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复兴梦-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别列科夫身边的一名俄军上校突然起身道:“根据我方调查,这是一起有预谋的,针对我军的敌对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马继业反问,眼神里透出不解,“难道不是因为你们越境所导致的冲突么?”

    “我们越境是有原因的,”俄国人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我军是因为追击一股马匪,误入中方境内,但随即便遭到围攻,导致损失惨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清国一次有预谋的敌对行为。”俄军上校用手一指林瑞,断然说道。

    “你是扬诺夫上校?”林瑞突然发问。

    “是的,刚才我忘了介绍自己。”扬诺夫高傲地翘起下巴,目光斜视着林瑞,“你们这些鞑靼人只会偷袭,什么时候敢光明正大地打一次?”

    林瑞不屑地说道:“偷走帕米尔乾隆皇帝记功碑的小偷,知道什么叫做光明正大?”

    “你…”扬诺夫面sè微红,有些恼怒道,“你有证据说是我偷走那块石碑的么?”

    “那么,你有证据说是我故意设下圈套,引你们上钩的么?”林瑞讥笑地说道。

    ………………………………………

    于是,双方越说越激动,扬诺夫甚至拔出了腰刀,而林瑞也不示弱,直接从腰间掏出手枪,双方剑拔弩张…

    马继业见状,便微咳一声,走到帐篷正中,伸开双臂,挡在中间说道:“各位,今天我是代表大英帝国前来调解你们之间的冲突,现在请双方军官退出,让民政官进行谈判,我想,这样才能比较顺利。”

    林瑞与扬诺夫相互狠狠地对视一眼,便领着各自随从军官离开…

    刚刚接替伊犁将军不久的富勒铭额也跟随林瑞一道离开谈判现场,二人并肩走回已方营帐。

    “林大人,你来xin jiāng时ri尚短,可能对俄国人不甚了解,我是真担心他们会狗急跳墙。”富勒铭额低声说道。

    林瑞转身看看这个矮矮墩墩的满族将领,说道:“老将军先是与左公一同,平定甘陕回乱,其后便一直留在xin jiāng戍边多年,期间增设卡伦,整顿营制,招募索伦、锡伯、察哈尔、额鲁特各族兵卒,以补兵额空缺,才有了西北多年的安定…林某确实不如将军你。”言辞间甚为诚恳。

    富勒铭额被说的满脸通红,显得很不自在,连连摇手道:“我是忝为将军位罢了,先后驻守塔尔巴哈台和伊犁,都只是谨守城池而已,从不敢主动迎战…哪里比得上林大人,略一出手便重创对方。”

    林瑞听了,心里也有些佩服起这个镶白旗的满族汉子,看来虽然这八旗子弟大都荒唐纨绔,但还是有少数人依旧保持了其先祖的剽悍朴实。

    于是,说话便也变得推心置腹起来:“俄国人在西北翻不起风浪,一则是顾及英国人的利益,不敢太过张扬,只可能会慢慢蚕食我们的土地…

    …二则,塔什干地区征服时ri尚短,各式宗教、部族混杂,对俄国并不太忠心,所以俄国人的大部分军队得弹压地方,不能全力对付我们…

    …这三么…我手里还有一张牌,俄国人不会在此刻翻脸…”

    富勒铭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有些敬佩地看着林瑞说道:“难怪林大人年纪轻轻便已是三品大员,还能自领一军,确有过人之处…”

    ………………………………………………

    不多时,主持谈判的陶模便回来营地,刚刚挑起帘子,便大声说道:“这老毛子一开口便是要尸体,没想到这洋鬼子也讲究叶落归根…”

    “那他们对越境一事,有没有道歉?”林瑞问道。

    “没有,他们强硬的很。”陶模面sè凝重,说道:“我刚刚提出,要求他们提前归还巴尔鲁克山,便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那么因为越境,造成双方冲突,导致我方伤亡,这赔偿金也是不愿意出的喽。”林瑞试探xing问道。

    “这个自然也是不会答应的。”陶模有些尴尬地答道,毕竟林瑞让提出的几个条件,俄方都拒绝了,他这个谈判代表似乎失职了。

    “那…我们也不让他们运回尸体!”富勒铭额问道。

    “不,让他们运,而且要帮助他们一起清点,我们要表现出人道的一面。”林瑞说道,“毕竟中华是泱泱五千年大国,不能同刚立国数百年的俄罗斯相比。”

