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彼岸变天-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思辰忽然坏笑着用调戏的口吻问道:“如果本少爷要你服侍本少爷沐浴呢?”
紫绡脸一下子红了,犹豫一下方才咬咬牙说道:“如少爷所愿。”
杨思辰继续用调戏的口吻问道:“如果本少爷要你侍寝呢?”
紫绡听后看了杨思辰一眼,见杨思辰一脸坏笑,反倒不害羞了,嫣然一笑,说道:“少爷和奴婢睡在一起,半夜醒来瞧见奴婢这张人不人鬼不鬼的脸,倒有可能会被吓死。奴婢过去听说猫有九条命,不知道少爷您又有几条命呢?”
杨思辰听后大囧,讪讪笑着走开了。紫绢在一旁看着,捂着嘴偷笑。
待杨思辰走远后,紫绢才吃吃笑着对紫绡说道:“还是姐姐聪明,能让少爷吃瘪还不能说出来。不过咱们这位少爷,可是天底下最小肚鸡肠的人了。小心少爷报复哟!”
没等紫绡再说话,杨思辰忽然转身又走回来了,说道:“紫绢、紫绡,你们俩说本少爷小肚鸡肠,那本少爷就真的做一回给你们看!明天你们俩不用当值了,在屋子里闭门思过!”然后意味深长地看了紫绢一眼。
紫绡还要想争辩几句,紫绢却一把拉住她,然后双手叠抱于腰前,欠了欠身,朝杨思辰行了一礼,说道:“奴婢谢少爷体贴!”说完就拉着紫绡朝自己房间走去。
待进了房间,紫绡不解地问道:“妹妹,少爷怎么能因为这事惩罚我们?”
紫绢拉着紫绡在床上坐下,笑着问紫绡:“少爷怎么惩罚我们了?是打我们板子了,还是扣我们月例了?”
紫绡摇摇头,说道:“都没有,但是……”
紫绢打断了紫绡的话,说道:“姐姐!假如明天就让你当值,你能把少爷服侍好吗?”
紫绡听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这怎么可能呢?我还完全不晓得少爷的喜好呢!”
紫绢翻了个白眼,说道:“那不就结了。少爷是想让我单独给你说说规矩。顺便借此消嫣红姐姐和流岚姐姐的怨气罢了。你进府她们多多少少都会有所不满,她们毕竟是老夫人在世时安排过来服侍少爷的,四年来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紫绡点点头,说道:“多谢妹妹提点!”
紫鹃笑着说道:“姐姐你也看到了,那天妹妹故意把少爷打扮成那副模样,少爷也没惩罚妹妹。少爷脾气软,平时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千万别惹毛了少爷,听赵嬷嬷说,少爷冲人发起火来很吓人的。不过妹妹从来没见过少爷发火。就算你行刺少爷那那件事,少爷也只是感到很愤怒罢了,并没有把火气发泄到姐姐身上。”
紫绡问道:“妹妹今年多大年纪?”
紫绢把腿一盘,说道:“差一个多月就十一了。姐姐呢?”
紫绡不好意思地说道:“痴长妹妹半岁,差七个月就十二了。”
“姐姐家中还有些什么人?”紫绢问道。
“还有爹娘和一个四岁大的妹妹,出门时娘还怀着六个月的身孕,也不知道现在生了没有。你家呢?”紫绡小声回答道。
紫绢翻了个白眼,说道:“就我和我爹,我是被我爹半卖半送地交到文嬷嬷手上的。文嬷嬷救过我爹的命,我爹让我跟文嬷嬷走,为奴为婢侍奉文嬷嬷一辈子,当时我才三岁不到。年前文嬷嬷路过松江,在杨府小住了几天,临走时文嬷嬷说她年纪大了,估计也没几年活头了,想多收几个弟子。于是带走了少爷身边一对五岁半的孪生姐妹,收为弟子。让我跟在少爷身边服侍,并且对我说少爷对我有意思。”
紫绡恍然大悟,说道:“怪不得前些天故意把少爷打扮成那副模样,少爷也没惩罚妹妹你呢!原来……”说完,目光暗昧地看着紫绢。
紫绢听后方觉说漏了嘴,脸上一下子红了,小声哀求道:“姐姐,这话别说出去行吗……”
紫绡打趣道:“哟,小妮子害羞了!”
