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多至亲之人的鲜血以及自身的遭遇,已经让她恨透了这个身份。

    现在,她已经初步确定,晋阳是个不错的地方,那人也还算是个不错的人,能吟出那等词句的人,又怎么会是个凶恶之徒呢?

    嗯,不用说了,这位皇后娘娘有点文青的小毛病,当然,读过很多书的女子大多如此,不值得奇怪。

    也是修养到了这种程度,才会有这种表现,如果你自身软硬件都不成,强要为之的话,那可就是真的文青了。

    其实,用些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安全有了保障,保护者呢,又比较有趣儿,可以试着往来一下,于是,结果也就明了了,晋阳可以安心的住下去了。

    本应该是挺高兴的一件事儿,可萧氏心里还有疙瘩。

    李定安的身世在晋阳不是什么秘密,陈孝意,何稠等人都在萧氏面前提起过,出身扶风府兵人家,少年时家中无以为继,到代州边塞投亲。

    他的叔父是驻守定襄郡的守寨兵卒,于是投亲不果之下,留在了马邑,渐为前马邑郡丞李靖赏识,随征辽东后,任恒安镇将,拜李靖为师,又娶李靖之女,渐入关西世阀门墙。

    来历好像很清楚,也禁得起推敲。

    可在有心人……诸如萧氏眼中,本就存疑之下,此时想来想去,漏洞也就多了起来。

    关西扶风啊,窦氏,鱼氏的家乡,不说百姓富足吧,府兵人家要想过的那么凄惨,也真是不容易,窦氏,鱼氏可还要点脸面呢。

    再者,十几岁的少年,还带着个妹子,千里迢迢奔去代州,不说吃喝怎么着落,就说中间穿州过府无数,那会儿可是天下承平,地方官吏难道都是傻的,让两个孩子就这么一路在守地走了过去?

    还有就是他的叔父戍守边寨,定襄郡啊,大业初就废弃的差不多了,如今还被突厥人占了去,这么一来,无论扶风那边儿,还是代州这里,真可谓是死无对证了。

    汉王啊,又长着那样一双眼睛……之所以难忘,是因为独孤族人中,好像就文献皇后和她的侄儿独孤怀恩有着这样的特征,文皇帝五子,也就汉王杨谅一个。

    而独孤怀恩和杨谅饱受文皇帝夫妇喜爱,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的长相。

    要不然两个文不成武不就,无甚才干的家伙,又怎会入得那样一对儿夫妇的眼中?

    萧氏越想越是纠结,以她如今的处境而言,本不该去追寻这样的隐秘,那对她没有任何的好处。

    可她就是忍不住的去想,去琢磨,可见女子在本性上都是一般,越是隐秘之事,她们越是愿意去探寻。

    实际上,不用怎么深思熟虑,萧氏就已经找到了脉络。

    杨续颇为老实,可以在他那里稍稍打听一下……而最重要的是,汉王杨谅的儿子身边绝对不会多出一个妹子来。

    那个总管府的大娘子虽然未曾一见,可在晋阳城中名声着实不小,也早到了嫁人的年纪,欲要求娶的人家可不在少数,有的人都求到了她这里了……

    想到这里,萧氏犹豫了那么一下下,就招手唤过宫人,轻声细语的道:“总管府的大娘子是叫李春吧?”

    宫人点头,“娘娘记性真好,是叫李春,闺名好像叫庆生,听说备受李总管宠爱呢。”

    说的大多都是废话,总管府中的一家人就那么几个,家中几头雌老虎各个鼎鼎大名,萧氏要是没有听说才叫见了鬼呢。
………………………………

第573章家宴

    “去,将那方蟠龙佩取来……”

    不大一会,宫女捧着一个盒子重新回到萧氏身边。

    萧氏打开盒子,往盒子中那即便在晚间,依旧显得晶莹剔透的腰佩上看了两眼,叹息了一声。

    这佩玉当初是杨广命人打造,专门赐给侄儿杨颢的,杨颢殁后,裴矩命人悄悄将这方玉佩送回到了萧氏手中,没说什么,意思却表达的很清楚,杨颢死了。

    这也是萧氏还能留在身边的不多的贵重物品之一。

    盖上盒子,萧氏吩咐道:“你走一趟,送去给总管府大娘子,不必多言其他,按礼行之即可。”

