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头慢慢升上中天,在这段不算短的时间里,步军军阵接受了四次攻击,三万突厥大军轮番上阵,除了丢下一地的尸体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

    城下的乌龟壳越守越稳,突厥人每次进攻的伤亡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渐渐降低了下来,当然,随之降低的还有他们的攻势。

    这个情景看上去有点可笑。

    突厥人在面对这两千谨守城墙之下的守军的时候,竟然渐渐失去了取胜的**,可能如果不是他们各有顾忌,现在情形是应该先内讧一场再说的。

    将领们各怀心思。还怎么能指望麾下的士卒们卖命?最后一次攻势,在城墙箭矢射程之外就终止了。

    撤下来的兵卒们不以为意,将领们则陷入了又一轮激烈的争吵当中。

    这不像是一场战事,更像是一场闹剧。

    当你在战争中变得漫不经心。视敌人如无物的时候,战争很快就会让你明白,这样的行为到底有多愚蠢。

    正在很多突厥兵卒掏出肉干儿,解下酒囊,准备填一填肚子。甚至有的人已经回去营内,宰杀羊只,为将军们准备午饭的时候。

    黑压压的骑兵在他们北方出现了。

    恒安镇军骑军,奇迹般的,又如此的顺理成章的在云内城北门之外完成了集结,并进入了攻击状态。

    攻击应该更早一些来临,但突厥人拙劣的表现,让这支骑兵大军的时间非常的富裕,而且,他们竟然还得到了突袭的光环加成。

    这显然是不大不小的一次奇迹。

    这本不应该生的事情。却得益于突厥人的懒散和轻敌,让这一切顺利的成为了现实。

    惊呼声中,好像在一瞬间,惊慌便开始在突厥人中间蔓延开来,无数的骑兵策马而来,旌旗在他们头顶烈烈飞舞,他们身上的半身甲反射着阳光,刺眼夺目。

    沉闷的马蹄声,瞬间便将惊呼尖叫的声音掩盖了下去,因为当他们出现的时候。便已经进入了完全的攻击队形。

    他们快的涌动着,蔓延着,就像一片阴影一样,铺开在大地上。

    万马奔腾。如破闸而出的洪水般宣泄而来。

    毫无防备的突厥大军就像婴儿般,象征性的挣扎了一下,便被洪水彻底淹没了。

    没有什么箭矢开路,恒安镇军士卒们直接拔出了雪亮的钢刀,在疾驰当中,就像练兵的时候一样。 ‘将一个个的像木头一样的敌人砍翻下马。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松懈的敌人和待宰的羔羊没什么分别。

    九千余恒安镇军骑兵,对三万突厥大军,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歼灭战。

    潮水般的彪悍骑军纵横过后,人马尸体狼藉于地,血腥的味道还未升腾而起,战事就迅的结束了。

    这无疑是恒安镇军成军以来,打过的最为简单而且轻松的一仗,当然,也是他们一次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战。

    三万突厥大军,几近全歼,能够逃走的人寥寥无几,六千余人躲开了恒安镇军的正面冲击,躲进了他们的营寨当中,在之后象征性的反抗了一下,便成为了恒安镇军的俘虏。

    收获还算不错,三万大军的补给总归不会太差,缴获最多的,当然还是战马,看着一群群的战马被将士们像宝贝一样收拢起来,李破感觉到自己的头非常的疼。

    云内的战马太多了,和突厥人打仗就是这点不好,每次胜利过后,都能收获一群群的战马。

    而且吧,不到万不得已,还不能吃马肉。

    任何一个骑兵都明白一个道理,当马肉入口之后,你骑上战马作战可能就和找死一样了。

    他们自然不懂什么生物学知识,但却知道,马匹不会跟吃过马肉的人太过亲近的道理,这和吃过人肉的人,不管别人知不知道,都会自觉不自觉的疏远他一样。

    这一战只进行了半天时间,恒安镇军伤亡四百余人,轻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多数都集中在陈圆和尉迟信率领的步军当中。

