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姽婳将军传-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将话题转向被这个男人牵念着的那个姑娘:“她如今统领‘达摩剑’,说实话,情形并不乐观。”许多人都视她为劲敌,千方百计地诋毁于她,“唯一能护住她的便是那人。姊夫是聪明人,知道该怎样做。”
为了她能彻彻底底地将他放下,为了那人能名正言顺地护着她,他知道该怎样做。
羁言飞身攀上长安城高大的外郭城墙,恨不能纵声长啸,抒尽胸中愤懑。但他最终沉默着走向城外茫茫夜色中,远离这座威严的城池。
空濛羡慕地看着他飞身而上:你们这些自由的人,总是如此讨厌。好在,你们都是聪明人。
聪明人,才是最好算计的,不是么?
。。。
。。。
………………………………
第143章 青霉素
一拥得逞,并未被推开,赵翊钧喜出望外——他已然做好被女将军扫地出门的准备。
好一会儿,刘苏才反应过来。只觉他怀抱异常温暖,竟能教人颇觉安心。她暗笑自己一下,挣脱开来,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夜已深,官家还不回宫么?”女将军语气森寒,她此时当真是尴尬之极,若是他敢说“不”,便要承受她无边怒火。
周衡与阿蔡尚未归来,刘苏看看月色,点了一盏灯笼,叹口气:“我送官家回宫。”他身系社稷,若是有个闪失,她赔不起。
赵翊钧眼里闪着愉悦的光:“你若送我,我又想送你,何时是个头?”在女将军不善的目光中,他提出解决之道,“我去阿衡家中歇一晚。”
刘苏暗暗舒了一口气,若是他提出留宿,她真是不好回绝。当下脚步轻快地提着灯笼在前引路。她住在辅善坊最北端,周衡却家住此坊东南,须穿过大半个辅善坊才能到达。
一路沉默,只听得一前一后的脚步声,回音在无人街巷中格外空寂。到得周衡门前,刘苏敲敲门,周衡接出来。
“官家,先前大河水患,死了不少百姓。如今水位下降,便有不少尸体露了出来,若不妥善安排,恐有瘟疫滋生。渭水曾历倒灌,恐长安亦不能幸免。”临去,女将军终于想起来自己要说的正事,“明日我会交条陈与官家,请建‘漏泽园’,并生产‘青霉素’,以防止疫病流行。”
两人便立在门说话,周衡无奈:“将军不若进来说?”
刘苏摇摇头,笑道:“这就回去了。”她忽又想起一事来,说道,“河道修得慢,我倒有一个法子,叫做‘以工代赈’。明日一齐写了条陈呈上来。”
赵翊钧道:“不着急,过几日也可。”此时夜已深,她说的法子若是奏效,便能解决大晋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所耗费的心力可想而知。“回去好生歇息,限你七日时间写条陈。”
刘苏笑着答应一声,行礼告辞。赵翊钧目送她提着一盏昏黄的灯笼,逶迤而去。柔和朦胧的光裹着她,步态中并无女子常见的柔弱之意,却也不过于阳刚,而是以轻捷见长。小巷拐角处,她略一回头,见官家与周衡仍立在门看着她,便挥挥手,接着便转过拐角去了。
“阿衡,你觉得,她想要什么?”官家语气有些沉重。
周衡低头不语,纵然他与官家一处长大,十多年的交情,有些事情也不是他能置喙的。好在官家并不需要他的答案,他只是喃喃了一句,便又失笑:“错了,我该问的是,她为何不多要些什么啊……”
凭着她的功勋,若是男子,本该得到更多权势;荣华富贵于她,亦是唾手可得。可他今日进门时,她桌上分明只有一碗白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样清苦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七日后,女将军如期递交条陈,请求建〃漏泽园〃以收敛、掩埋大量无人认领的尸骸,或是家贫无力埋葬者。
选高亢荒芜的高地,由朝廷拨地建漏泽园,以避免占用农田等膏腴之地。〃人给地八尺或九尺,方砖二口,以千字文为号,记死者姓名、乡贯、年月日以为标志,并置物以为祭奠之所。〃
〃漏泽园内立墙,墙内分为若干穴,自东取西,或自南取北,每穴地广七尺,修一丈,比葬,掘深五尺,每三层横穿一沟,沟广二尺,深六尺,仍相一低处笕沟水出溪。〃
每县设一漏泽园、一安济坊,漏泽园下葬随品及供养祭品亦由官府置办,瘗埋活动及日常维护管理主要依靠当地僧侣。
