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彼岸变天-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思辰点点头,然后就随嫣红朝偏厅走去。
嫣红一边引路一边小声抱怨道:“都说主子一句话,下人跑断腿。奴婢一刻钟都快跑了三里地了,多亏奴婢没裹脚,倘若换成紫绢妹妹早就走不动了。”
杨思辰心道:这丫头也太胆大了吧,知道今天自己会讹人家章家的钱财,就这样明目张胆地来讨要好处了。简直就是女土匪!于是压低声音说道:“若是章晨五给的‘汤药费’足够多,本小姐可以考虑分一部分给你们。”
嫣红得了答复,妙目一转,轻轻地“嗯”了一声。
杨思辰进了偏厅,一番客套之后章晨五拿出了礼单,递给杨思辰,之后说道:“多谢大小姐仗义相助,章家上下感激不尽,这区区谢仪还望大小姐收下。”
杨思辰接过礼单打开一看,不由地小小地惊讶了一番——白银一万两,上等赤金翡翠头面两套,走盘珠二十五颗,白玉十二块,上等玛瑙十颗,红翡翠一块。杂七杂八加在一起足足值一万两千两银子。杨思辰将礼单推回章晨五面前说道:“这礼太重了,本小姐不能收。”
章晨五重新将礼单推到杨思辰面前,解释道:“大小姐,那一万两银子是章家支付给那几个人的汤药费,剩下的那些东西则是我们章家大夫人和二夫人给小姐的贺仪。”
杨思辰听章晨五这么一解释,便把礼单收了起来,说道:“我不喜欢绕圈子,咱们开门见山吧。昨天那契约可有不妥之处?”
章晨五说道:“还是大小姐爽快,昨天晚上我把契约给我家老太爷看了,我家老太爷今天让我来问一问大小姐能不能多让些盐引给我们,至于获利嘛,我们可以再让出一部分。”
杨思辰扬扬眉问道:“老太爷希望得到多少盐引?”
章晨五回答道:“一千二百引,大小姐卖给章家的盐可以以四十文钱一斤的价格交割。”
杨思辰摸了摸头上的绢花,心道:这章老太爷眼光确实不错,竟然发现了自己在暗地里设的埋伏,不过都说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肯定不是章老太爷的底线。自己的盐场一个月产盐大概是四万六千斤左右,扣除卖给章家的,还有一万六千斤全部制成精盐大概是一万五千斤,再扣掉杨家自用的两千斤的话大概就是一万三千斤,大概需要四十四引的盐引,一年下来就是五百引盐引。于是说道:“我刚刚允许岛上的那些佃户自己开垦出十亩盐田,那些盐田所产的盐由岛上的盐场负责收购,所以我必须留下足够的盐引。”
章晨五问道:“不知大小姐准备让出来多少?”
杨思辰故意犹豫了一下方才说道:“最多二百五十引,昨天晚上刚刚得到的消息,盐场三天之内产出了五千斤盐。”
章晨五心中惊讶不已,压根儿没想到杨思辰的盐场产出的盐竟然如此多。不过章晨五毕竟在市井中混了二十多年,心态早已平静如水,于是波澜不惊地说道:“如此最好不过了。在下便在此恭喜大小姐了。”
杨思辰扑捉到章晨五眼中的一闪而过的惊异,笑着说道:“哪里哪里,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倘若过上两三个月赶上梅雨,那可就麻烦了。”
章晨五顺着杨思辰的话往下说道:“可不是嘛,每逢梅雨季,章家的盐场就要歇业,就连那些灶户们的产出也要降上一成。不知大小姐打算将剩下的盐卖到哪里去?”
