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来历,可也比严闾人强大多了,为此,严闾人唠叨了老长一段时间,教导李春的时候,也更加上心了。

    咱比不过祖宗,咱还能比徒弟呢。

    这徒弟其实和他不太一样,他能观人动静,伺机而动,但李春吧,是胜在对危险的直觉上,配合着他教的剑术,说不上孰优孰劣,但看上去活的肯定比他长久。

    最让李破看重的,是袁牧野说了了,他师傅说了,跟了谁就要死心塌地,不能起二心。

    这些听的李破颇为欣赏,忠心的狗腿子看着就让人高兴,奈何,这人又加了一句,除非你死了,俺才能再去跟别人

    一句话就让李破觉着特糟心,心里暗骂,他娘的就算你死十个来回,老子都没事,等哪天老子要死了,先就砍下你的狗头。

    至此,李破身边又多了个北地刀客,形势颇为喜人。

    虽说这两个人吧,都有着让人无语的缺点,丝毫没有传说中的高手风范,但刀剑耍的就是好,没办法,当门神来先用着吧。

    还别说,这云内的奇人还真就不少。

    一个瘦小枯干,长的很是猥琐的家伙也被送到了李破这儿,也是说有要事相告,一问之下,这是个标准的盗墓贼。

    说北魏宫室下面,有个地宫,藏着北魏皇帝遗留下来的大量藏富。

    这和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却真实的生在了李破眼前。

    但让盗墓贼失望的是,听到什么地宫,什么财宝之类的东西,李破眼睛都没带眨一下的。

    这不是李破视钱财如粪土,而是他已经非常熟悉军中的事情了,所以,也就知道,挖坟盗墓之类事情一旦干了,又被人知晓,那可是后患无穷。

    别说北魏皇族留下来的东西了,就说普通富户埋在了地下,你去挖个试试,保不准就成了众矢之的,被人喊打喊杀的过街老鼠了。

    好在,这个盗墓贼还精通些土木工程,又懂得看风水,据说观天象也还成,不然的话,李破肯定是一刀下去,斩了这贼头贼脑的家伙。

    然后,李破终于见到了两个读书人。

    既然会被送到李破这里,那就说明,都不是什么好人。

    这两位读书人,一个曾经在马匪当中,给人当过狗头军师,另外一个比较奇葩,总在青楼之地打转,和他相好的女人着实不少,可能是天赋异禀的原因吧。

    这人比较悲剧,竟然和王廖有来往。

    再一问,这人才“羞羞答答”的说,那天王廖请他喝酒,他喝醉了,好像是好像是给王廖出了什么主意

    尼玛,罪魁祸在这儿呢,李破一听就明白了,就在李破想命人进来,将这个混账东西拖出去斩了的时候。

    这位终于说了点有用的,大意是说,您不能杀我啊,您能容得下袁牧野,许昭,刘景这些人,为什么容不下我呢。

    我只是喝酒说错了话,他们可都是杀人放火之辈,难道说,这世道竟然乱到这个地步了,好人都短命,杀人放火的家伙却能长寿

    啊,您这个不爱听,好吧,您看啊,您不杀我还有好处呢。

    我虽然籍籍无名,但我的兄长却是在长安做过官的,他叫王绩,此时正在绛州,啊,您也不念同僚之情是吧。

    那就只能说好处了,我在云内文艺界还算有点名声,您只要放了我,我回去之后,一定能为您传扬名声,天下这么乱,有才学的人定然会纷纷赶来您的身边,求得您的庇护,为您出谋划策。

    李破没那么好糊弄,先把他给押了起来。

    这明显是个比较典型的文人,骨头不硬,功夫全在一张嘴上,就是作风有点不正派,不过现在送到他面前的人,能有正派的吗

    李破叫来县尉,打听了下。

    这位还真没说谎,人家的本事也不算小了,雅好音律,能诗善赋,家世也很不错,当然了,在云内这地方出名的文人,也没那么玄乎,矬子里拔大个而已。

    不过呢,他那位兄长名气可真是不小,弟弟好色,哥哥善饮,真是各有奇葩,也应了那么一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当然了,晋地姓王的,跟晋阳王氏总是脱不了这样那样的干系,不然也不会跟王廖混到一处。

