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业十一年,也就是去年吧,突厥人南下在春夏的时候,就已经成了定局,我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还带人过来,可能是想跟突厥人商量一下,让他们回漠北去”

    “反正人家没回去,而是冲过来把皇帝给围在了雁门,咱们恒安镇那时已经扩军到了七八千人,招的都是云内府兵,没办法,等不到上令,只好自己募兵。”

    “这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是杀头的罪过,不过现在嘛,谁还管得了”

    “咱们先是在云内城下打了一仗,这一仗不算什么,突厥人不太聪明,让咱们诱进了城内,一举全歼,伤亡微乎其微,但缴获太少了”

    “我和李碧算了算,明年大家就都要饿肚子了,正逢突厥人撤兵,于是一咬牙,我带着八千人,出了云内城。”

    “大冬天的接连十余战,终于击溃了突厥人留在后面的一万多人马,其实也不算击溃,咱们带着他们在云内绕了老大一个圈子,一直去到神武城下,突厥人来纳过闷来,连夜就跑了。”

    “冰天雪地的,你说他们能跑哪儿去,咱们在神武城中歇了一晚,追上他们,派了五百人夜袭,到了第二天早晨,咱们再过去的时候,突厥人已经连刀斗都拿不起来了。”

    “但缴获还是少,没办法,咱又带人追上了突厥人的尾巴,一路去到云中草原,一圈下来,估计走了上千里,才抢回不少隋人百姓和牛羊。”

    “回到云内城,八千人少了足足一多半儿,多数是战死了,其余的都是被冻死的,现在恒安镇军也就三千多人,比一镇人马多些,也多不到哪里去。”

    “这点人守城有余,其他的也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了,你们算是白来一趟,要不回去你跟你父亲说,让他开开恩,给咱们送点粮食过来,那咱们恒安镇上下可就感激不尽了。”

    兜了这么多天的圈子,终于算是听到了实话,当然,这实话也是有水分的。

    实际上,如今恒安镇军差不多有五千多的百战老兵,募兵速度也非常的快。

    云内城的百姓就不用说了,尤其是从突厥人手里抢回来的隋人百姓,这可都是些青壮男女。

    甚至从雁门被掳过来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隋军士卒。

    现在的恒安镇军如果粮草充足的话,招募两三万人马,都很轻松,尤其是还有着大量的战马。

    可以说,晋地如今再没有哪支军旅,能够跟恒安镇军掰掰腕子了。

    晋地北部边塞之精华,都聚于云内,这是突厥人给云内留下的礼物,当然也浸透着云内壮士的鲜血和诸般努力。

    这是一份血淋淋的礼物,同样也是这乱世当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比较可惜的是,恒安镇并无法将这么多人全部武装起来。

    边塞附近没有大仓,要是有的话,这支几万人的大军,差不多就能横扫天下了。

    别看那些义军动辄就是十几二十万人,那都不作数,在几万全副武装的边塞劲卒面前,皆是土鸡瓦犬,不堪一击。

    李秀宁沉默了下来,她显然并不太愿意听到这些血淋淋的东西。

    甚至于她心里有点愧疚,觉着对不住新交的朋友。

    小小的少女叹了口气,却是拍着巴掌朗声吟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李破听着有些耳熟,想了想才从遥远的记忆当中将它找出来。

    既然熟了,那他就不太客气了,呲着牙就乐,“这词听着颇为雄壮,只是,咱们可不是什么巾帼女雄,而且太不吉利,什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听着让人气闷,再换一首。”

    呀,竟然还知道是木兰辞,少女惊讶了一下,她真以为眼前这是位粗人呢,这会儿好像才想起来,这人还是李靖的学生呢。

    眼波流转,立即又吟唱道。

    “白马骍角弓,鸣鞭乘北风。要途问边急,杂虏入云中。闭壁自往夏,清野径还冬。侨装多阙绝,旅途少裁缝。埋身守汉境,沈命对胡封。薄暮塞云起,飞沙被远松。含悲对两都,楚歌登四墉。丈夫设计误,怀恨逐边戎。弃别中国爱,要翼胡马功。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但令塞上儿,知我独为雄。”

