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夺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嗖,嗖,嗖……“一支支箭矢厉啸着撞击在箭靶上。
一队骑士射完箭矢后,不待结果出来便是分成两纵列绕出场外。后排骑士立马就会跟上,接着展开新一轮的齐射。
他们训练有素,动作整齐,箭法精准,多数都能命中,只有偶尔几个人会失手。只一眨眼间就在箭靶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箭矢。
杨梦琼和一众女兵看得目瞪口呆,短短一个月时间,这支本来十分懒散的队伍竟然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而一切,都要归功于站在她们身边这个看似平凡的普通少年。她们惊奇的同时,望向李玄的目光中多了一分发自内心的崇拜。
这还不算完,骑射演练完后,李玄指挥将士们随着扛旗的骑兵不断变化阵型,或尖锥或长蛇或牛角,在校场上来回奔腾,气势惊人。
最后骑兵分成两支,在校场上展开厮杀。当然并非真的战斗,只是点到为止。但这也让台上观看的少女们热血澎湃,恨不得自己也能上场体验一番。
(求点推荐票,拜托)
………………………………
第三十九章 辽河之战(上)
大业十年农历七月初七,大隋皇帝杨广终于没等到高元的投降国书,当着一众藩属国的面下达了渡河指令。
他不能再等了,国内数股叛军蠢蠢欲动,需要尽早班师回朝稳定局面。现在是夏末,战争一旦拖入到秋冬季节,想要获胜便难上数倍。
当杨广的军令发出之后,两个时辰之内,五六十万的隋朝大军已然整装待发,浩浩荡荡开往辽河。
旌旗猎猎,马蹄霍霍,隋军已经遍布辽河西岸。
一望无边的旗海,在肃杀的北风中“猎猎”飘飞,随着移动的列队前行,显得是那般壮观。
杨广亲自乘坐观风行殿来到辽河西岸督师,命令大军对辽河东岸展开强攻。担任先锋的是左诩卫、右武卫、左御卫和左骁卫四路大军共计八万余众,清一色精锐府兵。
因为这次渡河战役关系着大隋国的脸面,所以四十万从兵皆未参与其中,只是远远地在辽河西岸列阵,等候进攻命令。
李玄身着银白色明光宝铠,外披水蓝色战袍,跨下千里一盏灯,手持擂鼓嗡金锤,威风凛凛地傲立在一处高坡上,凭高远眺。当他看到眼前这气象壮观的情景时,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震撼,想到自己亲眼见证大隋第三次征辽战争打响,并且有机会参与其中,心中热血澎湃。他身后,苏烈、杨炎、张天宝以及麾下的三千将士莫不怀着同样的心情。
由于李玄这支兵马是先锋部队左骁卫的从军,而且还是清一色的骑兵,所以站的位置还算靠前,能清楚地将辽河上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全军渡河!”观风行殿三层高台处,杨广右手扬起。大隋对高句丽的大战真正拉开帷幕。
此时虽然是夏末,但辽河水流量一向很大,最窄处宽度仍在两百米开外。
但这难不倒隋军,工部尚书何稠乃是一代工艺大师,亲自指挥数万民夫和工匠下水搭建浮桥。
这个何稠可谓大隋的国宝,心灵手巧,皇帝乘坐的观风行殿便是他设计出来的,朝廷前两次征辽时渡河的浮桥也是在他指挥下铺成。
在何稠的亲自指挥下,民夫们从河边灌木丛里推出早就准备好的一条条小舟,在河面上横排开来,而后一个个跳入水中将船固定住,不让水流冲走。
工匠们一拥而上,在船上面铺上木板、竹竿,用绳索加固,搭建浮桥。虽然是在水中,但一众工匠和民夫手上动作十分熟练,互相配合,工程一点一滴展开。
他们中有不少人都经历过前两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都明白一个事实。越早搭好浮桥,活命的机会就越大。不仅是湍急的水流会带走他们的生命,河对岸的高句丽野兽也会随时露出它们的獠牙,将他们啃得皮都不剩。
即便民夫们配合默契,互相搀扶,在水中小心翼翼地活动,但辽河水流十分湍急,短短一炷香时间,仍然有数百个民夫被河水卷走,再也回不来。
以大量民夫的生命为代价,浮桥终于慢慢搭建起来,一尺尺艰难地向河对岸延伸。