因先前有着安济坊的经验,漏泽园建起来很快。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善政不仅是生者有所养,更包括死者有所葬。
第二份条陈,则是与一只小小的水晶瓶一同奉上。水晶瓶中盛了大半瓶白色液体。“我们称这样东西为‘青霉素’,它对外伤溃烂有奇效。前几日我才制造出来——若是当初有它,阿歆便能得活。”
官家近乎无语地看着手中,青霉素的制造过程,皱眉:她的条陈多半是大白话,尤其这一篇,通篇白话,毫无文采可言,官家简直不愿再读下去了。
“先收集大量青霉,凡是汤饼、蒸饼乃至于果皮上头的绿霉,全都能用到。将米磨成浆,加芋头煮成的汁液,加入青霉任其生长七日。”
“将上述汁液用棉纱过滤,加入菜油。取油下面的水,置于放了木炭的容器中搅拌,木炭事先煮过。”
“造一容器,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将木炭置入其中。将水烧至滚开,取其蒸汽凝结而成的净水,洗木炭。”
“所得之水,先后注入醋水及灰水,再次以棉纱过滤,便可得到青霉素。”
“若要用时,先以银针蘸少量,于手腕内侧轻刺入皮下,两刻钟后不起红疹则可用。外伤可直接以溶液清洗,或是以特殊器物注入体内。”
不长的条陈,涉及多种未曾见过的词汇与方法,官家勉强看了个大概,指着最后问道:“还需特殊器物?”
女将军至此苦笑一下,青霉素注射需要针管,她极难描述清楚,工匠至今造出的针管,还不够密封,不堪使用。“如今还未造出来,过些日子再看罢。”
官家点头:“将这个送去太医院,告知太医令,若有疑问,只管问姽婳将军便是。”
“官家!”刘苏突然出声打断,官家不明所以地看向她,“官家,青霉素不能送去太医院,该由军器监监造!”太医院多得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却不免敝帚自珍,若交给太医院,他们更可能当作秘方保存下来,留给皇室与贵族;即便是最有仁心的医生,也不愿意秘方外传。
唯有交给军器监,青霉素才能被大规模制造,用于军中和民间。官家略略一怔便明白了这个道理,对听命的阿早道:“誊抄一份,将原件送去军器监。”太医院也是要研究的。
官家接着看手中的第三份条陈:“以工代赈……亏你怎么想到的?”朝廷组织修治河堤,沿河受灾百姓可参与工程,不与报酬,给予灾民最为需要的米粮。不仅解决了修治河道需要大量劳动力的问题,更节省了救灾粮款。官家心中粗粗估算一番,较先前要节约将近一半,而治河效率也大大提高。
女将军暗道,不是我想的,是罗斯福想到的。
“到明年春,不用愁雨水再次威胁河堤了!”官家大大兴奋起来,笑道,“无忧,无忧,你三份条陈,解我三桩烦难!天才不外如是!”
刘苏赧然:“官家莫要如此说,这实不是我的功劳,乃是我游历江湖的过程中,听别人所讲。‘青霉素’则是阿越的主意。况且,我所知的点子也差不多用尽了,此后怕是只能做官家的刀。”
她是武将,这些耗心力的国计民生本就不是她本行。如今她将自己胸中所学尽数献出,对着天下尽了应尽的责任——无论日后生何事,她不会后悔自己未曾尽到可尽的责任。从今以后,她便可安心做她的姽婳将军,不用再殚精竭虑,时时刻刻担忧着自己记忆中,几千年总结的智慧无法在这个时代取得效用。
“无忧,”官家心有隐忧,从互市到以工代赈,这些近乎天才的点子,都绝不是她一个江湖女子应该提出来的。她背后的人,有着政治才能的,大约仅吴越一人。“单凭你做的这些,就可以青史留名。永靖一朝,甚至百年之内,再无人能越你。”
官家不信任吴越,若不是这些点子确实有用,连两位丞相也赞叹不已,他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吴越用来颠覆他大晋的手段。
若这不是吴越的阴谋,而是她自己想出来——或者如她所说,是她从别处学到——那么,无论如何,他不能放任她去帮助别人。
凭借对她的救命之恩,他在然台上保住了性命。那时,她便还清了他的恩情。自那之后,他们是平等相交的友人。
现如今,他想要更进一步。无论是利益还是友情,他都想要与她联系得更加紧密。之于帝王,是对她能力的忌惮;之于男子,是女子对他乎寻常的吸引。
心思所至,天子喟然长叹:“无忧,若有一日,你为我之敌,必是劲敌。”
女将军得了这样的肯定与赞美,大笑:“多谢官家夸奖!”她顿一顿,认真道,“官家,有生之年,刘苏不与你为敌。”
他是她的友人,亦是最为欣赏她才能之人,她怎会轻易与之为敌?
