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墙衲甑氖粘删腿迷诘乩锪耍髂暌荒甑娜兆釉趺垂乇凰鞘展巫鼙仁裁匆裁挥械暮冒 O胪苏庖坏悖蠹叶脊虻厍笕摹
看着衣衫褴褛的村民跪在地上求他,李东升也是心中不忍,不过今天必须要坚持到底“这怎么可以,你们说看错了就行了这是诬告,要反坐的。再说了崔族长在旁边看着呢,我要是徇私的话那他会上告的哦。”
机灵的村民听出来李东升的意思,连忙跪在地上转到崔灿的面前“崔族长,你就说句话吧,我们刚才是真看错了啊,你是丰密的老人了,不能看着我们遭殃啊。”
“是啊,地里的收成不能耽误了,我们一家都靠这个活命呢。”
“你就说句话吧,不要去府里告状了。”
看着乡亲们跪在地上哭诉,崔灿按下心头的怒火,几步走到李东升面前“李大人,原来这个是个误会,乡亲们弄错了,围堵衙役是我们错了,请大人高抬贵手。”
“咦,刚才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李东升看着崔灿“那这个大斗是怎么回事现场所有的事情都是被这个大斗引出来的,它是哪里来的”
“这。”崔灿词穷,他本来想打马虎眼把李东升糊弄走,然后倒打一耙去陈君哪里告状,这个大斗就是证物,谁知道李东升一句话就把关键给点出来了。权衡了半天,一狠心“这个大斗应该是田六的,他私换量具导致今天的事情发生。”
“不错,我想起来,就是田六的。”
“昨天夜里就听到有声音,原来是他换的斗啊。”
那些村民看到有人可以背黑锅,立刻出声附和,田六没有想到自己跪的好好的,突然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引起的,他大声喊道“冤枉啊,明明是。崔族长,你说好的。。”话音戛然而止,他看到了崔灿要杀人的眼光,硬生生的把话给吞下去了。
“哦,原来是小人作祟啊。”李东升笑道“误会解开了就好,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小人,特别的在背后给我下绊子的阴险小人,我要是知道了,一定会把他整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崔族长你说是吧。”
“是,是。”崔灿看着李东升如花的笑脸,恨不得一拳打的满面桃花开。知道自己今天吃了大亏,不过没有办法,又不能真的把李东升给围住,只有把气往肚子里收。
“金荣,林伟,你们现场就把笔录给做了,所有人给我签字画押。早点做完早点回家。”李东升神了个懒腰“我在县衙好好的,非要把我弄到这个地方来,那个挑事的小人,等回了县衙一定要给我好好收拾。”
………………………………
第302章 我给你两个建议
趁热打铁,既然占了上风就要把事情给做实在了。林伟、金荣他们几个去找村民做笔录,李东升就在树荫下摇着折扇,眯着眼睛看着。
崔灿也不想陪着他,今天偷鸡不成蚀把米。得罪了县太爷,还贴进去一个打手,这个封口费也要不少,他走到李东升面前“大人,小人身体不适,先回去休息了。”
“去吧,去吧,崔族长,身体要养好,活得长才能看到很多东西。”李东升挥挥手“本官等下自己就回城了,你在家休息吧,不要来送了。”
看着崔灿急匆匆回去的步伐,李东升大声道“对了,崔族长,回去要监督你家公子学习啊,他那个水平太差,不要到处说是个读书人,太丢脸知道嘛。”
好不容易把事情忙完,一行人回到了县衙。天色已经快要黑了,一进公堂。高健就迎了出来“大人,事情解决了吗”
“解决了。”
“大人果然厉害。”
林伟把田六给扔到牢里,先关他个几天再慢慢收拾他。竟然敢围堵本大爷,辛亏有大人护住,不然就完了。他转到公堂上,发现李东升就在台上,上前行礼道“今天多谢大人解围。”
却听到李东升大喝一声“跪下。”
林伟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堂下,就听到李东升大骂“你个混蛋,竟然收粮时候给我桶这么大的纰漏出来,你是不是想死想死的话不要害我,还拿那么大的一个斗去称粮,你怎么不去抢。”指着林伟骂了一大通,心中的气才放了点。
