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照圣朝-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端笑道:“娘娘,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说,臣原本就不是皇帝,或者说,臣原本就不配做皇帝。”
宣仁皇后一惊。
周端道:“娘娘,您知道么,臣原本就不是大郜皇室的子嗣。”
宣仁皇后目瞪口呆。
周端道:“娘娘,臣的母亲跟臣说,臣是她与北陵郡王的私生子。”
宣仁皇后失声叫出来“啊”。
周端道:“娘娘莫惊讶。这原本是臣出身的丑闻,臣原本不愿意说破,但娘娘一直对隆武大帝废郜立国心存郁结,终日不得展颜,臣实在不忍再见娘娘忧心。因此,臣今日必须向娘娘陈明原委。”
………………………………
第二卷 蓝瞳喜饶 第八十八章 奉德宫·周端(二)
宣仁皇后一言不发、惊呆地看着周端,周端握了握宣仁皇后的手说:“华安夫人说,她出生于北陵郡国勋贵之家,易氏家族,与北陵郡王府世代交好,她自己自幼便与当今的北陵郡王相识。北陵郡王对其颇为照顾,但因北陵郡王年长其许多,因此两人原本只是情同兄妹而已。后来他嫁入皇宫,成为睿宗的王妃,继而成为了皇后。但生活却并不如意。睿宗体弱多病、黯弱无能,对其十分冷漠,母亲在宫中过的十分苦楚。还好,北陵郡王常常进京入宫陛见,要么是进贡些稀罕东西,要么只是简单的问安,一来二往,俩人渐渐有了私情,而后就有了臣。之后的事,娘娘都知道了,睿宗英年早逝,臣三岁继位,之后隆武大帝立国。娘娘,您常说因果报应,这才是因果报应。”
宣仁皇后这时候才呼出一口气,仿佛终于从巨大的惊讶中走了出来,询问道:“端,你是何时知道此事的?”
周端道:“不瞒娘娘说,臣在十一岁时,华安夫人就告知了臣这件事。”
“那为何不早一点告诉我呢?”
“臣的母亲不让臣告诉娘娘。她之所以如此,并非为了别的,是怕娘娘和隆武大帝瞧不起臣,不再呵护臣。这是她做母亲的一点私心,还望娘娘恕罪。”
“端,这都说不上,说不上啊。华安夫人的心,我能理解。都是当娘的,她的心,我知道。她没有错,一点错都没有。”
“谢娘娘的宽仁。这是绝大的丑闻,臣今日与娘娘说这些,是想说,隆武大帝立国,正是顺应天命,并非篡国。最主要的是,有了这一层关系,臣陪同娘娘到了北陵郡国之后,娘娘的安全就绝不会有问题。北陵郡王和华安夫人,都对娘娘当初力排众议并呵护臣长大成人,感激不尽。”
宣仁皇后摇头道:“这都说不上,说不上啊,端。幸亏有你与北陵郡王的周全布置,我们今日才能绝处逢生,寻得这么个出路。否则,图俐一脉可能就要全数尽灭了啊。”
周端道:“这都是娘娘和隆武大帝洪福齐天,才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宣仁皇后感到了周端急切的劝说自己离开圣都和皇宫的心态,道:“北陵郡王可否与你说过,我们离开圣都,到达北陵郡国之后,他作何打算?”
周端道:“一切唯娘娘马首是瞻。”
宣仁皇后道:“这似乎就没有必要了吧。你是天下皆知的大郜皇帝,北陵郡王大可以打出复辟大郜的旗号来,大郜的遗老遗少还有很多,民间同情大郜的百姓也大有人在。大照立国以来,图俐、图攸再无男嗣,已经引起天下人对大照国运的质疑了。这个时候,只要北陵郡王公开宣示图俐立国的经过,再揭穿图攸弑兄夺位、中秋放火的劣迹,天下人心马上就能转向支持你。要是论实力,北陵郡王自己是实力最强、享国最久的老牌子郡王,北陵境内文武兼备、国库丰盈,若是执意拥立你为帝,我想胜算还是很大的。他为何反而要来支持我呢?”
