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雄-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降唐之后,伙食有所改善,可吃的最多的其实还是粟米饭,降军就是降军,和别人不能比。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控制一下口腹之欲,可等在美味的肉食一入口,不到一会儿的功夫,生理本能就冲溃了他们的理智,受的苦太多了嘛。
这狠恶的吃相,让李破都有点不好意思表现的太斯文了,也很有一种穷亲戚上门儿的既视感。
他也很怀疑,是不是谁给这两个家伙吃上几顿饱饭,他们就能帮人去杀人放火了。
李破的心情越发好转,有趣儿是事情总是能让他会心一笑。
徐世绩吃的酣畅淋漓,可这人还真是较真儿,一点没忘了之前的话题。
李破也拿着一块骨头,顺手扔在桌子上就笑:“若果如此,又该如何?”
徐世绩当即噎了噎,很努力的才将嗓子里的肉咽下去,这话刚才听到过,是吧?
若是魏公这么跟他说话,他一定心里大恐,魏公想要用一个人,从来待之如兄弟子侄,也大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气度。
可他要猜忌一个人,言语上的轻慢是最明显的征兆之一,而被魏公猜忌的人几乎是必死无疑。
实际上,让徐世绩率军投唐的根本原因就是李密已经疯了,待之如子侄的越来越少,被他猜忌的人却越来越多。
这种情形从杀死翟让之后,变得越来越明显。
不听人言,刚愎自用,说出来的话也不再能让人猜到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大家一旦得罪,便会身首异处,连个辩解的机会都不给。
再无当年聚众而起,结纳豪杰的度量和风采了。
而李破毕竟不是李密,徐世绩心里的恐惧在惯性的滋生,可他还是察觉出了不同,魏公说话时,会紧紧盯着你的眼睛,如鹰搏兔。
这位却好像在说一个无关轻重的事情,多为笑谈,让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到底进没进人家的耳朵。
很轻松的感觉,徐世绩锤了下胸膛,脑筋转悠的很快,可他和张亮都总是习惯性的拿李密在跟旁人相比,这确实显示出了李密在河南军中的威望。
“末将以为若真是这般或可趁胜南下,占据各处要害,再行招降于众人,许可稍解烦忧?”
说的很不确定,之前挨的那一下显然打击了他的信心。
李破不置可否的轻轻点着头,可这次说话就要实在的多了,“其实战阵争锋,摧城拔寨,要的无非就是两样东西,一个呢,土地,另外呢,就是丁口。”
“说到这里了,你该知道我烦恼的是什么了吧?”
徐世绩转着眼珠儿,下意识的啃了两口骨头,那边儿吃的很欢的张亮却已嘀咕了一句,“总管说的是粮草?”
李破轻轻拍了拍桌案,笑道:“我说的就是粮草,若是无粮,再多的疆土,再多的丁口我要来又有何用?”
“晋地少有大仓,此战过后,南边儿各郡怕是要饿肚子了吧?在春天起兵二十余万,其中又多为晋地青壮,前几年河东田地荒芜就不在少数,如今再逢战乱”
说到这里,李破摇了摇头。
徐世绩慢慢将骨头放在了桌案上,将油腻的双手在前襟上擦了擦,才肃容拱手道:“总管深谋远虑,实是令人拜服,若真如此以末将之见,不若驻军于雀鼠谷,静观其变”
即便只是区区一句话,可其中狠毒的味道却扑面而来。
什么叫静观其变?一旦各郡缺粮会发生什么,没有比河南人更清楚的了,而那里如今还是李唐辖地,只要大军不再南下,李唐对待嗷嗷待哺的饥民?当此之时,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儿。
若李唐不顾晋南百姓的死活,那么之后暴乱蜂起就是一定的了,顺便儿李唐之名望也将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害。
这样的计策本身就透着一股血腥的味道,所以徐世绩赞的也是总管想的长远,而非是总管爱民如子之类的。
李破自然明白其中道理,甩包袱这种事儿他也不是没做过。
此时他抬手点了点徐世绩,却是摇头笑道:“你这个主意不成,晋地这些年来,经了不少战乱,可元气大伤的其实只有并代边塞,南边儿也就李渊南下时和今时今日,征发了不少民夫。”
“遍观当今天下,元气未伤者,皆可称之为大好基业,若任由南边儿大乱,盗贼蜂起,率兽食人,呵呵,我与李密,王世充等人又有何异?”