高健还没有看到过李东升发火,在旁边看的津津有味。林伟磕头道“大人,我知错了,今天害大人身陷险地,真是罪该万死。”
“滚,不要让我再看到你,等下提审田六的时候不得用刑。”李东升想处罚他的,想想好不容易把他从人群中才救出来,要是再打一顿不是今天做的戏全白做了。
“大人对下属宽严相济,能在你手下为官也是我们的福气啊”高健笑着道“崔灿没有想到大人一力降十会,直接把他给拍死了哈哈。”
“高大人,你就不要笑话我了,你我同地为官,今日真好有闲,不如我来做东,向你请教请教”李东升苦笑道“来到地方为官,不比在京里,事物繁多,还好有你帮寸,不然就乱套了”
“大人客气,我就叨唠了。大人有所问,我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哈哈”
让王三准备了几个菜,把高健带到房间里,两个人杯来酒干。
三杯酒下肚,李东升道“高大人,这掖县到底是什么情况你给我讲讲”
高健夹了一口菜笑道“我估计大人是在长安得罪了人才到这里来的吧”
李东升笑道“也不算得罪吧,年轻不懂事嘛,或多或少有点”
“你知道你来之前,我就收到信件,要让你在这个地方干不长吗”
“哦,看来有人恨我恨的很厉害啊,那高大人怎么看呢”
“我就是一个小县丞,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也没有什么野心想向上爬,你们神仙打架的事情我就不掺和了,不过连我都能收到消息,别人肯定有,大人可要小心点哦”
“多谢高大人坦诚相告,我敬你一杯”李东升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又给高健倒满“那有什么可以教我”
“那里敢说教啊,我只能给两个建议。”高健一口把酒干了“第一千万不能跟刺史大人作对,第二当心彭连”
李东升也一口把酒闷了“多谢高大人”
商成的脸色这几天很难看,一看就知道心情不好,焉头巴脑的看的李东升很烦躁“有什么事情一天到晚的这个脸色。”
“生意不好”周宁替他回答。
李东升道“不是开始就跟你们说了,这个就是季节性的东西,怎么,心里有落差了”
“是啊,每天看到有钱进口袋,现在没有,就空落落的”
李东升没有看他,问王三“我要的卷宗都找到了吗”
“都在你在房间。”
李东升叹了一口气道“唉,叫你们做这个事情也麻烦你们了,不过谁让我们空降过来呢,这里一点根基也没有,别人从我的行为里很快就能推算出我的工作思路,性格,就可以针对性的对我们不利。你也听到高大人的建议了,连他都不敢深入的说下去,你可以想想这里的水多深。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从长安过来的,就对他们小看,上一任金县令可是死在任上的。”
“有人要想害大人,就从我的身上踏过去。”周宁先表了个忠心。
“去你的吧,话都不会说,还从你身上踏过去,看到人来,你往地上一趴,人家就从你身上踏过去了。”商成直接怼上去“应该是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算了,我们还是小心点,我也希望大家能安安全全的回长安。”李东升看着王三“你们也小心点,天天跟我在一起,肯定有人会打你们的主意。我就说一句,没有钱了就跟我说,,,不要动歪脑筋。”
接下来的时间里,各地也没有再发生丰密那样的事情,秋收非常顺利的结束了。掖县也完成了任务,皆大欢喜。李东升让商成把卖蚊香的钱拿一部分出来,请所有下乡收粮的吏员、衙役们吃了个饭,把他们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自古以来,只有当官的收受下面人员的贿赂,还没有听说过长官请大家喝酒的,再加上林伟跟那两个衙役把丰密的事情天花乱坠的一说,李东升在下属的心里就是一个有担当,会体贴下属的好领导。李东升也真正在掖县站稳了脚跟。
陈君也在刺史府听说了李东升这阵子的行动,笑道“小狼崽子也出来咬人了,崔灿这个蠢货,竟然什么都不了解就去打新县令的脸,真不知道谁给他的勇气。”
