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盛世-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大人,得罪了。”林源对着何文进笑了笑,随后说道:“诸位大人,这事儿得从启德八年说起,西市在启德八年开了一家餐馆,是一位边关人氏所开,老板姓白,实则是金帐王庭的探子头目,在京中收集情报,为了情报更有价值,他找上了我们的何大人,明码标价的购买情报,而何大人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三年时间出卖情报三十多次。获利白银十万两。”
说着看了一眼冷汗直流的何文进,笑道:“何大人,有什么想说的吗?”
“你,你血口喷人。”何文进气势不足。
“何大人,白老板都交代了,扛着没意思。”林源说道。
何文进眼前一黑晕倒在地。见状李沅厌恶的看了一眼:“拖下去,慢慢审问。”说完看向一众御史大人,眉头一皱。
“皇上,臣一位诸位御史大人也是为了朝廷才受何文进蛊惑的。”林源这是站了出来,不少御史大人听了急忙点头,尤其以黄大人最为卖力。
“不过,黄大人应该不在此列。昨夜可是和何大人彻夜长谈的。”一句话,黄御史只觉得自己从天堂坠入地狱。浑身止不住的颤抖,手指着林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这样被人架了出去。
此朝堂上已经没人在意林源的事了,而是在想何文进不过是挨了一耳光而已,就落了如此下场,看靖国公的样子还面带微笑,心底的寒意止不住的涌了上来。
………………………………
第一百零八章 发酵
抄家、拿人,镇抚司衙门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看的一众朝臣是目不暇接,不过短短半日的时间,和何文进这件案子有牵连的没有一人逃脱。
何家被先后抄了两次,抄出现银共计一万两,还有各色古董花瓶文史典籍数不胜数。折合白银二十万两。一个三品官,年俸禄不过四千两的兵部左侍郎,短短四年时间就贪墨了这么多钱,着实让李沅开了眼界。
京官每年各种进项李沅不是不清楚,但多数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进这种人还是少数,大周官员俸禄加各种补贴完全能够满足京官日常花销,而何文进来源不明的财产竟然多大三十多万两,这还不是普通的贪墨,是将朝廷情报出卖所获的利益。
“给我杀!,满门抄斩一个不留!”没人敢规劝皇上三思后行,在他们看来,眼下没有灭族已经是在克制了。
何府完成了大周启德十一年的首杀,全家二十七口无一幸免,朝堂以最快的速度调查处斩,一免这宗案件将大周朝廷的脸面丢光,一个堂堂三品大员竟然里通外国,说出去都是个笑话。
镇抚司衙门也受到内阁和皇上的嘉奖,柳青水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开始疯狂的查办京畿之地的间谍窝点,朝堂上下风声鹤唳,人们这才发觉镇抚司衙门是何等存在,之后眼里再没有半点不敬。
何文进被斩的消息来的突然,看着手中的信件何文昌眼前一黑险些摔倒,好在有身旁的管家在,一把将其抄住。一阵手忙脚乱后,这才将何文昌就醒。
“耻辱!简直是我何家败类,列祖列宗脸面何在?何文进你虽死难咎其责!”何文昌大声喊完之后再次晕倒。
整个何家再次乱了起来,里通外国这种事情对一个世家大族来说,无异于将脸面撕了人在地上踩两脚,自诩诗书传家忠孝礼义的何家,出了何文进这么一号人物,让何家这些积攒的清誉当然无从。
本想着将这消息封锁一段时间,但是林源如何能随了何文昌的意愿。何文进这边事发不过一天,林源就将相关的消息送到了南阳,让王明在新一期的周报上刊登出来。
本来就缺少谈资的大周百姓,这段时间南阳城突然出现的周报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消遣方式。这天一大早,不少人便围坐在一起翻看周报,讨论上面的内容。
黄秀才是这片地方识字最多的,早年热衷科考的黄秀才多次落榜之后,也觉得自己年岁大了,没了希望,便在南阳城东市支了个摊子给人写字赚些散碎银子。这段时间也多了一份新职业,那就是给不识字的人读周报。
刚翻开周报,清了清嗓子黄秀才端起架子打算开讲,眼神刚刚落在标题上神情就是一变,嗓子似乎被卡住一样,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
“黄秀才,讲啊,想什么呢?”下面有人开口提醒黄秀才快将,但是见黄秀才的表情总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有人等不及走了过去,有些疑惑的看向黄秀才手中的周报,这位也就认识几个字挠着脑袋看向首页的几个大字读了出来:“什么爆什么息,百年清什么什么。这都写的啥?黄秀才快读读。”
黄秀才稳住心神,咳嗽了几声这才开始说道:“抱歉各位,在下有些失神,实在是这事儿太过匪夷所思,我这就给大家读读。”
“前几日京城镇抚司一举将金帐王庭安插在京城的探子拔掉,期间审讯后发现和朝中大臣有牵扯,你们猜猜喝水有关系?”
