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人此时很想说一句,最好的消息就是你起兵北上的消息了,可到了嘴里,又咽了回去,而是笑着捶了捶胸膛,道了一句,“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坐在一起饮酒了吗”

    李破现在可是一点饮酒的兴趣都没有,一旦在如此情势之下出兵北上,那么之前需要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可他闻言还是哈哈大笑,“既然是朋友我们隋人有句古话说的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自然要喝个痛快。”

    这一晚,李破在内宅摆酒,宴请突厥来使。

    此时嘛,李破就不会大张旗鼓的告诉旁人,突厥人正在这里受到他热情的款待了。

    本来想让李碧相陪,毕竟都是女人嘛,可李碧不久之前受了伤,前些时在马邑喝的太多,再加上赶路,小病了一场,已经被他强制的禁酒多时了。

    李春和红眼珠儿两个,被他各打五十大板,都派去看宅门儿了。

    如今李家的女人也算是名声在外了,一个个都秉性凶悍,没人敢于招惹,看大门儿正好人尽其才。

    所以,他只能耐下性子来,自己来接待客人。

    女人酒量很不错,伽蓝公主也牟着劲想要将他灌倒,以证明这人根本不是什么英雄好汉,嗯,在突厥人看来,酒量小的男人,根本不算个男人。

    在这一点上,北胡的风俗一直保持的很完好,虽然他们酿制的酒一直很难喝

    可惜的是,李破的酒量不算太好,可也不是伽蓝公主这样的小丫头能比得了的,一杯杯的喝下去,李破无所谓的酒到杯干,喝的少女直接一头栽在了桌案之上。

    同时越来越浓郁的香气也在空气中飘荡。

    李破也就是多瞅了少女几眼,女人便笑着道:“王庭将有战乱,殿下说,先寄居于代州,要将军好好照看,待大事一成,再送回王庭,等待将军前去迎娶”

