,终于有了自己的队伍,虽然目前还很弱小,但是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小小的保安队会变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强压内心的激动对大家说道:“乡亲们,兄弟们,我宣布,鸣凤村保安队自今日起成立了!”说完他带头鼓起掌来,反应快的人马上知道这是一种庆祝的礼仪,于是跟着鼓起掌来,其他人也跟了上去……
鼓了一会掌,他停住了,其他人也跟着停住了。
“从此以后,我们保安队这一百多人就是兄弟了,每天都要在一起吃饭睡觉,操练巡逻,但是刚才看你们排队的情形,说实话,我很不高兴,可是这不是你们的错,因为你们都是附近从各个村子来的,还不懂得什么是纪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保安队不是乌合之众,保安队也有保安队的纪律,下面我就宣布保安队的纪律:
第一;集中食宿,无事不得外出军营。
第二;有事外出要请假,每个月可以回家看一次父母,第二天早操时赶回。
第三;保安队里严禁私自械斗,违者五十军棍,第二次再犯开除。
第四;擂鼓进鸣金退,违者五十军棍并开除。
第五;严禁赌博,不许调戏妇女,不许酗酒,违者五十军棍并开除。
第六;一切缴获要上交,不许私藏,违者五十军棍并开除。每天早上卯时吹号集合,第一次迟到者十军棍,第二次迟到者二十军棍,第三次迟到者开除。
第七;凡是被开除者,一律追回所发的安家银。
“我的娘哎,这也太严了吧……”底下几个保安队员听的直吸凉气。
赵国华逐条念完后,站在台上看着底下的人群说道:“暂时就是这些了,受不了的可以现在就走,保安队里不需要不守规矩的人。想来保安队的人多的是。”
犹豫了一阵,那几个想退出的人,看了看周围的弟兄,又看了看穿在身上的崭新漂亮的黑蓝色保安服,想了想退出的后果,还是决定留下了。
等了一会,见没有人离开,赵国华笑了,于是开始了他的练兵生涯。
他的练兵方法如下:第一阶段,队员早上卯时吹号集合,然后围着村子满跑十圈,大概十五公里,跑完步后吃早饭,吃过早饭站军姿,下午练习队列,吃过晚饭后教大家认字,先从前后左右大小上下这些简单的字开始。
孙老汉父子和丁顺不知道为何要站军姿,但是也不多问,知道赵国华这样做必有缘故。
开始操练的时候,大家还分不清左右,赵国华就想了个办法,左脚穿草鞋,右脚穿布鞋草鞋布鞋的走,半个月后,保安队员们终于分清了左右。
单调而乏味的生活一日一日的过去了,经过赵国华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保安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还乱糟糟的保安队有了威严之气,保安队员们身体壮了,走路和坐立时腰都是挺的笔直,看上去很有气势,整个人和以前大不相同。
“稍息!立正!向右转,向前看……”赵国华依次下达着命令,保安队员们也按照指令行动着,除了少数几个人行动有错外,大多数人都已能正确完成。
见队列操练的有些眉目了,赵国华又指挥着开始了训练刺杀,他知道,在这冷兵器时代想要完全抛弃大刀长矛,也是不太现实的。
………………………………
第十七章 丁顺的故事
练习刺杀用的是一把三米长的长枪,刺的是一个真人大小的木头人,前跑三步后,刺中肚子者为合格,刺中胸部者为的是优,每日的刺杀成绩计入档案,月底统计,合格次数不达标者扣饷银,优的次数达标者奖银一两。这种练习刺杀的方法来自于后世抗战的电影,在电影里,无论日军还是八路军在刺杀时都是采用这种姿势,这种姿势的好处是下盘稳,刺杀时刺的准,刺的狠。
这天晚饭后,管家杨福正在屋里向和杨得贵父子说着鸣凤村发生的事。
此时已是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斜阳还留恋地抚摸着地平线。天空从青苍色渐渐变成鸭蛋一般的湖绿色,一种幽静的暮色暗暗地围拢来。
“老爷,鸣凤村的穷鬼们组织了一个名叫保安队的队伍,不知您老是否知道?”杨福躬身弯着腰问道,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杨得贵说道:“这事我早已知道了,听说是知县宋大人批准的……”说完手抚胡须,阴沉着脸,皱着眉头看着外面逐渐黑下去的天色。
“爹,这宋大人怎么会批准这伙穷鬼们成立这狗屁的保安队?”