赵翊钧心道:我不会让你有与我为敌的机会。
他已决心,与她一同开创盛世——宣宗末年的战火已然平息,永靖元年的灾难也即将过去。他已成长为成熟的帝王,不再轻易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他最艰难的日子里,她曾救助他、安慰他,更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即将到来的荣耀,他将与她一道分享。
………………………………
第144章 消寒
自十月间刘苏生辰过后,官家便隔三差五地上门蹭饭吃。刘苏一则不好闭门不纳,二则也欣喜于有人相陪,便也不甚拒绝。
她并非不知好歹之人,晓得官家的意思:她独自用饭,总免不了粗茶淡饭,又或者兴致缺缺。若有官家一起,总不好给他吃得太差,只好使出浑身解数整治饭菜、调和汤水,便不会过于亏待自己。
这日冬至节,因周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故而冬至节在如今成为仅次于正旦的大节。朝廷上下皆要休沐,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即便是赤贫如洗者,借贷财物,也要在这一日更换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庆祝之隆重不亚于年节。
宫中更是备羊肉汤、娇耳及赤豆糯米饭;遴选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庆节日。
辅善坊位于大明宫丹凤门外东侧,隐约能闻得黄钟大吕之音。前一日百万商行在长安的店铺送来许多新鲜的虾——难得这时节,这些虾还鲜活肥嫩。刘苏将它们养在水缸里,当天便炒了龙井虾仁来吃。
余下还有不少,刘苏选取体量较小的,挑出腥线,切片,打算暴晒干透后磨成粉,日后做八珍汤饼的佐料。
冬至节便该吃娇耳,刘苏自到了这里,还从未吃过虾仁娇耳,当下便决定将其捣鼓出来。因只隐约记得做法,不免失败多次。官家踏着黄钟乐声走入院中时,她正和了干湿软硬各不同的几团面粉,试图从中找出最适合的一种配方来。
赵翊钧一见刘苏便笑出声来,盖因她脸上沾了面粉,瞧来格外滑稽。刘苏知道自己此时模样可笑,只笑问道:“大节下,官家又跑出宫?娘子这一向可好?”他如今来得熟了,往往只带周衡一人,可怜南军统领次次将送至姽婳将军门,却没多少口福享用刘苏新研制出的美食。
赵翊钧听出姑娘的弦外之音:大节下的,不陪着妻儿,却来她这里蹭食。于是笑道:“娘子带着太子,奉阿嫂去崔家并阿璐家中了——我若去别处,她或者会恼;来你这里,她再不恼的。”
刘苏:“……”这天子一家子,个个都是奇人。
却听赵翊钧又道:“听你话音儿,倒嗔着我来?倒是又捣鼓出什么好吃的,这般遮遮掩掩,连我都不给吃?”
刘苏没好气地瞪他一眼,道:“堂屋里笼着火盆,官家且去坐着。今日这物事难做,我也还在学呢,不知几时才能好。”顿了顿,想起这位九五至尊不时来蹭饭的无赖样,忍不住添了一句,“若做出来,哪里能少了你的?不出明日,保准儿贡进大明宫去!”
赵翊钧听着她语气随意,倒是一日比一日亲近的模样,心下高兴,因道:“既是要送进大明宫与我吃的,我也来帮忙。”
刘苏停下手里揉着的澄粉团,揉揉眼,诧异看他。一个不当心,面粉将整条眉毛都遮了去,便看赵翊钧笑弯了腰:“你手不干净,莫再摸脸!”他笑够了,才认真道,“我虽不谙庖丁之术,可满朝文武常说我是英明天子,将军若诚心教我,哪里有学不会的?”
