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李神符无疑被敌人神奇的塔桥方式吓了一跳,早知道这样,俺他娘的之前拆什么拆啊。

    这还不算,有一条横线从上游姗姗而来,停在二十余步之外,和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它们由岸上牛马牵引,能够很好的控制速度,以免和之前的船只相撞,引起事故。

    想的无比周到,云定兴在李破心目中,先就立了一功。

    两岸军将都眼巴巴的瞧着,不论敌我都觉着等待之中,时间显得分外的漫长。

    河面之上,两条无头蛇摇晃着身子,看上去极不稳当,离对岸也还有二三十步,果然短了……

    李神符适时哈哈一笑,谓左右道:“今日或有麦铁杖重来?”

    他身边的将领和幕僚们也都笑了起来,可谁都明白,敌军有备而来,绝对不可能重演辽水故事,此战已是不可避免,只是见郡王神态轻松,却是心安不少。

    李神符稍微提振了一下身边人等的士气,便沉声道:“传令,前军向前列阵,晓谕众军,退后者斩。”

    部将张龚请令,“郡王,末将愿守河滩,定不叫一个贼子过得河来。”

    李神符自然不会允许亲军将领这个时候离开身边,只温声道:“稍安勿躁,李定安虽出身卑贱,不学无术,可却狡诈无比,今无故犯我,定有仗持,瞧些时候再说。”

    众人钦服,郡王指挥若定,有大将之风,咱们只需与敌死战即可啊……

    李神符的表现可圈可点,有他在军中,确实也能稳住军心士气,当然了,谁也不知道,此时这位郡王心中已是生了踌躇。

    身后就是冯翊,他带两万众来到渡口处,一旦失利……若是冯翊有失,那可怎么好?

    这个时候,他又埋怨上了平阳公主李秀宁,传信给永丰仓已有数日,那边却毫无动静,莫非是想坐观情郎过河?或者是还记得他家兄长当年夺功之事,不愿带兵来援?

    想到兄长,李神符更是愤愤,要知道兄长李神通与他亦父亦兄,是看着他长大的,兄弟之间的感情就不用说了,自李神通被俘,他就多方设法想要把兄长救回来,若非“人微言轻”,总是不得阀主点头,不然的话,他都想拿李定安的岳丈李靖去叫唤兄长了。

    在这件事上,他对李渊父子是有着极大的怨言的,这会李秀宁也就成了他情绪的发泄口。

    心烦意乱间,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对于对岸那个出身卑贱的贱家子,已然生出了极大的恐惧。

    未战,先就怯了三分……

    (今天做了无数检查,最终被告知,手术还得排队,一排就排到了星期五,阿草也是醉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m。

    第758章过河(二)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759章过河(三)

    搭建浮桥,过河攻敌,是战争中很常见的手段,没有哪个统兵将领在见到大河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然后再想办法渡河。

    尤其是大军征战,人数到了一定的数量,征发船只耗费的成本太高,所以建桥也就成了唯一的手段。

    当然了,像长江那样宽阔的水面,你想建桥也是不可能的。

    而这一天,晋地大军漫野而来,搭建浮桥的手段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等到两座浮桥摆好,上游处又飘下两条大船,大船之上满是手持长盾的大汉,身上披着明光铠,显然这是如今越来越少见的重步兵。

    两条大船一旦到位,当即便补齐的浮桥的差距,让浮桥前端靠近了浅滩。

    这还不算,一队队的兵卒手持早已备好的木板,开始铺到桥面之上,不到两个时辰,两座浮桥堪堪已经在黄河水面上成型。

    唐军上下目瞪口呆,节奏不对,让他们感到分外不适,过河不应该是强攻吗?你弄这么多的花样作甚?

