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变天-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孪生姐妹互相对视一眼,回答道:“明白了!”

    杨思辰又说道:“还有,以后你们俩姐姐改名叫云水,妹妹改名叫云岚。待会儿让嫣红姐姐带你们去做些衣服。”

    孪生姐妹赶紧跪下,说道:“云水(云岚)谢主人赐名!!”

    吩咐完这对孪生姐妹,杨思辰把流岚喊到跟前,悄悄的说:“比照府上小姐的份例悄悄地给她俩额外做几件衣服,告诉她们俩只能在碧波院内穿。”然后对流岚露出了个你懂得的表情,不等流岚回话便朝书房走去。流岚听得满脸黑线,少爷这才多大呀,就知道……

    望着杨思辰的背影流岚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杨思辰进了书房,荣光赶忙从书桌后站起来,一脸讨好的笑容,兄弟三人则跪下磕头,喊道:“少爷!”

    杨思辰没理荣光,摆摆手示意三人起来,然后坐在书桌后坐下双手抱拳支着下巴看着兄弟三人。三人均是刚换的一身崒新的短打,显得很是瘦弱,满脸菜sè,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老大身材不高,脸sè有点yin郁,面无表情;老二比老大略高,一脸和气,有点谦卑;老三身子骨还没有长开,满脸天真,眼里透着童趣。

    这三兄弟本陇右是农户弟子,本家姓杜,父母三个月前死于流民暴乱。三兄弟便被人牙子半拐半带的弄到松江,三天前以六两银子的价格卖给邓嬷嬷,

    杨思辰不由地叹了口气,严肃地说道:“我买你们不是发善心,而是让你们替我做事的。在这里,本少爷,不要你们别的东西,就需要你们保证一样——忠心。对你们刚来的下人而言,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别说,不该想的别想,倘若问了,说了,想了,别怪本少爷心狠手辣!是你们该得的本少爷一定给你们,不是你们该得的你们想都别想。听明白没有??”

    “明白了!”三人齐声回答道。

    “我这的待遇是算不错的,一个月包吃包住一两银子,冬装两套,夏装三套,chun装两套,底衣每年四套。”杨思缓了缓神sè,继续说道,“如果干得好,一个月还有奖励银子,打赏的银子和东西都归你们自己。干满四十五年本少爷送五十两银子两亩地给你养老。具体的规矩荣光会告诉你们。你们就住在平波轩,明天我就会给你们安排活干的。先下去整理房间!!”

    “多谢少爷厚爱!!”三人互相看了看,说完便由荣光带着离开了书房。

    杨思辰静下心来,看了会儿书,又练了几贴字。赵嬷嬷便来请他去吃午饭,荣光因为要给兄弟三人讲规矩,破例没来和杨思辰一起吃饭。杨思辰让嫣红和流岚陪他吃饭,二人说尊卑有别,不能坏了规矩,均是满脸黑线的拒绝了。二人时不时地瞅杨思辰一眼,撇撇嘴。赵嬷嬷在一边看得莫名其妙,不过当着杨思辰的面也忍着没问。;
………………………………

第六章 开工

    ()  九月二十,杨思辰吃了早饭,便和荣光去了平波轩,平波轩是一个大约半亩地的小院子,院子东北角有一座jing致的四合院,四合院南边是一个小池塘,里面有几株莲蓬稀稀拉拉地立着,小池塘西边则是一道回廊,回廊中部还有一座八角亭子,一条明渠从亭子南角穿过,流向府外。其它的地方则杂草丛生,几株梅花树无jing打采地立在其中,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估计是长期无人打理,荒废了。

    杨思辰进四合院时,杜家三兄弟正在清理四合院内的杂草,见了杨思辰赶快放下手里的东西过来行礼。杨思辰看了看四合院,见院内的杂草已经清理了一半多了,便摆摆手,让三兄弟起来继续干活,自己则让荣光陪着四处走走。

    出了四合院,踏上木制回廊,杨思辰边走边问:“三兄弟的房间都收拾完了吗?”

