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大忽悠帝-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尿!”
…………
十月下旬,经过开会研究决定,汉正军设立前敌元帅部,由高节担任前敌元帅,荀攸随军参事,前往河东平叛。同时设立最高统帅部,由刘汉少坐镇调度,保障前方供给。
之前刘汉少还提过一嘴,想要亲自带队,御驾亲征,结果没一个支持的,讨论会差点开成批斗会。刘汉少只得作罢,当然,他的主簿们也就不能跟着旅游了。
前敌元帅部所属部队有:第一旅,高节本部;第二旅,淳于琼部;第五旅,赵云部;第六旅,华雄部;第九旅,刘辟部;第十旅,吴匡部。
原本刘汉少还想等过了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让军队出征,可是河东局势糜烂迅速,牛辅连吃败仗,西凉军军心涣散,甚至有整什、整队的兵士一起逃跑。
许是秋天的时候雨水下多了,现在干冷干冷的,不见落雪,好在新军服都有棉衣棉裤,以及出征将士们高涨的热情。反而是那些被留下来的将官一个个蔫头巴脑,好像失去了杀敌立功的机会,吃了多大亏似的。尤其是吕布,以亲戚的身份,整天“大舅哥,大舅哥”地叫,把刘汉少都快烦死了。
望着满脸伤疤的高节,这位曾经威名赫赫的将军,也是自己设立的第一位元帅,河东之战关乎着他是否能够满血复活,也关乎着自己屁屁下的椅子是否稳当。
摘下佩刀,递给高节,刘汉少故作轻松地说:“既然河东不乖乖,你去帮哥好好敲打敲打他们。”
这一把佩刀与赠给戏志才的那一把有些不同,许是受到刘宏的中兴剑的启发,或者是“入乡随俗”,刘汉少这一把佩刀上也有了铭文,名曰“大兴”,故作:大兴刀。
郑重地接过大兴刀,向刘汉少敬军礼,高节可不会戏言,望着手中汉少赠与的佩刀,沉吟着说道:“统帅……函谷险要,安危京师……定要做好防范。”
还是当年闹黄巾那会儿,设置八关都尉,拱卫洛阳。其中函谷关就在洛阳西边,出了关就算“关西”,是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辅之地。假如高节真的是担忧洛阳安危,就应该提醒刘汉少八关并重,可是现在单单提出函谷关,便是有所指了。
西边有韩遂、马腾作乱是不假,但是还有大汉军神皇甫嵩。如今,镇守三辅之地的正是皇甫嵩,他是高节的……也许应该说成是傅燮的老上级才准确。当初剿灭黄巾之时,傅燮便是皇甫嵩的护军司马,假如现在的高节是要刘汉少防范韩遂、马腾,没什么不便直说的,瞧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只能说明他担忧的恰恰是这位昔日的老上级。
放眼大汉,除了刘汉少新立的汉正军之外,手握重兵,军力最强的就只有皇甫嵩,至少目前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事实上高节已经不是第一个提醒刘汉少,要防范皇甫嵩的人了,第一个人是那位看着就蔫不拉叽的小狐狸,郭嘉。
“志才学兄为陛下谋划的是稳固关西,俯视关东之策吧?关西秦地,民风彪悍,能雄踞于此,确属上佳。可是陛下,这地儿现在还楔着一颗大钉子,要不……就让小臣去为您拔了吧!”
堂堂大汉军神皇甫嵩会变成一颗钉子吗?
刘汉少实在说不好,历史书上只说皇甫嵩如何战无不胜,如何忠于汉室,可是历史书里,有多少是真相呢?唯一能让刘汉少稍稍感到安慰的是,自己也在那里楔了一颗钉子,并且,是有毒的。
………………………………
北地卷 第117章 有请爱卿住皇宫
第117章有请爱卿住皇宫
……………………………………
董卓要废了自己那会儿,满朝爱卿居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自己说句话,原本应该有一个卢植,还被早早地安排进了山里。要说刘汉少心里没有一点怨气,那是假话,虽然那个场景曾与戏志才推演过无数次,可是真正经历之时,心里还是忍不住发酸。想想前生后世之时,有时候和她闹点小矛盾,都要倔着脾气,梗着脖子,大半夜不说话,所以,懒得搭理爱卿们,在刘汉少个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可是,不行啊!