    这次李破立马抓瞎,随即有点后悔,跟人谈论诗词,不是咱专业啊。

    少女看过来,这就是诗词相合的意思了,你对不出来,人家估计立马就是一句,请我喝酒补齐吧。

    这是南人的游戏,在关西闺阁中流传,关西世阀的男人们却少有人能唱和几句,要不隋帝杨广怎么说,论起文才来他也是皇帝呢。

    实际上,这是跟关西世阀子弟们比呢,到了文风鼎盛的江南,人家要不让着皇帝,杨广照样抓瞎。

    其实,作为李渊的女儿,不是窦家的待嫁女,对于诗书唱答也很稀松。

    一般来说,这种游戏是一问一答,言志为佳,遣怀次之,咏景再下,奉承嘛,读书人常做,但绝对乃读书人口里的卑污之行。

    像上面的两首边塞诗,都是前人所作,前面是摘句,还可以说是遣怀,后面这一首,纯粹就是生拉硬套了,那是叹惋逐人的诗句,简直就像在咒人一样。

    不过这也属于对牛弹琴,骂了也是白骂,对面这位听的稀里糊涂,还觉着人家是赞他呢。

    李秀宁心里也是吐舌头,这可不是她故意的,她记得的诗句很是有限,到是弹了一手好琴,比起她母亲博览群书,秀外慧中来,她这个女儿还是更像李渊一点未完待续。
………………………………

第223章斥候

    月票月票,有点卡文,早料到这一天会来,写的太快了,思路有点跟不上,不过阿草对这个经验还算丰富,尽量放慢节奏,过几天就好了。

    而且,这一段笔墨有点多,但阿草觉得必须交代明白,不然过后的剧情会很生硬,大家忍耐忍耐吧。

    李破本来还想笑着赞上几句,但转了转眼珠儿,随即就毫不犹豫的做了一次文抄公,给李秀宁当头就是一棒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这才是真正的言志诗,而且写的很直白,却大有深意。

    是正经能够名传千古的诗句。

    当然,就以这两位的文学水平,驴唇不对马嘴那是必须的,文不对题那也是必备的。

    不过,李破显然稍胜一筹,他用的这首诗词吧,虽说不太应景,但却能够稍微表明恒安镇军的处境和希望得到的状态。

    各国自有边界,杀人多不是英雄豪杰,为的只是能让侵略不再发生,大家能过上好点的日子。

    李秀宁当即就被打蒙了,哎,这也太耍赖了,你个军汉,出身微寒,怎么就能这是哪抄来的这是

    文抄公就这点不好,你弄的太过的话,人家问上几句,没有不露馅的。

    因为你既没那个文字底蕴,也没那个心境,凭什么就能做出这样的诗句来那肯定就是抄的啊。

    不用她来质问,李破就笑,“老师作的,还不错吧”

    他直接把黑锅扣在了李靖身上。但李靖哪会有这样的心境什么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什么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要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当中。李靖可是凭借着他那令人高山仰止的军事才华,从南到北,把能遇到的敌人都给收拾了一遍。

    自古以来,加上后来的名将们,都要在他那光辉的战绩下黯然失色,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家还寿终正寝了。

    杜甫的诗才无可置疑,但他的政治抱负。可以用低下来形容。

    国家之争,怎么会像邻里闹纠纷一样平淡,或者是鸡毛蒜皮呢,谁强大了,都会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才是国家之争的本质所在。

    当然,不用说那么多偏颇的个人意见

    李秀宁哼哼两声,接受了这个说法,但李破从开始,一直到之前。颇为粗鲁轻浮的既定印象却是在她这里整个扭转了过来。

    不管谁作的诗,只要能吟上两句,那就是文化人儿了。在这个连识字的人都没几个的年头,诗词差不多就是门阀的专利。

    住着草屋,喝着凉水,彻夜读书的贫寒士子,还得等上十几二十年,才会大批的出现。

    李世民带着人终于姗姗来迟,看到两个并马在一处,谈谈说说好像兴致颇高的两个人,当即就一皱眉头。

    估计心里也是道着。我这是错过什么了吗

    当即策马就凑了过去,正好听到李秀宁正在说着。“大兄文武全才,嫂嫂好福气只是你们脾性也太暴躁了些”