    荣光回答道:“没有。昨天下午便打扫干净了,晚上糊上的窗纸,今天还要让人用石灰粉一遍,把屋顶的瓦片补齐,明天才算完呢。”

    杨思辰听到这里,不由皱了皱眉头,沉默一会儿又说道:“让人给我在这儿整理两间屋子出来,我今后可能会经常到这儿来了。另外,再多要几个人来,把平波轩的杂草都拔了,把地整理平整就行,什么都别种了。”

    荣光答应了一声,待杨思辰点头后便去找夏忠要人去了。

    杨思辰转了一会儿,觉得没有别的要说的了,便一个人回了碧波院。

    待杨思辰回到书房练了几贴字,流岚带着云水云岚这两个小丫头来了,两个小丫头上身穿黄绿sè交领小衫,下着淡黄sè襦裙,外面套了粉蓝sè比甲,腰间还垂着一条淡黄sè的络子,梳着双丫髻,头上插着几支银簪子,脚上各是一双漂亮的淡粉sè绣鞋,一副大户人家小姐的模样。流岚脸上臭臭的,一副这下你可满意了的表情。

    看着流岚那副表情,杨思辰不由地一乐,待将云水云岚两姐妹细细品味一番后,便让两姐妹出去,招呼荣光进来,留下流岚说话。

    流岚见两姐妹出了书房,便对杨思辰说道:“少爷,这样宠着云水云岚不好……毕竟咱们杨家是大户人家,老太爷还是朝廷封的轻车都尉……”

    杨思辰关上门,神sè严肃地说道:“今天我在这儿说的话绝对不能说出去,不然一个罔测圣意的罪名扣下来那可是抄家灭族的。”

    荣光和流岚听后均是神sè一秉,点头称是。

    “我祖父率飞鱼帮两千人马归顺朝廷,并且还在朝鲜立有战功,到头来却做了个水师提督,并且手下人马在征朝战争结束后立马被打散和其它军队混编。这说明什么?”杨思辰看了二人一眼,继续说,“这说明朝廷不信任祖父,或者说朝廷对出身海盗的祖父有一种本能的排斥!祖父也看出来了,所以他老人家没有让我父亲读书做官;鼓励我经商,实际上这么做是为了让朝廷安心。朝廷如果看到我们杨府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是一代不如一代,朝廷就不会过分关注我们,我宠着云水云岚也是一个道理。”

    杨思辰缓了缓神sè,说道:“杜家兄弟本是陇右平民子弟,可现在却被卖到松江来了。从他们口中我们得知陇右发生了流民暴乱。辽东的女真人也出现叛乱,北方的蒙古鞑子和朝廷貌合神离,南方的生苗也不安生……这朝廷真的可以说是风雨飘摇,而官老爷们在搞什么呢?党同伐异!!圣上呢?二十多年没上朝了!!现在这大明朝之所以还能维持着,多亏了张居正留下的一条鞭法还没有彻底废弃。不然,不用别人推,那群官老爷闹出的动静儿就足以把大明朝这破屋子震散架了。”

    荣光和流岚听得一身冷汗,脸sè惨白。杨思辰却没有停下来的打算,接着说:“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太过严厉,成主皇帝永乐盛世那会儿还行,天下百姓还算小有积蓄,遇上小灾小难的对付一下也就过去了,怨气也不算大。一百多年过去了,这大明皇帝好的没有几个,赖的一抓一大把,天下百姓的积蓄早就耗光了,怨气也就越积越多,加上规矩严厉,官吏**,党争越发严重,再时不时地有些个太监跳出来火上浇油,平时没事,一旦遇上天灾**一起发生,那……呵呵……兔子急了还蹬鹰呢!!!”

    “少爷,到那时……我们杨府……怎么办?”流岚磕磕巴巴地问道,满脸害怕。

    “怎么办?凉拌!!”杨思辰冷笑。

    …………

    九月二十三,那口锅送来了,算上铁锅盖共重四十八斤,杨思辰给了泰记铁匠铺的掌柜十两银子,那掌柜千恩万谢地走了。

    平波轩可算收拾完了。杜家兄弟三人来到碧波院听候杨思辰的差遣。杨思辰带他们回到平波轩,转了一圈见平波轩没有厨房,于是让人杜家兄弟三人收拾一间屋子当成作坊,先用砖砌了个灶台,然后支起那口锅,然后揭掉几片瓦片用木板做了个简易烟囱,糊上湿泥防止跑烟……