    要说吧,这礼物送的有点不合适,李破称王在即,你送去杨颢的遗物,多少有点不吉利。

    可萧氏却觉得送的正好,这毕竟算是杨谅一脉的东西,若……也就算物归原主了,再者,她身边也没剩下什么珍贵物什,合情合景的也就是这方蟠龙佩了。

    蟠龙虽说是最低等的龙族,可寓意还不错,少见于配饰之上,可与龙沾边儿的东西,也算正经的皇族专用。

    想来那位大娘子不会那么鲁莽的佩在身上,应会转给兄长。

    而既然是她赐下的礼物,按照礼节总管府大娘子可不得到宫中走上一趟吗?

    绕了一圈儿,为的就是合情合理的见这女子一面儿,这本就是宫中贵人们最常见的手段,其实不用怎么费神思量。

    唯一让萧氏有点忐忑的是,此举颇有暗通款曲之嫌,以前她见过一些宫中女子就是这么往外送东西的。

    想到这个,萧氏脸上有些发烧,可转念一想,能有这误会的必都是聪明人,却也不虞他们乱说,说不定还有些好处呢……

    好吧,做过皇后,又颠沛流离了这么久,萧氏的心理也有点扭曲的地方了。

    李破此时可不知晓宫城中独居的皇后娘娘还敢算计于他,兴致颇好的回了府中,见到自家婆娘的时候,早有准备的他应付起家中的醋坛子来,可谓是游刃有余。

    李碧和他相处多年,如今地位蹿升的连她自己想想都感到吃惊,所以做起事来也不像当初那么凌厉迫人了。

    当然了,她绝对不会承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的,而实际上呢,无论是她还是李春,红眼珠儿的阿史那容真,潜移默化之间,相比以往的她们,都是越变越狡猾了。

    没办法,别人聪明了,你要是一成不变,太受欺负了……

    像知书达理的王琦,直来直去的阿史那天香,就都是受气包,还别说先来后到什么的,你那脑筋还就是转不过人家。

    李破回到府中的时候,等待他的就是一桌非常丰盛的酒菜,不但李碧在,李春,红眼珠,阿史那天香,甚至王琦都被拉了过来。

    就算李破有了心理准备,也被一屋子的莺莺燕燕弄的愣住了。

    至于吗?三堂会审啊你们这是?

    甩掉披风,立即被笑的跟只小狐狸似的李春接了过去,李破真想一巴掌拍过去,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东西,白养你了啊。

    现在这个妹子和以前可不一样了,剑术上已有所成,按照严闾人的说法就是,缺的就是一份儿杀气而已,那意思再明白不过,该教的都教了,多杀些人,剑术早晚有大成的一天。

    这还不算,李破这次回来,带了顾燕来回转,那是正经的江南剑侠,还一剑把食人魔王朱粲给宰了,杀一个顶算严闾人那样的杀一百一千个。

    而且在剑术上走的路数和严闾人完全不同,若是当初,严闾人一定会拿着剑去跟人家分个高下。

    可这些年下来,严闾人也不年轻了,去岁的时候,由李碧做媒,娶了个晋阳人家的女儿,那身本就消磨的差不多了的,无双无对的杀气终于整个收敛了起来。

    有了李春这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徒弟,又有了温柔贤淑的婆娘,再要生出个胖小子来,严闾人觉着这一生也就颇为圆满了。

    于是对李破从外间带回来的江南剑客也就没了什么兴趣,却是让徒弟时常去跟人家讨教讨教,说的还挺有道理。

    你师傅当年啊,就是吃了故步自封的亏,剑术有成之后,有点目中无人,于是便去从了军,杀人多了,剑术有所长进不假,可也就到顶了。

    按照你师祖当年的话来说,习剑除了要天赋,悟性,恒心之外,要多与同道中人较量,才能一路走下去。

    可你师傅杀的多是无名之辈,不能与真正的剑术名家较量,也便技止于此,成不了剑术大家了。

    你可不能如此……

    实际上,严闾人一路教下来,徒弟有什么缺点他是清清楚楚。

    最大的缺陷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她越来越贵重的身份,有那样一个兄长,以后徒弟想跟人交手……嗯,有点想多了……可能李春还没跟人交上手呢,无数个严闾人已经先冲上去了。

