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也显然成了灾难的源头。

    他们离着定襄郡太近了。也太靠近长城沿线,所以他们成为了恒安镇第一个攻击的目标。

    富裕而懒散的赤六安部,男女皆以俊美闻名于突厥汗国,但他们却缺乏勇名,一直以来,在王庭中的地位都不算高。

    这是一个靠着联姻来维系地位的部落。在突厥人当中并不罕见,但能这么成功的,却没有几个。

    当如狼似虎的敌人蜂拥而来,赤六安部的抵抗几乎是一触即溃。

    贵族们纷纷选择了逃走,而不是率领部落中的战士,抵抗敌人的袭击,他们逃走的方向自然是西边,他们迎头便扎进了等待已久的套子里面。

    战事比料想的结束的还要快上许多,清晨时动的突袭,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结束。

    大群的骑兵围住了整个部落,将成群的牛羊驱赶出来,放下武器的男女老幼,在刀枪面前瑟瑟抖,英勇的人都已战死,剩下的人都在等待最终命运的降临。

    到了这一天的正午时分,所有的俘虏都已被绑上手脚,扔在马上,随同羊群一起,被驱赶着向南走了。

    四千骑兵渐渐汇合在一起,在斥候的带领下,扑向了剩下的几个小部落。

    这是一场非常完美的劫掠行动,广阔的草原让这样的劫掠看上去很轻松,自古以来,南北胡汉帝国,其实都在进行着这样的游戏。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迁移,胡人因为生活习惯的原因,慢慢占据了上风而已。

    李破带兵小心的游荡在定襄郡边缘处,一直到东边传信过来,大军正在南撤,定襄郡也毫无动静。

    但李破知道,这样的行动以后要谨慎再谨慎了,突厥人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但那么多人,总归会有些聪明人的,他们会很快做出反应。

    至于突厥人能不能猜到敌人是谁,呵呵,这个问题问的很没必要。

    那么的牛羊,你想掩盖痕迹又怎么可能,都往南走了,那还能有谁呢?

    这次没有什么意外,也没再遇到什么金狼旗,附离子,突厥公主之类的奇怪东西,四天的功夫,四千骑兵就已经撤回了长城之内。

    一击而中,进退如风,李破很满意自己的杰作。

    今年的行动,也到此为止了,等明年,他还会派人到云中草原寻找机会,当然,突厥人要是反应太过激烈,比如说一怒之下,十几二十万人的杀过来,那就两说着了。

    过了长城,大军宿营,李破才开始命人清点伤亡,外加看看有多少收获。

    死了十六个,伤了二十六位。

    而赤六安部落的富裕程度,给了李破很大的惊喜,膘肥体壮的牛羊可不是去年冬天跑瘦了的牛羊可以比得了的了。

    有了这些牛羊,明年云内在粮草上,大致便可以做到良性循环了。

    在云内官吏的计算下,明年云内城中,应该保持三四万的人口,就差不多了,其他的都要出去牧养羊群。

    云内,或者说是晋地北部边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不用耕种,可以和草原部族一样,过上渔猎,游牧的日子。