杨思辰说道:“本来想在松江府本地卖掉的,不过盘算一下觉得不划算,于是打算将其制成雪盐卖到应天和京畿去。”
章晨五听杨思辰这么一说便松了口气,说道:“大小姐的主意不错。雪盐的卖价至少是粗盐的三倍,虽然异地贩卖要缴纳不菲的公使钱,但只要大小姐您能想出法子制得最上等的雪盐,那获利还是相当可观的。”
杨思辰点点头说道:“的确如此。看来咱们已经达成共识了。这就把契约定下来吧。”
章晨五拿起桌子上的毛笔,说道:“大小姐,在下逾越了。”
杨思辰笑了笑,说道:“初约是小女所书,这正约理应由章管事来写。谈不上逾越。”
章晨五没啰嗦,提笔在纸上刷刷地写起来。很快,章晨五便把契约写完了。轻轻地吹干了墨迹,章晨五将契约递给了杨思辰,说道:“大小姐,请您过目。”
杨思辰接过契约细细看了看,发觉没什么需要补充的。于是说道:“行,四十文钱一斤,一个月十万斤,一年只交割十一次,同时小羽岛盐场每年将一千引的盐引交给章家,契约有效期为五年。等一会儿我先抄一份留底。明天我会让人拿着东西和你一起去知府衙门加印,之后我和章家各自留一份。那几个人的伤好得差不多了,明天你过来顺便把他们接走吧。”
章晨五听后心下一松,心知这事情就这么结了,于是笑着说道:“在下代他们谢过大小姐收留。在下这就告辞!”
杨思辰点点头说道:“替我给你家老太爷捎个话,就说五年之后我会把这盐场一成的股权转给章家,之后会把剩下的股权全部拍卖出去。倘若章家有兴致到时候可以私下与我接触。我会考虑的。”
章晨五身子一顿,说道:“大小姐的话在下一定带到,告辞!”说完便走出了偏厅。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设计报复庄家
杨思辰看着章晨五出了偏厅,方才把礼单递给嫣红,说道:“你先去问问祖父在不在,倘若在的话,我就过去回话。这里单你先记下来,待会儿若是祖父允许的话,除了银子,你和紫绡各自挑两样吧。”
嫣红草草看了看礼单,小声地在杨思辰身边嘀咕道:“章家好大的手笔,一次就送出去一万多两银子。我爹以前行医一年下来累死累活地也只能挣个千把两银子。”说到这里,嫣红神色有些黯然。
杨思辰伸手握住嫣红的手,说道:“你放心,你现在是我的人了,你的仇就是我的仇,我迟早会替你讨个说法的。”
嫣红摇摇头说道:“罢了,还是不要再去招惹是非了,奴婢现在只想跟着少爷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杨思辰用力捏了捏嫣红的手,说道:“那你就替我管一辈子帐吧。”
嫣红不依道:“你这死没良心的,现在就开始算计我们姐妹,将来我们姐妹几个真的进了门,还不知道会被你欺负成什么样!!”
杨思辰正准备还嘴,冷不防看见杨老太爷从堂屋里出来,只得狠狠地捏了捏嫣红的手,然后规规矩矩地上前行礼说道:“祖父万福!”
嫣红被杨思辰捏得直抽气,不过也不敢在杨老太爷面前放肆,捂着手规规矩矩地随杨思辰上前请安。
杨老太爷装作没看见,问道:“小辰子,章晨五走了?”
杨思辰点点头说道:“走了。契约的事情谈妥了,明天让人拿着东西一起去知府衙门加印就行了。”
杨老太爷笑着问道:“能让你这小心眼的满意,章家恐怕没少出血吧?”
杨思辰笑着把礼单递给杨老太爷说道:“祖父,章家这次可是大手笔啊。单单银子就给了一万两,章家的二位夫人还送了一大批珠宝首饰。总计估计在一万两千两以上。”
杨老太爷接过礼单看了看,然后说道:“这一万两白银可以看成章家对之前的事的补偿,可二位夫人送的这些珠宝首饰可是别有所图。若我估摸的不错的话,章家的那老东西要借此收拾那两个姨娘了。”
杨思辰问道:“祖父,您怎么猜到的?”
杨老太爷摸了摸下巴说道:“我和他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对那老东西的心性十分了解。这次让章家那吝啬的老东西拿出这么多银子,他肯定要从别的地方捞回来。那老东西的两个儿子确实很不成器,每年在姨娘身上花的银子估计不会少于三千两,借此机会削掉这一大笔银子很划算,另外还可以使后院安静下来。他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和你达成契约之后,章家继续控制着松江超过半数的盐产出,涨价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杨思辰点点头说道:“祖父说的是。章家和庄家的关系好不好?”
杨老太爷说道:“不好也不坏。这事情你就别管了,我昨天已经让人把两家的人分开关了,并且传了话,让章家的那几个人一口咬定是庄家的人袭击了他们。庄家不比章家,二十年前只是一股小海匪,后来洗白了身份凭着海外贸易富起来的暴发户,在官场中没有多少关系。把屎盆子扣到庄家头上对章家来说也是利大于弊。对咱杨家来说则是出了口恶气,之前庄家可没少对咱杨家下绊子。”
杨思辰惊讶道:“祖父,您的意思是不放过庄家?”