    ………………………

    数十名俄军士兵,穿着厚重的大衣,在冬ri的阳光下,开始扒开那座巨大的坟墓。夏ri的xin jiāng干燥而多风,冬天又极为寒冷,所以那些被埋在泥土下,已经数月之久的尸体大都还比较完整,只是多少呈现脱水的情形。

    “两百八十八…两百八十九…两百九十…”别列科夫男爵在默数着装上大车的尸体数目,突然他发现眼前的大坑内已经空空如也。

    “只有两百九十一具战死者的遗骸,其余的人呢?”别列科夫男爵有些疑惑地问挖掘的士兵,突然他明白了过来,还有近一百人还活着…

    …………………………

    “我要求你们立刻释放我们幸存的军官和士兵,立刻…”扬诺夫咆哮着,挥舞着拳头,像极了凛冽寒风中四处猎食的北极熊,“你们隐瞒了战斗中有幸存者的事情。”

    “对不起,我们从不留俘虏,所以你说的那些人,应该是在战斗中逃走了,因为怕受到责罚,所以没有回到军营报道。”林瑞一本正经地回道。

    “你在撒谎…哥萨克人绝不会做逃兵…”扬诺夫回击道。

    林瑞看着别列科夫男爵摊开手,又耸耸肩,说道:“你们的上校并不适合谈判,最好让他回去单独待一会儿,然后您再回去仔细思考一下我们提出的条件,毕竟我们是在谈判。”

    在用晚餐的时候,富勒铭额挪到林瑞旁边,小声地问道:“那些被俘虏的老毛子在不在你那里?”

    林瑞淡淡地说道:“当然不会在我的大营里,我可不会浪费粮食和羊肉来喂那些白眼狼。”

    ……………………………………………

    迪化近郊,一处叫六道湾的地方,低矮的小丘脚下有数个深邃的洞口,洞口外的平地上堆积着小山似的的黑sè煤块,洞口不时地有瘦高的身影拖着一筐煤块出现,在看守皮鞭和呵斥声中,人们卸掉货物,又缓缓进入洞口,不断重复…

    小丘四周已经立起高高的土墙,土墙上不时有持枪巡逻的兵士经过
………………………………

第一百三十三章 铁路桥

    ()  在仔细甄别后,俄国人真的有些恼怒了,因为他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尸体上的外套都不见了,所以根本没法准确判定死者的身份,于是别列科夫男爵郑重地向马继业提出申诉。

    但马继业却劝导道:“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不能纠结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更何况,你们一方在此次冲突中是负有主要责任的。”

    “我只是想弄清楚亚瑟・斯莫上校的生死。”别列科夫询问道,既然同为塔什干总督派驻巴尔鲁克山的官员,他有责任搞清楚这件事情。

    “这个我不清楚。”马继业断然道,心想亚瑟・斯莫已经是我的了,傻瓜才会放弃这个机会…………

    “我将写一份调查报告,交由你们双方审核确认,然后我会通过外交邮件送至běi jing,让更高级别的官员去解决,如何?”马继业坐在帐篷正中,对着分坐在两边的中俄双方官员说道……

    两天后,中俄双方官员都在马继业的报告上签了字,俄方承认了军队越境一事,但依旧强调是为了追击匪徒所致…

    …而因为俄方没有掌握任何证据,所以报告中,只提到有两百多俄军战死,其它事宜譬如塔什干地区骑兵指挥官亚瑟・斯莫上校的生死,以及近百名俄军士兵下落则没有被提及,而直接归入失踪名录。

    ………………………………………………

    这份报告将由马继业亲自装入牛皮信袋,再封上火漆,并在封口处盖上印章。然后由中俄双方各自派一名官员,护送至běi jing。

    在办完所有手续之后,尽管扬诺夫上校依旧不死心,时常领着参谋军官在中方营地外溜达,但别列科夫男爵却命令手下收拾行装,准备回到哈拉不拉镇,这天气是越来越冷,没有人愿意在荒郊野外待上一个冬天。

