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复兴梦-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有人带路,林瑞等人自然不会受到刁难,只是在进入总督衙门的时候,门口一个领头的武官笑骂道:“你们几个来的也太慢了,小心总督大人等的心急,发飙。”

    一听这话,引路的那个戈什哈便急忙催促道:“林司官,您得赶紧跟我去签押房,另几位就留在门房等候。”

    于是林瑞吩咐了一声,从白斯文手里接过木盒,便随着戈什哈沿着花岗岩的石板路,快步向绿树掩映下的二层木楼走去。

    “晚生林瑞,拜见总督大人。”

    林瑞一进签押房,便见到主位上坐了一位身着一件九蟒五爪秀金袍,外罩簇新的锦鸡补子,起花珊瑚顶子后面拖着一根双眼孔雀翎,虽脸颊清瘦,但却是满面端庄肃穆的老人,而聂缉椝就规规矩矩地坐在一边。

    见到此情此景,只要不是傻子,便都会知道正中那位必然就是两江总督刘坤一了,于是林瑞便直接拜了下去。

    “起来,都是自家人,就不必多礼了,赏座。”刘坤一淡淡地开了口说道。

    一旁的亲兵立即便端来了一张梨花木木墩,林瑞道了声谢,便小心翼翼地坐了下去,腰背却是挺得笔直,心道,初次与这样的大佬见面,必须时刻留心,得留个好的印象。

    刘坤一上下打量了林瑞一番,如炬的眼神让林瑞浑身不自在,好像针刺一样。好一个年轻的后生,刘坤一在心里赞叹道。

    一米七八的个头,线条分明的五官,加上在南洋磨砺出的一丝粗犷的味道,已经让林瑞从后世的一个小白领,蜕变为一名颇具气度的年轻俊彦。

    半响,刘坤一脸上浮出一丝笑意,开口说道:“仲芳自南洋归来后,已经向我大力举荐过你,今ri一见,果然将门虎子,有几分当年罗山公的风范。”

    未等林瑞开口谦虚两句,刘坤一却转头对聂缉椝夸奖道:“仲芳,你看人眼光确实不错。”

    聂缉椝连忙谦逊道:“能在南洋暗流汹涌,惊涛骇浪中掌控自如,挫洋人锐气,长我中华志气者,自然不会是凡人,更为难得的是此子还是我湘军之后,下官若是看漏了眼,大人ri后岂不是要责罚我?”

    林瑞心里暗叫,还是聂缉椝厉害,顺着刘坤一的话头,又将自己夸了一顿。便连忙谦虚道:“晚辈哪里敢担得起二位大人的赞誉,晚辈只不过是随心而为,量力而行罢了,因为在海外飘零甚久,无法沐浴圣人之道,又狂悖之处,望二位大人见谅。”

    说完,又是深深地一辑。

    刘坤一笑道:“如此看来,谦逊之道你倒是懂了不少,年轻人,有才华、有志向,又谦虚好学,值得赞誉,我湘军有后了。”说完便仰面哈哈大笑,聂缉椝也是捻须附和着微笑起来。

    趁着这极好的气氛,林瑞立即从身边拿出自己的礼物,恭敬地递了上去,道:“晚辈小小心意,请总督大人笑纳。”

    守候的一边亲兵立即走上前来,将林瑞手中的木盒转递到刘坤一旁边的茶几上。

    刘坤一的笑意更浓了,口中连连道:“老夫年事已高,早已清心寡yu,送与老夫岂不可惜?”

    林瑞笑着说:“小小物品,大人可打开一观,看看是否合乎心意?”

    刘坤一便微笑着轻轻开启了木盒,当木盒打开的一霎那,刘坤一有些呆住了。

    这是一块看上去制作极其jing湛的手表。薄薄的表身,镀镍的表带,jing细的缓缓转动的指针,都显示出超越这个时代的jing湛技术,特别是表盘上的那个小小标志“上海”,更是让刘坤一惊讶不已。

    看到刘坤一的惊愕的表情,林瑞则暗笑不止,这只不过是从船上的某个房间内找到的,一块后世极其普通常见的国产石英表。

    “这是中国人制作的?”刘坤一问道,拿着手表的手有些微微颤动。

    “这是已故舅父制作的,小侄也有参与。”林瑞估计这玩艺一定有些超出刘坤一的想象,但他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还有标识?上海?”刘坤一有些疑问,聂缉椝也好奇地凑了过来,端详着那块手表。

    “是的,当时试制手表的时候,想着学洋人,也弄了一个商标,思来想去,觉得用上海比较好,毕竟是中国最为富庶之地,而且洋人都知道这个地方。”林瑞解释道。

    刘坤一将手表翻来覆去地看了几次,又尝试着旋转表盘边的小小旋钮,但并没有熟悉的上紧弹簧的感觉。于是问道:“这手表不用上发条的么?”