    当然,这些还称不上什么惊喜。

    让李破感到有点惊讶的是,竟然弄回来了不少粟米。

    当然,转转脑子其实就能想明白,这些粟米自然不会是突厥人种出来的,从哪儿来的,那肯定是来自大隋的马邑,雁门,楼烦几郡了。

    找来俘虏问了问,李破也乐了,去年突厥人大举南下,回去就分这点粟米了。

    因为赤六安部和王庭比较亲近,还多分了一些,之后各部细细清点伤亡,又纷纷叫苦,分的东西根本不够塞牙缝的呢。

    突厥人受的伤比想象中的还重。

    秋末作战,牛羊吃了无数,回去草原,又冻死了一批,好在,还能保存下来留着自己食用,到也不算浪费。

    但牛羊来回奔波,瘦的很快,到了冬天,很多就熬不住了。

    这种反应几乎是连锁式的,顿时让一些中小部落受不了了,于是,他们又分得了一些粟米,算是王庭补足他们的损失,赤六安部趁机又弄了一些回来。

    粟米这东西,草原人吃不太习惯,多数都成了喂养奴隶的东西。

    一年下来,也没消耗多少,又因他们存储的不好,有些还霉了。

    就在他们想着用粟米去别的部落换点东西,或者直接喂给战马牛羊的时候,李破带兵冲进了他们的部落,堆成小山似的粟米也就成了隋军的战利品。

    这些粟米有多少呢,将领军兵们都没细数,回到云内后,王庆带人清点了一下,才告诉李破,有二百多石,不算多,恒安镇军敞开了吃,能吃上两三天呢。

    李破到也没觉着丧气,能吃上三天是三天,粮食这东西现在不嫌多。

    当然,进了长城清点战利品的时候,尉迟和步群已经告诉了李破,赤六安部落中的粟米还有很多,但……带不回来啊,这到是让李破有点后悔了,当初带人到草原侦查的时候,应该进这个部落看看嘛。

    出兵的时候也好准备些马车什么的,把粮食都拉回来多好?

    另外,赤六安部落中的金银细软也有不少,贵族们的家底很厚实。

    可惜,这些东西只能存在恒安镇的库房中了,现在用也用不出去,身处乱世,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吃的东西才最为珍贵。

    让李破感到稀奇的是,赤六安部落的领赤六安捉,竟然还珍藏一个从西域弄来的,也不知是哪个倒霉国王戴过的王冠……(未完待续。)
………………………………

第236章麻烦

    (求一下保底月票吧。‘)

    李破把玩着这个还算精致的王冠,坏水是嗖嗖的冒啊。

    红眼珠儿对坏人很敏感,但这绝对是个帮亲不帮理的女人。

    “贵族们喜欢收藏这样的东西,献给王庭的话,也许能让可汗宽恕我们的冒犯?还是说,我的丈夫想自己戴上它呢?”

    李破眨巴下眼睛,心说,以后看来是不用在她嘴里听到什么好主意了,除了联姻就是贿赂,突厥人的政治生态还真是恶劣啊。

    当晚,李破把尉迟叫了过来,吩咐着,“你派几个信得过的人回马邑,把这个东西送给刘武周,嗯,再去挑点那些破铜烂铁,一并送过去,就说咱们想弄点粮食,让刘大郎给想想办法。”

    “他要是问起这些东西的来历,就说是我妻家祖上传下来的,其他的都不要说,能把这事办好吧?”

    尉迟想了想,问,“刘大郎出身卑鄙,怎配将主如此对之?”

    李破把脸一沉,“有什么说什么,兜什么圈子?你这模样,怎好让人交托心腹,这事不用你去办了……”

    他这里一翻脸,尉迟立马撑不住了,恒安镇这里,比他之前呆的任何地方,都强了百倍不止。

    现在他也渐渐得到了李破的信任,功名利禄好像就在前方招手,他怎么舍得弄个前功尽弃?

    他立即低头捶了捶胸膛,“将主放心,末将亲自走一趟,一定将您交代的事情,办的滴水不漏,末将只是有些疑惑,为何……”

    李破心里撇了撇嘴,你这哪儿是什么疑惑,是怕把事情办砸了吧?

    “不用你自己去,马邑是什么好地方了?咱们这些人都属有用之身。就不要轻涉险地了,派个机灵的人过去也就是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交好一郡郡尉,平常事嘛,哪来那么多为什么……嗯。‘刘大郎衣锦还乡,是该给他送点贺礼了,此事你要是办不了,趁早说啊……”

    你想要句实话,我还就不给你。对付聪明人,就得这么别扭。

    果然,这次尉迟不再磨叽,老老实实接过东西,去办事了。

    李破也没担心这厮把事情办砸了,示人以弱,多简单的事情,这要是都想不明白,却把恒安镇的老底漏了出去,这位也不用往上爬了。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了算了。

    红眼珠儿对黑大个比较有兴趣,因为这还是李破第一次单独交代别人做什么事,显然让她觉着,李破非常器重这个人。

    李破一瞅她那个样子就知道,这位肯定又想着什么联姻呢,她的思维模式好像就那么几条分叉,简单的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第二天,四千骑兵赶着漫山遍野的牛羊,回云内去了。

    斥候到是来报,突厥人终于有了点像样的反应。突厥游骑的影子,频频出现在长城沿线。

    而李破已经心满意足,绝对不会率兵再给突厥人来一下,其实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因为在他看来,突厥人短时间内聚集不起太多的战士。

