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大忽悠帝-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在呢。哥在这儿呢,别怕。”

    刘汉少忙着安慰刘协,顺便把自己撒的小谎糊弄过去。

    闵贡也连忙说:“臣,贡,拜见陈留王。”

    闵贡说完,才尴尬地发现,自己正抱着刘协呢,没法子给他行礼,于是又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臣请陛下还宫。”

    董老糙货,哥来了……望了一眼滔滔大河,望了一眼满天星斗,望了一眼皇宫烈焰,望了一眼闵贡。呃……这货不会当哥是傻子吧?

    刘汉少淡淡地说:“好。”

    闵贡背着刘协,还想要搀扶刘汉少。刘汉少看他挺难为,心里话说,还是哥搀着你比较好。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

    因为局势尚不明朗,怕有遗漏的逆贼,闵贡也不敢点火把,甚至都不敢胡乱喊人。三个人可怜吧唧地摸黑往洛阳方向走,好在这个时候的生态环境好的很狂野,萤火虫都一片一片的,可惜刘汉少这个皇帝不够牛牛,没办法下诏命萤火虫抱团假装路灯,来给他们照亮。闵贡时不时地提醒着“陛下慢些,留神脚下。”刘汉少真想对他说:“闵贡,你清醒一点,哥在这片儿已经混了十年啦!”

    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

    大约又走了几里路,遇到一户农家,闵贡上前说明情况,农家热情地招待他们吃吃饭,喝喝水,临走还送了他们一辆板车。只是,没有人注意到,这辆板车的车轮是带轴承的。

    闵贡赶着板车,带着刘汉少与刘协继续走,只不过,之前背着刘协的时候,他还能趴在闵贡背上睡一会儿,现在坐车,差点没把刚才吃的东西颠出来。刘汉少暗想,以后板车也得让他们装上减震。

    行至洛舍,这回遇到的人家大点,板车换成了瘦马,刘汉少骑一匹,闵贡抱着刘协骑一匹,继续往南走。至北邙阪,终于遇上了大部队,杨彪、王允、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

    此时天色微明,大家看见刘汉少三人,有马的下马,没马的扑街,哭哭嚷嚷,请罪连连。袁绍在人群中,偷偷望着刘汉少,不知做何感想。曾经,有一份“看好”摆在他面前,他却没有珍惜……

    曾经,袁绍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骚年”,虽然心里不大看得起何进,但是又想借着他手中的权柄,实现自己“铲除宦官,肃清宇内”的伟大目标,做一个大将军身边的“帅人”。至于当时的皇帝刘宏以及皇子刘汉少,袁绍还真真是鄙夷、不屑。一个是混账透顶、搞乱天下的糊涂蛋,一个是颠三倒四、行事乖张的小屁孩,只要自己能力挽狂澜,砥柱中流,将来做一权臣又何妨?

    哪曾想,何进不仅脑袋瓤儿少,还命不好,没玩几天就把自己玩坏了。如今宦官倒是让他杀绝了,连很多带把儿的都被杀了,可是往后究竟该怎么走,袁绍反而有一些迷茫。

    刘汉少的玄衣给刘协披着呢,自己就里边的一身衣服,冕冠也有点歪。袁绍打量着瘦马上的这位主儿,心想:有戏?

    正巧,刘汉少也在打量着袁绍,心里话说,你娃可以靠脸吃饭,乖乖的做偶像就好,千万别让哥为难,妄图做实力派啊。俩人目光一交错,刘汉少笑着说:“都起来吧。”这话听着是对大伙儿说的,可是袁绍知道,这是刘汉少对自己善意的表达。

    皇子辨做史侯的时候,就向自己显示过亲近,如今他已是皇帝,仍对自己心存善意……突然之间,袁绍心里就有了那么一丝暖意。

    刘协挺懂事,看到刘汉少在群臣面前衣冠不整,有失威仪,赶紧将玄衣脱下来,还给了刘汉少。闵贡在一旁帮着刘汉少又穿衣服又整冠冕,俨然新一代“木有小丁丁”的模样。这回闵贡可是捞着了,救驾大功啊,升官发财简直是一定的,搞不好还能史上留名。

    刘汉少整好衣冠,有人又牵来好马,换下他那匹瘦瘦的、瘦瘦的,勉强算马的玩意。正说起驾还宫呢,西边忽然蹄声大作,漫天卷尘。尘烟中竖有一杆大旗,隐约能看见旗上一个大大的“董”字。
………………………………

北邙卷 第086章 何太后死亡之谜

    第086章何太后死亡之谜

    ……………………………………

    来了,终于来了。

    哥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十年了。

    其实这想法也是刘汉少自己给自己壮脸儿,哪是他等了十年?分明是不管他等不等,这一天终是要来的。

    是不是该哥上场了,是不是还要哭一个先?