    步军,在恒安镇军中的地位很尴尬,因为战马很多,李破和领兵校尉们,都一力将恒安镇军打造成了一支骑兵劲旅,成果也比较显著。

    可要扩张的话,光骑兵可不成,这里到底不是草原,到处都是坚固的城墙,没有步兵的辅助,骑兵只能进行劫掠。

    就像突厥人南下一样,他们往往都会受挫于一场场攻城战。

    随着一队队的俘虏被押往城内军营看管,战场上响起了庆祝胜利的欢呼声。

    不管有着怎样的前因后果,对于恒安镇军而言,这都是一场大胜无疑。

    军卒们开始眉开眼笑的在军官的命令下,清点缴获,通守府司马苏亶暂时充任了马邑功曹参军,给将士们录功之余,也在想着这些功劳该怎么奖赏。

    李破也很忙,在战后立即命人四出查探动静,如此轻易得来的胜利,让他的疑心也来到了顶点。

    他只是简单的命令尉迟恭,步群两人主持打扫战场,帮着苏亶记录缴获,功劳等等善后诸事,便转身入城,命人立即从俘虏中挑选将领军官,统统带到他们的面前。

    高级军官并不多,而这种杂牌军想要找出几个显眼儿的来着实也不太容易,当然,有名有姓的家伙也差不多都死在了乱军当中。

    被送到他面前的头一位,其实还是让李破惊讶了一下。

    这人虽说盔歪甲斜,披头散的看着很是狼狈,可那股比较独特的气质还是让李破眼睛亮了亮。

    不用问了,这位不是别人,正是统领三万突厥大军的领兵将军,张书杰是也。

    这么细皮嫩肉的家伙,在粗野的突厥人中间,自然和鹤立鸡群差不多,一看就知道是地道的突厥贵族。

    张书杰很幸运,当然,幸运这个词儿可能不太恰当,读过书的人,除了那些读傻了的书呆子之外,其实都很聪明,因为智慧这个词儿和你读过多少书本是直接挂钩的。

    虽说他的聪明劲儿并不能让他带领那些将军们取得胜利,可在逃命方面,那些一脑子浆糊的将军们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如他来的聪明。

    当北边出现了无数骑兵,并疾驰而来的时候,他没像那些将军们一样,跑去跟部下同生共死,或者干脆带人掉头逃走,他所处的位置,也不可能回去营寨。

    于是,在当即确定了要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他带领着忠心的扈从们,直接冲向了城墙方向。

    这显然需要点勇气和比较准确的判断,幸运之神也从来很眷顾这样的家伙。

    于是,他顺利的成为了隋军的俘虏,留下了自己的性命。

    不过,显然他受到了很大的惊吓,本就比较白皙的小脸儿直到现在也苍白的和死人差不多,眼睛乱转着,却没一点焦距。

    用亡魂皆冒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当他见到了李破的时候,仿佛见到了魔王般哆嗦了起来,一下就趴在了地上,可能他拜见突厥可汗的时候,也从来没这么恭敬过。

    因为他行下的礼节,在突厥人这里是祭拜神明所用,标准的五体投地。

    现在满腹狐疑,弄的都有点神经衰弱了的李破,被他逗的呲牙笑了笑,心说,突厥人中的汉人,就是这么一副鬼样子吗?

    这就是带领三万突厥人来犯的领兵将军?一个胆小如鼠,丢尽了祖宗脸面的汉人?

    (这一战没什么好写的了,描写了几章,已经够多了,至于说什么灌水不灌水的,阿草也不在意,写作节奏阿草把握的一直不是太好,也是受到诟病的原因。

    可阿草功底就这么深了,想要攀爬一下高峰,和其他作者没区别,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条转变成彻底的小白文,把更新度提上来,第二条呢,就是换题材,现在阿草走的勉强算是第三条路,换风格,至今为止,大部分书友应该还是满意的,不满意的也没办法,阿草的能力有限,没法达到你们要求的高度,嗯,多谢书友们的支持,不论满意的还是不满意的,只要订阅了,哪怕一章,就都是阿草需要感谢的人。)(未完待续。)xh:2182o413
………………………………

第289章惊喜

    在李破这里,对读书人向来都会受到一定的优待,虽说这年头的读书人很不合他胃口,可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知识代表着什么。‘