    李破想了两天,最终还是将这人放走了,这人有一句话说的不错的,天下大乱在即,不管是谁,其实都需要人才的。
………………………………

第171章问答

    月票月票

    李破勉勉强强原谅了别人的“无心之失”,为自己的人才贮备计划先做了点工作。

    实际上,他也没太指望,云内乃至于马邑这样的边塞,除了能打能杀的汉子之外,能有什么像样的人才。

    就像他现在收罗了这些歪瓜裂枣,王庆还算不错的了,门阀落魄子弟。

    像许昭,就是个盗墓贼外加风水先生,怎么看都是一副贼丕子。

    刘景虽然读过书,却跟着一群悍匪厮混,满身的草莽气息,书算是白读了,心思都用到怎么打家劫舍才安全上去了。

    接下来的王静,就更糟心。

    王静到是没吹嘘,不久李破就听到了些传闻,不过还不如没听到呢,差点没气歪了他的鼻子。

    这人跟人说的是,我王静有多牛多牛,看看,在李参军面前转了一圈,毫发未损的咱就出来了。

    我跟你们说啊,那是我不愿受羁绊,不然的话,现在也是恒安镇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呢。

    瞧瞧这说的,都快把自己弄成苏秦转世,张仪再生了,李破李参军完全沦为了配角,还是比较靠近反面角色那种。

    李破听了传闻,立马派了严闾人去寻这个家伙的晦气,没想到,严闾人回来给人带话,人们都爱听故事,故事说的越精彩,才传的越广。

    这厮嘴皮子是真利落,严闾人的剑都给窝回来了。

    可见,文人口舌如刀,文笔似剑,那真不是吹的。

    李破就此知耻而后勇,趁着受伤,也拿起了书本纸笔,继续自己的学业了。

    当然,这不是王静多有说服力,而是因为李靖来信了。很是问起了李破的学业,明显是不想闺女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

    也是天下大乱,李靖顾不上女儿的婚事,不然的话。李破会不会干出欺师灭祖或者挟人私奔的事情来还真不好说。

    等过上一些时候,李靖回头再看,就后悔了,呀,这小子成了气候了。入赘好像有点不合适了呢。

    当然,在大业九年这会儿,婚丧嫁娶的人家,都属于没心没肺那伙儿的。

    河南已经彻底的乱成了一锅粥。

    杨玄感开始围攻洛阳,辽东的大军在陆续往回赶,隋帝杨广焦头烂额之余,也是七窍生烟,因为他感觉自己就要拿下辽东城了。

    实际上,他根本没想清楚,拿下辽东城来干什么。

    高句丽君臣故技重施。再次送出降书,到不是他们没皮没脸,当然,没皮没脸那也是肯定的了,不过这会儿,高句丽也是撑不住了。

    和大隋耗国力,就算是突厥也白搭。

    杨广借着这个台阶就往下走,含恨率军班师。

    大业九年七月间,杨玄感还是很威风的,将洛阳死死围住。猛攻不休,河南人很欢迎他,据说许多壮士从军,络绎于途。

    两淮也乱了。刘元进起于余杭,韩相国起于梁郡,响应杨玄感。

    但不几日,刘元进这个没心没肺,看不清形势的家伙直接在吴郡称帝了,韩相国好点。被杨玄感人命为河南道元帅,但其实也没蹦跶了几天,他比刘元进死的还早。

    实际上,这个时候被杨玄感蛊惑的人,都属于没看清天下大势的家伙,最后也就都没什么好下场。

    他们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大家,造反这个行当是个高风险职业。

    就在征战辽东大军还未回转,杨玄感兵势正盛之时,两位去年参加了第一次辽东之战的老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给大髓缓了一口气下来。