    原本的历史上,好像那个刘小辩就被董卓的气势吓哭过。

    刘汉少刚想嚎上两嗓子,可偏偏就是张不开嘴。粗话的,这也太怂了。偷偷掐自己大腿,疼倒是挺疼,可就是哭不出来。

    董卓所率,皆是骑兵,犹如虎狼,转眼即至。这会儿刘汉少倒是想哭,可是看看群臣,好像大家都有点想哭。

    王允壮着胆子,站出来说:“大军喧哗,恐惊圣驾,董将军何不勒军先行后撤?”

    董卓端坐马上,扬鞭指着王允说道:“你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国家重臣,却使皇帝流落在外,如今还敢让俺退兵。俺是来保护皇帝的,凭啥退兵?”

    说着,董卓打马直进,还不停地向左右喝问:“俺是来保护皇帝的,凭啥让俺退兵?凭啥?”

    众人害怕被董卓的坐骑冲撞,纷纷避让,董卓一直骑行至刘汉少近前,瞪着大眼珠子看了看刘汉少,才翻身下马,拜道:“臣,卓,护驾来迟,请陛下治罪。”

    这就是董卓?脑袋得比足球还大吧?看年纪,估计和枪尊差不多,可人家童渊和他一比,那就是沧桑系、老年版、偶像派。你说你那胡子拉碴的,比笤帚还乱,也不说修一修,这要是喝口汤,不往上滴答么?

    “皇兄,皇兄。”

    看到刘汉少发呆,刘协在旁边偷偷地喊了两声。

    刘汉少回过神来,连忙挤出一脸笑容,说道:“董卿远来,一路辛苦了。”

    董卓现在名义上的官职是并州牧,虽然压根没去并州,但是也不在三公九卿之列。那会儿皇帝称呼臣下也挺客气,公是公,卿是卿,除此之外,其他的一般都称“某君”。所以,现在大家不免暗想,皇帝称呼“董卿”,是几个意思?董卓自个儿也有点诧异,“哟呵,小皇帝挺给面儿,打算给俺升官么?”

    话一出口,连刘汉少自己也是一愣。不由得想起前生后世,总在电视里晃荡,喜欢当托儿穷白活的那个大美妞,再看看眼前这位,好悬没尿出来。

    “有劳陛下动问,臣为陛下尽心尽力,不敢言苦。”

    看看,有希望升官,连董卓说话都客气了。

    “司空刘弘何在?”

    毫无征兆地,刘汉少突然大喝一声,把旁边站的人都吓了一跳,连董卓都打个激灵。

    只听刘汉少又说道:“这个刘子高!哥都跑出来溜达这么久了,他连个人影都不见,这样的司空,要来何用?下诏,免刘弘司空之职,任董卓为司空!”

    这诏书下的好随意,周围一圈人差点吐血,尤其是闵贡,心里话说:哥……我牵着瘦马陪您走一晚上了,您连吭都没吭,为毛一见这董肥肥,就马上给他升了个官呀?

    刘汉少早就偷偷瞅半天了,刘弘确实没在,所以才故意问一句。原本的历史上,是董卓进京之后,逼着刘小辩罢免的刘弘,让自己当了司空。现在刘汉少有觉悟啊,也不用等董卓逼迫,两句话没说完,直接就找茬儿把董卓给弄成司空了。

    司空正是三公之一,与太尉、司徒并称。董卓先是一愣,随即难掩笑口,慌忙谢恩。

    董卓不会矜持,刘汉少倒是装的挺客气,还用询问的口吻说道:“董公,朕这便起驾还宫,如何?”

    董卓连忙说道:“正该如此。臣护送陛下还宫。”

    杨彪、王允、袁绍、闵贡……一票人心里憋屈,只有董卓洋洋得意。一转眼,这个乡下来的脑满肠肥的货成了三公之一,这上哪儿说理去?而刘汉少想的则是,终于不用对着这口肥猪叫“董卿”了,不然哥非得有阴影不可。

    一行人呼呼啦啦跟着刘汉少回洛阳,队伍看着倒也威武雄壮。因为如今的刘汉少已经不是那个看见董卓就吓得说不好话的刘小辩,所以董卓也就没机会和刘协聊大天。一边走,刘汉少还一边给董卓灌迷汤。

    “董公公此番来京,不辞劳顿,足见公忠体国之心,朕很欣慰啊。”

    公公?

