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复兴梦-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文终于追查出,原来是江浙一带的药号联手,弄了这一出。
原因是南洋药业的横空出世,消炎灵疗效实在太过逆天,对这些传统中药业冲击太大,这些传统的药号处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便出此下策。
“总办,要不要向聂大人高上一状,给那些药号一些颜sè看看。”白斯文手里拿着一份有份参与的各大药号名单,向林瑞建议道。
林瑞沉思良久,说道:“算了,中医是我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瑰宝,这些药号的反应也属正常,而且我们的药也确实不能包治百病…
…惩罚他们容易,但改变我们中国人窝里斗的习惯难,我得想个办法,去请杨衢云过来”显然,此刻的杨衢云已经成为了林瑞的左膀右臂。
因为大家都住在一个寓所内,杨衢云接到通知后,不过片刻之后便赶到了。
林瑞对杨衢云道:“衢云,你说说看,那些洋人怎么就极少像我们中国人一样,喜欢窝里斗呢?”
杨衢云说道:“洋人本xing重商,已有数百年历史,所以他们学会了妥协,什么股份制、经理人,可都是洋人先搞出来的,听说上海、天津的很多洋行里,都有朝中重臣的股份,所以这些洋人才能里外通吃,肆无忌惮。”
“股份制”林瑞喃喃道,过了许久,便说了一声,“好!那就股份制,衢云,我想将南洋药业公司改为单纯的制药企业,再新立一家中华药业,专事国内药品销售,然后拿出小半股份让给其他人…
比如…各地著名药号、地方大员、中枢重臣、宗室贵胄,当然少不了紫禁城的那份…你为招商局效力多年,帮我列个名单,安排一下,应该不是难事…”
杨衢云不禁有些汗颜,心道,林总办学洋人真是学的够快……………
第二天,几封电报便分别发送至杭州、京城、广州、汉口等地,林瑞在其中分别致意上述药号东家,拟将地区代理销售权免费授予,换取合作。
同时,京、沪、穗、港的各大报纸都刊出,中华药业公司成立,邀请京城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汉口叶开泰等四大老字号药号,共聚上海,洽谈合作之事。
而国内八大总督、军机大员、宗室亲王不久都收到密函,内容都只有一个,中华药业邀请各位入股,承诺每年公开账目,盈余分红,亏损则由南洋实业出资贴补。
这些天来,南洋药业的消炎灵的名声已经传遍全国,已经有人将此药贩至京城,而且已是治好了不少病人,部分颇具头脑的官员都已经开始相互揣测,这林瑞大概还需要多久,便会成为中国首富、成为第二个胡雪岩……
就在有人觊觎这块蛋糕的时候,林瑞居然将它送到了眼前,着实让相当多的人很是满意。颐和园内的那位便是如此。
刚刚从饭后小憩中清醒过来的慈禧,看着眼前的一张单据,不由地感叹道:“这林瑞,到底是什么来头,怎样像个赵公明似的,前ri刚刚通过曾国荃送来一张银票,今儿个又送了张什么契约,莲英,你帮忙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旁服侍的储秀宫总管李莲英应了一身,便赶忙拿起印有“南洋实业”和“中华药业”印鉴的合约,匆匆扫了一眼,然后便弯腰说道:“回老佛爷,这是南洋军械所总办林瑞寄来的一份股份合约,孝敬您五份的中华药业的股权……
…这确实是大手笔,我听礼亲王世铎说了,他也收到了林瑞的信,和老佛爷不同的是,礼亲王拿的是股份认购书,只能认购一份,而且得出真金白银买,不过据坊间传闻,这每份股份分红颇为客观,起码能达到四万两…这五份股权便是每年二十万两”李莲英补充道。
“这么多?”慈禧有些惊讶,这确实是大手笔,作为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其实不该为区区每年二十万如此惊讶。
但此刻的大清朝财政是捉襟见肘,虽说岁入八千万两白银,但海疆、回疆及各省军务,东、南两河工用,南北各省灾务,统计例外用款,已至七千余万,再算上旗人例银,京外各营马乾、红白赏需、杂项,如今的清廷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有时,慈禧甚至不得不发内帑银以救急,所以,以林瑞孝敬的股份,每年能得二十万两分红,已是让慈禧开心不已。
李莲英接口道:“看来林瑞这个候补道倒是挺知趣的…”候补两个字咬得特重。
突然,慈禧好像想起了什么,说道:“前两ri两江的那份折子里,请南洋军械所、南洋药业迁往崇明岛,我看就准了…没有厂子,哪里来的分红银子呢,莲英,你说是?”