徐世绩愕然,张亮也抬头看了过来,这和他们所持的理念实在是大相径庭。
天色已经蒙蒙亮,李破也感到了些困倦。
今晚倒是颇有收获,河南降人有着诸般缺点不假,可也算不上令人厌恶。
等徐世绩两人告退,李破舒舒服服的睡起了大觉,粮食的问题又在困扰他了,只是比起当年吃了上顿就要想下顿的日子,这还算不得什么。
当他被张进叫醒的时候,已是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又该吃午饭了。
张进禀报李破,徐世绩和张亮两个已经上路走了,另外驻守雀鼠谷的裴世清给他送来了礼物。
这同时也意味着,河东裴氏降了。
裴世清让人送来的礼物很特别,左武卫大将军姜宝宜又被五花大绑的送了回来,之外还有附赠的一个鹰扬郎将李定方,几千人的唐军溃败将士也随着这两位,被送到了介休。
总的来说,除了漏了一位裴寂,和那些慌不择路翻山越岭而走的家伙,其余逃到雀鼠谷的溃兵都被裴世清拿下送了回来。
至此,二十余万唐军算是全军覆没于雀鼠谷以北,逃回去的人是寥寥无几。
这是一场很难复制的战事,自隋末大乱以来,真的是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大败,当然,这要除去第一次辽东之战。
李破用他超人一等的耐心,和敏锐的战争触觉,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
对于裴世清的投顺,李破感到任何的惊讶,甚至于有些索然无味的感觉,裴氏和王氏没什么区别,或者说,他们和徐世绩等人也差不了多少。
从来都喜欢锦上添花,让他们雪中送炭那是根本不用去想的事情。
徐世绩等人为的是要保住自家性命,而裴氏,王氏为的则是保全家族,在根本上来讲,他们都是乱世中人,谁也不比谁高哪怕一点儿。
其实相比之下,倒霉蛋姜宝宜虽说无能,可有一点要比这些人强的多,那就是他的忠诚。
当然,很多时候,很多事也正都是坏在了这样的人手里,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起墙头草或者大奸大恶的人来,实在是很难说的清谁才是应该被痛恨的人。
听到姜宝宜的名字,李破也乐了,诸葛有七擒孟获,今天他已是三擒姜宝宜。
当然,他可没有收留这人的意思,挥手便让放人,同事心里也再次想象着,如果他和李渊易地而处,该怎么对待这个连续造擒的“忠臣”呢?