    众人集体纳闷,董卓更是不解,羞涩地问道:“臣粗鄙,不知这个公公乃是何意?”

    这词多少年前就被刘汉少拿来忽悠过张让,现在张让死了,总得找个接班人。于是便解释说:“董公不远千里,来到洛阳,把清剿洛阳逆臣贼子之事,当成自己的事业,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实在是人臣之典范,同僚之楷模,大汉好司空。所谓公公,便是公上加公之意。”

    这番话说的,周围一圈人差点全吐了,只有董卓哈哈大笑,然后可能觉得自己有那么点不谦虚,又连忙客气道:“陛下谬赞,臣,当不得,当不得呀。”

    “哎,哪里的话?董公公若是当不得,便没有人能当得了。”

    刘汉少倒是把董卓哄乐呵了,却不知周围众人纷纷暗自叹息,袁绍跟在后边,看着这一君一臣,一小一老,心中只说了两个字:没戏!

    忽然传来洛阳急报,何太后遇害身亡!

    骤闻噩耗,刘汉少整个人都呆住了。

    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原本的历史上,何太后是差不多和自己同一时间,被董卓、李儒害死的,怎么现在董卓还没进洛阳,何太后却已经死了?

    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未知的恐惧感瞬间袭遍刘汉少全身。再也顾不得哄着董卓玩,刘汉少狠狠一鞭,打马狂奔。皇帝都蹿了,咱们也别愣着了。众人纷纷狂拍马屁屁,几千人马浩浩荡荡地冲进了洛阳。

    …………

    何太后的遗体已经收敛,刘汉少就坐在旁边,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在旁人看来,陛下一定是丧母之痛,伤心过度。可是刘汉少却在努力地回想着当时的细节,何太后明明已经跳窗脱险……还有那个耳熟的声音……

    原本的历史上,刘小辩回宫之后,便将年号由光熹改为昭宁,可是现在谁还顾得上这些。粗话的,哪还有原本的历史!

    杨彪说道:“陛下节哀,太后既已归天,还需早做安排。”

    “我知道了,你们都先下去吧,明日再议。”

    刘汉少想了想,又说:“董公公,你派一部曲,守御宫外。”

    “臣,奉诏。”

    董卓退了下去,其他人也都走了。在朝中大多数人看来,皇帝实在是不知险恶,居然敢让董卓的兵马守御皇宫,当然,还有一些人则是羡慕董卓荣宠,和皇帝说了两句话,变成三公,五句话,公上加公。

    殿上只剩下“自己人”,刘汉少收到一个更大的噩耗,昨天袁术、袁绍他们攻打皇宫的时候,燕十八骑被“误杀”了七个,甚至连云十八骑也死了三个。娃们都还小,又被训练成铁血之性,根本不懂得投降、服软,仗着自己的武艺在身,硬拼硬杀,只会招来更多的乱兵。

    刘汉少再也坐不住了,匆匆回到自己寝宫,下了地道。戏志才早已等在屋里,俯身而跪。

    “志才,你为什么跪着?”

    “忠,有罪。”

    刘汉少飞起一脚,踹在戏志才身上,将戏志才踹躺在地。戏志才连忙爬起来,又匍匐着重新跪好,刘汉少又是一脚过去。如此,不知道踹了几脚,戏志才终于爬不起来了,但刘汉少没有停下的意思,依旧一脚一脚底踹过去。

    直到气喘如牛,再也没有力气,刘汉少一屁股坐在地上,狠狠地说:“我拿你当我兄弟,过命的兄弟!你竟敢欺我?”

    戏志才顾不得擦拭唇角的血迹,强忍着说:“非是忠欺瞒汉少,只是……只是必须要有人,去做恶人。”

    原本刘汉少还只是猜想,但是戏志才一请罪,他便全明白了。

    在戏志才的计划里,何太后也是必死之人,只是计划的这一部分,他却从来没向刘汉少提起过。试想,若何太后不死,即使扳倒董卓,也依旧是太后称制,刘汉少还得做吉祥物。可是刘汉少连何进死不死,都要犹豫半天,又怎么会弑杀太后?