瞪了他一眼,杨得贵怒道:“你还问我?还不是因为你们上次带人去鸣凤村的事……”
“老爷,你是不知道啊,我们家的皂角和猪苓生意都快被那肥皂和洗发膏挤的没有了……”杨管家急忙凑上去说道。
手捩胡须在屋里踱了几步,杨得贵停下脚步道:“瑞儿,这保安队的事你怎么看?”
杨瑞眼珠咕噜咕噜转着,手摇扇子走了几圈,才说道:“这保安队听说也就百十个人,他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且再看它一段时间再说。
“你说的也是……”杨得贵捩着胡须微微点头。
杨管家问道:“老爷,那我们家的皂角和猪苓的生意怎么办?”
沉吟了好一会,杨得贵才说道:“既然肥皂和洗发膏好卖,明天你也去鸣凤村进些肥皂和洗发膏来买吧……”
“爹,你不会糊涂了吧,我们为什么要卖那赵蛮子的肥皂和洗发膏?这不是帮那些穷鬼门发财吗?”
“糊涂,愚蠢,大丈夫能屈能伸,既然卖肥皂和洗发膏能赚钱,我们为何不卖呢,至于怎么收拾他们,等找到机会再说。”杨得贵冷笑着道。
这天早上,中卫村的几个妇女正在河边洗衣服,边洗边议论着保安队的事。
“玉秀,昨天我看见柱子来找你了,我感觉他变得强壮了,是不?”一个中年妇女道。
柱子大名刘铁柱,在鸣凤村保安队三中队,玉秀是他的未婚妻。
“是啊,他回来探亲,看望他爹妈,又带了十斤大米和十斤白面来我家,我发现他比以前懂事多了,也有礼貌了,听说他还会写一百多个字呢”玉秀得意的说道。她是柱子的未婚妻,柱子有出息了,她当然高兴。
“是真的吗?这可是太好了,看来他当这保安真是当对了,这赵先生的保安队咋这么好啊,吃的好,穿的好,饷银多,还教认字,出来的人,我看都可以但先生了。可惜我儿子岁数太小了,不然我一定要送他去当保安。”另一个妇女插话道。
“玉秀,你和柱子说一声,下次保安队招人一定要告诉我一声,我家二牛也要去当保安。”“是喽,我一定和他说……”玉秀得意的笑着道。
保安队的操场里,十人一排站在一起正在练刺杀。
“一中队第一小队出列。”中队长孙富喊道。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前跑三步,左腿前弓,前刺……”孙富指挥着。
“二中队第一小队出列。”中队长丁顺喊道
“……前跑三步,左腿前弓,前刺……”丁顺喊道
“三中队第一小队出列……前刺……”中队长程冲指挥着。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突刺训练,再辅之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大家的刺杀准确度是大幅上升,优良者达六成,其余的四成都是合格者。
保安队已成立三个多月了,看着操场上那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赵国华心里也很高兴,可是他也知道,长枪只是近战武器,还必须得有远程打击武器,在这三百年前的大明朝,远程的打击武器一是火炮,二是弓箭,三是火铳,可这三种武器各有其局限性和缺点。大明朝的火炮仿制于葡萄牙,重一千到二千公斤,移动不便,发射的是实心弹,射程大概也就一公里左右,主要用于守城,造价高而威力有限。
弓箭虽然造价低,但是培养一个合格弓手需要一两年,而培养火铳手就快多了,训练出一个合格的火铳手只需三两个月就可,而且不限男女老少,只要能端起火铳来开枪就可。虽然明朝的火器在和后金的战争中没发挥出多大的作用来,但那主要是因为火器的质量不过关以及落后的作战方式导致。