    在很多时候,它比刀枪更管用。

    所以,他并没有直接砍下卑躬屈膝的降人的脑袋,而是给予了他一定的礼遇,并耐心的安抚了对方的情绪。

    很简单个事情,问问对方的来历,在突厥人中间曾经担任怎样的官职,尤其是这还是位汉人,那就更好说了,他也是汉人嘛。

    还别说,他们的谈话并不缺乏新鲜感。

    高昌国王族的后裔,突厥人中间的汉人家族,都让李破有一种历史迎面而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甚至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而在闲聊一样的交谈当中,张书杰也终于渐渐平静了下来。

    这位貌不惊人的隋人将军,在他眼中的形象也慢慢变得鲜活了起来,和那些暴躁残忍的突厥贵族很不一样。

    先,这也是一位汉人,当然,汉人这个称呼,在南北两国中都是一个被日渐遗弃的名词。

    当然了,突厥人中间尤其明显,他们中的很多人差不多已经忘记了,那个将匈奴人赶的狼奔豕突的强大帝国。

    而南边的大隋,虽说一直在努力传承着汉民族的文化,可也不怎么愿意接受这种传承所带来的副作用。

    所以,大隋乃至于之前的那些诸侯,都一直有着比较奇怪的现象,下层百姓当中,汉胡混杂,却没什么人愿意大方的承认自己是汉人后裔。

    而在上层建筑中,贵族们却偏向于和汉人门阀通婚,也很喜欢标榜自己家的衣冠礼仪传承有多久远,嘴上却欲说还羞,弄的好像新娘子入洞房一样羞答答的欲拒还迎。

    可真正的汉人家族,多数聚于江南。‘没办法,北方战乱日久,底蕴再深厚的汉人族群,难免也要跟胡人通婚融合。

    只有那些立足于江南烟雨之地的汉人门阀。才能真正做到血脉纯粹。

    可惜,这对你来我往的吞并战争,并没多大用处,衣冠世家的美名,并不能帮助他们获得战场上的胜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家族都渐渐变得越保守和顽固了。

    当然,张书杰不会想那么远,他现在只知道,同为汉人,应该会好说话一些,而看这个样子,也没有性命之忧了。

    其次,这位看上去很随和。此时大战方过,张书杰却很难想象,是这样一个人,率领着守军,击败了他的三万大军,就好像别人一看到他,也不怎么相信他能率领数万大军一样的感觉。

    嗯,降人总是会给自己找些乱七八糟的理由来进行心理安慰和暗示,所以这些也就不用怎么多说了。

    此时此刻,张书杰能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虽说谈话并不生涩,也很顺利,以张书杰的口舌,也能将一些事情说的明明白白。可让李破失望的是,收获并不多。

    他只是确定了一点,这场胜利并不值得雀跃,甚至价值上都不如那一次他带兵与数百突厥附离子一战,得来的东西多些。

    他已经闻到了浓浓的危险味道,可风险总与利益并存。且时刻都散着诱人的味道。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也不用李破多想了。

    之后传回来的探报,应该不会出乎他意料之外,周围不会有太多的现。

    突厥人开始动脑子,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李破相信,在北边儿或者南边儿,甚至是东边儿的什么地方,一定会有一支突厥精骑在等着。

    前提应该是,恒安镇军离开云内。 ‘

    这样的陷阱,太粗糙了一些,或者说,突厥人会认为在马邑郡城危急的时候,恒安镇军会援救郡城?

    可话说回来了,明白归明白,却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恒安镇军今年的处境很是不妙,面临的选择也不是那么多。

    一个是安静的等待突厥人退兵,一个……怕是又得拼命了。

    李破在见过张书杰之后,没再询问其他的降人,他需要静静的想一想,然后做出判断和决定。

    到了此时,他反而不那么着急了,战争就是这样,急不来,而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决定很多人的生死,更需要慎重考量。

    ……………………………………

    而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中。

    唐国公府邸的一处侧门,一个披头撒,衣衫褴褛的汉子,敲开了唐国公府的门户,嚷嚷着自己是唐国公府的亲戚,现在落难来投。

    看门人表现的很镇定,问了两句就找来了管事之人。

    唐国公府的穷亲戚自然不少,可混的这么惨的也是少见,当然,肯定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唐国公府邸这儿讨便宜。

