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雄-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现在,这人虽少了点善纳贤才的样子,可他也看够了李氏父子的虚伪模样,现在这个样……挺好……
“多谢殿下牵挂,可惜,族兄已于数载之前病殁于武阳任上了。”
李破叹息一声,招了招手,让魏征走在自己身边,转头却对罗士信道:“当年那个和你们一道守城门的魏税官还记得吗?”
“怎不记得?”罗士信挥舞着手臂,晃的阿史那大奈一阵恶心。
“那穷酸很是啰嗦,可人还不错,给过俺几口酒喝呢,不像尉迟那厮,尽拿俺来说笑。”
李破拍着罗士信宽厚的肩膀哈哈大笑,“当年咱们认识的人如今剩下的可不多了,还闹什么意气?”
“这是魏税官的族弟,过后你派几个人护送他回晋阳,让人好生招待,对了,这人是怎么回事?不说是处罗可汗族人吗?到了家,怎么还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
李破对待这几个人态度不一般,别说心眼多的要死的徐世绩,就算是罗士信也感觉出来了,还特意瞪着眼睛仔细瞧了瞧张士贵和魏征,更是提起手中的阿史那大奈打量了一番,除了手里这个家伙长的比较丑之外,到底没瞧出几个人的特异之处。
张士贵却觉自在了不少,卖人也就卖的也就越发彻底,“他是秦王门下,立功不少……”
一句话就够了,李破点头,“原来如此,把他一道送回晋阳吧,交给薛万均。”
谈说间,一行人已经进入了营寨当中,此时晨曦微露,营寨也活了过来,炊烟升起,轮值的人也开始换岗,人要吃饭,马要吃草,各种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
一路行过,兵卒将士纷纷捶胸施礼,张士贵略略注目,不多时,心里便道了一句,都说李定安能战,今日一观,果是名不虚传。
这话说的其实一点也不夸张,他领兵多年,只需从一些细节处,便能看出哪支军旅精锐,那支军旅糟滥。
这些晋地士卒精神饱满,身体强壮,显然吃得饱穿得暖,年岁又很恰当,这样的人即便聚集为匪,也当得起精锐一说了。
而在行止之间,是否有严明的军律约束,也能得到明确的体现,更不用提他们身上那若有若无的肃杀气息了,一路上竟然没碰到几个新兵,都是经过战阵的老卒。
这许多精锐聚集在河边……张士贵不自禁的兴奋了起来,这位既然有意过河,那他张士贵应是不缺用武之地。
新来之人向来难受重用,可只要有仗可打,立功是早晚的事情,就怕像李建成那般,不给他领兵之权……
胡思乱想间,一间大帐已经出现在他面前。
“张将军来的仓促,不如先梳洗一番,再来说话吧。”
不容置疑的陈述句,没给人说话的机会,李破掀开账帘便进了大帐,很快,其他人也都被赶了出来。
独踞账中,李破终于可以安静的想想事情了。
张士贵突然来投,显然是李唐那边出了岔子,军前将领临阵叛逃,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儿,李建成是怎么想的?
李破有点“恨铁不成钢”,想想当初在涿郡遇到的那个一身沉稳的年轻贵族,李破也是暗自摇头,怪不得最后被李二宰了呢,看着光鲜,做事就是不靠谱啊,你要是把潼关给弄丢了,那笑话可就大了呢。
转念一想,李破又笑了,王世充弄丢了五万人马,吃亏也吃的挺结实,这次的突发状况看来也无伤大雅。
张士贵和徐世绩两人都是河南人,在河南也都有着名声,这次渡河,两个人要用起来……
………………………………
第635章见地
张士贵再来,看着就“好看”多了。
李破没再嘀咕小白脸,老白脸什么的,太没必要了,如今还有什么人能让晋地李定安抬头仰望,生出嫉妒之心呢?
嗯,这人长的还真不错,和他那老丈人有一拼了,这样的人到哪儿能得人喜欢呢?李破还是忍不住恶意的想着。
“张将军起身河南,又在潼关领兵,对双方情势应知之甚祥,如今两家剑拔弩张,你以为最终结果如何?”