    在陶模亲兵的护送下,马继业带着缠回向导悄然返回迪化,再休整数ri后径直取原路,急急赶回喀什噶尔去了,在离开迪化之时,那支小小的队伍里还隐约多出了一个行动不便的人。

    尽管陶模和林瑞再三邀请,但富勒铭额执意要立即返回伊犁。

    “这老将军倒是挺尽职的。”林瑞看着风雪中定远军艰难行走的身影,同陶模说道。

    “富勒铭额自幼从军,在甘陕回乱波及xin jiāng之时,富勒铭额正好前往乌里雅苏台乞援,然迪化城突然陷落,他全家都被乱军所杀…自这以后,他就越发勤勉,朝廷屡次招其进京,都请辞了,决意守护西陲,是满人中少有的汉子。”陶模说道。

    听到甘陕回乱,林瑞身子不由地一僵,他放下门帘,回坐到原位,摊开桌上的地图,仔细地端详起来。

    半响,陶模忽然听到林瑞说:“……若是甘陕再次生乱,那我们该如何处置?”

    “怎么?难道你听到什么风声了么?”陶模脸sè大变。因为他明白,一旦甘肃、宁夏发生动乱,那么就等于切断了xin jiāng与内地的一切联系,到时候别说是粮食、军械等补给,就是朝廷的一封诏令都过不来…万一,那时俄国人再挑起事端,一切都无法收拾。

    “不,我只是揣测。”林瑞抬起头,眼神里熠熠生光,“如果真的不幸言中呢?”

    听到这只是林瑞的猜想,陶模总算是放下心来,轻轻松了口气,说道:“万一突生变故,朝廷必然会调集军队,自东而西,平息叛乱,而我们则应扼守哈密,同时弹压地方,以防有人响应。”

    林瑞思考片刻说道:“我觉得应该出其不意,集中所有兵力,直插甘陕,迅速平息叛乱,最好是在动乱的消息传开之前就将其扼杀。”林瑞用手做了一个砍头的姿势。

    陶模突觉微悚,随即又释然道:“这样也好,但如何才能尽早获知消息呢?”

    林瑞其实早就胸有成竹,白斯文的保卫处早就在西安、兰州等地秘密开设商号,以打探情报、传递消息。但这一切是不能让其他人知道的,而且这些秘密据点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绝不能公开化。

    于是林瑞便说道:“我想在上海至迪化间各省城、各府县设立设立兵站,南洋新军的专属兵站,负责转运军需物资、人员,以及打探各地风土人情。”

    陶模听了前几句时,还觉得有些道理,但听到最后这“打探各地风土人情”时,却猛然吓一跳,说道:“这设立兵站尚可,但搜集各地情况却已经逾越了臣子的本分,万一被人加以渲染,这可是谋逆大罪…”

    “那就上书朝廷,只说设立兵站一事,不提其它,有些事明面上不行,暗地里做总是没关系的。”林瑞毫不在意,已是决定了。

    ~~~~~~~~~~~~~~~~~~~~~~

    “轰隆…轰隆…”一阵阵沉闷的声响从崇明岛西北角的一处河汊传来,惊动了长江北汊两岸的居民。冬季在家闲来无事的人们,纷纷跑出家门,来到江滩上寻找着声音的来源。

    一台巨大的机械正不时地喷出白汽,猛力地一下又一下地将一根粗大的钢桩打入地下,离得近的人甚至感觉到了大地的颤抖。

    余积臣正蹲在滩边一丛枯萎的芦苇旁,盯着施工现场,嘴里的旱烟不时地喷出烟雾。这台蒸汽打桩机是他从德国人手里刚刚买来的,花了近五万两银子,专门用于在崇明岛这一类地质松软的区域,建造大型工程之用。今天是这机器第一次正式投入使用,为即将建造的崇海铁路桥打下第一根钢桩。

    “工业机器的力量是人力无法抗衡的,大约只要四五十下,这直径五十厘米的桶桩便会打到硬土层,如果换做人用铁锤一下下砸,估计一百年都无法完成。”一身普通工作装的詹天佑看着正在做zi you落体的蒸汽锤,向着身边的两位助手说道。

    詹天佑在听说中国第一座铁路大桥将要开建时,便赶紧从京城赶来上海,同时也随便接收了同学李恩富推荐的两名助手,香港皇仁书院毕业的胡干芝与陆敬科。

    “詹主事,在岸边的桥桩,可以用蒸汽锤…江中心的怎么办?”胡干芝好奇地问道。

    “…水面施工,仍然是靠蒸汽锤,只不过这机器要搬到驳船上去,而且是紧紧连接的两艘驳船。”余积臣走近詹天佑,解释道,“只不过成本会增加罢了。”

    “怎么,余经理,最后还是租用英国人的驳船了?”詹天佑微笑着问道,“你不是说他们的价格过高么?”

