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气的有点牙疼,说他小气的人可还是头一次见,一把百炼钢刀换来一句小气,这上哪儿说理去?

    不过在恒安镇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到也不在乎多上一件。

    接下来他随口就问,“你家主人是谁啊?说的话还挺有趣儿。”

    黑小子摆弄着刀,心里欢喜无限,这把刀看着不错,献给主人,主人一定喜欢。

    “俺家主人姓李,是恒安镇参军,恒安镇里的人都是主人的勇士。”

    原来是李定安的奴仆,主人有点奇怪,仆人也不差。

    “恒安镇的兵卒真就吃这个……宝汤?”

    “当然吃了,主人说了,没东西吃,只能吃这个,不然就要饿肚子,您饿过肚子吗?您肯定不知道,饿肚子可难受了。”

    “这么多的牛羊,怎么会没吃的?”

    “切,这些都是主人带兵去抢回来的,为了这些牛羊,恒安镇的勇士死了一半呢,要不是没东西吃,主人才不会带这么多勇士出去,勇士是部落里最宝贵的财富。”

    李世民哽了哽,他的侍卫们也是肃然起敬,随随便便几句话,透露出来的却是无比真实而又残酷的现实。

    也最能引起这年头的人的共鸣。

    哪里都缺粮,哪里的人活的都苦,人们纷纷为能吃上一顿饱饭而造反,他们这些人虽都出身贵族,但却都是军人,面对人命如草的乱世,那种无力感和愤怒感,各人心里都清楚。

    当然,这些东西在军功和荣华富贵面前,都要统统让路。

    而让他们敬佩的是,这些恒安镇的军卒吃着这样的东西,没去粮仓抢粮,也没让辖下的百姓饿肚子,而是选择了去抢突厥人。

    放眼如今天下,这样的军旅能有几支?

    死了一半人啊……侍卫们都是心有戚戚,大有高山仰止之感。

    李世民这里收获很大,只是心情也不很好。

    沉声接着问道:“伤亡这么多?恒安镇有多少人马啊?”

    “反正很多,出去的时候我看了,和草原上的羊群似的,回来的时候少的就多了,还病倒了很多人,上一个冬天太冷了……听说跟突厥人打仗的时候,就冻死了很多……这要是有羊群跟着,哪能把那么强壮的勇士给冻死呢。”

    李世民嘴巴开始有点苦了,捷报上只是一些文字,只有亲耳听到这些细节,才能感受去年那场战事的残酷。

    好像这会儿才让人记起,是啊,那一仗是冬天打的,北地的天气这么冷……

    李世民攥了攥拳头,那会儿他就在援军当中,可惜,那么多的朝廷上将,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于追上一追,多数人都到皇帝身边献媚去了。

    这要是有一支人马,跟恒安镇呼应,又何至于只是这些战果?

    ………………

    一行人沉默的离开了这里,临走前,那个大汉把自己的槊拿了下来,抚摸了良久,却还是用力一插,直接插入地面,“这东西送给你家主人了,就说是宇文修送他的。”

    一行人走了,黑小子那叫个高兴,一碗宝汤没白送啊,上去就拔直挺挺好像一根小树长在地上的长枪,拔了半天,也没拔下来。

    回头就喊,“都出来都出来,眼睛都被狼掏了?来帮忙啊……”

    ………………………………

    与此同时,李秀宁也见到了李碧。

    李碧正在城南的校场上练兵,一身的汗水和尘土,看着就知道没少折腾了。

    这会儿她身边还跟着些人,一个个上前说着话,都是关于募兵的事情。

    李秀宁让人引着过来,先就盯着李碧的脸看个不停。

    很快,她就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伤的不是很重,就是腮旁有点肿,眼角和下巴也各青了一块,脖子上有些紫红的地方,那是掐的?