下次这人还会不会出现在他所率的大军对面儿?若真是那样的话,他可就真要佩服一下李渊海一般的度量和那独特的用人之道了
嗯,好吧,这次放姜宝宜回去,纯属是恶心李渊的,说实话,他对李渊那遍传天下的仁德之名确实有点妒忌和厌恶呢。
至于李定方
几天前他听人报说李定方守介休的时候,他还愣神了半天,才从比较遥远的记忆中将这个家伙翻出来。
和姜宝宜一样,这同样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人家姜宝宜好歹不怕死,这个人在李破眼中却是一无是处。
窝里横却很擅长,在马邑曾经使人打过他鞭子不说,还觊觎过他家媳妇,在辽东恶形恶状的也没少折腾了。
这会儿听说裴世清将这人给送回来了,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之际,李破对裴世清是分外的不满意。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
第469章诸事
裴世清投诚之初,就受了些无妄之灾。
让李破不满意的不是别的,李定方这人你要是给放了,或者当即斩杀,给我送上其人头颅,甚或是你悄悄的把人送过来都成,有这么多的选择摆在那里,你偏偏将人正大光明的送到了介休
好吧,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不管李定方这人怎么该死,却不能死在李破手里,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节。
这些年来的经历,清楚的告诉李破,沾染上亲族的鲜血,是非常败人品的一件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李定方属于被俘将领。
单论起来,杀个亲族,或者斩杀降将,都还说的过去,可要既是俘人,又数亲族,就不太好下手了。
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私人恩怨,也放不到嘴边儿上来讲,多数人都不会去听这个,他们只会看到你心狠手辣的一面儿而已。
李破没犹豫太多时间,直接令人将姜宝宜和李定方一起给放了。
既然不太好下刀,留着也是无用,不如来个眼不见为净。
好嘛,裴世清当大礼送来一对,没让李破高兴不说,还给他添了不少恶心,也算是比较奇葩了。
总之,那些标准的私人恩怨在此时此刻对于李破而言都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
裴世清即降,李破立即便命尉迟恭,步群两人率兵北上,与薛万彻,王智辩一道,汇合裴世清部降军过雀鼠谷,进入临汾,绛州两郡。
有了裴世清这样的带路党,五日之后,大军不费一兵一卒,进据绛州。
这其实已经算是进入了河东腹地,而自李神通率兵北上之后,河东诸郡空虚的是一塌糊涂。
尉迟恭,步群两人率兵到达绛州郡城之后,不几日,竟是收到了不少降书,估计日子再长些,等李神通二十余万大军战败的消息再传开些,一些县令郡守之类的人物,便会亲自出现在绛州郡城当中了。
如果此时大军四出的话,用望风而降来形容现在的河东郡县也不为过。
而晋地两个最大的族群,晋阳王氏,和闻喜裴氏,现在已是皆归于李破治下,这无疑也给李破增添了诸多的光环和筹码。
当初李破制定的战略,在此时看来也再是英明不过。
当然,这样的故事只属于胜利者
李破率兵姗姗而来,等他来到绛州的时候,起兵晋阳之后聚集起来的十余万大军,也只剩下了五万众,加上裴世清部的唐军降军,也只五万八千余人。
尉迟谐晋临汾郡尉,投诚的临汾刺史吴伯远任临汾郡太守。
剩下的兵马,除了驻守介休以外,李破令众军皆屯于西河郡,看管唐军降卒之外,又令各部就此开垦田地,以待明年耕种。
西河郡太守张智云则在率领陆续到达任上的西河郡官吏,丈量田亩,以做分发田地的准备。
至于发给谁来耕种,那就不用问了,唐军降卒众多,李破没有大肆扩军的意图,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实在是养活不起啊。
只能在其中挑选精壮成军,之外的大部分人,以后就都会是西河郡的农夫了。
而晋阳人口颇多,晋阳大族也有意进西河郡扩展家业,毕竟西河郡有着并州最为肥沃的田土,水源也比北边儿充沛的多。
这样的良田因战乱的缘故一直荒废至今,也有了重新分配的契机,头一个动心的自然就是这些晋阳族群。
而且,西河郡同样有着并州最为充裕的山林资源,而山林不比田土,一般来说,山林才是大族们最喜欢的传世家业。
如果说谁家拥有了一片不小的山林,那么他家必定是当地大族无疑,这其实就和戴在身上的珠宝一样,实际价值倒在其次,彰显的是地位和身份。
所以历来田土易手者多,山林一旦转手,也就说明一个家族正在走向没落。