“这东西我们怎么猜?快快讲来,别浪费时间。”有人说道。
“无趣。”黄秀才摇了摇头,伸手一指西边说道:“就是咱们豫州学政何文昌何大人的弟弟。”
话音刚落,众人都是一惊。何文昌这人谁不知道,作为豫州学政向来是豫州权势最强的一位,但是这一切都不及何文昌的弟弟何文进,官至兵部左侍郎,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势京官,相比之下要比何文昌这个学政权势更甚。
“难道是何侍郎出事了?”有人好奇道。
黄秀才点了点头,说道:“就是这位何侍郎,俗话说的好在其位谋其职,咱们这位何侍郎却反其道行之,在其位谋其利。四年时间将我朝兵部机密数次出卖给金帐王庭,获取大量不义之财。前几天已经被满门抄斩了。”
“乖乖,速度这么快?”众人咂舌不已,这才几天,刚抓人就砍了。
“要我说,便宜这孙子了,咱们将士在前线杀敌,这背后不帮忙也就算了,暗地里捅刀子这事儿也真能干得出来。”有人忿忿道。
“那咱们这位南阳的何大人有受什么影响没?”
“肯定没事儿,这人都砍了也没见南阳出什么事,八成被人保下来了。”有人分析道。
这时黄秀才看了眼手中的周报,说道:“这上面说只是何文进一人做的事,何文昌并不知情,还有不少话再夸咱们的何大人,说什么主政一方,为国选才尽心尽力的。”说着说着黄秀才便感觉到有一点不对劲,怎么前半部分在那儿痛骂何文进,这后面又不要命似的在那里夸何文昌。
与此同时,何府内,脸色不太好看的何文昌坐在躺椅上一脸的痛苦,这两天简直要了他的老命,何文进一家毫无征兆的被满门处斩,虽说远在京城,明面上两家也不常联系,主要是为了避嫌。
但是这要命的事情外人那还管你是不是有联系,即便何文进这事自己一点都没参与说出去哪个会信。
“老爷。”管家站在门口,表情有些纠结。吃力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何文昌眉头一皱,问道:“什么事情?”
管家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将一本周报递到何文昌面前:“老爷,您看看这东西吧,里面有东西感觉您得拿个主意。”
拧眉接过管家手中的周报,这本小册子他还从未看过,不过在南阳城倒是挺火的,市井坊间多有流传,眼下也算是百姓消遣的一种方式,但是给自己看有什么说法?
翻开看了一眼,何文昌光看到标题就眉头大皱,什么叫百年清誉毁于一旦?压下心头的怒火,何文昌接着看了下去,何文进那部分到还没什么,骂骂是应该的,但是后面的部分是什么东西?
手有些颤抖的拿着周报,自己这边还在想办法和京城那边的脱离关系,眼下被这本周报毁的一点不剩。你骂何文进也就算了,夸我是几个意思?是觉得我在这件事中不够显眼吗?这比亲自在自己身上插刀子都狠。
偌大个何家出了何文进一个败类,整个何家就毁了?不没有,周报告诉你何家还有一位堪比圣人的存在,豫州学政何文昌,不辞辛劳为国选材,这些年为朝廷举荐了多少人才,个个都有经天纬地之才。
但是这名头谁敢要?合着别人都白忙活了,整个豫州人才都是你何文昌培养的,我们都是吃干饭的?何文昌已经可以预见自己已经在豫州文坛树敌无数了。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何文昌自己即便再有大才也不敢说自己是豫州文坛第一,不说几位文坛大佬,最上面还有一位薛家老祖,自己有几条命够周报这么玩的?