    他这四千人,回身过去说不定还能吃掉几支急着来送死的突厥骑兵。

    但这一年的战事,要的就是牛羊,而非什么军功,去跟突厥骑兵拼命。对于恒安镇军而言,除了徒增伤亡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实际上,这个时候他的思维模式,已经在向草原上的游牧部族靠拢了,什么事情都在以缴获来衡量,而非隋军惯常的用杀敌多少来计算。

    所以,除了安排了一些斥候,在长城内侧巡弋,以防突厥人了疯,冲过长城来找麻烦之外,大军全部转而向东,往云内行来。

    其实,这一次针对突厥人的劫掠,最为成功的地方不在于收获多少,而在于一个时机问题。‘

    八月初,突厥王庭的怒火被点燃了,贵族们的咆哮声,几乎能远远传递到漠北。

    很多部落领和突厥贵族受到了始毕可汗的严厉斥责,因为在定襄郡不足几十里的地方游牧的赤六安部落受到了隋人的攻击。

    几乎是在汗账的眼皮子底下,被隋人给全歼了。

    这是对突厥汗国最严重的挑衅,是整个突厥汗国的耻辱,定襄郡上空,雷鸣电闪,阴云也越来越厚。

    这么下去,再一次会盟南下,很可能成为现实。

    但八月里,云外草原的第一场大雪,迅熄灭了王庭的怒火,八月,已经进入了冬季。

    再要聚集大军南下,可能要到八月中到八月底了。

    突厥各部都在摇着脑袋,即便是天气暖和,他们也不想去隋人的马邑,雁门等地转悠了,那里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突厥贵族们也在努力劝说着暴怒的可汗,用各种各样的说辞,平息着他的怒火。

    始毕可汗无奈的现,狡猾卑鄙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人心不齐,就算是贵为突厥可汗,照样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在这一点上,他比隋帝杨广可是差远了。

    人家三征高句丽,一年一次,次次都有人捧场,他这个突厥可汗,还只来了一次,第二年竟然就没人愿意出兵跟着他南下了,差距太大了。

    而冷静下来的始毕可汗以及突厥贵族们,也开始感到奇怪。

    南边儿的大隋,前所未有的混乱,即便是在漠北,好像也能听到隋人相互厮杀的声音。

    而且,去年数十万骑兵大举南下,隋人的马邑,雁门等郡竟然还能有人率军北上?

    于是,一些传闻加上探报开始在王庭流传。

    实际上也不用怎么细查,恒安镇军的名字就已经浮现了出来。

    因为去年,仆骨部的仆骨吉思就是在云内城下被隋人的恒安镇军全歼的,要说隋地北方还有谁能率军进入云中草原,并几乎是悄无声息的袭击了一个不小的部落的话,那也只能是恒安镇军了。

    突厥人的消息延迟的很厉害,没了商人传递消息,恒安镇将李碧的名字开始在突厥人中间流传。

    马邑郡丞李靖的女儿,这让始毕可汗很恼火,要知道,去年的时候,他的宠臣就是被马邑郡丞李靖杀死的。

    不过,一个女人啊,这让屡屡吃亏,如此才弄清楚敌人名字的突厥贵族们,又都轻视了起来。

    有人谈起的时候,还要开上两句玩笑,隋人果然没有了英雄,竟然开始让女人领兵作战了,如果能把这个女人捉住……哈哈哈……

    ………………

    不管怎么说,对恒安镇军而言,能将名字传入突厥王庭的贵族们以及尊贵无比的突厥可汗的耳朵,恒安镇军上下却是足以自傲了。

    但这也无疑也是非常危险的,在突厥这个庞然大物面前,恒安镇军渺小的就像一只蚂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迎来灭顶之灾。

    当然,做蚂蚁的好处也不是没有,虽然这只蚂蚁咬人咬的挺疼,但人家也不会抡起锤子来狠狠的砸你,犯不上啊。

    但话说回来了,既然让人惦记上了,恒安镇军以后的日子还会过的这么逍遥吗?