紫绢马上嘟起嘴说道:“姐姐!有你这样埋汰人的吗?将来妹妹做了姨娘,怎么着也算半个主子,小心到时候我把你赶到柴房去劈木头去!”说完看向紫绡,见她一脸暗昧,便知道又让紫绡耍了,作势要打紫绡。
紫绡笑着躲了一下,说道:“到时候咱就专门捡湿木头劈,让你这小妮子天天吃夹生饭!”
紫绢有些恼了,捶了下床板,不依道:“姐姐!”
紫绡见紫绢那副模样,知道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了,赶紧拉住紫绢的手,很诚恳地说道:“紫绢妹妹,刚才是姐姐不好。姐姐向你赔不是了。”说着便站起来,双手叠抱于腰前,欠了欠身,向紫绢行了一礼。
紫绢见此,气也消了不少,不好再纠缠下去,于是好奇地问道:“姐姐,易筋经对你的内伤恢复有帮助吗?”
紫绡犹豫了一会儿,方才说道:“目前没有,但据全真师太说,这易筋经能化解修习九yin神功和九阳神功走火入魔时的危害,使人不至于内力全失,血气倒涌。”
……
二人聊了有半个时辰,紫绡突然说道:“紫绢妹妹,姐姐看咱俩说话很是投缘,如果妹妹不嫌弃,就把我当做你的亲姐姐。”
紫绢点点头,说道:“好啊,今后在府上有个姐姐帮衬着点,妹妹求之不得呢!”
紫绡置好香案,先焚香跪下,然后紫绢也依照她的样子焚香跪下,二人一起虔诚地说道:“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抚顺赵紫绡愿与开封史紫绢结为异姓姐妹,不求同年同月同ri生,但求同年同月同ri死。”
………………………………
第三十八章 父子畅谈
() 看着紫绢紫绡姐妹俩进了屋,杨思辰转身出了碧波院,朝安澜苑走去。
可是走到了安澜苑门口,杨思辰才想起杨老爷今天出去了,也不知道现在回来没有。见有个小丫鬟守一旁,于是问道:“我父亲可在安澜苑内?”
那丫鬟点点头回答道:“回少爷的话,一刻钟前,老爷刚回来。”
杨思辰点点头,朝安澜苑里走去。那小丫鬟已经先一步跑去报信了。
杨思辰进了安澜苑的正屋,刚坐下,那小丫鬟就跑过来,说道:“少爷,老爷让您去他书房,老爷在那等着呢。”
杨思辰点点头,由小丫鬟领着,朝杨老爷的书房走去。
进了书房,杨思辰便看见杨老爷坐在书案前,笑眯眯地看着自己。杨思辰上前行礼,说道:“父亲,孩儿这次来找父亲确实有事要和您商量。”
杨老爷指了指书案前的小凳子,示意杨思辰坐下,方才问道:“是什么事?”
杨思辰坐下回答道:“这个……儿子前些ri子买了几个小孩,原本是想当心腹来培养的,可是这几个小孩太小了,也干不了什么事,儿子又没空闲管教。于是儿子想送他们出去念几年书,先生的束脩儿子自己出,可儿子孤陋寡闻,不知道送到哪个书院好了,父亲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杨老爷想了一会儿问道:“你打算让他们将来干什么?”