    杨思辰指挥众人忙了一上午,可算是把作坊建了起来。

    …………

    第二天,杨思辰开始教兄弟三个制作活xing炭,他吩咐兄弟三人把晒干的碎木块均匀的铺在锅底,盖上锅盖,再罩上防烟罩,然后点火加热。不停地往灶膛里鼓风,时不时的加入木炭,直到锅里不再往外冒烟为止。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杜三跑来说不再冒烟了。杨思辰让杜大揭开锅盖,用铲子铲出已碳化的木头,放入水中,同时让杜二再把新木块铺在锅里,然后把水里的碳化的木块捞出来滤过水放在灶台上烘干,最后把烘干的活xing炭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封存,

    就这样重复cāo作了一天,三兄弟在杨思辰的指挥下一共制得十斤活xing炭,基本上够处理一百二十斤红糖了。杨思辰很满意,赏了三兄弟每人五十文钱。三兄弟千恩万谢地送杨思辰出了平波轩。;
………………………………

第六章 红糖作坊重开工

    ()  九月二十五,杨思辰在碧波院歇了一天,上午练字读书,下午跟着夏忠习武,晚上则在院内和云水云岚姐妹俩嬉嬉闹闹了一晚上,好不快活,嫣红和流岚也跟着闹了一晚上,到子时才歇息。

    第二天,李管事陪着杨思辰在松江城里的杂货铺里买了一个木桶和一个大漏斗,又跑到布店买了一匹没有染sè的粗纱布,然后直奔红糖作坊而去。

    到了红糖作坊,杨思辰先去查看了水力榨汁机的建造进度。

    木屋建了一半,水车已经在运转了,杠杆式榨汁机正在调试,这榨汁机高大概一丈二尺,杠杆长大概二丈六尺,一头有个倒金字塔形的大水斗,大概可以装七百五十斤水,水斗可以翻转,轴位于倒金字塔顶尖到底面高线七分之四处,顶尖处固定有配重,水满了自然就翻过来;杠杆的支点在水斗大概一丈九尺的位置,另一头设个座位,座位前还有根绳子,绳子另一头连着水斗下端,拉动绳子也可以让水斗翻转;榨汁机位于靠水斗那一侧离支点一尺半处,布置在一座高约一尺半的石台子上,石台子周围有凹槽,一边还有个缺口,是用来收集甘蔗汁的。

    杨思辰对建造进度非常满意。当即就打赏了每个工人十文钱。

    杨思辰回到作坊,开始指挥众人制作过滤器。

    把木桶底子上用锥子凿十几个半寸大的眼,在木桶里铺上四层粗纱布,然后依次铺上洗干净的粗砂和碎石子儿,把木桶放在高处,下面接上大漏斗,大漏斗下口处塞上用粗纱布包好的活xing炭,于是一个简单的过滤装置就做好了。

    …………

    下午,杨思辰让李管事去陶器作坊定制一批陶罐,每个陶罐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陶罐底下分别烙上甲乙丙丁戊的字样,一个陶罐刚好能装下一封糖。

    李管事苦着脸说:“少爷,一个这样的陶罐至少也要五十文钱,而用纸封包糖几乎不用钱。您看……”

    杨思辰不理会,反问道:“依你看什么样的人家吃得起霜糖?”

    李管事马上明白过来,二话不说去办事了。

    …………

    九月二十八,李木匠提前两天把水力榨汁机建设完工,杨思辰很高兴,于是把剩下六十两银子付给他后又额外赏了他五两银子。

    九月二十九一大早,杨思辰,就去了红糖作坊,李管事已经把作坊里的工人全部召集在一起等他了。

    杨思辰整整头上的书生冠,站在桌了子上,看着下面的工人,不由小小的感慨一下,七个月前他还是一个初到异世,为生存而委曲求全的小破孩,现在他则是一个小老板了。

    杨思辰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经过大家近一个月的努力,这个作坊即将重新开始运转起来。只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不再是六十文一封的红糖,而是三百文一罐的霜糖。大伙都看到,我们消耗的物料只增加了很少,而大伙付出的力气却少了很多。这仰仗的是什么?”杨思辰停顿了一下,扫了一眼下面的工人,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继续说,“主意。或者说是点子,上古时代没有车,人们只能背着东西走,后来黄帝造了车,人们便可以较容易的把东西运送到他出,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找不到过黄河的办法,是三个臭皮匠想到可以用羊皮筏子渡河……这说明了什么?”杨思辰停了一下,又看了一眼下面的工人,继续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大伙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下面的工人纷纷点头,算是认可杨思辰了的话。

    “我在此给大伙立条规矩:今后但凡对作坊生产有什么好点子,好主意都说出来,一旦被采纳,立马打赏二两银子”杨思辰大声说道。

    “东家,您说的可是真的?”