    所以,这事戏志才不能说,说了就做不成了。即使刘汉少够狠,同意了做这件事,也会背上弑母恶名,永世不得翻身。

    大概这就是戏志才所理解的“士为知己者死”吧,他还年轻,不会计较朝堂得失,乃至不顾个人生死。因为他也算不出来,汉少知道这件事之后,会如何处置自己。但是,他却知道,即使自己要死,也要带走一个人,那个最有可能威胁到汉少的人。

    这也是刘汉少唯一想不通的地方,戏志才究竟有多大本事,居然能让那个人做出弑杀太后这样灭满门都不为过的事?那个人可是出了名的性格多疑,“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又怎么可能被戏志才拿来当作死士?

    因为,那个人也还年轻,血,也还滚烫,更重要的是,戏志才找到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拿出了一把剑,名曰:倚天。
………………………………

北邙卷 第087章 遭了殃的洛阳城

    第087章遭了殃的洛阳城

    ……………………………………

    刘汉少回皇宫了,什么也没有再问。问了,就不得不处置戏志才,当然,还有曹操,也许还会牵扯出很多很多人。

    按理说,这样的事,也许史老道来做,才最为合适。第一,史老道是刘汉少的死忠,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做出不利汉少的事;第二,史老道够狠,当初刘协一出生,他就想过弄死刘协,后来想自杀的时候,朝自己攮刀子都不带丝毫犹豫的。只要戏志才一鼓动史老道,忽悠点其中利害,恐怕让史老道杀完何太后之后,自己找没人的地方抹脖子,他也干。

    然而,戏志才偏偏选中了曹操,就是因为刘汉少泄露的天机太多,戏志才宁可豁出去自己一条命,也愿意把曹孟德带走当垫背的。只是可怜了曹孟德,前生后世,名头巨响无比的牛牛,居然被戏志才用假诏摆了一道。又或者,他是故意信其有的,人心难猜,谁知道呢。

    可是刘汉少的心很疼,就像一块蘸满水的海绵,被使劲地挤,使劲地压,直到点滴不剩,但流出来的都是血。

    何太后,那个并不伟大的,名义上的母亲,可是至少她娇宠过自己,纵容过自己,却被自己最信任的兄弟杀掉了。

    “是臣下。”

    耳边突然响起刘宏的话,刘汉少打了一个寒颤。做皇帝真的不能有兄弟吗?

    也不单单是为了何太后,还有燕云十八骑,那些娃们还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威风凛凛地牛叉过,便夭折了……燕十八,那个机灵又嘴快,总是惦记着偷嘴吃的小东西,甚至还没刘汉少大……云十三,最胆小的一个小丫头,夜里上厕所都得让人陪着,还要拎着剑,据说她出其不意,砍死了两个乱兵,后来横剑自刎了……

    这个世道究竟怎么了?

    无论是所谓的好人,还是坏人,似乎没有人把人命当成一回事,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就连张让那条老阉狗,跳河而死的时候,都显得有那么一点从容、洒脱。

    当皇帝吗?

    当了皇帝又能怎么样?

    这皇帝,真粗话的,不是人干的!

    刘汉少跪在何太后的灵前,整整一夜,想了很多事情,可是到头来却又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

    …………

    翌日,董卓在崇德殿召集群臣,派人来通知刘汉少上殿议事。昨天董卓刚一进京,便抄没了何进的大将军府,据为己有,今天一大早又要主持朝议,还真是没拿自己当外人。

    朝会上,董卓提出要罢免丁宫的司徒之位,理由竟然是连天大旱,百姓艰苦。当满朝文武都是瞎子吗?前段时间雨水都成灾了,直到现在还淅淅沥沥地没停过,但是,只有窃窃私,却没人站出来反对。

    原本的历史上,董卓是先逼迫皇帝罢免了刘弘的司空之职,自己占据其位,可是昨天还没进洛阳,刘汉少便主动把刘弘罢免了,这如何能体现出董老糙货的“拉轰”?所以,只能演义了一出汉末版“指鹿为马”的好戏。

    刘汉少嗓音沙哑地说:“准。”

    然后董卓竟然提出,何太后在位期间,未曾拜谒二祖庙,又逼迫董太后,令她忧郁而死,有违妇姑之礼,不应按皇后之礼丧葬,只“建议”刘汉少在奉常亭祭拜,公卿百官着素衣即可。

    两夜未眠,刘汉少双眼布满了血丝,呆呆地盯着董卓,心里话说,不应该啊。昨天不是把这疯狗哄的挺开心么,又是升官,又是夸赞,都当了公公了,怎么今天突然又翻了脸,好像专门来咬哥似的?