现在的刘汉少,他不是一个人!而是皇帝,一国之君,不是说国不可一日无主嘛。
所以,刘汉少终于召开了朝会,并且是大朝会,凡是在京官员,只要职权够得上,都要参加。
却非殿,南宫正殿。
建武元年,刘秀夺取洛阳后,车驾入城,临却非殿,宣布定都洛阳,揭开了东汉序幕。然而此刻,却非殿里却被摆上了一排排桌椅,有点像教室,又比教室宽敞、气派多了。每个桌子上都摆着人名和对应官职的牌子,甚至还摆放着一杯热茶。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原本是董卓的特权,配剑上殿当然不合适,但是现在大家都不用脱鞋子了,由宫女领着爱卿们一个个走到属于自己的桌子前就坐。没错,就是宫女,因为宦官都被袁绍他们杀干净了,新任用的那些郎官基本只负责看门、传话。
爱卿们对新式朝会感到好奇,但是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关窍,职务大小与摆放位置息息相关,太傅、三公俱在前排,还和原来一样,不过是大家都“坐了起来”而已。还别说,坐椅子是比坐脚后跟舒服。
随着荀彧一声“陛下上朝”,刘汉少迈着大步走了出来,可怜的荀彧,因为没有小太监,这一嗓子只能他这个主簿来喊了,谁让目前的三个主簿之中,他是年纪最小也最好欺负的呢。
事先有人教过大家,陛下上朝的时候,要一起起立,问陛下好。虽然爱卿们起的还没小学生整齐,但是看见刘汉少到来,都知道该怎么行礼了。
“陛下好!”
“爱卿们好。爱卿们辛苦了……坐,大家都请坐吧。”
刘汉少是穿着军装来的,因为这是最接近后世现代的服装,穿着方便,也舒服。招呼过爱卿们之后,刘汉少摘下军帽和佩刀,放在书案上。汉正军的将官们也纷纷将军帽摘下,规规矩矩地放在桌子一边,之前无论上课还是开会,都是这样做的。可是看在爱卿们的眼中,这些也全成了失仪之举。尤其是摘掉军帽之后,看着那一个个板寸脑袋,好像被头发尖扎了心一样,说不出是疼还是痒,可就是难受。
袁隗实在忍不住了,站起身来,执笏揖道:“陛下,今日大朝,陛下贵为人君,何以失仪?”
嗯!?
怎么皇帝还没说话,大家就可以随便发言了吗?
刘汉少往自己身上瞅了瞅,莫名其妙的问道:“袁太傅,哥啥地方失仪了啊?”
“陛下临朝,未着朝服!”
刘汉少早就想过,今天估计得被爱卿们抱怨。抱怨就抱怨吧,只要自己的计划能实施,先装个怂也没啥。可还是没想到,堂堂上公太傅,急不可待地站出来,说的竟然是自己应该穿什么衣服。
偷偷长出一口气,刘汉少尽量让脸上保持着菊花般的微笑,说道:“太傅,哥不单单是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兵,是咱们汉正军的统帅!哥穿着军装,就是为了时刻提醒着自己,护我百姓,佑我大汉,心存节烈,精忠报国!”
这是汉正军的誓词,此刻被刘汉少喊出来,将官们一个个内心澎湃,把腰板挺得笔直。长久以来,武人总是低人一等,被文人瞧不起,现在再看看,连皇帝都是俺们的老大!就连没混上将官的袁绍和曹操都不自觉地激动了一小下下。
袁隗悄悄坐下,再不多言,表面上看,他敢于直指陛下不当之处,又被刘汉少怼了回去。所以,他可以是勇敢的、刚直的,也可以是受屈的、悲壮的,反正不管让人从哪边看,都得夸赞一番。
可其实呢?
袁隗早就想到,今天肯定有乐子,反正自己是出过头了,接下来该怎么演,就看陛下和别人的了。
又听荀爽说道:“陛下早继大统,今又秉持国事,宜加冠礼,立后宫,早日繁荣皇家,延续血脉。”
荀爽倒是没有过多想法,只是认为刘汉少应该行冠礼,表示自己已是成年人了,行事起来才更合礼数,至于繁荣皇家嘛……那得看皇帝是不是真的成了个人儿。
“司空说的是,哥记下了。”
要不是先前刘宏病的重,何太后死的早,这些事说不定早给自己办好了,可是现在,难得还有人上心,所以刘汉少一下子变的温和许多。
看上去好像没人要说话了,刘汉少才又说道:“哥……今天招大家来,是有件事想和大家说一说。前些时候,董卓作乱,把大家也都祸祸的不轻,有的人家不仅失了钱财,甚至还有亲眷遇害……各位都是朝中重臣,是哥的爱卿,为国出力,日夜操劳,结果却赶上这么一档子事,哥心里很是不安。没能保护好各位爱卿,是哥的责任,哥在这里向大家道歉了!”