李莲英接口道:“老佛爷圣明!”
慈禧接着道:“还有保举林瑞之事,既然准了办实业,那么就索xing好事做到底,实授林瑞为太仓兵备道、驻崇明县,准立海防营…你亲自跑一趟,去和军机处那几位说说。”
“嗻,”李莲英应了一声,拢在袖子里手已是微微出汗,心里则叫了一声,成了!不过这五万两的银票和一份的股权果然不是那么好拿的。。。
………………………………
第八十一章 圈地
() “靖北,随我去崇明岛如何?”林瑞笑着问刘靖北。朝廷的旨意已经下来了,林瑞实授太仓抚治兵备道、按察佥事,领海防营,再加上此前的南洋军械所总办的头衔,总之,崇明岛上便是林瑞一人说了算。
“嗨,我的品级太低了,照长江水师绥海营的例,新立的海防营起码也是个副将衔,那可是从二品大员,我哪里能…”刘靖北摇摇头,推辞道。
“你小子别想得美,海防营不过是个游击营,领兵官不过是从三品而已,所以我才禀明聂大人,想调你来过来帮我,一句话,来还是不来?”林瑞笑骂道。
“行,不过,林大哥,我得带几个得力的兄弟过来,否则营头立起来了,成不了气候。”经常和林瑞一起厮混的刘靖北自然知道,这海防营虽然是初立,但照着总督府的意思,以后还有扩充的机会,前途自然比现在要好。
而且林瑞腰里不差钱,这待遇和装备自然是不会差的,所以刘靖北一口便答应了下来同时还不忘拉几个心腹入伙。
“好,我看那个大胡子的把总倒是不错,他算一个…”林瑞还是对那天码头冲突的情景历历在目,“不过,有件事得和你说清楚,海防营可不循旧制,一切仿洋人军队的制度,而且包括你在内,必须接受洋人教官的训练。”
“…放心,不就是南洋宿务的军制么?吴标他们几个早就同我讲过,我觉得,这洋枪都用了,改洋人的军制也是应该的。”刘靖北毕竟年轻,对这些倒是不以为意。
“那就好,后天一早,绥海营的船会过来接我们去崇明岛,你让手下那帮兄弟准备好,早上七点,十六铺码头,别耽误了时间,让我这个新的兵备道难做。”林瑞一脸正sè吩咐道。
…………………………………………………………
送走了刘靖北,林瑞刚想着去和杨衢云商量如何征地的事宜,吴标却一脸兴奋地探头进来。
林瑞一看心里就有了谱,便问道:“是不是南洋的兄弟们到了?”
“开湖和欧阳都过来了,还带了四十多个兄弟。”吴标高兴地说道。
“这么说,宿务那边算是走上轨道了?”林瑞有些兴奋地问。
“…有吴辉大哥、亨赙在,又有南洋一帮侨领压阵,还有什么搞不好的?”周开湖笑眯眯地从门外进来说道,然后便恭敬地给林瑞行了一个礼,道,“恭喜林大哥,又升官发财了!”
林瑞道:“我升官发财就是你们升官发财,少不了兄弟们的,今晚给兄弟们接风洗尘,不醉不归…欧阳宪呢?怎么没见?”
周开湖笑道:“看来林大哥还真的惦记我们,少了一个就知道了,欧阳在码头,监督那些工人运货呢。”
“什么货?”林瑞有些纳闷。
“是陈若锦陈大哥帮忙购入的一批枪械,他说您肯定用的上,这里还有一封信,也是陈大哥的。”周开湖说着,从衣襟内拿出一封信递给林瑞。
林瑞看着信封上那几个娟秀的笔迹“林瑞亲拆”,便知道一定是陈曦寄来的。当着众人面,只得忍着拆开阅览的冲动,将信放入抽屉,拉着周开湖坐下,递过一杯热茶,笑着道:“陈若锦真的是有心了…说说看,宿务现在怎样了?”