“也罢,”刘苏想了想,凭什么自己每日白做饭给官家吃?官家主动提出帮忙,她求之不得,当下将人让进厨房,坐在火盆便小杌子上,“这是西域传来胡凳的一种,在厨房里,比坐席方便。官家尽管做,我不说你无礼。”说到后面,笑意无论如何都止不住——华夏自古以来的正坐都是臀部置于踝部的跽坐,西域人“胡坐”被视为无礼。
一盆鲜活肥硕的虾被放在赵翊钧面前,刘苏笑得促狭:“烦请官家,除了这些虾子的腥线。”赵翊钧自幼见过的虾子,都是盛在碗盘中,烹制得色泽鲜亮,肉质鲜美,还从未见过它们在厨下这般粗陋得模样。
当下不耻下问:“请将军示范。”便见女将军一手捏一只虾,一手拈一根竹签,刺破虾身向外一挑,便迅抽出一根腥线来。随后用剪刀剪去虾头、长须、虾刺、虾脚,在净水中洗净,放置在铺了一层宣纸的笸箩中。
眼花缭乱一番动作后,女将军对官家一挑眉:瞧见了么,这便是将军的本事!
赵翊钧本是聪明人,且刘苏动作虽快,却细致鲜明,他瞧得并不吃力,当下学着她的样子,照样也处理好一只,对着女将军挑眉:瞧见了么,这便是天子的英明!
虾子全部交给赵翊钧处理,刘苏选取最适中的一团澄粉,将其揉成光洁的面团,之后用擀面杖压平成薄薄的皮,用竹刀切作许多小份备用。
一番忙碌后,热气腾腾的娇耳终于上了桌。官家早在处理完虾后面净了手,坐在厅堂中品茶,见刘苏端着娇耳进来,笑道:“你这院子里,还少一树梅花。”
这处房屋本是租赁而来,原有的花木,刘苏得闲还愿意侍弄一番,若要教她移栽梅树,那是万万不能的。当下道:“梅树要好几年才好看呢。”言外之意,并不打算一直在这里住下去。
赵翊钧点头:你确不会一直在这里住下去。自己动手取了调好的酱料,先不动筷,看着几案上的事物,等着去净手的姑娘一道来吃。
为着色泽美观,刘苏特特选了秘色瓷盘,清澈碧绿的瓷盘中,洁白晶莹的娇耳小巧可爱,一个个圆鼓鼓胖乎乎,半透明的表皮下微微透着粉红色的馅料。
刘苏净了手,坐下来道:“这个表皮是用澄粉做的——将麦粉洗多次,去除面筋,澄清后晒干便是。”
赵翊钧听说,夹了一个咬一口,外皮口感柔韧,舌尖一触及馅料,便觉层出不穷的鲜味纷至沓来,堪称完美。每只娇耳中都包了一只虾,馅料里头加了豚肉与冬笋,配上鲜虾甘甜的滋味,格外能引起人的食欲。
汤是互市开设后,从雁门关外朵颜部落换来的菌类,稍加炒制后,加水烧开而成。朵颜左贤王部的菌类鲜美冠绝天下,赵翊钧喝一口,满足而幸福地叹口气。
“就凭这菌子,互市便开得不亏罢?”刘苏笑眯眯的,唯有在说起互市时,豪情上涌,才像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女将军——今日她太像洗手作羹汤的寻常女子了。
赵翊钧怔一下,提醒自己:自己仍是天子,她仍是女将军,并非在冬至节相对庆贺的寻常小夫妻……更何况,他们尚且是友人,而非……
“无忧,你院中无梅树,今日冬至,更该绘一幅消寒图才是。”赵翊钧微笑。
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每过一日就用颜色染上一瓣,九尽春深。画完之日,便是“九九”过时。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赵翊钧一行兴致勃勃地念诵着前朝诗圣的《小至》,一行提笔,画了一支旁逸斜出的素梅。对刘苏道:“若是晴日,用红色填一瓣;若遇阴天、雨雪,则用其他颜色——这是第一日,你来填。”
永靖元年的冬至日,是一个晴朗的好天。刘苏懒得另外研朱砂,便从妆台取自己从来不用的胭脂,开了忍冬地双鸿雁纹银盒,用笔尖轻轻蘸了,填在第一瓣梅花中。