    李破笑笑没说什么,如此大事,不知要流多少血,死多少人,他不会天真的认为,一个少女的婚姻会在其中起什么大的作用。

    女人在雁门呆了两天,李破的问题也越来越仔细,也许让她感到有些难以招架。

    于是,很快就提出了离去的请求。

    随即,李破便派刘景和李鸦两人挑了几个护卫,作为自己的使者跟随女人一同回了突厥王庭。

    这两个家伙都是草原上生活过很长一段日子,作为使者不顶大用,可探听一下王庭的情势,应该还成。

    其实,最适合的人选是温彦博,派他去也会显得郑重许多。

    可温彦博的长相,实在不好在突厥王庭露面儿,再有,雁门这里也离不开他。

    李破的鬼主意终于开始实行了,两支商队进入了雁门,一支转道楼烦,一支去往云内,声势自然闹的不小。

    各种谣言也开始在代州三郡流传了起来,因为有意引导的关系,效果确实是不错,粮价正在缓慢下挫。

    如果是没有其他大事,李破自然会耐心的等下去,现在却不成了。

    这年头乱纷纷的,计划根本撵不上变化,战争才是这年月的主题,想要老老实实的经营一下基业,别说李破了,李渊都不成。

    这一年刚暖和一些,那位西秦霸王薛举就出兵攻扶风郡。

    可他还是晚了一步,多出了几个月时间的李渊,在冬天里,令李世民出兵讨汧源贼唐弼。

    这人让李渊痛恨的地方有很多。

    头一个,他拥兵十数万,拥立李弘芝为帝,离着长安太近了些。

    第二个才是重点,这人在李渊称唐王之前,就把他的爵位名号给抢了,自称起了唐王,这显然让李渊很是愤怒,李渊称帝之后头一个就想拿他来开刀。

    第三,这人更让李渊着恼的是,这人很迷信,长安曾经流传过童谣,说什么李氏当兴,于是乎,这位姓唐的家伙就立了李弘芝这么个傀儡出来。

    他折腾的挺欢,简直就是抢着在跟既是唐国公,又姓李的李渊作对一样,天生的冤家对头。

    更有意思的在后面,李世民率大军一到,这位竟然怕了,跟人商量了一下,毫不犹豫的宰了李弘芝,想要投唐。

    这个时候,李世民表现出了敏锐的政治嗅觉,根本没听其他人所言,接受唐弼的投靠,挥军攻打唐弼,一战之下,杀的唐弼所部大溃。

    唐弼带着残部,去投了薛举,薛举明显不如李世民精明,随即杀了唐弼,很是败了一下自己的人品。

    而当薛举率军来到扶风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严阵以待的李世民大军了。

    此时新兴的大唐竟是犹有余力,李渊命李建成率兵出潼关,将其势渐弱的李密揍了一顿,夺下了洛阳以西的一大片地盘,彻底打通了从长安经潼关到晋阳的道路。

    李密没有尽快攻下洛阳城的后遗症,一下就爆发了出来。

    他不但失去了西边的屏障,还被过路的宇文化及所威胁,王世充稳稳守住洛阳城,跟宇文化及结成联盟,连败李密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

第344章诡诈(一)

    五六月间,河南的局面只能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了。

    可以说,自从瓦岗军崛起,河南东部就乱成了一锅粥。

    瓦岗军以山匪起家,从翟让,李密,到下面的徐世勣,单雄信,以及后来投靠的裴仁基,邴元真,魏征,秦琼等人,竟然没一个想着收拢百姓,安抚地方的想法,几年下来,就将富庶的河南东部地区,打成了一片焦土。

    当然,这并不能说他们如何的短视,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李密,翟让等人都在朝着东都洛阳使劲儿呢,估计是在想着打下东都来再如何如何,而且,他们确实也不缺少粮草。

    所以,种田的也并不强烈。

    可东都坚城打了这些年,却一直没打下来,这给李密所部上下带来了无穷的困扰,连年征战,让他们自己也感到了疲惫。

    到了宇文化及领着江都骁果北上,攻击黎阳的时候,李密也感到难以支撑了。

    河南此时也就真正的成了四战之地。

    宇文化及虽说如今已是众矢之的,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可这只老鼠非常的强壮。

    他有江都之粮,又有号称大隋最为精锐的皇家骁果作为羽翼,裹挟而来的大隋臣子,也都是大隋的精英,虽然叛反不断,可还是有人为了性命着想,会给宇文化及出主意的。

    所以宇文化及兄弟成军十数万,凝聚力不怎么样,可声势着实不小。

    徐世勣谨守黎阳,不敢出战。

    而宇文化及又与东都内史令元文都眉来眼去,元文都随即上请皇泰帝杨侗,言宇文化及有归附之意。不如联宇文化及共击李密。

    此事一经提出,立即遭到了以王世充为首的很多人的反对。

    元文都存的私心,谁都能看的出来,这是想让宇文化及入东都,助其稳固权位而已。   说  ‘

    可这事儿别人可不会答应,不说元文都的私心。只说公义他就不成。

    宇文化及刚杀了皇帝杨广,作为儿子的杨侗就要收其入朝,这名声怎么跟人说呢

    元文都明显做了一件蠢事,这年头你和李渊,窦建德等扯上关系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可你跟宇文化及有了干连,可就太糟糕了。

    这里面的道理不用细说,别看杨广死前实已是千夫所指,骂名遍布天下。可谁都不愿亲手沾上他的血。

    尤其是宇文父子还深受杨广厚恩,那就更不成了。

    此时东都之内,文武群臣多已王世充,元文都两人为首,除此之外,还有五人显贵于人前,东都人称他们为东都七贵。

    元文都一步棋走错,立马就被王世充抓住了把柄。趁势可是剪除其党羽。

    元文都大怒之下,暗中与卢楚等人密谋欲杀王世充。而王世充军权在握,东都已无人可以挟制,所以走漏消息是必然的结果。

    王世充得知消息之后,立即率军并元文都等人,这一下,才真正的奠定了王世充在东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皇帝杨侗也就完全成了傀儡。

    随后,王世充转头便跟老对头李密示好,焦头烂额的李密闻弦歌而知雅意,顺势向东都称臣,解洛阳之围。率兵东去跟宇文化及接连大战。

    先于黎阳小挫宇文化及,又渡永济渠,在童山脚下,跟宇文化及决战一场,彻底把宇文化及赶出了河南。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天下大势对东都已经非常有利了。