    可现在严闾人看到了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随着李破身边奇人异士越来越多,徒弟的见识肯定要比旁人多上不少。

    就算不跟人生死相搏,和这些人相处的久了,自然而然剑术也就长进了。

    比如说新来的那个大个子女人,别人也许看人先看长相,严闾人不会,瞄上两眼就晓得,对方习剑怕是有些年头儿了。

    当然,没交过手,还不知对方技艺到了什么程度,而这些却也不妨碍他让徒弟去跟人讨教一番。

    于是乎,李破还没回来几天呢,家里的妹子却开始踏上了博采众家之长的旅程。

    而李春却还有个老师在呢,晋阳王氏的老学究拿着藤条,教导总管府的大娘子也有些日子了。

    成效嘛,不很起眼儿,可学文就是如此,慢慢积累的过程相当漫长,比学武其实要艰辛的多。

    可就算时日还短,李春身上也慢慢染上了些书香气,别看在家里跳的和只兔子似的,出去之后人模狗样的很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了。

    当然,渐渐文武双全的李春,气质上绝对和旁人不一样,常年练剑带来的自信,锋锐,和读书习字形成的内敛,平和,在她身上终于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并开始奇妙的融合在了一起。

    这种特质在后来女人们身上并不少见,可在如今这年头儿可就比较稀罕了,估计也就是关西那片土地上有的找,在晋地嘛,却是不多见了。

    对于李破夫妇而言,带来的后果就是,李春现在越来越难管教了,假以时日,你想武力镇压,人家一剑在手,天下我有,你想跟她讲大道理,人家来个半部论语治天下,好吧,文武双全的人就是这么讨厌……

    实际上,李春并不比李破,李碧两个聪明,只是她的闲暇时间更多,能够慢慢充实自己,李破夫妇两人就不成了,他们需要面对的是迎面而来的风霜雨雪,肯定在其他一些地方要有所舍弃。

    不然的话,别说世阀出身的李碧了,以李破的聪明劲儿和他那超于常人的韧性,学什么都应该有所成就才对。

    把妹子养成这样,其实李破没多少后悔的地方,反而心里还比较得意,咱们李家的人,就应该与众不同啊。

    对于李春的婚事,李破也并不担心,他有那个自信,李春不管招个什么样的夫婿,有着怎样的家世,都不敢慢待了他李破的妹子。

    再加上李春自己也不是个吃了亏就往肚子里咽的女子,八成婚后他这个兄长所要要面对的,不是李春哭哭啼啼来他这里诉说什么委屈,而是她的夫家有了冤情。

    想到这些,李破顺手揉了揉妹子的脑袋,李春自然不会像小时候那样,猫儿一般受着,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她很享受兄长的亲昵。

    此时李春脸上笑意大盛之余,笑嘻嘻的就来了一句,“大哥可是用过了酒菜?嫂嫂可是准备了许久,想要给大哥接风洗尘呢。”

    啧啧,这话说的……李破一下就多了点尴尬,李碧那边儿则是满头黑线,挑拨离间,煽风点火,他这个妹子是真想一脚把醋坛子踢倒在地啊。

    李破哼哼几声,坐到了席上,扭头瞅了瞅,心说,自家的小崽子呢,有他在,这屋里的阴气就不会这么重了嘛。

    李碧笑意盈盈,顺手给他斟酒夹菜,李破呲牙也笑了,你装的再想,谁又不知道咱府中最凶猛的母老虎就是你呢?

    嘴上却道:“多谢娘子,一天下来,咱这儿确实是饿的不轻。”

    红眼珠儿习惯性的靠了过来,她对李破的依恋从来是摆在明处儿的,只是跟李破在一起久了,也不再那么淳朴,瞅瞅这个,看看那个,到底没靠在李破身上。

    那边角落里的王琦低头沙沙沙的也不知在写着什么,阿史那天香却欢喜的捏起了酒壶,终于可以开饭了,一会儿可得多吃些……

    给丈夫稍稍来了点下马威,让其知晓宅中女人们不少了,别再去外间沾花惹草之外,李碧嘴上也开始不饶人了起来。
………………………………

第574章文武

    “饿倒不打紧,就怕夫君在宫中迷了路出不来了,我这也是备着夫君天明时寻着了出路,回府时用的……”

    噗嗤一声有人笑了,可笑声竟然是从角落里传来的,李破有点恼,晋阳王氏的家教可不成啊。网

    他可没去想,自从入了总管府的门儿,整日和他家的人混在一处,本爱逞些口舌之利的王氏女,可也变了很多呢。

    李春则在旁边补刀,“大哥可迷不了路,若是明早归家,定然是自己不想出来。”

    这会儿李破倒是无所谓了,家里女人渐多,气焰必须打下去,不然没次归家都七嘴八舌的来烦他,哪儿还有清净日子可过?