    每年不说别的府邸如何,唐国公府送交长安令属衙的泼皮无赖,也不会是一个两个,真真假假的谁也说不清楚,最后就只能用板子来说话了。

    今天这人看上去就挺像骗子的,可人家还就是唐国公府的亲戚。

    “俺叫李破,字定安,俺不骗你们,那个……那个……伯父曾带三娘子路过俺家,三娘子还要唤俺一声兄长呢,那会儿她看俺好,就送了俺一把匕防身,你们看……就是这把……”

    管事的拿过来一瞧,得,也不用再多说什么了,就这把匕,就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物什。

    李破李定安?还真没听说过,可唐国公府的亲戚多有牛毛,谁又能说的全呢?

    幸好,三娘子就在府中,事情也就简单的多了,什么人也别想混赖过去。

    此时,李秀宁正在房中弹琴,自从柴绍来过之后,她便一直呆在了唐国公府中,哪儿也不去了。

    柴绍之后又来了几次,她总能找到合适的借口留下来。

    长安城中对唐国公李渊不利的谣言越来越多了,可是混杂在外间战乱的消息之中,也很难引起太大的波澜。

    李秀宁也拜访了几家府邸,和一些亲近的长辈说了说,可惜,她年龄太小,父兄又都远在晋地,和朝中这些老奸巨猾的人打交道,可听不到什么准话儿。

    可以说,她的努力收效甚微。

    前些时,父亲的家书却是到了,李秀宁仔细的看了一遍,也没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反而是回来的人,告诉她安守府中,莫要生事云云。

    这么一来,李秀宁立马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静观其变而已。

    之所以未曾带来什么口信,书信中也没写什么有用的东西,估计是怕路上出了什么变故罢了。

    这里面自然很有些让李秀宁伤心的地方,可她也明白,相比父兄们的男儿事业,长安城中的区区女流们,实在算不得什么。

    这天下间,能让父兄顾及的女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她的母亲窦氏,可惜,母亲已经故逝……

    至此,晋阳能派人来长安接应的一丝希望,也就此断绝了。

    因此她能做的也就颇为简单了,老实的呆在府中给别人看着,争取多拖延一段时日,说不定事情还有所转机。

    而真要是有所变故,唐国公府中这些妇人女子,结局之悲惨,李秀宁不敢想象。

    忧心如焚,却只能故作镇静,这种煎熬对于一个少女而言,已经不算是什么磨练了,而是有些残酷。

    当然,对于自身安危,李秀宁到不用担心太多,唐国公嫡女,窦氏的外女,东都柴氏的媳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轻动的了的,就算她引颈就戮,也没几个人敢下这个刀。

    无疑,现在的李三娘子,就是唐国公府的中流砥柱,现在,这个出嫁女在府中说出来的话,比谁都管用。

    唐国公府女人的强势在京师其实也挺有名,从李秀宁的祖母独孤氏,到他的母亲窦氏,都曾是名满长安的绝世女子。

    有了这样的传统,再出个李三娘子也不算什么,在这风雨飘摇之际,府中人等也就一下找到了主心骨儿。

    李秀宁也表现出了相应的大度和魄力,这些日子将府中一些女子放出了府门,只要是家中在长安有所依靠,也愿意回去的,不论主仆,她都痛快的放了行。

    至于之后这些人会不会受到牵累,难逃一劫,那就不是她能左右的了的了,看的是她们的家族有没有那个实力,在大难临头之际,护不护得住她们。

    由此,府中人丁渐渐冷落下来,李秀宁也自觉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也能看看书,弹弹琴,来缓解一下心中的压力了。

