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游骑传回来的消息越来越多,可狡猾的敌人分散开来,只要出击,很可能会将谨慎的猎物惊走,而非是捉住他们。

    显然,阿史那思云也在面临着选择。

    是现在分兵出击,还是再耐心的等一等,等敌人离开巢更远一些。

    时间在阿史那思云的犹豫中慢慢流逝。

    这个时候,决定战事走向的,却是一个偶然。

    当尉迟恭率军前行的时候,很偶然的机会,斥候搜索到了一群山民。

    在马邑这个地方,所谓的山民其实和盗匪无异,而靠近云内的武周山上的山民,差不多就和云内人口中的西山贼了,和东山贼相得益彰。

    不管这些山民平日里做的什么营生儿,暴露在大军之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更何况,此时大军正在搜索敌踪,也是军人们最为焦躁敏感的时候。

    一场追逐过后,逮住了几个男女。

    双龙沟。

    这是山民们为求活命,而说出来的一个地名,离着武周寨不算远的一处绝谷,山民们正在知道了那里有大军进入,才在向东走,想要避开战乱。

    打听了一下那里的地形,尉迟恭随即狂喜。

    一处绝谷,任何一个有脑子的将军,都不会率军驻扎的绝地,而突厥人偏偏漫不经心的选了这么一处地方。

    他们在隐藏行迹的时候,恐怕从未想过,有人能在这里攻击他们。

    当然,不管是自大轻敌也好,是只有这么一处地方能容纳大军躲藏也罢,反正尉迟恭觉得,要是几个山民所言属实的话,这简直就是老天爷送给恒安镇军的战机。

    而此时,一个优秀的将领的素质,也在尉迟恭身上显露无疑。

    他并没有就此兴高采烈的带兵去跟大军汇合,也没有急着想要先拔头筹,立下功勋,而是一边命人带着一个山民向李破传讯,一边率军继续缓慢前行。

    这显然迷惑住了阿史那思云的眼睛。

    此时,他已经差不多下定了决心,再等上一天,让这些隋军走的更往东一些,便可以出去围住他们了。

    当他有了决断之后,他的心情也随之轻松了下来,在账中和将领们痛饮了一晚,这个时候,他们甚至觉得,可汗让这两万五千精骑守在这里,有些大材小用了。

    当然,他们也都明白,围歼数千四处逃窜的骑兵,两万五千人骑兵不算多,想要击败敌人并不难,围歼他们才是最困难的地方。

    这其实和隋人围城之战差不多,兵力上的差距,是获得战果的关键,差距越大,战果才会越好,尤其是骑兵作战,更是如此。

    显然,阿史那思云并非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突厥将领,他很有耐心,在战争当中也并不暴躁,其实正是这种稳重的心性,才让他得到颉利汗的赏识,并倚为臂助。

    可在这一场战事当中,他的优点却一下变成了缺点,可见,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句话,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个晚上时间,不算长,可却决定了这支突厥精骑的命运。

    战争的偶然性,在这一场战事当中,几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然,当这种幸运的偶然发生的时候,你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成,不然的话,战机稍纵即逝这句话,才是这些偶然的最终注脚。

    在得到尉迟恭传讯的时候,李破的决断却是下的飞快,他立即传信给步群,陈三两部,令陈三继续率兵,在大军侧翼游走,步群部趁夜向双龙沟进发。

    接着便是刘敬升部,李破令其在神武左近游弋,清除突厥游骑,并突厥主力大军有所异动的时候,报知于他。

    一待入夜,李破率领六千骑兵,趁夜向前,很快便汇合了步群部,无数的斥候开始在前方哨探,一层层的截断突厥游骑去往双龙沟方向的路途,到了后半夜,大军已经悄然来至双龙沟十余里外。

    此时,突厥人还懵然不知,他们想要猎取的猎物,已经来到了他们的眼前。

    后继乏力了吧,今天的月票很不给力啊。未完待续。
………………………………

开个单章,呼喊月票

本来不想开单章,开单章好像影响均定,可觉着吧,双倍月票哎,一年也就那么两三次,现在月票榜这么凶残,咱也凑凑热闹。

    其实吧,也就一年前,一个月两三千月票差不多就是月票榜前十了,你再看看现在,我的天,月票榜前十都奔5000加去了,看着都让人特绝望那种。

    这是不是也算是月票贬值

    哈哈,既然贬值了,就都投给阿草吧。

    好了,五百字,剩下的以叹号补足。

    未完待续。
………………………………

第299章血战(三)