    大兄嫂嫂

    李世民立即觉得头顶有一圈乌鸦在转悠。不大的功夫,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个模样。

    除了震惊和担心之外,他对恒安镇这位真是有点敬仰了。

    也就是盏茶功夫吧,你就能让咱家心高气傲的三妹,叫上大兄了,你这本事,到哪里不能混口饭吃呢偏偏就来撩拨李家的女儿

    兄长式的愤怒,外加点恐惧感,和艳羡感,滋味真的不太好说。

    他毫不犹豫的插入两个人中间,大声的嚷嚷,“出来的太久,应该回去了,走走走”

    李破和李秀宁相视一笑,看的李世民真是大恐。

    这要是把妹子丢在了云内回去之后,父亲那里就不用说了,这可不是什么打打闹闹的小事儿,柴家那边也交代不了了啊。

    一行人回到云内城,见了李碧,李世民和见了救星似的,那叫个热情,把李碧弄的有点发毛。

    李世民现在恨不能死死告上一状,管好你家郎君成不成你知不知道他在外面正在勾搭旁人最好是狠狠揍他一顿,我帮你按着都行。

    但是让他嘴里发苦的是,这事儿没法开口啊。

    当晚,他是把妹妹给盯紧了,就怕这位妹妹私下里偷着出去,和那人见面,这要是再喝点酒,真保不住出什么事情呢。

    李秀宁确实也在考验着他已经非常脆弱的神经,晚上还真想找那人去饮酒,随即就被李世民非常坚决的给镇压了。

    还好,北边的消息终于陆续传了回来。

    突厥汗账驻于大利城,漠北诸部都在渐渐南迁,但今年好像没多少起兵的样子,听说突厥人正和北边他们的那些宿敌纠缠,也不知是真是假。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消息则是,突厥人去年南下,很多部落受到了重创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以此来断定,今年突厥人不会南下侵扰,就太武断了。

    北胡的游牧性质,决定了他们一旦受创,就很可能南下来补回损失,而不是默默的伤口。

    于是,李世民当即带着妹妹逃也似的跑了,让他心惊胆战的是,自家妹妹依依不舍的送了人家一把匕首,李破也大方,直接送了兄妹两个两匹上好的战马。

    李世民这回就小家子气多了,连回礼都忘了,只想着赶紧上路,把妹妹弄回晋阳去,最好是直接送去长安,离着晋地是越远越好。

    送走了这兄妹两个,李破这里好像做了一件大事一样,是一阵的轻松。

    也确实是大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李家前景那么好,要是不能靠一靠的话,将来别被人家当乱匪给剿了。

    当然,这要是你一咬牙,想跟历史进程较较劲儿,把李二给干掉,事情又两说着。

    而既然没那个彪劲儿,那就老实的靠着先知先觉,便宜占点是点吧。

    不过李秀宁赠他的匕首,直接被李碧没收了。

    到不是李碧有那么大的醋劲儿,和李破已经成亲了,再加上相处的日子也有几年了,这这厮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厮虽然惯能撩拨的别人爱恨交加,但在女色之上,却还能称得上一声君子。