周端道:“这些事,都是朝廷大事,臣原本并不感兴趣,也并不太明白其中的关联。不过,北陵郡王已经跟臣说过了,而且他要求臣在必要时,跟娘娘陈明原委。他说,大郜国运已经耗尽了,经过隆武大帝的励精图治,人心已经收拢到大照这边来了。这是天命使然,强求不得。至于臣,尴尬的出身暂且不说,单说对天下的号召,臣也是远远不行的。北陵郡王说,当下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图攸。而要推翻图攸,必须以隆武大帝的太子逄稼殿下为旗帜。除了太子殿下和娘娘之外,其他人,都绝无号召天下的力量。北陵郡王愿助太子殿下和娘娘一臂之力,使天下复归隆武大帝一脉,让大照帝位永葆纯正。”
宣仁皇后道:“那北陵郡王想要什么呢?”
周端道:“北陵郡王只想保留住世袭罔替的郡王爵位而已。他说,逄图攸的新政已经露出狰狞的面孔,新政就是要将郡王们尽除,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宣仁皇后点头道:“我懂了。北陵郡王的心思我明白了。他历来是忠贞的。那就依了北陵郡王的意思吧。我们尽快离开皇宫。”
周端喜道:“娘娘英明睿断。何时动身,请娘娘示下,臣好做好预备。”
宣仁皇后道:“今日子时初刻。”
“啊?!这么快?!”
“对。事不宜迟。可有困难么?”
“嗯……没有。既然娘娘已经下了决心,那臣一定全力做好。”
“辛苦你了,端。”
“娘娘折煞臣了。”
“端,这里是你生活了十六年的地方,一朝离去,你可留念么?”宣仁皇后忽然问了这么一句话,语气十分伤感。
“娘娘,宫里实是伤心之地。臣恨不能与娘娘立即离开这里。”
“确是如此。那好,有劳你多费心。我们子时初刻在大秘殿聚合。”
“娘娘打算带谁一起走?”
“只须泼焉一人。你呢?”
“臣一人不带。”
“好。如何摆脱众人监禁?图攸已经加派了人手,我从正殿脱身也是不易。实在不行,只能靠须泼焉使用些武力了。”宣仁皇后道。
“不必,若使用武力,恐更加引人注目。娘娘不用劳心。正殿中有通往大秘殿的小秘道,臣已勘探清楚。娘娘可否以伤心过度、夜不能寐为由,在亥时正刻传召臣进正殿茶叙。到时候,臣带娘娘从正殿通过秘道到大秘殿,然后再离开。”
“甚好。这奉德宫,没想到设计如此周全。多亏有你,端。”
“娘娘谬赞了。这本就是大郜先祖为后世子孙预留的逃生之所,因此设计十分精巧。这也是隆武大帝在天之灵,庇佑着娘娘。”
“好。那我们分头行动吧。”
“是,娘娘。现在离子时还有些时辰,娘娘还是先休息休息,养养神。子时之后,我们就要马不停蹄的往北陵郡国赶路了,到时候会很辛苦的。”
“好,难为你的孝心,端。”
周端用手使劲握了握宣仁皇后,眼神坚定的转身离开了。
天黑上来的时候,须泼焉终于回来了。
宣仁皇后正在园子里消食,在细密平坦的石子路上踱步。园子的两侧已经亮起了灯。因为是新近丧子的缘故,宫灯由黄色换成了淡绿色。
“娘娘。”须泼焉趋前行礼道。
宣仁皇后转身对陪侍的宫女道:“你们退下吧。我有须泼焉跟着就行了。你们回去收拾下,我一会回去就安歇。今日身子乏的厉害。你们备一碗参汤好了。”
“喏。”宫女们行礼退去了。宣仁皇后素来喜欢由须泼焉一人陪着消食,宫女们司空见惯了。
一个宫女轻声问另一个宫女:“娘娘很少饮参汤,今日竟然破了例了。”
另一个宫女道:“娘娘这几日悲戚过度,耗神极大,而且睡眠甚少,气血耗损的厉害了。今日要参汤,可见娘娘确是乏极了。”
俩人神情都带着同情怜悯的样子,边摇头边快步走了。
“我乏透了。担心今日不能支撑住,让她们备碗参汤提提神。”宣仁皇后道,“子时初刻走吧。我跟周端已经说好了。亥时我召他来正殿茶叙,他带我们从正殿的小通道到大秘殿,然后从那里走。”
须泼焉皱着眉,低声道:“娘娘,象廷郡王的信儿回来了。”
“他说什么?”
“殿下信上说:‘万勿轻动。等我进京。’”
“象廷郡王要进京。说什么时候了么?”
“没有,娘娘。云鸽回来的很快。想来殿下并不在象廷郡国国都。我估计殿下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他是有什么顾忌么?信上没有说别的?”