他相信,凭着自己领先三百多年的知识,是可以改变明军落后的作战方式的,但是想要得到大批质量优良的火铳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火铳是明政府严格管制的军用品,想要得到,其难度不亚于在后世一个普通小老板想搞到一批冲锋枪。
想到火铳,他这才起穿越时带来的手枪已经有段时间没擦了,于是回屋拿出手枪来擦拭起来,手枪还有两个弹夹十发子弹。
“队长,手里拿的是手铳吗?”丁顺的声音出现在门口。
赵国华转头一看,见是丁顺站在门口好奇的看着他手里的手枪。原来丁顺来找赵国华汇报每天的训练成绩,见他手里拿了一把短小精巧的物事,像手铳可是又比手铳精巧的太多了,于是忍不住问出了声。
“是手铳,但这不是一般的手铳,而是海外华夏国的手铳,也叫手枪,我回大明时带回来防身用的。”
“海外华夏国的手铳?我能看一看吗?”丁顺激动的问道,眼里出现了炽热的光芒,就好像饿了好几天的人,看见了红烧肉的样子。
赵国华看着丁顺那兴奋激动的神情虽感到有点奇怪,但是还是把手枪递给了他。
丁顺接过手枪后,动作缓慢翻来覆去的连看了好几遍,边看边啧啧称赞:“太精巧了,这手铳又小又美观,比我大明的好的太多了,不知道它能打多远?”
“五十米,哦,也就是三十步左右……”赵国华说道。
“三十步?用于防身和自卫也足够了,只是距离敌人近,装子药时时间有些来不及,可惜了,这么精巧的手铳。”丁顺笑着道。
赵国华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丁大哥,这手铳是可以连发的,只要装上弹夹,扣动扳机即可发射,而且不受下雨的影响。”
“什么,这么小的手铳可以连发,而且不惧雨水。那弹夹又是什么样子,我能看看吗?”丁顺听的心脏嗵直跳,他太想看看那可以让手铳连发的弹夹是个什么样子了。
赵国华进了卧室,从枕头下拿出弹夹,出了卧室,递给了丁顺。丁顺激动得双手颤抖的接了过去,兴奋的翻看着弹夹,看着弹夹里那一排整整齐齐的五颗黄亮亮的铜制锥形子弹,神情越看越凝重。
“赵兄弟,你能装一次铳子我看看吗?”丁顺神情庄重的说道。
“当然可以!”说着,赵国华从丁顺手里拿过弹夹,“咔吧”一声就为手枪安好了弹夹,为了防止手枪走火,又关闭了保险然后递给了丁顺。
丁顺仔细看着这已上了膛的手铳,真是越看越激动,流着泪,嘴里喃喃道:“恩师,你老人家怎么也不会想到吧,这世上竟然有如此精巧的手铳,这真是……”
“恩师?……”赵国华听的一怔,难道这丁顺懂火器,再回想起他自从看见手枪时的一系列情形,他就断定这丁顺是个有故事的人,于是他装作随意的问道:“丁大哥,看你对我这手铳仔细了解的样子,可以知道你是一个对火器很熟悉的人,不知道丁大哥能否说一说你的故事,如果丁大哥不愿说,我也不勉强,毕竟这是丁大哥自己的事。”
“赵兄弟,不是我存心隐瞒,而是我以前的事说起来太伤心了,我实在不愿在提起,今天我就把我以前的事说一说吧。”说到这里,他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丁大哥,不要难过了,喝杯水慢慢的说。”赵国华安慰着,倒了杯水递给丁顺,拍拍他的肩膀。
“谢谢兄弟!……”张顺结过水来,喝了一口,用手抹干脸上的泪水,神情悲苦的缓缓说道:“我其实不叫丁顺,我真名叫张顺,家在南京柳树巷,原来是大明南京军器局的一个火器工匠,我的师傅就是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毕大人……”
“毕懋康?,这名字好像听说过,赵国华拼命的回忆学过的历史知识……终于想起来了,他不就是明末著名的火器专家吗?他的弟子竟然在自己的手下………”他兴奋了起来。
看他高兴的样子,张顺一怔,好奇的问道:“赵兄弟也知道我师傅?”