开门见山,抛出来的还是个大命题,张士贵当时就是一滞,他可是为解释冒然来投的来龙去脉准备了很多说辞呢。
他迟疑了一下,这话可不好回答,心中也有疑惑,不由欠身问道:“殿下相询,士贵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殿下麾下智能之士众多,士贵又乃新来之人,为何……”
只这一句,便让李破抓住了他的一些性格特点,这人反应不很敏捷,比起徐世绩等人来算是个“实在人”,而且好像还喜欢较真儿,加起来的话……这人为人处世可能有点不讨喜。
一边给人做着心理评估,一边则道:“张将军无须多虑,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将军这等良将,不管身在何处,异日必能功成名就,今渡河而来,于你我而言,皆为幸事也,何能都让猜疑坏了这段佳话?”
这话说的……好吧,若要让其他人听到,说不定有人就要吐血三升,尤其是像徐世绩,张亮这等归降的李密部将,他们当初可是不但被剥夺了兵权,还在晋阳闲置了一段时间呢,弄的徐世绩都想逃走了。
这会儿你却跟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骗鬼呢吧?
其实也不能算骗,若非李破笃定这人不是黄盖,可得不到这样的待遇,而且这不是战后,大战就在眼前,没那个功夫细细甄别,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干脆的将人先送回晋阳,另外一个就是当即用起来。
可以说,张士贵渡河的时机掌握的很不错,就算李破对河南降将都心存疑虑,觉得他们的忠诚度过低,也不会像对待徐世绩等人那样对待他。
而一旦参与到即将到来的战事当中,也就有了展现忠诚和能力的机会……
既然有了决定,李破从来都是做戏做全套,话说的很是暖人心扉,接着便又吩咐道:“来人,传杨记室过来,既然来日许为佳谈,当以文字录之,为后世观。”
重重一击,让张士贵感激的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他在李唐受委屈受大了,比张伦还委屈呢。
他这人本就心高气傲,功业之心也重,投唐以来两样却都未得到满足,路还越走越窄,上不能得人信重,下不能领兵征战,那种愤懑和绝望早已生根芽,最终结出了恶果。
现在受伤严重的心灵终于得到了些慰藉,还能有人善待于他,打算用其才干,而且还是初初一见之时,他的心情几乎难以用笔墨来描述。
士为知己者死的字眼,顿时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可他其实又忘了,当初投靠李渊的时候,何尝不是饱受优容,李渊说的那些言语比现在听到这些可能还要让人感觉动听几分呢。
但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更能使人铭记不是吗?
张士贵起身,郑重拜伏于地道:“末将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虽死无憾,日后定有所成,不叫殿下伤了识人之明。”
李破大笑,状甚欣慰,心里像往常一样没当回事,临阵叛逃之人,就算现在表现的可圈可点,也不妨用一用,可想要在他这里得到荣华富贵,却还是需要努力一番才成呢。
杨续来的很快,就在旁边住着呢,掀开账帘,就看到了一个屁股对着自己,早晚还没吃上,血糖有点低的他顿时有点晕。
这年月军中少有跪礼,大礼参拜的人不是受奖大概就是受罚,当然了,降人除外,张士贵……好吧,河南贼尔,谄媚一些倒也在情理之中……
杨续自然看不上张士贵那点出身,只是有点好奇,这人之前和他一样,都在为李渊效力,他被李元吉那个小崽子给害苦了,张士贵怎么突然就跑到这里来了?难道李大也不成器,弄的众叛亲离了?
想到这儿,应该是同病相怜吧,可杨续先就撇撇嘴,爬的那么低,真是丢人……汉王也是,一个河南贼罢了,稍稍安抚上两句,其人还不得感恩戴德,弄的这般郑重又是何必呢?