“老爷,南阳城内眼下一直在盛传说是您大义灭亲,亲自检举二老爷,这才维护了何家声誉,而且风向越来越不对了,这本册子就是今早薛家送过来的。”
“薛家送过来的?”何文昌一惊,最不想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薛家竟然还相信这东西写的吗?
知道何文昌不相信这是,管家还是解释了一句:“老爷,眼下的周报已经不单单在南阳发行了,整个豫州都有,甚至不少外省的商人带到外省去卖,销量还不错,这上面但凡登一些消息,不少人都会知道,所以这…”
管家没有说下去,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白了,薛家关心是因为这消息已经不单单在南阳一地流传了,已经扩散到豫州之外了。现在何文昌的名声几乎可以和薛家暂时一争高下了。
何文昌只觉得天旋地转再次晕死过去,管家一愣瞬间大喊道:“快来人!老爷又晕了。”一时间何府再次鸡飞狗跳。
京城,这几日林源可谓是神佛具避,何文进虽说是自己作死,但是不招惹靖国公怕是还会风光一段时间,但是看看空无一人的何府,如今京城不少官员都是心惊胆战。就怕在林源面前说错话自己府上变得鸡犬不留。恶名直追浑不吝的燕国公府。
这天闲来无事,因为最近就要启程奔赴豫州,所以林源便打算再看看情况,轻叩木门,姚廉探出头来看了一眼,神情先是一愣。
见状,林源笑着说道:“怎么?姚大人不敢让我这尊瘟神进府?”
“靖国公说笑了,快快请进。”姚廉只是没想到林源回来找自己,将茶水斟满递给林源,姚廉这才坐下。
“说来奇怪,来你这里总是很轻松。”林源笑着说道。
“靖国公大忙人,我这儿不过就是因为我日常不忙而已,若是我这儿每天高朋满座你说说这儿还安静吗?”姚廉笑了笑。
………………………………
第一百零九章 辞官
“过几日就要去豫州了,今天来你这儿就是看看而已。”林源看了一眼姚廉说道。
“这么早?”姚廉有些吃惊,这离春闱大考可还有一个多月,靖国公去这么早干什么?难道豫州那边出事了?
“不算早,兜兜转转到地方也就差不多了,我早走几天看看沿途风景。”林源笑了笑,他并没有打算直接到南阳,乘着现在空闲时间比较多,了解一下豫州整体的情况,毕竟薛家又不止南阳一地。
“也是该转转,薛家在豫州经营多年,绝不止南阳一地水泼不进,提早有些了解之后才好行动。”姚廉点了点头说道。
“我只是单纯的游玩而已,姚大人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在我身上。要不然差事办砸了可不好看。”林源笑了笑。
“这话说出来怕是靖国公你自己都不信,还是不要自欺欺人了。”姚廉笑着摇了摇头。
林源也不再解释,这次何文进的案子表面看是何文进里通外国卖主求荣。朝廷也有意将此案压下去,毕竟事关朝廷脸面,这案子不能发酵起来。
但是林源却不在意,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哪怕恶心一下薛家与何文昌,他也很乐意去做。此时的豫州,各种流言满天飞,民间各种消息将这件案子不断地往何文昌身上攀扯。
周报这边虽然没有做这事情,周报大肆吹捧何文昌还是办得到的,依着林源的意思,王明在周报中都快把何文昌捧成半步圣人了,试问薛家与何文昌的关系再好能不恶心?
只有这样才能让薛家与何文昌之间产生间隙。要不然双方整天关系铁的跟一块钢板似的,刀砍不开,水泼不进的自己还怎么在豫州开展工作。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挑拨关系,而自己并不需要去做什么。只要适当的引导一下言论风向就好。
虽然说和林源打交道的时候不多,但是姚廉却不相信林源会把何文进的案子止步在京城范围内。那可是何文昌的弟弟,如今豫州破局的关键人物之一,即便是姚廉自己有这种机会也断然不会放过。
“何文昌那边你打算怎么办?”姚廉直接问道。
“什么何文昌?”姚廉看着林源那满脸的不可思议,忍不住想要一巴掌糊上去,稳了稳心神这才说道:“何文昌这边以你的性子就算放过他也要让他脱层皮,那可是何文进的亲哥哥。”
“姚大人莫要信口开河,挑拨我和朝臣的关系,何文进那是咎由自取,再说调查结果不是出来了吗,何文昌和此事没有一点关系,我为什么要把通敌案攀扯到他身上?”