“娘娘,殿下的信上就只有这八个字。许是王爷不日就要进京,所以想等进京后再与娘娘细说吧。”
“来不及了啊。我已经与周端说好了。子时初刻动身。”
“娘娘,我们不等王爷进京了么?”
“来不及了。等他进京,他也会被图攸控制住的。而且,再耽搁些日子,恐怕去迦南的宣旨特使就抵达泰罗多了。到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成了笼中之鸟,再无翻身机会。”
“那怎么办,娘娘?”
“先出宫去,然后再说。待在宫里,多一刻,就多一刻的危险。绝不能再耽搁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象廷郡王不在圣都,很多情形是不明了的。我们给他的信,也没有完全说透。这也不能怪他。”
“都是奴婢办事不力。”
“不。这更不能怪你。云鸽传信,篇幅有限,不能尽言,怎么能怪你?而且,我万没有想到象廷郡王会有犹豫。难道是因为他年纪大了,不愿涉险?”
须泼焉没有说话。
“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们先出宫,到时候,他就没有什么犹豫的余地了。”宣仁皇后心里对象廷郡王的犹疑,颇为反感和失望。
“是。”须泼焉认为宣仁皇后说的在理。
“我们什么也不用带。一来轻装上阵,负担轻,二来,也免得引起别人的注意。你先像往常以往,四处巡查一下,亥时来正殿候着就是了。”
“喏。”
“另外,周端对自己的身世,早就已经知晓了。方才我想在离开之前与他说破,没想到,他自己倒是先说出来了。”
“哦?!娘娘,他有没有说什么时候知道的?”
“他说十一岁时,华安夫人就已经跟他说了。”
“十一岁?周端也是真是够能隐忍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五年的时间,都能忍的住。这也不是凡人所能为的了。”
“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生存的如此艰难,也把他给练出来了。他这一点,倒是很像他的亲生父亲北陵郡王逄图修。”宣仁皇后道,“不过,现在来不及细究这些了,一切要等到了北陵郡国再说。我们从秘道一出来,你就立即用云鸽告知象廷郡王,让他原路返回,切勿进京。然后再用云鸽告知逄稼,我们已安然出宫,请他视情择机而动。”
“喏。”
宣仁皇后每逢大事反而更有静气。虽然象廷郡王的态度让她颇有些恼怒,但她对局势大的走向已经有了把握,因此觉得象廷郡王的态度也无关紧要了。回到正殿等候的这段时间,宣仁皇后竟然睡着了。亥时初刻,须泼焉来到正殿,悄悄叫醒了宣仁皇后。
“你看我,竟然还睡着了。”宣仁皇后笑着说,语气一点也不紧迫,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也不会发生似的。
“娘娘真是好气度。奴婢的心里都有些发紧呢。”须泼焉由衷的说。
“嗨。我这一辈子,经历的事儿可太多了。比此刻更紧急的时候,多了去了。这算不得什么的。”
“娘娘,周围一切都正常。大秘殿是偏殿,周围也没有南宫卫士值守。娘娘尽管放心。”
“有你在,我没什么担心的。”宣仁皇后起身,稍微整理了一下头发,大声道:“来人。”
一个宫女进来了,“娘娘”。
“我实在是无法入眠。你去把祥国公召来,让他陪我在正殿聊会天儿吧。”
“喏。”
宫女来叫周端的时候,周端还做作了一番,口里说着“好困”,然后在床上磨蹭了一小会,这才起身出门。
“你们都去歇息吧。”等宫女带着周端来到正殿,宣仁皇后道:“今夜,估计我也没有什么觉了。我脑袋里嗡嗡嗡直响,你们都去歇息吧,这里有须泼焉和周端陪着就好了。明日早膳,我想吃些鸡肉羹,肉少放一点,清淡一些,别的吃食一概不用进了,我实在没有胃口。你们下去吧。”
几位宫女和内侍都退下了。须泼焉出去稍微安顿了些琐事,顺便检查了一下正殿四周的情形。
“一切妥当了,娘娘。”须泼焉回来道。
“图攸他们安置的眼线呢?”宣仁皇后问道。
“都是些内侍、宫女和南宫卫士。南宫卫士都在宫墙以外。他们安排的值守内侍和宫女。一部分在偏殿候着,一部分在各处的通道口把守,他们主要是防止娘娘翻墙而出,绝想不到还有秘道的。今夜,没有娘娘的旨意,他们都不会进来的。娘娘放心就是了。”
“好。”宣仁皇后道。
子时到了。
“动身吧。”宣仁皇后冷冷的说。
须泼焉和周端扶着宣仁皇后站起身来。周端的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眼睛里散发出从未有过的光辉。
周端道:“秘道口就在娘娘的卧榻之后。开启秘道口小门,需要一个机关。请娘娘稍候。须泼焉大人,麻烦您来帮我一下。”
周端快步走到殿内北侧墙边,示意须泼焉和他一起把墙边一个檀木方桌搬开。殿内地砖大都是深黑色,只有方桌下有五块纯白的四方形汉白玉地砖,一块在正中间,其余四块分别紧挨着中间一块地砖的四个边,构成了一个粗壮的“十”字型。周端在正中间一块方砖上站定,用力跺了三脚,然后分别在西北南东四个方向上的白色地砖上各跺了三脚。这时候,卧榻之后的墙板“啪”的一声,向外弹开了一个小门。
周端上前扶住宣仁皇后,道:“娘娘,咱们走吧。”
宣仁皇后长舒一口气,坚定而轻声的说:“走!”