    民部尚书樊子盖,守洛阳,死死的将杨玄感拒之于洛阳坚城之外。

    刑部尚书卫玄卫文升,率军出潼关援洛阳。

    卫文升带的兵不多,但作为愈老弥坚的大髓宿将,他的坚韧是很难想象的。

    他率军和亲自带兵东来的杨玄感在洛阳之西的土地上,大大小小激战十数场,连败连战,死死拖住了杨玄感,为征辽大军的回转带来了充裕的时间。

    这个时候,无论是晋地,还是关西的人们,都在冷冷旁观着这场事关大隋国运的战争。

    他们也有着充足的理由选择旁观,因为没有接到皇帝调兵平叛的文书。

    实际上,隋帝杨广哪里还敢调这些地方的人参战

    连世受国恩的杨玄感,兵部侍郎斛斯政这样的人都反了,其他人还能信得过吗

    比如说正在怀远镇督运粮草的殿内少监,唐国公李渊就被杨广一下支到了千里之外的弘农,去面对铺天盖地的白瑜娑反军去了。

    李靖这会儿就比较有闲心,将一封封战报都传到了恒安镇,给自己的学生和女儿来了个命题作文,让他们说说河南的战局。

    李碧挺认真,在百忙之余,还样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给父亲。

    李破就比较懒,嗯,也许是因为字还没练出来,也就藏拙了,所以只简单的回了几个字,杨玄感必败。

    事实证明,几千字未必有五个字好使,李碧被父亲来信训斥了一顿,蔫了好几天,来看望李破的时候,都没心思跟李破斗嘴了。

    给李破的信到也挺短,估计是觉着学生对他这个老师不够恭敬,自己也要矜持一下吧。

    为何有此说

    不多不少,也是五个字。

    一下却把李破难住了,为什么他总不能说他知道杨广那二货还有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呢,凭什么就栽到杨玄感手里

    足足想了两天,才又回信,大隋气数未尽。

    这肯定属于大逆之言了,但不论李破还是李靖,都没当回事儿,在他们心里,甚或是很多门阀子弟的心目中,皇帝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罢了。

    经过辽东之战,皇帝杨广的威严,更是降到了历史最低,长安中很多人,其实已经半公开的说杨二如何如何了。

    不几天,李靖的回信又来了,李破头疼欲裂,这来来回回的得浪费多少人力物力,你知道吗

    何时才至尽处

    不多不少,六个字,又像开玩笑,又像赌气,不过李破想想那张严肃的脸,觉着还是赌气多些。

    李破这回就比较轻松了,再伐辽东,气数必尽。

    这回李碧是真吃醋了,父亲和这个便宜学生神神秘秘的书信往来,还那么频繁,他这个女儿都没这样的待遇呢。

    气冲冲来寻李破的麻烦,于是,李破免费找了个代笔。

    李靖回的还是很快,这次字更少,就两个字,未必。

    李碧看了,是满脑袋的黑线,这是什么鬼东西就两个字也值当派人跑一趟送过来

    李破却一下省心了,不用回了,至于这个未必是说未必如李破所说,再伐辽东,大隋气数就能尽了,还是说,皇帝未必能傻到再去打高句丽这个地步,都不用管了。

    看这样子,李靖挺满意,也没准备让李破再说出点什么来,书信往来,毕竟不太安全嘛。

    李碧有点抓狂,不过李破糊弄她已经成习惯了,几句话就把她给带歪了。

    实际上,李碧也不会较这个真,吃醋什么的都是假的,心里高兴者呢,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终于有点器重这个学生了,这自然是高兴事,毕竟世上没哪个女儿想让父亲和意中人掐的你死我活或者冷冷淡淡不相往来的。

