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富这个称号就是自己的人生巅峰了,谁知道接触他才明白,这才是人生的起点啊。
借着香水等产品的西域代理,他赚的金山银海,还得到了好大的名声,在各国国王贵族哪里都是有名的人物。这都是相信他的结果。当这个侯爷让自己放弃掉香水等货物在西域的代理时,自己是那么的心疼和不舍。但是事实证明他又一次的站对了,现在棉布的生意是香水几倍,那些商品再好也只是少数人用的,而棉布是所有人都不能缺少的。
要是再延伸开来,什么棉鞋、棉裤这些。。。想想前景就让他头晕。特别是这个侯爷特地点出的海外贸易,那简直就是一船船的布装出去,一船船的钱运回来。现在产量还是不够,现在西域哪里已经全是棉花地,那些西域的普通百姓看到他比看到自己的爹娘还亲,要是有人敢动他们的棉花田,那就是要拼命的。
“现在我们只恨棉花田太少,过了今年估计西域种棉花的要再翻上一倍,到时候我们的钱。。。嘿嘿,从来没有想过钱会来的这么快。”
“钱财只是数字,你要看到棉花给西域带来的变化。”李东升笑道:“从此以后西域各国再也离不开大唐这个巨大的市场,要是没有了大唐,他们就没有粮食,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这种利益才是把他们牢牢绑在大唐身边的保证。”
李廷看着说话的李东升,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那个同学就这么变成了大唐富翁,侯爷,这个变化太大了,自己一个商人的儿子也被他带成了商界名流,在自己的家族里都有很高的地位,以前生怕自己会分家产的哥哥,现在天天就跟着他,想分点生意去做做,自己的一个决定就是几万贯,这一切都是面前的这个人给的,以后还是要坚定的站在他一边,永远不动摇。
洛阳城外,黑压压的军队站的笔直,寒风吹的战旗呼啦啦的响,随着战鼓声的响起,李世民带着大队人马到了搭建的高台上。
他今天没有穿龙袍,穿了一套黑色的盔甲,花纹精美,脸色凝重。看着那一排排的威武雄壮之师,心潮澎湃。
李东升躲在一群大将的后面,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和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站在最前面一排,然后就是牛进达,程咬金,李道宗,薛万彻等当世名将,可见李世民对东征高句丽的重视,狮子搏兔也尽全力。
李世民站台上没有说话,李绩出来大声道:“今天我大唐奉天命讨伐高句丽,为我汉家男儿报仇,首先宣太史丞李淳风卜卦此战吉凶。”
这也算是有大唐特色的出征仪式了,由于害怕李淳风的名声,李东升都不敢跟他接触,不过各种年节往来还是有的,隔了几年看到李淳风,这个家伙装逼的本事更高了,一幅仙风道骨的模样,非常符合大唐人心目中高人的形象。
穿着一身青色的道袍,发髻高高的扎起,一溜长须配上他浓眉大眼的样子,右手提着桃木剑,左手摆了个剑诀,然后大袖一会,一堆黄纸飞出袖口,李淳风用桃木剑一指,那些黄纸就凭空燃烧起来。
下面站的笔直的将士们整齐的“啊”了一声,被这个绚丽的造型给震住了,李淳风把桃木剑一抬,上面又多了一张写满符文的白纸,他把白纸拿了下来,嘴里念念有词的说了一会,然后转身跪在李世民面前:“陛下,上天有示,此战对我军唐大吉,战事无往不利!”
“哈哈哈哈!”李世民原来凝重的表情变成了喜悦,他振臂大呼道:“天佑大唐,战无不胜!”
下面的士兵们也都兴奋的高呼:“天佑大唐,战无不胜!”
李东升看到李淳风下台后檫了檫汗,估计他的心理压力也不小,这个时候就是一场秀,要的就是让那些士兵心里踏实,其实像李世民跟在台上的将军们心里都知道,这些都是假的,要是李淳风说一句此战主凶,有去无回,估计他活不过今天晚上。
李东升溜到李淳风身边道:“那些会燃烧的黄纸上用的白磷,那个桃木剑上的白纸是怎么出来的?”