杨老太爷点点头说道:“是。庄家和东洋的好几股海匪都有联系,这几年没少给那些海匪通风报信,那些海匪劫得的东西多半会通过庄家的渠道销赃,庄家自是从中拿了不少好处。这事情就连李知府也听到些风声,只是一直没找到证据。”
杨思辰若有所思地说道:“原来如此,之前忠伯给孙女说庄家试图勾结海匪劫咱杨家的船,孙女还不信,这回听祖父这么一说,孙女觉得这庄家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是早些让他们伏法为妙。倘若祖父能促成此事,这也算是为民除害吧,其功德不可限量。”
杨老太爷笑着说道:“好了,你把契约留下,这件事是我这老头子定下来的,你就不用操心了。至于这礼嘛,既然是章家二位夫人的意思,你收下便是了,东西我会让人直接送到安澜苑你那边去的。过几天你身边的三个丫鬟就要走了,我打算每人给二十两银子,权当是路费吧。”
杨思辰起身朝杨老太爷行了礼,说道:“孙女代丫鬟们谢祖父赏赐。”
杨老太爷摆摆手说道:“你先回去吧,你母亲怀着身孕,脾气有些古怪,你就多容忍一阵子吧。”
杨思辰点点头说道:“孙女醒得。”
…………
杨思辰回到安澜苑,见郑氏正由青苗扶着在小花园里散步。于是赶紧上前请安道:“女儿见过母亲,母亲万福!”
郑氏今天心情相当不错,笑盈盈地问道:“辰儿,可是谈妥了?”
杨思辰点点头说道:“谈妥了。章家给了女儿一大笔好处。”说着便把礼单递给了郑氏。
郑氏接过礼单细细看了一会儿,说道:“这次章家确实砸了血本了,章家去年一共赚了十五万两银子,这次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等于是抽空了章家近一个月的盈余了。”
杨思辰好奇地问道:“母亲,您怎么知道章家去年赚了多少银子?”
郑氏笑了笑,又摸了摸杨思辰的脸,说道:“这不是什么难事,松江府一共有三十七万户,一百七十万人,再算上各府上的下人,不入流的乞丐流民,总人口数大约是二百万左右。每人每年至少吃五斤盐,这就是一千万斤,一斤盐官价是五十文,实际上却被抬到了七十文左右。这么算下来也就七十万两银子左右,再扣掉贿赂官府的、打通关节的以及其他的开支,一年的收益也就三十万两银子,章家控制着松江府五成以上的海盐产出和七成以上的盐引,收益十五万两银子实属平常。”
杨思辰点点头说道:“母亲说的极是。章家的事情就了结了。可是听祖父的意思,他老人家不打算放过庄家的了。”
郑氏听罢立马拉下脸,冷哼道:“哼!庄家?你父亲早年还被庄家的三老爷劈过一刀,那疤痕现在还触目惊心!早该收拾这一窝祸害了。”
杨思辰没想到自己家和庄家居然有这么大的恩怨,惊讶地问道:“母亲,这么大的事之前我怎么没听其他人说过?”
郑氏小声说道:“这事情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
从郑氏的叙述中,杨思辰得知了这事情的经过:当年郑氏刚进门小半年便怀了孕,大夫诊过脉之后说是个男孩子。当时一家子都很高兴,可时隔不久郑氏却变得毫无食欲,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总是提不起精神,持续的情绪低落,想哭,情绪起伏很大,喜怒无常,还经常想一些不太实东西。说白了就是患上了产前忧郁症。杨老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偷偷地带了郑氏外出游玩。却不想碰上了当时还没成亲的庄三少爷,这庄三少爷也是个跋扈的主儿,平日里骄横惯了,加上庄家和杨家是生意上的对头,于是就调戏了郑氏。杨老爷气不过,拔出刀要劈庄三少爷,庄三少爷仗着人多,反倒在杨老爷的胳膊上砍了一刀。郑氏可不是什么乖乖女,之前随惠通师太在北方游历,少林功夫可没少学,这会儿见丈夫吃亏,立马从丈夫手里抢过刀和庄三少爷的人对砍起来。这次庄三少爷吃了个大亏,身边的随从一个照面就被劈倒了两个,庄三少爷见势不妙,赶紧招呼手下的人溜了。
事后郑氏带着杨老爷悄悄地溜回杨府,对外宣称是杨老爷摔了一跤,把胳膊摔折了,需要静养一段时间。这事情就这么马马虎虎地过去了。
说完这些事,郑氏问杨思辰道:“辰儿,你祖父有没有说如何算计庄家?”
