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李破一点也不领情,闷声就顶了一句,“等俺能活着回去再说吧。”

    李碧习惯性的咬了咬牙,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林间的空气,才算努力将怒火压下去。

    不过李破和她相处日久,也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基本不用看,就知道这女人脸上的神色,此时肯定挺精彩。

    暗暗偷笑,接着就又和往常一样,递过个枣子来,“军曹也不用担心,几千人呢,咱们在上游到对岸去,堤坝一破,咱们就杀下来,肯定能捡到不少漏网之鱼,嘿嘿。”

    李碧哼哼了两声,闷声道:“希望能如你所言吧……这一次,咱们救大军于危难,你就没想想,会是多大的功劳?你可知道,如此暗中行事,之后不但无功,且还有过呢。”

    “军曹这是在考我,大军一败,谁能有功?若说咱们中间有个大将军,也许还能争一争,咱们嘛,就不用想了。”

    “功劳越著,罪名也越大……军曹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想想,咱们怎么回去吧,行程千里,来的时候不容易,走的时候,更难,是和大军汇合,一起走,还是咱们单独走,您现在可就要拿定主意了。”

    李碧在黑暗中撇了撇嘴,心说,大军胜败,还不一定呢。

    不过,这个问题不用李破说,她已经想的够多了,却还赌气反问道:“那你说呢?”

    李破眯着眼睛,说着说着,困意已经上来了。

    心里却还在嘟囔,在云内马场养的膘肥体壮的,不比那些战马差,娘的,一路折腾下来,虽然性命还在,身体却是越来越差了,咱可还在长身体的时候呢。

    但嘴上却一点也不慢,“您能拿主意的事儿都交给俺,要不,咱们换换位置?”

    李碧听了,再也忍不住,立马踹了李破一脚,李破皮糙肉厚,根本不在意,索性躺倒在地上,还翻了个身,准备睡觉了。

    李碧靠着大树坐下,恼怒渐消,随即就是失笑,而在这一怒一笑之间,对茫茫未卜的前途的担忧,却是消减了不少。

    “自然是咱们自己走了,大军一旦班师,粮草断绝之下,定难持久,大军一溃,就是难以收拾,咱们自己走,要少上许多麻烦,也能快上一些,你是不是这么想的?”

    “哼,你肯定是这么想的。”

    半晌,却没人回答,细细的鼾声,却已响起,人家已经入了梦乡了。

    李碧这次到是没恼,仰头看了看斑斓的树影,以及澄净的天空,心中渐渐安定了下来。

    心道,大军征战,还能有这样的闲暇功夫,实在难得。

    也不知之后,还会不会生出这样的闲情雅致了。

    渐渐的,李碧疲惫的闭上了双眼,而这,竟然是她随军来辽东之后,睡的最为安稳的一觉。

    一觉醒来,已是天光放亮,迷糊了一下下,才下意识的往旁边看去,但那里已经没了人影,不知为什么,李碧心里跳了跳。

    (上架会有个小爆发,加更多少章,看成绩而定,三更,四更,还是五更,就要看大家给不给力了。

    再次求求首订。)(未完待续。)
………………………………

第140章溃堤(第二更,求月票)

    (求月票,求订阅,求打赏,加更一章,看看效果,效果好的话,继续爆发,大家加油。( 小说阅读最佳体验尽在【】))