杨续这点心思不用多提,其实他只想对了一点,作为王者,特意传记室在侧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场合,王者身边的记室,相当于皇帝身边的起居舍人,负责记录诸王的言行以及生的大事。
这足以表明李破对张士贵的看重,其实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张士贵是河南人,还是潼关任职,相比他麾下众人,应该对这场战事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才对。
而当张士贵再次坐定,旧话重提之时,张士贵说出来的话,果然颇有新意。
张士贵认为,王世充必败无疑,粮草不济,人心不齐,面对的又是潼关那样的坚城要隘,所以粮尽之时,也就是河南大军败亡之日。
这个和李破的预测没什么分别,算不得别出心裁。
接下来才是有新意的地方,张士贵言曰:“李建成亦难获全胜,一来,王世充很可能趁粮草将尽徐徐退兵,让人难靖全功,二来呢,就算王世充大败,殿下屯兵于侧,只需稍作声势,李建成定不敢率军出关追击王世充。”
这样的判断是张士贵基于潼关的任职经历做出的,李建成用人用兵都是一般,过于稳重,常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心,稍有差池,便想着算计周全再做道理。
差不多就是一句话,李建成这人反应太慢,而且不愿冒险,很可能会让王世充逃过此劫。
然后又说潼关诸将,细细解说之下,李破暗暗点头,之前他纠结的地方其实就在于看得清大体局势,却无法找准战机。
因为无论是王世充还是李建成,或者说他们身边信任的人,是怎样一个性情,又有什么经历,他都不很了解,准备的再充分,也难免面对突状况。
就像张士贵一战之下,大破王世充五万前驱就在这个范畴之内。
有了张士贵这些说辞就不一样了,如果张士贵能早来一步,李破就根本不用去想李建成出关作战会如何。
是的,李破的问题在于面对的选项太多,张士贵的作用在于,能将一些选项消除掉。
张士贵说的滔滔不绝,他可是很少有这样表现才能的机会呢,于是有点停不下来了,而李破频频点头,心里却在嘀咕,娘的,内奸的作用很大啊,以后对降人看来得好点了。
当张士贵终于口干舌燥的停住话头,眨巴着眼睛有点茫然,说的太多了吧?是不是说的太多了啊?好像是说的太多了……
确实是太多了,所谓过犹不及,新降于人的他,当即便将旧主卖了个干净,换个人的话,定然要鄙夷其为人,就算有心重用,也要心存疑虑。
就像杨续,在那里记的手都抖了,心里更是大骂此人无耻,实乃卖主求荣之辈。
可架不住李破心中欢喜,他在岸边待了这么长时间,总是在为渡河时机烦恼,这人一来,顿时让他思虑清晰了几分,和及时雨也没什么分别嘛。
这时便拍着矮几笑道:“差点忘了……来人啊,把茶饭送上来,咱们边吃边谈……呵呵,军中简陋,等此战过后,我再为张将军把酒庆功。”
张士贵连道不敢,等茶饭摆上来,就没有什么敢不敢的了,他这里一夜未进水米,又是担惊受怕的,此时早已饥肠辘辘。
开始时还想悠着点,可汉王殿下从没想着跟士卒们“同甘共苦”,他这里的吃食就算简陋,味道也力求鲜美,张士贵吃着吃着便狼吞虎咽了起来。
李破细嚼慢咽的吃了一些,抿了口茶,便又问道:“那么以将军看来,我该如何?”
张士贵这会算是完全放松了下来,闻言抹了下嘴巴,“末将粗鲁,让殿下见笑了……末将以为,若殿下有心过河进军河南,当先据弘农,静观待变为上,洛阳……四战之地,为众人所觊觎,取之无益……”
“关西才为天下仰望之所在,又与晋地相连,互为表里,若能先破李渊,则削平天下之日不远矣。”
李破惊了惊,这话就太有见地了,李破终于感觉,好像真的捡到宝了啊,但他还是按捺住心中的惊讶,状似随便的道:“如此岂非舍易求难?王世充一败,洛阳必乱,若坐观于侧,岂不是将大好基业拱手让人,为天下所笑尔?”
若是换了旁人,听他这么一问,怕是要掂量一下,很有可能当即就认错了,可张士贵想了想,臭脾气就又犯了。
………………………………
第636章相待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张士贵和李靖其实差不多,倒了半辈子的霉,并非都是外部的因素,他们性格上的缺陷同样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李靖比张士贵要年长许多,倒霉的层次也比张士贵高,所以早就学乖了,而张士贵却还在上赶着作死。
之前他已经告诉自己很多遍,新来之人,要谨言慎行,可真到了该慎重的时候,他却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
和别人较真,唱反调这种事,一旦习惯了还真难改。
“殿下此言差矣,洛阳已无大仓可持,身居其中,如处绝地也,如今各处皆缺粮草,洛阳上下嗷嗷待哺,何人能有那许多粮草供之?晋地本就乃贫瘠之所在,又经多年战乱,殿下若率军入主洛阳,岂非如陷泥潭尔?”