李淳风吓了一跳,看到是李东升才松了口气:“蓝田候,看破不说破,这是为了大军的士气。贫道只能勉强为之。”
李东升点点头,看看下面士气如虹,欢声雷动的士兵们笑道:“此战的首功就是道长你了!”
李淳风叹了口气:“我也是汉家子弟,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希望此去他们能一切顺利,旗开得胜,少一些伤亡!”
………………………………
第二百九十四章 由小见大
数十万的大唐将士出征,整个洛阳城都是旌旗招展,城外官道上,各路大军排开几行一列,那真是一望无际人山人海的感觉,前锋都已经走出几十里,后面的队伍还在洛阳城里,李东升虽然已经多次参加过行军,但是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还是非常惊叹。
这就是我汉家男儿比别的民族突出的地方,那就无可匹敌的组织力,每个中原人单个人从体质上来说都是比不上周边那些草原民族人的体质,但是我们就是靠着组织能力,把他们打的满地找牙,让他们唱着“失我祁连山,使我家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色彩。”
大军虽然人多,但是唐军治军严格,军纪严明,沿途没有人敢做惊扰百姓的举动,在李东升看来也算是秋毫无犯了。
从洛阳大军出发开始,一路默默的行军,在行军中还不时有新的军队加入。大唐在洛阳出兵时的兵力不止那出征仪式上的那十万士兵,各地还有临时调拨的府兵,以及那些想粘便宜的什么突厥之类的少数民族主动跟随,据说将近三十万人。
看到队伍里不时的有穿着各式衣服的少数民族,李东升感到好笑,他想起了后世那著名的联合国军,这次也算吧?
李东升这次算是李世民的秘书之类的角色,也就是说他必须随时待命,等待李世民的召唤,不知道是李世民实在是忙,还是忘了有李东升这么一个人的存在,走了十天时间都没有找他一次。李东升有一种很屈辱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被包养的小蜜,平时老板根本想不起他的存在,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他必须随叫随到。
这个感觉让他很羞耻,所以他躲到了军营里,跟李思文他们凑到了一起。李思文进了军队好多年,竟然还是个校尉,看来这阵子也没有什么长进。看到李东升的时候,李思文激动的很,这个大哥就是他的偶像,无论是文采武功都是他永远赶不上的。
一开始开拔的时候大家都是慷慨激昂,但是经过十几天的行军后,将士们兴奋的情绪渐渐平息,行军是枯燥乏味的,苦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风餐露宿,跟各种天气和寂寞。是的,就是寂寞。不要看周围全是人,大家说说笑笑,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大家所有的话题都聊无可聊,大家都不在尬聊,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
不过这次行军的伙食比起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变。第一是红薯也变成了军粮的一种,每天早晚都是地瓜粥,这个年头有甜味的食品还是不多的,白糖司的糖普通人是吃不起的,现在有了红薯小米粥里带着甜味,很受士兵们的欢迎。
第二就是配菜多了,李东升竟然发现有士兵随身带着咸菜跟萝卜干,这个发现很新奇,说明了李东升发明的嗮盐的方法也起到了重大的效果,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吃的起盐了,不然不会这么奢侈,要知道就真正的历史上到了清朝盐对普通老百姓都是一项奢侈的生活用品。
第三海货已经能大量的供应军队,成为后勤的一部分。李东升也不不知道这些腌制的海产品是不是莱州那些渔民供应的还是别的地方供应的,不过看到普通士兵能吃到海鱼这个东西,就说明了那些渔民的生活肯定得到了改善,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量,渔民们一定是得到了好处别人看到了跟着一起做,然后一个带一个,变成了庞大的群体。这几个变化得益的都是老百姓,所以李东升很是欣慰,毕竟自己为这个时代的百姓生活改善做了努力,而且有了效果,这就很好。
李东升在李思文这里过的很快活,每天高兴的时候跟李思文聊天吹牛,没有事情就坐在马上打盹,越是往北越是冷,不过钱多多跟小菊她们准备的比较充分,给他准备了厚厚的棉大衣,还有貂皮的袄,防寒上还是做的比较好。
就连张勇他们这些人,钱多多都贴心的替他们准备了几套棉衣,看得李思文十分眼热,硬是抢走了几套。美其名这个是大哥给兄弟的温暖。
行军了一个多月,终于李世民想起了还有李东升这个人,派人全军去找。
“呵呵,不错啊。作为朕的随侍,一个多月都没有见到你,是不是要算你个渎职之罪啊?”李世民冷笑道:“我就这么可怕吗?”