    她只是过来看看,别让李破说话得罪了父亲,至于两人书信上写的什么,她也不太关心。

    七月间,云内县城的工程终于纷纷完工,此时也已进入了秋季,农忙时节也堪堪就要到了。

    这个还不用军人们操心,不过各处减产那是一定的了,征伐辽东的后遗症,正在持续的困扰着大隋。

    因为缺乏人力,粮食减产,粮食减产,又让很多农户破产,成为流民,然后烽火四起,之后又让土地再次减产,这是个很简单而又可怕的恶性循环。

    在马邑这样的边塞,还不太明显,如果去到两淮,或者是蜀地,关西,那就会有非常清晰的感受了。

    至于山东,河北,河南这样的地方,就不用多说什么了,今年肯定绝收,都在打仗,谁还去种田谁就是傻子,因为就算收上来也吃不到自己嘴里。

    比较奇特的是,今年云内县城的粮食,收上来之后,却比往年多了两成。

    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是这么形成的。

    说起来,其实也不奇怪,原因很多,今年不能行商,只能种地了,再有,不会有人敢于从中做手脚了,东山贼也已被剿灭,加上农时也没误了。

    于是,风调雨顺之下,增产也最正常不过。

    不过六千人驻扎在恒安镇,云内收上来的粮草牛羊,还真就不够看。

    云内四面环山是屯兵的好地方,但大军想在这里用正常的方法自给自足,也妄想,毕竟,它还不是后来的大同。

    七月,李破的伤口渐渐收口,人又精神活泛了起来,也就不在八面楼装死了,回去恒安镇居住。

    七月末,河南战局已然颇为清晰,杨玄感叛军先是顿于坚城之下,后又被关西援军死死拖住,战机尽失,被陆续赶到的各路人马渐渐围在河南,败亡已是早晚间事。未完待续。
………………………………

第172章来人

    月票月票

    时间进入大业九年八月,云内变得不那么平静了起来。

    南下的商队陆续到达云内,比往年少了一多半儿,但也有比较固执的家伙,非要从云内这里路过,有的是走惯了,不愿去别处冒险,有的呢,是想试试恒安镇的成色。

    当然,这些都是大隋商队,突厥人大摇大摆出现在隋地,除了使节之外,那都是胆上生毛的家伙。

    还是一切照旧,收税,收重税。

    至于夹杂在队伍里的突厥人,肯定是有,但这年头不太好甄别,现在北方人奇形怪状的,差不多都带了些胡人血统。

    再加上商队在草原上往来,商队中人一个个都被草原朔风吹的黑红黑红的,想要分辨出哪个是隋人,哪个是突厥人,十分的困难。

    除非突厥是皇族血脉,瞪着一双蓝眼睛呢,比较显眼,但想在云内这地方轻轻松松捉住一只两只的,也就别妄想了,突厥人又不傻。

    比较起来,隋人有diǎn小家子气,你看人突厥,对隋人的商队很欢迎呢。

    比如说恒安镇的李参军,就非要从商队里把突厥人都揪出来。

    他的办法,粗暴而干脆。

    先就一个个的问,家住哪里,有何人作证,说不清楚的弄出来,口音不对的弄出来,没人跟他同乡的弄出来。

    基本上,来自塞外的突厥人,不会成为漏网之鱼。

    至于为突厥人效力的隋人,那就不太好说了。这些商队中人,人家突厥贵族勾勾手指头。十个里得有九个就会半乐颠颠朝人摇尾巴。

    毕竟,这年头为突厥人效力。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国家观念非常的淡薄,皇帝跟北边称臣都是常事,何况平民百姓了。

    实际上,李破这么针对于突厥人,也非常的不合时宜。

    因为大隋和突厥毕竟已经休战多年,突厥还为大隋臣属,两国现在算是交好之国,李破这么起劲儿的折腾。也就是在大业九年,没人顾得上来管他,不然dingdiǎn小说,o《 s〃a:2p 0 2p 0〃》s;的话,也许一封突厥人的抗议文书,就能要了李破的小命。

    当然了,也正是在大业九年这样一个时间段上,李破才会这么做。

    天下乱象已成,突厥人南下是早晚的事情,像云内这样的准前线。不经营好了,那纯属是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不过,这年头大隋和突厥汗国的相爱相杀的奇异关系,也让李破很是头疼。