李破不动声色的笑笑,接着给他鼓劲儿,“将军所言甚有道理,可唐军陈重兵于河岸,严防死守之下,如之奈何?”
张士贵今天算是找到感觉了,甚至觉着这许多年来,能让他张士贵畅所欲言者,唯有汉王一人尔。
其实和之前很多人一样,不需和这位汉王殿下谈上几句,便都会觉着和其人很谈得来,只是如今李破贵为汉王,觉着他很不错的人越来越少,惧他畏他的人反而越来越多罢了。
“唐军近二十万众,分散驻于潼关,永丰仓,冯翊,韩城各处要隘,相互呼应,看似险固,实则兵力分散,呈待人宰割之势,末将以为,只需破其一处,牵一而动全身之下,唐军全线必将危如累卵……”
“再者,秦王李世民在时,李建成兄弟二人为争太子之位,相互掣肘,不相来往,如分兵两处也,然却能专一,号令分出东宫,天策府,互不相涉,上下井然,难以攻拔。”
“而今秦王回京,东宫坐大,秦王旧部却多处河边要害,怨恨东宫者,比比皆是,又有萧禹,李神符等人把持陕东道行台,却无一人能与东宫相抗,久之,号令不一,必生祸乱,到时趁隙攻之,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还有,唐军颇众,日夜枕戈待旦,不敢稍有懈怠,此等时节,却打算长久相持……嘿嘿,此等时节,不能动若雷霆,伏如渊龟者,日后必蹈薛举,李密等人之后尘……”
说了这么多,其实按照李破的总结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河边屏障看似牢固,其实破绽极多,只需要耐心等一等,总会有过河而击的机会的。
可以说,从张士贵进入大帐以来,每一句话说的都很符合李破的心意,最难得的是颇具战略眼光的建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这无疑是尉迟,步群等人最为欠缺的素质。
果然是捡到宝了啊,这么多年在集聚人才方面,咱做的非常之努力,从没想过天上会掉馅饼,可今天却让馅饼砸个正着,这话怎么说呢?
确实是有点掉馅饼的意思,张士贵来投,比起别人来弄的非常突然,可话说回来了,若非李破已经渐渐羽翼丰满,也不会让那许多心高气傲之辈前来投靠。
换句话说,放在一两年前,这事儿想都不用想,就比如说张士贵,要不是他已经打到了河边,将李唐彻底赶出了晋地,张士贵哪里会渡河来到他的面前?
这其实就是九成的努力,加上一成的幸运才能达到的效果,还是那句老话,张着嘴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人,往往会一无所获,只有那些付出了努力的家伙,当天下掉下馅饼的时候,才有机会吃到嘴里。
到了这会,李破已经开始琢磨该怎么任用这个人了,和张伦一样,只要有忠心,其他的尽可优待一些,现在职位很多,只要此人能立下些军功,提拔起来也就没什么障碍了。
随之李破就在兵部和军前领兵两样选择中转悠,兵部缺职很多,王智辩为兵部侍郎其实是一个极其无奈的选择,那人现在是个极为优秀的骑兵将领,当初放在代州行军总管位置上,一来是想赏其功劳,二来也为防备突厥。
现在阴差阳错的竟然主掌了兵部,说起来不但李破这里有点担心,便是王智辩自己也觉着挺悬,好几次都在李破面前说,自己不是当兵部侍郎的料子,想让李破另任他人。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王智辩管不住卫府的骄兵悍将们,将兵部置于卫府之上,是李破的长远打算,现在你都管不住,等将来卫府将军们成了大将军,那就更管不住了。
眼前这人要是能用起来,在兵部任职的话……
想到这里,李破自己先就摇了摇头,别说此时正值用兵之际,就说天下太平,没有深厚的积累,也别想在兵部的一些位置上站住脚。
从战争中打出来的骄兵悍将,可不是你嘴上说几句,然后戴上官帽就能压制的住的。
正沉思间,人家张士贵自己就做出了选择,一句话就将李破的选项变成了唯一。
见李破久久不言,张士贵的热情顿时冷却了下来,还以为这位汉王殿下也一如李建成,说的好听,关键时刻却不愿善纳良策。
于是多年积攒下来的愤懑顿时喷薄欲出,实际上,经过这许多年的挫折,他也还算沉得住气,可一天一夜的变化太过剧烈,情绪容易激动倒也可以理解。
“末将所言,皆出肺腑,莫非殿下以为,末将会以私仇,而劝殿下西向乎?”