    “这是完全自动的,不需要上紧发条。将那个旋钮微微拉出,便可以调整时间。”林瑞回答道,心里暗道,这手表里的电池几年之内都用换,等没电走不了的时候,大概刘坤一都不知道将这手表丢哪儿去了。

    “没想到你竟然如此jing通机械之道,真是难得啊。”刘坤一赞叹道。

    一旁的聂缉椝便乘机进言道:“林瑞此子想先创办实业,以为湘军财源,大人意下如何?”

    刘坤一听了先是一愣,然后便说道:“你们二人在南洋立下如此大功,让英夷铩羽而归,仲芳你上奏电文已经发出几ri了额?”

    “大约已经有十二三ri之久了!”聂缉椝说道,神情多少有些暗淡。

    “如此大事,过了许久,朝廷却半点音讯也无,不免有些让人失望。”刘坤一言语中有些恨恨。

    “说不得又是洋人在后面施压,还有那个李合肥从中参合,这样,老夫可与九帅一同上奏,代为请功,看看中枢那帮尸餐素位的大员们如何应对。”刘坤一安慰道,“我想如此一来,朝廷对你的封赏必然是个六七品的实缺,到时再确定是经商还是为官,如何?”

    这最后一句话却是问向林瑞的。按照常理,总督主动开口帮忙弄个实缺,已是天大的面子,林瑞此刻应该立即躬身感谢才是,但是出乎刘坤一与聂缉椝所料的是,林瑞却出言婉拒道:

    “多谢大人美意,晚辈在南洋行事,多有狂悖之处,然得聂大人宽容,已然觉得愧疚,宿务之事,虽最后侥幸功成,但其中艰险反复,难以言表。晚辈与英人之间也是一度水火不容,已是违背朝廷本意,近ri正恐朝廷降罪,哪里敢奢望得到封赏……………。

    …………。即便您与曾大人为晚辈开脱,并代为请功,则必然会得罪英人以及朝中诸公,反而连累大人………。

    ………若是皇上顾及二位大人的颜面,以及晚辈在宿务的寸功,在平衡之后,许下一些奖赏,然晚辈觉得硬讨来的东西,拿在手里也不踏实,那顶子也戴不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背后使坏,就给弄没了,不如实打实做些事情。”林瑞侃侃而谈。

    “………。不妨这样如何,请大人和九帅走走京师那边的门路,给晚辈捐一个顶戴,只要方便做事便成,料想朝廷不会一直装聋作哑,所以不如双方各自给个台阶下,晚辈走纳捐一途,不补实缺,不也正好合了他们意思?”

    林瑞心道,估计清廷即使有封赏,也不会是什么好的职位,老子才不会要一个偏远的知县实缺,傻傻乎地蹲在穷乡僻壤等着升迁呢。

    刘坤一眼神一阵闪烁,徐徐才道:“那便是委屈你了,也好,你还年轻,机会尚多,多加历练,ri后则更有前途。不过,你yu创办何种实业?我看这表做工jing致,想来内里机械亦是复杂jing巧,难道是想开办钟表场?”

    “钟表虽售价颇高,但制作费时费力,出产有限,无法聚敛财富,亦对国家富强无太大作用,”林瑞答道。

    林瑞见刘坤一、聂缉椝并无不耐之意,于是反问道:“大人身居高位,见多识广,但可知洋人贩卖与我国的商品中,以何物利润最高?”

    作为从生员起家,参与湘军,积功至知州,而后再慢慢到布政使,再督抚,从底层一路行来数十年,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在勘定长毛之乱中立下大功,又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深悉社会内情的刘坤一哪里会不知道答案。

    于是便不假思索道:“自然是烟土和军火。烟土利润之大,让西夷不惜以兵舰相威胁,逼我与之贸易。至于军火,我朝不善制机械,但为守土保民,只能外购,洋人自然也是获益颇丰。故此二物利润最高,可对?”