“靖国公,你和朝臣关系还用挑拨吗?眼下京城中那位官员敢和你说半句话。”姚廉讥讽了一句。
但是林源却不在意,只是笑着说道:“那是不太习惯而已,慢慢习惯了就好了。”
听这意思坑的人还不够多?那帮子御史这段时间哪个不是耷拉着脑袋,见着你躲着走。姚廉无奈的叹了口气:“靖国公,我知道你肯定动手了,只是眼下还没传回京城,到时候就算捅了天大的篓子别人也拿你没办法,因为你已经出京了,有事儿人们也找不到你身上。”
“姚大人,这事儿就不聊了,聊多了伤感情,本国公就在南阳静候大人了。”说完林源起身离开。
和姚廉接触也有段时间了,林源除了可以确定姚廉和自己是同一战线外,例如姚廉到了豫州之后如何对抗薛家的方法,林源是半点都没察觉出来。难道就凭着头铁去硬刚?别开玩笑了,姚廉他有几个脑袋。
林源一度以为姚廉有准备后手,只是自己没有打探出来而已。如果姚廉要是知道林源此刻的想发怕是会笑掉大牙,自己哪有什么准备,硬碰硬是不可能的,但是薛家家大业大,族中子弟众多,只要出一两个混账东西,不愁没有薛家的把柄,难的是如何让这把柄像是狗皮膏药一样贴在薛家身上,让对方再无剥离的可能。
姚廉还在思考对付薛家的办法,而此刻南阳的何文昌正在想着如何从周报给自己挖的这坑里跳出来。
这几天何府上下气氛压抑的很,何文昌整天将自己关在书房内不出来,而薛家那边也是毫无消息。
“老爷,该用膳了。”管家是这几天唯一能接近何文昌的人。这天中午端着饭菜来到书房门口,照例站在门外禀报了一声。知道屋里传来一道声音,这才敢端着饭菜进了书房。
何文昌的脸色比较差,丝毫没有因为获得好名声而沾沾自喜,若是不知情的人或许还在沾沾自喜,而何文昌却觉得这是把悬在头顶的铡刀。
“这几天南阳城里还有什么传言?”何文昌无力的问道。
“回禀老爷,还是老样子。”管家轻声说道。
何文昌端着碗的手微微一紧:“还在传?”
“是的,依旧再传,而且没有减弱的迹象。”管家小心翼翼道。
“混账东西!”本想着冷处理的何文昌,此时压制不住内心的火气,大骂了一句。
见状,管家急忙劝道:“老爷,不要生气,实在不行咱们给南阳知府去一封信,让他带人抄了周报。”
“蠢货!你堵得住周报的嘴,能堵得住天下人的嘴?如果强行查抄周报,到时候老爷我即便什么都没做也是做了。”骂了一身管家,何文昌心里苦涩,自己何尝不想痛痛快快的查抄周报,可是现在这样子怎么查?已经成气候了。
被骂了的管家,也不敢吱声,直到看见何文昌脸色稍微好了点后,才问道:“老爷,刚刚是老奴欠考虑,但是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您看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没有,我这就去办。”
何文昌拧眉想了一阵,这事情确实不能拖下去了,周报上所刊登出来的东西绝不是普通人知道的,从何文进被满门抄斩这事情就能看出来,这周报后面站的人在京城有大能量,还不能轻举妄动,只能慢慢去查。
眼下这情况只能壮士断腕了,想到这里,何文昌看向管家吩咐道:“去,准备笔墨。”
管家一愣,随机点了点头说道:“好的,老爷。”
何文昌一共写了两份信,一封是给薛家的,主要是安抚薛家自己没有二心,这一切都是敌人在挑拨离间,无论薛家信不信,这封信总是要写的,解释一下不是坏事,这是自己的态度,至于薛家人的想法何文昌不在意,只要薛家老祖不说话,没人敢把他怎么样。
而第二封信件倒是让管家一惊,因为这是一份请求告老的奏疏,有些不敢置信的看了一眼何文昌,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是不是奇怪老爷我为何提起告老的事情?”吹了吹未干的墨迹,何文昌问道。
“老奴愚钝,不知道老爷的打算。”