    “不,是德国人的船,他们不仅提供船,还提供技术人员,支持我们。”余积臣有些得意地说道。

    “为什么?”詹天佑有些吃惊,一旁的胡干芝与陆敬科更是如此,这几人与白人交往较多,当然知道“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这句西方谚语。

    “为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只是听说远在xin jiāng的林大人,给德国驻上海领事送了一份西域特产,然后德国洋行便倾力配合了。”余积臣挠挠头,回答道。

    “什么礼物这么值钱?”詹天佑更糊涂了。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硝石的诱惑

    ()  “这是南洋实业公司目前规划的干线铁路,上海至江宁,经合肥、徐州到开封,越潼关而至西安…这部分线路已经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及甘陕总督杨昌浚的支持,沿路各省士绅也已经纷纷表示会集资修路…”

    在南洋实业公司三楼的宽大会客室内,陈若锦用一根细细的木棒指着墙上的一副铁路规划图,侃侃而谈。周围坐着的是德国驻上海领馆领事及商务参赞等人,此外,欧阳定轩与杨衢云也陪同在座。

    “为此,我南洋实业公司已新立南洋铁路公司,专门从事铁路建设和运营事业,目前,我们已经同直隶总督李鸿章初步达成协议,共同修建上海至西安段之干线铁路。”

    “…但西安至兰州段,以及兰州至迪化段,因为地处偏僻,加之条件恶劣,线路过长,国内几乎没人愿意投资修建,所以,林大人的意思是寻求贵国的协助,来帮助我们完成最为复杂和艰难的工程。”

    陈若锦认真地看着应邀而来的德国驻上海领事赫伯特,恳求道。

    赫伯特的视线一直在办公室内的墙壁、地板甚至陈设上游移,过了好半天才说道:“陈先生刚才的话,我在林的信里都已经读过,你们的礼物确实非常贵重,甚至为德意志帝国展开了一副新的蓝图,所以,为了表示诚意,我已经为崇海铁路桥的建设,提供了足够的支持,所以…”

    赫伯特拖长了声音,做了一个无能为力的手势,道:“我目前的权限仅限于此。”

    陈若锦沉默了,根据他的估算,硝石矿的样本,德国人一定已经进行了分析,消息也一定已经传回了国内,但为何赫伯特仍然不为所动呢。

    于是,陈若锦继续试探道:“是否贵方担心南洋实业公司的合作诚意?”

    “不,”赫伯特赶忙回道,“根据宿务的合作经验,林和他的团队是值得信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是为什么?”陈若锦看着德国人深蓝sè的瞳孔,诚恳地问道。

    “…政局动荡…”赫伯特迟疑了半天,才吐出这几个字。

    原来如此,陈若锦恍然大悟,原来德国人是担心林瑞或者说湘系失势,让自己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见话题已经展开,赫伯特咬咬牙,索xing全部说了出来:“林的设想非常好,首先在崇明岛建设一座大型深水港,待沪新铁路建成,xin jiāng的硝石便可以源源不断地运来,在南洋公司进行简单加工,然后自海路运回德国…”

    “…但是,这条铁路太长了,差不多四千公里,经过数十个城市…清国的内部有太多的派系,西北的叛乱又时有发生,xin jiāng又被英俄两国觊觎多年,你们没有足够的军队来保卫它所以尽管硝石资源对于德国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但仍不足以让我们直接参与铁路的建设。”

    听到德国人的话语,陈若锦与欧阳定轩、杨衢云目光略一交汇,三人同时微微点头,于是陈若锦一狠心,将底牌掀开:“抵押,南洋实业将通过抵押的方式,换取德国的合作。”