    李碧可没想到这小丫头会在洞房外面偷听,要是知道了,肯定要想法把状告到唐国公李渊那里去,这也太没家教了啊。

    李秀宁突然出现在云内城,得人禀报之后让她很是吃了一惊。

    李破那厮压根就把这事给忘了,让李碧这里可就想的多了。

    摆手屏退众人,做惊喜状,上下打量着几年不见的唐国公府三娘子。

    不过随即就被对方的眼神儿盯的有些毛,再一想,自己脸上的伤处,顿时脸就一红。

    和几年前一样,呵呵笑着,上去就掐李秀宁的脸蛋。

    李秀宁躲闪无效,还是遭了毒手,多年不见,两个人都变了很多,但相见时的情形嘛,却好像和当年一般无二。

    (月票月票,节奏放缓了一些,不然直通通就奔着完本去了。

    这个星期的推荐位是起点android导读,没看出多大效果来,人们都却说不错,阿草这算不算扑街了呢?担心中……)(未完待续。)
………………………………

第216章过往

    回去八面楼的路上,没像闺阁女子凑到一处,你一言我一语的叽叽喳喳。喜欢网就上。

    她们本来就不熟,经历也是迥然有异,共同话题没几个。

    不过诚然,她们都属于美貌女子,行在一处,很是惹眼。

    回到八面楼,李碧还往自己住的地方让呢,到了门口才想起来,屋里也不知收拾没收拾,昨晚两人可是差点把屋子都拆了呢。

    小小尴尬一下,李秀宁咬了咬嘴唇,这地方她也挺熟悉的呢,脸有些红,又觉着非常好笑。

    拉了拉李碧的衣角道:“去我哪儿吧,二哥出去了,不知什么时候回来,那里也算清净……”

    李碧笑着点头,唐国公府的三娘子还是那么善解人意。

    随口吩咐卫士,“让张厨弄几个下酒菜,从马邑送过来的酒搬两坛来。”

    两人相携来到一个跨院,李碧瞅瞅就想笑,这地方可死过不少人呢,谁这么没心,将人引到这里来住了……

    不过身为地主,也不好明言,她心里其实还在琢磨着对方的来意。

    其实也不用怎么琢磨,这年头的事情,说起来都简单,无非就是拉拢和查实去岁冬天一战的事情了。

    这两样哪样都不怕,不过唐国公李渊……这事还得看父亲的意思了。

    两人进了屋子,李碧解下披风,才又省起,自己刚在校场折腾了一圈,身上很脏,应该先洗漱一下。

    她这粗枝大叶的毛病,纯属是在军营中厮混的久了,才染上的毛病。

    大户人家的那些礼节,现在被她丢的已经差不多了。自从见到李秀宁,失礼的地方可不止一处两处。

    不过李碧没想那么多,脱了靴子。便大大方方的随李秀宁坐在了榻上。

    李秀宁看着李碧,她可是个正经的细心女子。那些小细节,都看在了眼里。

    不过非但没在心里埋怨这位故人越来越不知礼数,反而颇为羡慕李碧的洒脱。

    没错,就是洒脱,大大方方,颇有自信的破坏规矩的人,就叫洒脱,本来注重规矩。却又故作随意的人,就是粗鲁外加做作。

    实际上,这才是她的过人之处,看人的时候,她总能先看到旁人的优点,这样的心胸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有些人看人总是先看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那么也就稍稍落了下乘。

    而她也感觉到了,李碧身上,已经多了许多她缺乏的东西。

    这并不奇怪。李碧常年领兵在外,无论眼界还是行事,其实都不是她这样养在府中的女儿能比得了的了。

    这就是家养的和野生的之间的区别。

    到了这里。没有外人在,李碧终于开始埋怨了,“昨日间就来了?怎不早让人来说一声,就算不能接妹妹一下,也当让人好生照看,若是有人冒犯了你们,唐公发起火儿来,咱们怎么担待的起?”

    李秀宁就笑,好像偷了腥的猫儿一样。闪烁着一双眼睛,“姐姐大喜。可也没知会于小妹一声呢,过会儿姐姐可得多饮几杯。好好罚上一罚。”

    李碧挥了挥手,“如今战乱四起,可不敢让你们走远路,赶上了就是赶上了,赶不上,也只能怪这战乱了。”

    李秀宁聪明着呢,立即听出了李碧话里面的低落之意,想想也是,家人远在长安,马邑这里只有父亲在,婚礼之上,能来道贺的亲朋好友屈指可数,有些伤心那是难免的事情。

    不过李秀宁在心里撇撇嘴,今年回去长安,她也要嫁人呢,到时候父亲兄弟们肯定都回不去,她的母亲也已亡故,她自己觉着,这凄凉之处应是尤胜于对方几分。

    不过她也不想想,她结亲是在长安,李碧办喜事是在云内,正经的边塞,那能比吗?