于是周开湖便将宿务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德国人帮我们训练武装jing察部队,第一批五百人已经通过考核,刚刚成军,现在新招收的第二批预备役人员正在训练中…
…正华兄弟那边的水jing队,招收了百多名兄弟,接收了几艘小艇,美国人的教官刚刚到达,不过一切都计划来,没出什么岔子…”
“吕宋猴子那边没什么动静?”林瑞问道。
“总体上还好,为了界桩的事情,西班牙带了一些土著闹了几次,后来德国人和美国人出面,算是调停好了……现在部队也训练出来了,我们人手足够,不怕他们翻天。”周开湖自信地说道。
“那就好,宿务是我的起点,也是我的大后方,我要将它打造成为最坚实的后盾。”林瑞看着周开湖,目光里充满了坚定。
~~~~~~~~~~~~~~~~~~~~~~
站在水师绥海营最大的一艘舰只上,林瑞有些哭笑不得。前来迎接的水师千总还得意洋洋的称,这是绥海营最新的船,可林瑞左看右看,这艘木船下水肯定有十多年了,有些榫节都有了腐朽的迹象。
不过,这不是自己应该cāo心的,狭窄的甲板上,周开湖等人正教刘靖北的手下,如何使用最新式的毛瑟步枪。
这次,林瑞带了南洋过来的嫡系部下四十多人,除了白斯文留守租界外,其余如吴标、周开湖、张振勋、陈桂章等心腹悉数带在身边。再加上刘靖北带来的五十多人,将大木船装的满满当当。
这两拨人马昨晚在外滩最热闹的“荣顺馆”内欢聚了一次,双方是觥筹交错,不亦乐乎,很是拉近不少感情,其中不少人之间已经是称兄道弟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林瑞实授了兵备道,随之而来的,便是吴标、周开湖等人的封赏,虽说都是武职,但总归是官儿了。这样和靖字营的那帮丘八便拉近了距离,更何况,大家以后都在瑞字旗下听令,要在一个大锅内搅食,哪里有不刻意套近乎的。
“到底是林大哥手段多,居然能搞到这么多的毛瑟枪。”刘靖北不无羡慕地说道。在私下场合,刘靖北还是习惯叫林瑞“大哥”,这样显得亲密些。
“等建好我们自己的军械所,什么样的枪没有?以后不但造枪,还要造炮,造兵舰!!”林瑞笑着道。
“好,那就不用同洋人买了,我父亲随左公征xin jiāng时,为了买洋人的枪械,可是花了不少银子,只是价格太贵,只装备了数营人马。否则,平定叛乱也不用拖那么久,弟兄们也不会死伤近半了。”刘靖北说着说着,情绪便有些低沉。
林瑞笑着拍拍刘靖北,指着越来越近的崇明岛道:“别泄气,这里便是我们的大本营,南洋崛起,便在于此……”
崇明县的县衙内,县令洪伯言正同几个大地主商谈着。南门港外的江风吹入大堂,让人不由地将脖子往下缩了缩,毕竟此时已是是冬天。
“洪大人,有传言说,新来的林大人想把整个岛给圈下来,此事,当真?”说话是崇明最大的地主张志彬,其余人等都眼巴巴地瞧着洪伯言,希望从他的嘴里听到否定的答案。
“诸位…”洪伯言苦笑了一下,“我只是个七品县令,所知道的便是,这次立军械所,在崇明岛上征地是总督的提议,皇上和太后都是准了的…至于圈多少土地,圈哪里,可不是我说了算的,至于是否圈下整个岛,那就得看林大人的意思了!”