杨思辰小声说道:“祖父昨天已经让人把两家的人分开关了,并且传了话,让章家的那几个人一口咬定是庄家的人袭击了他们。之后的事情祖父没给我说。不过我估摸着祖父会把庄家的那两个人送到官府去。”
郑氏点点头说道:“倘若你祖父真的这么做的话,那可真是一石三鸟了。”
杨思辰好奇地问道:“母亲,这话怎么说?”
郑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拉起杨思辰的手,在杨思辰手心里写了几个字,之后朝知府衙门的方向看了一眼,最后神秘地笑了笑,说道:“这事情只可会意不可言传。你自己回去细细想想就明白了。好了,我有些乏了,青苗,扶我回屋吧。”
杨思辰见状立马想上前扶郑氏,不过还没动郑氏就说道:“辰儿,你穿了那高低鞋,自己走路都是一副颤颤巍巍地模样,还是回去吧,我这儿有服侍青苗就行了。”
杨思辰不服气地跳了几下,说道:“母亲,这高低鞋女儿已经穿了小半个月了,早就能走稳了。”
郑氏一听便乐了,点了点杨思辰的额头笑骂道:“你这小蹄子,果真是个没心没肺的,扶我回屋之后赶紧回去休息,下午曹嬷嬷就要过去教你规矩了。”说着便伸出了一只手。
杨思辰扶了郑氏,苦着脸说道:“女儿明白了。”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家闺秀”养成记
杨思辰将郑氏扶回卧房,然后就出了安澜苑,打算回碧波院去取陶庄给自己打的那把刀。杨思辰一边走一边想着:母亲在我手心里写了“素食餐位”四个字,同时朝知府衙门看了一眼,她的意思很可能是说上面有人说李知府素食餐位,李知府也得到了风声,吏治无外乎两个方面,官吏的作风和治绩。作风好比人品,这个不太好改变,李知府只能从治绩方面入手了,首先是建通衢利万世,李知府把松江城里的道路全部翻新一遍,这件事听外面的风声说李知府做得不错;接下来就是通上意育万民,这是个长期工程,短时间内不可能见效,这些事李知府不大感兴趣;再接下来就是清刑狱眀典罚,这方面李知府运气不怎么好,没碰上什么大案要案,倘若这个时候杨老太爷把庄家的那些人送到知府衙门,李知府就是明知庄家是被栽赃陷害的也会拼命往庄家脑袋上扣屎盆子,况且庄家屁股底下也不是那么干净,倘若能把庄家法办了,清刑狱眀典罚这一条也算是圆满了。庄家倒霉对章家而言也是利大于弊,庄家这些年手伸得太长了,不但在海外贸易上和杨家成了死对头,而且还插手盐业,从章家手头硬夺去了一成多的份子,庄家倒了之后章家拿回这些份子简直是易如反掌;况且庄家手里还有海外贸易的官凭,只要联合杨家拿下这官凭,章家就有机会涉足海外贸易,其中利润自是丰厚无比。
杨思辰重新回到自己在安澜苑的小院,将这把刀从那简陋的木制刀鞘里拔出来,细细地打量起来。这刀与后市该的日本刀有些相似,但是刀脊却是直的,只是刀刃前端三分之一部分略微带有弧度,刀身前端有一条半尺长的血槽,由于之前自己用其刺穿过别人的胸膛,刀身浸满了鲜血,整个刀身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淡青色,看上去煞气十足。不过这刀毕竟小巧了点,现在自己使起来还算合适,毕竟这会儿自己这幅小身板才不到一米四,挥起这刀倒也合适,可是将来自己这幅小身板迟早都要长大,照自己父母的身高来看,自己长个一米七不成问题,到时候自己在拿着这把刀出去晃悠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想到这里,杨思辰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流岚,说道:“流岚,你下午拿着这把刀去找忠伯,让他托人给我把这把刀配个好点的刀鞘,另外把刀把也给一并换了。”
流岚取了刀问道:“小姐,您怎么这个时候想起这事情了?可有什么别样的心思吗?”