“主要是陛下日理万机,工作繁忙,我就下了基层为陛下实地调研,确保陛下不被人蒙蔽!”李东升想了半天才想了这样的理由。
“是吗?那还真是辛苦你了!”李世民一脸讥诮:“还调研?什么意思?监察士兵只有御史跟百骑负责,你难道想到个特务头子?”
“陛下,调研的意思就是调查研究,有句话说的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陛下公务繁忙,下面的信息传到你这里的时候已经过了好几道手,大家对只会报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所以就容易失真,我这个身份直接到一线去,看到的跟听到的肯定会跟他们汇报的有一些不同,兼听则明啊!”李东升越说越流利,好像他真的去调研了一样。
李世民点点头哼了一声,道:“算你有理!那你跟我讲讲,你到底调研到了什么东西?军中有哪些变化?军心如何?”
李东升道:“回陛下,微臣的调研分两个方面,一是军中伙食。二是军心民心。”
李世民冷冷道:“说说吧,这些东西百骑也有汇报,谈些跟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陛下,首先我谈伙食。”李东升知道今天总要说点什么,不然的话肯定要被李世民找个借口训斥一顿:“伙食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却对我军的士气跟战斗力有很大的影响。微臣认为这也战斗力的一部分,行军了一天能吃到香喷喷热乎乎的饭菜,对疲惫不堪的士兵们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据微臣观察,这几年我军的伙食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错。士兵们也很满意,特别是海产品的加入,对于常年吃不到肉的士兵们绝对是一种鼓舞。由此可以推算出,国库这些年非常充盈,所以士兵们的待遇提高了。”
………………………………
第二百九十五章做铺垫
“第二,关于军心这个问题。就我这么多天的观察,四个字—军心可用。由于陛下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我大唐进入了一个盛世,身为大唐的子民,他们知道要维护这样的生活就必须要大唐的每个人的付出,现在陛下有所召,他们就义无反顾的上前。这种态度跟前隋那种听到要去辽东时大家情愿把自己搞残疾了也不愿意去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几十年的时间就有这么明显的变化,可见陛下的确是英明之主,天命也在我大唐。”
说完这句话,李东升感到一阵恶心,想不到想不到自己这个真正的天命之子竟然也会说出这么恶心的马屁。
李世民听的龙颜大悦,从来没有听说过李东升拍过马屁,那么他这个话就是出自真心了。而且这个马屁拍的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实在是考据严密,逻辑严谨,实在是舒服的很。
王德暗暗的给了李东升一个大拇指,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正气凛然的家伙也加入了拍马逢迎一伙的阵营,而且出手不凡,让他这个总管也压力很大。
李世民的视线转移到桌子上那一张地图,地图上已经按李东升前期在长乐坊那个地图的方法,变的比这个时代其他的地图要详细的多,无论是城池,山川,河流,山谷等都有明确的标识,仅仅从这一点看就知道李世民的确对高句丽下了好多功夫,不知道多少探子在哪里活动。
看着地图上那一个又一个的高句丽城池,李东升看到一个黑点离那些城池还有好远的距离,估计是现在大唐大军的位置,不得不说,高句丽那个地方在通行基本靠腿的时代是真的远。
李世民看了半天用手量了量距离,他叹了口气道:“山高路远,又是寒风料峭,大军走的太辛苦,估计要到明年春天才能到高句丽了,要是有办法能把大军快速运到高句丽就好了!”