在浮桥搭建到河中心的时候,河对岸的高句丽大军终于闻讯赶来。
高句丽的先锋部队一靠到岸边,看到隋人正在搭建浮桥心头皆是一慌,不等主将发令便齐刷刷蹲下,弯弓、搭箭、射击,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完毕,数以万计的箭矢铺天盖地往辽河西岸袭去,声势惊人。
但河对岸的大隋军民对此不屑一顾,仍是该干嘛干嘛,丝毫不予理睬。
辽河上北风很大,数以万计的箭矢刚到河中央被风一吹便纷纷坠落,没有一支箭矢能射到浮桥上。
“一群饭桶,谁让你们乱射的!浪费箭矢!”后排一个中年将军骑马赶来,冲着高句丽士兵大骂起来。
“陛下,河对岸的敌军主将乃是我朝叛逃过去的斛斯政!”虞世基眼神较好,指着河对岸的骑马将军大声道。
“渡河后谁能擒住斛斯政朕当重赏,要活的,朕要亲口问问他,朕哪点对不起他,他竟然要联合杨玄感乱朕的江山!”杨广脸色十分冷酷,望着河对岸那道身影厉声喝道。
很快,便有一众内侍将杨广的命令一层层传达下去,李玄所在的这支兵马也接收到这个指示。
“斛斯政是什么人,皇上竟如此恨他?”李玄扭头向苏烈询问。
苏烈咬牙切齿说道:“斛斯政曾是皇帝陛下的亲卫,因数次护驾有功深得皇帝陛下的信任,后逐渐升为兵部侍郎,在上一次征讨辽东即将获胜之际,连同杨玄感造反,导致征辽战争功亏一篑。不仅是皇帝陛下痛恨他,天下隋人莫不痛恨此人!”
李玄点了点头,目光逐渐变得阴冷,落在河对岸的那人身上。斛斯政造反李玄并无任何意见,可你造反失败了却倒向了中华人民的死敌高句丽,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多少中华儿郎埋骨辽东,尸骨未寒,身为隋人却倒向了敌方。李玄痛恨此人,有机会必杀之!
高句丽人显然早有准备,随着斛斯政一声令下,一辆辆巨型弩车从军阵中推了出来,在河滩上齐整地排列开来,共有数十辆之多。每辆弩车上都配备三名强壮的士兵,其中两人分立在弩车左右,推着弩车缓缓前进,另一人则驱着一辆装满巨型箭矢的平板车,跟在后面。
一支支长达七尺的巨箭被装上弩车沟槽之中,箭指辽河西岸,在阳光的映照下,那巨箭箭尖寒光闪烁,耀人眼目。
随着敌军主将一声令下,弩车上的两名士兵齐用力,拉紧弩车上的发条,紧跟着双手一松,数十支一人来长的巨箭腾空而起,迎风呼啸,电般射出,借着绞盘带来的强大扭力,直奔河对岸而来。
“保护陛下!”骁果校尉李世民大声喝令。
数百名身披重甲的骁果战士腾地冲到观风行殿前,用巨盾竖起一道铁墙,将皇帝陛下团团护住。
但这些弩车的目标并非是杨广,而是浮桥上那些手无寸铁的工匠和民夫。
滔滔水声很快就被弩箭破空带来的呼啸声所掩盖。浮桥上,立马有工匠和民夫被巨箭贯穿过胸腹,被巨力带起,飞飙出去,带起一道道血浪,狠狠撞在后排人员身上,砸倒一大片;有的则被当场轰烂头部,脑浆和鲜血迸流,死相凄惨,场面惨不忍睹。
如此惊悚的一幕落在其余工匠和民夫眼里,他们皆胆寒,一看到巨箭袭来,纷纷抱头鼠窜。但身边都是湍急的水流,离开了浮桥,顿时被激流席卷而走。有的人生出退意,但退路都被自己的同伴挡住,而浮桥的起端,几百名手持钢刀的士兵凶神恶煞地逼了上来。
一时间,浮桥和水面上到处都是哀嚎和惨叫声。
几轮齐射过后,浮桥上已经倒下一大片工匠和民夫,鲜血染红了滔滔辽水。
北风呜呜,似乎也在哭泣。
“不要乱,继续搭建浮桥,咱们的弩车上来了!”左诩卫大将军宇文述站在浮桥前端高呼,鼓舞士气。
“可恶!斛斯政连弩车技术也传授给了高句丽人,用来对付朕的子民!朕要将他千刀万剐!”看到浮桥上的惨状,杨广眼中怒火狂喷。
隋军士气低落,幸好这时他们的车弩也及时推了上来,足有数百辆之多,将士们士气大振。
“射!”随着鹰扬郎将宇文成一声令下,麾下将士纷纷绞紧轮盘朝着河对岸的高句丽人发射出巨型箭矢。
不得不说,大隋朝的弩车质量要比高句丽人所造的那些乡下玩意精良得多。数百支一人长的森寒巨箭在弩车的巨大推力下,腾空飞起,呼啸苍穹,直奔河对岸高句丽士兵。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
第四十章 辽河之战(下)
森寒的巨箭在空中划过长长的弧线,犹如天外陨石落向辽河东岸。