说着说着,刘汉少站起身,向爱卿们拱手一揖,低头致歉。
这一次没人教,可是爱卿们“哗”一下全起来了,纷纷向刘汉少还礼,比小学生整齐多了。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罪在董卓,不在陛下!”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
在众多或惊慌或哭喊的劝告声中,忽然听到一个怒气冲冲的声音。
“陛下乃是人君,岂能向臣下告罪?有违礼教,恕臣不受!”
怎么着,哥道歉还有人不接受?
循声望去,果然不出刘汉少所料,又是王允。老头侧身而立,倒背双手,梗着脖子一副气呼呼的模样,好像做好了随时被推出去斩首似的。刘汉少也是哭笑不得,心里话说,哥就是先跟你们客气客气,你娃别当真,整天火气那么大,是不是晚上睡眠过于充足了?
“尚书令说的是,哥初登大位,以后还要靠各位爱卿多多辅助。”
刘汉少应和着王允,让大家全都坐下,突然话锋一变,又说道:“但是……哥绝不允许……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为了众位爱卿的安危着想;为了众位爱卿能够更全心全力地为朝廷办事;为了咱们君臣和睦,齐心为国……哥决定!将东西两宫以及北宫两侧各处空出来的宫室,全部分给众位爱卿居住。”
西宫是皇帝的老婆们住的地方,东宫是太子的住处,而南北两宫,一般情况下,南宫多是商议朝事,处理政务所在,北宫则是皇帝的寝宫,但是,房子多到数不过来,谁也没规定皇帝必须睡哪屋不是。刘宏就是在南宫嘉德殿驾崩的,也不好意思说他是勤于国事,劳累过度而死的吧?
无论南宫北宫,中轴线上都是主殿、大殿,除此之外,东西两侧还有数不清的偏殿、宫院。这些宫、殿,有的建的早,有的建的晚;有的恢宏大气,有的玲珑雅致;有的住过这个皇帝,有的死过那个皇后,不管怎么说,空着实在浪费。刘汉少就想把这些爱卿们全都集中进来,像民间的“里坊”一样,弄它个“文臣大院,武将大院”啥的。假如这个计划得以实施,好处可是太多了,多到连刘汉少恐怕都数不过来。
第一,至少这算皇帝的恩赐吧?你们不够意思,不帮着哥揍董卓,但是哥不能不够意思,皇宫都让给你们一起住。回头哥就屯田,你们到时候再不好好配合着点,是不是很没良心?
第二,把这些爱卿全都集中保护,皇宫里外现在都是燕云近卫团,这个保护措施一定很严密、很到位,也是一定能让本皇帝和诸位爱卿晚上都睡好觉的!
第三,之前都说宦官府邸如何的奢华气派,逾制超规,难道这些爱卿们的府邸就一定会小吗?他们不单喜欢房子多到住不完,院子也大的能走累人呀,有的人家恐怕大到动物园都装不下。现在嘛……把爱卿们全请进来,估计能腾空半个洛阳城。这么多地方,往后干啥不行?就算当成个开放公园,让百姓们随意进出游玩,也落一好名声不是?
第四,这些人家里有的是门客、仆役、婢女,有的人家多到几百上千人,别的不说,袁本初养了多少门下客?这些人养在各人家里,就等于私兵,一旦搬进皇宫,能全带着么?屯田就怕人少,不怕人多,到候把这些人和流民全都参合参合,撒回田里,城管大队估计能轻松很多。
第五……容本皇帝好好想想……
刘汉少此言一出,整个却非殿静的连掉根针都能听见。是皇帝疯了,还是我们耳朵聋了,没听错吧?要把群臣全都弄到皇宫里去住,那皇帝自己住哪儿?这可不是皇帝给群臣道个歉的事,是半个洛阳大搬家呀!