    “抵押?对于我们来说,南洋实业唯一有价值的便是药业公司,换句话说就是特效消炎药的配方,除此以外,其它的抵押物我们一概不接受。”德国商务参赞突然插话进来。

    是的,南洋实业公司名下的企业,无论是钢铁厂或是军械厂,都是在德国技师参与指导下建设起来的,对于德国人来说,确实没有丝毫价值可言。林瑞和陈若锦深知这一点,所以便共同制定了这次谈判的策略。

    “好的,我同意了。”陈若锦故作无奈地点点头,说道。

    赫伯特开心极了,如果真的签署了协议,那么德国在中国投下的筹码,无论老天爷开大或者开小,都一定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

    ………………………………………

    只过了一个小时,双方便草拟好了协议…

    “…南洋实业公司将用消炎药的配方作为抵押,换取德国对南洋实业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合作内容包括:

    一、南洋实业公司向德国派遣留学生,学习冶金、工程、造船、化工等科目,德方必须提供一切便利;

    二、德国每年应提供不少于五十人的资深陆军军官,帮助训练南洋铁路公司保安队;

    三、南洋实业公司将于德国克虏伯公司联合,在华建设火工品生产线。

    四、双方将按照五五比例,投资建设西安至迪化段铁路干线,德方提供一切必要的技术支持…

    五、双方合作建设崇明大型深水港

    六………………………………………。

    备注:在沪新铁路全线贯通后,南洋实业公司必须保证每年不低于五十万吨的开采量,并保证运抵崇明深水港…

    如南洋实业公司出现违约,德国将立即获得消炎药的配方,同时南洋实业公司自动丧失该药的生产权。

    本协定为机密文件,双方不得外泄。

    ………………………………

    “好了,内容大概就是这样,更细致的条款我们就交给专业人士去探讨。”赫伯特爽快地说道。

    “嗯,好的,接下来,将由张康仁先生负责,他可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陈若锦点头同意,随即便起身,从酒柜中取出一瓶白兰地,然后小心地打开瓶塞,轻轻地倒在两个高脚杯中,转身将其中一个半满的酒杯递给赫伯特,说道:“为了预祝未来合作顺利,我们先干了这杯…”

    说完,两人便一饮而尽,周围顿时掌声一片…

    ~~~~~~~~~~~~~~~~~~~~~~~~~~~~

    随着冬天的来临,白斯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情报传递遇到了难题。

    南洋实业公司保卫处的信息传递,一向是按照轻重缓急来决定传递的方式,如涉及军事、政治等重大事项,一般是通过有线电报加的方式,虽然贵,但胜在快捷,而且保卫处有自己的一套密码本,没有信息泄露的危险…

    但此时的中国,偏偏只有迪化、拉萨、库伦这三个重镇没有架设电报线,而林瑞却恰恰待在了迪化,冬天的xin jiāng大风雪是常有的事,温度也经常降到零下二、三十度,进出xin jiāng的路途变得十分艰险,原来快马只需七八天的路程,现在往往则需要十多天…

    这消息一来一往,就差不多要一个月,这让白斯文越发的着急,所以在元旦的前一天,便拐进南洋模范学校侧后的小巷,进入一个僻静的院落,院门旁挂着技术研究所的铭牌,金属牌匾上没有一丝的锈蚀。

    “永商,你上次提到的电报机,搞的怎么样了?”白斯文一进资料室,便急急地向黄永商发问。

    黄永商放下手头在英文资料,定睛一看,便立即起身笑着说道:“白处长,你怎么突然这么着急起来了?周超岳和一帮学生正在试验,要不我们去看看?”

    白斯文一听,眼睛便是一亮,赶忙说道:“好啊,赶紧去看看,你这新发明,可是靠着我保卫处的投资才搞起来的。”

    两人刚刚走到电气实验室门口,便听到周超岳的声音传了出来:“准备试验,一分钟后,我给电波发shè器通电,你们几个去隔壁房间,把检波器与电铃连上…”

    话音刚落,几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便急匆匆从白斯文身边走过,进入隔壁的一间屋子。

    白斯文刚要开口,黄永商赶紧拉住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大约几十秒后,突然从隔壁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