    “东家,您说话算数?”……

    下面的工人七嘴八舌地问道。

    杨思辰压了压手,示意工人们安静下来,说道:“算数,绝对算数。今后大伙的工钱涨到每人每月二两银子,而且如果大伙卖力气的话,一个月额外还有六百文钱的打赏,具体能拿多少那就要看大伙的了。”

    说完,杨思辰被下面的工人围了起来,工人们七嘴八舌的问这话算不算数。杨思辰大声说道:“算数,绝对算数!!”脸上的表情很是真挚。

    李管事赶忙把工人赶去上工了,回头苦着脸对杨思辰说:“少爷,我看一两银子就够高了,您还给他们涨工钱……”一边说着还一边摇着头。

    杨思辰笑着说:“李管事,咱们不妨看看下个月的产量如何……”

    李管事不可置否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杨思辰又转了一刻钟,又去松江城里溜了一圈,方才回了杨府吃午饭。

    下午杨思辰和荣光又被夏忠虐了一顿。晚上李管事来汇报说今天白天产了四十五斤霜糖。看着李管事眼底的惊讶,杨思辰只是但笑不语。

    其实,杨思辰知道活xing炭作为红糖的脱sè剂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更好的是骨炭。

    骨炭是一种无定形碳;含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一的碳、约百分之八十的磷酸钙和其他无机盐。由脱脂骨头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脱脂、脱胶、高温灼烧、分拣等多道工序碳化制得。

    骨炭为难溶于水的白sè块状,粒度大于5mm,富含磷钙等元素的物质。可作为陶瓷、药物、塑料等添加剂、也可作磨光剂、冶金脱模剂。拿破仑时代欧洲常用的骨瓷,就含有较多的骨炭成分。

    但骨炭成分繁多,加工工艺相对复杂,现在杨思辰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所以杨思辰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相对简单的活xing炭。就算是这样,加工出来的白糖在这个时代依旧是比较好的了。

    第二天,杨思辰又去了徐记红糖作坊,这次,他让荣光带去一斤硫磺和半斤石灰,打算自己制一些硫化白砂糖出来,将来真要进贡的时候拿出来。
………………………………

第七章 销路

    ()  糖是生产出来了,不过销路却是问题。在松江,杨府名下有八间铺子,其中有两家是粮油铺子,一家是绸缎铺子,两家是当铺,剩下三家是杂货铺。粮油铺子和杂货铺都有红糖出售,现在增加一项卖白糖,问题不大。不过考虑到红糖的销售量远多于白糖,因此杨思辰随后让作坊调整了生产方式,只将三十斤的红糖加工成白糖,剩下的仍然制成纸包红糖出售。

    对于让杨家铺子出售白糖的事,杨思辰让李管事去和铺子掌柜协调。不过李管事的回复却是说那边掌柜也不好做主,这事得杨老太爷点头。

    让李管事给杨老太爷说不合适,这事只能杨思辰亲自去说了。

    十月初一,杨思辰一大早起来便去给杨老太爷请安,顺便带去一罐白糖让杨老太爷评鉴。

    杨思辰还没走进沧海堂的院子,便看见杨老太爷正和夏忠对练,便躲在门口伸着脖子观战。杨老太爷手持一把虎头刀,舞得虎虎生威,夏忠则双手握着一柄八尺五的银头大枪,猛然看上去似乎处处受制,实际上待细看后才发现夏忠脚下进退有据,根本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被动。

    杨思辰不由的又高看夏忠几分,能把戏演到这个程度,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杨老太爷突然连劈三刀,杨思辰心中暗暗叫好,可没等他感慨完,杨老太爷回手便把手中的虎头刀掷向门口,双手出拳轰向夏忠胸口,夏忠一时不察被打中,后退了好几步,杨思辰见虎头刀向自己飞来,吓得慌忙缩回脖子,虎头刀扎在门侧框上,刀头入木四五分。

    杨老太爷站定,看向门口,笑眯眯地说道:“小辰子,别躲了,出来。”

    杨思辰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将虎头刀拔起,掂了掂,大概有七斤重。然后走到杨老太爷面前,躬着身子双手将刀递给杨老太爷,说道:“祖父武功登峰造极,孙儿这辈子拍马也赶不上祖父了,不过还请祖父多多指教孙儿。”