“知县大人不说,自然有你的难言之隐,但我可是收到了松江府的消息,说是林道台可是筹了好大一笔款子,为的就是圈下所有的地…”张志彬有些yin恻恻说道。
洪伯言一愣,心说,原来这张志彬和恩兴还有些关系?!于是也不接话,等着下文。
“我也听说了…这样一来,岛上的士绅们都成了无根之萍,激起民愤怎么办?”庙镇的大财主陶希成也插话进来。
“就是,建个厂子,要这么多地么?…”
“…听说,朝廷的旨意里又没说征发所有土地,怕是林道台一个人的意思…”其余几家也附和道。
“洪大人,我们几家卖了地,拿了钱,自然可以去海门厅、通州府购地、造屋,但那些没地种的佃农呢?万一民变了怎么办?”张志彬言语里有些威胁。
“民变?我看是诸位要变?”洪伯言突然大声说道。他知道眼前的这些地主,都是崇明这块地面上的豪强,家里都养了不少打手,平时在乡里便是说一不二,那些佃农都被压制的服服帖帖,就连县衙派下去的巡检,都对他们客客气气,不敢得罪。
此刻,为首的张志彬居然敢说出“民变”两个字,着实让身为朝廷命官的洪伯言有些jing惕。
“你们大概是忘了江宁城的九帅有‘曾剃头’的外号了……他可是屠了整个金陵城…还有新任道台的林大人,他的四品顶戴可是在南洋和洋人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那红缨可是人血染的……”洪伯言冷冷地说道。
听到洪伯言这么一说,张志彬心里便泄了几分怒气,脸上便有些尴尬神sè,赶忙说道:“我这不是推测么,没其它意思…不过即便是征收土地,那消息里说的,十两银子一亩,是不是太少了些?”
“你想要多少?崇明的地面上都是砂土质,既不保水也不保肥,能种水稻的田地只占了小半,大都只能出产玉米、花生、棉花…松江府上好的田地不过二十多两一亩,你们不要想狮子大开口了。”洪伯言不无讥讽地说道。
见在县令这里讨不了好,几个地主便在张志彬的带领下,告辞出来。
陶希成一出县衙,便狠狠地回头啐了一口,道:“到底是曾剃头保荐过来的,和那姓林的是一条心…松江府那边已经来了准信,说那个姓林的要圈下整个岛,他居然还假装不知道,什么玩意…”
其余人便劝解道:“别骂了,他不过是个听令的,什么都做不了主,还是想想怎么办…
…这年头,田地才是真的依仗,水冲不走,人抢不走,每年有固定进项…只是希望那个林瑞按照田亩实数,足额给付了银子…
…。就是拿到银子,去到其他地方买地,造屋也要费上好大的周折,哎……
…张老爷,你就拿个注意,我们都听你的…”
张志彬听了;便缓缓转过头,看着众人说道:“只要大家一条心,就不用怕官府,如今之计便是一个拖字决…”
“如何拖法?”陶姓地主急忙问道。
“这一么,姓林的来征地时,必然要核对田亩,我们顶着不交田契,让他无法一一核查…其二,通关节,两江是不必去了,只有去京城,带足银子进京…既然旨意没说圈多少,那么这其中便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张志彬说道。
“这进京,找人想办法,倒是可行,我有个表弟,通州人氏,在京城为官,据说和太傅翁同龢走的很近。。。我可以派个子弟,带上银票,去找他,看看有什么办法…”陶希成说道,“不过,这地契我们不拿出来,但县衙里可都有备份的,那个林瑞来了,一翻卷宗,不就知道了么?”
“哼,如果县衙里的那份没了呢?或是老鼠咬了,黄鼠狼偷了,又或者是。。。?”张志彬yin险地说道,“起码给那个姓林的一个下马威…”
………………………………
第八十二章 大火
() “拜见道台大人。”洪伯言恭恭敬敬地在码头上对刚刚抵达的林瑞施了一礼。
林瑞先是楞了一下,尽管此前聂缉椝同他提过崇明县令洪伯言,但令林瑞没想到的是眼前的这位知县居然如此年轻,看上去未过三十。
因为大家都属一个派别,林瑞便微笑着扶起洪伯言道:“崇明岛孤悬于江海之交,交通不便、条件简陋,洪县令在此为官多年,使得地方靖平,民风醇厚,实在是辛苦了。”
洪伯言赶紧谦虚道:“承蒙道台大人夸奖,这是下官份内之事,实不足挂齿,请大人随下官入县衙休憩一二。”
说完,洪伯言便走在前面,林瑞含笑随后。崇明县城并不大,从码头到县衙不过数百米,这两人一个是任事的清官,一个是穿越而来的小白领,自然都不会坐轿。随着周开湖的口令下,刘靖北和吴标等一干人等排成两个纵列,正好护卫着林、洪二人,于是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向城东的县衙而去。