    李密称臣,江淮杜伏威也上表称臣于东都,同时萧铣也有了归附之意,派人入朝东都。

    而被萧铣赶出荆襄的吃人魔王朱粲也来凑了凑热闹。  ‘

    河北的窦建德更干脆,撇开李密直接向东都请封,并借朝廷赐官之际,攻河间郡。

    不管他们的虚情假意,还是另有所图,实际上,都是大义名分在作祟罢了。

    此时很多人都认为,东都皇泰帝继承了大隋正统,是有着投靠意义的。

    局面一片大好之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王世充出昏招了。

    他想趁着李密损兵折将之机,彻底铲除这个老对头,于是出兵攻李密。

    这一下,吃相就太难看了,王世充的反复无常,其实在之前就很有名了,这会儿又是出尔反尔,于是,杜伏威直接就没了后续的消息,萧铣和朱粲接连称帝。

    东都没有王者气,那咱们还客气什么呢

    转瞬之间,东都已经有所好转,甚至于可以试着跟关西李渊抗衡一下的局面,就此瓦解。

    几个月间,河南这边儿便弄出了一连串尔虞我诈的戏码,让人瞧的是眼花缭乱。

    而此时的代州,其实也差不多。

    李破有了出兵北上的意图,立即便召集众人商量了几天。

    争论的很激烈,可在代州行军总管李破心意已决的情形之下,意见渐渐统一了起来。

    现在李破身边能够说事儿的人也有几个了。

    三个司马,一个长史,都是有主意的人,反而是军中将领们,都以李破马首是瞻,大有您说打谁,咱们就去动刀子的架势。

    这样的局面,不能说有多好,却也绝对不算坏,这年头紧握兵权的人,说话才能算数嘛。

    而且,李破自己也并非没有主见,当他下定决心领兵北上的时候,无论是陈孝意,还是温彦博,都不足以让他改弦更张,除非有着说服力足够强大的理由。

    显然,这两位虽有忧虑,可并没有劝这位改变心意的说辞。

    反而,两人深思一番之后,都觉着这次确实是彻底消除北方威胁的大好时机。

    作为妻子的李碧,担心更重一些,她怕的是北边儿的事情是个陷阱,而且,与突厥人争锋于草原,也必定有着无数的凶险。

    而王庆则是计算着粮草支用,只告诉李破,这一战只要目标明确,战事顺利的话,耗费的粮草对于代州而言,完全能够承担下来。

    而且,今年秋天的收获只要下来,在未来的一两年间,只要没有太大的变故,代州肯定是不会缺粮了。

    当然,几个人最为担心的一点,还是晋阳那边儿。

    如果李破率大兵北上,若晋阳趁机发兵来攻,守城肯定没问题,可今年的秋收怕是也就不用指望了。

    还有就是移民安置的事情,虽一直都在进行,可要是战事一起,很多事情也就会拖延下去,只能等待战后再行布置了。

    利弊之间,很难说的清楚这次出兵到底对还是不对。

    在这样一个时候,也确实需要一位心意果决的人主持大局,左右旁顾,犹豫不决的人很难在这样一个局面之下做出决定。

    当然,李破属于前者,从一个小小的恒安镇将,走到今日的地位,让他本就坚凝的心志,也越加凝练,大胆而不失谨慎的狡猾作风也越加明显了起来。

    尤其是说起打仗的事情来,李破从来都是当仁不让,这比让他治理代州辖地要轻松的多。

    实际上,在答应突厥来使出兵塞外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

    这第一仗,不是跟突厥人争强,打的就是晋阳的李元吉。

    他从军至今,不说每战必胜吧,却也少有败绩,不知不觉间,在战事上他已经养成了每战必胜的信念。

    所以,他根本没去后悔,不该拿下汾阳宫,引起晋阳的戒备和敌意。

    他只是想着既然有后顾之忧,那就在北上之前,先将后顾之忧除去。

    这也正是他要等上一段时日,再行出兵的主要原因所在。

    而在这个时候,什么李渊,李世民之类的名字,在他这里就都不好用了。

    六月初,刚刚下了一场小雨,北地夏天那些许的燥热便被赶的无影无踪了。

    代州行军总管府内宅的一处院子中,窦静负手而立,出身的看着窗外那在微风中摇摆的翠绿。

    在这里他已经呆了十几天了,茶饭不缺,酒肉俱全,服侍他起居的下人们也都毕恭毕敬。

    其他跨院中住着他的从人,来寻他说话的时候,也没人来阻拦。