“不不不,我只是前几天去县城办事时,听几个路过的弗朗机人(明代的人称呼葡萄牙人为弗朗机人)说到火枪的事,提起这个名字,今天又听你说起令师的名字故而想起。”赵国华急忙解释道。
虽然是撒谎,可是赵国华又不得不撒谎,因为一个刚从海外回来的人知道一个专门制作火器的人,在当时那资讯不发达的年代是件很奇怪的事。
“哦,弗朗机人听说过我师傅的名字倒是有可能。”张顺想了想说道。
………………………………
第十八章 初临南京
喝了一口水,张顺继续说道:“在军器局,我和大师兄赵有才就负责制造鲁密铳,制作这鲁密铳极难极费料,每铳需要六七斤精铁,而十斤粗铁才能打制一斤精铁,军器局的大使牛高,为了贪污铁料,削减鲁密铳的重量,我看不下去,便向我师傅毕懋康说了这事,我师傅便把这事告诉了南京工部尚书杨光,不想杨光和牛高是一伙的,于是两人就设计诬陷我倒卖精铁,军器局里的一些工匠也被逼做伪证,于是他两人倒卖的精铁数量就安到了我的头上,我被抓进去打的死去活来,逼我承认此事,最后在我师傅的担保下,我卖了房子,又借了我师傅的五百两银子,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交上去,这才保住了这条性命。”说到这里,丁顺已是泣不成声。
明代由工部和内府来负责兵器的制造和监督,下设负责兵器生产的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等管理部门,在这些局下面设有从事实际生产兵器的工厂(当时称为“广”),有数以千计的工匠艺人,从事着兵器的制造劳动。到了明末,当欧洲新型火器生产技术刚一传入中国,当时管辖广东和福建的大臣们,很快掌握了这种火器的制造方法,并开始大量生产。因火器是一种重要的兵器,因此,对制造方法和工艺是保密的。由国家政府直属的中央工厂来生产,对生产出来的兵器新产品严加管理,不许对外部泄露。
男儿有泪不轻淌,只是未到伤心处,看着痛哭的丁顺,赵国华安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张大哥,把你心里的痛苦都哭出来吧……”。
哭了好一会,张顺才止住了哭声,继续说道:“被放出了监狱后,我也是一无所有了,为了避免被杨光和牛高一伙人报复,我师傅和大师兄赵有才又借了百十两银子给我,于是我离开了南京,不想来到永新县鸣凤村时大病了一场,花光了剩余的银子,要不是遇到孙大哥,我早就死了,一家人也妻离子散了……”
又安慰了张顺一番,见他情绪稳定了,这才说道:“张大哥,我想问你一下,除了你,现在哪里能找到制造鲁密铳的人?”
“制造鲁密铳?你想制造鲁密铳?”张顺吃惊的望着赵国华。
赵国华笑了笑,说道:“张大哥,这大明内有李张两大流寇,外有满洲鞑子,这些年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大明军队都鲜有胜绩,难道你看不出乱世即将来临吗?”