胭脂稠密润滑而馨香,自然而然便带出一段风流气韵。赵翊钧轻喟道:“你总嫌脂粉污颜色,如今冬季寒冷,也该用些脂粉,也显得喜庆些。”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刘苏睨赵翊钧一眼,她朝至尊时,连眉都懒得画,却不是如虢国夫人般,对自己的容貌骄傲之极,而是自视为武将,且不擅使用脂粉修饰容貌。便是这盒胭脂,都是她瞧着盒子精致,才买来玩的,今日也是第一次打开。
女为悦己者容,她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娶了别的女子,她有哪里来的心思装扮自己?她不知道,她日渐苍白,令当今天子也跟着悬心不已。
眼见天色已晚,赵翊钧道:“我得回宫去了。”逢年节,官家必须宿于清宁宫,以示娘子为国母,阴阳交泰,方能国泰民安。“无忧,你来送我。”
之前的许多个夜间,女将军提着灯笼送官家至周衡家中,再由周衡护送他回宫。但这一次,赵翊钧希望刘苏能送他至宫门口。
丹凤门壮丽巍峨,飞檐在黑夜中翘出威严的角度。门阙之下,女将军向官家道别:“今日烦劳官家,万望恕罪。”到了这里,她又守礼起来,浑不似先前宜喜宜嗔的随便。
“无忧,冬尽而春生,消寒图填完之日,望你亦能回复旧日模样。”赵翊钧不以为忤,只是谆谆嘱咐。他的女将军,该是神采飞扬,快乐恣意的模样。
………………………………
第145章 春如旧
收到宋嘉禾自西蜀飞鸽传书而来的消息时,刘苏正描画着消寒图的最后一朵梅花。し晴天是胭脂色,阴天是藤黄,雨雪天气则是石青,一个冬季被描绘得分外五彩纷呈,充满趣致。
她同宋嘉禾、吴越都保持着联系,并不密切,但从未断绝。尤其吴越,在青霉素的制造过程中,给了她最关键的指导。而宋嘉禾则是要写信给她,发泄她对潋滟公主的不满。但在意识到她的书信会引起刘苏更多的负面情绪后,她便很少写信了。
这封书信写得极为简略,大致是说宋嘉禾不满吴越长久在外,要去东海寻他。剩余篇幅,都是在宽慰刘苏莫要难过。结尾处,才语焉不详地提了一句话。
目光落在这句话上,刘苏慌乱之中打翻了胭脂盒,红色脂膏污了半张桌面。怔了好一会儿,她才木然清理了桌面,将混沌成一团污红的消寒图卷一卷,收拾起来。同时,将某些情感也卷一卷,搁到角落里。
随着冬尽春生,阳气生发,疫病也悄然抬头。“大灾之后,必有瘟疫”并非空言。太多人在大河泛滥中丧生,腐烂的尸身虽有漏泽园代为收敛,终究免不了疏漏。譬如渭水倒灌,长安地下水道中便起出了数十具尸体。水道中污秽滋生,且因水势倒灌,不免污染水源。
好在有着漏泽园收敛了大部分无主死者,又有安济坊及时救济灾民,修治河堤招募了大量青壮年劳力并提供基本衣食,自宣宗末年起、于永靖元年达到高峰的兵灾、水灾、*,并未对大晋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本来此次瘟疫规模并不大,然而“达摩剑”侦知有民间传言,云死者怨气作祟,当今赵官家龙气不足,不足以镇压邪祟……
传言发酵了十多日后,诡异地拐了一个弯,酒肆、食肆中的说书人发现如今最受欢迎的故事里,有一段便是前朝太宗与泾河老龙的恩怨。连前朝太宗的英明神武,都有镇压不了的邪祟,那么当朝官家究竟有没有足够的龙气,便也无人追究了。更何况,赵官家坐镇之下,大明宫上下并无一人染病,便足以证明龙气不足乃是无稽之谈。
之后,由泾河老龙故事,引出的前朝高僧玄奘带着弟子西土取经的故事甚嚣尘上,短时间内便风靡整个大晋。除了少数的有心人,便再也无人关注赵官家的龙气了。
过了几日,刘苏带了书稿进大明宫去,存入石渠阁中。西游降妖的故事已然传唱不休,她身为始作俑者,自可功成身退。另一份书稿,则是送到了王璐家中——她最是喜欢看这个,更是东市新开的茶坊里,听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