    **百人,翻过了一道山梁,又走出去七八里,就停了下来。

    熟悉地理的高句丽人,找的地方真不错。

    他们围河蓄水的地方,算是在一个山谷当中,那里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

    而山谷外面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河道转弯处,水流在这里,被一下减缓了许多。

    所以,在转弯这边,队伍就得停下来了。

    但这里离高句丽人的营地不算远,只是隔着个山头,游荡在上游的高句丽人肯定有,到不是高句丽人有多警惕。

    而是拦河造坝,是要勘察上游水情的,一旦上游阴雨,下面这里,就会做出相应的准备,这些都是基本常识,不用多说。

    不过隋军也顾不上那许多了。

    稍微商量了一下,李碧带二百人留在原地,剩下的人都散了出去,一队五十人,上山头的上山头,去河边的去河边,很快便将整个河道转弯处控制了起来。

    然后,陈圆,程知节,罗三,陈二等身高膀大的家伙,便都成了劳力,砍翻树木,削去枝叶,天色擦黑的时候,便弄出了六七根圆滚滚的长木。

    这个时候,收拢人马,渡过河道,当天色整个黑下来,**百人再不用顾忌什么,都聚在河边。

    好像个仪式般,等到月上中天,陆续将圆木都放下了水。

    看着圆木漂着,很快就消失在黑夜当中,一群人摸黑,就赶紧上了山。

    一路上磕磕绊绊,也不知有没有人迷路掉队,反正,都挺忐忑的。就算是出这个主意的李破,也不知道,这么弄能不能把高句丽人的水坝冲破。

    说到底,这里可是没有一个人有这方面的经验。

    要是木头都搁浅了。要是高句丽人的水坝结实一些,要是水流不够湍急……那只能和高句丽人真刀真枪的打一仗了。

    尤其是在打草惊蛇之后,虽说胜算还是有的,隋军从上到下,从不会怀疑自己的战斗力。但伤亡嘛,那可就不好说了。

    实际上,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高句丽人建起来的水坝,还算中规中矩。

    水坝的材料,都是石块,木头为主,他们在山谷中间,先是设下了一道坝墙,让水流进一步减缓。然后,在山谷出口处,才是真正的水坝。

    不过这样的临时性建筑,保质保量是不可能了,而按照高句丽人的工匠技艺,也不可能将水坝造的牢固非常。

    也许上游一场中雨落下来,这处水坝也就溃了。

    他们的运气不错,至今为止,上游处也只是下了场小雨,让河流水位涨高了一些。并未造成多大的险情。

    当然,这也与萨水本就不是大河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幸的是,隋军已经潜到了上游,他们却还一无所知。

    黑沉沉的夜色当中。漂在水中的圆木,顺流而下,没遇到什么障碍,不过距离到底有点短,水流也不算有多疾。

    所以,速度并不算快。

    不过。那也要比在黑暗中爬山的隋军将士要快的多。

    隋军刚走出去也就一二里路的时候,圆木已经到了高句丽人设下的第一道水坝。

    沉闷的撞击声,在山谷中回荡了一下,但这并不算多大的声音,也没惊动什么人,守在这里的高句丽人,忙活了一天,各个睡的深沉。

    不过,第二声闷响响起,水坝发出了一阵呻吟,这响动就有点大了。

    有那睡的比较轻的人,迷迷糊糊的醒转了过来,望向黑乎乎的河面。

    没等他们看的清楚,第三声闷响响起。

    简陋的水坝,禁不住摧残,终于痛苦的咳嗦了起来,连锁反应般,露出河面不高,有着许多缺口,让水流通过的像是一个个粗大的桩子一样,打进水中的水坝,顿时就塌了几处。

    高句丽人的惊呼尖叫声,顿时响彻山谷,但还是压不住水坝接连倒塌入水的轰隆声。

    山谷中的水位,虽然有着落差,但已经非常的高了。

    上游这里的水坝,其实承受的压力并不算大,下游的水坝才是关键。

    所有的水位落差,以及储水造成的压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下游的水坝上面。

    不管是为了迷惑敌人,还是减轻水坝承受的水力,所以,下游处的水坝,会随时放水,这样一来,相当于,他们在一边加固水坝,一边在储水。

    这样的工程,要是换了建筑大师宇文恺来做,只要给他充足的人手,几根木头,还真不一定能建功。

    但这年头,跨国工程肯定是没有了,嗯,也不能说没有,四方城还立在辽东城那里呢。

    不管怎么说,当上游堤坝塌下来,结果就是灾难性的了。

    这就不是几根木头的事情了,上游塌下来的木石,顺水而下,进入了这个小水库,很多漂去了岸边,但更多的则是冲向了谷口的主坝。

    溃堤的声音,轰然作响,在山谷中不停激荡,好像闷雷般鸣响不绝,隔着一个山头,隋军上下也是听的清清楚楚。

    立时,压抑的欢呼声,在队伍中响了起来。

    走在队伍前面的李破,也是狠狠松了口气,多好的主意啊,竟然被人说成是剑走偏锋,切,非要打生打死才是正道不成?