林瑞与洪伯言一边走一边攀谈着。
“洪知县,虽说我是驻这崇明县,但只管办实业,与海防事务…总督大人已经明示,这民政还是你来,因此,这征地事宜,关乎地方事务,所以还得麻烦你啊!”林瑞笑着道。
“既然道台大人这么说,我哪有不尽力配合的道理,不过,即使您不开口,我也要主动协助大人,小心…筹备才行。”洪伯言回答道。
“是否朝廷旨意传来之后,地方上有什么异动?”林瑞似乎听出了些端倪。
洪伯言看看四周俱是林瑞手下,县衙的衙役远远在前面开道,于是便小声对林瑞说道:“大人,待会儿我先将一批‘私人物品’送到船上,然后再同您详细叙说。”
林瑞目光一闪,点点头,也不再言语,便开始观察起周围的情景来。
其实在后世的时候,林瑞也曾来过崇明岛游玩,在他眼里,其时的崇明不过是一个人少楼低的海岛,岛上的人们大致还保留着早睡早起的淳朴习惯,生活简单而悠闲,加上较对岸的上海市区,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平时倒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但此时的崇明县治所在,不过是一个较大的镇子而已,名字也是极其简单“城桥镇”。从码头上岸,至县衙的路上,两边的房屋倒也算是整齐,沿街也开了不少店铺,从县衙往北,一片白墙乌瓦,到也显得十分整洁。
见林瑞好奇地四处张望,洪伯言便介绍道:“县衙附近地方,因靠码头,所以商铺众多,而北面则是崇明士绅居住之地,泾渭分明。”
“那县衙附近岂不是喧闹不已喽?”林瑞笑着说道。
“为官就应该于民同处,这样才能得知百姓疾苦…要不官员能做什么?”洪伯言淡淡说道。
林瑞有些好奇地看着这个年轻的县令,不禁问道:“你是哪年任的县令?”
“光绪十二年,中了进士,后来两广总督刘大人便向九帅举荐了我,然后就来了这里,一晃已经三年了…”
…………………………。
两人说着说着,便到了县衙。随即,洪伯言便吩咐家人将几个木箱抬出,与林瑞耳语几句后,林瑞目光闪动,冷冷地哼了一声,说道“找死”,然后便令吴标带几个人护送木箱去了码头。
看着几人远去的背影,林瑞然后叫来张振勋、胡仲涵等人,低低地吩咐了几句,便同洪伯言一道进了书房,去商讨接下来的征地事宜。
张振勋带了几个兄弟在街上转了转,只花了一刻钟就回转了,周开湖有些调侃道:“怎么,千总大人巡街回来了?”
“去,去,去…都是自家兄弟,别说笑了,这地面儿真邪门,我们几个一出去,那些行人好像都躲着我们似的,见了便闪一边,进了铺子想买东西,那些店老板都摇手说不卖…”张振勋有些恼怒,“你说哪有开门有生意,却不做的?这不是奇了怪么?”
周开湖也有些纳闷,问道:“别是你说话太冲,把人家给吓到了?”
“周哥,你要是这么说,就是冤枉张大哥了,我们南洋的兄弟,都是苦出身,穿上这身官皮才几天,怎么会欺负老百姓呢?”一个身着七品服sè的年轻人为张振勋辩解道,“不过,刚才在街上,总感觉有人在背后跟着,但转身看,却又没人,是有些不对。”
周开湖思考了一下,说道:“这几天,你们几个都jing醒些,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我来同靖北商量下,把兄弟们分几拨,轮流值守,保护好大人安全。”
张振勋点点头,赞同道:“都把枪放在床边,听到号令便可以冲出来…”
~~~~~~~~~~~~~~~~~~~~~~~~~~~~~~~~~
夜晚,黑夜笼罩了整个镇子,街道上静悄悄的,初冬时节,没要紧事情,谁会愿意在街上走呢,所以岛上的人们便早早进了屋,而点灯又是要费菜油的,所以睡觉便是人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在人最为困倦的子夜时分,一个黑影悄悄地进了县衙的库房,掏出火折子,引燃了携带的一捆稻草,库房内顿时浓烟四起…………
“走水啦,走水啦…”有值更的衙役惊慌地叫嚷起来。
县衙内顿时锣鼓声震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