    显然,河滩上的唐军将领们已然意识到,想在河面上对敌人造成大规模的杀伤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事实也是如此,不甘心的唐军在号令之下,挽弓而射,箭矢像雨点般升起落下,却被浮桥的船篷所阻,所获寥寥。

    充足的战前准备,让晋地大军愈显从容,而他们本就是百战之师,更能适应大战的氛围。

    几乎是眨眼间,一切就绪,只待过河一战了……

    身在高处的李破满意的笑了笑,他觉着自己已经抓住了胜利女神的衣角,需要死死攥住,不能放松哪怕一刻。

    “击鼓,传令给尉迟将军,过河……”

    战鼓声隆隆响起,这是战争中最震荡人心的音符,没当它出现在战场上,便意味着无数鲜血将要流淌而出。

    尉迟偕的将旗开始缓缓前移,军官们粗鲁的吼叫声连绵不绝,一队队军兵在军官的率领下,手持刀枪圆盾,顺序走上浮桥,并迅速向对岸进发。

    这和去年强渡风陵渡口不一样,不再需要什么战机,对岸的敌人也不会轻易让出滩头,毫无疑问,唐军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

    即使这些年和李唐连番交战,并屡屡取得胜利,可李破从来没有否认过这一点,如今遍观天下诸侯,还能拥有完备的官僚军事体系的,也只有他和李渊而已。

    剩下的几家,即便是萧铣,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在起家的时候开始,就收拢各路义军,从而让他们的军事体系变得愈发混乱。

    唐军的优势一直都很明显,他们接收了大量隋末官军,战斗力和凝聚力实非其他诸侯可比,唯一倒霉的是,遇上了从边地走出来的李破,他的麾下,则是更为精锐的前隋边军,于是唐军也就相形见绌了起来。

    年轻矫健的晋地士卒登上浮桥,摇摇晃晃的快速向前奔走,接下来就是抢滩。

    此时,唐军的弓矢却已停下,数千唐军在河滩上摆开阵列,,在军官号令之下,徐徐向前,显然是要死守河滩了。

    船上的重甲步兵纷纷跳下船头,淌着浅滩的河水开始布防,还有的则牵引着铁索想要将其钉入地面,完成浮桥的最后一道工序。

    相比于唐军,他们显得过于单薄了些,后续的军兵在快速的加入他们。

    随着唐军向前移动,两岸的战鼓声交织在了一起,喊杀声终于响彻岸边。

    唐军并没有给敌人留下太多准备的时间,箭雨一下在河滩上便密集了起来,登上滩头的晋地兵卒纷纷倒地。

    可战事一旦开始,便不会因为这点伤亡而停止。

    很快两军便在滩头处碰撞在了一起,刀枪并举,喊杀连天,箭矢在空中舞动,刀光闪烁间,撞击中无数人惨叫着倒在地上,鲜血肆意的流淌出来。

    但这并不是此战最惨烈的时刻,晋军不断的通过浮桥补入军阵,奋力阻挡着唐军的攻势。

    这个时候,滩头处的形势是有些古怪的。

    本来防守一方的选择会更多一些,一般来说,半渡而击是最常被运用的战术,也就是说,放一部分敌军过河,然后聚而歼之,挫动敌军士气,然后守住滩头,让敌人望洋兴叹。

    当然,这和战略上的半渡而击肯定不一样。

    可唐军选择了死守滩头,一种最为稳妥也最为死板的战术,这让两军方一接触,便成了你死我活之势。

    这显示出了唐军将领的底气不足,并没有跟敌人正面交战,一战而胜的信心,可话说回来,这确实也给晋地大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人数上的劣势很难补足,滩头上好像一下便挤满了人,前面的防线不住被唐军压缩,很快便猬集在一起,并不住后退。

    伤亡是一回事,而他们已经快让后续登岸的士卒无法立足了,而唐军一旦发起攻势,便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大有将敌人一鼓作气,推下黄河的架势。

    高处的李破见此,只是眉头稍蹙,并无多少担心,当年大军渡过辽水的战事,给了他很多的经验。

    对岸唐军兵力不多是一方面,另外则是他认为,抢滩之战对于他所率的大军而言,其实只是个开头,岸边这点唐军肯定无法阻挡大军脚步。

    换句话说,一旦他下定决心过河进入关西,那抢滩之战不过是一场局部战事,影响不了大局,看的只是要费多少功夫而已。

    就像辽水对岸,二十余万高句丽大军,也无法阻挡隋军强渡滩头一样,而此时唐军的表现其实在侧面也证明了这一点。

    李神符……李破撇了撇嘴,这是要将守卫冯翊的唐军都丢在这里吗?那可真是要谢谢他呢。

    其实如今他考量的,只能是如何才能让大军在唐军云集而来之前用最快的速度全军过河,可以说,以他的眼界,一时的不利和挫折,已经不算什么。

    就算是今天唐军能把尉迟信部阻挡在岸边,对于统帅大军的他来说,也只是一个小麻烦而已。

    更何况,尉迟信真的甘心轻易的被唐军挡住吗?那他还有何脸面与其他功勋满身的将军们并列一处?