    但见的多了。也就麻木了,其实这些商队,在李破看来。没一个好东西,只要让人仔细搜上一下。商队中人身上肯定有不少北地大族跟突厥人往来的信函。

    后来李破想了想,也不愿意再伤脑筋了。

    反间谍反的那么细致。也没什么用,他现在既不能把这些商队的人都杀了,也不能去找那些私通突厥的人们的麻烦。

    何必浪费感情

    李破豁然开朗,于是,严令商旅不得进入云内城,以及恒安镇,在城外驻扎进行补给,然后就陆续放他们南下了。

    想来,经此一遭,还敢从云内这边走的,那真就胆肥了,多数也是别有用心,那还客气什么呢

    其实没过多久,就在云内进入冬天的时候,北边终于来人,想跟恒安镇的人交流一下了。

    也不是突厥王庭的使者,恒安镇还不够那个资格。

    只是恒安镇的小虾米,对突厥很不友好,让一些在云内有着收获的突厥贵族肉痛了起来罢了。

    一支满载货物的商队,迤逦过了长城,直接进入到云内县境内。

    这支商队是受突厥部族首领阿力博斤设的托付,来到云内,想跟恒安镇做diǎn买卖的。

    这位阿力博斤设,是突厥王庭旁遮史蜀胡悉的心腹。

    设是突厥将军的职称,可领大军征战,差不多相当于大隋的开府仪同三司了,旁遮差不多相当于突厥可汗的参赞,是可汗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史蜀胡悉是西域人,比较贪财,他成为了始毕可汗的宠臣,其实也意味着,突厥汗国的重心在逐渐的西移。

    作为史蜀胡悉的心腹,阿力博斤其实就是史蜀胡悉聚敛财货的手下,关键时候,还可以做打手来用。

    云内的买卖对家大业大的史蜀胡悉来说,其实不算什么。

    但云内县城最大的一项交易,就是奴隶交易,在这里,可以买到很不错的中原女奴。

    中原女奴在草原的地位和西域女奴相当,而要能贩卖到西域去,那就成了一本万利的买卖了。

    到了这里,其实就挺好理解了,云内这边的商路,对于史蜀胡悉来说,就是块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时刻为主人着想的阿力博斤,便让一支商队南来,并派了自己的代表混入其中来跟恒安镇打交道。

    大隋的出塞的商人没什么好东西,突厥的商人其实更狠,光明正大的和隋人边将交往,聚敛钱财。

    虽说现在大隋胡风大盛,但和突厥比起来,还是不太一样。

    李破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来自北边的客人,人家是来送礼的,不能和之前的那些商人等同对待。

    李碧没有必要出面,这种和突厥人私下往来的事情,虽说大家都在这么干,但摆到桌面上来就太说不过去了,总要给大家留diǎn面子嘛,让别人见了,各种羡慕嫉妒恨多不好。

    怎么说呢,都是欲盖弥彰,既想当表砸,又想立牌坊。

    李破这次也算是入乡随俗了一把,作为恒安镇的代表,和突厥人进行了一场非正式的外交活动。

    李破觉着挺新奇,突厥人也没什么不满。

    大隋臣属已经当了有些年了,对隋人也是相当的尊重。

    礼物很厚很重,不求别的,只求通商互易,而且还流露出招揽之意,估计中原再乱一乱,只要你愿意,封你个什么可汗的也没什么大不了,官职在突厥不值钱。

    突厥语李破还真懂一些,五年的塞外生涯,不是白过的,周遭的部落,说的差不多都是突厥语和汉话,李破也学了diǎn。

    招待突厥来人的地方是在八面楼,恒安镇是绝对不会让突厥人光顾的了,这还是今年后半年第一支商队进入到云内城里的南下商队。

    云内城里的人觉着挺稀奇,都在猜测着这支商队的来历,至于能不能跟这支商队交易货物,那还得恒安镇diǎn头。

    现在在云内,恒安镇是说一不二,以前在这里说话算数的英雄豪杰们,跑的跑,死的死,黑社会的乐土,被军管完全取缔了。

    突厥人来到云内城,也被云内城中的萧条吓了一大跳,这个地方怎么变成这模样了

    就说嘛,今年北上的商队那么少,真是耳闻不如目睹,隋人这是又要筑长城了

    突厥人有话总是藏不住,这一diǎn李破是十分欣赏的。

    “天神啊,难道这里以后不准商旅行走了吗”

    嗯,这口气李破听着挺熟悉,和欧洲人说上帝一个模样,而突厥的神明体系也挺杂乱,不过信众最多的还是圣狼,因为他们的祖先就是圣狼的儿子。

    天神嘛,位于圣狼之上,差不多等同于圣父圣子的关系。

    他们其实是白人,家破人亡的南下之后,和铁勒人混杂在一起,变成了半白半黄的混血儿。

    所以,代表阿力博斤设的这个突厥人长的挺有特色的,用后来人的审美观来看,应该算是很英俊。

    身材高大而又强壮,高眉深目,皮肤虽然透着黑红,但还是比别人白皙许多,就是缺一双蓝眼珠儿。

    见面没多久,这个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