    林瑞故意抚掌赞道:“大人果然洞悉中外,确是如此,鸦片为我所恶,恨不得效法林文忠公,收缴此物,予以销毁………晚辈对机械略懂一二,所以想涉足枪械、军火制造,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这…”刘坤一连连摇头,“此种行业只能由官府独办,岂能由私人创建,朝廷断不会许。”
………………………………

第六十四章 说服

    ()  林瑞很有耐心地等刘坤一说完,然后委婉道:“大人可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一年耗费银两几何?产出又是几何?”

    刘坤一曾于十年前任两江总督,但因为间隔时间太长,且江南制造局一直为李鸿章所控制,所以对内情不太熟悉,便将疑惑的眼光投向聂缉椝。

    而聂缉椝此前,在江南制造总局先后任会办、总办,时间长达八年,自然对情况了如指掌,今ri的对话,也是他和林瑞在南洋时就已经商定好的。因为,曾国荃、刘坤一这两位湘军的领袖人物,都是林瑞必须说服的对象,两者的支持缺一不可,否则林瑞的计划难以实施。

    于是,为了配合林瑞,聂缉椝故作思索状,好一阵才开口说道:“江南制造局经费均来自于上海海关的关税,每年大约划拨四十万两左右,但苦于人员太过浮滥,仅官员便有上百人之多,且大都是各省督抚、中枢大佬们推荐而来………。。

    ……。这些人中坐领干饷者有之,滥申物资者有之,但采买、支应、会计三职均为李中堂心腹之人担任,故吾其时虽有总办之名,而无总办之实,无法整治,虽深恶痛绝,但亦无可奈何………

    ………。加上制造枪炮、弹药原料均来自海外,生产受限,每年大致出产快枪两千支,枪弹九万发,效率实为低下。”聂缉椝补充道。

    “晚辈在南洋之时,也曾听洋人说起,德国出口至上海的步枪,到岸价大不过十两白银一支,而江南制造局出厂价就近二十两之多,高出洋枪一倍,质量尚且不如,”林瑞补充道。

    但随即便话锋一转,问聂缉椝道:“听闻各地督抚大都直接从洋人手里购买军火,这几年江南制造局的枪械未售出一支,情况是否属实?”

    这下聂缉椝真的有些尴尬了,因为聂缉椝是去年刚刚从总办位置上下来,然后出任上海道台的。在他任职期间,除了李鸿章手下淮军购买过少量枪械外,其它各省督抚还真的没有从江南制造局购买过任何军火。

    于是聂缉椝只得点点头,同意了林瑞的看法。

    “而且李中堂他北洋大臣可以创办制造局,为何我南洋则不行?况且,这江南制造局本就为曾文正公所规划,李中堂不过是接手而已,现如今都快成为他的私脔,本就不合理…。

    ……。所以晚辈想尝试新建一家军械厂,由大人您以及九帅派员监督,形成“官督商办”,既可避免军火流散民间,造成隐患,也可打破北洋一家独大,促进国内军火制造……。

    为洋务计、为湘军计、为国家计,望大人予以支持!”林瑞起身,再次深深一辑,随后,聂缉椝也离座,同样拜了下去。

    其实,刘坤一之前所说的均为试探,想看看林瑞是否真的胸有堑壑,尽管在南洋已经闯下了偌大的名声,种种事迹也都传回了国内,但终归是要当面考校一番的,是不是?

    其实在内心深处,作为湘军中硕果仅存的几个老将之一,刘坤一自然希望这个团体后继有人,也是希望能与李鸿章一系分庭抗礼。拥有自己的军火工业,自然也是刘坤一乐见的,见到当前两人,如此恳求,自然就顺水推舟了。

    “你们起来,我自然是会支持的,只不过‘官督商办’滋事体大,需要和九帅商量一番,联名上奏才行。不过在此之前,先将南洋事宜了结再说,毕竟仲芳是奉朝廷旨意,下南洋的,哪能就这么没有下文了。”刘坤一一脸凝重地说道。

    “不过老夫有个提议,你得赶紧取个表字,否则以后如何与人交往啊?”刘坤一转移话题,冲着林瑞说道。

    林瑞恭谨道:“请大人示下。”