    有用的主意,就是好主意。

    一边走着,一边自得,没留下,脚下一绊,顿时摔了个跟头,还好,黑乎乎的,谁也看不见,一骨碌爬了起来,心情却是没受多少影响,还是那么的好。

    不过心里还是埋怨了一下,高句丽人修修道路多好,不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吗?他娘的,去修什么水坝啊……

    此时,山脚之下,灾难却已经发生了。

    这是人为的天灾,比起真正的自然灾害来,声势要小的多。

    当然,驻扎在岸边的高句丽人,绝对不会这么想。

    水坝这东西,只要产生了一处缺口,或是裂缝什么的,一般来说,形成的结果往往就是整个堤坝的连锁坍塌。

    高句丽人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技艺,却修补损伤,保持大坝的完整。

    而当溃堤发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已惊醒,但已经做不出多少反应了。

    实际上,这里驻扎着八千多人,只有一千人的高句丽守军,兼职监工,其余都是高句丽的民夫。

    在使用民力的艺术上,高句丽王和隋帝杨广,有着天壤之别,要真说的话,他只占了一个狠字罢了。

    当然,高句丽民夫的生存状态,不用过多的描述。

    这一晚,营地中所有人的命运,不再是看他们出身有多高贵,拿没拿着刀子,而是看运气。

    堤坝一溃,惊醒的高句丽人,可谓是蜂拥而逃。

    大水冲破堤坝,从山谷中肆虐而出,这显然是大水锋头最盛的时候,当然,它的破坏力,还远不如它肆虐而下,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

    不过,狭窄的河道,此时已经容纳不下它那粗壮的身躯,高句丽人营地,当时便受到了波及。

    当浪头打响高句丽人营地的时候,浪峰竟是高大数丈。

    无论是人,还是营帐,在大浪翻滚之下,一触即溃,马匹像玩具般抛向空中,掉落下来,和其他东西一样,消失在水中,无影无踪了。

    奔逃的人群,在后面巨兽的追袭下,一批批的被吞下去。

    这一刻的景象,壮观而又残酷,能亲眼目睹的人,大多都化为了鱼鳖。

    只有少数人,逃上了山,另外一些足够幸运的人,他们处于营地外围,多数都是守卫这里的高句丽官兵。

    大水冲到这里,有些后继乏力了,大水更愿意去的地方,永远是下游。

    所以说,高句丽人的营地,只是因为离河岸太近,受到了波及而已。

    没到天明,这里的大水其实就退了。

    整个营地,一片狼藉,人马的尸体,随处可见,更多的,则是被大水卷着,冲向了下游。

    幸存的高句丽人,终于惊魂未定的陆续回到了营地,开始在幸存的,身份比较高的人的带领下,搜索幸存者,翻捡辎重。

    实际上,这里的每个人,在劫后余生之余,都只剩下了惶恐。

    军令未到,大坝却先溃了,这可是要斩头的。

    而他们还不曾想到,真正的危险会来自于隋军的攻击。

    不过,经这么一折腾,后来所谓的高句丽战神的金身,却是被搅合了一半。

    后来人史载,大都是说,高句丽人本来在萨水上游拦河筑坝,欲水淹隋军,不想,大坝先溃,反倒损兵数千。

    不过,脑洞大开的后来人,就说隋军有了察觉,先破坝放水云云,随后争论不休,但却没什么考证依据,载不到正史之中。

    不过,终于也有人,在翻阅隋时案卷的时候,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但那都是后来人的事情了,此时此刻,作为始作俑者的李破,已是登上了山头,身边的人,也是越聚越多。

    大家开始坐下休息,检查刀枪,准备作战了。

    (本来阿草想安排打上一仗,后来一想,后患太多,需要查缺补漏,所以,阿草偷了个懒,用计谋代替了,有点想当然的地方,大家就别喷了,阿草继续努力中……)(未完待续。)
………………………………

第141章溃退(求月票)

    (五十月票加更一章,之后看情况,求月票,求订阅,求打赏,有盟主没,盟主必须加更啊,呵呵。)

    一天一夜没怎么休息,吃的也不算饱,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实在堪忧。

    但这个时候,他们的士气却很高昂,因为这场战事已经不算是真正的战事了,他们要做的,可能就是走下山去,打扫战场而已。

    被冲的七零八落的高句丽人营地,还能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不成?