    当她听到禀报,说一个叫李破李定安的亲戚寻了上门儿,她按在琴弦上的手当即就狠狠的抖了抖,拨出了一串的杂音,这一刻,她的心情很难用言语来形容。

    人只有在最无助的时候,才能真切的体会到一些东西的可贵。

    于是,她的贴身丫鬟差点被她吓傻了,只见这位素来雍容典雅,可敬可亲的女主人摩挲着那把匕,眼圈红的那叫个快,然后……

    (然后下一章再说,月票月票,双倍月票了,大家多余的月票不现在投,还等什么投?)(未完待续。)xh:2182o413
………………………………

第290章顺利

    唐国公府如今的顶梁柱,撩起裙角就飞出了屋子。8小 说‘

    当然,很快她又飞了回来。

    女人出门,梳妆打扮那是必须的,只要有讲究的条件,无论古今,很少有女人会在这一点上委屈自己。

    在被巨大的惊喜刺激的有点失态之后,李秀宁终于变得理智了起来,她头一个想到的是怎么才能更好的迎接远方来的客人。

    既不显得失礼,又不显得生疏,总要让人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才好。

    而且在她看来,这是传奇一样的情谊,豪杰重诺而轻生死,片语传书,千里来援,想到这些,少女的勇气顿时成倍的增加,巨大的幸福感也随之包围了她。

    精心打扮过后的少女,在正堂中见到了一个邋里邋遢的汉子,惊讶失望当中,差点没当即命人将这个“兄长”拖出去砍了。

    好在,巨大的失望感笼罩下的少女,还没到疯的地步,屏退众人,有点恹恹的坐下来,憋气的问了一句,“你就是李破李定安。”

    汉子站直了身子,敲打了一下胸膛,躬身道着,“小人姓胡,受令前来长安,将主说了,他不克分身,便命咱们来听后娘子差遣。”

    最后一点希望也没了,那个朋友是真的没来,李秀宁定了定心神,终于不再这个上面纠结什么了。

    “怎么不见辛九?”

    “辛九在城里,可府中周遭人多眼杂,没敢让他过来。”

    “带了多少人来?”

    “五百人,皆为军中精锐,咱们日夜兼程赶过来,本应到的早些,可路上得绕开城池,耽搁了不少时候,进长安也费了一番手脚……所幸还不算晚……”

    五百人?李秀宁顿时惊了惊,人数听上去不算多。 ‘可这里是西京长安,五百如狼似虎的边军悄然入城,刺王杀驾差不多都够了。

    之前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所引起的失落感,顿时烟消云散。

    她扬了扬细长的眉毛。“来之前……李将军说什么没有?”

    胡大偷眼再次瞧了瞧这位,心里不停的撇嘴,屁股不够大,身板不够壮实,就是长的好看了些。住着这么大的府邸,也不知用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哼哼,那位准定是看上了人家的权势,一对儿的奸夫****。

    心里不停的诋毁,嘴上却恭敬的道着,“将主说了,要是三娘子少了一根寒毛,咱们就不用回去了,将主还说。到了这儿,就全听您的吩咐,除了您的安危,其他一概不需理会。”

    李秀宁心里砰砰直跳,努力的定了定神,才没让灿烂的笑容扩散在脸上。

    “如今人都在哪儿?”

    “大多去了城南的人市,已经占了几片地方,那里人杂,没人敢问咱们的来历,咱们在周围转了转。看见一个废宅,李校尉已经命人把那儿占了,也好就近照应,咱们是这么打算的……”

    “小人上门认个亲。过后到人市买些人入府,然后来去之间也就方便了,您看……”

    呀,考量的还挺周全,李秀宁心神大定,最后一点顾虑也放了下来。来的要都是些敢打敢杀,不知轻重的军汉,她还真要思量一下。

    而这会儿听他们如此谨慎,也就彻底放心了。

    “好,就按你们说的做吧,可我也要叮嘱你们几句,听不听的全在你们,我一个女流之辈管不了那许多。”

    “您尽管吩咐,若有谁违令不遵,咱们一定提头来见。”

    “既然如此,我就说两句,一来呢,不要太过招摇,都是晋地来人,口音什么的都不对……你说是不是?”

    胡大琢磨一下,没好打击人家,一路上,大家伙儿可都在学关西腔儿,不很难学,现在大家伙也学的七七八八了,除了几个笨的无可救药的家伙,反正大多人乍一开口,你别想听出来他们是晋人就对了。‘

    而且,大家又没疯,提心吊胆的来了长安城,还要有人敢于生事,那简直就是在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