    “传令,全军下马,分两千人出来,在后面照料马匹。”

    “黄友。”

    “末将在。”

    “带你的人去砍树,越是粗壮越好,时间不多,拔你也得给我给我在半个时辰里把树拔出来。”

    “尉迟恭,罗士信。”

    “末将在。”

    “到了双龙沟,你们两个要带人死死守住谷口,放一个人出来,我唯你们是问。”

    “步群,带你的人上山,把所有的引火之物都带上,能不能把突厥人烤熟在山谷里,就看你的了,天明之后两个时辰,若还不能放火烧他娘的,你这个领兵校尉也不用干了。”

    黑沉沉的武周山,像巨兽一样趴伏在黑暗之中。

    前面地势渐高,丘陵也多了起来,实际上,已经大军已经进入了武周山麓的范围。

    恒安镇军的准备并不算充足,没有大盾重甲长枪,想要封住谷口,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伤亡。

    突厥人被困在谷内,那种困兽犹斗的反抗,一定会非常的激烈。

    所以,谷口一战,才是关键。

    当然,只要将突厥人堵在了谷内,那么恒安镇军的选择也就多了起来,稍稍遏制一下突厥人的突围攻势,完全可以在谷口放火,阻隔突厥人唯一的生路。

    可李破不想那么干,先要在谷口放火,火头烟气一大,会让恒安镇军少上许多的时间,也易生变故。

    这一战打下来,还要从容撤回云内,就时间上来说并不宽裕,一天一夜应该就是极限了。

    大军准备了一些时候,来到双龙沟出口的时候,天色已经朦胧了起来,眼见就要亮天了。

    双龙沟的谷口还真不大,李破瞧了瞧,立即想起了飞狐道上的黑风洞。之前听了山民的描述,李破还在想,数千人马能不能堵住蜂拥向前,想要突围而出的突厥骑兵。

    待得看到这个黑洞洞像是张开了一张嘴巴的地方。李破和尉迟恭之前想的差不多,突厥人这简直就是自蹈死地嘛。

    双龙沟之所以称之为双龙沟,便是因为这里形成了二龙戏珠一样的格局,龙头在山谷内交汇,据说那里有一汪泉水。正好像颗珠子一样定在龙头下方。

    龙尾在谷口收起,让这个双龙沟看上去更像个葫芦。

    一直以来,李破都认为,骑兵是最难被突袭的。

    只要斥候散开去,什么山谷啊,沟陇啊之类的地方,除非将领们脑子抽了,才会毫无防备的率兵钻进这样的地方。

    演义小说上从来都是佯败,然后钻进林子,峡谷什么之类的地方。然后就是伏兵大起,一战而胜。

    这些显然都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东西,不能深信。

    和突厥人打仗打的多了,他觉着突厥人就比较没脑子,可人家行军也是游骑四布,很难偷袭得了他们。

    嗯,当然了,没脑子的突厥人确实经常钻进设好的圈套,可像如今这样,自己选了个这样的地方等待敌人找上门儿来的情景。还是头一次见。

    而这个时候,战争的节奏就不用讲究太多了。

    横七竖八的树木被扔在了谷口,突厥人想要纵马而出,他先就得挪开树干再说。所以接下来,肯定是步兵的较量。

    事实早已证明,两条腿的突厥人,那都是菜。

    大军在谷口排开了一层层的阵列,兵卒们左手握着圆盾,右手拿着钢刀。静静的等候在黑暗中。

    一群群的弓箭手,混杂在其间,将一根根箭矢插入地面,以便用最快的速度拔取出来。

    一队队的恒安镇军兵卒离开队伍,从谷口两侧爬上山脊。

    此时,动静已经不算小了,可估计是谷内驻扎的突厥人太靠内了,竟然还是无所察觉,一直没有什么动静。

    人是没动静,可谷内有着成群的战马,动物的痛觉要比人灵敏的多,此时已经开始骚动了起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开始在谷内回荡。