………………………………
第二卷 蓝瞳喜饶 第八十九章 英露宫·象廷郡王(一)
周端在前面引路,宣仁皇后居中,须泼焉殿后。正当须泼焉最后迈进小门,闪身进去的时候,大殿外面传来一声尖利的声音:“口谕!请宣仁皇后娘娘接旨。”
竟然是春佗的声音。
周端吓的打了一个冷战。
须泼焉机警的看着宣仁皇后,用手势询问,是否要除掉春佗。
宣仁皇后略一沉思,又从门内闪了出来,轻轻拍着须泼焉道:“不可。这时候杀了他,我们绝不可能成功脱身。先看看是什么口谕再说。不急在这一时半刻的。”
周端颇为气恼,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但宣仁皇后已经下了令,他也无可奈何,只能随着宣仁皇后退出来。
须泼焉把小门重新关上,又把檀木方桌摆正。寝宫里又恢复了正常的样子。
这个时候,宣仁皇后才慵懒的问道:“谁啊?”
春佗的脚步已经到正殿门口了,恭恭敬敬回道:“深夜叨扰娘娘,还望娘娘恕罪。奴婢是春佗。陛下有口谕,烦请娘娘起身,接个旨吧。”
宣仁皇后从东侧卧房走出来,站定后,慢慢道:“既然是陛下有旨意,那你进来吧。”
春佗进门,行礼道:“娘娘千秋无极。”
“免礼。”
春佗看到须泼焉和周端也在,道:“须泼焉大人和祥国公也在啊。”
宣仁皇后道:“我这几日实在无法安眠,每晚让须泼焉给我运功调理,让端儿在这里陪我说说体己话儿,才能面前入睡。方才刚刚睡着。对了,怎么这么晚了来传陛下的口谕。陛下有何旨意?”宣仁皇后神情十分镇定,是一种深夜被人扰了休息、略有些懊恼但又不失皇后体面的威严口气。
“娘娘难得有个觉儿,又让奴婢给搅了。奴婢罪该万死,请娘娘赐罪。”春佗道。
“无妨。你也是身不由己。宣旨吧。”
“奴婢谢娘娘隆恩。”春佗挺直身子,道,“陛下有旨,请宣仁皇后即刻移驾英露宫。”
宣仁皇后心里一惊,脸上却笑着说:“哦?这就奇了。是英露宫?!是云娙娥的寝宫?!怎么,云娙娥宫里出什么事了么?为什么陛下会深夜传召我觐见呢?这可真是怪事了。”
春佗道:“到底是什么事儿,奴婢也不知晓。奴婢只是见象廷郡王进宫来了,眼下就在英露宫。”
“象廷郡王?深夜入宫,还在英露宫?”