“保护弩车!”斛斯政大声喝令。
数百名身披重甲的高句丽战士腾地冲到己方弩车前,用巨盾竖起一道坚墙。
精钢为锋、熟铁为羽的巨箭如撕纸一般,轻轻松松穿透了高句丽士兵竖起的盾墙,切豆腐般切开盾墙后的石甲或铁甲,将盾、甲连同它们的主人一同轰得稀烂。
没了盾甲的保护,高句丽的弩车当即曝露在巨箭之下,一部车弩当即被乱箭击毁,其他几部车弩也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旁边有几名士兵惨叫着,身子被巨箭整个穿透,倒在地上挣扎哀嚎。
这时候,隋军可不会和高句丽人客气,新一轮的巨型箭矢再次铺天盖地袭来。
一时间,辽河东岸,数百人同时发出绝望的惨叫。
“别乱,重新结阵,护住弩车,还击!”斛斯政立在高头大马上,大声喝令着高句丽士兵重新结阵。他额头冷汗直冒,没人比他更清楚杨广的残暴,若是高句丽战败,等待他的将是惨无人道的酷刑。
另有高句丽副将命人调来更多的车弩,与隋军的车弩对射。一时间辽河上空巨箭漫天横飞,双方无数士兵和民夫在哀嚎中倒下,场面动魄惊心。
“前进,继续造桥!后退者,当场格杀!”工部尚书何稠声嘶力竭地大叫。
数个逃上了岸的民夫和工匠被士兵们用钢刀捅死于岸边,血顺着河水散开,和被弩箭射死者的血融在一起染红了半边河面。前进是死,后退亦是死,无可选择的民夫和工匠们只能低头前进。
民夫们在水中推着小舟,工匠们在浮桥上用绳索将木板、竹竿和小舟牢牢绑在一起,冒着箭雨前进,使浮桥一尺尺向前延伸。他们在心底祈祷上苍保佑,别让下一根巨弩落在自己的周围。
那东西威力巨大,但毕竟每次只有几十根,绝望中的人们低着头,在残酷的现实中给自己创造一个不发疯的希望。
辽河之水越来越红,越来越稠,民夫和工匠们悲凉地喊着号子,将木板、竹竿一根根向桥端捆扎。他们不晓得皇帝陛下为什么要三番两次攻打辽东,心中也没有马上夺取功名的豪情壮志。他们只希望在下一根巨弩袭来之前,浮桥能够造成。那样,他们就可能活着撤离战场,回到故土,如蝼蚁般继续卑贱地存活下去。
巨箭当空,风声萧瑟,血如莲花般绽放,生命如残荷般凋落。
战场上,生命本就卑如蝼蚁。
李玄站立在高坡上,亲眼看到战争残酷和血腥的一面,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他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民夫和工匠在他面前倒下,他们苍白的面容,绝望的眼神,嘶哑的狼嚎,抛洒的血泪,都深深烙印在他脑海里,给他的触动极大。
乱世之中,这些民夫没有选择的权利,为了能够卑微的活下去,只能如蝼蚁一样在这场战争中苦苦挣扎。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每个人的身影都是那么高大,令人敬畏。
这就是战争,血腥而又残酷,淘汰弱者,适者生存。李玄明白,他要想在这乱世中活下去,就必须变强。
他不愿意做那蝼蚁,他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还只是渡河之战,双方还未正面交锋,却已是这般惨烈。一旦大军渡过辽河,到时便是两军数万、数十万规模的交锋,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李玄不敢想象。
数十万征辽大军林列在辽河西岸,眼睁睁地看着辽河之水越变越红。这种情况下,他们帮不上任何忙。
直到日暮时分,在付出了成千上万条生命后,辽河上的第一座浮桥终于搭成,数十万将士欢声雷动,数万民夫和工匠热泪盈眶。
随着第一座浮桥搭成,第二座、第三座,一共四座浮桥相继搭成。
而经过数个时辰的弩车对射,高句丽完全落入下风,他们仿造出的弩车被摧毁个干净。
隋军这边,完好的数百辆弩车一字型在河边排开,气势惊人。一支支长达七尺的森寒巨箭指向河对岸,在夕阳的映照下,那巨箭箭尖耀眼生寒、慑人心魄。
“全军冲击!”观风行殿上杨广坐不住了,挺身立起,高举宝刀,威风凛凛地下达了冲锋号令。
作为隋军总指挥的左诩卫大将军宇文述将皇帝陛下的指示很好的传达下去,全军战鼓擂响,号角奏起。