李东升正色道:“微臣还真有这样的办法,那就是用海船把大军运过去。”
“有那么大那么多的船吗?现在的船也只能用几百个人吧,程处默不是自告奋勇的报名,带着水军去骚扰高句丽了吗?”
“陛下,那是我们大唐水军不行,比不上隋军。”李东升实话实说:“要是这样的船有几百条,那不是一次就可以运上几万人。而且他们分散登陆,高句丽肯定首尾难顾,到时候处处烽火,他们也会疲于奔命。”
李世民看着面前的地图,失神了片刻道:“真的有效果?”
李东升知道这个是难得给李世民灌输大海军的时刻:“陛下,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一支强大的水军,那高句丽那就是瓮中之鳖,陆地上我们把边境封锁,海上我们用水军去骚扰,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坐上海船就走,换一个地方,这样的战斗高句丽他们就是再强也会被我们拖死!”
“卫公在攻打突厥的时候用一支骑兵仿效汉时的霍去病单兵作战,直捣黄龙,一举歼灭东突厥,这次我还想这么做有没有效果?”
李东升立刻打断他的话道:“陛下,国家地点不同,那所用的战略也不同,不可能一种战法包打天下的。”
李世民皱眉道:“有何不可?只要我们来去如风,高句丽人就不可能抓到我大唐军队的踪迹!”
李东升道:“陛下,卫公跟霍去病他们能横扫草原,首先是他们指挥的人数少,最多才几千人,以他们指挥才那是得心应手,指哪打哪。第二就是草原上都是一望无际,适合骑兵的突击撤退,第三就是草原上人烟稀少,每个部落都离的远,有什么消息都传不出去,所以他们才能深入敌后,无往不利。最关键的是这些人后勤只靠着以战养战就能维持。
高句丽就不一样了,他们受中原文化影响太多,很多地方都跟大唐学习,所以他们国家与大唐一样都是用以城池为中心。第二,就是高丽人勇猛好斗,而且死缠烂打,如果想用一支骑兵深入敌后,人少基本就是送死,人多后勤跟不上,那些高句丽都有着坚固的城池,到了高丽的城池下,只要一个城打不下来,那我们可能就要步隋朝的后尘,尝到失败的滋味!”
李世民勉强接受了李东升的说法,其实他久经战场,李东升说的他全知道,他只是想找一个人帮自己下定决心而已。
此后几天,李东升逃不开皇帝的毒手,一直被他牵在身边,见识了唐朝最高机关是怎么运作的。他知道这是李世民在培养他的大局观跟高层次官员处理问题的办法,为他以后进入中枢做铺垫。
李东升有了基层工作经验,也有了军事主官的经历,现在欠缺的就是这个,他就在一旁观察长孙无忌他们的处理方法,然后倒退原因,分析他们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解决?换成是我的话我会怎么解决,我的办法跟他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那个更好?
李东升的进步飞快,从开头的默默偷学,到后来的主动咨询,请教,真觉得自己是得益匪浅,不过他在有些事情上也会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现在有后勤的提出由于天冷路滑,又是大雪封路,所有的物资运输困难,申请是不是就地休息,等雪停了再出发?李世民抬手就砸了个茶杯过去:“兵贵神速,现在已经是像蜗牛一样的慢,你还要停下来等?耽误了军机你负得起责任吗?”
看着那个后勤人员面如土色,李东升不忍心道:“就是因为雪大走不了?别的有没有问题?”
“别的问题没有,现在就是物资运不了,那个雪都有半人高,官道上又要行军,实在是走不了!”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还有有希望的。”李东升想了一下道:“我们可以做个简易的爬犁,就解决问题了!”
“爬犁?是什么东西?”从李世民到下面所有人都一头雾水,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
年底太忙了,请假一天!
年底公司扎帐,忙的不可开交,请假一天,给大家说声对不起了!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又立了一功
“爬犁就是一种可以在雪地里运输物资的工具,就跟雪橇差不多!”李东升解释道。
“雪橇又是什么东西?”大家还是弄不明白。
李东升看这帮没见识的人,知道解释也没用:“你们在这里继续讨论事情,我去工匠营,到时候直接做出来给你们看就明白了!”