………………………………
北地卷 第118章 皇宫房管所所长
第118章皇宫房管所所长
……………………………………
无论爱卿们觉得这事有多么不可思议,但是刘汉少没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于是,爱卿们也表情不一,很有意思。
老实说,并不是爱卿们各个都动物园里装不下,有很多寒门士子或是为官清廉之人,日子过的也并不富裕;还有那些像吕布、徐荣、张辽那样的远路来的将官,可能连个正经住处都还没混上,只能住军营;也包括一些家里有钱,但为人低调的,比如荀彧和曹操,目前都是一个人在京,所谓府邸其实也就是一套小宅院。这些人能跑到皇宫里分房子住,有的感激涕零,有的是真开心,有的无所谓。
但是,还有一些人可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想哭……陛下让你们住皇宫还哭?想笑……各人家里不见得比皇宫差,还有那么多老婆那么多娃,那么多家财那么多奴,能都带进皇宫里吗?虽说董卓在的时候,是没少祸祸人,可是,就算抄家,还留套房子呢。怎么现在觉得皇帝这一手,比抄家还狠呢?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粗话的,怎么又是这一句?刘汉少耐着性子,只听太尉黄琬说道:“自古君臣之礼,天地纲常。皇宫乃是天子之居,皇家威仪所在,岂可容他人擅闯,冒犯天颜?”
“老爱卿,这不是擅闯,是哥请大家来一起住的,反正我们家地方大。至于冒犯天颜嘛,也没见谁能把哥丑吐了,难道老爱卿是觉得哥长的丑,见不得人?”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啊,黄琬有些无语,却听杨彪又说道:“天地伦常,自古有之,陛下博爱,亘古未有,今陛下背伦常而惜臣下,实不知是幸或不幸。依臣之见,陛下还是早立后宫,繁荣皇家为善。”
“老爱卿言之有理,然而先帝、母后弃世不久,哥身为人子,当奉守孝道……何况,哥尚且年幼,怎么也得再等个七、八、十来年吧。”
其实黄琬、杨彪都不算太老,不知道有没有五十呢?是硬生生被刘汉少喊成了老爱卿,因为他觉得他们有些东西已经很老了,比如思想。
皇帝要等个七、八、十来年再大婚?这不是笑话,简直是胡说八道!更可笑的是,就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居然还说要奉守孝道……从小到大,您守过什么礼数么?要不是场合不适宜,有些人真想好好笑一通。
“荒唐!荒谬!荒诞不经!这实在是……实在是……恕臣不能奉诏!”
这种事情,王允活了几十年也没见过,此刻气的连话都说不好了,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真让人担心他会不会羊癫疯发作。
还哄不好了是不是?
刘汉少也来了脾气,心里话说,你这老货咋这么多事。哥给大家道歉,你说不对,哥让大家住皇宫,你又不干,到底你是皇帝还是哥是皇帝?
这么多年以来,刘汉少唯一认真谋划过的事,就是干掉董卓,保住小命。现在董卓终于被搞死了,刘汉少反而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说是当皇帝,安天下,可是这话太大而空泛,凡事总得一步一步来吧?好不容易,刘汉少琢磨了这么一件自认为好处多多的事,可是话都没说利索,王允就吹胡子瞪眼的,让刘汉少失去了陪他们玩的耐心。
“朕!一番盛意。尚书令当真拒诏?”
一句话,使人倏然心惊,就连假装打瞌睡的袁隗也睁开了老眼。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位皇帝好像只在诛杀董卓的时候,自称过一次“朕”,莫不是王子师要步董卓后尘?
刘汉少紧紧地盯着王允,王允也怒视着刘汉少,像是绿豆和某种自带房产的动物。老实说,到目前为止,刘汉少没有丝毫要杀人的意思,尽管他已经攮死了董璜、生劈了董卓,又活刮了李儒,可他不是一个嗜杀之人。连曹操、袁绍这样的,刘汉少都还留着,又怎么可能因为几句话说不投机就生出杀人之念呢?
所以,刘汉少现在是在斗气儿,也是在赌博。他赌的是王允没表现出来的这么刚烈,否则董卓在洛阳的所作所为,他又如何能够隐忍?
果然,王允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刘汉少心下大定,趁机立刻说道:“多谢老爱卿体谅。”王允一愣神,纳闷地想,我体谅什么了?可是不等他想明白,只听刘汉少又喊:“袁本初、曹孟德!”