“啊,大明就要完了吗?”张顺惊呼道。
说实话,他虽然恨大明的贪官污吏,但是对大明还是有感情的,想到大明就要完了,他的心里也是难受的。
“据我估计,最多不到十年,大明就撑不住了,到那个时候,就是真正的乱世了,在乱世没有军队在手里,连命也保不住。军队里不仅需要大量的弓手和长枪手,也需要火铳手,而且一个火铳手训练合格的时间起来比起弓箭手来时间短多了。火铳中鲁密铳又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打算让保安队装备鲁密铳。”赵国华正色道。
“你说这保安队………”张顺探询的道。
“嗯!”赵国华点了点头。
张顺听了这话,静静的坐着不再说话,他仔细的考虑了好一阵,也不得不承认赵国华说的事是真的,他说的话是对的,再看了看神色坦然的赵国华,他走过去跪下,神色郑重的说道:“赵兄弟,我知道你是个干大事的人,我丁顺虽没什么大的本事,但是一腔热血是有的,只要兄弟你不嫌弃,以后我就跟着你干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大哥,你这是作甚,快起来,快起来。”赵国华急忙拉起了丁顺。
张顺此时已是彻底下决心跟着赵国华了,于是便为他出主意道:“赵兄弟,我看你不如这样,我去南京找我师傅托关系先买一批,待以后找到工匠时再造可好?”
“先买后造,这也是个办法,而且还可以暗中增加实力,不错!不错!就依照大哥说的办。今晚你和大嫂说一声,明天我和你一起去。我想见一见你的师傅,把我手里的这把海外手铳拿给他看一看,说不定对他研究火铳有些帮助”赵国华笑着道。
第二天一早,早操过后,见张顺已做好了去南京的准备,赵国华又叫了孙老汉和孙氏兄弟进来,交代道:“孙大叔,我和丁大哥有事出去几天,保安队训练的事就拜托孙有兄弟了,你按照我所说的方法训练就可以了,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
“赵队长,你就放心吧。”孙老汉和两个儿子抱拳道。
看了他父子三人一眼,定了点头,赵国华和张顺两人,骑上了马,抱拳说道:“孙大叔两个孙兄弟,村里和保安队的事就交给你们了。”说完,两人挥鞭打马飞奔远去。
永新县衙里,知县宋忠和师爷牛得草正在谈论县里上缴州府的钱粮的事。
“大人,我县今年的钱粮交纳任务总算完成了,累了几个月了,我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牛得草感叹的说道。
“是呀,这也多亏了赵明远啊,没有他义捐的千两白银,我还真不知道那缺额的银子该怎么办啊。哈哈……”
笑过后,宋知县说道:“牛先生,我已有段时间没见到赵明远了,你辛苦一下,去鸣凤村找到赵明远,请他来县衙,我想当面感谢一下他的义举。”
“东翁,我这就去……”牛得草说着,躬身抱拳对着宋知县施了个礼,就出去了。
半个时辰后,牛师爷和王捕头等人骑马来到了鸣凤村。村民见村里来了几个公差,急忙去告诉了孙老汉,孙老汉正在指挥大家做着肥皂。
自从保安队成立后,赵国华就把做肥皂的事交给孙一平孙老汉,自己只是负责保安队的日常训练和肥皂的销售。
除了每天中午饭后回村里巡视一遍化工坊外,其他时间都是在操场。
“不知几位差爷来此有何贵干?”孙老汉带着几个工人迎出来小心翼翼的笑着问道。
看了一眼孙老汉,牛师爷客气的说道:“我们是奉县令大人的命令,请赵先生到县衙议事的,快带我们去见赵先生。”
“哎呀,不巧的很,让几位白跑了,赵先生昨天有事去了南京。”孙老汉说道。
见孙老汉的样子也不像是说谎,牛师爷想了想说道:“麻烦这位老哥,赵先生回来就通知他来县衙,县令大人有事要找他。”说完,就和王捕头几个人拨转马头回去了
“小人等恭送几位差官老爷。”孙老汉在背后恭声说道。
赵国华和丁顺两人一路上日行夜宿,两天后就到了南京城外。
南京城的城墙高大,气势雄浑,一面辟有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城楼上密布拿着刀枪的军士,城门洞里各式人群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亲眼看到了三百多年前的古代南京城,不由得赵国华不激动而震撼。
“不愧是千年的名城,此城当属我大明东南的第一城!”赵国华说着,看着不远处南京城高大耸立的城墙,不由得浮想联翩,感叹不已。
南京是个历史名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誉。
208年前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211年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帝,自武昌还都建业,是为南京为国都之始。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