杨思辰低声回答道:“如果按照计划,咱们杨家要想海外开国,那么咱们必须面对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人才匮乏。这会儿会吟诗作对的所谓的才子很多,但真正眼界开阔的太少了。这些人用来守成是不错的,但真要以他们为主体在海外开国,实在太难了。忠君报国,依旧是不可撼动的主流。到时候圣上一道圣旨下来,那些人就有可能背叛我们,甚至将我们的脑袋砍下来献给圣上。咱杨家是干海盗起家的,无所谓忠君报国。但仅仅依靠杨家上下这一千几百号人,短时间内在海外开国的可能xing将会非常渺茫。”
杨老爷皱了皱眉头,示意杨思辰继续说。
杨思辰停顿一下,接着说道:“一方面咱们可以联合其他商人、海盗结成利益同盟,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另一方面,还得培养咱们自己的亲信力量,至少要有能力制衡这个利益同盟里的其他人。但这不是最好的方式,在儿子看来,最好的方式是由咱们先把国家构架建起来,然后再吸纳其他商人、海盗加入到这个利益同盟里来。那么在开拓初期,咱们只能依靠咱们自己的亲信力量。而目前咱们杨家还没有准备好。”
杨老爷盯着杨思辰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杨思辰四下看了一眼,见没人偷听,方才说道:“父亲,孩儿认为培养咱们杨家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太依靠现有的私塾、官学的,毕竟这些教育机构讲的几乎全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忠君报国这类思想,而这恰恰是和儿子所希望建立的国家制度完全背道而行!儿子认为应该允许诸子百家争鸣,同时还必须对现行的儒家学说进行修改,在新的儒家学说当中,着重强调以民为本,忠的对象从君王变成了民族、国家,另外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必须平等,官老爷不再高人一等。新的儒家学说,必须更改旧儒学对原书的解释,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解释,旧儒认为,此句的意思是君王永远是君王,臣子必须永远臣服,父亲永远是父亲,无论对错儿子都要服从;而新的儒家学说则可以解释为,君首先得像个君,臣子才能尽臣子的本分,父亲得做出父亲的表率,儿子才能做一个好儿子。这恰恰就和朱熹的“君视臣为手足,臣视君为腹心;君视臣为犬马,臣视君为国人;君视臣为土芥,臣视君为寇仇。”互相对应。实际上取消了君之于臣的绝对权力,与之相承接,自然也取消了官府对升斗小民的绝对权力,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权利义务相等的法则重新规范起来。这恰恰是对我们这些商人最有利的地方。”
杨思辰喝了一口茶,说道:“儿子的计划是先打着格物致知的幌子编写科学启蒙教程,然后在海外建立起学堂,宣扬自己的理论,培养我们杨家自己的人才。前些天,儿子已经把最初的科学启蒙教程编好的一册拿去给祖父过目,现在也不知道祖父在看没有。”
杨老爷听得半知半解,皱着眉头细想了一盏茶的功夫,方才感慨道:“小辰子啊!你不去当首辅大学士真是屈才了,这些东西你若真能在华夏实现,那这华夏必是翻天覆地的变革,张叔大的一条鞭法和这相比,差得可不止是十万八千里喽!”
杨思辰苦笑道:“张叔大当年为了推行这一条鞭法,可是连圣上都敢得罪。儿子自认为没有张叔大那份纵有千难万险吾独往矣的勇气。看看张叔大死后圣上怎么对待他老人家的,儿子可不想沦落到那个地步上。况且倘若真要把儿子的主张变成现实,首先圣上那一关就过不去,取消君之于臣的绝对权力,无论谁做天子,都不会心甘情愿的只当一个橡皮图章的。”
杨老爷忽然问道:“如果你做天子,你会怎么做?”
“父亲细细想想,是不是权力越大皇位越稳固呢?”杨思辰不答反问,抛出了一个问题。“伴君如伴虎。人想要不被老虎伤害。会怎么做?”
杨老爷想了一会儿,然后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说道:“这个……伴君如伴虎。要么为虎作伥。要么就杀了老虎!”