“古人云以退为进,老爷我这也是迫不得已,不然谁会写这东西。”将奏疏递给管家,何文昌吩咐道:“加急送往京城,无论如何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赶在南阳的消息传回京城前,若是慢了,老爷我就是有一百张嘴都说不清。”
“知道了老爷,我这就去办。”管家点点头转身出去。
几天过后,一份来自南阳的奏疏让李沅有些意外,何文昌上奏在他意料之内,但是告老还乡是什么操作。为了不惊扰薛家,给林源姚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李沅并未打算借着何文进一案处理何文昌。
看着奏疏中,何文昌声泪俱下的表达自己的忏悔之心,辜负圣恩这才导致何家列祖列宗蒙羞,身为豫州学政家中出了这种丑闻,无论与自己有关与否都无脸在豫州呆下去了。看着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悔意,李沅一度产生里通外国的人怕是何文昌才对的错觉。
“这何文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李沅眉头紧皱。
“皇上,这事儿柳大人可能已经知道原因了。”王忧在一旁说道。
“怎么,柳青水那边有什么消息?”李沅问道。
“请皇上过目,这是柳大人今早送过来的。”王忧自一旁的小太监手中接过一个包裹递给李沅。
有些疑惑的将包裹打开,只见里面放着一本册子还有一封信。看着册子封皮上的‘周报’两字微微皱眉,在脑海里搜寻了一遍这才想起是靖国公林源和自己提过的东西。
有些好奇的翻开册子,李沅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当看到文中那露骨的夸赞和吹捧李沅都微微皱眉,思忖了片刻后,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何文昌辞官的原因找到了,林源这是把何文昌架在火上烤,想通过这种方式离间何文昌和薛家,但是想的太天真了,薛家那会那么笨。
“去,宣召靖国公进宫。”李沅说道。
“皇上,现在怕是找不着人了。”王忧有些尴尬的说道。
“怎么了?”李沅有些奇怪。
“靖国公今天一早就出京了,宫外递过来消息,靖国公说是陛下日理万机,就不打扰皇上了。眼下怕是都快出京畿之地了。”王忧将林源提前离京的消息告诉李沅。
李沅一愣,随后无奈的摇了摇头:“跑的可真快。也罢,看日后表现,若是办砸了差事,咱们新账旧账一起算。”
………………………………
第一百一十章 解决
何文昌要辞官的事情林源还不知道,身为豫州学政,这次朝廷已经将何文进的案子定性了,但是何文昌此时辞官用的理由恰恰是何文进的案子,一面说自己辜负圣恩,一面又将豫州所流传的诛心之言若有若无的递上去。
知道的人,像是靖国公等人自然知道何文昌打的什么算盘。不知道的人则认为是朝中有人在陷害何文昌,逼迫其辞官告老。
皇上为了稳定人心,自然不会将何文昌怎么样,但是这步险棋一但玩脱,何文昌就不单单是告老回乡那么简单了。
“少爷,咱们出京了。”于世在车外说道。
“张立呢?”林源问道。
“听您的吩咐,已经前往绛县了。”于世回答道。
绛县临近豫州,是南下豫州的必经之地,虽然自己手头有兵,但是无故调入豫州容易被他人攻讦,为了自己能清净一点,林源便让张立带人先驻扎在绛县以防不测。薛家在豫州经营多年,打死林源都不相信对方没有在军中有所渗透,多准备一下总不是坏事。
“带了多少人?”
“三百,张立说调动人马太多容易惊动薛家,若是不够的话,绛县还有驻军,他也能调动驰援。”
“我有权调动绛县兵马?”林源有些奇怪,自己怎么不知道还能调动绛县兵马的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