    李家三娘才来多少日子就能让新婚燕尔的丈夫移情别恋,那样的话,她李碧岂非是瞎了眼睛,看上了这么一个好色之徒

    所以说,李碧还是非常自信的,就算有事,也是李家三娘子自寻烦恼,夫君这人可不会轻易动情。

    只是李秀宁送的礼物不太对,李破的随身短匕,可是她“送”的呢,自然不容旁人再来一次。

    云内渐渐平静了下来,恒安镇军扩军的脚步在加快,其实到了三月末尾,一支万人的军旅就出现了云内这里。

    大队的骑兵,奔驰在云内左近,两夫妻有志一同,要将恒安镇军都变成骑兵。

    除了练兵,李破也开始琢磨着,要组建一支全地形,全天候作战的精锐了。

    这是他早就已经构想好的事情,这样一支精锐,定然不会是为了战阵拼杀而组建,而是要当做斥候来用。

    恒安镇军的斥候在去年一战当中,损失惨重,而且在作战的时候,有很多的不足。

    当然,这是李破的老本行了。

    大业十二年三月间,李破非常的忙碌,练兵,处置军务,稍有空闲,他还要读书习字,顺便将这支精锐的军纪条例给弄了出来。

    这不是什么后来的特种兵,是参照隋军军纪而来的正经斥候。

    之后会如何演变,说不准,他现在只能一步步的增加大军斥候的存活几率,而非是将他们变成自己手中的利刃。

    他也没当自己有多牛,闭门造车弄出来的东西,到底适不适合,他也问了不少的人。

    校尉们都被他弄的有点烦了,再去找营尉,营尉的意见听的差不多了,他就去找那些老卒。

    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修改,最终确定,斥候应该具备的条件其实就两样。

    一个是耳聪目明,一个是能潜踪隐迹,当然,最基本的条件必须具备,那就是骁勇善战,不然的话,无法跟对方的斥候进行对抗。

    就现在的情形来看,斥候必定是骑兵了,因为他们的敌人都长着四条腿呢,步兵斥候的用处不大。

    于是,从渐渐再次成型的大军之中,李破精挑细选出了二百人。

    人不用太多,斥候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发现敌人,数清敌人的数量,然后向大军示警,让大军做到知彼这一点就成了。

    像第一次带人去云中草原那回,斥候就太牛了,能把敌人直接带回来的斥候,说脑子坏掉了都是夸奖他们呢。

    四月里,李破带着这挑选出来的二百人,消失在了云内城,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他带上了自家妹子。

    这个时候,李靖已经回到了马邑,传信让李破到马邑去一趟,但李破没了踪影,只能是李碧回去了。

    空手而回李靖无疑带回来了坏消息,恒安镇的选择一下就变得少了起来。未完待续。
………………………………

第224章复杂

    恒安镇算是彻底被李靖这个倒霉蛋给连累了。

    最让人无语的是,和当年一样,李靖也不太明白,他在晋阳到底遭遇了什么。

    不过,说到底,他可并非什么蠢笨之人,回到马邑之后,心平气和的仔细回想了一下,终于回过味来了,我这是被晋阳王氏给连累了

    想清楚这一点,他非但没有多少懊悔,反而是对李渊的小心眼儿嗤之以鼻,突厥就在北边呢,你让我跟王仁恭去斗,也不怕祸及晋阳

    于是,他懒懒的坐在马邑郡丞的位置上,又没了多少精神,就等着王仁恭来上任了。

    这个时候,用心灰意冷来形容李靖的心情,那是一点都没错。

    天下乱成这个模样了,他自负才华,却还是没人赏识,这样的遭遇对他打击确实是不小。

    这样一个时候,只女儿回来了,女婿却不见踪影,让李靖又添了几分沮丧,心情灰暗的是一塌糊涂。

    但好在,他还没糊涂,叮嘱了女儿几句,立即让她回去云内了。

    这要是等到王仁恭来到马邑,女儿还没走,见了面肯定就是撕破脸的局面,好嘛,小小的马邑还要来个划江而治,那可真就成笑话了。

    而且,现在造反的人那么多,王仁恭那半截身子入土的人,脑子一热,给恒安镇军扣上个反贼的帽子,那才叫冤呢。

    所以,他认为,不管他和王仁恭怎么相争,都还算是官场倾轧,恒安镇军那边只要拖着,来个听调不听宣,王仁恭也拿他们没辙。

    一旦王仁恭起意想将恒安镇将扣在马邑城中,那可就两说着了,刀兵相见都不奇怪。

    王仁恭干不干的出来,那谁说得准。现在这世道,骇人听闻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再加上一件又有什么呢

    王仁恭还没到,有人却先到了。

    鹰扬校尉刘武周。带着五百兵卒,来马邑上任了,就职马邑郡尉。

    这个当年马邑城中的黑社会头目,一跃成为了马邑最高军事长官,他在鹰扬卫府辖下。三次随军北征,让他的官职和坐了火箭一样窜了上来。

    他是随着王仁恭一起来的晋地,可见,王仁恭也不是没有准备,专门挑了个马邑的地头蛇带回来了。

    刘武周这算是衣锦还乡,自然是想着有怨抱怨有仇报仇。

    他当初在马邑,和他不对付的人可不在少数,从东都启程的时候就想好了,要把仇家挨个的收拾一顿,来个快意恩仇。

    而且。他最想收拾的人中间,云内马场的马令李破排了第一号。

    不想,到了晋阳的时候,才听说,人家升官可也不慢,已经是恒安镇军的参军了,和突厥人打了一仗,虚报了那么多的军功,竟然没人去找他麻烦,而是直接升任了恒安镇将。加骁骑尉。