在己方弩车的掩护下,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右武卫大将军王仁恭各领着麾下精锐将士逆着撤下浮桥的人流,冲上了辽河东岸。过了岸的府兵们在军官的组织下,快速整队。步兵、盾甲兵靠前,长枪兵、轻甲兵护在两翼,弓箭手坠后,一个个小的方阵快速在河对岸迅速成型。
“冲上去,拦住他们,不能让隋军登陆!”斛斯政嘶声揭底地吼着,指挥着一队队高句丽战士扑向河滩拦截隋军。
终于两支大军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响彻山谷,又如万顷怒涛拍击群山。长枪与弯刀铿锵飞舞,长矛与箭矢呼啸飞掠。
高句丽人发了疯似的冲向河滩,试图将刚刚上岸的隋军压进辽水里去。隋军则依靠坚如堡垒的阵型顽强地挺立着,不但击退高句丽人的一次次进攻,还乘隙向前一步步挺进,并不断将阵地向桥头两侧延伸,为后续过河的弟兄们腾出足够的空间落脚。
但越来越多的高句丽士兵涌了过来,铺天盖地,他们占据地形优势,居高临下挡住了隋军前进的步伐。他们提着弯刀、长剑,一群乌鸦般将己经过了河的府兵们吞没。
天边一抹血红的残阳照得辽河之水越发的猩红,无数府兵将士呐喊着穿过河流,用自己或敌人的鲜血,为天地间压抑的血红再加上浓重的一笔。
李玄和麾下将士眺望辽河对岸那进行到白热化的战场,看得热血澎湃,恨不得立马上场厮杀一番,这时耳边响起一声喝令。
“振威校尉听令,大将军命你率领麾下骑兵渡过辽河,协助豹骑冲阵!”左骁卫下属鹰扬郎将方世忠领着一队骑兵赶了过来,朝李玄抱拳说道。
“末将领命!”李玄一拱手,抬起头眺望东方,眼中射出锋利光芒。
检验他麾下这支骑兵战斗力的时刻终于到来,这是他和麾下三千儿郎的第一战,他必须好好把握,让高句丽人胆寒,亦让天下人为之瞩目!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
第四十一章 首战大捷
随着越来越多隋军抢滩登陆成功,辽河东岸的高句丽人开始节节败退,但当他们退到高滩处时终于不再后退,而是依托着早就建好的堡垒固守,重新结阵。
后排的高句丽弓箭兵早就做好准备,居高临下抛射箭矢。数以万计的箭矢铺天盖地,如蝗虫过境从府军将士头顶泼洒而下,瞬间便带走了成百上千条鲜活的生命。
阴险的高句丽人依托高滩上数千米长的堡垒结阵,固守不出,背后弓箭兵不断抛射箭矢,挡住了隋军前进的步伐。
惨叫声和嘶吼声交织在一块,战场上血雨纷飞;残肢断臂横陈,构成了一副惨烈的战斗画面,每一秒都有无数士兵倒下。血水沿着河滩流入辽河,使得河水越来越红,也越来越稠,刺鼻的血腥味弥漫四周。
战争陷入胶着,已经过河的两万骁骑和熊渠高举着盾牌兵器,冒着箭雨,呼喝呐喊着向高滩发起一次次冲锋,但又一次次被击退,留下的只有遍体的尸体以及一个个被鲜血染红的脚印。
很快,又有府兵涌涌不断地从浮桥上赶来,顶替战死友军的位置,发起新一轮冲锋。
“将士们冲啊!”鹰扬郎将宇文成骑在马上振臂高呼,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他一身黄金战甲在人群中格外显目,一条凤翅鎏金镗漫天挥开,扫落无数箭矢,领着一支兵马向高滩冲去。
看到这一幕,府军们士气大振,纷纷呼喝呐喊,跟随宇文成的脚步再次向堡垒发起冲锋。
宇文成一马当先冲到堡垒前,一镗横扫开来,将五名拦截的高句丽士兵一同刺死,带血的镗尖怒砸而下,身前土石搭建而成的堡垒轰然碎裂。一员高句丽武将挥舞着弯刀从高坡上冲来,试图凭借地形的优势和战马的速度将宇文成斩于马下,二人接近的瞬间,宇文成镗尖向前一挺,“叮铃”一声,将敌将弯刀格挡开,未等他反应过来,金镗再次出击,一镗斩下了敌人的首级,提在手里,高高地举向半空。
“骁骑,冲啊!”宇文成仰天长啸,面容狰狞如恶魔,看得高句丽后排的弓箭兵皆是一呆,竟忘了射箭。
“将军威武!左诩卫威武!”一万骁骑齐声呐喊,趁机结阵往高滩上冲去,将高句丽人逼退数步。照这种形势,拿下敌军堡垒是迟早的事。
斛斯政骑马在高滩上来回巡视,见识了宇文成的神勇后也是一惊,若是前两次征辽有这等勇士,只怕高句丽早拿下了,他又何须造反,最后被逼得投靠高句丽?但他很快便镇定下来,大声喝令:“顶住!火箭准备,射!”