    惊醒过来的突厥人越来越多,熟悉马性的他们,一边安抚战马,一边打量着周遭,想看看是什么东西惊扰了马群。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依旧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处于牢笼之中了。

    当然,这种漫不经心的情形很快就变了。

    当领兵的阿史那思云,被卫士叫醒的时候,整个突厥人设下的营地都沸腾了起来,巨大而又杂乱的声音在山谷中爆发了出来,产生出一连串的回音,震的人耳膜生疼。

    这还真是一个比较瓷实的闷罐头。

    在乱七八糟的叫嚷中,刚刚醒来的阿史那思云终于意识到了当前的危机。

    该死的猎物没有等待他去射取,或者掉头逃窜,而是朝着猎人呲开了牙,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隋人的恒安镇军悄无声息间,已经占据了谷口,将他们完全堵在了谷内。

    明白了这一点,阿史那思云带着满心的寒意,像猎豹一样冲出了帐篷。

    不用他传令,突厥将领们已经陆续出现在他身边,他们和士卒一样,充满了愤怒,却也带出了恐惧。

    他们自然也都明白,被人堵在这样一个地方,后果到底有多可怕。

    谷口处的战事,爆发的突然而又激烈。

    突厥精骑之所以为突厥精骑,和中原帝国的精兵劲旅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相通之处的,这种相通之处在处境艰难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

    他们充满了勇气和搏命厮杀的战斗意志。

    当然,中原的精锐表现各不相同,他们在进攻和防守上,都会有自己优劣之处,甚至于主将的性格也会影响一支精锐军旅的表现。

    而突厥人大体上却一样,他们的精锐都充满了进攻。

    当他们发现谷口被隋军堵住的时候,根本没用将领们下令,或者进行督促,一些突厥兵卒便自发的冲向了谷口,为大军打开胜利之门做出了牺牲和努力。

    他们在低级军官的率领下,放弃了战马,徒步涌向出口,翻过隋人设置的障碍,呼喊着天神的名字,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勇气可嘉,可换句话说,即便是突厥精骑,也缺乏有效的指挥体系,那就更别谈什么森严的军事纪律了。

    这种进攻,再是疯狂,也不会放在恒安镇军这样久经战阵的军旅眼中。

    在不断传到各部的军令之下,恒安镇军有条不紊的放出了一大群突厥士卒,接着箭雨便从军阵中升起,落向谷口后方,将一排排拥堵在谷口处的突厥人射倒在地,截断了他们的后援。

    接战当中,雪亮的环首刀和突厥人的弯刀几乎同时挥舞了起来,喊杀声中,两族战士终于进入了近身搏杀的阶段。

    在太阳露出第一个笑脸的时候,让鲜血染红了这里的土地。

    可笑的是,两支都可以称之为精锐的骑兵劲旅,在这里竟然都放弃了马匹,变成了步兵在相互厮杀。

    恒安镇军的军阵岿然不动,后面以及左右两侧的将士对厮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直保持着军阵的完整性。

    无数身影在短兵相接中倒下,鲜血渗入土壤中,迅速的滋润着干涸的地面,在春雨未曾到来之前,先让这里的草木解了解渴。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足有半个多时辰,突厥人用无数的生命,验证了堵住谷口的隋人军伍的坚硬程度。

    突厥人的尸体从谷口一直蔓延到恒安镇军军阵之前,熏人欲呕的血腥味渐渐浓了起来,厮杀声和惨叫声充斥于山谷上空,来回激荡,震耳欲聋。

    当然,这只是开胃菜,两万五千余突厥精骑驻扎在这里,他们拥有着人数上的优势。

    而在他们发觉掉入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境地之后,突厥战士的野性和求生被完全的激发了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手段也多了起来,进攻显得更加的犀利而有效率。

    箭矢顿时成为了空中的主角,黑压压的好像乌云一般在空中穿梭,连初晨的阳光好像都被遮蔽了。

    突厥人的身影,连绵不断的冒出来,他们好像将谷口变成了一个泉眼,永远有泉水从中冒出。

    恒安镇军的伤亡也在逐步增加,可突厥人的攻势再是疯狂,再是不遗余力,此时也改变不了地形上的劣势,他们根本无法利用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形成致命的攻击。