李东升出了帅帐,军营里路上的积雪都被铲的干干净净,但是被人马骡驴踩踏过,道路很泥泞,李东升每走一步都会发出“噗嗤”一声响,脚上的皮靴子就会陷到烂泥里。
李东升找了匹马带着张勇他们去了工匠营,找到营主事,把自己的要求跟他们说了下,听到是陛下亲自关注的事情,那个主事立刻把所有的人都召集出来,大家一起动手,各司其职,干的热火朝天,很快就拿出了样品。
李东升带着样品回到帅帐,等李世民带着一帮文武大臣出来的时候,看到李东升正站在道路边看着一匹马拉着一辆奇怪的车,李世民惊奇的叫道:“咦?这辆车没有轮子,却在雪地上跑的这么快?”
李绩也道:“看马的速度,拉车的马好像也不费力!”
李东升上前行了礼:“陛下请看,这个就是我说的爬犁!”
李世民立刻到前面去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木头架子,下面有两条光滑的木板,跟着雪地接触,另一头用绳子牵引到马匹上,这样马拖着可以在雪地上滑行。
“你小子脑子不知道怎么长的?不错,是个好东西,有了这个雪地里运输就有保障了,命令工匠营全力打造,安排周边州县的工匠也帮忙打造。”由于要运输的物资数量巨大,生怕耽误了军机。让地方上配合军队那是必须的。李世民看着李东升道:“把你带出来带对了。你看有了难题你就能帮忙解决,先记你一功!”
能立功肯定比没有功劳好,李东升躬身谢过。李世民看着爬犁突然来了兴致,拉着李绩要亲自坐在那爬犁上,然后准备让马拉着他们在雪地上跑一圈。吓的王德跪在雪地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劝阻,那些文官们也是呼天喊地,仿佛天要塌了。看着大家都是一副不同意的表情,李世民只好悻悻的打消了这个主意,不过看到程咬金大呼小叫的在坐在爬犁上在雪地里奔驰,眼神里充满了妒忌。
已经是正月初,这个时候辽东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李东升站在大营门前,眼看着周围的一个个营地里士兵们都在收拾东西准备拔营起寨,路上不时见到一队队的士卒往北走,不过都是形容憔悴,出来这么多天大家也不高兴收拾自己,反正人人都是胡子拉碴,头发油的不行都打结了。
“东升,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上前线?”李思文看着那一队队行军中士兵羡慕的道:“我们作为护卫部队,就这么看着人家去建功立业,唉,,,,,”
“你是光看到贼吃肉,没有看到贼挨打。”李东升笑道:“你以为高句丽那么好打?要是好打隋朝就不会因为高句丽而灭亡了。你啊作为一个国公之子,就在后面等着吧。”
“不是说现在高句丽实力大降了吗?又被那些志愿兵骚扰了一年多,应该没有什么挑战了。”李思文道:“前面的家伙可就占便宜了。”
不止是李思文觉得这次战斗肯定十拿九稳,从李世民到下面士兵都对这场战争都报着乐观的情绪。李东升觉得这种情绪不对,他要给他们浇点凉水:“你们千万不要大意,高句丽国虽小,但自古以来他们的百姓性格都强悍好斗,只要动了手,那就是死缠烂打,不顾自己的性命。我们两军对阵,他们全部报着必死之心,你可以想想那该有多么难打?就算是一对一,我们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
李思文点点头:“不错,听那些老府兵说就是这样,他们都是不要命的,反正就是要死也拉着你一起。”
“第二就是高句丽的地形,哪里山高林密,道路通行不畅,我们这么多大军的粮草后勤是很大的问题,要是高句丽人不跟你正面作战,而且钻入到森林里,神出鬼没的偷袭你,你怎么办?我们所有的骑兵全都废掉,他们就算拖也把我们拖死。对于我们来说攻城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找到高句丽人的主力,把他们全部消灭掉。想当年隋炀帝杨广也不是一个愚蠢的皇帝,他为什么会在高句丽连败三次,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