“这不就结了!如果皇帝有不受限制地权力。那么他会比老虎更可怕。在懂得自我收敛地皇帝面前。臣民们还能唯唯诺诺明哲保身。要是出了残忍地暴君。人们就得就揭竿而起。豁出命去打老虎。皇帝为了加强自己地安全感。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于是整个社会只有皇帝本人拥有至高无上地安全感。以他为中心。皇族、臣民地安全感递减。到最底层次地小民。破家典史、灭门知县就是他们朝不保夕心态地写照。怎样才能求得最大地安全感?只有自己当皇帝。于是农民揭竿而起。臣子想着揽权夺位。皇帝地位置也自然变得不那么安稳。皇帝地安全感也没有了。越是加强皇权。底下臣民越是人人自危。宋元明三朝都是这样的,其中以咱们大明为最,太祖皇帝为了皇太孙将来能稳坐天下,大肆诛杀功臣,还废了丞相之位。结果呢?叔夺侄位,圣上怠政,宦官专权,党争不断……皇位看上去稳如泰山,实质上却始终风雨飘摇,现在只差一丝火星,底下的柴草就会把这大明朝烧得干干净净。这不正好说明不受制约地权力,带给所有人地是一个死循环吗?”杨思辰说道。
杨思辰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只有跳出这个死循环,确定一个新制度,让所有人认可并且遵守规则,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则的框架内活动,否则就会被规则所制裁,这样才能让所有遵守规则的人享有安全感,让整个国家大体上和谐稳定。而这个规则,一百年前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国家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雏形,而咱们华夏,照目前这情景来看,就是过上三百年还是不会出现。因为咱华夏的官府权利构架在秦代就已经定型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从思想上确立了这个权利架构不可动摇的地位,而那个时代的人还没琢磨出这个道理。虽然后来近两千年中不少人都想改革变法,但没人敢触动这官府权利构架——改变这个差不多是在向整个既得利益集团宣战!在没有新兴利益集团支持的情况下,挑战现有利益集团是不可能成功的。而现在过了快一千八百年了,新兴利益集团已经出现,就是我们这些商人。但目前在大明我们的地位太低了,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我们这些商人就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猪羊,完全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所以你就撺掇着我和你祖父海外开国?这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杨老爷说道。
杨思辰笑了笑,说道:“父亲,待在大明迟早都是被宰,在海外搏一搏或许还有活路,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逐鹿中原。为什么不搏一把?”
杨老爷一听,笑骂道:“你这小兔崽子,胆肥了是不是?前几天还在你祖父面前说什么不敢算计他老人家,原来你早就开始算计他老人家了,而且……老子真想狠狠地揍你一顿!”说着便抬起手,做势要打杨思辰。
杨思辰赶忙拱手作揖,夸张地说道:“父亲大人饶命呐!留下孩儿这条狗命,孩儿好继续替父亲打理杨家的琐事呀!”
“去去去!你这小兔崽子还好意思说,看你弄的两条破船,十万两银子,跑得倒挺快,不过肚量比鸡还小!!你这败家子!”杨老爷猛地在杨思辰脑门上弹了一下,笑骂道。
杨思辰露出讨好的笑容,问道:“那送小子们上学的事……”
杨老爷收起笑容,细细想了一会儿,方才说道:“去金山书院,哪儿理学,心学都有讲授,学风也比较开放,离我们杨府也不远。”
杨思辰拱手作揖,感激地说道:“儿子多谢父亲帮忙!”
杨老爷摆摆手,说道:“回去,今天你母亲心情不好,我也不留你在这儿吃饭了。”
杨思辰点点头,退出书房,回了自己的碧波院。
………………………………
第三十九章 面具
() 晚上吃了饭,杨思辰开始琢磨着给紫绡做面具的事。
杨思辰首先想到的是琉璃,可即刻便摇了摇头。
这个时代的琉璃都是古法琉璃,亦称脱蜡琉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成,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jing修细磨,在一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而成的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sè彩自是流云漓彩、美伦美焕;品质也是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确实是很漂亮。
但是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七成左右。更为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一大帮子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
这玩意儿漂亮是漂亮,但从构思、设计、雕塑、烧制、细修、打磨至最后完成,需经过四十七道jing致烦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工艺复杂时间长不说,而且还脆,戴在脸上万一摔了,那可是会出大事的。至少现在就给紫绡那丫头做一个琉璃面具不现实。
陶瓷的面具,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玉质面具不是没想过,问题是去哪里找那么大一块玉来做面具哇!