    李秀宁立即轻巧的转开了话题,她一拍小手,做懊悔状道:“到是忘了跟姐姐道上一声恭喜了,过会儿小妹自罚三杯,为姐姐贺。”

    李碧笑着点头,她可不知道,眼前这丫头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个好酒的毛病,什么自罚三杯,纯是自己找酒喝呢。

    李秀宁此时目光闪动着,小手放在膝前,小身板坐的笔直,终于开始八卦了。

    “席间见了姐夫一面,只是人多,仓促之间未曾亲近,听说姐夫是扶风人氏?”

    李碧想了想,到没什么不好说的,不过她是领兵之人,控制欲要比常人强的多,不愿顺着对方话题一直走下去。

    “他啊……可比不上柴家大郎……”

    李秀宁略略垂头,做羞涩状,实际上,心里直撇嘴,这可真是言不由衷,恒安镇李定安的名字都传到晋阳去了,她不定多得意呢,却还来拿我说笑。

    不过说起来,昨晚她还跟那位打了一架呢,打的真凶,这一点上她到是十分希望柴大郎是比不过那位才好。

    李碧笑笑,她现在自然不会如同内宅女子般再跟人勾心斗角,她到是觉着,不应该留眼前这位在云内呆太久。

    家里那位……撩拨女儿家的本事好像很不错呢,自从跟他相遇,那种又爱又恨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却总带着些甜蜜。

    这也是她比较自豪的地方,我李碧到底和别人不一样,自己寻了个可以依靠的男人,几年相处,比别家女子也好像多出了一辈子的经历。

    说话间,酒菜已经送了过来。

    毕竟是主人,李碧端起酒盏,先敬了一杯,“妹妹千里迢迢来姐姐这里,招待不周,这杯酒算是姐姐给你赔罪了。”

    李秀宁闻着酒味就馋了,哪里还会客气,干脆的跟李碧干了一杯。

    然后就一阵回味,这酒比婚宴上的酒可好多了,显然是李郡丞家的私藏,不错不错,自家的酒再好,也不如喝别人的珍藏香啊。

    李碧不知道对面是个小酒鬼,还在劝客,“莫要饮的太急,尝尝这里的菜式,李……嗯,外子最喜这里的东西,所以连家也安在酒楼了。”

    说到这里,连自己都被逗笑了。

    李秀宁哪顾得上吃什么菜,立即捧起酒盏,“不忙,小妹借花献佛,先敬姐姐姐夫喜结连理。”

    一杯下肚。

    “小妹再敬姐姐姐夫去岁一战功成,将来必能显达人前。”

    又一杯下肚。

    “小妹与姐姐数年不见,得再敬姐姐一杯。”

    嗯?李碧终于觉出点不对劲了,这酒喝的也太快了,若非看她年岁还小,还以为是有什么心事在借酒浇愁呢……不会真有心事吧?

    就算有,你也犯不上跟我喝酒倾谈啊,这叫交浅言深知不知道?

    “慢着慢着,先用几口菜,急酒最是伤人,再这么喝的话,姐姐可不陪你了。”

    李秀宁嘻嘻一笑,解了解馋,倒也不也用太急了,这里就她们两个,也再没有人来打扰她的酒兴。

    慢条斯理的用了几口菜,菜式还真不错,怨不得人家都住到酒楼里来了,想到这个,李秀宁也有点想笑。

    如此,八卦之心再起,笑道:“姐夫如此英雄……不知是何来历?之前怎的未曾听闻呢?”

    这就是阀门子弟惯常的套路了,有家世来历的,定会让他们高看一眼,若是个草民,那又另说。

    实际上,这也非是阀门子弟的专利,很多本身是草根的家伙,也是如此。

    九品中正制之余毒,正在持续困扰着中原帝国的政治体系。

    李碧笑笑,心里未尝没有犹豫,不愿对方在听到家世的时候,看轻了自家夫君。

    不过转瞬间,便坦然了下来,这事本来就躲不过,更不需虚言瞒哄。

    “什么来历不来历的,他家世代从军,父母亡故的早,他便带着妹妹跋涉千里来投他的叔叔。”

    “不过叔叔已经战死在了塞外,他就留在了马邑,入郡府做事。”