当然,除了这些人之外,祖籍西河郡的流民也正在纷纷回归,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当初荒废的村落,也开始渐渐有了人烟。
接着另外的就是因为西河郡田土颇多,赏赐有功将士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加上驻扎于西河郡的大军开始腾出手来持续的进剿吕梁匪,也为西河郡在增添着额外的人口
有着肥沃的土地,中原王朝的百姓们,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个轮回中繁衍生息,从未断绝。
所以说此时的西河郡和当初的雁门也差不多,百废待兴。
这一年是不用想了,对于西河郡来说必定又是一个荒年无疑,只是人口问题解决的还算不错,而西河郡归于李破治下之初,这里的人们几乎清一色都是府兵人家。
也为日后西河兵著名于北地种下了因果。
李破到达绛州时候,时间已经进入了这一年的六月中旬,秋风渐起,离着北地的秋收不算远了。
之前李破已经接到陈孝意,宇文歆等人的来函,各人的激越之情可谓是跃然纸上,这样的大胜对于并代两州的官民来说,都是一件顶了天的大事。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这场胜利让并代官民的民心士气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前方大胜的消息传开之后,并代两州一直没有平复下来,在这几个月间又有所抬头的粮价是应声而落。
这是民心依附最好的证明,很多人已经开始相信,将来的日子会日趋安定,而一些地方族类也在为表明自家的忠心而做着诸般努力。
几位太守最后说的则都是一件事,今年天公作美,整年都风调雨顺,并代两州丰收在望,因免除赋税的缘故,官府还见不到赋税的影子,各个粮仓的补充需要拿钱出来购买。
几个太守都不是糊涂之人,没有抱怨的意思,照现在这样走下去,才是个基业的模样,涸泽而渔的事情只有败家子才会去做。
而且,用苏亶正在会同何稠等人一道,铸造银两,最终一种独特的晋银也就面世了。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明白,钱币对于官府来说,很重要,向民间购买诸多物什,都需要钱币,这是官府和百姓最正常的一种关系。
像隋末乱世以来,各处强征收粮草,拉取壮丁的做法,都属非正常之列,往往也会激起叛乱。
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
钱币大量进入民间以做交易之用,然后官府收取赋税,转手再用出去,还于民间,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而代州进行了很久的用粮食作为基本交易物的时节,也渐渐结束了。
几个太守都不怀疑,今年丰收之后,并代两州将要走入正轨,恢复元气也是指日可待。
宇文歆在表功,雁门的城池在今年恢复的很快,民心安定,闻有大胜之后,官民雀跃,很多府兵自请从军而征嗯,总归一句话,雁门形势一片大好。
在末尾,这位又隐约提了一声,是不是该和突厥通商了?如今已与突厥修好,正需使者与突厥贵族相皆,也好影响突厥可汗的定策。
可见,去云中草原走了一趟,这位关西贵族自觉眼界大开,旧事重提之间,也多了很多的底气。
可能他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作为关西世阀中人,却不能参加之前那场足可称之为辉煌的战事,让他不能向着出将入相的至高人生目标买进一步吧?
宇文歆的功利心,向来都比旁人强上许多,所以他在雁门太守的位置上呆的并不安分,也就不算奇怪了。
身在马邑的元朗这次和宇文歆差不多,来信说着筑城之事外,也口吐怨言,埋怨李破不该将他扔在马邑。
元氏子孙,都是靠着刀枪来取功名利禄的,可他开始的时候是牧马官儿,如今又成了奴隶头儿,整日里见到的都是粗糙的突厥人,让他非常的厌烦。
可见,随着年龄渐长,他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思也逐渐迫切了起来。
当然,元朗虽说怨言满腹,可成绩却着实不错。
沧水岸边的城池正在逐渐成型,那是一座堪比云内城的大城,而工程进度在何稠派了儿子和徒弟过去之后,慢了一些下来,因为许多地方都建造的不如人意。
本来想在今年完工的城池,差不多要等到明年夏天了。
对此元朗也很不满意,许昭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盗墓贼建城嗯,确实有点儿难为他了。
说实话,现在元朗的权力并不除了兼任云内县令之外,整个马邑,娄烦,雁门北部的牧场都在他管辖之下。