    若这样还打不过,那只能说明,大军走到高句丽王城附近,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了。

    吃了些东西,喝了些水,林子中又陆续钻出些人来,这些家伙属于晚上走路,自己把自己给弄丢了的路盲。

    天色一亮起来,他们终于找准了方向,赶到指定的地点来汇合了。

    不过,减员是必须的。

    山林中有着虎豹豺狼,肯定不会容你在晚上的山林中,还大摇大摆的单独行走,丢在山林中的几个人,估摸着也走不出来了。

    这只能说是太过倒霉,没其他的解释。

    比他们还倒霉的人,是山谷看着山谷第一道堤坝的高句丽人,在回去营地的路上,失魂落魄的他们,却是一头扎进了隋军的临时营地。

    被提前察觉的隋军,斩瓜切菜般,杀死在山林当中。

    这就是马邑隋军,在辽东之战中的第一战。

    听上去有点可笑,但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百万大军,来回一趟,没动过刀枪的人可是大有人在。

    比如说,皇帝身边的鹰扬府卫士。骠骑,就相当于来辽东游行了一圈,屁事没干。光吃饭了。

    漏网之鱼两三只,却让隋军等不得了。

    于是。李碧一声令下,隋军开始下山。

    到了山脚处,隋军已经摆成了一队队的阵列。

    此时,林外营地中的高句丽人,终于开始从迷茫中镇定了下来,聚成一堆堆的,哭泣者有之,哀嚎者有之。呆坐不语的更多。

    几个幸存的主事之人,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这个时候,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抑制不住的恐惧。

    他们在担心受到责罚,不过随后,让他们更为恐惧的事情发生了。

    一队队隋军,从山林中冒了出来。

    他们衣衫破碎,身上肮脏形如乞丐,但他们手里都握着利刃,排着队列。瞪着满是血丝的眼睛,像一群来自蛮荒的野兽般从山林中走出。

    稍一整理队形,他们便奔跑了起来。

    没有号角声。没有战鼓声,也没有军卒冲锋时,狂野的吼叫声。

    这是一支沉默的军队,因为他们的体力差不多已经消耗殆尽,没有人再愿意狂呼乱叫,浪费气力。

    他们只是迈着步子,跟着大家一起奔跑,并随时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杀戮。

    没用什么战术,也没悄悄的接近营地。打一场歼灭战什么的。

    因为这个时候,没那么多的讲究了。

    被饥饿。疲惫折磨了很久的他们,只想着快点结束这场战斗。然后能好好休息一下,当然,最好最好,还是能夺取到足够的食物,让大家能饱饱的吃上一顿。

    高句丽人终于注意到了他们,尖叫声四起,有的人调头就跑,有的人却被吓的呆若木鸡,幸存下来的高句丽兵卒,慌张的拿起武器,但多数人却还不知道敌人在哪里。

    隋军从残破的营地中扫过,和他们料想的差不多,抵抗微乎其微,他们只需要,举起刀,狠狠斩下,就一个个高句丽人砍倒在地就行了。

    当他们横穿营地,他们的身后,就再没有一个能站着的高句丽人了。

    李破喘着粗气挺了下来,回头看了看,比较满意自己的速度,大多数人都被他甩在了后面。

    现在的他,对冲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会冲在最前面,但也绝对不会落后太多,这是属于老兵的经验。

    新兵绝对不会体会到这几步的距离,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他抖了抖腿,一脚的泥浆,现在的他,看上去比之当初在流民营地时,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隋军的军服,早就被他穿成了布条,不过,其他人的形象,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碧这女人的体力非常不错,很快就追了上来。