这话对于张士贵来说,已经极为委婉,若是他再年轻些,话肯定不是这样来说,而是直接照脸上打下去才是。
嗯,这许多年下来,他身上的零件还能保持完好,老天爷确实挺关照他的。
可说的再委婉,也去不掉其中尖刻的成分,李破只稍稍抬头扫了他一眼,便把将此人扶上兵部尚书位置的念头抛去了九霄云外。
这人身上军人的痕迹太重了,自持才能,桀骜之处恐怕不比尉迟等人差,要是让这人掌了兵部,别说他的耳边不得清静,恐怕卫府将军们续都得掉了脑袋。
照此人现在的状态,说好听点,那叫快言快语,说不好听点,就是刚愎自用,外加不知死活。
李破心说,怨不得突然跑了过来,就你这个样子,若无容人之雅量,雷霆之手段,谁又能用得起你呢?
其实张士贵说完这句立马就后悔了,恨不能扇自己个嘴巴,在潼关委屈了那么久,都没顶撞过李建成,这会儿你逞什么英雄?
当李破若有若无的目光扫过来的时候,张士贵的冷汗当即就下来了,好像才记起来,这人可不是李建成。
别看年纪轻轻,实际上已是南征北战多年,北据突厥之功不知真假,可打的唐军节节败退却是真的。
在这样一个人面前大放厥词,后果……想必挺糟糕吧……
想及于此,张士贵垂下脑袋,已是准备认错了,虽然有点晚,可相比当年,已经进化很多,想必在李破麾下,他的进化度会更快一些。
只是没容他想好说辞,李破已是哈哈一笑,“张将军倒是爽快,只是……”
说到这里,笑容渐敛,“公仇私恨,如今谁还说得清楚呢?自将军来归,我可问过将军一句缘由细故?”
“我见将军言辞恳切,气魄恢弘,当非鼠辈,遂以豪杰之礼待之,将军怎的却还心存疑虑不成?”
张士贵本就后悔之极,闻言回想一下,好像确实是自己有了不对,不由大惭,好事差点让自己弄没了,还好还好,没像以前那般鲁莽,不然的话……于是起身就想谢罪。
李破伸手向下按了按,示意他安坐无妨。
接着便道:“将军之才,颇为难得,可我见将军秉性过于刚强,今日便劝上一句,自古名将易夭,一意孤行者必为众人所弃……欲人纳己言而信之,尝纳人言而重乎?”
只是一句话,在张士贵听来,却比方才的所有话加起来分量还要重上许多许多,昨日种种,仿佛都续浮现在他脑海当中。
这样的话多年之前其实有人曾跟他说过,只是那时他正值少年,未曾听得入耳,那人姓薛,名道衡,也是个晋人,路过弘农时曾应观王杨雄之邀,指点郡中少年。
那时张士贵就在其中,因其颇有勇力,冠于同侪,而得薛道衡评点,评价却不很高,让张士贵还闷闷不乐了许多时候,大体的意思正与李破所言相类。
此时听来,那味道自然便和当年有天壤之别了。
张士贵整个人都恍惚了一下,心情起伏,再也无法安坐于位,起身束手而立,身子微躬,如奉父师。
杨续在那边文不加点的记录,此时也颇为差异的抬起头来,头一次仔细的看了看张士贵,心说,这人不简单啊,汉王殿下待人,从无一定之规,可自从他任职记室以来,能让这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