刘汉少喊的又快又急,袁绍和曹操下意识地起身,立正,同时应道:“到!”完事才想起来,自己不是军人,又连忙说:“臣在!”
“命你二人为皇宫房管所所长和副所长,主持为众位爱卿分房一事,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好了,没事都散了吧!”
刘汉少说完,也不管别人还有没有啥要说的,抓起书案上的军帽和佩刀,直接蹿了。刘汉少都跑没影了,荀彧才想起来自己该干的活,随便喊了一声“退朝”,也匆匆忙忙地追赶刘汉少而去。
直到此时,王允才反应过来,皇帝说多谢自己体谅,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看样子他是铁了心要干这件事了,自己与他相持不下,到最后,为了帝王威仪,恐怕皇帝想不处置自己都不行。暗自想想,也不知道是该恼怒皇帝多一些,还是感激皇帝多一些。
…………
皇宫房管所所长和副所长,这究竟是多大的官?不过好像汉少给人封官都喜欢带“长”,参谋长、副军长,校长、社长、大队长。但是袁绍和曹操还是有些搞不清状况,自己这个房管所所长和副所长,究竟是应该等着别人拎着礼物上门来巴结自己呢,还是自己上门去求告别人?不管怎么说,被闲置了这么久,终于给派活干了,就一定得干的漂亮!
曹操从王匡那里借来了一队城管,带着到处催人搬家,遇上那些好说话的,甚至是巴不得快点搬的爱卿,城管们就成了搬家小帮手,遇上不好说话的,想耍横犯倔的,也得让他们看看能不能给城管们手里的尚方宝棍一个面子。
袁绍更猛,直接就上自己叔叔家去了,因为袁隗是太傅啊,带头作用很大的。他要是肯搬,别人家就都好说了,他要是不肯搬,恐怕这事还有的麻烦。令袁绍有些意想不到的是,来到袁隗府上的时候,仆役们已经在里里外外地忙着收拾东西了,袁隗根本没用袁绍开口劝解,便说道:“陛下圣眷,我自当遵从,你去忙你的事吧。”袁隗说这话的时候,显着有些许无奈,不知怎么着,袁绍忽然就觉得,这位一向令自己敬畏的叔叔好像苍老了许多。
袁绍也不含糊,只是回自己府上吩咐了一些搬家事宜,然后又去找曹操,一起逐家逐户地帮人搬家。起先去的都是小门小户,对于能够住进皇宫这事,都觉得是给祖宗长脸,所以对刘汉少感恩戴德,连带着对袁绍和曹操也是百般恭敬、万般客气。
可是,随着要搬的门户越来越大,问题就出现了。嫡子、庶子,大老婆、小老婆,带谁入宫,不带谁入宫?宝贝要不要带进去,心腹要不要带进去,带进去还能再带出来吗?另外,主人们都入宫了,外面还需要留那么多仆役、婢女吗?
最奇葩的是,那些仆役、婢女也多有怨言,甚至恨不得拼命。外面世道不好,多少人都活不下去,他们能混在大门大户里边,干干活,下下跪,已然算是幸运。就算遇到恶主,今天打一个,明天睡一个,还有那么多没遭殃的可以在旁边看乐子呢。可是现在,主人们都被搬进皇宫了,大多数人觉得自己没了用途,也就开始为前途担忧。所以,不单是袁绍、曹操没少挨骂,就是连刘汉少也没落得了好。再所以,他们是奴仆,绝不仅仅是一个称呼。
好在这种情况,三个主簿事先已经预想到了,刘汉少也留有后手。
由荀彧主持屯田,黄邵和刘大根从旁协助。山里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一直无法自给自足。先让黄邵和刘大根把嵩山和北邙里边过多的人口迁移出来,参合着流民以及那些高门大户丢弃的多余之人,然后设置乡、村,建屋围院,分田分地。因为北邙和嵩山的农家,都是“有文化”的,比如施肥养田、深耕深播、农渔结合、轮种套种,将他们分散在各个乡村,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农家进行更先进、更科学的种植。
尤其是现在已入冬,要抓紧时间安置好这些流民,才能不耽误春耕,所以三个主簿一下子就跟屁屁着了火似的,从白忙到晚,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