    先是瞪了一眼只顾着往嘴里塞东西的阿史那天香,斥道:“没出息……若吃成个胖子,我就送你回王庭,让草原上的风吹一吹,估计也就瘦下来了。”

    阿史那天香确实有点想家,只是他的父亲是启民可汗,母亲是大隋义成公主,贵重是贵重了,可有那样的父母,这孩子就算想家,程度上也有限。

    其实说起来别看在总管府中没少受了欺负,可日子过的比草原上却要有趣儿的多,加之如今府中除了最大那只母老虎之外,她和其他人相处的都已很是不错,离开这里北去回归王庭的心思是越来越淡了。

    而且吧,随着李破地位越来越高,母亲那边儿也答应了她和这人的婚事,于是“心高气傲”的伽蓝公主殿下也便安心的等着婚事的到来了。

    嗯,她的心比较大,很有点随遇而安的样子,比起总管府中其他女子来,她属于标准的乐天派,也是她们中间过的最为快乐的一位。

    而经常去把门的她,脸皮的厚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着,这点训斥对她来说和挠痒痒一样。

    只是李破说话向来比较阴损,让吃的很投入的公主殿下一下停住,低头瞅了瞅自己的腰身,再见那微微隆起的小腹,啪的一下把筷子就扔了,随即狠狠的给了李破一个白眼儿。

    草原女子向来以健硕为美,可胖子却在草原饱受鄙夷,不然的话,左摇右摆的阿史那罗恒在突厥王庭的名声绝对不会像现在那么糟糕。

    一句话,便让阿史那天香失去了食欲,顺便让其他人气势为之一滞。

    李碧左右瞅了瞅,有点无奈的发现,人多势众未必是好事儿,家里这些女人没一个跟她一条心,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不由泄气的想,且让你得意些日子,等好好把家里收拾一下再说。

    当然了,这都是总管府中惯常的小把戏,不这么折腾一下,好像大家都觉着没趣儿似的,等李破喝了一杯酒,吃了一些菜,李碧便问道:“此次入宫,夫君可有所获?”

    听这话其实也就知道了,就算李破入宫的时间选的不太对劲儿,李碧也未做他想,皇后娘娘再是姿容绝世,岁数也老大了,自家夫君的品性……嗯,确实有点让人担心的地方,可要说去撩拨萧皇后,那她可就不相信了。

    若换了是像李渊家的三娘子那样年轻貌美的世阀女儿,她倒是会担心一下下。

    李破放下筷子,点了点头,随口道:“皇后娘娘知书达理,品貌俱佳……”

    噗嗤,又有人笑了一声,这回换做了李春,因为看到嫂嫂眉毛竖起来了嘛,可惜的是,这里人太多,不然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不一样的热闹。

    这显然是李破在后宅跟自家婆娘惯常的说话节奏,话缝接着就是一转,“行了,你就等着做你的王妃吧。”

    一句话,让女人们都安静了下来,称王是大事儿,连阿史那天香都知道,于是乎,王琦继续低头沙沙沙的书写,阿史那天香摆弄着筷子,想着自己嫁过来最少也应该是侧妃了,比妾可要好听的多了。

    她的期望值比以前可是降低了不止一筹。

    李春喜上眉梢,紧着给兄长倒酒,一边还问着,“那春儿可是也能封个公主什么的了?”