“那是,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可以知道李东升是什么样人,以后就给他点好处,不要让他破坏我们的大事,有财大家发嘛,我看他也是个聪明人,不会专门去搞事。”说话的还是刘宏。
“不好说,这个世界上,最难看破的就是人心啊。”陈君低声道“再看看,不要太早接触他。”21百度一下“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303章 前朝惨事
秋收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大家完成了任务心情也不错。闪舞小城有县衙跟州府在也没有什么恶性的案件发生。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李东升也乐的无事,每天就是不停的看案卷,看各房的卷宗。努力要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天气也渐渐的冷了起来,秋天已经到了。
这天,李东升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竟然口中呵出了白气,再看看院子里的地上,有一层淡淡的霜。不由得叹气:“又要冷了啊。”
“嘿嘿,赚钱的时候又到了。”旁边的商成笑的跟个菊花一样。
“你钻到钱眼里去了,我们的任务是保护大人,不是赚钱。”周宁大声道。
“大人天天呆在县衙里,有什么危险?我闲的蛋疼,不找点事情做做怎么受的了。”
李东升知道他们说的是蜂窝煤炉跟蜂窝煤。现在这两样东西已经在长安城里卖爆了。李廷想了一个销售的方法,就在大街上现场烧给他们看。三块煤球能烧一天,还能顺带烧开水。这么好的东西才要五百文,煤球也便宜啊,十文钱三十个,一时间卖蜂窝煤的地方挤成一团,大家都来抢。
在这个衣服还要用纸做,没有棉花的做的被子的时代,这样的一个御寒神器是家家户户必备啊。李廷也跟小菊学习,把个炉子也做成了高中低三档,最高档的卖五贯一个,也就是多搞了点花纹,铁皮厚一点而已,不过达官贵人非常吃这一套,钱是小意思,我们就是不能跟别人用一样的东西。
程处默他们几个笑的牙后跟都露出来了,平时也没有见他们写信过来,这几天都有信件,还贴心的给李东升带了点大衣什么的。弄的李东升哭笑不得。
商成说的赚钱也是这个,李廷也给李东升弄了几个炉子过来,怕他在这里冷。商成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跟李廷搭上了线,也发了几百个炉子过来给他们卖,不过加上运费后,价格就贵了,但是在掖县县城里还是有销路,蜂窝煤就贵上了天,从长安过来那个价格太可怕了。
几个炉子李东升也送了出去,什么刺史府、还有高健他们,自己家的东西送呗。还在县衙里摆了十几个,赢得了广大衙役的一致欢呼。对李东升也更钦佩。
小萝莉也寄过来一个狐皮的围脖,通体雪白,摸在手上是非常的柔软,也是一个极品,看的出来花了好多的心思。不过信件中还是催稿,李东升看着写的发肿的手腕,无奈的笑笑:写手没有人权啊。闪舞
其实古代的衙门官员是没有什么事情的,除了十天的开堂断案,所有的杂务都是吏员在办,不过李东升吸收了在户部吃的亏,吏员递过来的文书他都是认真的过目,因为他记性好,今年的数字跟去年、前年的数字对应看看有没有误差,误差多了还是少了,是什么原因?几次一问,下面人就知道李东升不好糊弄,做起事情也认真了很多。
李东升忙完了衙门里的事情,就想再下乡去看看,因为莱州是在山东半岛,既然来了就想去海边看看。一是勘察地形,二是既然在海边,那是不是可以发展一下盐业,中国历朝历代的大富翁很多都是盐商。自己有后世的嗮盐法,那不是随随便便就造就几个大富翁出来。不过肯定掖县县衙肯定是要有股份的,最少也要把官员给富起来,不然他们看到吃不到,就会千方百计的给你捣乱。
一个普通的渔村今天突然沸腾了起来,竟然有县太爷要过来看看。太稀罕了,几十年了也没有见过有官员过来,土匪跟败兵来的不少。
李东升一行走进村子的时候,发现村子里根本没有几个人,本来他以为都出海捕鱼去了,后来想想不对,这个时候天冷也没有鱼,然后村子里的破船有很多,都搁浅在岸上,也没有想象中的渔网什么的。