    可你要是想出这一片地界,必定有跨刀的卫士兵卒出现,让你退回院中。

    开始的时候,窦静还有所鄙夷,既然不敢杀他,如此作态又有何用

    可不多时,他的扈从便来禀报,听下人说,代州出兵攻下了汾阳宫,当时窦静就惊了惊。

    再一深想,后背也出了一层冷汗,他出使代州没多久,代州就出兵了,他娘的这是怎么个说法呢

    是他窦静逼反了代州行军总管李破那厮

    于是,他立即想要求见李破,可没人搭理他,焦躁了几天,窦静心也凉了,回想了一下他与那位相见相谈的过程,他也不得不承认,他好像将人给得罪了。

    尤其是还给齐国公传话,想请这人去晋阳

    想到这些,窦静也是一阵叹息,回去之后获罪的话,好像也不冤啊,只是他还能回得去吗

    月票月票,阿草不太明白粉丝值怎么看,有人能教教阿草吗再有,到了月底了,阿草是别无所有了,榜单现在想进也进不去,三四千的月票,实在让人望而生畏,只求大家能多多订阅,到了能获得大神之光的时候,去拿一下,阿草的大神之光只剩下九个,太可怜了。
………………………………

第345章诡诈(二)

    此时,看似沉静的窦静,其实是一脑门的官司。し。

    来代州之前,他还在想着要借机看看李破其人,若其有虎狼之心,他回去晋阳后,一定要上书皇帝,增兵晋阳,除了此獠才是。

    可现在,他确实是觉得李破此人狼子野心,日久必为大患,然而,他自己却困在了雁门无计可施。

    他到是不觉得自己这个使者当的太过失败,而是只觉着李破此人可恨之极,若有脱困而出的一日,异日必要手刃其人,方能洗却今日之辱。

    就在他思绪连篇之际,突然感觉有些不对。

    凝神间,侧耳听了听,隐隐约约,竟有喊杀声传来。

    他还在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他的从人们都已经跑了过来,这些人可没窦静那么沉得住气。

    在这里被软禁了一些时候,就都成了惊弓之鸟了。

    为首的两个人进来就护在了窦静身边,慌乱之处,看的窦静连连皱眉。

    “你们都做什么给我静静。”

    窦静来到院中,怒吼了一声,让他们都安静下来,才又侧耳仔细倾听。

    其实不用听了,城中已经冒出了几处火头儿,总管府中的厮杀声也越来越是响亮。

    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内乱

    听着杂乱的声音,望着远处袅袅升起的烟柱儿,窦静镇定自若,只是在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故。

    他的从容到不是装的,这等声势,肯定不是冲着他们来的,甚至于窦静还有些欣喜,希望乱的更彻底些,他们也就有机会逃出雁门了。当然,最好是有什么人将李破那贼子的人头砍下来

    正在他琢磨着,是不是带人就此冲出去的时候。

    脚步声大作。也不知多少人正在向院子围过来。

    紧张的从人们立即围在了窦静四周,可惜。赤手空拳,又人单力薄的他们,实在没多少反抗的能力。

    哐的一声大响,远门已经被踹了开来。

    外面的人一拥而入,这些兵卒刀刃在手,铠甲俱全,一些人身上血迹殷然。

    窦静的心凉了凉,乱事一起。人命便如猪狗的道理,他可是太明白了。

    还好,一个大汉排众而出,扫视了一眼院内的情形,锤击着胸甲高声就问,“谁是窦长史窦长史可在这里吗”

    窦静猛的就松了一口气,这个时候只要没有一句话不说就乱刃齐下,那就是好事儿,他下意识的整理了一下衣袍,迈步行出。抱拳道:“这位将军请了,在下正是窦元休,敢问”

    没等他再说什么。大汉挥了挥手,兵卒立马就围了上来,赶开他的从人,架起窦静就走。

    窦静被这些粗鲁汉子弄的皮肉生疼,挣扎了几下,见无济于事,立马就认清了形势,也不乱喊乱叫,以免丢了大阀子弟的脸面。被众人裹挟着就出了院门。

    这些人显然对总管府非常的熟悉,拐弯抹角的竟然没碰到什么人。四周厮杀的声音却如影随形,总是跟着他们。让窦静心惊肉跳,却如坠雾中,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行不多久,一个侧门便出现在眼前,一群数十人从侧门鱼贯而出,门外处,却已经备好了战马,一群人翻身上马,夹着窦静放马疾驰。