    …………………………

    麻烦可不止这一点。

    马邑城郡尉府。

    宅邸不大,紧挨着太守府,也就是当初李靖住的地方。

    刘武周回到马邑之后,就选了这么个地方住下,再没换过。

    谄媚的人都说刘郡尉克俭谦恭,明白点的人都觉着刘郡尉是为了进出主理军务都方便。

    实际上,刘武周这人吧,做什么事都脱不了他一贯的风格。

    鬼鬼祟祟惯了的人,你想让他光明正大起来,还真不太容易。

    这人以前就是马邑的黑社会头子,用一句演义上常用的词来形容,就叫交游广阔,有豪杰之风。

    但只要明白些事理的人就都能明白,交游广阔的豪杰们大多是一副什么德性。

    刘武周无疑是“豪杰”中的翘楚人物。

    他交往的人极杂,而且没几个好人,车船店脚牙是其中的主体,其余就是一些其他的“豪杰”人物了。

    而刘武周选了这处宅子作为落脚之处,也确实是有为了方便进出太守府,在太守府前面的属衙中办理军务的意思,但这间宅邸后门极多,还颇为荫蔽才是刘武周看重的地方。

    他现在是马邑郡尉了,不能再“光明正大”的跟之前的人来往了,所以,一处隐蔽些的所在,让他能安静的会客,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也就是马邑从来都是马邑郡丞李靖一家独大,没有给郡尉单置府衙,不然的话,刘武周现在绝对不愿意到太守府那里,去看王府君的脸色。

    这一天傍晚,郡尉府的后面,又响了几声。

    府中后院的暖阁亮着灯火,酒菜的香气飘出老远,奴仆们都被赶去睡了,但谁都知道,郡尉这是又在宴客了。

    郡尉的朋友很多,几乎每天晚上,都能隐约听到后院大呼小叫的声音,所谓的隐蔽,其实也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马邑刘武周的名字,当年就满响亮的呢。

    但这次,刘郡尉招待的几个人还真不能说是什么狐朋狗友……

    (上一章送大家九百字,求一下月票哈。)(未完待续。)
………………………………

第237章密议

    暖阁中,受到刘武周款待的只有三个人。

    一个雄壮的大汉赤着胳膊,坦露着古铜色的胸膛席地而坐,手里抓着一根羊腿骨,啃的咯吱吱直响,粗鲁蛮强外加恶形恶状之处就不用多说了。

    当然,刘武周以前交结的人物,大多都是如此。

    这大汉叫黄子英,马邑土著,同样也是马邑城中有名的亡命徒,当年便和刘武周交好,如今刘武周成了马邑郡尉,便立即征黄子英曹官,差不多就是刘武周的亲军副统领。

    这人现在很受刘武周信任,如今和韩景派来的人争的很凶。

    黄子英对面坐着一人,三十多岁年纪,衣袍舒缓,看上去和黄子英大相径庭,不时用袍袖笼着酒撰跟刘武周对饮,吃菜也是点到为止,不时还摸着胡子矜持的笑。

    这人也是刘武周的旧交,出身还很不错,是马邑大户张氏的庶出子,当初浪荡街头,因出手大方,所以交了不少的朋友,刘武周就是其中之一。

    可以说,这位是马邑城中比较有办法的人,和当初的刘武周挺像的,不缺钱,却又没多大的志向,在马邑城里过的很滋润。

    这要是盛世,像他和刘武周这样的人,没多少出头之日,却也不愁吃穿,说不定还能弄个小官儿当当,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

    但乱世一到,就都不怎么安分了,刘武周先行了一步,摇身一变成了马邑郡尉,这位张氏子也就理所当然的依附了过来,因为脑子够用,读过书本的原因,顺势也就成了刘武周的狗头军师。

    如果是以前,看着张四郎这个模样,刘武周一定觉着,这家伙虽说满肚子坏水,但看上去还算有点读书人的样子。

    但现在见过大世面的刘武周。就觉着这家伙一举一动,都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厉害了。

    反倒不如黄子英那样粗鲁的浑然天成,看着还顺眼一些。 ‘

    现在这一文一武。深受刘武周的信任。

    暖阁中另外还有一位,坐的离刘武周挺远。

    他和张黄二人都不一样,穿的普普通通,看着像个马邑城中随处可见的刀客,长的也普普通通。在大街上碰见了,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马邑刀客。