用生铁或者锡铜直接铸造个面具,太寒碜了,而且由于材质太软,要保证强度就必须加厚,这么一来重量太大,这小丫头戴着吃力。、
用搪瓷做面具,轻便,经摔,同时还美观。搪瓷在这个时代又叫珐琅,大约唐代中晚期华夏开始发展珐琅,到明朝初年珐琅技艺才ri趋成熟,明朝中期珐琅制品的工艺达到顶峰,成品最为jing致美观,由于正值景泰皇帝当朝,所以珐琅又有景泰蓝之称。可搪瓷烧制主要有釉料制备、坯体制备、涂搪、干燥、烧成、检验等工序,这个时代的搪瓷还是以生铁为底基的,估计要达到要求的强度的话,分量比生铁轻不了多少。而且杨思辰完全不熟悉制作流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出来的,也不行。
做个钢制面具,在这个时代钢都是百炼钢,没有碳钢锰钢不锈钢一说,杨思辰不知道上哪去找合适的。
木制面具一刀一刀刻起来太麻烦,而且为了保证强度厚度自是不小,虽说分量不如生铁锡铜那么沉重,但戴起来给人感觉太厚重了,小姑娘戴着自是不好看,而且还不舒服。
那么只有金银了,其中大型黄金制品只有宗室和贵族子弟才能公开拥有,自家不够分量,自是不能逾制,否则就是杀头的罪过。xing命第一,安全第一……
剩下的就只有银子了,不过银质面具倒也合适――不太贵重,加入其它成分制成合金可以保证其强度,还不存在逾制的问题。至于金属xing凉,在面具里垫层绒布就行了,绒布在这个时代虽然说是比较稀有,但对于杨家而言,弄一小块还是不难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做这个面具,杨思辰知道这个时代制造小型金属物件的方法主要有:打制法,铸造法,叠丝法
杨思辰首先排除了打制法,用锤子一下一下地敲打,杨思辰没那么好的耐xing,而且敲打成型是需要技巧的,杨思辰还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天生就不是手巧的人。
叠丝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块状金属经熔化,压丝,拉丝制成需要直径的金属丝,将丝合股拧绞,拍扁,在根据图纸的花样用镊子将丝盘曲成各种花型,将掐好的各种花型合拢,撒上焊粉过火,即得各种整体花型,对黑胎进行酸洗,有时要点银蓝,烧蓝后镀金或镀银,有的最后还要镶嵌宝石。这种工艺得饰品表面造型丰满,层次如浮雕,用来做首饰等细小物件可以做得很jing致,但如果用来做体积颇大的面具,显然太耗时了。
铸造法里的翻砂法和失蜡法在这个时代已经相对成熟了,应用起来倒不难。
翻砂法是用粘土粘结砂作造型材料生产铸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工艺方法,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金属器物铸造工艺方法。说起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论其应用范围,则可说世界各地无一处不用。值得注意的是,就模子材料而言,即使在四百年后,粘土湿型砂仍是最重要的造型材料,其适用范围之广,耗用量之大,是任何其他造型材料都不能与之比拟的。不过用这种方法铸造出的金属器物表面非常粗糙,需要jing心打磨之后才能使用,杨思辰要做的事不少,那丫头要做的事也不少,都没闲暇来细细打磨,又不好请工匠帮忙。所以杨思辰也只好放弃了。
失蜡法则是一种用于青铜等中低熔点金属器物的jing密铸造方法。通常其具体做法是: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最后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不过一个模具一般情况下只能使用一次。用来做面具倒也没多大问题。
失蜡法在后世仍然是一种常用铸造方式,首先用硬质材料制作工件的型模,然后将蜡注如型模,这一步叫做“打蜡”,然后等蜡冷却后将蜡型取出,这一部叫做“退模”,这时蜡模与实物大小一致或者稍微大一点(考虑到热胀冷缩),然后对蜡模进行细致的修改后用沙将其蜡模表面沾满、沾实达到一定的厚度,这一步叫“沾沙”,等蜡模表面的铸造沙粘合后将沾满沙的蜡模放入水中煮将蜡煮化最终留下一个沙壳这一步做叫“煮蜡”,最后将沙壳埋入铸造沙坑中将融化的液态金属延沙壳倒入,最后留在沙模里的液态金属冷却凝固后敲去沙壳,把铸件取出略加打磨,就万事大吉了。
型模完全用手雕刻太费事了,而且还不能做道和小丫头的脸型很吻合。
杨思辰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想了一刻钟,又拿来蜡烛在手里盯着看了一刻钟,最后把蜡烛放在一旁,叹了口气,看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