    …………………………

    一个浑身披甲的大汉矫健的从船上蹦了下来,这是一个营尉,大军中最为中坚的力量。

    刚下船,一支箭矢便擦过他的脸庞,带出一道血口子,他也只是侧了侧脑袋,便连踢带打的将前面的人赶开。

    一脸的狰狞,如同野兽般嚎叫着,“他娘的,冲上去,给我冲上去。”

    幽州大汉第一次踏足秦地,便以自己的方式狠狠的跟秦人打了一个招呼。

    凶猛的气势,丰富的作战经验,培养出来的怪物只一到阵前,便连杀数人,带头一脑袋冲进了唐军军阵当中。

    这是典型意义的身先士卒,同样确实也能激起中军勇气,他的部下们也只呼喊一声,便随在了营尉身后,奋不顾死的挤了进去。

    唐军很是密集,让这种冲锋变成了最为凶险的肉搏,噗噗噗,全都是刀枪入肉的声音,足以让人闻之悚然。

    而在另外一边同样的故事在上演,众军奋死向前,两只数十人的队伍,像尖刀般插进了唐军阵中,并不断前行,晋地军伍的骁勇善战在这一刻,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和辽水之战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敢死之士突前,挫动敌军阵型,用最强硬的方式为后续大军打开胜利之门。

    唐军阵中稍有扰动,攻势顿挫。

    不断有军卒从船上跳下来,终于在浅水处稳住了脚步,手持坚盾的大汉,奋力前行,将敌人顶的不住后退。

    空间越来越大,过河的兵卒越来越多,数百人,上千人,每一刻都在增加,唐军的箭矢已经把河滩变成了茅草地,惨叫声不绝于耳,流淌下来的鲜血不但染红了河滩,让河边的河水也有了异样的颜色。

    可这并不能阻止敌人的步伐,当晋军稍稍站稳脚步,他们的可怕之处便表现了出来,他们在隋末诸般战事当中成长起来,最精通杀戮的一群人,他们训练有素,士气饱满,装备齐全,不畏伤亡。

    在这样一支军旅面前,什么样的敌人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胜利的价值和他们的伤亡是否匹配的问题。

    一杆日月星辰旗终于在河边迎风招展,更为巧合的是,唐军在不断退后中,他们的将旗竟然歪歪斜斜的倒下了。

    到此,已然没有任何的悬念……

    李神符大怒,当即就想派兵继续和敌军抢夺滩头,他麾下的将军们也接连请命。

    可李神符到底是犹豫了,他们的身后就是冯翊,不容有失,和这样的敌人在河边纠缠,万一……他不敢想,同样也不敢承担那样一个结果。

    所以李神符做出了一个当时看来很是英明,之后却为人诟病的决定,退兵回冯翊。

    这其实是李唐反应迟缓所造成的结果,而河边防线拉的太长,兵力过于分散,同样也是河滩之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而当唐军退兵的军令下达的时候,河滩上的局面已是不可收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760章过河(四)

    近万唐军徐徐撤兵而去。

    这个时候,李神符非常果断,只留下五百人驻守营寨,稍稍接应退下来的唐军前锋兵卒,自己则率大军主力返回冯翊。

    可这一下便暴露出了这位李唐国戚临阵经验不足之处,先是派兵死守河滩,战事稍有不利,便决定退兵,攻防转换太过突兀,很容易便形成了战术上的混乱。

    临敌之际,将领挥洒自如,军队如臂使指,这是很多艺术作品中英明将领的形象。

    可在现实当中,领兵将领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不会是战时临时灵光一闪,便能做出来的,战前必须跟麾下部属们商议清楚,做好沟通。