    一个披头散发的大汉灵活的翻过障碍,混杂在进攻的人群当中,撞在军阵上,生猛的连杀数人,第一次突破了前排军阵的阻击,让突厥人爆发出一阵呼喊声,纷纷随在他身后,想要撕开恒安镇军的军阵。

    李破站在一处小丘之上,冷冷的盯着那里,并不担心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勇猛之士能改变这里的战局。

    战事刚刚过去一个多时辰,应该还不到决胜负的时候,突厥人应该还能表现的更为优秀一些,而非是靠着什么个人勇力,来打开僵局。

    “传令下去,各部箭矢消耗的太多了,让他们省着些用。”

    “砍树的人呢,让他们再快些。”

    “这一阵下来,让前面的人轮换一下。”

    “步群干什么吃的,到现在还没动静,派人去给我问一问。”

    有条不紊的传下军令,一个披着铁甲的高大身影出现在了缺口处,怒吼抡起比别人大了一号的钢刀,一刀荡飞了突厥大汉的弯刀,第二刀横斩而过,将突厥大汉斩为两截。

    罗士信,一个在战场上凶狂如猛虎的家伙。未完待续。
………………………………

第300章血战(四)

    短短的两个多时辰,数千突厥人便倒在了双龙沟谷口处。

    突厥人在大量的失血,最为勇猛顽强的突厥战士,纷纷战死在了这里,他们中很多人,甚至于都来不及射出一支箭矢,向敌人挥舞一次弯刀。

    这样的战事,是他们在南下之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可以说是西方颉利汗账下最为精锐的骑兵劲旅,纵横大漠,来去如风。

    曾经让铁勒诸部的叛军闻风丧胆,也曾经让西域的国王低头俯首,更曾让西边儿的那些同族们胆颤心惊。

    他们旗帜所至之处,敌人无不望风披靡,铁蹄过处,所有的一切都化为齑粉。

    可在这里,他们的鲜血在肆意的流淌,他们的尸骸狼藉于地,甚至来不及收敛,往日的荣光,正在迅速的离他们而去,显然他们来到了一处,天神无法照耀的地方。

    他们的尸体将堵在谷口处的树干都遮盖了起来,并渐渐将谷口处垫高,形成一座令人惊悚的“小丘”。

    恒安镇军军阵之前,也是血腥满地,横七竖八的尸体倒卧在这里,让春风当中充满了腥臭的气息。

    战争的丑陋,在这里毕现无余,而战争同样也让男儿们血气贲张。

    突厥人在付出了大量的伤亡之后,终于认清了现实,这样硬拼下去,会让他们流血至死,也别想冲破外面隋人厚实的军阵。

    更让他们恐惧的是,两侧高处,开始出现了隋人的身影,他们在砍伐树木,堆积野草,放火的意图简直是昭然若揭。

    突厥将领们终于惊慌的意识到,他们选择在这里躲藏,到底有多愚蠢。

    绝望的情绪开始在突厥人当中蔓延,而绝望这种情绪往往能催使有胆量的人爆发出更大的勇气。

    突厥人攻势暂缓。

    突厥贵族们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下。都觉得爬上山壁更为艰难,不如集中全力,在卑鄙的隋人放火之前,突出谷地。

    他们的决定无疑是明智的。当然,在这种绝境之中,如果说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有突围而出,顺势击败敌人的想法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只剩下了能带兵冲出去这么一个目标了。

    智慧也终于在强者为尊的突厥将领中间诞生。

    他们也终于不再顶着隋人的箭雨,想要冲破前面的军阵了。

    一队队的突厥战士顶着圆盾,开始清理谷口处的尸体,随后便弄来一根根绳索,系在树干上,他们想要先将谷口处的树木都拖进谷内,再用骑兵为大军打开突围之门。

    可狡诈的敌人根本不给他们一点的希望。

    箭雨都停了下来,一队队的隋人同样顶着圆盾,抬着一根根比之前更为粗大的树干。将谷口堵在严严实实。

    这种你拉我添的游戏,隋人玩的不亦乐乎,他们也很愿意这么陪着突厥人玩下去。

    可对于突厥人来说,这时候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此的珍贵,他们浪费不起,他们不要命的向谷外射出箭矢,可却收获寥寥,谷口处的地形,让他们的箭矢大多数都飘飞到了远方。