“小人刘洋,拜见大人。”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人过来给李东升见礼,后面跟了几个老弱病残,看到他们要跪,李东升都不忍心,连忙道:“不用多礼,我就是来看看。”
别人可不管这个,礼多人不怪,不要县太爷只是客气下,你真不跪那就玩大了。
李东升就在刘洋的陪同下在村子里转转,发现村子里面的人都廋不拉几,又黑,看的出来营养不良,而且村子里面全是这样。
“怎么村子里的人都是这么廋?村子靠海可以捕鱼,怎么会都过的这样啊?”李东升问道。
刘洋道:“回大人,我们这里靠海都是盐碱地,长不出粮食,海里浪大,捕鱼也填不饱肚子,我大唐都吃的何鱼,海里的鱼离水即死,也卖不出去。”
李东升这才想起来,现在是大唐时代,莱州靠海,自古就不以种粮出名,海边也长不出东西,只能长些芦苇。还有捕鱼,现在海上捕鱼根本不是一个产业。主要是现在渔民用的都是小木船,出不了太远的海,捕的那点鱼也就够自己家吃。还有一个就是海鱼保不了鲜,出水就死,一死就臭,分文不值。
发现了这个问题,李东升不仅没有发愁,而是心中大喜,这个就是商机啊。等自己把盐场建起来,然后把海鱼腌制带到长安去卖,以长安人喜欢新鲜的德性,那肯定也是卖的飞起。说不定西域的客商看这个咸鱼保存时间长,带点回西域的话,那就大发了。
事情还没有做,当然不能先说出来。李东升点点头道:“我看村子里人怎么这么少?是本地条件太恶劣了养活不了吗?”
一提起这个事情,刘洋突然的就流下泪来:“大人,前隋三征高句丽,来护儿大将军带领水军从登莱出发,第三次才成功,兵败之后就地补充兵员,我们渔民因为识水性就是被征召的对象,多少人就葬身大海回不来了。小人也是运气好才逃回来的,那情景真是太惨了。”
李东升看着远方的大海,对面就是高句丽。当年十万水军远征高丽多少汉家男儿葬身异乡,造成了多少的惨剧。想到李世民过个几年也想着要去征高句丽,这样的事情又要重演,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
刘洋还在哭诉:“然后是大乱之世,山东是最乱的,这个王,那个王,我们老百姓是最可怜的,走过的都来要粮食要钱财,好在大唐建立了才过了几天好日子。”
李东升看着后面一个个跟大头娃娃一样的百姓,这个就是他们心中的好日子了?他久久的无语,陷入到沉默中。
………………………………
第304章 有多少人要多少人
他的想法不错,想要带领治下百姓勤劳致富,可是现实却很残酷。闪舞
掖县也跟中原的县城不一样,首先是地理地形上的不足,基本都是丘陵地带,种庄稼太累,还不划算。唐朝的生产种植技术不满足在丘陵地带种粮食,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在支持,首先土不能固定,然后浇水也是个难题,古代可没有抽水机,就算是二十一世纪山东丘陵也就种一点玉米,根本没有种麦子的,那个产量也只能说聊胜于无,现在这个时候就更不要想靠着种地致富。
后世中国的发展给李东升的经验就是,一个地方要想富就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别的地方产不出来,或者质量没有你好,那就是拳头产品,价格就可以自己说了算。
李东升帮他们找了一个商品,那就是盐跟腌鱼。石材工坊发展起来只能富了县衙,而这个就可以富了老百姓。
古代煮盐是先从盐井中提取地下卤水,经卤水沟导流至刮卤摊场;刮卤摊场用草木灰铺成,卤水与草木灰发生化学反应,并经过日晒结成盐土;再把盐土刮起放进淋卤坑淋滤,从而得到含盐量或浓度更高的卤水溶液;最后把淋滤和沉淀的卤水转移到盐灶边的储卤坑中,再上灶煎煮成盐,这样的做法就是操作繁琐,产量也不大,价格就更是居高不下了。
海边现在看到密密麻麻的芦苇,就是煮盐天然的柴火。现在正是发黄发枯的时候,太阳给茫茫芦花镀上了诱人的金色,连绵不绝,延伸至天际。海风吹来掀起阵阵波涛,发出“哗哗”的响声。
“最近的盐场在什么地方?”李东升问道。
“在十五里以外。”刘洋檫干了眼泪,抽噎着回答。
“哦,是官营的吗?有多少人在里面?”