    而此时董卓也正别有深意地打量着刘汉少,暗想:就这么一个小玩意,还真能像文优所言,无故示好,恐有他图?看看现在,都快把他气哭了,连个屁也不敢放。

    “准奏。”

    终于,刘汉少艰难地说出两个字,停顿了一下,似是不甘心地又说:“诏武猛都尉丁原入京,任执金吾。”

    执金吾,位同九卿,是专门负责保卫京城、宫城的。

    昨天还让董卓的兵马守御宫外,今天便诏丁原担任执金吾,看似是皇帝不满董卓专横,做出了一点反击。

    果然,董卓对此显得很不爽,怒瞪着刘汉少,直到刘汉少好像快哭出来了,才冷哼着说:“没事便散了吧。”说完,转身下殿,只留下刘汉少尴尬地坐在朝堂上。

    …………

    其实,对于刘汉少的反应,董卓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心中窃喜,回到自己的司空府,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个文士打扮的人立刻迎上前来,问道:“公公今日行事,可有奏效?”

    敢情刘汉少说“公公”是公上加公的意思,现在董卓的掾属都开始尊敬地称呼他为公公了。

    “文优,大可安心。想那皇帝小儿,不过是一小小竖子罢了,怎会如你所言,城府甚深?不过……今日他倒是诏了丁原入京,任执金吾。”

    说到这里,董卓现出一脸怒气,看样子对于这件事是真的很不满。

    这个“文优”,便是李儒的字。

    这个李儒,在原本的历史上,与其说是大名鼎鼎,不如说是臭名昭著。他便是董卓的心腹谋士,从董卓拒诏还京,到驻兵河东,从上书朝堂,到飞驰洛阳,可以说董卓一路走来,处处都有他的影子。难怪连戏志才也说,董卓身边,必有智谋。

    当然,假如刘汉少听到这个名字,不是怒刷,便是吓尿,因为原本的历史上,也正是李儒端着毒酒给刘小辩灌下去,结果了他的小命。曹操那么牛,还得供着皇帝当吉祥物,曹家篡位用了两代,司马家更是三代四人,仍然被天下非议,引为不耻,而李儒弑君,似乎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所以,李儒的臭名昭著,不在于他肚子里有多少坏水,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底线。

    听到董卓所说,李儒反而放下心来。董卓长的又不帅,皇帝没理由一见他就升官,还赞赏连连。所以昨天董卓高高兴兴地回来,李儒便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还给董卓出主意,要他今天故意试探皇帝。忍得了是不正常的,忍不了才是正常的。诏丁原,是皇帝要借助别的力量来对抗董公公么?

    “此事易耳。”

    李儒给董卓出主意,马上动手抄了那些宦官的私宅。之前袁绍已经命人把宦官家都杀绝了,可是董卓的目的是奔着钱财去的。宦官家里钱多的都是数不过来,不单自己敛财几十年,就是刘宏收敛的钱财,万金堂放不下,也都分放在宦官家里,谁家都像个小银行。董卓直接挖地三尺,也不打算剩下一枚五铢钱,然后再拿出一部分,拉拢收买何进与何苗原来的部属。反正何进与何苗都已经死了,这些部属本就无所适从,现在董卓势大,又肯为大将军“报仇”,又肯赏下钱财,所以便纷纷投效了过去。

    第三天清晨,又有大批的董卓兵马开进洛阳,大家还以为是董卓后续的大部队到了,纷纷畏如虎狼,连“敢怒”的人都寥寥无几,更别指望有“敢言”之人。

    …………

    再开朝会,董卓上奏,要求彻查何太后遇害一案,画风转变之快,令人始料不及。随后朝堂上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大意就是说此案重大,京城官吏,皆有嫌疑,为了确保公正无私,最好选用外地官员,其含意直推董卓。

    于是,刘汉少下诏,任董卓为太尉,持节,彻查何太后遇害案。

    之前的太尉是刘虞,可是这么久了,刘虞还是没有到任。司空刘弘被刘汉少免了,司徒丁宫被董卓踢飞,如今的三公,只有董卓这个太尉一人在位。所以,国遇大事,三公商议,现在董卓只要自己和自己商量着办就行了。

    董卓步步紧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