    日上中天,马邑郡的旱情越来越明显了。春风中都没有了以往一应具备的温润。

    暖洋洋的日光照射下来,却根本无法驱散这里的凛冽杀气和人们暴虐的情绪。

    突厥人等不下去了,他们再次尝试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对话。隋人劝降的声音此起彼伏,可都被他们当做了耳旁风。

    他们是金狼旗下最为忠诚的战士,不会做任何人的奴隶,也从来都视战死为荣耀。

    无疑,恒安镇军对着的这支突厥大军,正是突厥汗国最为中坚的力量之一。他们中间充斥着突厥显贵的名姓,这些名字,也许会被人玷污,可绝对不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谷口处的战事,猛然间便进入了白热化。

    突厥人的攻势再未停止,勇猛的突厥将领开始亲自带领部属,依次向谷口外的隋军发起了决死一般的冲击,再也没有人后退一步。

    他们倒卧的方向,都是向着谷口的,层层叠叠,前赴后继,同时,也将这里彻底变成了血肉屠场。

    杀的浑身是血的罗士信和尉迟恭被其他两位领兵校尉换下,连番血战之下,他们率领的两千士卒,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

    两个身强体健,也是如今恒安镇军中最为勇猛的家伙,也都杀红了眼睛,来到李破面前复命的时候,看上去整个就是两个血人儿。

    此时,恒安镇军的军阵在慢慢后退,好像已经支撑不住。

    这让突厥人爆发出了更加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不要命的在这个严密厚实的军阵上撕咬着,想要打开一个缺口儿。

    陷入癫狂中的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一直成一个弧形围住谷口的隋军军阵的两翼,快速的收缩了起来,露出东侧一面儿大群的骑兵。

    马蹄声终于响起在战场上,这显然并非一个能让骑兵纵情疾驰的地方。

    可骑兵面对步军时,那种破坏性的效果,依旧存在。

    恒安镇军的骑军进行了一次短途冲刺式的攻击,狂风扫落叶一般从谷口横扫而过。

    漫出谷口的突厥人,被这样的一次攻击一下打蒙了。

    骑兵纵横而过,无数身影被撞飞出去,踩踏在地,一片片的钢刀狠狠下斩,将突厥人一排排,一堆堆的斩倒在地,惨叫声,夹杂着钢刀入肉以及骨骼折断的声音,甚至盖过了马蹄声。

    一蓬蓬的鲜血喷洒出来,在阳光中闪烁出妖异的光芒,然后落在地上,染在骑兵的身上,让这场战事终于迎来了最为残酷的一刻。

    骑兵蜂拥而过,留在地面上的,全都是支离破碎的尸体,让这里看上去更像一处鲜红的沼泽,散发着异样的味道。

    突厥人的攻势猛然间便中断了,他们好像才想起来,他们所面对的同样是一支强大凶悍的骑兵军旅。

    当他们放弃了战马,徒步走出谷口的时候,他们便暴露在了骑兵的刀锋之下。

    恒安镇军低沉的号角声响起,步兵军阵砍倒了最后一些残敌,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军官;严厉的命令下,踏入了那块血腥之地。

    这些军卒大部分经历了很多的战事,但还是有不少人产生了不适,脚下黏腻腻的东西,持续的提醒着他们,让他们感觉自己正行走在去往阴曹地府的路上。

    不时有人呕吐出来,可还不等他们弯腰,就被他们的伍长,什长提打着麻木的向前迈动步子,努力的保持着军阵的队形。

    此时,轰隆隆的声音在山谷中连续作响,突厥人的惊叫声同样在谷中连续回荡。

    山谷两侧的山上,烟气弥漫,一根根被点燃的火把,扔向谷中,一颗颗树木,迸着火星子,夹杂着无数被点燃的蒿草被推入山谷当中。

    山丘上的李破,终于传下了最后的军令,点燃谷口一切能够点燃的东西,彻底封死突厥人的逃生之路。

    这简直就是另类版的火烧藤甲军,马邑郡的旱情,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缺乏水分的草木,以及谷中茂盛的植被,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