杨思辰翻了个白眼说道:“你看看这刀,倘若让一个彪形大汉挥起来合适吗?”
流岚立马明白了杨思辰的意思,点点头说道:“小姐,奴婢明白了。”
…………
杨思辰一身淡粉色的长裙,外面套了一件湖绿色比甲,裙下隐隐约约露出了一对小巧的鹅黄色绣鞋,满头珠光宝翠,正无聊地半躺在小塌之上,一只手支着脑袋,另一只手随意地在身前的瑶琴,“叮咚”,瑶琴发出一声清脆的鸣响。杨思辰苦笑着收回手,看着自己白皙修长的手指和那差不多有半寸长的指甲,摇了摇头,小声嘀咕道:“我这手练九阴白骨爪都够了。今天都廿二了。紫绢那丫头应该上船了吧。曹嬷嬷也真是的,弹琴戴几个甲套不就结了,非得让我留这么长的指甲。”
杨思辰正无聊地说着胡话,冷不防身后传来了一声轻咳。杨思辰听到声音,立马就像被踩住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规规矩矩地站好,之后转身朝一位妇人福了福身,口中和声细气地说道:“曹嬷嬷!这会儿您怎么来了?”
那妇人侧身受了半礼,皱着眉头说道:“小姐,这瑶琴有六忌,七不弹,您可知道?”
杨思辰规规矩矩地说道:“知道。六忌是指: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七不弹是指: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曹嬷嬷,我这就把瑶琴收了。这会儿曹嬷嬷您过来,定是母亲有什么吩咐吧?”
那妇人说道:“是的。小姐,夫人说这些天正是春意盎然的时候,让老身带您出去赏赏景。”
杨思辰听罢差点一头栽到,心道:自家老娘这是准备唱哪一出戏?在家折腾自己就算了,现在还要自己男扮女装正大光明地出门游玩?于是拉下脸问道:“曹嬷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家折腾折腾就算了,现在还要我穿成这样正大光明地出门游玩?”
曹嬷嬷说道:“小姐,这事情是夫人和李夫人之前商量好的。明天李夫人将会带着李家的大小姐过来,之后接了小姐一起去法华寺游玩。”
杨思辰一听这话立马就跳起来了,气急败坏地说道:“母亲怎么会这么糊涂?倘若真要这么做了,咱杨家的脸面可就丢尽了。不行,我得去给祖父说说。”
曹嬷嬷不好阻拦,只好跟着杨思辰朝沧海堂走去。
杨思辰疾步走到沧海堂门口,却被门口的小厮拦了下来,那小厮恭恭敬敬地说道:“大小姐,老太爷正在会客,特地吩咐小的们不许任何人进去。还望大小姐见谅。”
杨思辰扬扬眉问道:“那你可知是什么客人?”
那小厮回答道:“小的不知道,不过老太爷好像不太欢迎这位客人。”
杨思辰这个时候也冷静下来了,心中估摸着郑氏这么做必然安排妥当了,于是说道:“那我就先回去了,待会儿再过来。”
杨思辰一边往回走,一边回想着这十几天的“大家闺秀养成记”,脸上不由地露出了一丝苦笑。
这曹嬷嬷是初五上午到的,先去见了郑氏,在郑氏屋里陪着郑氏说了大半天的话。初六一大早杨思辰刚把姐妹仨送出杨府,这曹嬷嬷便来到了杨思辰的小院。至于为什么晚到了整整一天,这还要从曹嬷嬷的过去说起。
曹嬷嬷原本是金陵一户小官家的小姐,琴棋书画都不错。后来被选中进了应天府的紫禁城,一直到二十五岁才出宫。因为年纪大了,只好草草嫁给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做填房。第二年就给那小吏生了一对双胞胎,本想安安心心地就这么过日子,却不想仅仅过了五年丈夫就撒手人寰,丢下他们娘儿仨走了,还没出孝期小儿子又患上了气血两虚的怪病,全靠药吊着命。不得已曹嬷嬷只好出来教官家小姐礼仪,挣些钱买药给儿子续命。这气血两亏说白了就是重度贫血,在这个时候虽然难治愈,但也不是没法子,这病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