当年雄踞云内牧场的土皇帝史千年跟如今的元朗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而现在代州北部的牧场,无论牧奴,战马和蓄养的牲畜的数量,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隋时的规模,繁盛的一塌糊涂。
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独特现象,当然,这也同样让元朗的权势大增,加上他还是李破的妻弟,和那些太守比起来,其实也就差了一个官衔儿品级罢了,无论从权力还是从身份上来讲,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
第470章降人
被赋予重任,却还不知足,接到元朗来信之后,若是元朗这会儿就站在李破面前,李破一定上去给这厮几脚才能解气。
在北边儿放牧牛羊,吃喝不愁不说,手下还有走狗无数,又没有什么凶险,这样的位置连他看着都眼馋,这厮竟然还生在福中不知福,想到两军阵前打生打死,真他娘的是枉费了他一片关照之心
当然,代州的牧场经营的很是不错,战马成群,牛羊满圈,大军征伐三月有余,对代州牧场来说,却是几乎无损。
眼瞅着又来到了秋季,并代两州的田地会迎来丰收,北边儿的牧场同样如此。
只是俘获的突厥人多了一些,会消耗一部分牛羊肉食,其他的嘛,光就这些牛羊而言,已能支持大军征战许久而不虑粮草短缺了。
由此也能知道,经过多年战乱之后,马邑的人们终于迎来了比较幸福的时节,市面上也许粮食要贵一些,可牛羊肉食的价格却比隋时还要低廉。
因此,商旅也开始在并代两州出现,主要做的就是牛羊买卖,从北边儿的官府牧场购买牛羊,运到南边贩卖获利。
随之,制皮的匠工也变得抢手了起来,如今北地的人们没有棉衣御寒,靠的就是各种皮装,其实当年和突厥人往来交易,皮子才是主要的交易货品。
元朗还想制皮售卖,以充军需,却没过去李破这一关。
官府一旦介入这种民间交易,结果都不用想就能知道,除了舞弊丛生之外,几乎不会有其他任何好的效果。
古人所说的与民争利,其实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
官府太过强势,商人又颇为奸猾,没有去到一定的程度,两者结合只会适得其反,当年云内牧场和云内城中的乱象,就是典型的例证。
在商事上的叛乱,李破靠的不是智慧,完全是经验,而军人出身的他,也从来不会选择去相信商人和官吏们的觉悟。
可以说,一场大胜之后,政事便是蜂拥而至。
并代两州的官员们,纷纷在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好像生怕李破将他们都忘了似的,而离着晋阳越远,李破也越感到处理这些纷繁的政事有些不便了。
当他来到绛州的时候,他已经在合计着设立总管府的事情了。
当然,他这个代州行军总管早已名不副实,击败二十余万唐军之后,随着疆域的扩展,称王的日子只会越来越近。
这是必然的事情,因为他需要设置臣僚幕府来管理诸般事务,而这也需要一个名义。
像现在,设立总管府来处置并代诸事,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之后一旦有了并州总管或者代州总管,那人们该怎么称呼他呢?
在这件事上李破也有所郁闷,年前说出去的话,半年过去,就要他食言而肥?是他考虑不周还是天下大势变的太快?
难道想要称王称霸,先就要练出一副刘备一样的厚脸皮出来?
当然,现在困扰他的事情多了,不缺这一件。
到了绛州,李破头一件要做的事情其实挺明确,就是要见一见河东裴氏的阀主裴世清,这人的来历李破也打听的差不多了。
隋时旧臣,很有才学,外加一句美风仪,而在李破这里,瞬间就变成了老白脸儿。
其实不管他如何看法,这人都和王氏阀主王丛不太一样,深有著述,还出使过海外,不一定比王丛经历更丰富,可眼界上应该比王丛要宽敞的多,这年头别说出使海外了,就算出使突厥,能安然归来的人,都不算是一般官员。
裴世清确实也没王氏那么矫情,当然了,这也看今时今日的局面,这些大阀阀主矫情起来,样子估计都差不多。
裴世清随尉迟恭,步群等人迎于道左,表现的很是恭顺。
李破头一次见到其人,打量了一下,其实这位年纪并不算老,长的也确实名不虚传,很有风度,也很精神的一个中年人。
有些特质,和陈孝意,温彦博等人很像,那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外在表现。
当然,你要是拿他和李靖,苏亶,宇文歆等人相比,那就不一样了,关西门阀的特质和晋地全然不同。
关西门阀中人的俊杰,不管文武,身上都隐约带着彪悍之气,进取心也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