    雁门确实是乱了,大街上已经没了什么人,走不多久,就碰上了一队人马,一碰面,骑士们就拔出了钢刀,气势汹汹的杀了过去,显然是碰到了敌人。

    箭矢嗖嗖的就升上了天空,没怎么经历过战阵的窦静当即大骇,再也顾不上什么大家子弟的面子,顺势爬倒在战马上,祈祷着诸路神佛,不要让自己受那万箭穿心之苦。

    就在这时也不知是什么重物撞上了他的脑袋,当时窦静就眼冒金星,脑袋一歪,就晕了过去。

    昏过去之前,他还在想,吾命休矣

    当窦静悠悠醒转的时候,首先草木的芬芳便飘入了他的鼻端,头疼欲裂的他眯着眼睛,适应了一下光线,才扭头四顾。

    他脑袋中自然是一片浆糊,思维还停留在那生死一瞬之间,没纳过闷儿来呢。

    “窦长史醒了”有人在喊着,听在窦静耳朵里却忽远忽近的有些不真实。

    直过了半晌,他被人七手八脚的扶起来,灌了一碗水,窦静才彻底清醒了过来。

    他脑袋被重击了一下,到了这会儿,这位并州总管府长史难受的恨不能再昏过去了事。

    后脑肿起了一个大包,晕眩感时刻在伴随着他,还时不时的要干呕几声,这显然是轻微脑震荡的症状。

    身上有些擦伤,都不算重。

    这里已是野外,林木稀疏,是在一片树林里面,不远处不时传来战马的嘶鸣声,听着林子里面鸟雀虫儿的鸣叫,窦静终于安心了下来,这是出了雁门了。

    再看周围散落在林间的兵士,显然少了很多,这些人身上几乎各个带伤,横七竖八的裹着布条,却还是有血迹殷出。

    那个大汉很快出现在他面前,肩膀上也受了伤,走路也一瘸一拐的了。

    见了窦静,大汉躬身敲击胸膛,笑道,“万幸万幸,没伤着了窦长史,不然的话,咱们回去可不好交代。”

    听了这话,早有预感的窦静终于算是安心了,可他看了看大汉,又低头瞧了瞧狼狈的自己,不由苦笑道:“幸与不幸,谁又说的准呢敢问将军如何称呼又为何将窦某绑来此处这里又是”

    他这人确实性情比较顽固,到了这会儿,还不忘讥讽人家一句呢。

    大汉好像没听出来,只是道着,“好叫长史得知,末将乃雁门兵曹参军陈克己,雁门太守陈郡尊便是末将叔伯。”

    “叔父命我率人送长史回去晋阳,因事情紧急,得罪之处,还望长史莫要怪罪”

    雁门太守陈孝意

    窦静当时脑袋就又有点晕眩了,干呕了几声。

    陈克己立即上前,给他捶着后背,殷勤之处,一览无余。

    半晌,窦静才又喘息着问,“陈太守这是何意为何要送我出雁门雁门城中可是出了变故”

    虽然身上很难受,可窦静的心里却已经猫爪一样痒了起来,雁门若是真的乱了,那

    陈克己之后说的话,简直让窦静如闻纶音。

    “我也不太清楚,只是听叔伯说李定安那贼子交通突厥,不但受了突厥人的礼物,还想娶突厥伽蓝公主为妻,叔伯不欲从其为乱,严词拒之,那贼子就想杀我叔伯。”

    “可咱们在雁门经营了有几年了,怎会让他得逞叔伯已经起兵,要围杀那贼子于雁门城中,末将本待助叔伯杀贼,可叔伯让我定要先送长史出城回去晋阳,将此事告知于并州总管齐王殿下。”

    “李贼党羽众多,马邑众人,楼烦苏亶,步群等,皆乃其心腹,叔伯想让齐王殿下尽快出兵,不然的话,叔伯独力难支之下,雁门也不知能不能守得住”

    这个惊喜真可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