他为了阻拦隋军前进的步伐,为了能活命也是够拼的,不仅献出了中原弩车的制造工艺,更改良了高句丽弓箭兵的弓箭,让全体弓箭兵皆携带沾有火油的箭矢。
一时间,火箭漫天,席卷向隋军,每一支箭羽上都沾满了火油,一沾即着,盾牌都抵挡不住,无数隋军将士变成了火人,哀嚎翻滚着冲向辽河,可没等他们到达便被烧成焦炭,一阵阵刺鼻的焦肉味弥漫四周,令人作呕。
那凄凉的惨叫声、残忍的画面让人毛骨悚然。
宇文成独木难支,被杀退了回来,双方再次陷入苦战。
短短半个时辰不到,两万冲阵的精锐府军便折损了一万余人,虽说这只占了二十万府军的皮毛,可这也只是渡河之战。要知道高句丽最擅长的乃是守城,后面的辽东城、新城、盖牟城、安市城……每一座城都是高大的坚城,若照这个伤亡,只怕不用到达平壤城,精锐府兵只怕就损失殆尽了。
见久攻不下,府军又伤亡惨重,杨广也坐不住了,命人搬来牛皮大鼓,亲自擂鼓为将士们助威。
“陛下在河对岸看着,将士们冲啊,为了你们的荣耀!”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右武卫大将军王仁恭两位老将军须发皆张,各持着一根长槊顶着箭雨冲在最前面,死在他们槊下的敌军将士不计其数。
但他们身边的战友也在火箭雨中一个一个倒下,往往一队数百人的兵马冲上高滩,被击退后活着回来的将士只剩数十人,九死一生。
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在自己身旁倒下,薛世雄老将军心痛欲裂,即便他经历过无数场血战此刻也忍不住虎目含泪。但他咬着牙,压下满腔的悲痛,化为力量,一根长槊漫天挥开,再次前冲,在火海中愈战愈勇,动作却一点一滴慢了下来。
眼前有些模糊了,他只能隐约看见几十名高句丽士兵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连他们的面容都看不清。
薛世雄知道那是体力透支过度的缘故,他年近古稀,不再年轻,这是他第三次征辽,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儿媳妇刚产下一双儿女,是对龙凤胎,他还未来得及抱在怀里好好疼爱,皇帝陛下征辽的圣旨便到了门口,他二话不说披上铠甲跨上战马便去了军营。皇帝陛下对他有恩,士为知己者死,这次他或许真的要如愿了。
他唯一的遗憾便是未能抱一次那对孙儿。
就在薛世雄绝望之际,耳边突然传来一声长啸,前方的高句丽士兵惊恐地四散开来,竟然放弃前来围杀他。
他抬头望去。
远处,高句丽中军阵营已经乱成一团,其中一飞骑在高句丽阵营中横冲直撞,马上一银甲蓝袍的骑士挥舞着一双巨大的金锤,他冲到哪里,哪里便响起一阵哀嚎,同时倒下一片尸体,血浪飞溅,场面极为血腥。
辽河西岸一处高坡上,如意公主杨梦琼和她的一众姐妹们个个身着戎装,骑在马上向辽河东岸眺望。她们亲眼目睹英勇的将士们浴血奋战,冒着箭雨向敌军发起冲锋,最后一**倒在火海和血泊中,那一张张英勇无畏而又透露出绝望的面庞深深地震撼了她们。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