    这个丫头显然还没彻底脱离土包子的范畴,倒是那边儿的王琦又没忍住,一边低头写字,一边回了一句,“大娘子非是皇室血脉,应该只能称郡主……”

    其实称郡主也很勉强,倒是嫁了人以后,可以封个比较尊贵的夫人出来。

    当然,这都是按照正统的规矩来算,异姓封王的大多都是权臣或者是割据的诸侯,早已突破了规则,所以他们的家人封个什么出来,其实都不稀奇。

    李春撇了撇嘴,有点不满意。

    红眼珠儿则最无所谓,以她自己的经历来衡量,以丈夫的本事,只要刀枪在手,能抢个什么位置都不奇怪,像她自己可不就是从一无所有,用一把弯刀抢了个西突厥公主加上始波罗的名号回来呢。

    李碧早有预料,也没太高兴,只是接着问道:“王号可是定下了?”

    李破点点头,“汉王,其他王号皆有不妥之处,这个嘛,我觉得却还合适。”

    李碧的反应跟其他人还真就不一样,听了便只笑道:“旁人说什么都不作数儿,夫君觉着合适,那就好,就是汉中离着远了些,有点名不副实,夫君今后可要加上一把力气了。”

    这话听着就太让人舒心了,李破不由自主咧开嘴就笑了起来,还是自家婆娘懂事儿,其他人叽叽歪歪的有个屁用?

    当然了,他还真就不知道汉王原来出自汉中,他娘的,原来还不如蜀王呢……

    “如今已是三月,春耕时节眨眼就到,紧迫了些,我的意思是,称王之礼务求简要,倒是官职上要仔细些……”

    李碧虽然和他总是你来我往的斗心眼,可有些事情上却非常合拍,就像听到汉王这个王号时,就没有认为王号不合适。

    不是她不知道王号的重要性,而是深知丈夫的脚步绝对不会停下,不管是汉王还是其他什么名号,都只不过是一时之选,只要别太奇怪,那就成了。

    而此时李破说话只说了一半儿,她已是闻弦歌而知雅意,道了一句,“夫君是说,称王之后,再慢慢设置官署?”

    这个时候,悄然间,厅中也就只剩下了夫妻二人,李春拉着红眼珠,揪着没吃饱的阿史那天香,赶着王琦出去了,可见,王师还真没白教了她一场,开始分出了轻重之间的分寸。

    李破慢慢抿着酒,幽然道:“晋地人才还是少了些,一些职位肯定没有好的人选,不若等上些时候,再行定夺。”

    两个人现在谈的是称王之后的程序,正常情况下,一间王府,需要设置的职位其实并不多,如今的晋阳总管府和平常时节的王府其实已经差不多了,在职能上犹有过之。

    可乱世到来之后,情形又不相同,大家称王后,差不多都要设置六部,内史,中书等官署,为称帝做出准备。

    李破这里自然也不会例外,而他担心的地方其实不在于时间问题,而在于这将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官僚集团,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若是所用非人的话,只会弄的一团糟。

    所以,按照他惯常的做法,这种事都会缓一缓,把底子踏实下去,然后再来个顺水推舟,这无疑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王者品质。

    所以,李破对政事从来谈不上有多熟悉,可他却总能不急不缓的将政务处理的条理分明,其实就在于他从来不是急着想将事情做完,而是想方设法的去把事情做好。

    而如今面临着有一件大事的他,其实在去见萧后之前,就已经给此事定下了一个比较长的期限,那就是两年之内,将这个官僚体系慢慢建立起来。

    当然了,这也是吸取了建立卫府时的教训之后,做出的一个决定,而且,他觉着总管府的各个职位运转的还很顺畅,也不用急于做出大的改变。

    可这次李碧并不很赞同,摇头道:“夫君可曾想过……有多少人盼夫君称王是为的什么呢?军中将士还可以军功晋身,其他人等兢兢业业,又能以何为功?出谋划策还是治平地方?那又如何能给军功相比?”

    一连串的问句,说的其实是李破以文武分治来用人的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升赏上的不平衡。

    自晋末以来,文武界线模糊,这个弊端也就显现不出来,也差不多被其他弊病所取代了。

    可李破自起兵以来,悄然间在文武之间划出了一个界线,像陈孝意,温彦博,苏亶等人不会领兵作战吗?那是胡扯,他们若是领兵,也许比军中一些将领还要称职呢。

    可李破从来没让他们领兵于两军阵前,好处显而易见,他们更加专注于内政,不然的话,饱经战乱的晋地也不会这么快平静下来。

    可弊端也由此而生,文武一旦脱离开来,在乱世之间,那一定是将军们的天下,那些只管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