    “我可不敢抢了九帅的先,他可是你外祖父的学生,自然等你去江宁拜见的时候,由他给你定,是不是,仲芳?”刘坤一有些调侃道。

    聂缉椝微笑不语。

    ………………………………………………………………………

    没想到与刘坤一的会面竟然如此顺利,林瑞是没想到的。这自然是聂缉椝的功劳,先期抵达广州十余ri,可不是白待的。

    聂缉椝自然也将林瑞一行安排的妥妥帖帖,当晚还在著名的葡萄居饭馆摆了一桌,为林瑞接风洗尘。

    此后数ri,林瑞便带着白珊逛遍了整个广州城,甚至还去爬了趟白云山。

    有萝莉美女相伴的ri子过得永远是那么快,如此优哉游哉几ri后,林瑞估摸着奥地利人的药品快吃完了,所以便想着同刘坤一、聂缉椝道别。

    谁知道聂缉椝也正要离开广州,返回上海,仍是由“广甲”号负责运送。于是林瑞便老实不客气地搭上便船,离开了白鹅潭。

    到了香港,林瑞同聂缉椝又密密地商议了很久,才挥手告别,上了码头。广甲号搭着聂缉椝直接向北,返回上海。

    在与唐山号留守的吴标等人汇合,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在众人刚刚开始用早饭的时候,便听见码头上有人大喊,似乎想登船。

    林瑞出到甲板,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来人正是阿尔法斯。等吴标等人放下舷梯,让阿尔法斯走上轮船的时候,等靠近了林瑞再仔细观察,心中大叫一声:大事可定。

    未到十天时间,阿尔法斯的气sè已经是好了很多,虽然依旧带着口罩,但苍白的脸上多了一丝血sè,腰也不在佝偻,整个人jing神了许多。

    林瑞笑眯眯地看着阿尔法斯,等着对方先开口。

    此刻的阿尔法斯见到林瑞显得有些激动,径直走了过来,完全没有了银行家的谨慎和稳重。

    “林,现在我的感觉好了很多,咳嗽的次数也减少了,真是太感谢你了。”阿尔法斯开心的说道。

    “不用谢,这只是交易的一部分而已。”林瑞提醒道。

    “我愿意达成交易,但是如此巨额的贷款事宜,已经超出了我的职权所限。”阿尔法斯说道。

    林瑞的脸上迅速沉了下去,心说,难道在犹太人的眼里,金钱比生命更重要?

    看到林瑞脸sè有些不善,阿尔法斯心中有些害怕,便赶紧解释道,“我已经给欧洲发去电报,请求家族的帮助,给予我更大的权限,大概还需要数ri才会回复,因此达成协议方面,还需要一些时间。”

    听完阿尔法斯的解释,林瑞的心情才稍微好转,说道:“你的意思是只是时间问题,对么?”

    阿尔法斯连连点头,道:“是的,家族内部肯定会进行讨论,然后做出决定,同意只是时间问题”

    林瑞心里想,反正肺结核治疗时间至少为一年,等几天就等几天,也不怕这个犹太人耍什么花样,于是便笑笑说道:“好的,在达成协议之前,我会再免费提供十天的药品,希望欧洲的电报能早些传来。”

    ………………………………………………………………

    林瑞可以在香港多待几天,让谢缵泰高兴不已,因为他的几个好友也对林瑞这个南洋的风云人物非常崇拜。自谢缵泰从广州返回香港家中,几人获知其竟然与林瑞有了接触,都是羡慕不已,纷纷要求谢缵泰将他们引见给林瑞。

    于是在谢缵泰的再三请求下,林瑞终于答应与这帮爱国青年见上一面,地点便放在码头附近的一间普通茶楼。其实林瑞也并非完全是为了满足那群年轻人的“追星”yu望,而是另有私心。

    香港自被英国人占领以来,一直便是南中国的对外窗口,中西文化、思想在这里交汇,各种新的商品、技术也从这里转回内地,民智开化,思想活跃,历史上近代的革命运动大都发源于此。

    所以林瑞便想接触一下香港的年轻人,看看他们对清廷的想法,看看这群年轻人中是否有可用之人,以便为自己ri后所用。

    “这是杨衢云…这是周超岳…陈芬…黄国瑜………。陆敬科”谢缵泰一口气将自己近十位好友都叫了过来,一一介绍给林瑞认识。

    被叫到名字后,每个人都恭恭敬敬地给林瑞一辑,叫到:“林司官,晚辈这厢有礼。”竟是均已晚辈自居。

    尤其是那个杨衢云,看上去都有三十左右,据谢缵泰说,此人还是招商局书记,在几人中算是有自己事业,但杨衢云仍然表现的对林瑞敬重有佳。

    这让林瑞觉得,名声在这个时代,果然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自己隐约已经有了一种一人振臂,万人景从的感觉。