    “当日云内马场马令史千年勾结东山贼,贩卖良马事发,他和我一起来的马场,因他手刃史千年以下十数人之功,升任马场马令。”

    “又来大军北征,他和我一起去了辽东,后又随军去攻平壤城,三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咱们都看到了……”

    “都说卫大将军一军独全,呵呵。”说到这里,李碧脸上露出轻蔑之色,直言不讳的道着,“大将军宇文述,大将军于仲文,率亲信一夜狂奔数百里,逃了回去,大将军卫文升断后,留在了江畔,这就是人们说的一军独全。”

    “咱们这些人,全在溃军之列,大军过大同江时,高句丽在上游筑坝,想要等大军退军之时放水,是咱们带人击破了数千高句丽人,先破水坝,才未让大军受了灭顶之灾。”

    “这些功劳你听人说过吗?”

    李碧说着说着,便好像陷入了当时的回忆一般,实际上,这些话可不是说给一个小娘子听的,这是说给太原留守李渊听的。

    也可以说,这是说给晋地门阀子弟听的,晋地出了个李定安,不说之前种种,之后也定然要名扬天下,让万人敬仰,她坚信这一点。

    (月票月票,不好意思,阿草要凑点字数了,还有七天,阿草在努力坚持,一天三更啊,真不容易。)(未完待续。)
………………………………

第217章犯错

    不过随即,李碧的语气就缓和了下来,那些愤懑之气,犯不上跟李家三娘子来泄。‘

    而且,第一次辽东之战已成过往,天下间也没几个人记得或者愿意谈起了。

    无论有功还是有过,都要等隋帝杨广死后,才会盖棺定论。

    不过,以现在皇帝那副样子,说一说也不怕什么,于仲文已经死了,宇文述嘛,在他父亲李靖嘴里,就是一个弄臣,和裴矩并列,大隋会走到今日之地步,这两个人都难逃干系。

    卫文升垂垂老矣,也活不了几天了。

    最为重要的是,除了宇文述出身宇文阀,让人稍微忌惮之外,其余两位,都不用太过在乎。

    “马邑五百将士,在冰天雪地里跋涉数千里,回来的时候是两千人,人数不减反增,呵呵,多亏了有他,咱们才能绝境逢生。”

    “你是不知道那一路上有多苦,辽东的冬天太冷了,还要防着高句丽人和靺鞨人,咱们的衣物都是他带人抢回来的,咱们鞋子里都塞了一种草,很暖和,也都是他带人拔回来的。”

    “靺鞨人来袭,是他带人杀散的,还抢回来了许多战马,可以说,咱们这些人的性命,都是他救回来的。”

    “后来恒安镇将韩景率军去了涿郡,我领了恒安镇将之职,他就是恒安镇参军。”

    “去年突厥人大举南下……嗯,这些捷报上都写了,也不用说了,其实吧……两家结亲的事情,应该早就办了,只是还得说这战乱,一直给耽搁到了现在,才算定下来。”

    “怎么样?听了这些,妹妹满意了吗?”

    李秀宁听故事一样听的津津有味,对李碧说故事说半截的行为深恶痛绝。

    而对于恒安镇的这位李参军。形象终于也具体了很多,不过她也清楚,能听到这么详细的说法,是沾了父亲的光儿。8小 说‘

    这是为之前的捷报敲定边角呢。

    不过呢。李家几个儿女,确实深受母亲影响,尤其是识人之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一面。

    李秀宁此时给李破的评价也差不多了,骁勇善战。坚忍不拔,这也许是一位真正的将才。

    将来能走到哪一步很难说,关西人,但出身不高,无依无靠,没有入赘李氏,又能娶了人家的女儿,本事不算小。

    冷静的评了评这么一个人,之后想的就有点不着调了,她很遗憾。未能听到更多他们两个相处的细节,辽东一路走了几千里啊,相互扶助,那得有多少好故事?