    女人不管有多美,大多数跑起来的姿势都不会太好看,但有一些人除外,她们可以像男人一样跑的迅疾而又矫健,李碧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李破只略微欣赏了一下,就迅速失去了兴趣,因为李碧这个时候的形象,可比当初在山林中初见的时候,差的太远了。

    你把她单独挑出来,十个人有九个人,都得认错了公母。

    隋军陆续聚集了起来,李破耳边,顿时充满了拉风箱似的喘息声。

    看着这些家伙,一个个好像要跑断了气的样子,李破的肚皮不争气的叫了起来,不怪这些家伙中看不中用,太饿了。

    没去管四散奔逃的高句丽人,都不用发什么军令,大家不约而同的涌回了营地,四处找了起来。

    吃的,还是吃的,这次连马邑隋军,都不管不顾了起来。

    因为这两天的消耗,实在太多了,能吃上一段时间的肉干,迅速的都进入了各人的肚囊。

    不管是因为增加了三百多人,还是因为战前要保持充足的体力,反正,这一队人马,也已是处于断粮状态了。

    其实不用怎么翻找,李破只是瞅见营地中没被大水冲走的驮马,心里就有底了。

    马肉虽然不太好吃,据说吃了也不太健康,但别说马肉了,饿极了,人肉都能啃上两口的。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嘛,说的多好?

    更何况,大水一过,岸边地上,到处都是鱼虾,高句丽人没顾得上这个,对于隋军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当然,只要沿着水源走,其实隋军就饿不着。

    丰富的淡水资源,足够军人们取用。

    可惜的是,这只是臆想罢了,萨水这地方,肯定不能久留。

    营地中,陆续响起了隋军士卒的欢呼声,他们找到了食物,肉干,鱼干,面饼都有,甚至还有很多腌菜。

    这在意料之中,*千人的大营,就算被大水冲了一遍,也一定会剩下一些辎重才对。

    对于高句丽人的刀枪弓箭,隋军将士都是不屑一顾。

    聚集起来的食物,先是让众人大吃了一顿,然后剩余的,都放在驮马的背上,隋军这才心满意足的撤离了营地。

    趁着天色还亮,他们又渡过萨水,没有顺着河岸走,他们直接钻进了山林。

    山路难行,何况还有驮马,这一路就更慢了。

    不过吃饱喝足之后,又扔掉了身上所有的累赘,军中上下,走的都很安心。

    不过,等他们登上一座山头,山脚下,长蛇一般的人群,顿时让他们惊住了。

    而在远方,萨水两岸,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那是隋军主力在渡河。

    隋军班师了。

    李破带着人,赶了回来,跟李碧说的头一句话就是,“大军溃了,以后就是咱们自己做主了。”

    实际上,这里的每个人,都能看得出来,大军还没有溃散,应该叫且战且走,或者叫撤军。

    但李破说的,也绝对不算错,眼前的大军,已经是极为混乱,争相渡河的时候,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上演了自相残杀的戏码。

    形容枯槁的隋军士卒,筋疲力尽的渡过被冲刷一新的萨水,有很多人,直接被淹死在了不算深的水里。

    而渡过萨水的隋军将士,也都好不到哪儿去,随着人流的前进,不时有人倒下。

    隋军的各色旗帜,消失了大半儿,沿途之上,到处都是隋军将士丢弃的铠甲刀枪,这已经是一支,离溃败只差一线的大军了。

    他们和另外那个时空中的大军相比,区别只在于,他们躲过了被高句丽人半渡而击的命运,只是,他们逃不脱溃败的宿命。

    站在高处的李破等人并不知道,击溃这支大军的,又是高句丽人的诈降消息。

    可笑的是,纵观辽东一战,满篇都是高句丽人的反复无常,更可笑的是,隋军竟然屡屡相信了高句丽人。

    这样的事情,史册上也是绝无仅有。

    但你不能说这些都是巧合,或者说隋军上下,都是糊涂人。

    因为,之前,那是隋帝杨广的独角戏,而之后,却是三十万大军的群演,已经来到极限的大军,在平壤城二十多里处,听到了高句丽人降顺的消息,一下子,弦儿就断了。

    实际上,不管高句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