    也就是说,大军接战之后,给领兵之人选择的余地并不多,总要在既定的战略战术中进行选择,任何仓促的举动,都很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其实自古以来无数战事都表明,领兵一旦过万,接战后领兵将领所能做的只能是对军将微调而已,这也是不少将领在接战之初一般不会全军而动,总要留下后备以防意外发生的主要原因。

    而李神符这种说撤就撤的果决,不但让部将们非常不满,而且在事实上造成了不利的后果。

    首先,在这样一个时刻,部将们就算很理解郡王撤军的原因,可还是让他们觉得,此举非常不妥,您这是怯敌畏战呢?还是特意来给敌人送礼的?

    其次则是,唐军主力一旦后撤,实际上就是将驻守河滩,正与敌军交战的四五千人给丢下了,给人的印象则是,虽然未败,却有如断尾求生一般。

    按照李神符所想,本应是徐徐退后,有接应,有断后,很符合兵法的一个程序,可场面最终却弄的非常难看。

    当然了,纵观这位襄邑郡王的人生轨迹,他的临敌表现其实也就有情可原了。

    作为西魏八柱国李虎的孙子,弓马娴熟,深谙兵法韬略那是一定的了,可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兄长李神通长大,受到的教导也便缺失许多。

    再加上身在长安,杨广三征高句丽时,关西贵族纷纷逃避兵役,长安李氏是其中佼佼者,到了李渊率兵南下的时候,李神通侥幸逃到外间,聚兵响应。

    其实即便是李神通,也没打过什么像样的战事,最后的功劳多数还是抢自己侄女的,可见他们这一脉其实已经不太像样子了。

    而李神符更惨一些,在长安被刑部尚书卫玄捉住,好悬没掉了脑袋,直到李渊进了长安,才把他给放出来。

    之后无论是义宁还是武德的这些年,李唐诸般战事皆与李神符无缘,因为他年富力强,又向称知兵,被李渊留在京师掌管皇帝亲军,若非屈突通名气很大,殷开山也很有才干,他应该入兵部任事才对。

    如今来到河边驻守,而领兵来阻敌军过河,其实是李神符最接近战场的一次,也是他亲自操刀为战的一次。

    所表现出来的领兵才干……嗯,只能说可圈可点吧。

    他给敌人的感觉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唐军主力毫不犹豫的调头而走,河滩上的唐军本就有些顶不住了,他们的敌人狂野凶悍,

    几乎是人人拼命,各个奋勇。

    唐军冲锋的势头一旦受挫,便难挽颓势,前面的唐军士卒不论如何拼命,也被压的不断退后,弓箭手还在不断射出箭矢,可他们的敌人却顶着箭雨不断向前。

    那种恐怖到令人畏惧的气势,让去年一战的印象变得越加清晰了起来,唐军从未遇到过这样强硬疯狂的敌人,即便是从西北调转过来的老卒,也不由心生战栗。

    唐军的士气在同袍的惨叫声,以及鲜血流淌中不断消磨,唐军大部分士卒从不曾跟这样凶狠的敌人交手过的缺点一下便暴露了出来,此消彼长之下,唐军的伤亡瞬间剧增。

    可唐军毕竟非是义军可比,他们有着成体系的作战指挥系统和颇为良好的后勤,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有着秦人固有的骄傲和不屈,无论是士气还是其他什么,皆非当年李神通七拼八凑的大军可以比拟。

    过河的尉迟偕部的精锐之师,唐军其实也堪称善战,即便被敌军压制,中军更受到了突袭,可唐军中的低级军官们,依旧在率领着部下军兵试图挽回败局。

    河滩之战最惨烈的时刻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无数人纠缠在一起,渐渐形成混战,惨叫声和刀枪入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猩红的鲜血不住飚射出来,给这场河滩争夺之战添加着佐料。

    山东人,河北人,晋人,秦人厮杀在一处,肆意的释放着他们的粗野和勇气,顺便也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描绘出战争的邪异美感或者是战争的丑陋。

    这一幕可以被讴歌,也同样可以被唾弃……

    即便是李破,此时也微带赞叹的跟尉迟等人道:“前秦之遗风,果然了得。”