    是的,这人没有别的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普通,他不说话的时候,暖阁中好像没没有这个人一样。

    但其他三个人说话的时候,却总是要瞄上他几眼,他们的不安和紧张,瞬间就把这位凸显了出来。

    这个人姓胡,没人知道他叫什么。知道他的人都已胡大称之。

    他能受到刘武周的邀请成为堂上客,自然不会像看上去那么普通。

    关于这人的传言有很多,有的人说他用的一手好刀,有的人说他曾经在草原上当过马匪,杀人如麻。

    还有的人说他做的是收人钱财,杀人夺命的买卖,也有的人说,他的父兄都是大将军史万岁的旧部,更有人说,这人和马邑城的几位马快交情深厚。

    反正。众说纷纭,却好像没有一条能站住脚的说法。

    要不怎么说刘武周交往的人来历很杂呢,胡大和刘武周是一起做过些事情的,什么买卖只要刘武周和胡大不说。旁人也不会知道,就算是张黄二人,也不太清楚。

    刘武周则居中而坐,如果李破见到此时的刘武周,一定也要感叹一声,这人啊。变的真快。

    当年那个有些阴狠的白脸青年已经不见了踪影,三征辽东,虽然这人没跟高句丽人真刀真枪的打过仗,一直缩在鹰扬府里面。

    但其实每个去过辽东,却又能活着回来的人,都不会一成不变,更何况,人家还在东都呆了不少日子呢。  ‘

    此时的刘武周,已经有了自己的威严,官位,经历带给他的,是一种脱胎换骨一样的变化。

    他的脸庞变得粗糙而沧桑,眼神坚定而锐利,身上弥漫着让人信服的味道。

    是的,以前那个给人办私事的小跑腿,在人背后出馊主意的狗腿子,已经能够自己顶起一大片天空而绰绰有余了。

    而人家的心事,也变得很不一样,再非是小打小闹了。

    这会儿酒喝了没几杯,菜用了没几口。

    张四郎就看出刘武周的心不在焉来了,他到是没问出一句,主公何事烦忧这样的经典台词来,他只是笑着跟刘武周又遥遥碰了一杯,道:“郡尉可是有心事?这里没有外人,不如说出来让咱们听听?”

    刘武周把他们几个深夜招来,自然不是为了喝酒的。

    听张四郎问起,刘武周就暗自点头,还是张四郎会说话,可惜啊,就是出身低了些,而且吧,这人总是让人喜欢不起来……

    没办法,人家在东都转了一圈,见了那许多大人物,对出身就开始分外的在意了,他想的根本不是张四郎出身低,而是觉着身边的人出身都太低了,和他这个郡尉不太般配。

    当年那个英雄不问出身低的黑社会头子,已是染上了一身的官场气息。

    他这里有了话头儿,立即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还能有什么事呢,这个郡尉当的……还不如当初在马邑当个小吏来的快活自在呢。”

    他这侨情劲儿让张四郎有点肉皮子麻,但其他两个都不是捧人的人,这活儿还就得他来。

    他习惯性的摸着胡子,微微眯着眼睛,一副高深莫测模样的道:“郡尉何出此言?刘瞎子可是说了呢,郡尉身有六彩,将来必定贵不可言,郡尉可万万不可堕了自己的志向啊。”

    黄子英终于啃完的羊骨头,把油腻的双手往衣襟上抹了抹,“可是有人惹了哥哥?某去打他一顿给哥哥出气就是。”

    一下气氛就让这厮破坏殆尽了。

    刘武周也被逗乐了,来了一句,“你到是心宽……”

    然后才又正色道:“府君向雁门派了人,据说要从那里调些人马过来看守郡仓,要真是从雁门借来了兵马,你们说我是不是不如当个小吏来的自在些啊?”

    黄子英这人粗鲁归粗鲁,但绝对不傻,一听就急了,“哥哥怎不早说,要不俺这就带人出,把人截回来?”

    刘武周拿起酒杯狠狠灌了几口,“截回来又能怎么样?离着这么近,再派人出去也是轻易,还能都截住了?”

    张四郎摸着胡子笑了起来,“还道是何事让郡尉心烦,原来是这个啊……”

    刘武周此时冷冷的横了他一眼,张四郎心肝一颤,马上不敢再卖弄了,不过心里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