“大人,大唐只对池盐、井盐设有盐田使,对海盐并无管理,也没有设立税收。”说话的是金荣,自从那次去丰密后,李东升发现这个家伙对掖县地理熟悉,人情世故也可以,所以出来就把他也带着了。
“大人,盐场只是小作坊,做点盐补贴生计,不过海盐做出来发苦,价格卖不上去。”
“哦,我们去看看。”
领导说了话,下面就执行。刘洋带路,一行人又往盐场走去。十几里的距离很快就到了,不过李东升他们还没到海边,就闻到了一阵阵的腥味,十分刺鼻。35xs
李东升他们小心的沿着小路前进,道路两侧全都是一片片的芦苇,就像是黄色的帐子一样挡住了视线,穿过了这片芦苇荡,又爬上了一个高岗,一片蔚蓝色的大海立刻出现在眼前,一片绿色慢慢的延伸到远方的蓝色,堪比后世那些被吹上天的什么巴厘岛,马尔代夫。高岗下面有一大快的空地,正在烧着火,上面是陶做的几个大罐子,冒出的黑烟破坏了这一切美景,在火堆旁不远的地方,还扎着几座帐篷,周围也有不少的人在走动。
李东升他们几个人走了下去,腥味更重了。走到火堆旁边的时候,李东升正想低头看看里面烧的什么东西,有人大喊道:“你们是什么人?”
“刘大哥,是我。刘洋啊,这个是县令大人,他下来视察的。”刘洋赶紧解释,周围已经围了好几个人过来。
“拜见县令大人。小人刘宽。”这个家伙赶紧自我介绍,顺便把手中的棍子给扔了。”
“李东升就当没有看到:“刘宽是吧?你这个盐场怎么办的?有手续没有?交过税没有?”
“回大人,这个。。。就是小人自己做点盐补贴生计,才了煮一点点盐,大唐也没有说要收海盐的税啊。”刘宽虽然神色惊慌,但是回答问题还是滴水不漏。
“是吗?把这个盐场的情况讲给我听听。”
“小人迫于生计,现在冬天要到了,想弄点钱买些吃的穿的过冬,以前见过人家煮水为盐,就寻思着也学着做点,刚做了几天,真的没有做出多少来,也就是柴火不要钱,不然早就亏死了。”刘宽一脸无辜:“大人,你看,这个就是煮出来的盐,发苦,还不知道怎么卖出去呢!”
“呵呵,穷则思变,有想法并付诸行动比光想不动要强。”李东升夸奖了他:“不过就靠你这个盐场小打小闹也不行啊,我来出钱做个盐场,你来帮我管事怎么样?”
刘宽没有想到自己煮盐还能有个大饼砸自己头上,跟着县令大人干,那吃喝肯定是不愁了,登时大喜:“多谢大人赏识,我愿意。”
刘洋看刘宽就跟县令大人说了几句话就做了管事,很是眼红,也跟着道:“大人,盐场里我也可以做工啊。”
李东升笑道:“都要都要,你们能找到多少人?”
刘宽道:“不知道大人每天工钱有多少,如果不低的话你要多少人我就给你找多少人来。”
海盐肯定要大投入大产出,只要开始大规模地开发海盐,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手,按照李东升的规划中,最少一半的莱州渔民都可以投入到盐田的规划中来,到时候就是天天看着钱哗哗的往口袋里流啊。
盐和铁都是古代的重要战略资源,向来都是由政府来掌管。唐代的盐业管理跟隋代一样,主要管理的是西北地区的盐业,沿海地区的还没有放到眼里,但是由私人掌握海盐的开发是不可能的,李东升想了一会,还是要披李世民的虎皮啊,不过想想也很爽,能跟千古一帝一起做生意,几千年估计也就是自己一个了。
“大人,你说的啊,我能找多少人你都收?”刘宽激动的问。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说话向来算数。”李东升回道:“你不要找那些歪瓜裂枣的来充数,我要的是能干活的人。”
“大人放心,如果你能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