“是的,娘娘。启禀娘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今夜,原本陛下已在英露宫歇下,忽然,宫门的南宫卫士来报,象廷郡王紧急求见,而且说是十万火急,必须立即觐见陛下。娘娘,您也知道的,外头的王公大臣也都知道的,陛下对深夜扣宫这事儿极其忌讳,从无人敢在深夜扣宫求见的。而咱们象廷郡王殿下历来又是最稳重知礼的,从不越礼的。所以,若不是真有大事、急事,象廷郡王殿下绝不会深夜求见。为此,陛下特准象廷郡王殿下入英露宫觐见。象廷郡王殿下来后只说了几句话,陛下就立即命奴婢过来请娘娘过去。”
宣仁皇后想到了今日收到的象廷郡王回复的密信,心里开始急速运转分析,脸上露出了疑虑的神情。
春佗并不知道宣仁皇后心里在想什么,以为宣仁皇后想打探象廷郡王说了些什么,于是赶紧说道:“娘娘,奴婢无能,当时象廷郡王殿下跟陛下说话时,是贴近耳语的,奴婢离的稍远些,没有听到。万望娘娘恕罪。”
周端十分沮丧,出逃一事竟然功败垂成。
须泼焉道:“娘娘,夜深了,露重天寒,奴婢给您拿个薄毛大氅吧?虽然英露宫与奉德宫不过几步路,但宫里甬道里的夜风很大很硬,娘娘还是要小心些,别受了风、着了凉。奴婢跟娘娘过去。要不,请祥国公在这里稍候,这么一番折腾,娘娘今夜肯定更难安眠,估计等娘娘回来后,还是要祥国公陪着说话催眠的。娘娘以为如何?”
须泼焉这是在提醒宣仁皇后,一是应该奉诏去英露宫,二是自己会护卫宣仁皇后的安全,三是请周端在这里等着,如无意外,还要按原计划行事。
周端听完此话,觉得今夜仍有可能出逃,即便今夜不成,拖后一两日,总也是可以找到机会的,于是心里这才安宁下来。
“这样也好,”宣仁皇后也回过神了,说,“云娙娥还有着身孕,大氅不要拿太素净的,挑个暖色的。另外,再拿一枝桃木簪子,我身上有丧事,总是不吉的身子,别克冲了云娙娥。就拿,就拿那枝桃木做的凤尾簪吧。”
“娘娘真是宽厚仁德,事事都想的周全。”春佗恭维道。
但须泼焉却知道,这是宣仁皇后在做必要的准备。这只凤尾木簪子,并非桃木簪子。宣仁皇后之所以铺排一大堆话,直接索要这只凤尾木簪,是因为这只簪子里藏有剧毒毒药。宣仁皇后这是在做准备,万一到了英露宫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宣仁皇后可能会当场服毒自杀。如此一来,逄稼再无后顾之忧,而且,宣仁皇后若在皇帝面前毒死,又可以为皇帝增加一条罪状,这也有利于逄稼起兵时收拢人心。
宣仁皇后对着春佗道:“你先稍坐片刻。我进去稍稍理一下头发。须泼焉进来伺候就行了。”
进入卧房,宣仁皇后贴近须泼焉,用极低的声音道:“在英露宫若有不测之事发生,我会当场自裁。你千万不要管我,一定要拼死闯出宫去,先用云鸽通知逄稼,然后自己也去迦南,不要回象廷郡国。”
须泼焉心里颇有悲壮苍凉、甚至是生离死别的感觉,但现在不是动情的时候,须泼焉强忍着,毫无表情的应道:“是,娘娘放心。”
因为逄图攸对深夜扣宫极为忌讳,加上又是象廷郡王这样实力雄厚的老牌子郡王,所以,英露宫戒备极为森严,警戒兵力加了好几倍,层层叠叠的南宫卫士把英露宫团团围住。宣仁皇后在路上发现,众多的南宫卫士还在全副武装的从各个方向涌出来,按照宫内警卫布置点,一个点位一个点位的补充着军力。宫里各个通道很快都布满了新赶来的南宫卫士。
宣仁皇后抵达英露宫门口的时候,看到华耘正好也到了。
“娘娘千秋无极。”华耘行礼道。
“免礼吧。”
英露宫的院内环绕着几圈卫士。
华耘随着宣仁皇后、春佗、须泼焉一起,进入英露宫的正殿——漪兰殿。
逄图攸正坐在主座上,象廷郡王也已经赐了座位,坐在下首的位置。云娙娥不在殿内。正殿通往寝宫的门紧闭着,看来,云娙娥应该在寝宫内歇息。
在旁边侍奉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凌姬,一个是蝶姬。凌姬负责在殿内贴身侍奉皇帝和象廷郡王,蝶姬在负责与殿外的宫女、内侍们联系,索要物什。
华耘疾步走向前,朝着皇帝简单行了礼,道:“陛下,已经全部安置妥当。”
众人行过礼,逄图攸道:“皇嫂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