    去岁一战的详情也没说,恒安镇的兵力到底有多少也没提。

    李秀宁这会儿除了觉得那个看着普普通通的家伙,看着没那么神奇之外,对李碧的叙述也是多有不满。

    不过第一次辽东之战的始末,听着到挺新鲜,和朝廷说的完全不一样嘛。

    接着,不出所料的。就是浓浓的羡慕,自由恋爱,这是这年头女子最大的一个软肋,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所以才让人更加的钦羡。

    她知道,这里面有很多残酷的东西,但她不会多想,因为那是自寻烦恼,如果可能的话,她一辈子也不会经历那样的凶险。

    如果真要有了那样的凶险。她到也希望,自己的夫君能跟在身边,同经患难。

    少女抿着酒,相比这精彩的故事而言,好像向来好喝的东西到了嘴里也变得没什么滋味了。

    她不再沉浸于自己的思绪当中,而是轻轻端起酒盏,说了她来到云内之后,第一句诚挚的话语。

    “姐姐这么一说,真让小妹羡煞呢,小妹再敬姐姐一杯,愿姐姐和姐夫今后能一如当日,不离不弃,白头偕老。”

    李碧也举起酒盏,只道了两个字,“多谢。‘”

    两人一口饮尽,李碧放下酒盏,瞅着若有所思的李秀宁,心里也开始嘀咕,好像刚才夸的太过了,看把人家羡慕的……

    嗯,可得看紧了那厮,不然的话……

    转念间,她又有些自得,之外呢,也替柴家的柴大郎担心了一下,女儿家要是有了心事,那她的夫君可就要遭罪了。

    种种考验必然接踵而至,想到这里,李碧不由有些好笑。

    而这个时候,就能问问别的事情了。

    “唐公可还安好?你们兄妹二人,突至此间,应该不是只来看看我这个姐姐吧?”

    李秀宁笑着点了点头,“父亲方晋太原留守之职,正好接到马邑捷报,于是便派了二哥前来问上一问,至于小妹,是出来散心的。”

    “其实,听了姐姐的话,问不问也不打紧了,就是不知……姐姐可有去晋阳任职的意思?”

    李碧捏着酒盏笑笑,心说,口气不小,也许唐国公确实有这样的意思,但这话可不应该是他的女儿来说。

    看着微笑不语的李碧,李秀宁马上就后悔了,这话确实是应该李世民来提的。

    她既非军中将领,身上也没有任何的官职,她只是唐国公李渊的女儿而已,这话出口,就显得太不合适了,连父亲带兄长,也许都会被人瞧的小了。

    聪明如她,这样的错误其实不应该犯下的,只是近日所见所闻,对她冲击有些大,而将来到来的婚事,也总搅的她心神不宁而已。

    她的一句话,也确实给李世民添置了障碍。

    让李碧对唐国公李渊添了些敌意和戒备,要知道,恒安镇军是她和李破一起带出来的,如果骤然调离恒安镇,对他们而言,就是失了根基。

    很自然的,他们就会想到,唐国公是真要重要他们还是想要夺取恒安镇军的兵权?

    是的,这事缺少铺垫,空口白话,让一个女儿说出来,根本无法取信于人,然后,李世民做的再多,话说的再好听,也就都是无用功了。

    李秀宁深悔失言,端起酒盏再次邀饮,之后谈的就离题万里了。

    多数都是李秀宁在说长安城中的趣事,李碧在说边塞的风情,气氛看着融洽,实际上,关系一下就冷淡了下来。

    因为她们都知道,唐国公李渊和马邑郡丞李靖两个人本就有些恩怨在呢。

    到了晚间,李破派人过来请人,他这会儿正张罗着,打算陪李世民喝上几杯呢,也不知道自家婆娘已经和李世民的妹子勾心斗角的聊了半个下午了。

    之后很快,李破就尝到了滋味,和这些人吃饭喝酒,纯粹是找罪受,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折磨。

    这个时候,李世民拉拢的意思流露的就很明显了。

    他这人吧,有点别扭,享受着门阀的好处,却总表现的对门第不太看重,但实际上吧,他又受着门阀观念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年轻的李世民是个非常矛盾的家伙,也许只能等他阅历上来,才会捋清脉络,建立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但现在嘛,他还不成。

    而他那罕见的军事才能,也还没有爆出来,可以说,他的第一战,很稀松平常,只是跟着大军到雁门转了一圈就回去了。

    他需要在突厥人以及乱纷纷的天下义军身上,磨砺自己的战刀和心性。

    所以,不管他现在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都打动不了两位从辽东风雪中,在北地严寒中冲杀出来的夫妻。

    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