    杨老太爷收回了虎头刀,转手扔给夏忠,对杨思辰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今后每天早晨卯时三刻便来沧海陪我这老头子过上几招。”说完便向沧海堂正屋走去。

    杨思辰点头称是,赶忙跟上,心里不由得苦笑:得,今后睡不成懒觉了。

    祖孙二人进了正屋,便有下人端上茶水。杨老太爷示意杨思辰坐下说话,自己抿了一大口茶水,才说道:“听夏忠说,你弄出了霜糖,怎么不拿来给我这老头子尝尝?你祖父我喜欢吃甜的,这还是你祖母养出来的。你祖母在世的时候,每天都会做道点心。而你祖父我呢,一开始不喜欢,不过不想让你祖母难过,也就吃了。这么一吃便是近四十四年。自前年你祖母去世,你祖父我再也没吃过称心如意的甜点心……”杨老太爷说到这儿,不由地脸sè黯然。

    杨思辰见杨老太爷不说话了,才一脸真挚地说道:“祖父请节哀,若祖母天上有知,见祖父如此,定会不安的。”

    杨老太爷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是啊,你祖母跟我是委屈她了,一个大家闺秀,在海上折腾了二十近年,还时不时的为我担心,真不知道那些ri子她是怎么熬过来的,所以我才待她这么好。”说到这儿,杨老太爷又抿了一大口茶,“对了,你制的霜糖带来没有??”

    “带来了,请祖父尝尝。”杨思辰从胸前摸出一个封好的小陶罐,揭去封口处的纸封,起身递给杨老太爷。

    杨老太爷点点头,马上有下人递上小碟子,杨老太爷接过陶罐,把糖倒点在小碟子里,闻了闻,然后又用手蘸了点,放到舌尖上细细品味。

    “不错,不像红糖那样干涩,有点你祖母做的点心味道。一天能产多少斤?”过了一会儿,杨老太爷说道。

    “一天作坊可以产糖六十斤,消耗甘蔗两千斤,其中霜糖十五斤,剩下的是红糖。”杨思辰回答道。

    杨老太爷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杨思辰见机说道:“祖父,我想把霜糖摆在咱家铺子里卖,您看……”

    杨老太爷一挥手,按时:“行!我让夏忠去给掌柜们打个招呼。你就放心。”

    杨思辰又陪着杨老太爷说了会儿话,便起身告辞。

    出了沧海堂,杨思辰站在小径边等了一会儿,看见夏忠出来便迎了上去,叫道:“忠伯!”

    夏忠给杨思辰行了礼,问道:“少爷,有何吩咐?”

    杨思辰犹豫了一会儿,方才说道:“告诉掌柜们,得利我和他们三七分,我七他们三。我的银子直接支给赵嬷嬷。还有,让他们打开一罐倒些在碟子里,摆在台子上让店里的客人尝尝,这一罐记我账上。”

    夏忠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杨思辰,方才回道:“是!少爷。”

    杨思辰又吩咐道:“让人烧几对青花瓷小罐,过几天送来,我要装糖送人,再烧一对小瓷坛子,上面绘上松江府的风物,我有用。”

    夏忠点了点头,见杨思辰没别的吩咐了就转身离开了。

    …………

    下午李管事来汇报情况,一脸疲惫。说他还要管理老夫人的田产、院子和其它作坊,忙不过来。言外之意就是今后不可能天天去管作坊。

    杨思辰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理儿,于是就说:“再招三个人,让他们十三个人,推举一个人出来管理作坊,今后每隔三个月便重新推举一次。你看可行?”

    李管事觉得这办法不错,于是应了下来。

    杨思辰又说道:“今年九万斤甘蔗不够用了,咱得提前准。具体收多少你得给个大致的数目。让荣光跟着你去历练历练。这事你看可行?”

    李管事点了点头说道:“我回去准备准备。少爷!”说完,便起身告辞。

    杨思辰则和荣光在碧波院里跟着夏忠习武。

    晚上闲来无事,于是杨思辰又和云水云岚姐妹俩在碧波院内嬉闹了一个时辰方才由赵嬷嬷服侍着睡下
………………………………

第八章 霜糖、陶罐、青花瓷、小瓶

    ()  如果问万历四十四年松江府发生的什么事最受众人追捧?

    绝对是徐记红糖作坊做出来了上等的霜糖,用陶罐装的可以储存一年的霜糖!

    而且只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