    尉迟恭不服气的眨着眼睛,一张黑脸看上去又黑了许多,他很想说一句,尉迟偕那厮很是废物,换了咱们骑军过去,哼,一个冲锋的事情嘛……

    可他看了看李破的脸色,最终选择了沉默,他可不是步群,说不来奉承之言,却也不敢狠狠怼回去,那就只能什么话也不说了。

    不过李破话音方落,李神符就毁了这一切。

    大军一动,便冉冉西去,毫不拖泥带水……好像只是片刻之后,河滩上的唐军便溃了,因为撤兵的号角声在接连奏响。

    “别开生面”的撤军过程,让李破好像吞了只苍蝇般难受。

    河滩唐军大溃,好像过河已成坦途,可李破却没有半点的高兴,若能将李神符大军拖在河边,他笃定只需在一两日间,便能溃之,然后……冯翊唾手可得。

    被打开一个大口子的关西,那得少费多少力气?说不定今年就能在长安城中过年了呢。

    他可不是杨广,会放猎物一马,然后再去攻打坚城,以显堂皇之势,他要的是一击而中,最好是能毙命的那种。

    可李神符毫不犹豫的溜了,用突厥人的话说,像一只胆小的兔子,跑的飞快,连头都没回一下。

    这让李破怅然若失,久久没回过神来,刚夸了你一句,你怎么能这么掉链子呢?

    嗯,这个时候还能吐槽,说明打击不算大。

    这一战非常短促,结尾对于双方而言都非常的不完美。

    数千人在溃走,扔下了不少刀枪旗帜,同样也扔下了在地上辗转哀嚎的伤兵,可损失却不大,因为他们的敌人根本无力追击以扩大战果,他们过河的人实在太少了。

    河边的尉迟信松了口气,众目睽睽之下,若他一战失利,好不容易争来的先锋位置恐怕就要换人了,更可怕的是,许还要遭到其他人的嘲笑。

    而这两年一直驻守在晋阳的他,也确实需要军功来装点自己的官服,所以说,这一战的结果他很满意。

    实际上,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离着名将的称号便已越来越远了,不满足才是名将们最显著的特点,一旦失去了,也便沦为平庸。

    尉迟偕明显有名将的资质,他和兄长截然相反,非常的不满意,唐军一溃,他便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将旗弄过了河,可……却也没有卵用,唐军跑的太快了。

    打扫战场,伤亡报上来的时候,尉迟偕的心情又灰暗了许多。

    此战战死一百四十一人,伤三百六五人,大多都是被箭矢所伤……而重让尉迟偕痛心的是,两个率人冲入唐军阵中的营尉,尽都战死,这可都是他麾下最勇猛的家伙,他宁愿用成倍的伤亡来换这两个人的性命。

    关西人确是不可小看,此战胜之不武,可惜未能擒得李神符,不然献给大王,岂不是好?这是尉迟偕之后跟兄长说的原话,性情偏于耿直暴躁的尉迟偕,做官或许差强人意,可在军事上的进取心,却非他的兄长可比。

    此战和李破之前的预料其实差不多,过河并不费劲,唐军一走,尉迟偕部轻而易举的便把唐军的营寨占为己有,此时再有唐军来攻,大军在河边也已有了立足之处,可以肆意选择攻防战术了。

    他没料到的是,唐军退的这么快,这么坚决,让他之前的小算盘完全落在了空处,而这也一定会让之后的战事变得艰难起来。

    至于尉迟偕部的伤亡,他只是略略一听,便放在了一边,太“轻微”了,根本不在他考量之中,因为这早已不是当年,需要锱铢必较的时候了。

    不管他自己粉饰的多好,伤亡在他眼中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这一点其实从没变过。

    河滩被清理干净,李破便下令连连督促众军过河,到了天色渐黑时,尉迟信部终于全军登上了对岸。

    也许有些人会说,短短的时间内,便有千多人冲上了对岸,你一军撑死也就两万人,用得了大半天的时间?

    可事实告诉人们,全军的意思不光是人要过去,粮草辎重也要随同一起,不然的话你让大军过河吃风吗?

    (明天阿草手术,看情况更新了,特此通告。)

    记住手机版网址:m。

    第760章过河(四)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