    “我是黄咏商…。是《循环ri报》的记者。”突然有一人缓缓步入茶楼,朗声说道。

    林瑞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谢缵泰,谢缵泰也有些发蒙,对林瑞解释道:“我没有请过记者,不知道他是怎么来的。”

    这名自称记者的黄咏商,看上去三十多岁,文质彬彬,一看便是极有教养之人,让林瑞无法心生反感,便伸手道:“我是林瑞,幸会。”

    “在下是香港首份,由华人自资及打理的中文报纸《循环ri报》的首席记者,”黄咏商也伸出手去,与林瑞握在一起,详细解释道,“家父黄胜,香港定例局议员,与北洋法律顾问伍廷芳大律师至交。”

    伍廷芳,那岂不是民国外交部长、司法总长、甚至代理国务总理的那位著名的外交家?林瑞脑子转开了,黄胜虽然没听说过,但是既然是伍廷芳好友,又是香港定例局议员,来头肯定不小,那么这个记者,黄咏商,自然便值得格外重视了。

    林瑞紧紧地握住黄咏商的手,说道:“无冕之王,久仰!。”
………………………………

第六十五章 一石三鸟

    ()  “你是怎么知道我到了香港的?”林瑞请黄咏商坐下后,有些疑惑地问道。

    黄咏商指了指立在一旁,有些慌乱的黄国瑜道:“这是我的堂侄,有他通风报信,如何不知?”说完大笑。

    林瑞看了一眼谢缵泰,心道:这样也好,正好利用报纸,为自己造造势。在后世,那些善于利用媒体的政客就不用说了,就连忙于赚钱的商界jing英们,哪个不是经常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言论,博取大众关注,让自己的名声更为响亮?而今,自己想要成大事,不先制造些声望,怎么行?

    心中虽然这么想,但看向谢缵泰的眼神却是带有一些责备的意思,这让谢缵泰有些惶恐,连忙拉了一下自己的朋友黄国瑜。

    此刻,黄国瑜已经基本镇定下来,见到林瑞表情有些不豫,便拱手,斗胆道:“听闻林司官在南洋,以一己之力,聚力华夏同胞,先抗西班牙,后斗英吉利,才有我华人治下之宿务港,林司官可堪称当今青年人之楷模,华人中的豪杰。然晚辈有一事不明,望请教!”

    陪林瑞前来的吴标不禁喝止道:“你随便透露林司官的行踪,还有理由不成?”

    其余人也都暗暗责怪黄国瑜,你小子怎么这么大的胆子,还敢反问?大家都为黄国瑜在心里捏了一把汗,生怕林瑞发作。因为经过数月来的磨砺,自惊涛骇浪、腥风血雨中走来的林瑞,之前的言谈举止中,已经隐隐让众人产生了难以抗拒的感觉。

    但林瑞其实内心并不生气,只是做做样子罢了,总不能扮出,等候记者多时,非常愿意接受采访的架势!在众人紧张的时候,林瑞却心中不禁暗暗赞叹黄国瑜,有胆量,是个可造之才。

    于是故意地用冰冷的语气说道:“有什么问题快说?”

    其实黄国瑜还是有些紧张的,他暗暗咽了咽口水,说道:“为何林瑞司官来香港前,不通知各界?须知香港也是南洋华侨聚集之地,大家对您在南洋的壮举都心怀敬佩,为何不能邀请大家,公开聚会,好让更多的人能瞻仰您的风采?”

    黄国瑜的话说的很是客气,但也隐隐指出,为什么林瑞的行程要如此低调,有些不合常理,不近人情。

    林瑞心说,问的好,正好借题发挥一番,便开口道:“既然你问了,我不妨作答这个疑问,正好你叔父是报纸的主笔,让他也听一听我的想法………

    “宿务事件爆发之后,各国介入,朝廷也应邀派聂大人为钦差,下南洋为华人争取利益,此后又倡导华人共同出资,创立复兴基金,又与我等并肩作战…………

    ……最后,宿务自治终致成功,然聂大人将捷报上奏京师,十几ri已过,朝廷却无半点音讯,似乎宿务事件未曾发生过,朝中诸公均鸦雀无声………”

    “你们说,我若是大张旗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