    任命的文书,就握在他的手里,让他先给送回马邑。

    当时刘武周就心情大坏,恒安镇将。加骁骑尉,就算比他这个鹰扬校尉差了一些,但也没差太多。

    而且一镇将主,一般都属于卫府直辖,地方上没多少管辖权,也就是说。他这个郡尉可以指手画脚一番,但人家听不听那就是两回事了。

    你还别拿什么郡尉吓唬人家,你既免不了人家的官职,也别想在人家头上作威作福。

    刘武周闷闷不乐,再加上王仁恭的叮嘱,也就没了回去马邑耀武扬威的念头。

    所以说,他回来的很低调,直接去寻马邑郡丞李靖交结军务。

    这是必须的,他也做好了被不错,但还要看接下来的故事。

    名正言顺的拥有了马邑兵权,但那并不代表什么,在鹰扬府中,一些校尉被架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他见的多了。

    战死在辽东的,大部分就都是这样的家伙,当初要不是他见机的快,第一次北征说不定都熬不过去。

    要不怎么说他对李破恨之入骨呢,他觉着在李破手下那会儿,是他一辈子遭遇最为悲惨的一段时日,他就没吃过那么多的亏,而且好悬没把命搭上。

    他这里进展的很快,对李靖也是恭敬有加,左右逢源的事情,在鹰扬府已经玩的很纯熟了。

    这人确实也和之前不一样了,人这一生啊,经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的多了,开了眼界的人,做起事来也就大不相同。

    刘武周这会就做的很有些章法,当初那个黑社会头子已经渐去渐远了。

    当然,等他安稳下来,了结一些旧怨,召集一些旧友,那也是一定的。

    而当王仁恭来到马邑上任,从晋阳带回了些粮食,搬进了马邑大仓,并接着这个声势,打算和刘武周一上一下,彻底掌握马邑军政大权的时候,赫然发现,刘武周不怎么听话啊,刘武周那点小伎俩,根本瞒不过王仁恭这样的老臣。

    也是王仁恭来的太过匆忙,不然的话,好好查查这位鹰扬校尉的来历,也不至于被人瞒哄到这种程度。

    不过现在后悔也是晚了,举荐制害死人啊。

    一下子,王仁恭就有点坐蜡了,恒安镇军好像一根刺一样,扎在那里不说,刘武周又玩起了阳奉阴违的把戏。

    在晋阳反应激烈的李靖反到是不声不响,大有任你施为,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王仁恭那个郁闷也就不用提了。

    助力变成了掣肘,预期中的对手,反而偃旗息鼓,和他之前预料的情形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刘武周稍稍站稳了脚跟,心情却也没那么舒畅。

    马邑守军,只有一千多人,还都是老弱,招募府兵吧,兵曹那边告诉他,已经招募过几次了,再招的话,可能就要出乱子。

    也就是说,他这个马邑郡尉手底下,也就差不多两千人。

    因为王仁恭对他日渐不满,他受到的掣肘一点不比王仁恭少了,粮草可在太守手里面握着呢。

    要是只王仁恭一个,新来乍到的,你再老辣,也斗不过这种掌握着一郡兵权的地头蛇,但上面还有个李靖呢。

    王仁恭不发话,李靖不开口,谁也就不敢擅自给刘武周拨粮。

    小小的马邑官场,到了这个时候,复杂的跟三国演义似的,李渊要的效果是完全的达到了,但和他想象中的,却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此时,恒安镇军孤悬在外,到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他们,想要从马邑得到粮草,也是绝无可能了。

    不管是王仁恭,还是刘武周,都盯着马邑粮仓呢。

    而到了这个时候,刘武周别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